首页 商业行业风险分析报告94

商业行业风险分析报告94

举报
开通vip

商业行业风险分析报告94目录1第一章商业行业环境特征分析1第一节经济环境特征评价1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二、经济发展对商业影响分析及预测3第二节政策环境特征分析3一、相关法规政策影响分析评价3(一)相关法规政策3(二)影响评价4二、未来政策走向7第二章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7第一节行业基本状况分析7一、行业产业链分析7二、商业行业整体增长变化10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10四、商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12第二节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12一、商业零售业供给增长特征13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14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17...

商业行业风险分析报告94
目录1第一章商业行业环境特征分析1第一节经济环境特征评价1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二、经济发展对商业影响分析及预测3第二节政策环境特征分析3一、相关法规政策影响分析评价3(一)相关法规政策3(二)影响评价4二、未来政策走向7第二章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7第一节行业基本状况分析7一、行业产业链分析7二、商业行业整体增长变化10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10四、商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12第二节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12一、商业零售业供给增长特征13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14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17第三节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17一、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17二、消费水平及其变化20二、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影响24第四节2008年行业供需平衡及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4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26二、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及预测27第三章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27第一节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7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7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9第二节行业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29一、总体投资规模29二、重点投资领域30三、投资的地区结构31第三节行业效益分析与预测31一、盈利能力稳步提升31二、营运能力稳中有升31三、资产负债率与偿债能力分析32四、期间费用分析33第四章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33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33一、商业行业的高度竞争性34二、规模化的趋势和不同规模之间的竞争34三、零售业的进入威胁和进入壁垒35四、大型零售企业退出壁垒高35五、替代威胁及“业态”的多样化37第二节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37一、我国商业行业的竞争现状及特点37二、中国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变化38第三节行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方向分析与预测39第五章商业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39第一节子行业总体状况分析41第二节百货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1一、行业供给状况分析44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44三、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预测45第三节超市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5一、超市业态的需求状况分析46二、超市行业的供给状况47第四节专业店业态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9第六章细分地区分析49第一节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49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49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50三、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51第二节北京市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51一、北京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52二、北京市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53三、北京市商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54四、北京市商业运行状况分析57五、北京商业发展预测57六、2008年北京商业行业需关注的事件61第三节上海市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1一、上海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62二、上海市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2三、上海市行业运行状况分析64四、上海商业发展预测65第四节广东省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5一、广东经济发展环境分析66二、广东省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6三、广东省行业运行状态分析67四、广东省商业发展预测68第七章企业分析68第一节上市公司总体状况对比分析68一、总体排名分析69一、盈利能力对比分析71二、营运能力对比分析73三、偿债能力对比分析75四、发展能力对比分析77第二节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7一、企业基本状况78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79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80三、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81第三节苏宁电器分析81一、企业发展概况81二、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82三、企业营运情况及市场占有率82四、企业综合效益82五、竞争力评价83第四节物美集团分析83一、企业发展概况83二、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84三、企业营运情况及市场占有率84四、企业综合效益84五、企业竞争力评价86第五节百联集团分析86一、企业发展概况86二、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87三.企业营运情况及市场占有率87四.企业综合效益87五.企业竞争力评价88第八章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88第一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88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88二、宏观调控政策风险88三、汇率风险90第二节行业市场风险分析90一、市场竞争风险91二、消费者需求风险92三、行业政策风险分析93第三节细分行业风险93一、百货业93二、连锁超市业94三、连锁家电业95第九章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95第一节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95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95二、行业的客户结构授信和区域授信97第二节细分子行业特点总结及授信建议97一、细分子行业对比分析总结97二、细分子行业产品授信建议98第三节地区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98一、区域对比及发展特点总结98二、区域市场授信建议附表3表12007年颁布的法规政策一览8表22007年1—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9表32007年1—12月批发零售贸易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10表42007年批发零售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12表52006~2007年零售企业门店扩张汇总19表6城镇人口比例%31表7美国和日本部分零售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比较分析32表850家主要零售业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略有下降41表9百货业生命周期的国际比较43表10A股部分百货上市公司发展战略比较47表112007年主要家电专业连锁企业发展情况比较48表122006年家电连锁企业销售规模49表13商业行业资产和收入地区分布50表14商业行业地区盈利状况分析52表1520%高、低收入户收入情况52表16社会保障相关待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变化情况55表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55表18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56表19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63表20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8表21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68表222007年商业连锁业上市公司企业排序70表2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71表24上市公司营运能力73表25上市公司偿债能力75表26上市公司发展能力79表27中国小商品城运营状况79表28中国小商品城盈利状况80表29中国小商品城偿债状况80表30中国小商品城发展状况附图1图1中国经济增长情况1图2社零增长、批零增长与GDP增长高度相关7图31997年~2007年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对比8图42006~2007年各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图52006年~2007年各月批发零售贸易业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图62006年~2007年各月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变化11图7商业行业景气指数17图82001~2007年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18图9目前中国消费占世界经济的比重20图10人口自然增长率26图112000~2007年居民价格消费指数(%)27图122000~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29图132007年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图14现代百货的销售商品构成42图15百货是消费升级相关产品的主要销售场所43图16我国百货业的行业集中度仍然存在提升空间43图17我国百货公司门店数量仍存在巨大扩张空间45图18主要超市企业拥有大型综合超市数量的国际比较53图191999—2007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占全国比重62图201999—2007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占全国比重66图211999—2007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占全国比重89图22200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92图231987~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第一章商业行业环境特征分析第一节经济环境特征评价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07年GDP实际增速为11.4%,而研究机构预测2008年的增长仍将维持在10%以上。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社零增长、批零增长与GDP增长高度相关二、经济发展对商业影响分析及预测1、零售业作为内需型行业,是国家内需政策和温和通胀的最大受益者。自2003年起,中国零售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2004年、2005年、2006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3.3%、12.9%和13.7%。2007年全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同比增速16.8%;2007年12月为9015亿元,同比增长20.2%,单月增速创新高;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增速比06年提高3个百分点。2、从各类细分子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百货业尤其是高档消费类百货公司将是各类零售子行业中扩张能力最突出、长期发展空间最为久远;家电连锁业进入壁垒较高,内部整合将是业态主题;城市化为超市业带来发展机遇,大型综超将获得超常规发展速度。第二节政策环境特征分析一、相关法规政策影响分析评价(一)相关法规政策2007年颁布的法规政策一览 法规名称 颁布时间 实施时间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2007年2月6日 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商业网点管理条例》 已提交国务院准备出台 《商业连锁经营管理条例》 进入审核论证阶段 《反垄断法》 正在酝酿起草 《企业所得税法》 2007年3月16日 2008年1月1日资料来源:国研网(二)影响评价1、《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由于特许经营的核心是无形资产的输出,一个特许人往往有为数较多的被特许人,特许人和被特许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潜藏着较大的风险,容易成为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手段,加上我国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社会公众对特许经营的了解不够充分,特许经营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的做法,《条例》主要确立了五个方面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是明确了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二是规定了特许人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确立了特许人备案制度;四是对规范特许经营合同作出了规定;五是规定了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行为规范。2、《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在我国商业领域按照加入WTO承诺全面对外开放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于加强对商业领域外资进入的引导,保障内外资商业企业公平竞争,促进商业设施建设健康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已经提交国务院准备出台。该条例将对大型零售企业的设立进行规定。对于外资商业企业在华开设零售店的,要根据国家商业网点规划接受商务部的审批,内资不需要审批。同时外资企业开新店来拓展规模的,必须扩大资本金,对内资没有规定。3、《商业连锁经营管理条例》该条例已进入审核论证阶段。《商业连锁经营管理条例》将对外资商业投资、连锁商业扩张发展、连锁经营企业规范运作、防止连锁经营企业欺诈、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目前,从传统的零售、餐饮、洗衣服务、家居家装到新兴的教育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美容健身、汽车服务、服装、商业服务等等,连锁经营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近40种行业。这项条例的正式出台,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对连锁经营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法制化的规范。4、《反垄断法》正在酝酿起草的《反垄断法》将对以下四种垄断行为做出界定:第一是垄断协议,即几个企业结成联盟对某一市场的价格等进行控制;第二是对市场优势的滥用,即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比例的企业滥用优势压制竞争。目前的草案对这种市场份额的规定是,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二分之一、两家企业超过三分之二、三家企业超过四分之三;第三是企业合并造成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第四是行政垄断。其中,最容易引起误解的是市场占有率标准问题。从根本上看,《反垄断法》反的不是垄断,而是由于垄断造成的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作为执行《反垄断法》专门成立的管理机构,需要对企业垄断是否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判定。此外,《反垄断法》也给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免于处理的权利。例如,从事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的企业将获得这项豁免权。同时,根据《反垄断法》,主管机构在认定某一企业的垄断行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后需要举行听证会,此时企业也都有为自己申辩的权利。5、《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设定为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结束中国长达10多年的内外资企业税负彼此不同的“分制”时代,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事件。经测算,新方案实施后,批发零售类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将提高14.5%,受益最多的是内资企业。二、未来政策走向(一)加快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步伐根据国内贸易法律体系框架,制定和修订规范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调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建立现代流通法律体系。特别是尽快出台反垄断、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商业特许经营等法律法规,加快制、修订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商业零售公平交易、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研究制定国内贸易领域标准化体系框架和中长期标准化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食品安全、餐饮住宿及居民服务、流通设施和装备、商品信息及物流信息等标准的制修订,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宽、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先进适用、与相关法规衔接,同国际标准接轨的市场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支持符合标准的流通设备和设施的开发和应用。(二)制定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研究完善税收政策,积极筹措支持国内贸易发展的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流通企业科技创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改造、社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商务领域节能降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支持“三绿工程”发展、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生活必需品储备与应急机制,支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统计评价体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创立、人员培训、信用担保及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创办商业服务业。(三)加大对流通企业的融资支持争取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大对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大授信额度,开发新的信贷服务项目。落实并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中小流通企业的担保业务。支持商业银行与流通企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推广银行卡。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利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四)努力创造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的扶持政策。积极研究解决流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业不同价的问题。鼓励国内贸易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在配额、许可证发放等方面给予内外贸企业同等待遇。为内外资流通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产品仓储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用地应按工业用地对待。(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政策研究、规划引导、调控监管和公共服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投入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对各级商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国内贸易管理队伍。鼓励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加强国内贸易理论和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推动院校设置国内贸易科系及专业、培养高级管理和专业人才。建立国内贸易人才培训机制,引导、鼓励和资助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公益基金参与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国内贸易领域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国内贸易领域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人才吸引与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持国内贸易企业吸引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各类流通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市场意识,使之逐步成为推动企业规范发展和行业自律的中介组织,提高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加强对会员的协调、服务、指导,强化行业自律,更好地发挥其在流通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行业基本状况分析一、行业产业链分析商业行业是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其中批发业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事业、机关单位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本类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而零售业指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括在同一地点,后面加工生产,前面销售的店铺(如前店后厂的面包房)。二、商业行业整体增长变化自1979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每年保持在10%左右,近两年则提升至12%以上,高于同期GDP的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7年~2007年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对比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0亿元,同比增长16.8%,与2006年相比,2007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普遍较高,且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2007年1—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速 当月 累计 当月 累计 1月 7488.3 7488.3 12.7 12.7 2月 7013.7 14502.0 16.9 14.7 3月 6685.8 21187.8 15.3 14.9 4月 6672.5 27860.3 15.5 15.1 5月 7157.5 35017.8 15.9 15.2 6月 7026.2 42044.0 16.0 15.4 7月 6998.2 49042.0 16.4 15.5 8月 7116.6 56158.6 17.1 15.7 9月 7668.4 63827.0 17.0 15.9 10月 8263.0 72090.0 18.1 16.1 11月 8104.7 80194.7 18.8 16.4 12月 9015.3 89210.0 20.2 16.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07年各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5%、24.7%和25.8%。其中,粮油类增长37.0%,肉禽蛋类增长4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8%,日用品类增长2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3%,家具类增长38.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0.3%,化妆品类增长25.2%,金银珠宝类增长41.5%,通讯器材类增长9.5%,汽车类增长3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0%。2007年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40.3亿元,同比增长16.7%。2007年1—12月批发零售贸易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单位: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速 当月 累计 当月 累计 1月 6284.4 6284.4 12.4 12.4 2月 5911.7 12196.1 17 14.6 3月 5645.7 17841.8 15.1 14.7 4月 5660 23501.8 15.3 14.9 5月 6051.9 29553.7 15.7 15 6月 5941.3 35495 15.9 15.2 7月 5924 41418.5 16.5 15.4 8月 5973.3 47391.8 17.2 15.6 9月 6366.4 53758.2 17 15.8 10月 6899.3 60657.5 18.0 16.0 11月 6821.5 67479.0 18.8 16.3 12月 7561.3 75040.3 20.1 16.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2007年各月批发零售贸易业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2007年全年批发零售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上升的基础上,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速,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2007年批发零售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 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总额 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总额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 2月 105.95 14.8 -2.4 3月 273.47 20.5 28.4 4月 440.43 24 20.4 5月 661.62 28.3 25.4 6月 1012.21 32.8 28.2 7月 1230.77 31.9 28.4 8月 1447.78 31.2 27.7 9月 1709.55 31.5 25.6 10月 1932.26 34.9 25 11月 2173.22 32.4 20.7 12月 2444.01 28.9 9.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2007年各月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变化四、商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行业景气指数反映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情况,说明一个行业是处于上升期还是下降期,是否发生转折等。下图为商业行业景气指数。从图中看中可以看出,2004年年末的时候最低,从那之后行业景气度再度提升,一直持续到2007年,预计2008年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商业行业景气指数第二节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商业零售业供给增长特征1.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在“十一五”期间,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迅速。2006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继续快速扩张,商务部的“万千乡村市场工程”的推进和促进社区商业的举措,都是促进企业门店数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继2005年“连锁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11.2%。2.零售企业扩张步伐加快在行业景气高涨情况下,零售企业的扩张步伐也在加快,零售门店,无论百货、超市还是家电连锁都需要一个培育期,而百货店表现更加明显,因此扩张可能会影响企业短期的利润增长,但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2006~2007年零售企业门店扩张汇总单位:家,平方米 2006年新增 2007年新增 门店数量 面积 门店数量 面积 百货 中兴商业 1 8000 2 20000 南京中商 1 51000 大厦股份 6500 1 22500 百联股份 3 155000 2 182000 东百集团 1 79000 大商股份 7 279370 2 288000 欧亚集团 2 55000 2 60000 重庆百货 2 26300 银座百货 3 84000 王府井 3 88000 2 55000 新华百货 2 50000 合肥百货 1 35000 超市企业 华联综超 6 142713 12 250000 武汉中百 28 114000 10 100000 家电连锁 苏宁电器 150 486300 120 36000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3.大中型企业的零售业务优势进一步凸现,销售规模高速增长2007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7640亿元,约为2000年的3.32倍,年均增长27.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全部商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的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6.7%。显然,大中型零售企业的销售增长远快于消费品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考虑数量庞大的个体零售经营户和小型零售企业,整个零售业的销售增速应该接近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均增幅,即在16%上下。4.外资零售业发展迅速2006~2007年是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快速扩张期,世界各大零售巨头纷纷通过开设新店和并购的方式圈地布局。2006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30%,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从62家增加到95家,销售额也增长了53%,达到246亿元人民币;麦德龙(MetroGroup)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24%,达到94亿元,门店总数从27家上升到了33家;百安居门店数达到了58家,同比增长21%,销售总额达到62亿元,同比增长20%。5.二、三线城市成为零售业投资的热点地区一线城市购买力旺盛,消费需求高,但经营成本要高得多,而且商圈较为成熟,网点已趋于饱和。而具有巨大购买潜能、为数众多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租金便宜,人力资源丰富,经营成本相较一线城市要低得多。尤为重要的是,二三线城市的背后是正日益崛起的广大农村消费群,更是渗透农村市场的桥头堡。因此,二三线城市逐渐成为大型零售企业重点开发的市场。与此同时,一些已经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起来的中国本土连锁企业除了在自己的“根据地”加大力度布点外,在业态上也多发展大型店铺。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在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中,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和家居建材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已经占有96.0%的营业网点、90.3%的营业面积、87.7%的从业人员和87.2%的销售额,而且仍然在急速增长;百货店在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中的比例只有12.7%。从近几年全国零售业百强的情况看,大型零售企业的业态结构有以下特点:1.混合业态优势明显2004年百强企业中多业态经营的企业为39家,实现销售额2,729亿元,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为49.6%;2005年多业态经营的企业数量为42家,实现销售额3,829.5亿元,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为51.7%,而到了2006年,多业态经营的企业上升到45家,完成销售额4,443.3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50.8%。混合业态的商业企业平均完成销售额要高于单一业态企业20多亿元,优势比较明显。2.专业店发展势头突出在单一业态中,家电专业店发展势头突出。2006年国美电器并购了上海永乐而以869.3亿元的销售额名列榜首,苏宁电器则以609.5亿元名列第三,销售额则比2005年大增53.4%。除了家电专业店发展态势良好外,其他类型的专业店发展也非常乐观。2004年百强中6家专业店全部是家电专业店,而到了2005年有两家食品专业店入围百强,2006年11家专业店中除了家电专业店外,还有通讯专业店、医药专业店、建材家居专业店和电脑专业店。2006年百强零售企业中专业店销售额达到2037亿元,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超过23%。3.传统的百货业不断趋于转型,百货行业集中度相对不高2007年,在零售业百强中完全以百货店为主的企业由上年的32家降至27家,实现销售额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百货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百货店+超市”和“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为主的复合型百货企业有30家,比上年增加3家。实现销售额3272.6亿元,比2005年增长16.6%。这两部分企业销售额比2005年增长15.9%,与百强企业平均增速(24.9%)的差距由2005年的3.4个百分点扩大至9.0个百分点;占零售业百强销售额的47.0%,比2005年下降6.3个百分点。百货店的内生性增长表现强劲。百货店以销售品牌商品为主,不是一个以“量”赚取利润的业态,虽然在销售收入的增长上要慢于超市业态与专业店,但是大部分百货店占据良好的商圈,且基本都是自有物业,没有超市、专业店租金上涨的压力,其销售净利率要高于超市业态,业态的盈利性高于行业水平。4.超市业态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2007年超市业态整体保持18%左右增长速度,但相比06年20%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历05、06年快速扩张之后,超市业态粗放式经营弊端已显露出来,单店盈利水平不断下滑,关店事件不断增多,业态开始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发展策略的调整与门店的转型。连锁发展模式由原来全国布局、跨越式发展转向收缩战线,集中区域布局,以提高网点集中度,降低配送成本。我们认为08年超市业态调整将不断深化,开始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我们认为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将成为下一轮扩张发展的主力。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一)供给能力增长的制约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零售业领域,无论是规模经济障碍、技术障碍,还是成本障碍和政府规制壁垒都不显著。由于已进入企业无法采取有效的阻止进入行为,零售业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进入,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零售业发展已经趋于饱和,甚至出现局部资源过剩的情况。1.规模经济障碍从一般性质上来说,零售业的经营是为了满足分散性的消费需求,从而决定了零售经营的分散性。另外,人力资本的投入在零售业中大体与销售额的增长成正比,所以规模大小不同的零售企业,人均销售差异并不是很大。这表明,在零售业领域,规模经济效益可能是较易于实现的,即使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也可能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最低门槛。2.技术障碍无论是传统百货企业,还是超市、仓储商店等新型业态,其经营方式仍然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较低,而在经营管理水平和手段上的差距,很容易通过模仿和引进人才进行弥补。唯一构成进入障碍的是零售经营的信息化、网络化。但是,零售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既有还处于刚刚起步的企业,也有已经开始现代物流、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高级应用的企业,即使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应用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信息化并不能构成零售业有效的进入壁垒。3.成本障碍零售业在启动成本方面的资本要求并不太高,从便民服务的数万元到大型百货商场超市的数千万元人民币,潜在进入者很容易在其间寻找自身的切入点。而在经营成本方面,新进入的零售商无论在采购成本、费用以及店铺装修等方面的花费并不比已进入企业高出多少。4.政府规制壁垒在流通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几乎是最早进入市场化改革的。政府对零售业的发展也一直持鼓励的态度。尽管近几年来由于大型百货店进入过多导致了过度竞争和整体的效益滑坡,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对新建大型百货店进行限制,但是,另一方面,对连锁零售业发展的鼓励和扶持也在降低进入这个行业的政策屏障,导致多家竞相投资连锁零售业,使中小型连锁企业的数目大大增加。5.资源稀缺性障碍恰当的店铺选址是零售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商业是我国开放得较早的行业之一,国内零售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内资零售企业已在城市繁华商业区开店设点,并随着城市发展在新兴的商业地区快速扩张,外资企业也在利用强大的公关能力,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因此,对于零售业来说,店铺位置的资源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而且极可能成为今后产业扩张和整合的主要限制因素。(二)供给能力增长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大中型零售企业的集约型扩张特征越发明显,零售业增长更多地表现为基于并购重组之上的企业整合和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效率改进与结构优化。1.企业数量大致保持稳定由于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特别是外资向国内市场的大规模进入,出于寻求规模优势的动机,零售业内的各类并购重组活动将不断趋于活跃。这种变化直接产生两种后果:一方面是现有企业之间的吸收整合导致企业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是新进入者面临的规模经济壁垒在逐渐提高。今后几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数量每年将保持1.0%~1.5%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企业数量有望维持在2.2万户左右。2.营业网点小幅增长连锁经营在零售组织形式中的地位更加巩固。从市场扩张方向看,连锁企业通过增加网点,一方面在已有市场内实施“精耕细作”,挖掘更多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向更大的市场空间延伸自己的经营活动。随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扩张途径将越来越多地是对现有网点的收购和整合。预计在2010年之前,营业网点数平均每年增长2.0%~2.5%。到2010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网点数将达到8.1万个,户均3.7个。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零售活动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既表现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被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所采用,也反映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采购、物流、销售以及内部管理活动的更广泛渗透和覆盖。另外,零售企业在物流、销售设施、店铺陈列、装修等方面的投入也在迅速增长。从总体上看,零售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趋于提高。2008~2010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将保持15%左右的递增速度。到2010年,固定资产总量达到3500亿元;户均1600万元,比2005年增加600万元左右;每个网点平均430万元,比2005年增加280万元。4.从业人员低速增长未来的零售业增长更多地以基于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整合之上的集约型扩张为主。以往劳动要素密集度高、资本与技术含量低的产业特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凭借经验进行的人工劳动,逐渐被自动化的操作流程和处理工序所取代。特别是在大中型企业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提高、劳动力地位下滑的趋势更为显著。2008~2010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总量平均每年增长4.5%~5.5%。到2010年,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70万人;户均168人,比2005年增加26人;每个网点平均46人,比2005年增加6人。第三节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商业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从下图看出,从2004年开始近四年来,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保持在12%以上。2007年底,零售总额达到75040亿元,增速达到16.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1~2007年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二、消费水平及其变化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工业化,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迅速。包括批发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焦点所在。与此同时,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正迅速改善着各地交通与通讯条件,一体化的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激励着批发零售业的快速扩张。受经济增长、消费者构成与人口结构变迁、人民币重估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变迁等发展趋势的影响,国内商业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一)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与变化1、人均GDP5000美元将引发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2003年以来的四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的时期之一。2003-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4%,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了人均GDP2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其经济往往都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韩国在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其经济保持了11年的高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8.8%。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经济总量前15位大城市人均GDP基本超过或接近5000美元,其中深圳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广州、苏州、无锡、上海人均GDP7000-8000美元,杭州、北京人均GDP6000-7000美元,宁波、大连和天津人均GDP5000-6000美元,青岛、南京接近5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达到5000美元之前,发达经济国家基本处于工业化时期,“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组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例如,1970年美国消费率为81.9%,超过投资率64.3个百分点;法国的消费率为72.7%,超过投资率45.8个百分点;德国的消费率为70.4%,超过投资率45.2个百分点。1976年,日本的消费率为59.7%,超过投资率27.9个百分点。1978年,英国的消费率为79.3%,超过投资率59.8个百分点。“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组合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资料来源:中经网目前中国消费占世界经济的比重2、消费者构成与人口收入结构变迁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随着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分地区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和75.7%;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居民收入方面,继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100美元后,在短短的4年内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相应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的位次也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29位。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伴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城市化的快速变迁,居民收入长期稳定增加,消费者结构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正在形成越来越庞大的收入稳定的中产阶层,该部分势必直接影响到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城镇人口比例% 年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 32.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批发零售业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其驱动力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据估计1994-2024每年平均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消费者收入结构由陡峭的不对称曲线转变为平滑纺锤型,中产阶层正在壮大;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中高档消费品市场扩张。3、人民币重估与“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据CREDITSUISSE估计,自2004年以来,人民币币值将从PPP水平的20%上升到2024年55%。前期人民币估值偏低发挥了刺激出口,激励外国直接投资,争取时间进行国内金融服务业与农业改革的作用。可是,也造成中国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压力。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利率下降而中国利率上升,使两国中长期利率大致持平人民币对美元形成了一个几乎确定的升值预期。人民币5年期储蓄存款的收益率按美元算,大约是10%的预期收益率,而且风险很小。加之套利套汇引起的外汇增加造成综合平衡国际收支的种种困难,中期较大幅度升值很可能发生。2005年7月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实质性汇率调整启动,当下关于升值只存在时机与步调分歧。若非意外,人民币相对美元较大幅度升值不可避免。人民币重估可以帮助中国降低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异,最终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在中国40%以上的高储蓄率中,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占很大的比例。企业储蓄不分红盲目投资,造成过度投资。若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降下来,并用于社会保障和教育投入,会增加当期消费,有利于推动内需增长模式,减低对外需的依赖,实现从粗放投资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型模式转变。人民币重估因素对国内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将产生重大影响:人民币重估增加消费者人民币实质购买力;人民币重估有利于形成内外更加平衡的消费市场。4、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与消费方式1994年,我国人口的主要年龄层集中在29岁以下,目前主要区域集中在15-44岁之间。随着时间推移,未来的2014-2024年间,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非常突出。例如,1994年至2024年的30年间,20-24岁年龄区间的人口将从1.2亿左右减半至6000万人左右,而50-54岁的人口数量将从4000万激增三倍至1.2亿人左右。伴随着财富增长与生育率下降,中国人口呈现加速老龄化趋势,并且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多数其他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是在高收入阶段才出现的,而我国在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时就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在我国可能会更大。通过对1970年至1992年印度、韩国和印尼人口及相关数据的观察和计算,发现东亚国家中收入水平越高,人口生育率就越低。收入的增长可以解释这几个经济体在1970年到1992年间接近80%的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在未来1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会以比较高的速度发展,即便放松了人口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生育率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人口结构的转移将增加对生活舒适性、便利性、健康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医疗保健流通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自然增长率老龄化正在给社会经济与消费市场带来重大影响:晚婚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导致消费者平均年龄上升;人口红利将在10年内耗尽;消费者家庭规模小型化。二、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一)影响零售业需求的主要因素1.居民收入水平2007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举措,如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水平,几乎所有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和沈阳等部分省市再次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一些省市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此同时,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保证进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通过新农村建设、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及其他多项对农民“多予”措施促进务农农民收入的增长。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对任何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增势良好,必然带来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展望2008年,扩大就业机会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城镇就业形势将继续有所好转;农民收入仍将呈现一定幅度增长,但因受政策效应递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农产品价格可能回落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幅将有所回落。以上因素将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收入分配近10年来,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从统计指标来看,贫富差距拉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按照国际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过多,比例过大;二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偏大,目前全社会基尼系数为0.46,显著超过0.4的警戒线;三是工资占增加值和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偏低;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006年相对差距为3.29:1,实际可比差距估计为5:1甚至6:1;五是行业平均工资差距过大,主要行业之间平均工资最大差距为4.6倍;六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3.消费信心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劳动力代际转换的过渡期中,一部分人提前离开了劳动力市场,同时大量的年轻人进入这个高度不确定的市场。对前者而言,面临着赡养、自己的养老、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后者则直接面临住房、教育等市场化起步的压力,这些都构成压制消费信心的根本性因素。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处于“买上不足,买下有余”的阶段,增加储蓄、扩大积累、降低消费率在所难免。由于劳动力过剩导致工资维持在低水平,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社会财富水准较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面临较长的转型周期。居高不下的储蓄倾向和投资倾向严重分流了潜在的消费支出。目前,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8000亿元,增长16.0%,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4.价格水平2007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大,导致这两类消费在居民消费构成中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房价高涨,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由于我国前期生产能力增长过快,企业开工率不足、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在许多行业都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工业消费品价格在较长时期内难以上升,丰富的市场供应和较低的价格水平,对广大中、低消费者是很有吸引力的。5.消费环境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完善消费品市场发展和建设的总体规划,为消费品市场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新型流通组织和业态形式发展迅猛;传统的国合商业和流通形成,逐步为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所取代。在消费品市场的制度建设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整治,特别是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旅游等;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行业规章,特别是针对新型消费以及基本生活消费,从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保障和违法责任方面强化现有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这些变化对于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消费品市场总量预测“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举措的出台和贯彻落实,这些地区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也有望随区域经济发展中得到较快增长,进而带动该地区零售业的较快发展。虽然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但受燃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未来几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维持温和上涨之势,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预计2008年价格涨幅在4%左右。受季节、灾害和国际市场环境影响,部分商品价格仍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综合起来判断,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一轮扩张性增长周期远远不会结束,这一趋势将贯穿整个“十一五”时期。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消费增速不会直线提高,而是呈现波动上行的走势。(三)消费需求特征预测1.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城镇居民受收入增长及家庭轿车普及的影响,健康消费、旅游消费、休闲消费将成为趋势,健身、美容等服务性消费继续增多,节日礼品、金银首饰等商品持续热销。餐饮业继续成为市场消费的亮点。预计2008年餐饮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动力。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望减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趋旺,农村消费品市场中家电、交通、通信等消费比重将继续趋于上升。2.品牌集中度趋于提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用于个人发展、享受及娱乐性的消费日趋活跃,居民消费的“品牌意识”不断趋于增强,品牌消费趋势明显,市场购买力向名优品牌倾斜。名优品牌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了较高的信誉度,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能够给予消费者信心和保证。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同时,名优品牌企业往往能够利用强大的技术优势,挖掘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引导市场消费。3.消费行为快捷化、方便化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快捷化、方便化趋势,为独立超市、连锁超市和大型百货商店内超市等多种具体形式的发展迅猛提供了条件。居住的郊区化和汽车的普及,原来集聚的消费能量得以扩散,从而引起流通资源的扩散和流通业体系的空间分布调整与重组,同时,也为大型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等新兴流通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专业店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专业的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以经营某一大类并集多个商家品牌,形成“专而全”优势,集中为消费者的提供了比较和选择的空间。家电、建材、家居用品商店是专业店的“主力军”,以专业连锁的形式迅速占领大中城市市场。第四节2008年行业供需平衡及消费价格指数分析一、供需平衡
本文档为【商业行业风险分析报告9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9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河源大咖
资深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9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2-21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