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盈科论_黄仁生

江盈科论_黄仁生

举报
开通vip

江盈科论_黄仁生 文学评论 1998年第2期江 盈 科 论黄仁生内容提要:在晓明文学革新运动中,江盈科(1553~1605)作为公安派的副将与袁宏道互相唱和(1),反对模拟复古,提倡抒写性灵,从理论到创作都有所建树,在当时影响颇大,有“袁、江二公”之称(2)。但随着竟陵派的崛起乃至有清一代,江盈科却一直颇受责难和冷落;即使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公安派受到重视以来,人们往往都以三袁作为公安派的领袖,而对曾为公安派的创立和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江盈科知之甚少。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江盈科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重现这位副将的风...

江盈科论_黄仁生
 文学评论 1998年第2期江 盈 科 论黄仁生内容提要:在晓明文学革新运动中,江盈科(1553~1605)作为公安派的副将与袁宏道互相唱和(1),反对模拟复古,提倡抒写性灵,从理论到创作都有所建树,在当时影响颇大,有“袁、江二公”之称(2)。但随着竟陵派的崛起乃至有清一代,江盈科却一直颇受责难和冷落;即使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公安派受到重视以来,人们往往都以三袁作为公安派的领袖,而对曾为公安派的创立和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江盈科知之甚少。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江盈科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重现这位副将的风采。江盈科的文学思想江盈科并不是一个理论家,他的文学思想除早年受过文莲山先生“因心为文”、“尽浣剽剥之陋”等进步观点(3)的影响外,主要是在辅助袁宏道创立公安派的过程中和创作实践中形成,晚年又有所充实和延展。1.阐发“性灵说”之旨,另立“元神活泼说”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性灵说”,袁宏道在万历二十四年《叙小修诗》一文中正式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之前,实已同江盈科讨论“商证”过(4),随后江盈科在《敝箧集叙》中阐发袁宏道的“性灵说”之旨时,自然融入了他的认识和解释,我们不妨把最精彩的部分摘引如下:诗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要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尔。夫性灵窍于心,窝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心能摄境,即蝼蚁蜂虿皆足寄兴,不必《雎鸠》、《驺虞》矣;腕能运心,即谐词谑语皆是观感,不必法言庄什矣。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是之谓真诗,而何必唐,何必初与盛之为沾沾?流自性灵者,不期新而新;出自模拟者,力求脱旧而转得旧。由斯以观,诗期于自性灵出尔,又何必唐,何必初与盛之为沾沾哉?显而易见,《叙小修诗》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总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但对于实践这种理论的创作过程与特色,则《敝箧集叙》补充阐述得更为细致,试将二文的思路比较如下:  《叙小修诗》:情(性灵)※境※字※本色独造※真诗  《敝箧集叙》:(蕴含性灵的)心※境※腕(写作能力、技巧)※性灵毕达的作品※真诗※新颖·75·从心有性灵变性灵之作,《叙小修诗》着重强调“情与境会”、“情随境变”,于是就“字逐情生”了,似乎凡是有情人就必能写出真诗,《敝箧集叙》则补充了“以心摄(统辖)境,以腕运心”的过程,实即强调诗人“情与境会”时从意象生成到意象迹化(指将头脑中已生成的意象形诸文字)过程中的主体条件(包括才能、技巧)和能动作用,只有“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才能将心中的性灵转化为真诗。这种补充阐释,使中郎“性灵说”的内涵进一步充实。实际上在《敝箧集叙》问世之前,大约与袁宏道写作《叙小修诗》同时或稍后,江盈科就已在《白苏斋册子引》中提出“元神活泼”说,与袁宏道的“性灵说”相呼应。该文的写作缘起是,袁宗道因仰慕白居易、苏轼的为人而以“白苏”名斋,袁宏道仕吴时“语及其事,吴中诸公相与被之声歌,侈之图绘,烂然成册”,江盈科为之作此序。这件事情本身就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公安派成员大多都私淑白居易和苏轼,原因在于白、苏追求适意的人生态度和自然洒脱的文风,与他们的价值取向一致,故有人把白、苏称为“性灵的前驱”(5)。江盈科此序不过借袁宗道以“白苏”名斋作为引子,来阐发他的“元神活泼”理论及其对白、苏的认识而已。其文曰:吾尝睹夫人之身所为流注天下,触景成象,惟是一段元神。元神活泼,则抒为文章,激为气节,泄为名理,竖为勋猷,无之非是。要以无意出之,无心造之,譬诸水焉,升为云,降为雨,流为川,止为渊,总一活泼之妙,随触各足,而水无心。彼白、苏两君子,所谓元神活泼者也。千载而下,读其议论,想见其为人,大都其衷洒然,其趣怡然。彼直以世为宇,以身为寄。而以出处隐见、悲愉欢戚为阴阳寒暑呼吸之运。故见华非华,见色非色,见诟非诟,见丑非丑,大化与俱,造化与游,无处非适,无往非得。夫人之元神无不活泼,有弗然者,或牿之也。牿有二端:尘俗之虑,入焉而牾;义理之见,入焉而牿。二者清浊不同,其能为牿,则若臧谷之于亡羊均也。所谓“元神”,本指灵魂或精神,这里却与明代心学家所说的心性本体相联系;江盈科的“元神活泼”说,也明显受到了王学左派有关理论的影响。在王阳明的理论中,“心性”、“良知”被认为是生动活泼的本体(6),王艮和王畿由此出发,认为对“心”应听其自然,不必人为地加以束缚、安排,进而将“乐”作为心之本体。如王艮说:“天性之体,本自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语录》)。又作《学乐歌》曰:“人心本自乐”。王畿也说:“乐是心之本体,本是活泼,本是脱洒,本无挂碍系缚”(《明儒学案》卷十二《龙溪语录》)。沿着王艮、王畿的思路走下去,便出现了罗汝芳的“赤子之心说”和李贽的“童心说”。江盈科所说“元神”,正是在王阳明、王艮、王畿所说“心性本体”和罗汝芳所说“赤子之心”、李贽所说“童心”之上凝聚而成,实际上与袁宏道所说的“性灵”相通,故或抒为文章,或激为气节,无之而不可。本来,每个人的元神无不活泼,但有些人由于受“尘俗之虑”和“义理之见”的桎梏,而压抑甚至泯灭了元神,于是便戕害了个性,丧失了“真我”。所谓“尘俗之虑”,指对功名爵禄、富贵利达的贪求;而“义理之见”,则与李贽所说的“闻见道理”相近,主要指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前者“浊”,后者“清”,二者都桎梏元神,束缚个性的自由发展。于是他主张人们应:·76·静观无始,洞见故吾,湛然虚明,一无所着。何物尘俗,何物义理,都归无有。犹之眼睛,一片直是空洞,沙砾金屑,两无所留。故芥粒须弥,无微无巨,当其在前,无不立见。(《白苏斋册子引》)所谓“湛然虚明”,实际上就是主张人们应保持“元神活泼”的本然状态,不要受“尘俗之虑”“义理之见”的污染和桎梏,而白、苏正是这样的“所谓元神活泼者”,所以“千载而下,读其议论,想见其为人,大都其衷洒然,其趣怡然”。2.反对尊古卑今,主张代各有文在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这一点上,江盈科与袁宏道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他自己的认识。首先,在驳斥前后七子诗必汉魏盛唐的观点时,他拈出中晚唐诗、宋诗乃至明诗予以肯定。他说:本朝论诗,若李崆峒、李于鳞、世谓其有复古之力。然二公者,固有复古之力,亦有泥古之病。彼谓文非秦汉不读,诗非汉魏六朝盛唐不看,故事凡出汉以下者皆不宜引用。噫,何其所见之隘而过于泥古也耶?夫诗人所引之物,皆在目前,各因其时,不相假借。……至于引用故事,则凡已往之事,与我意思互相发明者,皆可引用,不分今古,不论久近。……故吾以为善作诗者,自汉魏盛唐之外,必遍究中晚,然后可以穷诗之变。(《雪涛诗评·用今》)而其间对白居易情有独钟:白香山诗,不求工,只是好做,然香山自有香山之工,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着并包囊括,入我诗内。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扩多少,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异事同功,名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雪涛诗评·评唐》)其次,在驳斥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论点时,他拈出唐以后文予以肯定。他说:论者率推秦汉,以其去古未远,有未雕未琢之意。降而唐,见谓不逮汉矣;降而宋,又见谓不逮唐矣。此自世运升降使然,莫可谁何?要之代各有文,文各有至,可互存不可偏废。……苟世有有大力者,尽取古今文,自唐宋而外,若三国,若晋,若隋,若南北朝、五代与元,并而刻之,岂不天地之大观、千秋之胜事哉?彼识不能周览,力不能遍举,而直曰“秦汉秦汉”云尔,此何异守瓶花一枝而忘千红万紫之无尽藏也?是漆园生之所笑为醯鸡者也!(《重刻唐文粹引》)有人取明代王、唐以下若干人,拔其文之精者若干首,编为《朋文选盛》一书,他欣然为之作序,认为其文“膏沃光烨,根深叶茂,是谓由实生华,乃真华也。盖一代之文献备是矣,可以传矣”。(《明文选盛后序》)再次是对于前后七子的创作也能公正评价,并不一概否定。在前后七子中,江盈科对何景明、谢榛、宗臣等都有一定的肯定;而后七子领袖李攀龙,则是他和袁宏道等最深恶痛绝的,所以抨击最力。但对苏州太仓人王世贞却不无好评,他不仅称“王元美终当以文冠世”,而且在《刘子威杂俎序》中说:“至我明二百余年号称博洽者,惟蜀杨用修、吴王元美最著”。原因在于王世贞“毕竟非历下(李攀龙)一流人,晚年全效坡公”(袁宗道语),即王世贞晚年的认识和文风已有所转变,但江盈科对元美的肯定也是有分寸的,主要限于其学问博洽、著述宏富、以文冠世等。3.痛诋模拟剽窃,强调个性独创·77·这一点与前二点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袁、江二公标举“性灵说”和“元神活泼说”,固然首先是针对前后七子“尊古卑今”的主张而发,但其理论旨归是要求以文学的个性表现和独创精神,来扭转当时模拟剽窃的文风。如前文所述,正因为江盈科明确地把“元神活泼”与“尘俗之虑”、“义理之见”对立起来,由此论文,就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并且同袁宏道的“性灵说”主旨一致,都具有强烈的革新精神和战斗意义。一是“贵真”。善论诗者,问其诗之真不真,不问其诗之唐不唐、盛不盛。在江盈科看来,无论做诗还是论诗,都应“先求真”,而不求其与汉魏盛唐诗相似,所谓“自有一段当描当画见前境界,最要阐发玲珑,令人读之,耳目俱新”,实即强调诗如画像一样,贵在写真而传神。江盈科所说的“性情”与袁宏道所标举的“性灵”内涵相同,如他在《答顾冲吾》书信中说:“尊翁潜德弗耀,乃其文采政复嫣然,犹之陶靖节先生高蹈独往,而其诗词洒落,泄自性灵,居然千古”。此即《敝箧集叙》中所叙:“夫唐人千岁而新,今人脱手而旧,岂非流自性灵与出自模拟者所从来异乎?”这就是说,“泄自性灵”的诗,才是“真诗”,因而才可“千岁而新”。他极力推崇袁宏道的作品,正因其“自真情实境流出”(《解脱集序二》)。与此相联系,他还特别强调人应不失“真性”,不丧“真我”,他说:人生自有真我,徇其非真我者,而真我乃丧。试观赤子在襁抱中,被之布不愠,被之锦不喜,枕之以块,睡亦如是;枕之以玉,睡亦如是。中无所起,外无所艳,此之谓真我。(《丧我》)可见其所谓“真我”,实即赤子之心或童心,“真我”之所以丧失,则为功名爵禄等各种“尘俗之虑”和“义理之见”所污染所吞没。存“真我”者,方有“元神活泼”可言;丧“真我”者,则“元神”已灭,“真性”已失。此时所作诗文,自然不是真诗真文了。二是重“趣”。他说:夫为诗者,若系真诗,虽不尽佳,亦必有趣。若出于假,非必不佳,即佳亦自无趣。(《雪涛诗评·贵真》)诗有调有趣,调在诗之中,有目者所共见。若夫趣,则既在诗之中,又在诗之外,非深于诗者不能辨。……苟不味其趣,取先生之诗与靖节字模句比,以求其所谓似,而不可得,此何异相马者不察天机,而拘拘焉求诸牝牡骊黄之内者哉?(《陆符卿诗集引》“趣”与“真”、“天机”相联系,但与“调”则有形神之别。前后七子重格调,其“字模句比”者,至多只能得与古诗之调似而已,即使模仿到家,达到形似,也无诗趣可言。唯神情浑然融合之作,方得诗趣。因而“趣”实际成为区别真诗与假诗的标准之一,例如江盈科评屠隆诗曰:“大抵不事椎凿,天趣自流,方之古人,直是神情默合,与字袭句剿者不啻径庭”(《与屠赤水》)。又评冯太史《三游稿》曰:“或踏花藉草,枕石漱流,兴到洒然,长篇短咏,极山水之趣”。(《三游稿跋》)他还在《桃花洞天草引》中自叙其与友人游桃花源之作,“时以天趣所会,发为文辞,诚不自知工与不工”。可见,他所说的“趣”,也与作者的“兴”(或曰“情兴”、“意兴”)和作品的“自然”风格相联系。他在《与徐少甫》书中说:“拙制自写意兴,比之蝉引天机可也”。又在《李小白诗引》一文中认为“十二国风率多出田夫红女之口,圣人取其泄于人心自然之籁而并存之”,而山人李小白“饮少辄醉,醉辄歌,歌辄随意兴所到,铨次成诗”。“要以抒发性情,一洗剿袭之陋,则所谓自鸣其籁者欤,足以传·78·矣”。三是崇“实”。这是相对于趋华而言,并不意味着轻视虚构。他在《明文选盛后序》中说:“先民有言,居其实,不居其华。非恶华也,华生于实。离实而索华,非真华也”。“近世挽世之文无论其凡,即号称工者,不过剽左马之皮毛,窃佛老之土苴,以为能奇与古,而乏深造自得之趣”。可见他说的“实”,也与“真”、“趣”相联系,实即要求文从真情实境流出,才有“深造自得之趣”。所以他说:“余观李陵答苏武一书,怨愤激烈,千载而下,读之当为扼腕。嵇中散《绝交书》,写成懒慢箕倨之态,至今如亲见其人。盖其情真而境实,揭肺肝示人,人之见之,无不感动”。(《解脱集序二》)而那些模拟剽窃之文,即使文辞华丽,也不过“离实而索华,非真华也”。四是尚“奇”倡“变”。江盈科认为“古工诗之家,其大较三:有正,有奇,又有奇之奇”。他视杜甫为“正而兼奇者”,李白为“专以奇胜者”,而李贺“则事不必古人有,语不必世人解,呕心造句,突兀怪特,如海天蜃市,琼楼玉宇,人物飞走之状,若有若无,若灭若没,莫可端倪,此夫不名为正,不名为奇,直奇之奇者乎!”(《解脱集序》)而袁宏道之才,正“从造化灵幻变出,是谓世间一种最奇之奇”。他这种“尚奇”的观念,与其“倡变”的主张是相互联系的,并与时论的价值取向大异。他认为不奇不可言文,而“有自然之奇,然后尽文之态,而极虚明之变”。“正”固然为“文之脉”,但“理从脉而生息变化”,仍可生“奇”。至于世人所谓“纯正”者,只不过是“老生腐儒训诂讲解之语”,作为豪杰之士,则当“以其穷心之变而自见其奇”。所谓“极虚明之变”和“穷心之变”,就是穷极“元神活泼”之变,有奇方能极其变,穷变更能见其奇。他所说的“奇”,不仅与“正”相对,而且也与“常”相对。世人的见识各有差别,用“理”来区分常奇也未尝不可,但必须知道“理有万变”,人们以为“正”以为“常”的,固然合乎“理中之理”;而作者和豪杰之士所崇尚的“奇”与“变”,则也合乎“理外之理”。五是主张信腕信口,不拘格套。袁宏道说:“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虽其长逸格,有以使然,然亦因时救弊,法当如是”(《雪涛阁集序》)。江盈科评袁宏道《解脱集》曰:“皆以所欲言信笔直尽,种种入妙”。又有诗曰:“信手题诗不忍删”,(《春日睡起思归》)“诗从偶得不须敲”(《闲坐》)。当然,这种“信腕信口”,毕竟有一个度,即“状情写物在辞达”(《论文》)。他的“不拘格套”,还包括不论体、法:尉迟楚好为文,谒空同子曰:“敢问文有体乎?”曰:“何体之有”《易》有似《诗》者,《诗》有似《书》者,《书》有似《礼》者,何体之有?”“有法乎?”曰:“初何法?典谟训诰,《国风》《雅》《颂》初何法?”(《论文》)所谓“诗求得趣何论体”(《舟中忆家》),正是这种主张的精炼表述,但这都只是从相对意义上针对泥古拟古者而言。另一方面,他仍然强调“诗文才别”,认为“诗有诗体,文有文体,两不相入”,主张“为诗者专用诗料,为文者专用文料”,“乃称当行”(《雪涛诗评》)。江盈科的诗文创作与公安派主要在诗文领域反拟古求革新的总体趋向一致,江盈科的文学创作也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两个方面。最早对江盈科的诗文创作进行总体评价的是袁宏道,他先在《雪涛阁集序》中说: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79·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故也。”江盈科逝世后,袁宏道作《哭江进之》诗十首并序,又曰:“进之才俊逸爽朗,务为新切,嘉、隆以来所称大家者,未见其比。但其中尚有矫枉之过,为薄俗所检点者”。并以“江阔无澄浪,林深有坠枝”二句诗来形象地概括他的创作。袁中道在《江进之传》中也认为他的“诗多信心为之,或伤率意,至其佳处,清新绝伦,文尤圆妙”。又说:“进之诗可爱可惊之语甚多,中有近于俚语者,无损也。稍微汰之,精光出矣”。尽管由于中郎兄弟曾与江盈科情同手足,因而上述言论难免有溢美之嫌,但二人对江盈科诗文所作的实质性评价,还是客观公正的,并且颇富于历史辩证精神。事实上,江盈科诗文创作的这些特征和弊病,皆为其主张与时势使然;如果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进一步向深层探索,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吏隐心态。所谓吏隐心态,实际上是古代士人为调和仕与隐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种最为实惠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不仅在晚明为许多士人所认同,而且在以往各代也不乏楷模。江盈科就曾在《陆符卿诗集引》中说:余生平喜言诗,然而浮沉升斗,自分不敢望靖节。不得已而思其次,则白香山乎?香山者,古之所谓吏隐,急流勇退之下,抑亦可以为次矣。江盈科于万历二十年进士及第,出任长洲令仅一年,就因征赋不能完额而受到“夺饩”的处分,于是思想心态发生突变:本欲辞官回桃源隐居,“缘家无负郭,堂有风烛,姑窃五斗为代耕计”(《詹承右川归政序》),此后一直以吏隐心态处世(7)。而其文学活动的黄金岁月则是自万历二十三年袁宏道来吴后才真正开始,因而他为实践公安派主张而创作的诗文,同时也是其吏隐心态的产物。相对而言,江盈科的散文成就要高于其诗歌成就,而其中又以论说文和小品文的成就尤为突出。下面拟结合江盈科的文学主张与吏隐心态,分别就他的诗歌和散文的特征及其成因略作评述或阐释。江盈科所作诸体诗尽管有不少已佚,但保存至今的尚达千余首,无论就当时影响和现存数量而言,我们称江盈科为公安派的大家之一当不为过。由上引中郎兄弟对江盈科诗歌创作的评论可知,“穷新”和“务为新切”是他的艺术追求,“极变”和“信腕信口”是其艺术手段,“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和“可爱可惊之语”的“精光”,是指其思想内容之新,“物无遁情”和“清新绝伦”是指其艺术效果之新,至于“近平近俚近俳”的弊病,则为其“矫枉之过”。就“独抒性灵”而言,江盈科诗歌的“务为新切”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可爱可惊之语”也甚多。一是直接表现其吏隐心态,揭示官场对人性的束缚和“真我”对自由的追求。这是江盈科诗歌的主旋律,既有悲苦之调,也多旷达之声,无不从胸臆流出。在长洲“剧邑”任上,他虽然也可“暂时抛吏牍,小隐向官衙”(《春日署中即事》),“就此堪栖隐,但容曼倩知”(《小漆园即事》,按曼倩,即东方朔),“我亦宰官聊玩世”(《虎丘僧明觉》);但官的“器繁冗琐”仍令他难以忍受:“嗟予丘壑骨,麋鹿与俱得,误出婴世网,奔走无休歇”(《晚出姑苏门》)。所以他感叹官场有如罗网、樊笼:“自怜奔走缚微官”(《屠长·80·卿舟中小集》之二),“官套笼人类缚鸡”(《同张幼于诸君游荷花荡》之七),“樊笼何太苦?翻恨羽毛奇”(《鹦鹉》)。既然为官,就难免“笑面人前假,攒眉背后真(《书怀》之一),于是有时自问:“何事低回贪五斗,折腰到底不能辞”(《舟中自嘲》)?其《真州饮酒自咏》还说:“笼处少畅快,野处少余穗,乃知生之徒,各各受形累。形外有真性,如珠在泥,真性一以见,此身恍如寄。”实是以笼中雀自喻,揭示了仕与隐的矛盾。直到离任,他虽“喜出樊笼闲似鹤”,却仍“怕闻束带苦如蛇”(《舟中偶题》)。赴京任大理寺正后,他作《自述》诗曰:“即今处闲曹,五曰一视牍;客至不束带,饭香始栉沐;快活似仙人,何计官冷燠?”此时他才在吏隐中真正找到了悠游逸乐的天地,甚至认为“闲曹吏隐觉非凡”(《即事》),这是从与长洲“剧邑”吏隐的对比中得来,正因为“冷”官多“闲”,他便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自由,而一旦资历混够,能升官时照升不辞。他甚至还以此勉励友人:“大隐不妨朝市里,还期曼倩在承明”(《龙君超》)。二是从吏道的视角关注国事民情,或直接批判现实政治,或借咏史吊古以讽今。举凡万历中后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诸如平宁夏之乱、援朝鲜抗倭、平播州之乱三大战役以及东南“岛夷”的滋扰、矿使税使的危害、朝中立储之争、皇帝不上朝、重赋导致民怨丛生、滥刑导致冤案迭起、水旱之灾导致物价上涨、民不聊生等等,都在江盈科的诗歌中有所反映和讽谕,所以袁宏道说他:“痛民心似病,感事泪成诗”(《赠江进之》)。例如《蜀中兵起感赋》先说“杨蛮纵横乱天纪”,“四五万人同日死”;又举“往年征倭度辽水,间关不啻十千里;七年费金八百万,健儿累累半为鬼”;再叙“年来群小惑圣聪,矿使税差填道路,宫中黄金高如斗,道旁死人如死狗。民苦君乐不忍闻,……前后谏者数百人,束置高阁生灰尘”。于是感叹:“安得先皇显灵异,拨转圣虑如推轮”?甚至把“太庙老槐”被雷击,也视为“皇祖忿怒”而示儆,进而质问:“我皇胡不下诏罪己,而但怡怡如雀巢苇苕?”情绪激昂,一泻而下,锋芒直指当朝皇帝,可谓胆大包天,痛快淋漓。上引《出宰长洲作》一类初出仕时的忧国忧民之作,虽然批判性没有这样强烈,但二者在精神指向上是相通的。他的咏史吊古之作,也往往能“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三是从隐趣的视角关注个性自我,或直接抒写人情、欲望,或借写景咏物怡养性情。随着当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江盈科在苏州、真州、北京创作的诗歌对此有许多生动的反映,其重视个性、人情、欲望的倾向,正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思潮一致。例如他有一首《真州》诗曰:“弹丸扬子国,绕郭大江横。商众过农户,盐高出女城。岸栖千斛,市杂五方氓。逐末儿童惯,凄凉夜读声”。写出真州一带商业的兴盛景象,不仅从商的人数超过农户,而且连儿童也热衷于学习经商。他的言情之作达数十首之多,大多写得缠绵悱恻,如《春闺怨》写思妇对良人的相思:“无情最恨是东风,只解吹花满地红,何如吹妾花前意,暂入良人春梦中”。怨恨中饱含深情,以致忽发奇想,欲借东风之力,暂入良人梦中相会。《秋闺》之二更别具情趣:“深闺子夜起彷徨,不为虫声落枕傍。侍女那知心内事,烧起银烛觅寒”。夜半三更女主人因相思难耐不能成眠,彷徨而起,侍女不察,竟向寒问罪。万历二十七年所作《七夕篇》,则感叹自己与妻子南北相隔,竟不如牛郎织女:“若将人世比双星,会少离多更愁绝”。他曾题《卓文君》曰:“才子佳人凑作双,都缘一曲凤求凰。相如·81·不嫁谁堪嫁?始信文君眼力强”。与李贽对卓文君的评价一致。至于写景咏物之作,则往往寄寓了作者的闲适之情和人格精神,如《官邸菊》中的菊花,其幽清而孤傲的品格本是隐士人格的象征,当她在京师官邸生长开放与作者为伴时,就成为了作者所认同的吏隐人格的象征。就“不拘格套”而言,江盈科的诗歌主要是从反对模拟剿袭出发而“务为新切”,具体表现为:在观察生活时体物深细,在艺术构思中极尽变化,在语言表现上信手信口,在趣味风格上庄谐杂作,清新流丽。袁宏道曾评江盈科诗为“白肌元骨”,的确为不刊之论。所谓“近平近俚”,正是学元白平易浅近诗风的结果。而所谓“近俳”,则与江盈科本人诙谐性格有关,他之所以私淑东方朔,实际包含着既认同其“朝隐”心态,也欣赏其滑稽幽默的双重意义。加之他赞同袁宏道所说:“心能摄境,即蝼蚁蜂虿皆足寄兴,不必《雎鸠》、《驺虞》矣;腕能运心,即谐词谑语皆是观感,不必法言庄什矣”。(《敝箧集叙》)既然以“信手信口”为诗,其“近平近俚近俳”,也就在所难免。袁宏道虽曾在《雪涛阁集序》中为之辩护,但后来在《哭江进之》诗序中却明确承认:“然余所病,正与进之同证。”这种因“不拘格套”而形成的“近平近俚近俳”之倾向,虽不妨碍“独抒性灵”,但却与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趣味相去甚远,所以在当时就为“薄俗所检点”。后来王夫之批评“江进之粗粝”(《明诗评选》卷八),朱彝尊说他“特变而不成方者”(《静志居诗语》卷十六),都是基于各自的诗歌审美标准而立论。而钟惺批评“其诗定是恶道,不堪再读,以此传响逐臭,方当误人不已”(《与王稚恭兄弟》),则除了钟与江的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之外,显然还带有宗派意气。江盈科现存的散文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散文和小品文二类。鉴于《雪涛阁集》卷十四所收“小说”五十二篇曾以《雪涛小说》为题单独刊行过,以及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把它和《谈言》、《雪涛谈丛》、《谐史》等四种杂著另立一类论述,姑且称为“雪涛小品”。而《雪涛阁集》卷六至卷十三所收古论、记文、序文、志传、赠文、祭文、尺牍等四百二十余篇,再加笔者所辑佚文十二篇(8),则都归入传统散文一类论述,尽管其中有些论文、序文、尺牍也可视为小品。“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这是袁宏道在《雪涛阁集序》中引自同时代人的公论,确切道出了雪涛散文的基本特征,实际上也与其文学主张和吏隐心态相辅相成。江盈科任长洲令不到一年,就因不能忍受官场繁务缛节的束缚而生厌倦之心,发为文章,则往往表现为对官场现实的不平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与卓月波光禄》中,他以向友人诉说为令之苦的方式来现身说法,揭露做官丑态,痛快淋漓,辛辣尖刻,其牢骚不平之中实际蕴含着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象这类书信连篇累牍,举不胜举。而《桃花洞天草引》径写作者本来“澹然无慕于世,而偶与世构,在嚣繁之中,则时时忆洞天之景”,“然则洞天之景,四序流易,吾人乘而行乐,与景俱适,何非逍遥婆娑时欤?”尽管这种适意快乐与“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境界尚有差别,“然要于各适其适,则不佞与诸君甘之矣”。于是,他在官署中建小漆园,以效庄子“在嚣繁冗琐中”“极夫逍遥之趣”,并作《小漆园记》。该文正写于作者吏隐心态形成之时,明显受到了庄子思想和文风的影响,既然“内无所营,外无所冀”,毁誉得失,全不挂怀,那么为文时自可独抒性灵,而无须刻意载道了。高旷淡远的情志和清新流畅的文·82·笔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雪涛文“超逸爽朗”的风格。后来袁宏道写诗《赠江进之》曰:“端居持简体,吏隐见仙才。……一见《逍遥》作,知君笑口开”。所谓“《逍遥》作”,即《小漆园记》,可见这类文章的精神指向,与稍后形成的公安派理论一致,或者反过来说,袁、江二公的文学主张,也是在他们创作实践基础上的一种理论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如前文所述,江盈科倡导的“元神活泼说”,除了要求抒写真性情之外,更强调表现真精神,也即他在《璧纬编序》所说要有“一段精光闪耀炳朗”。这种真精神往往有赖于“触景起兴,感事摅辞”,甚或“摭景眼前,运精象外”,即要凭借具体事件或具体景物并以恰切而明洁的语言来表现,方能“言切而旨远”。例如《两君子亭记》就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他说:“余性淡于声色,而于草木泉石颇钟情焉。草木之中犹爱竹与莲,盖亦因其比德于君子尔”。竹之“中虚外劲,岁寒不渝”和莲之“在淤不染、处芳不媚”的君子品格,正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化身。所以他用优美的语言,热烈歌颂了竹之无往而不宜、无景不可喜的风姿和莲之自多佳致、可亲而不可狎的气质。最后明确表示:“余游倦矣,数年之间,当遂以一瓢一卷,从两君子朝夕,没吾齿尔”。实际在竹与莲的形象中赋予了遗世独立、挺拔有骨的隐士精神。然而雪涛散文在当时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些为他人著述而作的序文,其中最著名的是为袁宏道早年三部诗文集所作的四篇序文。据袁中道《江进之传》说:“中郎所作《锦帆》、《解脱》诸集,皆公为叙,文如披锦,为一时名人所叹”。如陶望龄就曾盛称其《敝箧集叙》和《锦帆集序》。袁宏道本人也评价甚高,其《与江进之》书云:“近日作文如吾兄者绝少,《敝箧》之叙,谨严真实;《锦帆》之叙,流丽标致。大都以审单家书之笔,发以真切不浮之意,比今之抵掌秦、汉者,自然不同,所以可贵。”此外,江盈科的一组论说文也写得文笔恣肆,理直气壮,堪称优秀之作。它们包括《雪涛阁集》卷六所收“古论”十五篇和光绪《桃源县志》所收《王者所天在民论》、《治世莫若爱民论》、《法祖疏》、《宦寺疏》、《中兴疏》等(9),无论评论时政与历史,皆富于批判精神,与宋儒、世儒的迂腐之论针锋相对,提出了一些新人耳目、破人执障乃至有补于时的新见解。例如,就政论而言,《用人》篇提出要善用小人,批判拘儒所持“必尽去小人而后天下乃治”的论调“是乱天下之道也”。《理财》批驳宋儒“鄙富国强兵之说”,斥其“是腐儒也,是无用之道学也”。《变法》提出“法期于便民,不期于先王”,肯定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反对泥古,主张变法。《将臣》、《边材》、《精兵》、《谈兵》和《宁夏朝鲜》等五篇,实际都是有感于万历中叶的三大战役而发,他认为九边武备“日弛一日”,在于滥赏的恶性循环,要扭转这种局面,“莫先于慎择边臣”。而人才实有清品、能品、杰品之别,选择边臣则“贵杰不贵清也”,因而主张“非其人焉,必不任也;任其人焉,必不疑也”。就史论而言,则更为大胆,更为洒脱,如《秦始皇》篇从历史发展的趋势,驳斥世儒因人诋法的陋见,认为秦始皇“毅然破常格,扫往迹,独断独行”,创立阡陌、郡县、长城、隶书四大法,“遗后世以无穷之用”,“与圣人同功者也”。《老子》篇批驳了诬老子的三家之说,提出“老氏之于孔子,谓之两圣人可也;即谓之一圣人,亦可也”。《项羽》篇肯定项羽为千古英雄第一,然后笔锋一转说:“英雄之无敌者,此羽也;英雄之无用者,亦此羽也”。原因在于他既不能用人,也不能为人所用;既不能在人之上,也不能在人之下;既不可以为帝王,也不可以为将帅;孑然于天地间而无可·83·容,终归无用,不免败亡。这种对于英雄的思考,的确令人耳目一新。《鲁两生》一文指出,秦始皇所坑都是腐儒,“夫坑之诚过,然若辈之是古非今,启衅兆乱,则亦有以取之”。而对汉初鲁地两儒生所持“礼乐必积德百年而后兴”的论调他批评说:“此非迂阔之论,而儒之最腐者乎?”“苟无忌惮之始皇,闻此迂阔不情之语,其不相引而入于坑者几何?”议论新奇,而又妙趣横生。这些论说文集中表现了江盈科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并与前述第二类诗歌一起,反映了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注,而这正是三袁兄弟所不及的。关于雪涛小品,二十世纪以来已引起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但于其文体性质则分别有笔记小品、笔记小说、寓言、笑话之称。与上述传统散文相比,雪涛小品固然也具有“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的特征,但同时还表现出传奇性、讽谕性、幽默性色彩,所谓“穷新极变”、“不拘格套”,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江盈科“生平最喜听奇谈”,性好谑,也善谑,并且认为“谑亦有一段自然出于天性者”,“要之矢口而出,令人解颐,亦是一段别才,非可袭取”(《善谑》)。王行父撰《耳谈》一书,“事新而艳,词爽而快,怒读之则喜,悉读之则畅”,但“拘挛者见谓过奇,或诋为诞”。他为之作序辩护,认为“理有万端,理中之理,径而易寻;理外之理,棼而难析,行父兹撰不过上下百年交游所述,其于宇宙不啻万一,余犹恐其寡而常,何乃谓奇而诞耶?”(《耳谈引》)实际上是肯定其传奇性。谭玉夫著《笑林》一书,“真而雅者十三,赝而俚者十七,间或悖教拂经,不可以训,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之助”,他也为之作序予以肯定,实际上是强调谐谑除令人解颐以外,还具有讽谕作用。江盈科诙谐幽默的天性不仅真接影响到他的创作,而且时刻协调着他的吏隐心态。他和袁宏道一样都不堪忍受官场的俗套冗务,但他没有象袁宏道那样时而辞官,时而补官,而是坚持亦官亦隐,以官为隐。原因在于其诙谐幽默的性格,使他既能揶揄世态人情,也可自我解嘲,从而协调其仕与隐的矛盾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他的四种杂著也都是在大理寺正任上写成,如其《杂韵》诗之二曰:“破闷编《谐史》,嘲时托醉歌,不须言局冷,个里赚闲多。”今存《谐史》一百五十则,皆为幽默小品,所以袁宏道后来在《哭江进之》诗中曰:“闲时出《谐史》,一笑谑诸天”。潘之恒称“斯亦人人喜为诵述者”,并进而指出:进之之谈说,猥拾鄙俗咳唾余沥,安于卑论浅见,村竖皆为解颐,而士君子或微哂焉。然进之所尚,未易窥也。彼其扶摇九万,托始于苹末;震动六种,隐伏于毫端。进之其出世资,而姑为玩世之言,如方朔诙谐乎金马门,坡仙放浪于西湖泉石间,众人固且易而骇之矣。子舆氏有言:“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这段文字出自其《四小书》一文,但主要为《谐史》而发。《雪涛谈丛》和《谈言》各收笔记小品或幽默小品十一则,亦多佳致。但在其四种小品中成就最高的还是《雪涛小说》,今人从《世界文库》第九集中所见的十四篇作品,实际最早由江盈科从《雪涛阁集》卷十四选出(其中有的作了删节),与《谈言》十一则及他人著述八种一起编入《雪涛谐史》(今存明崇祯刻本)一书中。今见于《雪涛阁集》卷十四的五十二篇小说,短的仅百余字,长的也不过千余字,大致可分为寓言小说和议论小品两类。陈蒲清先生曾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中提出:“寓言必须具备两·84·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有故事情节;第二是有比喻寄托,言在此而意此彼”。根据这一标准,《雪涛小说》中大半可称为寓言,并且无论其思想艺术,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是袁宏道兄弟不可比拟的。如《蛛蚕》通过蛛与蚕的对话将两种人的世界观进行对比,一个是为人谋,牺牲自己以造福于天下(蚕);一个是为己谋,设网伺杀他人以求自饱(蛛)。最后作者感叹道:“噫,世人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形象生动,寄意遥深,即置于世界寓言之林,亦无愧色也。此外,如《蜂丈人》、《甘利》、《妄心》、《丧我》、《深文》、《天怒》、《嫁祸》、《知足》、《知无涯》、《人种》、《心高》、《阴阳》等,也皆为优秀之作。《雪涛小说》中的另一部分是议论小品,它们中有的作品如《任事》、《催科》等,也援引了寓言故事,但全文仍以议论为主。国内近几十年出版的一些《寓言选》和《寓言鉴费辞典》往往去头削尾,只节录其文中引用的寓言故事,对于原作精神往往有肢解破损。有的篇章则纯为议论,没有故事情节,没有比喻寄托,但仍不失为优秀之作,如《善变》、《人可教》即为佼佼者。综上所述,江盈科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主要是在公安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理论与创作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扩充了公安派文学革新运动的战果。文坛上“袁江二公”并称,江盈科为公安派的创立与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中国文学史及批评史应该为他大书一笔。(1)参见拙作《论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的过程及其地位》。(2)参见钟惺《与王稚恭兄弟》(《隐秀轩集》卷二十八)。(3)江盈科《莲山文师去思碑记》。(4)参见袁宏道《哭江进之》诗序。(5)参见吴兆路《中国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第三章,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出版。(6)王阳明《传习录》有如下二段回答: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7)参见拙作《江盈科生平著述考》。(8)(9)散见于《桃源县志》等地方文献中的江盈科诗文达一百四十余篇,笔者已编成《雪涛诗文辑佚》二卷,收入《江盈科全集》中,即将由岳麓书社出版。[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古籍所]责任编辑:李 超·85·
本文档为【江盈科论_黄仁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136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29
浏览量: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