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备课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吴家学校小学部2014年3月盘锦市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授课教师:    课年级: 四年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赋分 教学目标(10分) 1、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注重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3 2、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强。 3 3、表述准确、具体,正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4 教学内容(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备课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吴家学校小学部2014年3月盘锦市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表授课教师:    课年级: 四年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赋分 教学目标(10分) 1、体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精神,注重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3 2、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强。 3 3、表述准确、具体,正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4 教学内容(10分) 1、教学内容理解准确,容量合理,难易适度。 4 2、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3 3、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 教学方法(5分) 1、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2、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 教学过程(35分) 1、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5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10 3、科学安排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既有现实性、挑战性,又有可接受性。练习的形式和要求具有开放性。 5 4、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4 5、教具和多媒体使用适时、适度。 4 6、动之以情,知情交融,课堂气氛和谐。 2 7、教学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环节清晰流畅。 5 授课题目:                           授课类型: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赋分 教师要素(10分) 1、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准确简洁,板书工整、美观。 3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具和多媒体。 4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 3 学生表现(10分) 1、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积极的、主动地。 4 2、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有见地、有新意。 3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 教学效果(15分) 1、学生精神饱满,身心愉悦,参与学习活动面广。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5 3、学生思维活跃,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5 教学特色(5分)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或亮点,效果显著。 3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2 综合评价 总分 课堂教学十条要求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2.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3.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5.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减少。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3月3日~7日 四则运算 2 10日~14日 四则运算 3 17日~21日 位置与方向 4 24日~28日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5 31日~4月4日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6 7日~11日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4天工作日 7 14日~18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8 21日~25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9 28日~5月2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天工作日 10 4日~9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6天工作日 11 12日~16日 三角形 12 19日~23日 三角形 13 26日~30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4 6月2日~6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天工作日 15 9日~13日 统计 16 16日~20日 数学广角 17 23日~27日 总复习 18 30日~7月4日 总复习 19 7日~11日 考试 2014.2.26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难点: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混合运算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五、课时安排四则运算(一)2课时四则运算(二)2课时四则运算(三)2课时四年级数学科教案讲课教师:李秀凯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2.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引入新课:主题图的教学。    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再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1。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          28+85=113(人)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113(人)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分步列式。   98-46=52(本) 52+25=77(本)综合算式:98-46+25=77(本)答: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77本。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1974(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三、总结。1.在例l、例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在往右顺序计算。2.完成教科书第8页练习一的第l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他们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四、布置作业 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1(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72-44=2828+85=11372-44+85=113 教学反思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复习。1.计算  150÷25×4  2×390÷15  892—63+1822.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3(出示购票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让学生把图与文字结合起来)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门票应花多少钱?(同桌讨论,然后把结果用算式表示)汇报:(1)算式24+24+24÷2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爸爸一张票24元,妈妈一张票24元,玲玲是儿童,她的票只有成人票的一半,因此是24÷2=12(元)]  根据大家的想法,想一想这一道题应该怎样算?  [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元),再算三人的总价24+24+12。60(元)]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没有括号。不同点:昨天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法、除法的运算,那我们只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今天学的是有加、减法也有乘法、除法的运算,应该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减法)(2)24×2+24÷2  教师:这一种你又是怎样想的?  (爸爸和妈妈是两个大人,因此成人票要买两张,一张票24元,两张票就是24×2。玲玲是儿童,她的票只有成人票的一半,因此是24÷2)  那这道综合算式,大家又想怎样计算呢?  [先算24×2=48(元),接着算24÷2=12(元),最后再算48+12=60(元)]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i00元,应找回多少钱?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计算。  100—24×3  提问:每一步表示什么?3.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要求学生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上下组的运算顺序是否一样。4.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把图与文字结合起来)(同桌讨论,然后把结果用算式表示)有加、减法也有乘法、除法的运算,应该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减法要求学生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上下组的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987÷3×66÷3×987=329×6=2×987=1974=1974 教学反思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1、复习导入出示下表: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导入新课: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师: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列式解答。生1:24+24+24÷2生2:24×2+24÷2师板书,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独立解答。(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提出: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三、练习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134÷228+120×897-12×6+4326×4-125÷5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3.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4.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其中三年级有240人,四年级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四、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6、7题。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板书课题:混合运算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24×2+24÷2=48+12=60(元)答:购门票需花60元。 教学反思 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级运算中有括号的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两级运算中有括号的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主题图引入媒体展示: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媒体展示:(例4图片)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270÷30-180÷30=9-6=3(名)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90÷30=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练习升华P7/做一做2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四、拓展提高P8—9/5—9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30-180÷30(2)(270-180)÷30=9-6=90÷30=3(名)=3(名)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级运算和有括号的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两级运算和有括号的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试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复习引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二、探究新知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三、练习升华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四、拓展提高P14—15/2、3、5—7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1)42+6×(12-4)(2)42+6×12-4=42+6×8=42+72-4=42+48=114-4=90=110 教学反思 思考题建议学生用运算顺序自查。说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 困惑:本单元教材始终没有出现四则运算的读法。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通过观察探究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口算引入 小黑板出示快速口算(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2、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2、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4、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小结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拓展提高P15—16/8—13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100+0=100235+0=2350+319=3190+568=56899-0=99154-0=154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判断并改错”一题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有效检测,却因时间紧而改为家庭作业,显得尤为遗憾。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一些删减,使得在课堂的有效时间内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名称:位置与方向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三、单元知识结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演示操作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1)导入得出:“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教师: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二)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教师:你们会看这幅定向运动图吗?(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1号点的具体位置。问:要想知道1号点的具体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明确条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确定1号点具体位置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小组探索的时候,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号点所在的位置不是正好的东北方向,而是往东偏北的方向上,还要量出偏了多少度,最后两处相距多少米。)2、“做一做”,出示: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根据图示填写并汇报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三)巩固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在地图上用怎样的办法比较准确的确定某城市的方向。2、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看图,尝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同位交换,互相量一量,看谁填写得更准确。(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学生在小组探索的时候,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号点所在的位置不是正好的东北方向,而是往东偏北的方向上,还要量出偏了多少度,最后两处相距多少米。)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方向距离准确位置 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演示作图 教学准备 投影仪量角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教学例21、出示例2题目要求,并出示主体图,以要求(1)为例让学生说说教学楼在什么位置。2、教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的看图例了,那么教学楼距离校门多少米呢?学生回答。问: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左下角的图例所示一厘米代表50米,从校门到教学楼有三段,,也就是距离150米。3、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画出图书馆和体育馆的所在位置。学生小组探讨,标出具体位置所在。展示汇报绘制的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距离多少米是怎么画的。)4、教师小结画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并明确指出:在一幅图中图例应该是统一的,用同一个图例。(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2、练习三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位交换,互相检查,然后订正。(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画出图书馆和体育馆的所在位置(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距离多少米是怎么画的。)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先确定方向在确定距离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图例要统一) 教学反思 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让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让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生活实践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教学例34、带学生到操场上,让学生连接对角线,并量出各条线短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如:生1:他在我的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距离150米。生2:生1在我的西偏南30度的方向上,距离150米。………………(如果学生出现你在我的东偏南45度的方向上距离200米的情况,教师:东偏南45度,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相对的。5、练习。将例3补充完整,让学生根据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填写出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二)教学例4(带学生回教室)1、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过几天我们学校要去春游,老师这儿有一张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你们先看一看,熟悉一下,到时候就可以当小导游,为我们当向导了。2、出示例题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在小组内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指名在全班汇报,并演示一下是怎么量的。完成例4的第(2)小题,算出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6、练习“找位置”教师叙述一条路线,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标出该地点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再由同位两人做此练习。7、小游戏学生站在教室的任意一个位置,教室随机说出某个学生的移动方向,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移动,再找其他学生描述现在他与这名学生的位置关系。(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如果学生出现你在我的东偏南45度的方向上距离200米的情况,教师:东偏南45度,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标出该地点所在的具体位置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进一步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巩固练习1、练习四的第1题,出示中国地图,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并且通过地图使学生练习的资源更加充分。做完后集体订正,强调位置的相对性。2、练习四的第2题,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先调查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大致位置,再在课堂上标出来,然后说一说。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以不同学生的家为观测点,所描述的学校的位置是不同的。3、练习四的第3题,让学生通过描述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的路线,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行走路线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完成练习,求出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4、练习四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二)布置作业练习四的第5、6题。第5题,图中没有直接给出单位长度线段所代表的距离,而是画出了电车第一段的行驶路线,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要先确定单位长度线段所代表的距离,再完成电车行驶的路线图。第6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先调查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大致位置,再在课堂上标出来,然后说一说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题目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路线图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优补差的时间,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单元名称: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关键:1、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导的多种教学方法。2、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法。四、课时安排: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4.营养午餐......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课后小结: 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145+207)=(155+145)+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b+a(a+b)+c=a+(b+c)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 教学内容   加法结合律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额头的内容?(学生回答)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解答: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写成:(88+104)+96=88+(104+96)这样的规律,我们也人它一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1、打开课本29页看书。(找一名学生读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完成29页练习。2、练习(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369+258+147=369+(+)(23+47)+147=23+(+)654+(97+a)=(654+)+9、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a+40+60=40+60+a(10+30)+50=10+(30+50)20+50+80=20+80+50A+600=600+A30+(50+b)=(30+50)+b10、课本31页,第四题。11、游戏。三、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88+104+9688+(104+96)=88+200=192+96=288(千米)=288(千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题,由基本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填空使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对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辨析题“判断哪些等式用上了加法结合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明确了“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32/5—7课后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 教学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本文档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895KB
软件:Word
页数:117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0-08
浏览量: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