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举报
开通vip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张老师资料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单元 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张老师资料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单元 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3.2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3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4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5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3.61~5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3.7减法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3.85以内的减法1、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3.9加减法的练习1、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3、 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100的认识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3.11有关0的加减法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第四单元认识图形4.1认识立体图形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4.2我会拼图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16和7的认识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5.26、7的组成1、 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5.36和7的加减法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46和7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5用数学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5.6用数学练习课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78、9的认识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正确的书写8和9。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5.88、9的组成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5.98、9的加减法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意识和创新精神。5.108、9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1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5.1210的认识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5.1310的加减法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5.14填未知加数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1510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16连加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5.17连减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5.18加减混合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19加减混合计算的综合练习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0整理和复习5.20.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整理和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20.210以内减法和综合练习的整理复习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6.111~20各数的认识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6.211~20各数的写法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2、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6.3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6.4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准备。6.5排队中的学问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第七单元认识钟表7.1认识整时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7.2认识整时练习课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8.1九加几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8.2九加几的巩固练习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8.38、7、6加几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8.48、7、6加几的巩固练习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8.55、4、3、2加几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8.65、4、3、2加几的练习课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8.7用数学(一)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8.8用数学(二)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8.9整理和复习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8.10整理和复习练习课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级下册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9=312—9=3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9+3=12先算:10-9=1则12-9=3102再算:1+2=31★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三、分类与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2、学会单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百十个(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8、数的顺序《百数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举例:以333435为例: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33和35中间的数是34。②比34少1的数是33,比34多1的数是35。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以52为例: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例如:37634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如:30+2=32(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五、认识人民币★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2、简单的计算: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3、小数表示法。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左右元。角分小数点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2、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②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如:24+8=32十个24+1832★3、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②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如:36—8=28十个。1036—8284、各类分解法(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35+2=37想:先算:5+2=7305再算:30+7=57进位:①35+8=43②35+8=43想:先算:5+8=13想:先算:35+5=40305再算:30+13=4353再算:40+5=451340不退位:35—2=33想:先算:5—2=3305再算:30+3=33退位:35—8=27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减,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2015先算:15-8=7再算:20+7=277★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与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35+20=5535—20=55想:先算:30+20=50想:先算:30—20=10305再算:50+5=55305再算:10+5=155010★5、补充: 各部分名称 相应计算公式 加法算式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加数 减法算式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七、找规律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常用规律:单数13579111315171921……双数2468101214161820……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1统一长度单位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2.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2.3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4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5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2.6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2.7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8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连加、连减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2.10加减混合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11加、减法估算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估算的思路。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2.12整理与复习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13我长高了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1角的初步认识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2.2直角的初步认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3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4.1乘法的初步认识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4.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4.3练习课(一)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会读写乘法算式。4.4练习课(二)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4.55的乘法口诀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4.62、3、4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4.7乘加和乘减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8简单的乘法应用题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96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五单元观察物体5.1观察物体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2对称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5.3镜面对称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6.17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6.2倍的认识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6.38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6.49的乘法口诀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6.5乘法口诀表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6.6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七单元统计7.1统计(一)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7.2统计(二)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8.1数学广角(一)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8.2数学广角(二)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九单元总复习9.1“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9.2“表内乘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9.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9.4“观察物体”的复习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9.5“统计”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这样有利于计算总数,防止遗漏。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2、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4、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1、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4、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3、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2、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3、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4、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5、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第五单元混合计算1、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2、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2、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 千 百 十 个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方法: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一个鸡蛋大约60克。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已排好,相邻单位进率10,隔一是百隔二是千。)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不同单位的计算要先进行单位换算。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相邻进率是1000,相邻进率有3个0.小技巧:在“吨”与“千克”,“千克”与“克”的换算中,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就说大数是小数的几倍)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一个数×几倍。(如5的6倍是多少?5×6=30)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如12是3的几倍?12÷3=4)4、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数:小数×几倍=大数求小数:大数÷几倍=小数求几倍:大数÷小数=几倍5、倍是数量关系,不是单位。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先把497看成500,再进行计算,注意要写“≈”号)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5、(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求的问题中也有“大约”,不用估算。→(写“=”)②条件中没有出现“大约”,而求的问题中出现“大约”。一定要估算。→(记得写“≈”)6、归一应用题:已知总数,份数,先求每份数。先用总数÷份数=每份数,再用每份数×份数=总数7、归总应用题:已知每份数,份数,先求总数。先用每份数×份数=总数,再用总数÷每份数=份数或总数÷份数=每份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6、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菱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只有四条边都相等,并且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子(表示取中的几份)2、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如: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解决重叠问题:可借助画集合图思考,直观图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不重复计数,先把两项的数量相加,再减去重复部分。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7、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8、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7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09
浏览量: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