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本章导读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行为及其后果,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及其规律。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事前变量与事后变量本章重点及难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4.宏观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本章导读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行为及其后果,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及其规律。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总量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分析与实证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事前变量与事后变量本章重点及难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4.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在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主体基于利益最优化追求下的个人行为。例如,我们知道了消费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可是,仅仅知道微观主体基于利益最优化追求的经济行为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由微观主体构成的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例如,我们还需要弄清楚: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有的时候找工作那么困难?为什么有的时候物价在上涨而有的时候物价在下跌?为什么国家之间贫富差距那么大?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宏观的,但它与我们的生活却密切相关。“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是关于国民经济总量问题研究的经济理论。它是以社会总体经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总体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为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等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提供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知识。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又由于宏观经济学与当今的经济问题密切联系,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于深入理解与科学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国民经济总量主要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我们将围绕国民收入这一概念,讨论如下一些问题:1、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必然要分析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以及其他经济总量的核算方式。2、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这是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核心。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有短期决定与长期决定两个研究视野。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是价格变化不同。在长期中,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就业,一个经济既定生产要素下的生产能力固定不变,产出取决于要素总供给,价格是伸缩性的,能对供给与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在短期中,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就业,一个经济既定生产要素下的生产能力相对变化,产出取决于总需求,许多价格在预先确定的水平上是粘性的。基于这样的界定,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取决于由y=c+i+g+nx表示的总需求曲线与由生产函数),(KNfy=表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矛盾运动,其中,总需求曲线又取决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市场三个方面的均衡变化,短期总供给曲线又取决于W对P变化的反应速度;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取决于生产函数),(KNAfy=中生产要素投入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变化,价格则决定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3、国民收入决定中的几个专题⑴失业。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并解决经济中存在的严重失业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家一直花费大量时间对不同条件下失业的原因、机制、影响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但至今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失业现象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存在,有时失业率甚至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并由此带来许多社会与政治问题。所以,失业问题便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⑵通货膨胀。二战以后,通货膨胀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美国、拉美地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等都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它对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货膨胀成了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敏感、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但是,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它在经济活动中的传导机制是怎样的?怎样控制和预防它?通货膨胀对经济会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国长期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趋势线有规律地扩张与收缩的现象,从长期趋势看,经济增长是在经济周期中得到实现的。因此,弄清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经济周期的原因,明白经济增长速度国别差异的缘由,并力求从理论视角探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又一重大问题。⑷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21世纪的经济都是开放型经济,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对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世界市场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一国的贸易收支、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而且会直接影响国内的产出、物价、利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因此,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如何受到他国的影响,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实现及调节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重要问题。⑸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国在对外开放中总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的利益,而在对内经济调控中也总是试图对经济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推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一国的这些行为都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施。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特点及研究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是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⑴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既定的、已知的。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总是把一定的制度作为分析的前提,不涉及和讨论制度因素,或者认为制度的变动对于经济总量变动是不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宏观经济学否认制度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或者认为制度的变动对于国民经济运行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而是认为,不管制度因素是否重要,也不管制度变动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在进行总量分析时都把这些当作既定的前提条件而不予以讨论。⑵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自从市场经济制度产生以来,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都是在繁荣与萧条的波动中发展的,若干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空前严重的大危机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如果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并不能完美地实现帕累托最优,也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配置的浪费。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资源得到恰当配置,而且还要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⑶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微观经济学已经讨论了经济社会微观主体最优经济行为的选择机制,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运行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人类不能只是顺从市场机制的调节,而应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之下,能动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进行这种调节的主体就是政府。政府可以通过观察与研究来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整个宏观经济学正是建立在对政府调节经济能力信任的基础之上的。⑷在短期,生产要素没有被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价格在某个前定水平上具有粘性,总需求的变动影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利用水平,引起总产出的变动,价格受该总产出水平下需求波动的影响;在长期,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总需求的变动不影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利用水平;价格具有伸缩性,生产能力的变动决定总产出的变动,价格受总产出与总需求的均衡影响。不同时期价格的特性差异决定了总供给曲线的图形差异。1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是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与趋势的基本理论,而微观经济学在性质上是关于单个厂商、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基于利益最优化追求下经济行为的研究。二者是总体与个别之间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个体的经济变量简单加总为整体经济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变量就是微观经济学变量的总和,否则,就会产生研究或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个人或家庭勤俭持家、节约开支,会使家庭的收入增加。但当全社会家庭都这么做时,却不会增加全社会的储蓄和收入,只会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为全社会都增加储蓄就意味着全社会都减少了投资和消费,当社会总需求量下降时,生产也会由于销售的困难而缩减,价格也会因此下降,最终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减少。当社会总收入减少的时候,储蓄当然也会随之减少。这就是宏观经济学所说的“储蓄的悖论”。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很多方面和微观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中,我们可以明了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2“微观”研究的是某个微观经济主体——个人(家庭)或企业在经济社会基于最优化追求下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经济社会的总体经济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总体经济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由于宏观经济运行受厂商、家庭和政府决策影响,因此,宏观经济学必需借助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决策必需考虑微观个体的决策,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微观个体基本行为相一致。比如每个消费者决定消费多少、消费什么是微观经济问题,但所有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的加总便构成总消费,这就是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行为影响着微观经济行为,如通货膨胀的上升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单个厂商便可能改变其微观经济决策,削减产量。微观经济行为构成宏观经济行为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自下而上地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是自上而下地考察经济。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互为前提的。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对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又要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微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则是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两者是相互补充的。比如,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的周期波动时,必须考察消费者1也有学者将研究时间假定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段,定义中期为生产能力既定并确定产量,相对于该供给水平的需求之波动确定价格和通货膨胀。参见多恩布什等著《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的描述。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一直是激烈争论的问题。和厂商的行为,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时,必须把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作为研究的前提。3、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许多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学的科学化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活动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宏、微观经济学的共同目的。3经济学家在考察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时,离不开定义、假设、假说、检验这几大实证方法的基本环节,概念定义、确定假设、形成假说、检验假说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形成的过程。4、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所以,两者的理论分析只适用于市场经济,不适用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也不完全适用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转型经济。(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厂商等的行为选择。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社会总体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运行规律。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微观主体最优行为的选择,要解决的是稀缺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最优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源自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更关注各个市场的不同,而不关注经济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与波动;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它更关注经济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与波动,而不关注各个市场的不同。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4、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能自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被视为给定。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在解释国民收入决定与波动时需要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决策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如表1-1所示表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研究对象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单个单位的经济行为选择及其后果资源最优配置(以资源充分利用作为既定前提)价格理论(价格机制)个量分析方法(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以资源最优配置作为既定前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总量分析方法(个量的总和和平均量等)、3当然,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有不同看法。4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实证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一种客观的、科学的考察和描述性的说明。其实质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不涉及对这些因果关系进行“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实证分析方法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就如同小孩通过搭积木等实物玩具来认识周围世界一样。例如,就通货膨胀问题来说,实证分析首先要揭示的是当前通货膨胀的程度如何,这就需要选择相关指标来进行具体的测量,就要以此为基础建立函数关系或相关关系;其次要分析的是通货膨胀是怎样产生的,即寻找导致通胀的原因;然后需要研究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这种方法并不涉及通货膨胀究竟是好还是坏的价值判断。规范分析法是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进行主观价值判断的考察,它要说明对于某种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其经济结果是好是坏,是否应该采取某种做法等。一般来说,规范分析回答“好不好”、“对不对”、“应不应该”的问题。例如,当某种程度的通货膨胀发生时,规范分析法将指出这种通货膨胀的结果究竟好不好,要不要对其采取措施,怎样做才会达到最为理想的结果。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在经济分析中都是必要的,但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分析方法为实证分析法。就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而言,它假设社会制度不变,撇开价值判断问题,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总体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不是截然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的概念界定、假设条件选择等也无法完全回避价值判断问题。(二)以总量分析法为主宏观经济学在强调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总量分析方法为主。总量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时,把一些具体的、分散的经济变量合理地综合、抽象成一些能反映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变量。这种经济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如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等。另一类是平均量,如价格水平、就业水平等。用总量分析法分析问题时,着重于经济趋势和动向以及整体经济的反映和效果,而不必过分关注具体的、个别的问题或经济变量的解决。5要注意总体并不总是等于局部之和,注意防止合成谬误。(三)以均衡分析方法为主经济学中的均衡及其均衡分析法的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已有介绍。目前宏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均衡分析法。比如分析中需要假定经济社会中的产出等于计划的支出——产品市场均衡,假定实际货币的需求等于实际货币的供给——货币市场均衡,假定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国际市场均衡。这些我们在本教材的相关章节中会深刻感受。非均衡分析方法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便是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宏观经济学既大量运用了均衡分析方法,也运用了微观经济学中所不常见的非均衡分析法。一方面,宏观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法并非微观中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而是更多地运用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也运用了非均衡分析方法。这既包括了所谓的“非瓦尔拉斯均衡”,也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失衡,如失业的长期状态。宏观经济学就是要对这两类经济状况展开研究,并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当然,均衡分析和非均衡5当然,一些规律在个体或微观成立,不能因此断定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分析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不可将两种方法截然对立起来。(四)存量分析方法与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流量是时期数,就像从喷头正流向浴池中的水;存量是时点数,就像浴池中存留下来的水;流量来自存量又归入存量。存量求和无意义,一般不能相加;流量求和有意义,一般可以相加。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存在的有关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如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历史性分析和比较中涉及的年度总量值,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货币总量等。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的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如某月、某季度的总产量、工资总量等。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总投资、总消费、总储蓄的变动及其影响,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但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在进行总量分析时,也在不断地加强存量分析。例如,在研究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时,不仅要分析一定时期的投资和消费,而且还要分析一定时点上的资本存量和消费品存量;在研究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时,不仅要分析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而且还要分析国民财富及其增长率。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强调采用存量分析方法,使之与流量分析方法并重,并且着手用统计学来解决存量统计中的问题,这是当前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趋势。(五)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相结合对一个经济变量,可以从事后变量和事前变量这两个角度来把握。事后变量亦称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事前变量亦称计划量、意愿量,指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例如,对储蓄和投资就可以从事前、事后这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从事后变量的意义上看,储蓄和投资永远相等,这种恒等只不过反映了对一国总产出的统计,只要遵循统计规则,则无论从总支出的角度还是从总收入的角度统计,所得到的结果总是一致的。但是,从事前变量的意义上看,储蓄和投资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二者不相等,表示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总产出水平倾向于变动;二者相等,表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总产出倾向于维持原有水平。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和预测,因此,宏观经济学主要通过对事前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宏观经济现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宏观经济学中,静态宏观分析是指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如总供给、总需求、总就业、货币供给总量等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具备的条件,只注意均衡的位置,而不考虑基本条件的变化。比较静态宏观经济分析是指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宏观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它主要是对宏观经济现象和有关经济总量的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无论是静态分析还是比较静态分析,都不涉及从原有宏观经济现象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动态宏观经济分析则对这一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察有关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及其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在每一时点上的变动速率。由于动态宏观经济分析把“时间”作为有关连续变量,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时间序列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中,上述三种方法都会遇到。例如,当我们分析当前宏观经济状况时,首先会涉及静态分析的方法,由它说明当前经济的性质、特征,发现存在的不协调或者失衡。但是,当我们把以前的经济状况与当前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时,就会涉及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前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由以前的状况一步一步发展和变化的时候,就会涉及动态分析的方法。(七)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在宏观经济学中,有时我们分析的对象和因素会集中在同一个当前时期内,这种分析是即期分析。有时我们分析的对象和因素则分布在不同的时期内,因而我们的分析会涉及两个或者更多的时期,这种分析就是跨时期分析。宏观经济学同时运用了即期分析和跨期分析。如,对某些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对投资效果的分析等,都不会仅限于一个时期之内,这就需要进行跨期分析。但是,这种跨期分析是以即期分析为基础的,没有即期分析,就无法很好地进行跨期分析。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宏观经济学更多地运用模型工具——符号、公式等来仿真经济世界中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变量有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两种。经济模型的目的是解释经济系统中多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于一个模型不可能回答所有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采用不同的模型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如果模型中的价格具有灵活性,则该模型主要用于解释长期经济运行;如果模型中的价格具有粘性,则该模型主要用于解释短期经济运行。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学理论总是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中没有宏观经济思想。同时,在凯恩斯之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有了很大变化。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宏观经济理论的早期阶段宏观经济理论的早期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西方工业革命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上升时期,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古典经济学派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宏观经济学,但它们的理论中已经包含了宏观经济学说。如威廉·配第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中第一部以宏观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的著作。之后,配第在《献给英明人士》一书中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第一次估算,还考察了一国所需的货币量问题。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探讨了国民财富的形成和增长问题,强调了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制约作用。他既分析了整个社会的总资财、全体国民资财的积累和增值,又分析了个人收入之和与国民纳税能力之间的关系,还分析了国民纳税能力同政府收支之间的关系。他还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李嘉图认为价格的涨跌与货币数量的增减成正比关系,他接受萨伊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非常充分,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否认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提出以比较优势原理为核心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重农主义者魁奈在《经济表》中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这被后人看作是古典式总量分析的典型。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理论有两个特征:第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是掺杂在一起的。他们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或发展问题,既涉及价值、价格、分配等微观问题,也涉及国民财富、经济增长的原因、货币、财政等宏观问题。第二,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学说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其微观理论基础。鼓吹“看不见的手”原理,认为价格与工资是具有弹性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经济仅仅会在短期内暂时偏离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不可能存在长期而持久的衰退或萧条,经济中的价格机制具有自我矫正的力量,因而能够自动且迅速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或其它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持久的影响,主张自由放任政策。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后来的宏观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把边际效用价值论作为其微观基础。因此,现代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直接延续。二、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之前,是西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时期,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6在这一时期发生,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使得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经济行为及单个商品价值或价格如何决定的学问。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属于微观范畴,但对于产量、收入、就业、价格水平等宏观方面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以维克塞尔、缪尔达尔、弗里希等人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针对当时已经存在的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试图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理论分析。其中,挪威的经济学家弗里希不仅作为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首创了旨在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而且还最先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并且,他还最先提出了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此外,北欧学派的动态均衡理论,熊彼特运用创新概念所形成的经济发展和周期理论,马歇尔和费雪对货币流通数量的分析,密契尔对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研究等,都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尽管他们的这些理论在当时并未成为主流,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凯恩斯的《通论》及其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是以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直接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的“大萧条”。这次“大萧条”涉及的是世界范围,几乎每一个国家都遭受到了一场严重的衰退。它使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次的“大萧条”现象,传统经济学中一直信奉的“萨伊法则”及充分就业的假设无法成立。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质疑,并提出引致大萧条的经济机制的解释。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非常充分,而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充分,通常处于有效需求不足、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与古典学派关于价格具有灵活性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短期内价格具有粘性,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接近水平或向右上倾斜,需求具有相对独立性;而有效需求的变动、价格粘性等在短期内会对总产出、总就业和总价格水平产生强烈的影响。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递减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市场机制本身能够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但没有力量使它们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的萧条和失业,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对总需求的有效干预。凯恩斯认为,国家调节经济主要不能直接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通论》的发表在以下几方面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存在失业的经济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中心;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体系;第五,创立了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明确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长远与深刻的影响。四、凯恩斯以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产生以后,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美国国会正式授权联邦政府担负起宏观调控责任;同时也引来了一大批追随者。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托宾、索洛、奥肯等人。这些人不仅大力宣传,而且积极补充和完善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另一方面,市场有效需求与市场总供给在品种、质量与结构上并不能完全对应,凯恩斯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在凯恩斯主义6是指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及其对于经济学研究冲击的描述,更多的讨论请参阅经济学说史的相关论著。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与此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诸如滞胀等许多新问题,使得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开始走下神坛,并且引发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学家重新认识和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一些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也纷纷产生,他们的理论虽没有完全替代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却使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变化。从一定意义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之争构成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脉络。两派之争在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中又主要表现为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对立与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主要包括:由希克斯提出后经汉森等人发展的IS-LM模型;萨缪尔森和汉森提出的加速原理及由其产生的投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借助于对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的分析,建立起经济周期理论;20世纪40年代,英国的哈罗德和美国的多马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平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他们的经济增长理论;接着,美国的索洛和英国的斯旺、米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等人建立的新剑桥增长模型;丹尼森等人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等问题的分析。在消费理论方面,库兹涅茨研究了长期中消费倾向的稳定性;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在货币理论上,希克斯和汉森等人用双重市场同时均衡的分析补充和发展了凯恩斯的单一市场均衡分析;托宾的资产持有形式分析及资产平衡说,也是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发展。1958年英国的菲利普斯提出的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的交替关系,也在理论上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提供了依据。另外,在开放经济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方面,凯恩斯的追随者都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当然,后凯恩斯主义者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以美国的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与英国的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之间,其观点更是针锋相对。新古典派曾被看作是主流经济学派。这个学派把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微观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宏观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因而,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之中。与此同时,该学派还把资本主义说成是“混合经济”,它由“私营”和“公营”两个部分组成,前者的不足可以由后者加以弥补。这样,新古典综合派不但企图弥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漏洞,而且力图通过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来说明现实方面的问题。新剑桥学派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并且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过程中逐步形成。其代表人物除了琼·罗宾逊以外,还有斯拉法、卡尔多、帕西内蒂等。他们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理论之间的对立,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把两者调和起来的做法。他们认为,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历史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不是传统的均衡概念。他们认为凯恩斯理论的要点并不是新古典综合派所说的“收入—支出”模型,而是《通论》所阐发的社会哲学思想,即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及其弊害和前景。他们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把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融为一体,着重研究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相对份额的变化及影响。他们否定边际生产力的收入分配理论,认为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劳工集团与资本家集团之间的谈判能力和力量的对比,二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互为消长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以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开始失效,并且经济滞胀的罪因被归结为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流派纷纷崛起。在美国,主要有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该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竭力反对凯恩斯提出的财政扩张政策,主张政府应最小限度地干预经济生活,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注重以供给分析为特征的供给学派,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等都提出了各自的宏观经济理论。这些学派都倾向于市场调节,主张国家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他们接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即市场力量具有促使一个社会维持充分就业的趋向。这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这些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但又承认经济衰退的现实,并对通货膨胀作出了符合逻辑的理论解释。其理论体系建立在“市场出清”的基础之上,认为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平衡和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新古典主义彻底否定了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归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的思想流派迅速发展,正统的凯恩斯主义不断受到冲击,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渐形成。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者运用独特的方法和思路对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信贷市场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出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者以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代替原凯恩斯主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以工资黏性、价格黏性和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取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价格伸缩性和市场出清假设,并将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等问题结合,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总之,在凯恩斯之后,宏观经济理论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各种流派纷呈,而且也都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在这些理论当中,无论哪一派都示未能得到普遍的接受,也没有遭到普遍的拒绝,他们共同构成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百花园。第四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本书章节安排宏观经济学实际上是一个内容庞大、激烈论争的领域,国外各种教科书也都是自成一套。本书从本科教学定位出发,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中心来展开对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等问题的分析,同时也对其他重要流派的理论作适当的介绍。使读者既能体会到宏观经济学的内在逻辑框架,又能了解到主要学派的重要观点。本节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和本书的章节安排。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和运行规律,即对整个经济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它以短期条件下的讨论为主,遵循理论基础—理论模型—理论应用的分析顺序,内容包括一个总量(GDP),四大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IS-LM-BP模型)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此,需要找到一些指标来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这些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上述目标和指标中,国民收入是中心,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如图1-1所示。二、本书的章节安排(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在第一章概述的基础上,第二章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就研究这套方法。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因此要了解什么是GDP,如何核算GDP以及与GDP有关的一系列概念。(二)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一部分涉及第三章至第七章,以短期为背景、以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理论为基础来讨论,说明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这一部分是这一部宏观经济学教材的中心内容,可以简单地用四个理论模型进行归纳。(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三章)。这一模型是在严格假设条件下说明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的基本原理。它假设总供给、价格水平、投资与利率都不变,说明在两部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调整过程和数量大小。这一模型是整个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出发点。(2)IS-LM模型及其应用(第四章、第五章)。这一模型是对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大。它说明在产品市场均衡(I=S)、货币市场均衡(L=M)条件下,消费、投资、利率对于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短期均衡的国民收入。这一模型不仅分析了在短期国民收入决定中消费、投资、货币需求与供给、利率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而且可以用于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这一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六章)。该模型以封闭经济为背景,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短期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它首先分析总需求曲线的形成,然后分析三种不同假设条件下总供给曲线的特点与形状,然后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构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最后运用这一模型对各种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解释。(4)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第七章)。开放经济条件下,有商品的进出口和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因此宏观经济的管理比之封闭经济更加复杂。IS-LM-BP模型是对IS-LM模型的进一步扩大,它说明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三个市场同时均衡这一条件下,总需求如何决定短期均衡的国民收入,这一模型可以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机制及其效果;可以了解如何利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实现短期内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这一部分为第八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理论:第一,失业理论。主要论述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原因以及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第二,通货膨胀理论。主要分析通货膨胀的分类、形成原因、经济效应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第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四)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这一部分为第九章。经济增长理论以长期和市场出清为背景,从古典经济学要素决定产出与分配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长期经济增长的代表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等)、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周期理论以非市场出清为背景,主要分析经济周期的类型、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周期形成原因的解释、凯恩斯学派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当然,限于本科阶段学习的界定,关于长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更多的研究与讨论将放在中高级宏观经济学中进行。最后一章(第十章)是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回顾与介绍。本章小结1.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通过研究总体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等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提供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知识。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假设前提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总量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法,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法,事前变量与事后变量分析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法,即期分析与跨期分析法,经济模型分析法等。3.宏观经济学的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考察:①宏观经济理论的早期阶段:宏观经济理论的早期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古典经济学派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宏观经济学,但他们的著作中已经提出了一些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理论观点。②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之前,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新古典经济学。③凯恩斯的《通论》及其宏观经济学: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直接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凯恩斯革命出现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的“大萧条”。这次“大萧条”使传统经济学无法加以解释,传统经济学中一直信奉的“萨伊法则”及充分就业的假设无法成立。于是,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解释。④凯恩斯以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产生以后,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来了一大批追随者。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其追随者不断的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补充和发展,使其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与此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也纷纷产生,他们的理论虽没有完全替代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却使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变化,他们共同构成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百花园。4.本教材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主要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为中心,以短期、均衡为背景来展开,以探讨总体经济行为及其规律,研究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则从古典经济学要素决定产出与分配的理论出发作了一些简单讨论,对这一部分的更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将放在高级宏观经济学中进行。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特点及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理论的早期阶段 二、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 三、凯恩斯的《通论》及其宏观经济学 四、凯恩斯以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四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本书章节安排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二、本书的章节安排 本章小结
本文档为【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Vivian_Anne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0-23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