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平分线及中点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

角平分线及中点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

举报
开通vip

角平分线及中点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全等三角形中做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口诀: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一、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角平分线及中点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
全等三角形中做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口诀: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一、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图形和已知条件。与角有关的辅助线(一)、截取构全等如图1-1,∠AOC=∠BOC,如取OE=OF,并连接DE、DF,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例1. 如图1-2,AB//CD,BE平分∠BCD,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例2. 已知:如图1-3,AB=2AC,∠BAD=∠CAD,DA=DB,求证DC⊥AC例3. 已知:如图1-4,在△ABC中,∠C=2∠B,AD平分∠BAC,求证:AB-AC=CD分析:此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平分线,在证明中还要用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此题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用到的是截取法来证明的,在长的线段上截取短的线段,来证明。试试看可否把短的延长来证明呢?练习1. 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B=2∠C,求证:AB+BD=AC2. 已知:在△ABC中,∠CAB=2∠B,AE平分∠CAB交BC于E,AB=2AC,求证:AE=2CE3. 已知:在△ABC中,AB>AC,AD为∠BAC的平分线,M为AD上任一点。求证:BM-CM>AB-AC4. 已知:D是△ABC的∠BAC的外角的平分线AD上的任一点,连接DB、DC。求证:BD+CD>AB+AC。(二)、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例1. 如图2-1,已知AB>AD,∠BAC=∠FAC,CD=BC。求证:∠ADC+∠B=180 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角。例2. 如图2-2,在△ABC中,∠A=90 ,AB=AC,∠ABD=∠CBD。求证:BC=AB+AD分析:过D作DE⊥BC于E,则AD=DE=CE,则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得证。此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从中利用了相当于截取的方法。例3. 已知如图2-3,△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BAC的平分线也经过点P。分析:连接AP,证AP平分∠BAC即可,也就是证P到AB、AC的距离相等。练习:1.如图2-4∠AOP=∠BOP=15 ,PC//OA,PD⊥OA,如果PC=4,则PD=()A4B3C2D12.已知在△ABC中,∠C=90 ,AD平分∠CAB,CD=1.5,DB=2.5.求AC。3.已知:如图2-5,∠BAC=∠CAD,AB>AD,CE⊥AB,AE=(AB+AD).求证:∠D+∠B=180 。4.已知:如图2-6,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F为BC上的点,∠FAE=∠DAE。求证:AF=AD+CF。5. 已知:如图2-7,在Rt△ABC中,∠ACB=90 ,CD⊥AB,垂足为D,AE平分∠CAB交CD于F,过F作FH//AB交BC于H。求证CF=BH。(三):作角平分线的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从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角的两边相交,则截得一个等腰三角形,垂足为底边上的中点,该角平分线又成为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以利用中位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如果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例1. 已知:如图3-1,∠BAD=∠DAC,AB>AC,CD⊥AD于D,H是BC中点。求证:DH=(AB-AC)分析:延长CD交AB于点E,则可得全等三角形。问题可证。例2. 已知:如图3-2,AB=AC,∠BAC=90 ,A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分析: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可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近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例3.已知:如图3-3在△ABC中,AD、AE分别∠BAC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作BFAD,交AD的延长线于F,连结FC并延长交AE于M。求证:AM=ME。分析:由AD、AE是∠BAC内外角平分线,可得EA⊥AF,从而有BF//AE,所以想到利用比例线段证相等。例4. 已知:如图3-4,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交AD延长线于M。求证:AM=(AB+AC)分析:题设中给出了角平分线AD,自然想到以AD为轴作对称变换,作△ABD关于AD的对称△AED,然后只需证DM=EC,另外由求证的结果AM=(AB+AC),即2AM=AB+AC,也可尝试作△ACM关于CM的对称△FCM,然后只需证DF=CF即可。练习:1. 已知:在△ABC中,AB=5,AC=3,D是BC中点,AE是∠BAC的平分线,且CE⊥AE于E,连接DE,求DE。2. 已知BE、BF分别是△ABC的∠ABC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AF⊥BF于F,AE⊥BE于E,连接EF分别交AB、AC于M、N,求证MN=BC(四)、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4-1和图4-2所示。例4如图,AB>AC,∠1=∠2,求证:AB-AC>BD-CD。例5如图,BC>BA,BD平分∠ABC,且AD=CD,求证:∠A+∠C=180。例6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各∠ADE,求证:AD=AB+CD。练习:1.已知,如图,∠C=2∠A,AC=2B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AB=2AC,∠1=∠2,DA=DB,求证:DC⊥AC3.已知CE、AD是△ABC的角平分线,∠B=60°,求证:AC=AE+CD4.已知:如图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BC=AB+AD二、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口诀: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遇到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一般方法是截长补短法: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对于证明有关线段和差的不等式,通常会联系到三角形中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可想办法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一、 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廷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例1、 已知如图1-1:D、E为△ABC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证明:(法一)将DE两边延长分别交AB、AC于M、N,在△AMN中,AM+AN>MD+DE+NE;(1)在△BDM中,MB+MD>BD;(2)在△CEN中,CN+NE>CE;(3)由(1)+(2)+(3)得:AM+AN+MB+MD+CN+NE>MD+DE+NE+BD+CE∴AB+AC>BD+DE+EC(法二:图1-2)延长BD交AC于F,廷长CE交BF于G,在△ABF和△GFC和△GDE中有:AB+AF>BD+DG+G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GF+FC>GE+CE(同上)(2)DG+GE>DE(同上)(3)由(1)+(2)+(3)得:AB+AF+GF+FC+DG+GE>BD+DG+GF+GE+CE+DE∴AB+AC>BD+DE+EC。二、 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为△ABC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分析:因为∠BDC与∠BAC不在同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处于在内角的位置;证法一:延长BD交AC于点E,这时∠BDC是△EDC的外角,∴∠BDC>∠DEC,同理∠DEC>∠BAC,∴∠BDC>∠BAC证法二:连接AD,并廷长交BC于F,这时∠BDF是△ABD的外角,∴∠BDF>∠BAD,同理,∠CDF>∠CAD,∴∠BDF+∠CDF>∠BAD+∠CAD,即:∠BDC>∠BAC。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三、 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例如:如图3-1: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分析:要证BE+CF>EF,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移到同个三角形中。证明:在DN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在△DBE和△NDE中:DN=DB(辅助线作法)∠1=∠2(已知)ED=ED(公共边)∴△DBE≌△NDE(SAS)∴BE=N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同理可得:CF=NF在△EFN中EN+FN>E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性质得到相等元素。三、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分析:要证:AB-AC>PB-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AC,故可在AB上截取AN等于AC,得AB-AC=BN,再连接PN,则PC=PN,又在△PNB中,PB-PN<BN,即:AB-AC>PB-PC。证明:(截长法)在AB上截取AN=AC连接PN,在△APN和△APC中AN=AC(辅助线作法)∠1=∠2(已知)AP=AP(公共边)∴△APN≌△APC(SAS),∴PC=PN(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BPN中,有PB-PN<BN(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P-PC<AB-AC证明:(补短法)延长AC至M,使AM=AB,连接PM,在△ABP和△AMP中AB=AM(辅助线作法)∠1=∠2(已知)AP=AP(公共边)∴△ABP≌△AMP(SAS)∴PB=PM(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又∵在△PCM中有:CM>PM-P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B-AC>PB-PC。例1.如图,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AD+AB=2AE,求证:∠ADC+∠B=180º例3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求证:BC=AB+DC。例4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D是∠CAB的平分线,DM⊥AB于M,且AM=MB。求证:CD=DB。【夯实基础】例:中,AD是的平分线,且BD=CD,求证AB=AC方法1:作DE⊥AB于E,作DF⊥AC于F,证明二次全等方法2:辅助线同上,利用面积方法3:倍长中线AD【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的延长线于E使DN=MD,连接BE连接CD【经典例题】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方法1:过D作DG∥AE交BC于G,证明ΔDGF≌ΔCEF方法2:过E作EG∥AB交BC的延长线于G,证明ΔEFG≌ΔDFB方法3:过D作DG⊥BC于G,过E作EH⊥BC的延长线于H证明ΔBDG≌ΔECH例3: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提示:倍长AD至G,连接BG,证明ΔBDG≌ΔCDA三角形BEG是等腰三角形例4:已知:如图,在中,,D、E在BC上,且DE=EC,过D作交AE于点F,DF=AC.求证:AE平分提示:方法1:倍长AE至G,连结DG方法2:倍长FE至H,连结CH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提示:倍长AE至F,连结DF证明ΔABE≌ΔFDE(SAS)进而证明ΔADF≌ΔADC(SAS)【融会贯通】1、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延长AE、DF交于G证明AB=GC、AF=GF所以AB=AF+FC2、如图,AD为的中线,DE平分交AB于E,DF平分交AC于F.求证:提示:方法1:在DA上截取DG=BD,连结EG、FG证明ΔBDE≌ΔGDEΔDCF≌ΔDGF所以BE=EG、CF=FG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方法2:倍长ED至H,连结CH、FH证明FH=EF、CH=BE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已知:如图,ABC中,C=90,CMAB于M,AT平分BAC交CM于D,交BC于T,过D作DE//AB交BC于E,求证:CT=BE.提示:过T作TN⊥AB于N证明ΔBTN≌ΔECD1.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各∠ADE,求证:AD=AB+CD。2.如图,△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AE于D,CE⊥AE于E。求证:BD=DE+CE四、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口诀: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即如图1,AD是ΔABC的中线,则SΔABD=SΔACD=SΔABC(因为ΔABD与ΔACD是等底同高的)。例1.如图2,ΔABC中,AD是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DF是ΔDCE的中线。已知ΔABC的面积为2,求:ΔCDF的面积。解:因为AD是ΔABC的中线,所以SΔACD=SΔABC=×2=1,又因CD是ΔACE的中线,故SΔCDE=SΔACD=1,因DF是ΔCDE的中线,所以SΔCDF=SΔCDE=×1=。∴ΔCDF的面积为。(二)、由中点应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例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证明:连结BD,并取BD的中点为M,连结ME、MF,∵ME是ΔBCD的中位线,∴MECD,∴∠MEF=∠CHE,∵MF是ΔABD的中位线,∴MFAB,∴∠MFE=∠BGE,∵AB=CD,∴ME=MF,∴∠MEF=∠MFE,从而∠BGE=∠CHE。(三)、由中线应想到延长中线例3.图4,已知Δ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解:延长AD到E,使DE=AD,则AE=2AD=2×2=4。在ΔACD和ΔEBD中, ∵AD=ED,∠ADC=∠EDB,CD=BD,∴ΔACD≌ΔEBD,∴AC=BE,从而BE=AC=3。在ΔABE中,因AE2+BE2=42+32=25=AB2,故∠E=90°,∴BD===,故BC=2BD=2。例4.如图5,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仿例3可证:ΔBED≌ΔCAD,故EB=AC,∠E=∠2,又∠1=∠2,∴∠1=∠E,∴AB=EB,从而AB=AC,即ΔABC是等腰三角形。(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例5.如图6,已知梯形ABCD中,AB//DC,AC⊥BC,AD⊥BD,求证:AC=BD。证明:取AB的中点E,连结DE、CE,则DE、CE分别为RtΔABD,RtΔABC斜边AB上的中线,故DE=CE=AB,因此∠CDE=∠DCE。∵AB//DC,∴∠CDE=∠1,∠DCE=∠2,∴∠1=∠2,在ΔADE和ΔBCE中,∵DE=CE,∠1=∠2,AE=BE,∴ΔADE≌ΔBCE,∴AD=BC,从而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因此AC=BD。(五)、角平分线且垂直一线段,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例6.如图7,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证明:延长BA,CE交于点F,在ΔBEF和ΔBEC中,∵∠1=∠2,BE=BE,∠BEF=∠BEC=90°,∴ΔBEF≌ΔBEC,∴EF=EC,从而CF=2CE。又∠1+∠F=∠3+∠F=90°,故∠1=∠3。在ΔABD和ΔACF中,∵∠1=∠3,AB=AC,∠BAD=∠CAF=90°,∴ΔABD≌ΔACF,∴BD=CF,∴BD=2CE。注:此例中BE是等腰ΔBCF的底边CF的中线。(六)中线延长口诀: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常延长加倍此线段,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例一:如图4-1: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证明:廷长ED至M,使DM=DE,连接CM,MF。在△BDE和△CDM中,BD=CD(中点定义)∠1=∠5(对顶角相等)ED=MD(辅助线作法)∴△BDE≌△CDM(SAS)又∵∠1=∠2,∠3=∠4(已知)∠1+∠2+∠3+∠4=180°(平角的定义)∴∠3+∠2=90°即:∠EDF=90°∴∠FDM=∠EDF=90°在△EDF和△MDF中ED=MD(辅助线作法)∠EDF=∠FDM(已证)DF=DF(公共边)∴△EDF≌△MDF(SAS)∴EF=M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上题也可加倍FD,证法同上。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例二:如图5-1: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分析:要证AB+AC>2AD,由图想到: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BD+CD>AD+AD=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CE∵AD为△ABC的中线(已知)∴BD=CD(中线定义)在△ACD和△EBD中BD=CD(已证)∠1=∠2(对顶角相等)AD=ED(辅助线作法)∴△ACD≌△EBD(SAS)∴BE=C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ABE中有:AB+BE>AE(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B+AC>2AD。练习:1如图,AB=6,AC=8,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2如图,AB=CD,E为BC的中点,∠BAC=∠BCA,求证:AD=2AE。3如图,AB=AC,AD=AE,M为BE中点,∠BAC=∠DAE=90°。求证:AM⊥DC。4,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5-2,求证EF=2AD。5.已知:如图AD为△ABC的中线,AE=EF,求证:BF=AC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中考应用(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和等腰Rt,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①中的等腰Rt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1.如图,中,AB=2AC,AD平分,且AD=BD,求证:CD⊥AC2:如图,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求证;AB=AC+BD3:如图,已知在内,,,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求证:5: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中考应用(08海淀一模)例题讲解:一、利用转化倍角,构造等腰三角形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转化倍角寻找到等腰三角形.如图①中,若∠ABC=2∠C,如果作BD平分∠ABC,则△DBC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②中,若∠ABC=2∠C,如果延长线CB到D,使BD=BA,连结AD,则△ADC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③中,若∠B=2∠ACB,如果以C为角的顶点,CA为角的一边,在形外作∠ACD=∠AC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DBC是等腰三角形.  1、如图,△ABC中,AB=AC,BD⊥AC交AC于D.求证:∠DBC=∠BAC.2、如图,△ABC中,∠ACB=2∠B,BC=2AC.求证:∠A=90°.二、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和平行线时,我们就可以寻找到等腰三角形.如图①中,若AD平分∠BAC,AD∥EC,则△ACE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②中,AD平分∠BAC,DE∥AC,则△ADE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③中,AD平分∠BAC,CE∥AB,则△ACE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④中,AD平分∠BAC,EF∥AD,则△AGE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BC中,AB=AC,在AC上取点P,过点P作EF⊥BC,交BA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F.求证:.AE=AP.4、如图,△ABC中,AD平分∠BAC,E、F分别在BD、AD上,且DE=CD,EF=AC.求证:EF∥AB.三、利用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和垂线时,我们就可以寻找到等腰三角形.如图1中,若AD平分∠BAC,AD⊥DC,则△AEC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2,已知等腰Rt△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交BF的延长线于D。求证:BF=2CD.四:其他方法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1.截长补短法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E,求证:AB+BE=AC.2.倍长中线法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7、如图(7)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8、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求证EF=2AD。3.平行线法(或平移法)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对Rt△,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9、△ABC中,∠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说明:⑴本题也可以在AB截取AD=AQ,连OD,构造全等三角形,即“截长补短法”.⑵本题利用“平行法”解法也较多,举例如下:① 如图(1),过O作OD∥BC交AC于D,则△ADO≌△ABO来解决.② 如图(2),过O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则△ADO≌△AQO,△ABO≌△AEO来解决.③ 如图(3),过P作PD∥BQ交AB的延长线于D,则△APD≌△APC来解决.④如图(4),过P作PD∥BQ交AC于D,则△ABP≌△ADP来解决. 10、已知:如图,在△ABC中,∠A的平分线AD交BC于D,且AB=AD,作CM⊥AD交AD的延长于M.求证:AM=(AB+AC)巩固练习1、(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如图,分别为的,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若,则等于()A.B.C.D.2(2009柳州)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2009宁夏)如图,的周长为32,且于,的周长为24,那么的长为      .4、(09年达州)长度为2㎝、3㎝、4㎝、5㎝的四条线段,从中任取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5、如图,在△ABC中,AD⊥BC于D,且∠ABC=2∠C.求证:CD=AB+BD.6、如图,在△ABC中,∠BAC、∠B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AC,分别交AB、BC于点D、E.试猜想线段AD、CE、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猜想理由.7、(2009年长沙)如图,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两点,,求证:.8、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9、已知D为△ABC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 10、(2009年宁德市)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线MN的上方,BC在直线MN上,E是BC上一点,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1)连接GD,求证:△ADG≌△ABE;(2)连接FC,观察并猜测∠FCN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AB=a,BC=b(a、b为常数),E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不含端点B、C),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矩形AEFG,使顶点G恰好落在射线CD上.判断当点E由B向C运动时,∠FCN的大小是否总保持变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1、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求证:∠BAD+∠BCD=180°。2、已知,如图2,∠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B+BC=2BD。求证:∠BAP+∠BCP=180°。3、已知,如图3,在△ABC中,∠C=2∠B,∠1=∠2。求证:AB=AC+CD。
本文档为【角平分线及中点辅助线技巧要点大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1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初中数学
上传时间:2018-03-06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