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

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2010年1月第12卷第l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付建舟(浙江师范大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金华321004)Jan.2010V01.12No.1[摘要]历史与小说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晚清,兼有真实性和虚构性的历史小说开始发生嬗变,由传统演义体蜕变为新变演义体,进而为琐事体;与此相应,其内容由尊正统发展为既尊君统又崇民统,由演述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发展到描述...

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
2010年1月第12卷第l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付建舟(浙江师范大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金华321004)Jan.2010V01.12No.1[摘要]历史与小说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晚清,兼有真实性和虚构性的历史小说开始发生嬗变,由传统演义体蜕变为新变演义体,进而为琐事体;与此相应,其内容由尊正统发展为既尊君统又崇民统,由演述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发展到描述凡人琐事,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小说已经发生近现代转型。[关键词]历史小说;演义体;琐事体;近现代转型[中图分类号]1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0)01—0098—05历史与文学(小说)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规范。但历史著作中有时具有文学辞藻和小说想象的成分,而小说中有时也具有历史的真实成分。由于这些亲缘关系,历史与小说便自然联姻。“以体制论,历史与文学,亦不能组织。然历史所注重者,在事实不在辞藻,界限要自分明。惟史之成分,实多含文学性质,即如《六经》皆史也,而《书》为政府之文学,《诗》为社会之文学,《易》为宗教之文学,《礼》与《春秋》似乎纯为史裁,而附属之传记,仍表以文学。”[1]469于是小说与历史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小说有一别名叫“稗史”,它意味着小说所记载的人与事不一定可考,而任何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都必须有据。对于那些历史之谜,或记载不详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历史学家也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去猜想,去推测,于是想象虚构与客观真实之问的界限就模糊了。南宋初郑樵《通志·乐略》云:“如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间,而其事办有记载。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2]150王昭君、赛金花等人的历史记载与关于她们的文学创作的状况就是如此。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真实是历史的生命。由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界限的模糊,因而二者便逐渐交融。钱钟书说:“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需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摹,庶几人情入理。”[3]166历史学家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追寻仍然不能摆脱文学想象,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揣摩历史情境,企图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明显借助于小说的想象特征。对于既有真实的成分,又有虚构成分的历史小说就更是如此。历史小说是两个不同学科的融合,同时具有历史与小说各自的特性,即历史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虚构性。一、传统演义体历史小说的形成“历史小说”是个外来词,我国没有“历史小说”传统,只有“历史演义”传统。历史小说是以过去的历史作为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表达对象,在既尊重历史真实,又遵循合理的文学虚构的原则下,创作出的一类小说。一般对历史小说的解释足试图以忠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来传述旧时的风气、习俗以及社会概况的小说。作品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允许以虚构人物和历史人物相混合,它还可以集中描绘一桩历史事件。在晚清,梁启超们一般认为“历史小说”是“专以历史事实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4]之小说。他们把历史小说与历史演义混为一团,抹杀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中国传统的史传小说以“演义”名之。何渭“演义”?“演义”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演述重要的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以表达正统政治观、历史观等旨意的史传小说。庸愚子(蒋大器)认为“演义”的主要标志在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Ls]887。陈继儒认为演义就是把正史中所载之事,以通俗之文详述之,“演义,以通俗为义也,,[5]。61。甄伟说:“俗不可通,则义不必演矣;义不必演,则此书不必作矣。”[5J啪袁宏道也说:“文不能通,而俗可通,则又通俗演义之所由名也。”【5]883他们几乎都强调演义与正史的主要区别在用通俗的语言“推演”历史之义上。而对历史真实的要求,一般认为演义与正史不应有别。庸愚子(蒋大器)认为演义“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5】髂7陈继儒认为演义就是把正史中所载之事,以通俗之文详述之,“往自前后汉、魏、吴、唐、宋咸有正史,其事文载之不啻详矣,后世则有演义。演义,以通俗为义也。”[5]961也有人认为演义可以容[收稿日期]2009一08—22[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思想观念的近现代转型”(2006040060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付建舟(1969一),男,湖北孝感人,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万方数据第1期付建舟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99纳野史,正史野史综合在一起,以通俗出之。明代雉衡山人(杨尔)说:“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聚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日演义。”Cs]939甄伟也认为:“予为通俗演义者,非敢传远示后,补史所未尽也。不过因闲居无聊,偶阅西汉卷,见其间多牵强附会。支离鄙俚,未足以发明楚、汉故事,遂因略以致详,考史以广义;越岁,编次成书。言虽俗而不失其正,义虽浅而不乖于理;诏表辞赋,模仿汉作,诗文论断,随题取义。"[5]878也就是说,演义成了正史的通俗版,成了历史教科书。有的学者对历史演义从历史事件的选取、人物的设置、故事情节的展开、体裁的运用、语言和行文方式等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历史演义的特点:“以叙一朝或几代的历史为主要内容,重要事件、时代年月多以正史为依据”,“以帝王将相为主角”,“以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为主要情节”,“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臧否人物。评说政事,或旁征博引,或直述己见”,“采用长篇的体裁、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多线索、多层次的叙事结构”,“语言文、白相间,叙述语言多用浅近的文言,人物语言偶尔用白话”[6]。这种概括是比较全面的。尊正统是演义体历史小说的重要特征。这种思想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萌发的,在封建统治者推行其意识形态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尤其是“君君臣臣”秩序,遵守这一秩序就是尊正统,否则,就是僭越。拿三国历史来说,蜀汉被尊为正统,吴、魏被认为是僭窃,从知识界到民间,大家普遍认同这一观念。刘备是帝胄,吴、魏应为朝臣,要有君臣之分。明代雉衡山人(杨尔)编《东西两晋演义志传》的指导思想是“严华夷之防,尊君臣之分,标统系之正闰,声夏之罪愆,当与《三国演义》并传。非若《水浒传》之指责朝纲,《金瓶梅》之借事含讽,《痴婆子》之痴里撤奸也。眦5]9”又如明代的李祥为《三国志传》作序时明确地说:“余观炎柞之季,三强鼎峙,英雄迭出,然吴、魏僭窃,竟不能与蜀共居正统,固知神器有主,不可以智力奸也。-Cs]sgo当然,认蜀汉为正统不仅仅因为刘备是帝胄,而且还因为刘备具有讲究仁义、诚信无欺、宽厚待人、体察民情的品质,赢得民心。“余读三国而知统之必以正者为尊也。扶昭烈帝之潜跃,按卧龙之终始,惟以仁以义,无诈无虞。迨汉祚即移,始建元称号,羽扇纶巾,堂堂正正,鞠躬尽瘁,大义凛然。君可以媲美汉高,臣可以下薄萧曹‘若关若张若赵常山’等,又岂出淮阴下哉?虽数限一隅。志不偏安,一时君臣喜起,大义赖以不坠。曹鬼孙犬,何敢望其后尘。信乎统之必以正也。"[5]892传统的正统观念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心理效应,即使有人贬蜀拥魏,尊魏为正统,也难以获得文化人以及老百姓的普遍认同。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著名事例。史学家司马光修订《资治通鉴》时擅自改曹魏嗣汉为正统,人心不服。后来紫阳朱夫子作《通鉴纲目》时,仍然还原为尊蜀汉为正统。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把尊蜀汉思想推广到民间,使妇孺皆知。重刊版本更加留心,严防传播过程杂念的渗透,讹诈流传。因此,刊刻时严加考证,坚守正统,以防民风失范,社会道德沦丧。“《三国志》一书,创自陈寿,厥后司马文正公修《通鉴》,以曹魏嗣汉为正统,以蜀、吴为僭国,是非颇谬。迨紫阳朱夫子出,作《通鉴纲目》,继《春秋》绝笔,迨进蜀汉为正统,吴、魏为僭国,于是人心正而大道明,则昭烈绍汉之意,始暴白于天下矣。然因之有志不可泪没,罗贯中氏又编为通俗演义,使之明白易晓,而愚夫俗士,亦庶几知所讲读焉。但传刻既远,未免无讹。本堂敦请明贤重加考证,刻传天下,该亦于人为善之心也。”[s]891—892二、新变演义体历史小说的产生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小说比较发达,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古典历史小说是演义体的范型。它以史实为本,以文学虚构为辅;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经,以各种不同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为纬,编织而成。晚清的历史小说沿袭了这一传统,如吴趼人的《痛史》、《两晋演义》、《洪水祸》、《风云会》、《云南野乘》、《美旧独立史别裁》(乙部)、《苏格兰独立记》等。对于新变演义体历史小说,在理念上,晚清小说家明确地把这类小说当作通俗历史教科书,为国民教育之助;在意识形态上,由传统的尊正统逐渐发展到既尊正统,又崇民权;但所谓的尊正统不是维护封建专制独裁,而足推崇能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君权。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许多进步知识分子感到内忧外患,而清政府又不足与图治,乃寻求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在梁启超小说功利观的影响下,一些作家,如吴趼人也探索开通民智,启蒙人民的方法。他把眼光投向历史,想借古鉴今。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持此观念。他们认为:“撰历史小说者,当以发明正史事实为宗旨,以借古鉴今为诱导;不可过涉虚诞,与正史相刺谬,尤不可张冠李戴,以别朝之事实,牵率羼入,贻误阅者云云。”L70中国的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却难以流行于下层社会,因为历史“绪端复杂,艰于记忆”;文字深邃,难以理解;“卷帙浩繁,望而牛畏”;人生有限,卒业无期;童蒙受学,采粗遗味;人至通才,补习无晷。“历代史籍,无演义以为之辅翼也。”要想历史作用于社会民众,就必须以演义出之,编撰历史小说。吴趼人曾经表明自己的心声:“下走学植谫陋,每思补救,而苦无善法。隐几假寐,闻窗外喁喁,窃听之,舆夫二人,对谈三国史事也。虽附会无稽者十之五六,而正史事略亦十得三四焉。蹶然起日:道在是矣,此演义之功也。盖小说家言,兴趣浓厚,易于引人入胜也。”[8]历史小说在晚清各种类型的小说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小说期刊都刊登历史小说,有屿小说期刊还把历史小说当作重点。《月月小说》杂志的主编吴趼人在创刊之时,就把历史小说作为最重点,在杂志栏目的设置上,排在首位。“例胜班猪,义仿马龙,稗万方数据100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2卷官之要,野史之宗。万畜数代,一册千年,当时事业,满纸云烟。作历史小说第一。”E93正如梁启超把政治小说放在第一位一样,吴趼人把历史小说放在首位。他明说:“吾发大誓愿,将遍撰译历史小说,以为教科之助。历史云者,非徒记其事实之谓也,施善惩恶之意实寓焉。旧史之繁重,读之固不易矣;而新辑教科书,又适嫌其略。”L10j为什么历史小说如此受重视呢?因为晚清人们的文化素质低下,学校教育相当匮乏,社会教育也十分欠缺,而当时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期,社会一片混乱。为了救国救民,扭转社会风气,吴趼人等人认为必须加强社会教育,必须从历史小说人手。“善教育者,德育与智育本相辅,不善教育者,德育与智育转相妨。此无他,谲与正之别而已。吾既欲持此小说,以分教员之一席,则不敢不审慎以出之。”Ex03吴趼人是个没有教育家称号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他不需要任何教育场所教育设施,只需要几份报刊,通过撰写历史小说就可以展开他的社会教育活动。他说自己创作《两晋演义》,是“以《通鉴》为线索,以《晋书》、《十六国春秋》为材料,一归于正,而沃以意味,使从此而得一良小说焉。谓为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历史教科之臂助焉,可;谓为失学者补习历史之南针焉,亦无不可。其对于旧有之《东西晋》也,谓余此作为改良彼作焉,可;谓为余之别撰焉,亦无不可;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讥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L71鉴于国土渐割,主权渐丧,吴趼人特意创作历史小说《云南野乘》,提倡爱国精神。中国幅员之广,人民之众,若能振作精神,可雄长亚洲,威慑全球。然而因积弱不振,遂今日赔款,明日割地,国亡无日。作家担心国民把沦丧的国土渐渐遗忘。积久渐忘,是最可怕的事。割弃土地易,开辟疆土难,以史为鉴,演一部开辟土地的历史来,并且从开辟时代,演至将近割弃时代。这就是吴趼人创作历史小说《云南野乘》的目的所在。演义体历史小说主要是演说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斗争等,表现的是正义与邪恶、正统与僭越、侵略与自卫、压迫与反抗等主题。这类小说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即除了保留原有的特点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虚构的内容,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如君臣之间、将相之间、敌我之间、亲友之间、男女之间、情人之间等。情感因素的增加造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推挤,使得历史事件的空间相对缩小,情感关系站住一定的位置。这在翻译历史小说《苏格兰独立记》中体现得十分鲜明。君臣之间、将相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演义体历史小说中也是一个重点,但它突出的是臣对君的忠,将相兄弟之义,这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范围。而嬗变后的演义体历史小说中表现的君臣之间、将相之间的关系,突出君臣将相各自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核心不仅指他们聪敏能干,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收复失地,而且在于他们为人正直,急公好义,广纳众议,造福社稷,不以自己的私利为重,而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这样的君臣有现代政治家的若干素质。更重要的是晚清的历史小说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在一起,或者关注国家民族的危亡,或者强调自由民主思想,与纯粹尊封建正统思想的历史小说很不相同。晚清历史小说既尊君统,又崇民权。尊正统是作家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崇民权是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渗透的表现。两种文化、两种思想交融在一起使晚清作家的思想复杂化。如吴趼人,他的作品《两晋演义》宣传的是货真价实的封建正统思想,强调君臣之分,将相之别。而《泰西历史演义》则不尽然,它反抗民族压迫,同时主张民族独立。如果从所谓“正统”的角度来看,“不独立”才遵循了正统观念,因为美利坚各州本来就是大英帝国的属地,不服从英帝国的统治就是“僭越”。但是这种思想与晚清的时代精神即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运动相违背,于是作家的正统思想逐渐发生位移,反抗民族压迫,坚持民族独立;反抗强权的统治,维护天赋人权便渐渐成为新的“正统”思想。梁启超说:“故泰西良史,皆以叙述一国国民系统之所由来也,及其发达进步盛衰兴亡之原因结果为主。诚以民有统而君无统也。藉日君而有统也,则不过一家之谱牒,一人之传记,而非可以置全史之名,而安劳史家之晓哓争论也。然则以国之统『『i亍属诸君,则固已举全国人民,视同无物。而国民之资格,所以永坠九渊而不克自拔,皆以一义之为误也。故不扫君统之谬见,而欲以作史,史虽充栋,徒为生民毒耳。”In]20_21《‘苏格兰独立记》表现的不只是君统,更是民统;叙述的不只是王家谱牒,更是国民史。对外反抗民族压迫,对内反对封建专制,这是晚清历史小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泰西历史演义》的主题是反抗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亚美利加合众国独立时。“议长”宣布说:“人类平等,权利不容相夺,日生命,日幸福,日自由,为权利之一部。欲其权利之安全,必设政府于人民之间,另以权利之一部予政府,许之有施政权。若政府谬其目的,蔑视人民权利,滥用所与之权利,则人民为自由计,生命计。幸福计,别建新政府,不可谓非宜也。”还说:“故吾等亚美利加合众国之代议士相集于此,以正公道,告于公民社会之判官,代全殖民地善良人民,宣言自今而后,殖民地联邦应自由独立者,应有自由独立之权利。”r12]作家以他人杯酒浇自己心中块垒。历史小说《洪水祸》的主题是推翻封建暴君的统治。其开篇说,今日我们读西洋史.产生两种新异感情,一是人种的感情。中国的历史,都是皇帝子孙一种人演出来的,虽然上古有夷蛮戎狄等异种,近世有契丹女真蒙古鞑靼诸外族在历史上留下若有若无的痕迹;而西洋史则自上古至今日尽是无数种族互相争夺,政治上的事迹无不有人种的关系在内。二是政治的感情。中国自上古至今是一王统治天下,历朝易姓也不过是旧君灭新君起.贫民虽对,但没有地位。而西洋则国内有君主、贵万方数据第1期付建舟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101族、贫民三种,并且贵族、贫民经常与君主争权。西洋史的国内竞争多半是政治的关系,国外竞争多半是人种的关系。《洪水祸》表达的正是这两种竞争,正如其诗云:“巴黎市中妖雾横,断头台上血痕腥;英雄驱策民权热,世界胚胎革命魂。眦13]三‘“琐事体"历史小说的兴起,与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描写普通人普通生活的所谓“琐事体”历史小说是近代文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小说并不是‘御用’的产物,无所谓拘忌和束缚,以社会史料的价值论,与其读完一部某时代的史书,其了解程度反不及看完一部那同时代的小说。”[14J吴趼人、曾朴可谓开风气之先。吴趼人创作了《胡宝玉》,《胡宝玉》“仿《李鸿章》之例,其题材亦取法于泰西新史”。曾朴译述了历史小说《马哥王后佚史》,并创作了历史小说《孽海花》,他“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较的扩大’,[15]24。显然,“琐事体”历史小说吸收了新的史学观。新史学的代表人物鲁滨孙对历史学的基本主张为;把历史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人类既往的全部活动;用综合的观点来解释和分析历史事实;用进化的眼光观察历史变化,把人类历史看成一个“继续不断”的成长过程;研究历史的功用在于帮助人们了解现状和推测未来;用历史知识来为社会造福。于是,他对“历史”重新作出了界定:“从广义来说,一切关于人类在世界上呈现以来所做的、或所想的事业与痕迹,都包括在历史范围之内。大到呵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小到描写一个最平凡的人物的习惯和感情。”L16]2119世纪末,严复就明确指出,欧洲史学家说:“古之史学,徒记大事,如欲求一代之风俗,以观历来转变之脉络者,则不可得详,是国史等于王家之谱录矣;今之史学则异是,必致谨于间阎日用之细,起居笑貌之锁,不厌其烦,不嫌其鄙,如鼎象物,如犀照渊,而后使读史者不啻生乎其代,亲见其人,而恍然于人心世道所以为盛衰升降之愿也。”["]203_204梁肩超也说:“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二人之谱牒;近世史家,必须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18j1这说明史学发生重大变化,由帝王之史向民众之史转化,由记录国家大事向描述间阎日用之细转化。这种转化给历史小说的创作以很大启迪,使历史小说创作由主要演义重大历史事件,转到描绘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以反映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这种变化在晚清历史小说创作中已经露出端倪。吴趼人的《胡宝玉》(又名《上海三十年艳迹》)是晚清历史小说的新篇章,它由以前的历史小说主要写政治史、军事史,君臣史转到写民间史、社会史、国民史,鲜明地体现了新史学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是通过对梁启超的《李鸿章》的模仿表现出来的。《李鸿章》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梁启超在序例中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这里“近世史”旨在强调重要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以人物为中心,勾画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吴趼人借鉴了这一方法,不过他描写的对象不是重要历史人物,而是处于历史边缘的名妓;表现的具体内容不是政治史军事史,而是社会史民间史。夏晓虹教授详细比较了《李鸿章》与《胡宝玉》,发现二者在题目、构思以至于章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上异常相似[i引。更重要的是吴趼人把胡宝玉当作转移风气的典型,他说:“以一妓女能为之者,顾如许之英俊少年、老成持重之流皆甘放其责任,滔滔天下吾将安归?此《胡宝玉》之所由作也。”吴趼人的好友周桂笙评论说:“全书节目颇繁,叙述綦详。盖不仅为胡宝玉作行状而已,凡数十年来上海一切可惊可怪之事,靡不收采其中,旁征博引,具有本原,故虽谓之为上海之社会史可也。⋯⋯盖中国自古至今,正史所载,但及国家大事而已。故说者以为不啻一姓之家谱,非过言也。至于社会中一切民情风土,可以略见一斑。故余谓此书可当上海之社会史者也。”Ez03吴趼人具有强烈的存史意识,他认为这种民间逸事更具有价值。他在《上海三十年艳迹·自序》中说:“胡宝玉,娼也,可传者也;又蓄娼者也,无可传者也。然其奇闻佚事,使从此道随胡宝玉以去,则必有令人不忍恝置者;与胡宝玉同时之风流佳话。使从此亦随胡宝玉以去,则尤有令人不忍价值者。作《胡宝玉》。”Lzxj275东亚病夫译述法国大仲马的《马哥王后佚事》,虽只有“婚宴”和“洞房”两节,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部作品作为历史小说的变化。《马哥王后佚事》是法兰西绝大的哀史,而不是王朝兴衰史、民族变迁史。它把爱情与婚姻推到前台,而把政治斗争置于幕后,主要描述哀伤的感情。法国前手亨利二世的皇女、新王沙尔九世的御妹马哥怜公主与南藩亲王菩罗朋家的亨利联姻。新郎新娘分别属于两个世仇极深的两个教派,这种联姻并没有消除战乱,带来和平,反而使这对夫妻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曾朴从该故事的侧重点中获得很大的灵感,并自觉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他创作历史小说,企图用凡人琐事表现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他在谈到《孽海花》的创作时说:“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较的廓大。”[22J26曾朴说得很明确,他无意于大事要事,注重于琐闻佚事。《孽海花》虽然写一妓女,但容纳了三十年的历史。对从同治到光绪后期三十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与思想、文化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勾画了一幅上层社会的生动画卷。包天笑此时的历史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在万方数据102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2卷《碧血幕》中说:“近来却是戏曲改良,重翻旧谱,竞唱新声。因为那以前的老戏,觉得陈腐取厌。就有人编成两本新戏。金樽檀板,争唱孽海之花;急管哀弦,试演辽天之劫。自从这两本新戏出现以来,顿教人耳目一新。只是这新戏剧的舞幕方开,难道就戛然而止?”包天笑于是率尔操觚,企图续貂,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新的小说。“说来虽似荒唐,细按却都脊事实。借这空中楼阁,做他个近世阳秋。本来不是龙门史记,涑水通鉴,只教人酒后茶余,做个消遣之物罢了。”[23]他称《孽海花》和《辽天劫》是一代风华闲史,声称自己的创作是“狂起草野史真开幕”。可见他雄心满怀,气度恢弘,欲创作出与所谓的jE史大不相同的新型历史小说。虽然,《碧血幕》在《小说林》上发表时,放在“社会小说”栏日内,但作品对历史背景的勾画和社会历史的认识,与传统的历史观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把它当作历史小说来解渎便顺理成章。包天笑创作《碧血幕》时,可能受到大仲马创作方式的影响。法国的大仲马在名利的驱逐下,“乃大发愤,出其模仿之手段,搜罗历史材料,熔铸而变化之,成历史体悲剧一种,名日《葛黎士丁》(Christine)。”E24]后又创作《亨利三世》(Henrilletsaeour),一举成功。包天笑搜集材料别出新招,他在《小说林》杂志上刊臀启事,“近欲调查近三年来遗闻轶事为碧血幕之材料,海内外同志如能贶我异闻者,当以该书单行本及鄙人撰译各种小说相赠”。征集内容包括政治外交界、商界实业界者、各种党派、优伶妓女、侦探家及剧盗巨奸以及其他新近有名人物之历史和各地风俗,巨细无遗,精粗并蓄[2“。这里征集的材料更多的是当时各界的社会史料,这些材料与作为背景的历史事件熔铸一炉,那么新的历史小说就旱现出新的面貌。到晚清,兼有真实性和虚构性的历史小说开始发生嬗变,由传统演义体蜕变为新变演义体,进『fii为琐事体;与此相应,其内容由尊正统发展为既尊君统又崇民统,由演述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发展到描述凡人琐事,这表明晚清历史小说已经发生近现代转型。[参考文献][1]黄摩西.中国文学史[M]//王永健.“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23宁宗一.中国小说通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31钱钟书.管锥篇(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4]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J].新民丛报,1902(14).[53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E63楼含松:论历史演义的形成[D].杭:}}l大学:博士论文.199S:[7]吴趼人.《两晋演义》序[J].月月小说,1906(1).E8"1吴沃尧.历史小说序[J].月月小说,l906(1).[9]陆绍明.《月月小说》发刊词[J].月月小说,1906(3).I-103月月小说序[J].月月小说。1906(1).[11-1梁启超.新史学·论正统[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123泰两历史演义[J].绣像小说,1904(20).[133《洪水祸》第一回[J].新小说,1902(1).[143吴晗.历史中的小说[j].文学,1934(6).[15]阿英.晚清小说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63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M3.齐思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7]严复.道学外传[M]//严复诗文选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183梁启超.中国史叙论·史之界说[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193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4).E20.1新广.胡宝玉[J].月月小说,1907(5).[21]吴趼人.吴趼人全集(第七卷)[M3.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22.1时萌.曾朴生平系年[M"1//曾朴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E23"1《碧血幕》第一回[J].小说林,1907(6).9243曾朴.大仲马传EJ"1.小说林,l907(5).[253天笑启事[J].小说林,1907(8).万方数据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作者:付建舟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金华,321004刊名: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年,卷(期):2010,12(1)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5条)1.黄摩西.中国文学史[M]//王永健."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2.宁宗一.中国小说通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3.钱钟书.管锥篇(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4.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J].新民丛报,1902(14).5.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6.楼含松:论历史演义的形成[D].杭州大学:博士论文.1995.7.吴趼人.《两晋演义》序[J].月月小说,1906(1).8.吴沃尧.历史小说序[J].月月小说,1906(1).9.陆绍明.《月月小说》发刊词[J].月月小说,1906(3).10.月月小说序[J].月月小说,1906(1).11.梁启超.新史学·论正统[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12.泰两历史演义[J].绣像小说,1904(20).13.《洪水祸》第一回[J].新小说,1902(1).14.吴晗.历史中的小说[J].文学,1934(6).15.阿英.晚清小说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6.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M].齐思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7.严复.道学外传[M]//严复诗文选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18.梁启超.中国史叙论·史之界说[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19.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4).20.新广.胡宝玉[J].月月小说,1907(5).21.吴趼人.吴趼人全集(第七卷)[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22.时萌.曾朴生平系年[M]//曾朴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3.《碧血幕》第一回[J].小说林,1907(6).24.曾朴.大仲马传[J].小说林,1907(5).25.天笑启事[J].小说林,1907(8).相似文献(4条)1.期刊论文闫立飞中国历史小说的现代转化-理论与现代化2007(4)历史小说一词的出现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事情.1902年《新民丛报》第14号刊载《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指出:"历史小说者,专以历史上实事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之.2.期刊论文柳士镇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40(6)<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从语言面貌上看,汉魏以后口语中新生的词汇现象与语法现象,都在书中有面广量大的反映,因此奠定了全书的古白话基础.为了营造历史气氛,全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成分,是作者人为地"文言化"的结果.我们可以利用汉语史的研究成果区分这些古白话因素与文言因素.<三国演义>的这种以古白话为基础搀杂部分文言成分的语言形式,受到后出演义体历史小说的仿用,形成历史演义体语言的特色.3.期刊论文王春瑜.WangChunyu历史学家与历史小说-江海学刊2008(2)历史学家写历史小说是我国的文学传统.从前人褚人获、钱基博到今人周远廉、廖心一、王曾瑜等,都表明了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小说,由于他们的深厚历史素养,使其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一般作家难以企及.不应当把演义体裁排斥于历史小说之外.历史学家们创作的历史小说,给历史小说创作领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至今并未引起文坛足够的注意,更被文学评论家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年来作家们创作的历史小说,虽然成果不少,有几部优秀作品,但还缺少黄钟大吕式的经典之作,近年出版的作品,总体上质量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真实性成问题.这些作家应像历史学家那样严肃对待历史,下一番苦功.而写历史小说的历史学家,则应加强文学修养,使小说更有可读性.4.学位论文龚敏明代历史演义小说考述2007自明嘉靖元年(1522)《三国志通俗演义》刊行以来,有明一代仿效《三国志通俗演义》体裁编纂的小说络绎不绝,遂形成了历史演义体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是经历了一千多年,从先秦至宋元讲史小说的长期发展,积累而成。它的近因可以追溯至《资治通鉴纲目》、宋元平话、杂剧、民间传说等等,而远因则与吾国渊源流长的史学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史书编纂以及文人“史癖”心态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因缘。可以说,“历史演义小说”是一种史学与文学书写的紧密结合。对于这种明代小说的创新类型,自民国以来,学界一直努力赋予它一种名称,以涵盖此一类型小说。于是近百年来,针对此一类型有了“历史小说”、“讲史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等三种,用以指称此一类型小说的概念名称。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进步,小说分类的精进,“长篇小说”与“讲史小说”的概念名称,已较少为学界使用。但是,在近二十年来,学界却一直混合使用“历史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两种概念,来指称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首的小说类型,使得“历史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界定模糊不清,尤须厘清辨订。有鉴及此,论文将“历史演义小说”定义为:特指以《三国演义》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进行编纂的小说。并根据《三国演义》的外在形式、叙事内容、历史背景以及行文等,归纳拟订了七点标准与规范,作为判辨“历史演义小说”的基本条件。根据此一定义,重新审视“历史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便可区分两种概念的不同之处。根据“历史演义小说”的定义,论文从明代小说中判别、筛选了《有夏志传》、《有商志传》、《封神演义》、《列国志传》系列、《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西汉通俗演义》、《东汉通俗演义》、《三国演义》、《三国志后传》、《东西两晋志传》、《东西晋演义》、《大唐秦王词话》、《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南宋志传》、《英武传》系列等十八部小说,作为论文进行研究的小说文本。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开山之作的《三国演义》,研究著述与论文层叠如山,成果丰硕。有鉴于此,论文选择先从叙述模式的角度,论述《三国演义》在“按鉴演义”、“两军对战”、“明君聘贤”等方面的创建。再论述《三国演义》与说唱文学关系的研究,从鼓词、子弟书、弹词、歌仔册、木鱼歌等说唱文学,考述三国故事对此类说唱文学的影响。其次,是演绎上古至汉代史事的历史演义小说的研究,这些小说有:《有夏志传》、《有商志传》、《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西汉通俗演义》、《东汉通俗演义》等七部,论文主要从作者、小说版本、故事渊源、影响等方面进行考述,企图对小说的版本与渊源等作一整理的工作。又次,是演绎两晋至元末明初史事的历史演义小说研究,小说有《三国志后传》、《东西两晋志传》、《东西晋演义》、《大唐秦王词话》、《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南宋志传》、《英武传》等九部。论文仍然以考述为主,尝试厘清小说的作者、版本、渊源、影响等问题。至于论文着眼于小说文献的考述,是基于学界对此十六部小说研究论述的质量、深浅不一,涉及小说版本、渊源等问题的研究仍属少数,许多问题还有待厘清,因此专注于此,重新一一予以考述。又次,是《封神演义》的研究。因为小说的内容多写神魔斗法、变幻离奇等等,历来小说研究者均视之为“神魔小说”。但是论文考虑到《封神演义》的主题是演绎商周兴替的历史,而小说又不离背此一历史框架,因此将它视之为“历史演义小说之变体”来进行研究。论文对《封神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陆西星的著述,以及《封神演义》与明代其它小说的关系等,一一进行考述。最后,在结论中认为以《三国演义》为首的十八部小说,应该指称为“历史演义小说”,不该再称之为“历史小说”。此外,论述历史演义小说对其它类型小说的容受,并总结历史演义小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ndxxb-zxsh201001018.aspx下载时间:2010年5月21日
本文档为【中国历史小说的近现代转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733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7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06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