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73、西边的石头山

173、西边的石头山

举报
开通vip

173、西边的石头山173、西边的石头山我们打石头的这座山,是一片丘陵地带中的一座山丘,不陡,也不很高,马车都可以赶上半山坡。因为乌拉盖草原上这样的山丘多得很,应该没有名字。因为我们在这里打石头,我们就叫它石头山。又因为我们连还在师部北边的山上有采石作业面,为了相互区分,就把这座位于师部西边的叫西山,把位于师部北边的那座叫北山。西山的东南方是大片的草原,南边是有名的大苇塘。苇塘中每年冬天都有连队在里边打苇子。印象中那时打苇子的连队是芦苇连和52团4连。西山的植被也非常好,没有裸露的岩石。只有我们连和52团7连在山上开出的作业面,像创口...

173、西边的石头山
173、西边的石头山我们打石头的这座山,是一片丘陵地带中的一座山丘,不陡,也不很高,马车都可以赶上半山坡。因为乌拉盖草原上这样的山丘多得很,应该没有名字。因为我们在这里打石头,我们就叫它石头山。又因为我们连还在师部北边的山上有采石作业面,为了相互区分,就把这座位于师部西边的叫西山,把位于师部北边的那座叫北山。西山的东南方是大片的草原,南边是有名的大苇塘。苇塘中每年冬天都有连队在里边打苇子。印象中那时打苇子的连队是芦苇连和52团4连。西山的植被也非常好,没有裸露的岩石。只有我们连和52团7连在山上开出的作业面,像创口一样暴露在山上,很是扎眼。我们的工棚在作业面的下方,还是去年留下的那两座旧工棚。去年打石头的工作结束后,连里安排了专人在此看管打好的石头(有人来拉石头他们要量方记录,并防止外人偷拉)。他们就住在我们打石头的工棚里,所以,我们的工棚一直保持完好。我们一排住在了左边的工棚。两座工棚格局是一样的,中间挖一道深四五十厘米,宽五六十厘米的长沟,沟底就是工棚的地面。沟两边原来的地面则铺上芦苇,成了大通铺。除了进口处有一小块空地外,整个工棚里就都是炕。我们放下背包,就直接去了作业面。我们的作业面已很有规模,开出的空场儿已有几十平方米大小,主剖面已有七八米高。在作业面的出口下方已堆起很多打好的石头,看起来颇为壮观。到了工地,我俩立即参加劳动。战友们嘘寒问暖,让我们非常感动。我有一种在外流浪很长时间,终于回到家中的感觉。收工后,我抓紧时间与班里的同志谈心,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看到班里的同志,我感觉非常亲切,就像见到自己的兄弟一样。排长黄文光也向我介绍了班里的情况。听排长说我们班各方面都表现不错,我感到欣慰,也感到了压力,我必须带领大家干得更好。11月28日,收到陈东祥用红色圆珠笔写给我的一封信。他说:“咱们班这一段有很大进步,这是同志们努力的结果。我最担心的是同志们上山,在远离连队,远离领导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和继续进步,这就需要同志们继续努力。”他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我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在我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兵团日记中,有一篇记述了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情况:1971年12月13日自11月24日上山,已有半个多月了,工作、生活都很紧张。早上6点半起床,6点45分出操。全排战士(我们出操一般都以排为单位)迎着灿烂的朝霞,整齐地跑下山头,然后在车辙很深的牛车道上跑一段时间掉头跑回。早操之后整理内务。7点半开始“天天读”。8点半吃早饭。9点上工。一上山就是一天。劳动紧张而热烈。工作进度不慢,我们的石堆在迅速变大,有很快就追上7连的趋势。下午4点开饭,6点学习,8点听联播,9点熄灯。自上山后班里情况令人满意,庆彬、爱民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自从当了班长之后,深感自己方法少,能力小。总以说服为主,不会发火吓唬人。有什么办法呢?反正我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就板起面孔,装腔作势。谁相信那一套真有用呢?从日记的记述看,那时虽然对班里的工作比较满意,但压力依然不小。成稿于2011年7月8日
本文档为【173、西边的石头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489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04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