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举报
开通vip

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第一节全球LED产业发展情况 5一、美国 5二、日本 6三、台湾地区 7四、大陆地区 9第二节中国LED产业链解析 12一、上游设备与材料 12二、中游封装 14三、下游应用 17四、产业链需求结构 21五、产业链竞争格局 231、LED国际企业竞争情况 232、国内LED企业竞争情况 25第三节LED产业领先企业分析 26一、美国科锐(Cree) 26二、德国欧司朗(Osram) 29三、日亚化学 31四、台湾晶电 33五、三安光电 36 图表目录图表1:2011-202...

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第一节全球LED产业发展情况 5一、美国 5二、日本 6三、台湾地区 7四、大陆地区 9第二节中国LED产业链解析 12一、上游设备与材料 12二、中游封装 14三、下游应用 17四、产业链需求结构 21五、产业链竞争格局 231、LED国际企业竞争情况 232、国内LED企业竞争情况 25第三节LED产业领先企业分析 26一、美国科锐(Cree) 26二、德国欧司朗(Osram) 29三、日亚化学 31四、台湾晶电 33五、三安光电 36 图表目录图表1:2011-2020年美国照明行业LED市场份额及预测 5图表2:2010-2015年日本LED市场规模 7图表3:1999-2015年台湾LED市场规模增速及全球占比 8图表4:2006-2015年中国LED市场规模及市场规模及增速 9图表5:2006-2016年中国LED产值及产值及增速 10图表6:2010-2015年中国LED行业渗透率 10图表7:2008-2016年中国LED芯片产值增速与LED封装产值增速对比 11图表8:2006-2016年中国LED外延芯片市场规模 13图表9:中国LED芯片企业MOVCD保有台数完成“弯道超车 13图表10:2003-2016年我国功率型白光光效 13图表11:2000-2016年LED封装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单位:亿元) 15图表12:2010-2016年LED封装指数走势情况 16图表13:2009-2016年国内LED封装产值占比及增速变化 16图表14:2005-2016年台湾LED封装行业营收情况 16图表15:2013-2014年封装主要产品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7图表16:2006-2016年中国LED应用市场规模 19图表17:2009-2016年全球照明市场规模 19图表18:2011年和2016年中国LED应用规模占比对比 19图表19:2011-2016年中国LED照明出口额及增速 20图表20:2016年1-11月中国LED照明出口结构 20图表21:2009-2016年LED产业上、中、下游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22图表22:2008-2017年国内LED封装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22图表23:2015年全球LED龙头企业利润率对比情况 24图表24:2015年全球LED龙头企业研发销售比情况 24图表25:2015年全球LED龙头企业资本开支情况 24图表26:1992-2016年科锐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情况 27图表27:1991-2016年科锐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 28图表28:2000-2017年科锐公司股价变化情况 28图表29:2011-2017年欧司朗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情况 30图表30:2010-2017年欧司朗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百万欧元) 30图表31:2013-2017年欧司朗公司股价变化情况 31图表32:日亚公司专利申请变化情况 32图表33:日亚公司同其它公司专利交叉 授权 个人房产授权委托书公司各类授权委托书模版医师授权办法餐饮分店授权书产品代理授权书范本 情况 33图表34:2006-2016年台湾晶电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情况 35图表35:2005-2016年台湾晶电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 35图表36:2010-2016年台湾晶电股价变化情况 36图表37:1994-2017年三安光电公司营收变化情况(百万人民币) 37图表38:1994-2017年三安光电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百万人民币) 38图表39:2000-2017年三安光电股价变化情况 38 表格目录表格1:台湾首家LED企业光宝集团早期发展历程 8表格2:LED中游封装投资门槛低 17表格3:2016年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 22表格4:全球LED企业概览 23表格5:2015-2016年国内LED上游厂商营收净利情况 25表格6:2015-2016年国内LED中、下游厂商营收净利情况 25表格7:最新财年世界LED上、中、下游公司比较 26表格8:晶电并购之路 34表格9:2014-2015年台湾LED上游厂商数据(单位:百万新台币) 35 第一节全球LED产业发展情况美国和日本凭借技术的先发优势,90年代在LED上游芯片领域拥有大量专利,但进入21世纪之后大陆和台湾大力发展LED产业,美日企业的技术优势正在缩小,市场份额被台湾和大陆地区企业蚕食。台湾地区LED产业凭借封装和代工起步,技术虽不及美日但稍强于大陆,但随着大陆地区LED产业的政府补贴扶持、技术进步和市场优势,台湾地区LED产业产值下滑,企业营收下降,只能通过削减产能的方式消化价格的低迷。大陆地区LED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形成,行业历经过去几年价格的下跌洗牌较为充分,供给结构优化。需求在下游照明应用等领域放量的背景下持续增长。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与国际差距进一步缩小。LED产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崛起是必然趋势。一、美国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依赖先发优势以及技术优势一直领跑全球LED的发展。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发光二极管(LED),并予以商品实用化。随后的几十年,美国政府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推动本国的LED产业的研发和对市场的开发,一直作为LED技术的先行者。之后,由于当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导致市占率日渐下跌,最后美国厂商被以技术见长的日本厂商市占率超越。美国LED产业将其产业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LED产业链上游。利用先发优势,美国LED企业一直在技术上领跑全球,在国际竞争中占有垄断性的优势。美国很多企业形成了包括:“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的完整LED产业链,整合程度高,产生如GELumination、Cree的国际巨头。公司的生产活动涵盖了LED整个产业链,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接近市场,可以提供高品质和可靠性的LED最终应用产品,有效发挥规模经济,从而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图表1:2011-2020年美国照明行业LED市场份额及预测资料来源:Perspectivesonthegloballightingmarket,二、日本日本LED产业技术优势尤其突出,专利壁垒奠定其霸主地位,但产值被后来者超越。1970年,日本进入LED领域,早期是自美国进口磊晶片,生产成指示灯应用在袖珍型电子计算机上,而后日本在LED技术上有明显的发展。从1998到2002年,日本政府已投资500亿日元,促进白光LED的半导体照明新的半导体材料,基板等的发展。日本在蓝宝石衬底和绿色氮化镓很多领域,形成了产业上的突破,从而奠定了日本在LED产业的霸主地位,以日亚化学为首的日本LED企业申请了大量专利。日本无论在技术还是产值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其动向几乎成为LED业者的观测指标。尽管近几年,因台湾不断提高LED生产能力,使得日本的产业规模有所减小,但由于日本产品定位高端市场,产品单价高,整体产值仍居于高位。日本LED产业发展实施与美国相似的技术领先型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张。日本本土照明制造业发达,产业链配套完善,制造工艺先进。在产业链上游方面,主要以日亚化学及丰田合成为龙头;此外,昭和电工和罗姆半导体也致力于LED芯片开发,东芝电子也曾通过购买Bridgelux的专利介入硅衬底技术;MOCVD设备厂商方面有大阳日酸;外延石墨载具厂商有东洋炭素和东海炭素。中游封装方面有西铁城和夏普,封装材料方面则有信越化学,以及京瓷的陶瓷封装。而在封装及下游应用领域,则由大型专业LED照明厂开发照明市场,如西铁城电子、Stanley电气、鹿儿岛松下电子、夏普、东芝等。从2011年开始,LED替换类产品得以高速成长,不到三年的时间已占据照明市场的超半壁江山,并得以继续扩张。图表2:2010-2015年日本LED市场规模资料来源:WIND,三、台湾地区台湾LED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其早期从产业链中游的封装起步。1975年,当时在台湾设厂的美国德州仪器公司要砍掉其LED封装业务,促使台湾第一家本土封装厂光宝公司成立。两年后,第一家本土LED生产企业万邦电子公司成立,起初通过引入国外生产线,从美国进口LED芯片,完成切割、封装和测试整个产品化过程,第一批具备LED生产和封装技术经验的人才队伍形成。数年后,大批中游封装企业陆续成立。2000年之后开启了台湾LED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世界前二。2000年之后世界LED行业开始高速增长,早期增长率保持在每年100%以上,手机的普及和信号显示的需求成为LED早期产值的增长点。台湾LED行业在经历了2000-2003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速放缓,但仍维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占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30%左右,随着日本LED产业的海外转移,台湾于2003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LED产值第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台湾LED行业迈向新台阶,但面临产值下滑、营收停滞和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问题。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短暂影响台湾LED行业,2008年下半年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上游厂商利润率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但2010年开始,LED产业链下游的背光模组和照明需求激增,尤其是衡量LED替代传统照明的LED渗透率直线上升。台湾LED行业迈向新台阶,PIDA数据表明,2010年全年行业产值增速超40%。2013年和2014年行业产值分别增加15%和24%,但进入2015年台湾LED企业营收下滑幅度明显。上游芯片的龙头企业晶电2015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平均下滑9.37%,中游封装的龙头企业亿光从2015年4月开始连续13个月营收下滑,平均下滑幅度为8.88%,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成为主要原因。表格1:台湾首家LED企业光宝集团早期发展历程资料来源:WIND,图表3:1999-2015年台湾LED市场规模增速及全球占比资料来源:WIND,四、大陆地区中国LED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萌芽。从时间上来看,中国LED产业起步并不晚,但主要处于科研研究和具有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少量推广阶段。到了80年代90%的管芯还是来自于国外进口,90年代中国LED产业大部分公司处在中下游封装,上游芯片等核心技术几乎是空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交通运输、体育、广告、电信等行业对LED显示屏的大量需求,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兴起,从而中国LED显示屏市场持续发展,LED显示屏的主流产品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LED产业发展。2003年,中国科技部牵头设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并启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而且在2006年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始把LED产业作为一个重大工程进行推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幅画卷”和2009年国庆阅兵的巨型LED屏幕都是由中国企业独立生产,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2008年中国LED产值增速达到196%,呈现出跨越式增长。2008年后LED产业由下游慢慢向中游乃至上游转移,开始涉足生产芯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9年中国科技部开展“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涵盖北京、上海和武汉等21个城市,极大地促进了中国LED产业的发展,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令LED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两者导致2010年市场规模、产值直接分别增加373亿和436亿,增速高达45%和52.91%。往后中国LED市场规模和行业渗透率快速增长,其中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30%,行业渗透率从2010的0.64%增长到2015年32%。虽然现时世界LED大部分核心技术仍旧被发达国家牢牢控制,但中国LED仍在从中下游封装朝着上游芯片稳步发展,2009-2016年,芯片增长超过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4%,而封装年均符合增长率19%,意味着LED产业已向上游芯片逐渐转移。图表4:2006-2015年中国LED市场规模及市场规模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图表5:2006-2016年中国LED产值及产值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图表6:2010-2015年中国LED行业渗透率资料来源:WIND,图表7:2008-2016年中国LED芯片产值增速与LED封装产值增速对比资料来源:WIND, 第二节中国LED产业链解析上游芯片领域国内供需结构改善,价格在之前的下行引致边际收缩,目前出现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中游封装领域近几年洗牌彻底,供给质量提升,龙头企业扩产意愿强。下游应用领域LED照明渗透率快速上升,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供需基本平衡。从LED企业竞争状况来看,上游市场三安崛起迅速,中下游市场国内企业群雄并起,木林森等企业走在前列。一、上游设备与材料LED上游产业持续稳步增长,中国起步较晚后期发展快。LED上游产业是整个LED产业的开端,对整个LED产业的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LEDinside统计,2011-2016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平稳增长,2016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182亿,同比增长20.5%,占整个LED市场规模的3.5%,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而芯片制作技术难度较大、投入高。生产设备和技术长期被美国、欧洲(以德国为主)、日本以及台湾掌握,国内只有少量企业能够批量生产外延片。由于壁垒较高,所以市场集中度高,使得LED上游产业的利润率达到30-40%。我国大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5年生产LED外延最重要的设备之一MOCVD设备全球共有3000台左右,而中国拥有的大约1100台,占总台数的37%。LED上游处于垄断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进一步加快。LED行业集中度高,2009年国内共有62家LED芯片企业,如今正常生产的20余家,未来可能会更少。三安、华灿、德润豪达等几家独大,通过扩产、垂直整合或与上下游结成策略联盟取得优势地位,其MOVCD设备机台数均超过百台,预计2016年这三家厂商产值约占中国上游产值50%,行业垄断竞争格局明显。面对产业高度集中、LED照明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各大芯片企业开始通过不断整合LED中下游优质资产,完善产业链配套,进一步延伸企业经营业务,加快整合步伐。2016年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三安集成收购环宇通讯半导体100%股权、华灿光电收购和谐光电100%股权。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国际差距正在缩小。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与国际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2016年,我国功率型白光LED产业化光效和国际产生没有太大差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型硅基LED芯片产业化光效、硅基黄光、硅基绿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紫外LED技术进一步提升,280nm深紫外LED室温连续输出功率超过20mW,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LED小间距显示屏产品产业化最小间距已达0.9mm(P0.9)。图表8:2006-2016年中国LED外延芯片市场规模资料来源:WIND,图表9:中国LED芯片企业MOVCD保有台数完成“弯道超车资料来源:WIND,图表10:2003-2016年我国功率型白光光效资料来源:WIND,二、中游封装LED中游封装行业在整个LED产业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用至关重要。LED封装是指发光芯片的封装,是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其关键技术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成本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提取芯片发出的光,同时降低封装热阻,提高可靠性。通过封装可以为上游芯片提供足够的保护,防止芯片在空气中长期暴露或机械损伤而失效,提高芯片的稳定性,同时封装必须具有良好的光取出效率和良好的散热性,以提升LED的寿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LED封装的重点地区,占全球封装总产值的70%。LED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外延材料、芯片基本上被国际主要厂商垄断,国内企业技术实力薄弱,大多集中在中游封装产业。近年来,中国LED封装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封装产值也在稳步递增。13-15年,国内LED封装产业进入调整阶段,在此阶段,LED封装指数下跌,封装产值占LED总产值比率下降,封装产值增速也有所下降。2016年,情况发生反转,LED封装指数开始止跌上升,封装产值占LED总产值的比率及封装产值增速也均开始回升。台湾地区是LED封装的另一个重点地区,台湾方面,从封装上市公司营收状况来看,09-13年初迅速发展,13-15年进入持续调整阶段,与大陆发展轨迹基本一致。2016年开始封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有所回暖。14年封装主要产品价格下跌30%左右,2015年价格也在持续下跌,直至12月市场景气持续回暖,加上年底备货期的到来,价格跌势有所趋缓。2016年,市场回暖,市场价格跌幅收窄,部分产品开始涨价。LED封装行业发展初期厂商众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较低。LED中游封装投资门槛较低,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左右,在产业发展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在封装产业发展初期,国内厂商较多,国星光电、木林森、鸿利光电、长方照明、瑞丰光电、万润科技、联创光电等群雄争霸,竞争十分激烈,行业格局小而分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产业格局基本稳定,龙头企业优势体现,行业集中度也明显提升。2016年,中国LED封装规模超10亿企业超过10家(木林森、国星、聚飞、鸿利等),其中木林森绝对优势明显。从封装产能来看,木林森2015年为3600亿只,国星光电为480亿只,鸿利光电为150亿只,木林森具有绝对优势地位。2016年以来,中国封装龙头企业动作频频,不断通过收购、扩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木林森等龙头企业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国内LED封装行业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目前国内LED封装行业使用的部分原材料仍依赖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是中国封装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LED封装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支架式、贴片式、功率型等发展阶段,随着LED封装对光学、热学、电学和机械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LED封装技术正向大功率、高密度、小型化方向发展,这对中国企业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快速突破技术难题、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封装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图表11:2000-2016年LED封装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图表12:2010-2016年LED封装指数走势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13:2009-2016年国内LED封装产值占比及增速变化资料来源:WIND,图表14:2005-2016年台湾LED封装行业营收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15:2013-2014年封装主要产品价格环比变动情况资料来源:WIND,表格2:LED中游封装投资门槛低资料来源:WIND,三、下游应用中国占比全球LED下游应用超半数,市场规模增长明显,照明领域的份额和渗透率持续提升。LED应用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下游,在整个产业链产值占比重最大。据《2016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中国LED应用市场保持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2016年规模达到4286亿元,环比增长22.87%,占LED总市场规模也达到创新高的82.17%。而LED下游应用中市场规模最大的是照明领域,其次是背光应用和景观照明,其中通用照明占比已经达到47.60%,相比较于2011年的25%,份额增长90%,份额明显增加的还有汽车照明,由2011年的1%增加到2016年1.4%,增幅为40%。2016年全球LED照明市场预计为346亿美元,同比增速15.80%,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将达到31.30%。2016年全球加速淘汰白炽灯,LED已成为照明的主流光源,是继道路、景观照明等井喷式增长后,LED大规模应用在家居、商业等照明领域,成为LED照明渗透率提升的主因。受价格影响LED照明出口额首次减少,中东市场兴起、欧美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多年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开始下滑。根据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数据显示,2016年1月到10月,LED照明产品出口均价下降超过20%。受此影响,前11个月,LED照明产品出口额近94亿美元,同比下降2.4%。预计全年出口金额为105亿美元,照明出口金额将首次出现负增长。在LED照明出口市场结构方面,中东地区成为增长新亮点,2016年1-11月占出口总额的7%,增速最高,达到27%。其次是欧盟和美国市场,增速分别为23%和17%,市场份额分别提高5%和4%。行业竞争格局初步成型,龙头企业逐渐显现。下游应用环节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投资门槛也较低,因而是LED产业中规模最大并且发展最快的领域,国内从事这个环节的企业数量最多,约2500余家,竞争异常激烈。由于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之下企业利润微薄,生存艰难。一种是通过整合并购打造“巨无霸”企业,以规模效应和集成能力取胜;另一种则是“小而美”的战略,聚焦细分市场,以差异化的方式谋求生存发展。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集聚,飞乐音响积极推进“品牌、国际、资本”三大战略,2016年收购斥资10亿元收购喜万年国际照明集团,加快全球化的步伐。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05%。欧普照明拓展LED照明业务,进行多元化的布局,推进国际化的战略,深层次提升企业产品价值和挖掘品牌价值,预计2016年欧普营收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22.55%;净利润为5.07亿元,龙头逐渐凸显。图表16:2006-2016年中国LED应用市场规模资料来源:WIND,图表17:2009-2016年全球照明市场规模资料来源:WIND,图表18:2011年和2016年中国LED应用规模占比对比资料来源:WIND,图表19:2011-2016年中国LED照明出口额及增速资料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图表20:2016年1-11月中国LED照明出口结构资料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四、产业链需求结构2016年是LED行业变革之年。原材料的涨价与供需之间的不匹配推动LED行业迎来了四次涨价热潮,由芯片与封装环节传导至终端产品,企业利润上扬,行业进一步回归理性,景气度回升。上游方面:芯片行业供需结构改善,产能供不应求。2016年初,随着中小厂商纷纷倒闭,欧司朗、飞利浦等国际芯片制造巨头关闭部分生产线,国内LED企业加大海外并购,拓展业务范围与实力,LED芯片制造行业集中度上升,卖方市场地位强势,供需格局正在发生调整。成本端价格的上涨及供需的调整使得晶元光电在2016年5月开始上调产品价格,紧接着三安、华灿等企业也纷纷跟进,芯片市场正在逐步回暖。2017年初,三安光电再次上调产品价格,来自于下游产品的增长需求正在向上游传导。预计2017年LED芯片有效产能不足8500万片,而需求超过9300万片,有800万片左右的供给缺口,整体芯片供不应求。中游方面:LED封装供给质量提升,龙头企业扩产氛围浓。从2014年开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据台湾LED制造商消息显示,2015年LED封装器件价格下滑超过50%。价格的持续下行加速渗透率的提升和新兴市场的扩大。2016年芯片端涨价、下游需求增加等因素使得封装行业缓慢回暖,需求量呈上升态势。涨价潮后具有优势的封装大厂盈利能力得到改善。而照明、车用LED与显示屏领域扩产,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下游方面:LED照明渗透率快速上升,下游需求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供需基本平衡。LED下游应用端细分市场比较多,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制成不同的产品,在某一领域的需求增加会使得供给不足。其次,芯片大量投入热门行业的同时,其他领域LED供给便会出现不足,一旦需求增加,涨价契机会波及其余非热门应用产品。照明行业是在整个LED产业中占比最大的领域。随着世界范围内白炽灯的加速淘汰,LED照明渗透率会快速提升,市场需求扩大。此外显示屏行业也增长迅速,其中小间距显示屏贡献明显,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6年LED照明产品国内市场渗透率达到42%,增长10%,其中LED照明产品产量约80亿只,同比增长33%;内销产品约38亿只,同比增长35%。市场结构方面,国内企业在政策、成本和市场等优势明显,自2014年起,国外大厂商纷纷选择退出或者被收购。预计2017年下游应用端需求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图表21:2009-2016年LED产业上、中、下游市场规模增长情况资料来源:WIND,表格3:2016年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资料来源:WIND,图表22:2008-2017年国内LED封装企业数量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五、产业链竞争格局1、LED国际企业竞争情况全球范围内LED企业按照技术水平可分为三大区块,即领先群、中坚群和崛起群。领先群在技术及专利上有优势,尤其在专利上形成由芯片至封装的坚固屏障,该部分企业是世界五大LED公司,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科锐、飞利浦以及欧司朗。中坚群由台湾和韩国企业构成,中坚群在技术上并不比领先群差太多,且产品质量也有一定保证,在生产成本及产量很有优势,市场接受度较高,该部分企业以台湾的晶电、璨圆以及韩国的三星、LG等为代表。崛起群这主要由内地生力军构成,以三安为首的内地LED企业在近5年间扩大产能以及投入,虽然与前面两个群体的企业存在技术差距,但已经开始拉近距离。目前内地的LED企业正逐步承接台湾地区的产能,并通过资本收购的方式并购海外知名LED企业,打开市场的同时进一步缩小同国外第一集团LED企业的技术差距。在以出货量衡量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利润率稳定在较高水平,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从三安、晶电、科锐、日立和欧司朗五家公司的利润率、研发开支以及资本开支比较不难发现,三安的利润率得益于国内LED市场需求的景气以及市场集中度的提升维持较高水平,而其余几家公司的利润率都或多或少受到全球LED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但三安的研发销售比有待提升,资本开支则由于三安扩充产能的影响同样保持较高水平。表格4:全球LED企业概览资料来源:WIND,图表23:2015年全球LED龙头企业利润率对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24:2015年全球LED龙头企业研发销售比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25:2015年全球LED龙头企业资本开支情况资料来源:WIND,2、国内LED企业竞争情况在国内LED企业竞争格局中,上游三安占有绝对优势,其市场影响力甚至威胁到台湾和韩国的大厂。而在中下游封装及应用环节,各公司水平较为平均,国星光电和佛山照明领先其它企业。表格5:2015-2016年国内LED上游厂商营收净利情况资料来源:WIND,表格6:2015-2016年国内LED中、下游厂商营收净利情况资料来源:WIND, 第三节LED产业领先企业分析全球各区域五大龙头公司,日亚、欧司朗和三安均有针对不同方向扩充产能的打算,而晶电和科锐更多的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近年三安加大资本开支力度,扩充产能,利用行业洗牌之际提高市场份额,投资价值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表格7:最新财年世界LED上、中、下游公司比较资料来源:WIND,一、美国科锐(Cree)公司凭借蓝光LED起家,随后依托白光LED这一强项,发展成为LED上、中、下游一体制造商,技术优势明显。美国科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其于1989年率先将蓝光LED商业化,并于1991年率先在LED上应用碳化硅芯片,1995年公司推出了以氮化镓材料为芯片的蓝光LED。凭借在碳化硅以及氮化镓材料的技术优势,公司产品迅速占领当时LED的蓝海市场。随着1997年白光LED的问世,LED的发展开始加速,其亮度每隔18个月就提高1倍,光效每年以10-20lm/W的速度提升,价格也开始以每过10年为原先的1/10的速度下降,通用照明市场开始逐步放量。科锐公司凭借之前的技术积累与先发优势,将其白光LED产品性能不断提高,2013年2月,其生产的白光LED发光效率可达276lm/W,远超照明级商品化的白光LED光效(90-100lm/W)和同用途白炽灯(15lm/W),随后其白光LED发光效率不断提升,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发展成为集LED半导体材料、外延、芯片、封装与LED照明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制造商。下属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照明产品(主营照明系统和灯泡)、LED产品(主营LED芯片和材料)以及电力和无线电系统。公司营收稳定增长,利润变化幅度较大。自1991年以来,公司的营收快速增长,1992、1993年营收增长幅度均超过100%,90年代营收增长幅度年均超过65%。2000年之后,公司的营收增速放缓,但仍能保持25%以上的年化增长率,近两年随着LED芯片以及灯泡价格的持续下跌,公司连续两年营收负增长,停滞不前。利润方面,科锐公司盈利状况波动较大,盈利较好的时间段分别为2003-2007年和2010年-2014年,两时期分别对应白光LED放量和中国LED市场需求爆发的时期,科锐在同期采取的扩大产能以及海外建厂的策略收效明显,盈利的增长很好地对应了营收的阶段性上升。而近两年公司营收的下滑也反应在了利润上,公司因15财年大幅亏损不得不缩减产能,关闭生产线,16财年得以大幅减亏,但LED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仍然对公司的盈利状况构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公司股价处于底部,充分反映了过去几年LED行业产品价格下跌的趋势以及公司盈利的颓势。2000年科技股的泡沫带动了公司股价的上涨,随后公司股价两次大规模的上涨均与其盈利的大幅改善和提升有关,09年开始中国开始大规模投资LED产能,需求的改善和相关产品价格的抬升主导了2009-2011年和2012-2014年公司股价的两次上涨,对应涨幅分别接近700%和350%。但随之带来的产能过剩以及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公司股价自2014年开始下跌,目前股价已经跌至长期底部,已充分反映因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导致的悲观预期。公司16年出售Wolfspeed子公司,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将主营业务更加集中于LED照明。公司预计17年商业LED照明产品需求将提升,LED灯泡和零部件市场将维持高度竞争。因此公司16年出售Wolfspeed子公司,将主营业务更加集中于LED照明。在商业LED照明领域扩充产能,加大该领域并购力度,并加大产品设计,升级现有LED产品,提高LED相关产品附加值。图表26:1992-2016年科锐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27:1991-2016年科锐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28:2000-2017年科锐公司股价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二、德国欧司朗(Osram)百年历史紧系照明更新换代,汽车照明成为欧司朗最强领域。欧司朗是世界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五大领导LED制造商之一,是西门子全资子公司。自1906年公司成立之时,其就专注于白炽灯业务,在20世纪80年代西门子全资入股之前,其曾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灯泡生产工厂,当时的灯泡产量约占全球灯泡产量的三分之一。80年代之后,欧司朗推出了QUICKTRONIC电子镇流器,1985年,世界上第一只整合了电子镇流器与节能灯管的节能灯在欧司朗诞生,节能灯商业化得以实现。而在随后的90年代,欧司朗积极投身于新一代光源的开发,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成为了第一批推出白光LED光源的公司之一,在最新的2016财年中,欧司朗LED业务的营收比例占比已由前一年的54%上升至61%,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汽车照明则是欧司朗照明领域中的最强分支,欧司朗的汽车照明业务源远流长,早在1925年,欧司朗就推出了能同时提供远光灯与近光灯照明的BILUX双灯丝汽车大灯。此外,世界上第一盏疝气大灯便是由欧司朗发明,在前LED汽车照明时代欧司朗的市场份额高达50%,据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年全球共生产了5200万辆汽车,其中有2600万辆汽车采用了欧司朗推出的光源。在LED车灯推出之后全球汽车照明市场中有超过半数的份额被欧司朗和飞利浦垄断,公司的LED相关产品得到了多家汽车厂商的认可。在汽车照明领域,公司LED产品具备较高的渗透率和毛利率,2012年汽车内部用LED产品渗透率为80%,车尾灯渗透率40%,车头灯预计也将随着大功率高亮度LED灯的开发与应用由2012年的个位数上升到2020年的21%。毛利率方面,汽车应用LED毛利率平均可达到50%。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动幅度较大,净利润较稳定。自2011年以来,公司营收缓慢且稳定增长,2011年,2012年营收增长幅度分别为7.5%、7.3%,2013年至2015年,由于欧司朗公司转型LED照明,传统照明业务持续下滑,公司业绩下降,营收增长为负,2015年达到-30%,业绩下滑明显。2016开始,受益于汽车行业需求持续旺盛,公司业绩开始明显回升。利润方面,2012年,由于公司传统照明业务下滑及成本高企,净利润下滑较严重,2013年开始,公司逐渐进行结构调整,向LED转型,净利润回升较快,2013年至2016年,公司净利润表现较稳定。公司股价稳步上升,估值偏低,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2013公司股价持续上涨,源于公司大规模进行LED转型及中国LED市场需求的爆发,至2014年由于产能过剩及价格持续低迷,市场对LED行业持悲观情绪,公司股价逐渐下降,2015年及之后公司股价的上升则源于公司业绩的良好表现,公司LED业务发展较迅速且汽车行业的持续增长,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良好。从估值角度而言,欧司朗最新估值处于26倍左右,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下方。公司将未来资本支出投向红外线LED领域和LED前端制程。近期欧司朗经营重心放在汽车照明上,该部分收益已经达到该公司总收益之50%。由于预期未来对红外线LED组件需求量会大增,包括结合虹膜辨识应用于行动装置上等市场火热的红外线LED应用,欧司朗已经开始准备扩大生产。到2020年,光学半导体厂将会增加50%左右的人力,主要负责制造和研发,以平衡用于辅助驾驶系统的LED零组件和红外线的需求。资本支出方面,欧司朗未来5年资本支出总额将达20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投入LED前端制程,其预估2017年第4季位于马来西亚新厂的LED芯片将开始生产。图表29:2011-2017年欧司朗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30:2010-2017年欧司朗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百万欧元)资料来源:WIND,图表31:2013-2017年欧司朗公司股价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三、日亚化学公司凭借在LED上游的荧光粉和氮化镓材料的技术优势一鸣惊人。日亚化学成立1956年,起初以生产高纯度钙盐类产品为主,1966年开始制造用于荧光灯的荧光粉,并获得GE的荧光粉制造专利授权,自此进入照明行业。1980年随着GE专利授权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结束,日亚化学于1986年设立研究所开始致力于发光物质的研究,凭借之前多年荧光粉技术的积累和研究,1993年公司成功研发世界上首个基于氮化镓材料的高亮度蓝光LED。不同于美国科锐公司首先商业化的碳化硅材料LED,与硅器件相比,氮化镓在电源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上实现了性能的飞跃,且氮化镓功率器件可在硅衬底上生长出来,成本更低并有更大的成本降低潜力。1996年公司成功开发白光LED,随着之后白光LED的商品化,日亚化学凭借高质量产品,以及背后专利和技术的两大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功率LED封装产品生产商,其产品价格定位高,仅提供封装产品而不提供荧光粉与芯片,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同时也有效防止了竞争企业对其技术的侵权。早期依靠LED专利保护占领市场,后期逐渐加快专利授权速度。日亚化学之所以能够在LED技术发展的初始期能够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同其极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密不可分。日亚化学是拥有LED专利最多的公司,公司拥有蓝宝石衬底外延生长、蓝光LED、白光LED、荧光粉等领域的多项基础专利。在此基础上,日亚化学在整个产业链逐步建立起强大的专利组合。公司在1993-2001年间频繁发起诉讼,力图以专利诉讼达到垄断LED市场的最终目标,截至2009年在全球发起的总共59个LED诉讼案件中,日亚发起的约占60%。2002年以后,随着蓝光LED可替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与科锐等公司专利诉讼中的相继失利,日亚化学改变了初期独霸白光LED领域的专利策略,开始同欧司朗、飞利浦等产业巨头进行专利授权,但对其他专业技术欠缺的LED公司的授权十分谨慎,对LED产业后进者,如台湾企业继续采取构筑专利壁垒的策略。公司将扩产计划持续至2018年。日亚化学仍将布局新技术的开发和核心专利,由于看准汽车照明的应用发展前景,日亚化将在直接安装晶片(DMC)、覆晶LED以及雷射二极体(LD)技术全面发力。日亚化在MicroLED领域拥有领先技术,未来会加速推动MicroLED的商品化。资本支出方面,日亚化学已确定的扩产计划时程将持续至2018年,与LED设备相关的总投资金额将达684亿日圆(约5.3亿美元)。图表32:日亚公司专利申请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33:日亚公司同其它公司专利交叉授权情况资料来源:WIND,四、台湾晶电公司为制衡国联光电而成立,平衡台湾LED晶粒供应局面。晶电于1996年成立,目的是为了平衡台湾LED晶粒被国联光电独霸的局面,公司专业生产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及晶粒,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于台湾工研院光电所,出资方则是亿光、华兴、佰鸿、鼎元等多家台湾LED中上游企业。公司在经历了90年代末期的技术摸索之后,在2000年之后迅速发展,到了2004年已经和国联光电营收规模相近。并购之路成就晶电一家独大。晶电的第一次并购是在2005年8月,晶电并购了与自身营收规模相近的国联光电,通过并购彼时处在亏损状态的国联,晶电整合了两家公司四元产品(红光、黄光)的技术,奠定了红光LED发光效率全球第一的基础。第二次并购则是在2007年3月,晶电以换股的方式合并联电旗下的元砷光电和连勇科技,进一步拉大了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距离,合并后新晶电成为全球MOCVD台数最多的厂商,高亮四元LED月产能达15亿块居全球第一,从而得以在全球LED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后在2012年11月,晶电并购广稼,产能得到扩张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其经营业绩。2014年12月,为应对大陆LED上游企业三安光电的冲击,争夺中国大陆市场,晶电与璨圆强强联合。合并后的晶电市场占有率超过60%,MOCVD机保有量远超三安光电。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幅度大,盈利能力欠佳。2006、2007年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均超过6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LED行业低迷,消费需求突然紧缩导致公司业绩急速下滑,营收增长仅有1.12%;从09年开始,中国大陆开始大规模投资LED行业,来自中国大陆的需求回暖主导了09年和10年公司业绩的快速上升,两年的平均年化增长率为42.3%;而从14年开始,LED行业面临产能过程及价格的持续走低,公司业绩表现欠佳,营收负增长。净利润表现方面,公司则表现出与其营收变化相一致的趋势。公司股价持续走低,反映LED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公司在东亚市场地位受到威胁的处境。2001年以来公司股价波动较大,共有三波上涨行情,2001-2004年3月,股价实现第一波上涨行情,股价上涨明显,接着在2005-2007年及2009-2010年,由于需求的上升及行业景气,公司股价出现两波上涨。从14年开始,则源于LED行业的产能过剩及价格下降,公司盈利能力较差,股价持续走低。过剩及价格下降,公司盈利能力较差,股价持续走低。晶电在16年减产之后将发力四元LED产能。晶电在蓝光领域仍腹背受敌,红光营收规模缓步拉升,晶电专注于磊晶片、晶粒技术的开发及精进,持续扩展高阶产品业务,包括CSP无封装芯片、Flipchip覆晶产品等等亦有利于产品结构。产能方面,晶电去年通过减产,并厂等策略,让产品组合持续优化,今后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同时,由于预期四元LED应用在汽车和红外线的订单大量增加,公司陆续扩增四元LED产能。表格8:晶电并购之路资料来源:WIND,表格9:2014-2015年台湾LED上游厂商数据(单位:百万新台币)资料来源:WIND,图表34:2006-2016年台湾晶电公司营收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35:2005-2016年台湾晶电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图表36:2010-2016年台湾晶电股价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五、三安光电公司以LED芯片生产及销售为主,全产业链布局,是国内LED产业的龙头公司。三安光电成立于1993年,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化合物太阳能电池、高倍聚光光伏产品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三安光电近几年频繁向海外扩张,2013年,三安收购美国流明(LuminusDevices,Inc.),旨在开拓北美市场;2014年8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香港三安光电,目标是开拓日本市场;2014年12月,公司与首尔半导体公司、首尔Viosys开展业务合作,合资成立三首光电,目标开拓韩国市场。在产业链的整合方面,三安与奇瑞汽车合资成立的安瑞光电致力于LED封装与应用、汽车照明。安瑞光电与北汽银翔有汽车照明产品供应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三安光电与军工机构上海航天电子所有芯片采购协议。三安集成、日芯光伏则分别致力于集成电路、光伏产业。三安光电是国内LED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公司,营收水平方面,2015年全年三安光电营收48.58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6.95亿元,大幅领先行业其它公司,并且这一差距在2016年前三季度被拉大。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迅速。自2008年三安光电实现资产重组后,公司业绩实现突飞猛进,受益于上海博览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及国内对于LED需求的迅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呈现指数递增,2009—2015年七年间,公司营收年化增长率高达56.3%。在2014年、2015年LED行业不景气,大量厂商纷纷倒闭的情况下,三安光电依然保持30%的年化增长率,公司发展潜力巨大。行业逐渐回暖,公司股价开始发力上涨。2008年以来的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带动公司股价的持续上升,行业需求的改善及产品价格的上升带动了2009-2010年及2012-2014年股价的两次上涨,2015年的牛市行情则助推公司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后大盘的崩盘也导致公司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而2016年随着LED市场相关产品价格的企稳及行业的逐渐回暖,公司股价开始发力上涨。估值方面,三安最新估值33倍左右,处于1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公司计划继续释放LED产能,重点投资集成电路产业。三安着重于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致力于半导体核心主业、应用产品汽车灯业务和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的研发、生产、销售。产能方面,公司一方面尽快释放LED业务产能,为后期市场需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产品认证和产能扩张,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公司将重点投资III-V族化合物集成电路产业群和其他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主的半导体领域,以境内外并购、直投、夹层投资等方式助推公司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图表37:1994-2017年三安光电公司营收变化情况(百万人民币)资料来源:WIND,图表38:1994-2017年三安光电公司净利润变化情况(百万人民币)资料来源:WIND,图表39:2000-2017年三安光电股价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
本文档为【2017年LED产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第二次起航!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8-03-12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