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 3 小麦纹枯病

2. 3 小麦纹枯病

举报
开通vip

2. 3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wheatSharpEyespot)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小麦纹枯病--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眼斑)、倒伏、枯孕穗(枯白穗)等多种症状。小麦纹枯病病原无性态: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cerealis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有性态:担子菌亚门角担菌Cenatobasidium,自然情况下不常见。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solani也能侵染小...

2. 3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wheatSharpEyespot)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小麦纹枯病--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眼斑)、倒伏、枯孕穗(枯白穗)等多种症状。小麦纹枯病病原无性态: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cerealis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有性态:担子菌亚门角担菌Cenatobasidium,自然情况下不常见。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solani也能侵染小麦引起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病害循环初侵染:病菌以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体在田间越夏越冬,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其中菌核的作用更为重要。传播:此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与发病: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或侵染垫产生侵人丝直接侵人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冬麦区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①冬前发病期②越冬静止期③病情回升期④发病高峰期⑤病情稳定期再侵染: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发病条件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包括品种抗性、气候因素、耕作制度及栽培技术等。品种抗病性: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以当地的农家品种为主,品种遗传上存在异质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地在品种推广上趋于单一化,大量推广矮秆品种。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对各地推广的品种进行抗纹枯病鉴定的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只有极少数表现耐病或中抗,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感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是当前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耕作与栽培措施: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麦区一般是二年三作,随着生产集约化的发展和复种指数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后,北方麦区逐渐形成了有利于病害发展的小麦、玉米一年二作的栽培制度。小麦地连作年限长。土壤中菌核数量多,有利于菌源积累,发病重。另外小麦早播气温较高,纹枯病发病重,适期迟播纹枯病发生轻。灌溉条件的改善,播种密度的增高,化肥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流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灌溉条件得到改善,水浇麦田面积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播种密度也加大,一些地区氮肥施用量达到了4050kg/hm2,造成植株生长嫩绿,田间郁闭,相对湿度增加,纹枯病加重。高产田块纹枯病重于一般田块。气候条件:不同发病阶段对气象因子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一般冬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春季气温已基本满足纹枯病发生的要求,湿度成为发病的主导因子。3月至5月上旬的雨量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河南省1997、1998、1999年继续3年纹枯病大流行就与当年春季多雨有关;而2000年冬春季干旱,直到4月上旬调查小麦纹枯病,仅在下部叶鞘危害,尚未扩展到茎秆,当年小麦纹枯病为轻发生年。土壤条件:小麦纹枯病发生与土壤类型也有一定关系。沙壤土地区纹枯病重于黏土地区,黏土地区纹枯病重于盐碱土地区。中性偏酸性土壤发病较重。小麦纹枯病--病害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农田生态状况关系密切,在病害控制上应以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的策略。1.种植抗(耐)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小麦纹枯病--病害控制3.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井冈霉素、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如可用15%三唑酮(粉锈宁)WP或12%的三唑醇、12.5%的烯唑醇、2%立克锈等拌种,药剂用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02%-0.03%(a.i)。5.5%浸种灵II号EC,每100kg种子用药1g(a.i)湿拌;或23%宝穗水乳剂,每100kg种子用药20g(a.i)湿拌,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菌室内平板毒力及田间防效试验效果均较高。由于春季是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仅靠种子处理很难控制春季病害流行,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喷雾可使用23%宝穗水乳剂、15%三唑酮、12.5%的烯唑醇等,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4.生物防治 麦丰宁B3,Rb2、Rb26等芽孢杆菌,室内抑苗测定及苗期盆栽试验中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作用,丝核菌弱致病株系。
本文档为【2. 3 小麦纹枯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9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