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举报
开通vip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11——2013年)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二O一一年十月 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一)人才培养目标 2(二)专业发展情况 2三、专业建设的内容 7(一)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7(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7四、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0(一)继续强化行业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二)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13(三)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教学过程 22(四)...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11——2013年)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二O一一年十月 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一)人才培养目标 2(二)专业发展情况 2三、专业建设的内容 7(一)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7(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7四、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0(一)继续强化行业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二)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13(三)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教学过程 22(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24(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25(六)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拓宽高技能型人才成长途径 25(七)构建多元整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26(八)进一步加大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 27(九)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产学合作水平 29(十)加强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32五、保障措施 33(一)组织保障 33(二)人员保障 33(三)经费保障 33(四)政策保障 33六、质量控制 34(一)质量方针 34(二)质量控制 34(三)质量改进 35七、绩效考核指标 36八、经费预算 37 项目组成员组长:黄斌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物流协会副会长副组长:刘志惠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陈于凡福建盛丰物流集团副总裁项目组校内主要成员:贺红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副教授傅维克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副教授何卫萍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副教授陈晓波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王丹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黄曼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黄丽华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林立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刘守臣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助教王辉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助教项目组企业主要成员:俞裕祥福州鼎佳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小朗福建省大地管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伟中国外运福州储运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蕾福建金诚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武福州大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颖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人力资源部部长林霞福建鸿达物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经理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学院筹建时期招生的第一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2004年学院成立后以培养高职三年制学生为主,2005年被确定为院级精品专业,200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高职教育精品专业,2007年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被确定为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项目,2008年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获福建省教育厅综合教学改革项目,2009年获福建省第六届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并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奖,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2010年,“校港联动”——经贸类高职院校服务海西人才培养新模式被列为2010年福建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黄斌研究员。2010年,经教育厅批准,物流管理专业成为福建省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专业。2010年,福建省“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教育院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是一项重要内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试点的改革实践工作,按照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立足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两岸区域合作综合试验,并于2011年9月开始对外招生。2011年物流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此外,2009年物流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首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一等奖。2009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招生165人,报到239人(其中补录74人),报到率98%。2010年计划招生213人,报到207人,报到率为97.2%。2011年计划招生220人,报到214人,报到率97.3%。2011年充分利用台湾高校优质资源,引入先进办学理念,与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台资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学院与英国皇家物流研究院以及全球物流运筹协会合作,开展CILT、CIPS、美国sole国际物流证照等国际认证培训。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建成了省级重点的现代物流实训基地,拥有校内专业实训室5间,校外稳定实训基地15个。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外聘兼职教师12人,共3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双师及双师素质型教师18人,占专业教师的90%。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了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团队。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物流管理信息化操作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从事物流活动各项业务,具有物流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懂业务、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立足“强技能,多方向”,侧重在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岗位培养操作层与管理层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从事供应与采购、企业物流管理、仓储与运输、港口业务管理等工作,可从事的操作层岗位有:营销员、仓管员、理货员、订单员、采购员、拣货员、可从事的管理层岗位有:仓储主管、配送中心主管、运输主管、物流营销主管、客户主管、采购主管等。(二)专业发展情况1、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支持,2005年物流专业聘请了企业业务骨干、行业专家、校外专家、本校专家组建产学研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港区政府、港区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校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港区内政府、学院、企业各自的优势,在港区内区建立一系列的“校港联动”基地,在学校、港区政府、港区企业间搭建起“专业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融、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的合作平台,从而实现三方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企业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业技术服务、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全面对接。2009年12月18日,“校港联动”长安基地启动,各项合作项目有序展开。2、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1)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树立“质量、效益、发展”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观念,以物流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基础,结合海西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基础、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应根据表1所列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表1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发证部门与考证时间表职业资格证书发证部门考证时间要求助理物流师省劳动厅第五学期以后必须考取其中一种全国报关员考试海关总署第三学期以后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贸易学会第三学期以后全国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考试国际贸易学会第三学期以后采购与供应职业资格证书CPS(初级)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五学期以后(2)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列校本教材组织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对岗位职业技能进行过程与任务分析,形成清晰的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列校本教材。现已投入使用的有《供应链管理》、《物流综合实训指导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指导》、《国际贸易实务习题集》。3、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了实训实习基地与产学研合作(1)校内实训室建设多年来,按照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始终将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建成了省级物流示范性实训基地、国际商务综合业务大厅、报关报检大厅、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室等。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建立了职称结构合理、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实训指导队伍,编写了实用、实效、内容丰富、结构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实训指南》、《第三方物流实训指南》、《国际物流实训指南》等多本实践校本教材,制定了实训基地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开出率为100%。(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①多年来,本专业发挥行业办学及校友公司实力强的优势,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与专业对口单位建立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将课堂建在企业,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教学实训基地,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方式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分别与盛丰物流集团、福州鼎佳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已为这些企业培养近200名优秀的物流人才。②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公司、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项目,聘请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③吸纳企业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市场调研,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编制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将岗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内容,重新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校企合作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从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④建立寒暑假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参加社会调研,提交调研报告或小论文。(3)产学研合作建设推行“校港联动”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为港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2010年3月,本专业承接大地管桩公司仓库信息化管理产学研项目,实现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克服成品堆场较小,实现对产品库存的控制,实现库存成品与在库原材料的实时盘点。2010年5月,又承接大地管桩公司另一个产学研项目,实现水泥的库存信息化管理,保证水泥的安全库存。目前进展顺利。4、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抓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1)大力引进行业专家、企业业务骨干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实施“兼职教师”规范化工程,从行业吸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悉教育规律和方法,能够指导学生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并且为学生提供长期实习、实训场所的行业一线高技术人才作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形成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2)采用多样化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①一体化教学的培养模式:通过课程的综合化,将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它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且将两者分割开的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这门课程所需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并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方法。②轮岗制的培养方式:通过岗位轮换,让青年教师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岗位,培养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③承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紧跟社会生产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改造。因此,它是“双师型”教师进行长期培训的场所,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双师素质”。④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选送教师到不同企业的相应的岗位上顶岗实习,让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他们的专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⑤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考试。⑥发挥教师的专长,开展对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员工培训以及课题合作研究等,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⑦加强对教师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比重,更好完成职业教育教学工作。5.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新模式,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新模式,参与2010年福建省“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重要内容——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试点的改革实践工作,并于2011年9月开始对外招生。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自2011年1月启动以来,受到闽台两岸职业院校、企业的广泛关注,台湾南部联合服务中心、和春技术学院等先后与试点项目牵头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了合作培养人才、共建海峡创新育成中心等合作意向,福建省信通投资集团也对参与平潭职教集团化办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2011年5月18日的第13届“海交会”上,闽台职业院校平潭集团化办学项目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正式签约。来自4家福建中高职院校、4家台湾中高职院校、4家台湾企业的12名代表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闽台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全面启动。2011年7月14日下午,福建外经贸学院召开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项目2011级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有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福建工贸学校、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经济学校等多所中职院校参与,并已初步形成了“立柱式”、“分层级”、“弹性学制”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为中职学生日后的继续学习培养知识能力的“接口”,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三、专业建设的内容(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带动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达到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水平要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二)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订单培养模式,开设订单班,在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职业引领全程、技能递进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更强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实现教学的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的零距离,实现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改变以往的“叠加式”培养模式为“立柱式”、“分层级”、“弹性学制”的中高职贯通人才综合培养模式,使中高职衔接在课程衔接上更分明,避免重复教育,学制上更具弹性化,以人为本的替学生思考,更具人性化。“立柱式”:以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为三大立柱同步进行,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分层级”:分1-3级,1级可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2级可取得中职学历和第二层级职业资格证书,3级可取得高职学历和第三层级职业资格证书;“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程,或早或晚地修满学分,提前或滞后毕业,其中1级为2年,2级为2-4年,3级为4-7年。2、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按照综合情景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按具体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行动领域—→按具体岗位群课程要求确定学习领域—→按具体场所条件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的路径推进,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建设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专业核心网络课程,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编写校本教材5本,其中公开出版教材3本;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专业试题等的教学资源库。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信息技术,扩建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3间、新建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1间。建成后校内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400名学生进行各项目的专业技能训练。另新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使物流管理专业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达到20个。同时将现代物流实训省级示范性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在专业群探索建立以“前校后店”、“校店结合”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行课堂实践环节与社会、企业实习相结合。专业改革中,创建包含“专业认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能力模块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另外为了做到实践三年不断线,校内开办连锁加盟店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经营性实训。这种“前校后店”、“校店结合”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与店堂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产学研用”平台的建设,实现校校企共建,服务衔接。参照台湾等高职教育发达地区产学合作中心的做法,在合作院校内建立若干个产学合作中心、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科技研究中心等,整合优势团队,作为产学研用合作的“桥梁”,致力于改善区域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提供增值再教育及关键技术知识引进、消化和创新的目标,实现学校教育和区域产业发展良性互动。4、教学团队建设。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为核心的具有“结构优、素养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形成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机制,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三年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骨干教师。专业专任教师达23人、兼职教师达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47.8%,师生比达到1∶16,讲师以上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达100%。5、社会服务能力。实现物流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共享,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区。为社会劳动力提供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物流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培训和考证,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580人次/年,为相关院校培训物流师资≥50人次,为企业行业和社区科技服务≥3项。四、专业建设改革举措(一)继续强化行业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强化由企业业务骨干、行业专家、校外专家、本校专家组建的产学研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深化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港区建设“大港口,大物流,大贸易”的人才需求,依托我院地处马尾港区以及培养外向型人才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同样地处港区的福州保税港、台商投资区、长安投资区、马江园区、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政府的深度合作,在学校、港区政府、区内企业间搭建起“专业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融,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的合作平台,实现三方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企业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业技术服务、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打破了传统校企结合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实现育人、用人、服务等方面的“三方协同”。建设“盛丰班”,深化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于市场需求、课程设置更符合企业需要、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和完整、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更促成了就业工作的早开展、早推进、早落实。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充分论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职业引领全程、技能递进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更强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实现教学的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的零距离,实现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职业引领全程”即将职业教育设置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入学伊始第一学期就安排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双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并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期间;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组织学生从专业认识实习开始至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职业教育三年不断线。“技能递进提升”是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分析为依据,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职业岗位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要求,将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由低到高依次递进地贯穿在教学中。按认知与体验;模拟岗位实训;综合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安排是:第1学期物流认知见习;第2~4学期岗位技能训练;第3~4学期穿插生产性轮岗实训,第5学期按职业方向综合模拟实训;第6学期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技能递进提升”的实践教学特点,改变传统“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做法,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实现了“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以及“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见图1,图2。图1“强技能、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图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模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业务处理等各项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在不延长学制、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使教学工作既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多样性。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开展人才个性化培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模块,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应对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的精神,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将加大力度采用不同形式,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物流人才层次的差异性,按照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物流工作过程是在物流企业中,工作者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高职教育教学任务。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景的过程。基于物流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就是根据“物流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它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以此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真正做到“做中学”、“即学即用”,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设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其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依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体系。(2)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3)转变实施方式:打破传统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4)改造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开发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按照综合情景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按具体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行动领域—→按具体岗位群课程要求确定学习领域—→按具体场所条件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的路径推进,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课程)中。(1)综合情境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情境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经济政策、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地区层面的可以从地区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企业综合分析主要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人员结构、岗位职员需求、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工作条件、企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职业岗位分析主要从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通过调查,我们对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按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等不同层次进行划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2)确定行动领域在调研中,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审定等形式,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从选择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信息等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课程开发的重点。见表2表2物流管理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与相关知识分析表职业岗位人才层次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职业素质相关知识采购操作层执行采购计划1.能够填写和识读采购单证2.能够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作业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时执行信息收集、联系供应商、发出订单、订单跟踪和催货、到货检验与退货、档案记录与维护等采购功能3.与技术、品质管制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合格供应商的甄选1.采购单证2.采购的基本流程3.采购计划基本知识联系供应商1.能够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与供应商传递采购信息2.能够记录和反馈供应商的供货情况1.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2.采购信息传递方法管理层需求预测能够运用预测技术需求预测1.具有丰富的货品知识。能及时掌握货品市场价格行情变化及品质情况,针对性地实施采购策略2.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开展与供应商的比价、议价谈判工作,掌握供应商经济信息,进行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和控制决策3.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评估能力、策划能力、控制能力。4.制定采购方案,编制采购计划,实施采购经营业务绩效管理5.具有采购谈判技巧、协调、评估并认证供应商能力1.需求预测方法 2.数据分析方法组织实施采购方案1.能够跟踪采购进程2.能够组织实施采购方案3.能够进行采购谈判1.采购计划和方案2.采购流程控制方法3.商务谈判方法与技巧供应商管理1.能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分类、选择2.能够估算采购成本1.供货商分类2.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管理能够对采购作业成本进行正确计算、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运输操作层运输作业1.能够执行运输作业2.能够安排和监管现场货物装卸搬运3.能够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热爱运输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2.严格遵守运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做到收有据、有凭,及时准确销账,手续完备3.熟悉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性能,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各种生产作业,合理高效的使用运输设备,能妥善处理各种事故或不利情况对运输质量的影响,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4.掌握运输物品的特性,能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正确地进行装卸加固等5.重视运输成本管理,掌握运输经济信息,进行初步的成本控制和价格核算1.五种运输方式2.集装技术与集装运输3.特殊货物运输管理4.运输设施与设备基础处理运输单证1.能够识读、制作修改运输单证2.能够录入运输信息1.运输单证2.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层选择运输方式1.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2.能够合理选择运输工具1.具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掌握商品性质和运输要求,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2.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评估能力、策划能力、控制能力,安排专业训练或人员培训工作,领导业务人员学习和贯彻落实设备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3.办事能力强,能区分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处理事务4.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掌握运输经济信息,进行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和决策5.适应运输业务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提高运输的管理水平6.掌握人员、设备情况,正确安排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拟定各种货物运输计划,制定运输业务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1.五种运输方式2.联合运输3.运输工具运输调度1.能够进行运输工具配载2.能够优化运输路线3.能够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1.运输计划2.运输合理化3.运输调度运输成本管理能够对运输作业成本进行正确计算、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仓储操作层入库作业1.能够核验单证2.能够进行入库验收作业、堆垛商品作业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热爱仓储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做好物资的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和出库发运工作3.严密各项手续制度,做到收有据、有凭,及时准确销帐,手续完备,账物相符,把好收、发、管三关;熟练地填写表账、制作单证,妥善处理各种单证业务4.熟悉仓库的结构、布局、技术定额,熟悉堆码、苫垫技术,掌握堆垛作业要求,妥善安排货位,合理高效利用仓容5.熟悉仓储物质的特性,能针对性地进行保管,防止货物损坏,提高仓储质量6.重视仓储成本管理,降低仓储物损耗率,提高仓储的经济效益7.严格执行仓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正确使用仓储设施设备,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人身、物资、设备的安全1.商品验收、商品堆垛2.单证填写技术装卸搬运作业1.能够合理选择装卸搬运工具2.能够进行装卸搬运作业3.能够正确使用叉车作业1.装卸搬运设备、设施2.特殊货物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3.叉车结构、使用、维护储存作业1.能够进行储位管理2.能够针对物品特性进行物品养护作业3.能够开展仓库安全工作1.商品养护2.仓库安全3.仓储设施盘点作业1.能够对库存物品进行人工盘点2.能够对库存物品进行自动盘点1.盘点业务  2.统计基础出库作业1.能够进行出库验收  2.能够进行退货处理1.物品出库作业规范 2.商品质量检验单证制作1.能够制作入库、出库单证  2.能够制作转库单证1.仓储作业单证制作流程2.单证填制方法与要求包装作业1.能够合理选择包装形式和包装方法2.能够正确确定包装单元、进行包装作业1.包装设备、设施2.包装作业流程及需求管理层仓储作业管理1.能够进行入库、出货作业管理2.能够进行搬运、储存、盘点作业管理3.能够进行流通加工作业管理4.能够进行合理调度车辆、人员5.能够合理规划进、出货行车路径,节省成本1.具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掌握商品性质和保管要求,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2.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评估能力、策划能力、控制能力,掌握现代的仓储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3.熟悉仓储设备,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4.办事能力强,能区分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处理事务5.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掌握仓储经济信息,进行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和决策1.仓储作业2.车辆保养维修3.物流成本管理4.物流信息技术业务实施1.能够组织实施公共仓储业务2.能够组织实施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仓储业务仓储商务管理库存管理1.能够分析库存状况  2.能够制定库存管理计划3.能够合理地控制库存1.库存管理2.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配送操作层实施配送作业1.能够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作业2.能够根据配送计划进行配载作业3.能够根据配送计划进行送货作业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热爱仓储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做好物资的进货、理货、分拣、配货、送货等工作3.严密各项手续制度,做到收有据、有凭,及时准确销帐,手续完备,账物相符,熟练地填写表账、制作单证,妥善处理各种单证业务1.配送方式2.配送作业的流程及要求流通加工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分装、剪切、组装等流通加工处理流通加工单据作业能够制作配送单据配送单据管理层编制配送作业计划1.能够编制分拣、配送作业计划2.能够进行配送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管理3.能够优化配送线路1.具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掌握商品性质和保管要求,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2.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掌握配送经济信息,进行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和控制决策3.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评估能力、策划能力、控制能力,制定配送经营业务绩效管理与各项管理政策4.掌握人员、设备情况,正确制定配送计划,安排合理化配送作业流程并组织实施1.分拣、配送合理化2.财务知识与营销3.计算机技能组织配送作业1.能够组织人员实施配送作业2.能够根据各连锁店铺的销售情况、要货情况和要货定单,及时补货送货1.配送作业流程2.配送作业组织、管理的方法成本管理能够对配送作业成本进行正确计算、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营销操作层执行销售计划1.能够按照营销计划执行营销作业2.能够运用推销技巧3.能够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品德、沟通能力,及时执行信息收集、访问与接待客户、宣传推广等营销活动1.相关法律2.营销技巧3.市场营销4.公共关系售后服务能够受理客户投诉1.市场营销2.心理学3.货物养护技术管理层物流市场调查与宣传1.能够制定市场调查方案2.能够制定宣传方案、组织进行市场宣传3.能够对市场调查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加工、分析1.具有丰富的市场知识,及时掌握市场的价格行情变化及竞争情况,能有针对性地实施营销策略2.严格管理营销活动过程,具有营销谈判技巧、客户关系管理技巧,组织与设计能力、物流服务市场调查、产品分析、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营销工作3.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评估能力、策划能力、控制能力,制定营销方案,编制营销方案,实施营销经营业务绩效管理4.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掌握市场行情信息,进行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和控制决策1.仓储管理与运输作业2.统计调查知识、市场营销3.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组织实施销售方案1.能够根据市场调查信息合理制订营销策略2.能够跟踪销售进程、组织实施销售方案3.能够进行销售谈判4.能够制定销售计划和销售预算1.管理信息系统2.市场营销3.企业管理客户服务1.能够积极配合销售部门开展工作2.能够建立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档案、质量跟踪及反馈)3.能够妥善处理客户投诉4.能够与质量部门沟通产品质量信息并提出改善意见1.管理信息系统2.市场营销营销成本管理能够对营销作业成本进行正确计算、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信息操作层采集物信息1.能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2.能够使用POS系统进行实时控制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2.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做好进货、合同、出入库、统计数据汇总、各种台账、数据查询等基础数据处理工作1.信息采集方法2.POS系统物品信息采集技术1.能够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工具2.能够维护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工具1.条形码技术2.RF技术发布与接受信息1.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2.能够进行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使用1物流信息管理系统2.电子商务管理层网络维护1.能够准确诊断、排除物流信息系统故障2.能够进行网络设备与网络系统的维护3.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1.对物流经营管理中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加工处理2.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物流业务流程进行物流企业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应用1.IT技术2.物流具体业务操作流程(3)确定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等共同研讨、审定,通过转换配置学习领域,从而确定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信息等学习领域(课程)的框架和学习目标,从而构建出具体的课程设置。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以培养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即学即用,学用结合。在学习领域的目标定位上,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既考虑学院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又考虑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物流管理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采购”中的“纺织品采购”单元包括了:纺织品和服装商品特性,采购的基本常识,服装和纺织品采购作业的流程,编制服装和纺织品采购作业计划,纺织品和服装供应商的查找、评价方法和建立供应商档案的方法,综合成本计算的方式,制定采购纺织品和服装的底价的方法,与供应商谈判的方法,采购工具的使用方法等,融入了商品学、采购原理和实务、电子商务、会计实务、谈判技巧、电子文件处理,信息查询和收集方法等不同学科的内容。(4)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选取的基本依据是根据既定的物流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结合校内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见图3图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加强教材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因此必须加大教材的建设力度。2012年编写校本教材3本,公开出版1本;2013年编写校本教材2本,公开出版2本。建设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专业核心网络课程,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三)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实施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演示、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1.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物流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物流系统和物流经验等。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5.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打破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灵活性,针对工学结合、过程教学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调整质量管理方法与形式,突出过程监控与形成性评价,切实将管理的重点从固定的课堂或教学主体转移到变化的活动、过程中去;强调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学院指导教师跟踪制度、学生自我评价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改进原有的教学质量管理方式,以开放办学的要求,发动行业、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动态的反馈与保障机制,从而提升教学质量。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把社会评价机构、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与监控等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与学校内部的教学督导、各部门的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后的表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质量监控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特别要深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比较、评价,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3、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完善各项教学质量的标准和质量管理流程,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文化,确保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上展示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项目案例资料等。利用网络教室资源,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媒体收集资料、沟通信息。使用多种最新物流软件工具配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引入RFID等先进信息技术,扩建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3间、新建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1间。建成后校内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400名学生进行各项目的专业技能训练。另新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使物流管理专业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达到20个。同时将现代物流实训省级示范性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六)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拓宽高技能型人才成长途径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物流技能竞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荣获福建首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一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首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一等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竞赛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竞赛一等奖。2011年物流管理专业闽台校校企专班学生荣获2011年台湾大专院校物流实务操作竞赛优秀奖。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实现了引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它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的全方位检验。物流管理专业将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拓宽高技能型人才成长途径,继续参与并举办物流技能竞赛,并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本文档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少女天空618
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敏感度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06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