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年高考新课标生物考纲知识点总结

2014年高考新课标生物考纲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2014年高考新课标生物考纲知识点总结2014高考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6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6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6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6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7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7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8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8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8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9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9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9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9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01...

2014年高考新课标生物考纲知识点总结
2014高考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6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6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6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6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7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7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8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8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8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9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9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9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9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0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10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10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0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1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11.21细胞的生活史 111.22癌细胞的特点 121.23衰老细胞的特点 121.24细胞的死亡 12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131.26细胞工程 14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5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152.1酶的分类 16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16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16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172.5光合作用的色素 17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172.7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182.8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182.9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182.10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19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19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19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0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0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22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2) 222.17生物固氮 232.18氮循环 23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23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42.21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242.22细胞的有氧呼吸 252.23细胞内的无氧呼吸 25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26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262.28微生物的营养 282.29微生物的代谢 292.30微生物的生长 29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302.32发酵工程简介 30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31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31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323.3神经调节 333.4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34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34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353.7水盐平衡的调节 363.8血糖平衡的调节 373.9体温的调节 373.10免疫概述 383.10免疫系统的组成与淋巴细胞的起源 383.11抗原与抗体 39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9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40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414.1生殖的类型 42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434.3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43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4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44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54.7动物的个体发育 45第五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46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46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47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475.4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48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485.6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485.7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495.8DNA分子的复制 505.9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50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1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25.13遗传的中心法则 525.14基因工程的基本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52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3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3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3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545.19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 54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565.21杂交育种 575.22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585.23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8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585.25伴性遗传的特点 59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595.27通过性状识别性别的杂交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59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60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60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60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60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61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61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615.35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625.36生物变异的类型 625.37基因突变 635.38基因重组 635.3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645.40染色体结构变异 645.41染色体数目变异 645.42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 655.43三体(AAa)的自交分析 655.44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655.45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 665.46单倍体育种 665.47多倍体育种 675.48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 675.49人类的遗传病 675.50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优生) 685.5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 685.5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 685.5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695.54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 695.55遗传平衡定律 705.56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715.5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725.58选择的类型 725.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25.60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725.61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725.62隔离的类型 735.62物种形成的方式 735.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73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746.1生态因子的组成 746.2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746.2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756.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766.3种群的一般特征 766.4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766.5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776.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786.7生态系统的成分 786.7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786.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79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796.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06.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816.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16.12生物圈及其稳态 816.12全球环境问题 826.12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826.13生物多样性 82 22014高考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化合物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水①组成细胞②维持细胞形态③运输物质④提供反应场所⑤参与化学反应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⑦调节渗透压无机盐①构成化合物(Fe、Mg)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③参与化学反应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磷脂(类脂)固醇C、H、OC、H、O、N、PC、H、O①供能(贮备能源)②组成生物膜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④保护和保温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结合蛋白(如糖蛋白)C、H、O、N、S(Fe、Cu、P、Mo……)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③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核酸DNARNAC、H、O、N、P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或者…………………………………………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基本组成单位核酸核苷酸(8种)一分子磷酸(H3PO4)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A、G、C、T、U)DNA脱氧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脱氧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T)RNA核糖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U)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名称基本单位化学通式聚合方式多样性的原因多糖葡萄糖C6H12O6脱水缩合①葡萄糖数目不同②糖链的分支不同③化学键的不同蛋白质氨基酸①氨基酸数目不同②氨基酸种类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的空间结构核酸(DNA和RNA)核苷酸①核苷酸数目不同②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③核苷酸种类不同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物质试剂操作要点颜色反应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临时混合加热砖红色脂肪苏丹Ⅲ(苏丹Ⅳ)切片高倍镜观察桔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先加试剂A再滴加试剂B紫色DNA二苯胺加0.015mol/LNaCl溶液5Ml沸水加热5min蓝色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名称化学组成存在位置膜结构主要功能线粒体蛋白质、呼吸酶、RNA、脂质、DNA动植物细胞双层膜能量代谢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蛋白质、光合酶、RNA、脂质、DNA、色素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内质网蛋白质、酶、脂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单层膜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加工、运输有关高尔基体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溶酶体蛋白质、脂质、酶细胞内消化核糖体蛋白质、RNA、酶无膜合成蛋白质中心体蛋白质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有关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4a4a4a2a染色体数目(个)2N2N2N4N2N染色体单数(个)04N4N00染色体组数(个)22242同源染色数(对)NNN2NN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理化因素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机理应用过量脱氧胸苷+抑制DNA复制治疗癌症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获得多倍体低温(2—4℃)+++++影响酶活和供能低温贮藏注:+表示有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类型分裂方式结果事例细胞质不分裂有丝分裂双(多)核细胞多核胚囊个别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单体、多体21三体、唐氏综合征全部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多倍体四倍体植物染色体多次复制,但不分离有丝分裂多线巨大染色体果蝇唾腺染色体两个以上中心体有丝分裂多极核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细胞的生活史1.22癌细胞的特点1.23衰老细胞的特点1.24细胞的死亡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1.26细胞工程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学原理细胞全能性细胞分裂培养基性质固体液体培养基成分蔗糖、氨基酸、维生素、水、矿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琼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水、动物血清取材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动物胚胎、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培养对象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分散的单个细胞过程脱分化、再分化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特点①分裂:形成愈伤组织②分化:形成根、芽①只分裂不分化②贴壁生长③接触抑制培养结果新的植株或组织细胞株或细胞系应用①快速繁殖②培育无病毒植株③提取植物提取物(药物、香料、色素等)④人工种子⑤培养转基因植物①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②皮肤细胞培养后移植③检测有毒物质④生理、病理、药理研究培养条件无菌、适宜的温度和pH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生物学原理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前期处理原生质体制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分散:胰蛋白酶处理方法和手段①物理:离心、振动、电刺激②化学:聚乙二醇(PEG)(同前)③生物:灭活的病毒应用进行远缘杂交,创造植物新品种①制备单克隆抗体②基因定位下游技术(后续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第二单元生物的新陈代谢Ⅰ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2.1酶的分类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酶促反应序列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意义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ATP来源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ADP+Pi+能量——→ATP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如磷酸肌酸转化)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2.5光合作用的色素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能量变化光能——→电能电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物质变化H2O——→[H]+O2NADP++H++2e——→NADPHATP+Pi——→ATPCO2+NADPH+ATP———→(CH2O)+ADP+Pi+NADP++H2O反应物H2O、ADP、Pi、NADP+CO2、ATP、NADPH反应产物O2、ATP、NADPH(CH2O)、ADP、Pi、NADP+、H2O反应条件需光不需光反应性质光化学反应(快)酶促反应(慢)反应时间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2.7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C3植物C4植物光反应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暗反应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CO2固定仅有C3途径C4途径—→C3途径2.8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方法原理条件和过程现象和指标结论生理学方法在强光照、干旱、高温、低CO2时,C4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不能。密闭、强光照、干旱、高温生长状况:正常生长或枯萎死亡正常生长:C4植物枯萎死亡:C3植物形态学方法维管束鞘的结构差异过叶脉横切,装片①是否有两圈花细胞围成环状结构②鞘细胞是否含叶绿体是:C4植物否:C3植物化学方法①合成淀粉的场所不同②酒精溶解叶绿素③淀粉遇面碘变蓝叶片脱绿→加碘→过叶脉横切→制片→观察出现蓝色:①蓝色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②蓝色出现在叶肉细胞出现①现象时:C4植物出现②现象时:C3植物2.9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2.10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C3植物C4植物结构原因: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以育不良,无花环型结构,无叶绿体。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效率。发育良好,花环型,叶绿体大。暗反应在此进行。有利于产物运输,光合效率高。生理原因:PEP羧化酶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只有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弱,不能利用低CO2。两种酶均有。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大,利用低CO2能力强。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概念小分子、离子能透过,大分子不能透过水自由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其它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和颗粒不能通过性质半透性(存在微孔,取决于孔的大小)选择透过性(生物分子组成,取决于脂质、蛋白质和ATP)状态活或死活材料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生物膜(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物质运动方向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水和亲脂小分子: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离子和其它小分子:膜上载体(蛋白质)决定功能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和其它更多的生命活动功能共同点水自由通过,大分子和颗粒都不能通过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2)2.17生物固氮2.18氮循环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Ⅱ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21人体的必需氨基酸2.22细胞的有氧呼吸2.23细胞内的无氧呼吸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应场所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原核细胞:细胞基质(含有氧呼吸酶系)细胞质基质反应条件需氧不需氧反应产物终产物(CO2、H2O)、能量中间产物(酒精、乳酸、甲烷等)、能量产能多少多,生成大量ATP少,生成少量ATP共同点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呼吸类型被分解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释放的能量可利用的能量能量利用率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2870kJ2870kJ1165kJ40.59%无氧呼吸2870kJ196.65kJ61.08kJ2.13%注: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值为分解为乳酸时的值。不同的无氧呼吸类型释放的能量可能稍有不同。2.26新陈代谢的类型2.27微生物的类群2.28微生物的营养2.29微生物的代谢2.30微生物的生长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2.32发酵工程简介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3.3神经调节3.4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3.7水盐平衡的调节3.8血糖平衡的调节3.9体温的调节3.10免疫概述3.10免疫系统的组成与淋巴细胞的起源3.11抗原与抗体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4.1生殖的类型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4.3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比较项目减数分数有丝分裂复制次数1次1次分裂次数2次1次同源染色体行为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无子细胞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与母细胞相同子细胞数目4个2个子细胞类型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极体体细胞细胞周期无有相关的生理过程生殖生长、发育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4.7动物的个体发育第五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5.4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5.6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5.7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5.8DNA分子的复制5.9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概念示例染色体组正常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数称为一个染色体组,用N表示果蝇:N=4基因组概念某生物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叫基因组。包括核基因组和质基因组(线料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人:23+1+线粒体DNA单倍体基因组有性别生物:N+1(N个DNA+1个性染色体DNA组成)无性别生物:N(N个DNA分子组成)人:23+1玉米:10原核生物基因组一个DNA分子组成(或加上质粒DNA)细菌DNA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中一个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见后述)线粒体DNA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中一个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叶绿体DNA区别与联系染色体组由正常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构成,只包含一条性染色体基因组由一半常染色体、两条性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DNA分子组成5.13遗传的中心法则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亲本组合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基因型比AA1AAAa1∶1Aa1AAAaaa1∶2∶1Aaaa1∶1aa1表现型比显性1显性1显性1显性∶隐性3∶1显性∶隐性1∶1隐性1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特殊形式亲本组合子代的基因型比子代的表现型比(一般形式)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显性相对性Aa×AaAA∶Aa∶aa=1∶2∶1显性∶相对显性∶隐性=1∶2∶1并显性(MN血型)LMLN×LMLNLMLM∶LMLN∶LNLN=1∶2∶1显性①∶并显性∶显性②=1∶2∶1复等位基因遗传物种中存在三个以上等位基因,而每一个体只含两个等位基因或两个相同的基因,基因之间存在显隐关系或其它关系。如ABO血型的遗传:IA、IB对i为显性,IA对IB并显性。显性纯合致死Aa×AaAa∶aa=2∶1显性∶隐性=2∶1隐性纯合致死Aa×AaAA∶Aa=1∶2显性单性隐性配子致Aa×AaAA∶Aa=1∶1显性单性显性配子致死Aa×AaAa∶aa=1∶1显性∶隐性=1∶1伴性遗传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有关,形式多样,在后面有专题讨论。X上的致死效应见专题5.23(P53)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遗传定律亲本中包含的相对性状对数F1F2遗传定律的实质包含等位基因的对数产生的配子数配子的组合数表现型数基因型数性状分离比分离定律112423(3∶1)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2241649(3∶1)2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33864827(3∶1)344162561681(3∶1)4……………………………………nn2n4n2n3n(3∶1)n5.19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作用类型特点举例加强作用互补作用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或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某一亲本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纯合或杂合)共同决定新性状。F2表现为9∶7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新性状,单独存在时表现相同性状,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F2表现为9∶6∶1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影响,有两种显性基因时与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型相同。没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F2表现为15∶1抑制作用显性上位一种显性基因抑制了另一种显性基因的表现。F2表现为12∶3∶1右例中I基因抑制B基因的表现。I决定白色,B决定黑色,但有I时黑色被抑制隐性上位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抑制作用。F2表现为9∶3∶4右例中c纯合时,抑制了R和r的表现。抑制效应显性基因抑制了另一对基因的显性效应,但该基因本身并不决定性状。F2表现为13∶3右例中C决定黑色,c决定白色。I为抑制基因,抑制了C基因的表现。作用类型F2表现型比作用类型F2表现型比作用类型F2表现型比互补作用9∶7重叠作用15∶1隐性上位9∶3∶4累加作用9∶6∶1显性上位12∶3∶1抑制效应13∶35.21杂交育种5.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5.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5.22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5.23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正常异常X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②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XXO正常XXX(正常)XXX(超雌)XO(卵巢退化)YXY(正常)XXY(睾丸退化)YO(不能存活)异常同源染色体不分离XYXXY(睾丸退化)XXXY(同上)XY(正常)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XXXXX(超雌)XXXX(超雌)XX(正常)YYXYY(多数不育)XXYY(未见)YY(不能存活)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②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OXO(卵巢退化)XX(正常)OO(不能存活)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原理因素性激素(内部环境)的影响温度(外部环境)的影响示例①鸡的性反转(必修本P94)②非洲蛙(Xenopus)性反转实验。某些XY型性别决定的蛙类:5.25伴性遗传的特点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特点示例伴X遗传隐性遗传①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②男(雄)性患者多于女(雌)性患者。③男(雄)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由母亲传递。④男(雄)性患者的女儿均为携带者。⑤近亲婚配发病率高。显性遗传①患者双亲中至少一个是患者。②女(雌))性患者多于男(雄)性患者。③女(雌)性患者的子女患病机会均等。④男(雄)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⑤未患病者的后代不会患病(真实遗传)。伴Y遗传①不同源时基因无显隐性关系。②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并表现出来。③具家族同源性,用于刑事侦探和亲子鉴定。果蝇硬毛遗传(与X染色体同源):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花粉(雄配子)致死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雄性个体致死剪秋罗植物叶型遗传:5.27通过性状识别性别的杂交设计 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常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遗传病显性遗传(显性基因致病)遵循的定律分离定律致病基因位置常染色体X染色体发病概率男女均等女性多于男性判断方法无特殊的判断方法,根据相关特点判断隐性遗传(隐性基因致病)遵循的定律分离定律致病基因位置常染色体X染色体发病概率男女均等男性多于女性判断方法①父母正常有女儿患病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根据相关特点判断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细胞核基因(r不育)细胞质基因表现型RRRrrr正常基因N不育基因S(N)RR可育S(RR)(可育)N(Rr)(可育)S(Rr)(可育)N(rr)(可育)S(rr)(不育)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本质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基因位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存在形成成对存在单个存在基因的传递方式父母双方传递仅由母方传递遗传特点孟德尔遗传母系遗传子代表现型由显隐性关系决定完全由母方决定(大多表现母方性状)显隐性关系有没有子代分离比有一定的分离比无一定的分离比(可能出现分离)正反交结果相同(伴性遗传时可有例外)不同配子中基因的分配方式减半均分随机分配基因突变频率低,不一定表现出来频率高,突变的一定要表现出来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中心法则遗传自主性全自主半自主(受核基因控制)转录翻译系统各自独立转录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翻译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对性状的控制控制全部性状仅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少量性状 5.35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细胞质遗传伴性遗传伴X遗传伴Y遗传遗传方式母系遗传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只在雄性个体中传递基因位置线粒体上叶绿体上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示例:紫茉莉枝条叶色遗传不一致。示例:果蝇眼色遗传①与X不同源时,无正反交。②与X同源时,正反交结果不一致。遗传特点母亲传给子女父亲传给女儿,母亲传给子女父亲传给儿子应用确定母子、母女关系遗传咨询、遗传病预防确定父子关系5.36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基因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结构变异数目变异变异的本质基因结构改变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环境改变(遗传物质不改变)遗传情况按一定方式遗传和表现不遗传鉴别方法观察、杂交、测交观察、染色体检查改变环境条件意义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和进化提供素材产生新基因型产生新品种关系人类遗传健康关系人类遗传健康。植物多倍体能改良植物性状。改变环境条件,也能影响性状应用价值诱变育种遗传病筛查杂交育种遗传病筛查遗传健康遗传病筛查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改变环境条件,获得优质高产。联系 5.37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质碱基对替换点突变。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取代碱基对增添移码突变。插入点处编码碱基后移;缺失点处编码碱基前移碱基对缺失发生时期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DNA复制时类型体细胞突变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越晚对个体影响越晚(小)。配子突变发生在配子形成时,影响个体的一生。突变因素生理因素辐射激光温度化学因素秋水仙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病毒某些细菌特点普遍性小致病毒大到人类均发生基因突变。分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随机性随机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阶段都可发生。低频性高等生物的突变频率在10-5—10-8之间有害性大多有害,少量有利,有的突变是中性的。生物的长期进化中已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再突变一般有害。不定向性(多向性)产生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产生非等位基因显性突变:A—→a隐性突变:a—→A回复突变:Aa突变后果点突变同义突变:突变前后密码子同义。蛋白质结构不变。错义突变: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一种氨基酸被另一种氮基酸取代无义突变:突变后的密码子为终止码。使合成提前终止。移码突变引起一系列氨基酸的改变。导致肽链延长或缩短或无法终止。表现形式形态突变型外形改变:人类白化、果蝇白眼、葡萄无籽……致死突变型引起个体死亡或配子死亡:植物的白化等条件致死型在一定条件下致死:T4噬菌体温敏型在25℃时存活,42℃时死亡生化突变型无形态效应,但生化功能改变: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应用自然突变的应用利用白化动物培育白化新品种;利用芽突变培育无籽品种等。诱变育种概念:利用理化因素处理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突变,选育新品种特点:供试材料多,有用突变少,有盲目性,适于植物和微生物5.38基因重组5.3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后的结果形成新基因(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形成新的基因型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的DNA复制时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本质原因碱基对的改变(替换、增添、缺失)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特点低频性、偶然性、多向性、无规律高发性、必然性、多样性、有规律关系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材料基因重组使突变的基因以多种形式传递5.40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图示效应人类的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的棒眼(小眼数目减少。X染色体某一区段重复)一般无效应,但是大段倒位导致不育一般无效应,但杂合子易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育5.41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别名称染色组构成事例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非整倍体)单体2N-1AA—1(abcd)(abc)唐氏综合征(XO)双单体2N—1—1AA—1,AA—1(abc-)(ab-d)缺体2N—2(1)AA—1,AA—1(abc-)(abc-)三体2N+1AA+1(abcd)(abcd)(d)21三体综合征四体2N+2(1)AA+1,AA+1(abcd)(abcd)(dd)双三体2N+1+1AA+1,AA+1(abcd)(abcd)(cd)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减(整倍体)单倍体1或多个1个(abcd)或多个(abcd)蜜蜂的雄蜂二倍体2NAA(abcd)(abcd)人果蝇豌豆多倍体同源三倍体3NAAA(abcd)(abcd)(abcd)香樵三倍体西瓜同源四倍体4NAAAA4个(abcd)蔓陀罗异源四倍体4NAABB2个(abcd)2个(opqr)棉花烟草油菜异源六倍体6N2个(abcd)AABBCC2个(opqr)2个(wxyz)普通小麦异源八倍体8N4个(abcd)4个(wxyz)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说明:大写字母表示染色体组,小写字母表示染色体。这里假定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染色体。 5.42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5.43三体(AAa)的自交分析5.44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概念特点形成过程事例染色体组一个正常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叫一个染色体组,用N表示。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一整套完整的基因减数分裂果蝇N=4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①可能含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②二倍体和奇数多倍体的单倍体高度不育③偶数多倍体的单倍体可育单性生殖(可自然形成和通过花药离休培养形成)雄蜂N=16单倍体水稻N=12(或2N=24)同源多倍体具有三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个体①茎秆粗壮,叶、果实和种子变大②糖类、蛋白质含量多③生长变慢,成熟推迟,育性降低①由染色体加倍形成②由已加倍的多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杂交形成①四倍体西瓜4N=44②三倍体西瓜3N=33异源多倍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个体远缘杂交具有两个物种的特性先种间杂交后染色体加倍(自然或人工)普通小麦6N=42小黑麦(8N=56)5.45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5.46单倍体育种5.47多倍体育种5.48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育种类型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基因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的分离连续自交与选择实现优良组合丰富优良品种育种年限长不易发现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定向、打破隔离可能有生态危机改造原来基因定向改造结果难料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诱变与选择提高突变率供试材料多染色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性状纯合快缩短育种年限需先杂交技术复杂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处理器官大,营养多发育迟缓结实率低细胞工程育种细胞融合细胞全能性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打破种间隔离创造新物种结果难料5.49人类的遗传病分类病列特点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D佝偻病(X)连续遗传隐性遗传病白化血友病(X)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隔代遗传近亲结婚发病率高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家庭性肥胖家庭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缺失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后果严重(死胎流产)数目异常常染色体病个别减少单体缺体个别增多21三体13三体性染色体病个别减少特纳氏综合征(XO)性别异常不孕不育个别增多XXYXXXXXXY细胞质遗传病线粒体肌病母系遗传5.50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优生)措施原理方法禁止近亲结婚减少隐性基因纯合的概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婚(法律约束)进行遗传咨询利用遗传学原理进行生育指导①了解家庭病史②分析传递方式③推算发病风险④提出防治对策提倡适龄生育减少突变的发生避免低龄(<20岁)生育和高龄(>40岁)生育实施产前诊断查找胎儿的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和其他孕期检查5.5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自然选择学说现代进化理论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材料,引起和加剧生存斗争。②生存斗争:繁殖过剩导致生存危机。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③遗传变异:变异普遍而不定向,好的变异可通过遗传积累和放大。④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决定了进化的方向。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是“不死”的,基因库在种群中传递和保存。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核心观点①自然选择过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③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和连续的过程①生物进化是种群的进化。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进化的实质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与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意义①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②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③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①科学地解释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种群不是个体②从分子水平上去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5.5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5.5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5.54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设有N个个体的群体中有A和a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其可能的基因型有三种:AA、Aa、aa,如果群体有n1AA+n2Aa+n3aa个个体,则n1+n2+n3=N。于是而D+H+R=1,由于AA个体有两个A基因,Aa个体只有1个A基因;aa个体有两个a基因,Aa个体只有1个a基因。因而而p+q=1。公式④、⑤表示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间的关系。例中国汉族人中PTC(笨硫脲)偿味能力分布如下表(T对t不完全显性)表现型基因型人数基因型频率基因Tt完全偿味者偿味杂合体(弱)味盲TTTttt(n1)490(n2)420(n3)90(D)0.49(H)0.42(R)0.09980420420180合计100011400600则T基因的频率为或t基因的频率为或5.55遗传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群体满足以下条件:那么这个群体中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保持平衡(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例如果某群体中最初的基因型频率是YY(D)=0.10,Yy(H)=0.20,yy(R)=0.70。则这个群体的配子频率(配子频率)是于是,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是即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YY=p2=0.04 Yy=2pq=2×0.16=0.32 yy=q2=0.64由此可知,该代的基因频率是 与上代的基因频率达到平衡。可以计算,下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上代相等,即YY=p2=0.04 Yy=2pq=2×0.16=0.32 yy=q2=0.64至此,基因型频率也达到平衡。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大的群体中的等位基因A和a,当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时,有这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是于是有5.56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如果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有由此可知,例在人群中调查发现男性色盲患者是7%,求(1)色盲基因(Xa)和它的等位基因(XA)的频率。(2)女性的基因型频率。(3)下一代的基因频率。解:(1)求基因频率:Xa基因的频率:q=男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男性个体的表现型频率=女性个体的Xa基因频率=7%=0.07。XA基因的频率:p=1-q=1-0.07=0.93(2)求女性的基因型频率:XAXA=p2=0.93×0.93=0.8649XAXa=2pq=2×0.93×0.07=0.1302XaXa=q2=0.07×0.07=0.0049(3)求下一代的基因频率下一代的基因频率=上一代的女性中基因的频率,即5.5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5.58选择的类型5.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60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5.61突变与选择的关系5.62隔离的类型5.62物种形成的方式5.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6.1生态因子的组成6.2非生物因子的作用6.2生物种间关系比较6.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6.3种群的一般特征种群特征主要内容种群密度概念:单位空间内的某种群的个体数调查方法:①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②随机取样法取样→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各样方中数量的均值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出生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类生物:农作物人类大型哺乳类存活曲线B类生物:水螅一些鸟类C类生物:青蛙鱼类草本植物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雌雄比等于1大于1小于1迁移迁入迁出6.4种群数量变化规律6.5群落的概念及结构6.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6.7生态系统的成分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消费者动物、寄生微生物、根瘤菌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异养型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蛔虫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6.7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的环境因素主要生产者主要消费者特点及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水温度土壤主要是乔木树栖哺乳类、鸟类等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草原生态系统限制因素:水主要是草本植物奔跑类种群和群落变化剧烈畜牧基地调节气候防止风沙海洋生态系统水、盐等微小的浮游植物微小的浮游动物到大型哺乳动物极其多样结构复杂资源丰富调节全球气候湿地生态系统水水生、陆生植物鸟类、昆虫、水生动物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防洪抗旱农田生态系统人农作物农业害虫人的作用很关键群落结构单一城市生态系统人草地、绿化带人能量生产不足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干扰6.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6.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6.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12生物圈及其稳态6.12全球环境问题6.12酸雨的成因与危害6.13生物多样性
本文档为【2014年高考新课标生物考纲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孤芳求赏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8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16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