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集 综合题

高三生物易错题集 综合题

举报
开通vip

高三生物易错题集 综合题状元源 http://zyy100.com/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高三生物易错题集 综合题 1.经研究发现赤霉素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研究发现正常植株因自身也能产生赤霉素,故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敏感性。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果穗空粒赤霉菌产生赤霉素是在生长阶段的 期。 ②赤霉菌控制赤霉素合成的基因位于质粒上,其基因在结构上的特...

高三生物易错题集 综合题
状元源 http://zyy100.com/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高三生物易错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集 综合题 1.经研究发现赤霉素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研究发现正常植株因自身也能产生赤霉素,故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敏感性。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果穗空粒赤霉菌产生赤霉素是在生长阶段的 期。 ②赤霉菌控制赤霉素合成的基因位于质粒上,其基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正常玉米细胞控制合成赤霉素和淀粉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基因的结构特点是 。 ③同样是感染赤霉菌,矮化玉米品种会得恶苗病(疯长),而正常玉米品种不表现恶苗病,原因是: 。 ④矮化玉米得恶苗病的同时还会出现果穗空粒现象。那么得“恶苗病”和“果穗空粒”的根本原因是否一致: ;作用原理是: 。 ⑤玉米雄花开放,花粉随风传到果穗,引起结籽,属于 生殖;赤霉菌孢子囊破裂散出的黒色粉末落到另一株果穗上引起感染,则属于 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本质区别是前者有 过程。在生物进化中对于保持特种稳定性方面 生殖更有意义。 (2)某生物小组欲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完成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 ①实验目的: 。 ②实验原理: 。 ③填写简单实验程序: a分组编号、b浸种、 、c分装设置、d恒温 、e观察记录 ④下表是实验记录,请填写A、B组别: 天数 发芽率 实验组别 第 2 天 第 4 天 第 6 天 第 8 天 第 10 天 第 12 天 第 14 天 A: 10% 50% 80% 97% 97% 97% 97% B: 0 10% 50% 70% 80% 90% 97% ⑤用上表实验结果绘出A、B两组发芽率对时间的坐标曲线图。 发芽率 100 80 60 40 2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d ⑥分析A、B曲线不同的原因: A组种子: 。 B组种子: 。 命题意图: 本题是专题交叉题,一方面考查赤霉素的知识,几乎涉及高中全部生物内容,按出题顺序有: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基因与遗传工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覆盖面广,又有一定的开放性;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通过设计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因此,需要考生阅读材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1)① 稳定 ②编码区是连续的 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内含子与外显子间隔排列) ③正常玉米自身已合成了足够的赤霉素,外来赤霉素它不再起作用 ④(开放试题,答不一致或一致均可) 不一致 疯长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壁伸长所致; 空粒是赤霉素促进淀粉酶合成将原有淀粉分解。 一致 是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将种子已有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细胞生长过快。 ⑤有性 无性 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和融合 无性 (2)①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和种子萌发的作用 ②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③消毒 催芽 ④A:实验组 B:对照组 ⑤如图所示: ⑥在赤霉素作用下提前开始萌发,并提前完成萌发。 自身产生赤霉素,所以开始萌发滞捂,结束萌发时间也显著延长。 2.在某生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短暂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使在该段时间内已处于DNA复制期不同阶段的全部细胞中DNA被3H标记,而当时处于其它时期的细胞则不带标记。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得到下图(图1~图4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带标记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1)图2中a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则o-a为 期,理由 是: 。 (2) 图2中b点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则a-b段表示 期,理由是: 。 (3)图3中c点时,带标记的细胞百分数开始下降,则a-c段表示哪些时期: (4)此后,带标记的分裂期细胞数逐渐减少,直到消失,到第二次出现带有标记的细胞数时为图表中e点,则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为: 。 答案:(1)DNA复制后期(G2期) 原处于DNA复制期最后阶段的细胞,最先出现放射性标记,此段时间恰好DNA复制后期。 (2)分裂期 a点后,原处于DNA复制期其它阶段的细胞陆续进入分裂期,标记细胞数逐渐上升,达到最高点时,说明原处于DNA复制期最后阶段的细胞已完成有丝分裂,开始进入下一细胞周期的DNA复制前期。 (3)DNA复制期(S期)、DNA复制后期(G2期)、分裂期。 (4)a-e。****** 3.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由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途径转化而来。其中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基因d、b则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现用F2中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 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推测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2分) 答案: 产氰糖苷酶 氰酸酶 前体物质 含氰糖苷 氰化物 (2分) (2) 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4分) 答案: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分) (3)亲代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 为 。(4分) 答案:DDhh ddHH(2分) 9∶7(2分) (4)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答案:氰酸(2分) ddHH或ddHh(2分,只写一种不给分) (5)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请说明理由 。 (2分) 答案: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因为含氰糖苷在氰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氰(2分) (6)已知D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右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 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 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 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那么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上述多肽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转录出此段多肽的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 —CCUGAAGAGAAG— —GGACTTCCCTTC— 答案 产氰糖苷酶 氰酸酶 (1) 前体物质 含氰糖苷 氰化物 (2分) (2)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分) (3)DDhh ddHH(2分) 9∶7(2分) (4)氰酸(2分) ddHH或ddHh(2分,只写一种不给分) (5)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因为含氰糖苷在氰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氰(2分) (6)—CCUGAAGAGAAG— (2分) —GGACTTCCCTTC— (2分) 说明 1、(1)本小题是根据学生做题后反馈出来问题,即不能理解信息材料题所给信息的含义,教师改编后,针对性的加上去的。(6)是05年上海高考试卷上的一道题改编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本题是一道从学生没接触过的信息材料中引申出来的综合分析题,需要应用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表达、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去分析和解答。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表达、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还要求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做(2)、(3)、(4)、(5)题后,主要问题表现在语言表述不确切、完整。大部分同学只答“基因能控制性状”或“一个基因能控制一个性状”。未答“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也未答“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别是“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这句话在必修(第二册)17页,讲评时发现学生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导致回答不确切、完整。所以对亲代两个不产氰基因型写成DdHH、ddHh等。有的基因型写对,比例计算时又不熟悉自由组合定律而出错。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什么酶,没有理解表格中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的含义,答题时写成了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含氰糖苷酶。第三问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ddHH或ddHh,基因型全写错或只写一个,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基础知识未掌握。 4.材料一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传染病之一,已确认的肝炎病毒有5种,其中以乙型肝炎危害最大,携带者估计达2亿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DNA病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又称为丹氏颗粒,是成熟的病毒,有很强的感染性。具有双层核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剥去外膜则为HBV的核心部分,核心内含有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颗粒内部有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图的工作: 材料二 下列是“重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本品由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s)经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疫苗为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不应有摇不散的块状物。 作用和用途:本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乙型肝炎。 注意事项:①用前摇匀。②安全瓶破裂,有摇不散块状物时不得使用。③备有肾上腺素,以防偶有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 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乙肝病毒致病性的是_____________,其增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的A为__________________,“重组酵母”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培育成的,其产生乙型肝炎疫苗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工程,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条件。 (3)重组DNA在酵母菌和仓鼠细胞内表达出乙肝表面抗原都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4)若要构建禽流感病毒重组核酸制备流感疫苗,首先应克隆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临床上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检测主要有两类:血清标志物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标志物检测法通常称“两对半”,正常人在体检时常发生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健康带菌者,检测的标志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检测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核酸检测法,即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直接检查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6)接种时,应备有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最可能是( ) A.升高血糖 B.抗组织胺 C.升高体温 D.降低血糖 (7)在肝功能检查过程中,血液中转氨酶的含量常作为诊断肝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肝炎病人不宜多吃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参考答案: (1)HBV-DNA 人体肝细胞中自我复制(半保留复制) (2)质粒(或运载体) 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 温度、pH和溶解氧 (3)转录和翻译 (4)禽流感表面抗原基因 (5)血清中的抗体 人受少量病原体刺激后可能不患病,但能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 HBV-DNA (6)B (7)肝细胞产生大量的转氨酶,受病原体感染后的肝细胞通透性增加,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液 脂肪(蛋白质、糖类) 说明:本大题以“乙肝病毒”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免疫、微生物类群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内容,知识跨度大,综合程度高。但考题又重基础,重能力,落点低,符合高考要求。材料一,集图、文于一体,符合生物学一般题型;材料二以一则说明书形式作为题目载体,给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5.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禽流感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威胁可能要远远大于非典。目前在世界各国发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IV)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膜上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糖蛋白纤突。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会造成大批鸡等禽类死亡,目前全球已有27个国家发现有禽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且在161名感染该病毒的人类患者中已有半数不治身亡。 人类在与禽流感的比赛中从一开始可能并不占据什么优势。日前,一项由汕头大学医学院流感中心陈鸿霖、管轶教授参与的中美联合研究成果表明,现在各个国家独立研发的人用禽流感疫苗,有可能在H5N1的庞大家族面前失效。      H5N1型禽流感病毒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比利时鸟类医学专家迪迪埃·马利耶说:“从发现之日起,H5N1型禽流感病毒就在不断变异。只要该病毒发生变异,就有可能突破人际之间的防线,导致病毒在人际之间迅速传播。” (1)自1878年禽流感被发现后,人类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但通过研究发现致病的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之所以称它为生物病毒是因为( ) A.它有细胞结构    B.它能繁殖    C.它能新陈代谢    D.它有应激性 (2)有关病毒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B.病毒的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 C.所有的病毒的核衣壳由蛋白质组成 D.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原因主要是( ) A.无核膜结构    B.无完整酶系   C.对外界抵抗力弱   D.不能产生能量 (4)现在各个国家独立研发的人用禽流感疫苗,有可能在H5N1的庞大家族面前失效。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  人类至今还无法控制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和突变,也不知道这种重组和突变需要什么条件和多长时间,因此目前阻止这一病毒传播和变异的惟一办法是 。 (6)如何证明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是正在流行的禽流感的病原体? 答案:(1)B (2)C (3)B (4)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5)消灭病原体 (6)第一,要求在所有患者身上发现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但健康人身上没有;第二,从患者身上分离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并使其在实验室的培养皿内繁殖;第三,病毒可以使实验动物患上与人同样的疾病;第四,要求从患病的实验动物身上分离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 6.材料一,要解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首先要解决表右的三个主要矛盾 蛋白质 DNA 必需解决的问题 分布部位 整个细胞 主要在细胞核中 空间上的矛盾 产生部位 细胞质核糖体上 细胞核中 多样性 氨基酸的排立顺序 脱氧核苷酸的排立顺序 对应关系如何建立 数量 多(有上百万种) 恒定(少) 数量上多与少的矛盾 基本氨基酸二十种 脱氧核苷酸四种 1, 科学家们是如何解决蛋白质数量多与DNA少这个数量上的矛盾的?(用1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回答) 材料二,在解决空间上的矛盾时,科学家们做了下面的实验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是一种良好的实验材料。实验乙是利用变形虫放射性标记实验研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乙的实验结果,该同学认为可以得到结论之一:RNA分子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到达细胞质中。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A组实验中,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以有二种解释,除了该结论外,还可认为是 , 现请你利用实验中的材料对实验乙进行改进,使该结论变得唯一。(仿照实验乙,画出实验过程,并用文字在图形旁作必要说明) (2)在实验乙中,能否将用同位素标记尿嘧啶改为同位素标记胞嘧啶?为什么? (3)在实验乙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实验丙:由此得到结论:RNA分子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我们认为仅从上述实验得到该结论是不严密的。请你为实验丙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丁。(实验过程的表达模仿实验丙) 实验材料:变形虫、普通培养液,还应采用 ,(A、DNA酶 B、RNA水解酶 C、DNA聚合酶 D、RNA聚合酶)这是利用了酶催化特性中的 。当向变形虫体内加入该酶后,观测到的现象是 。 材料三,下面是1960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探究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是m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的实验。 取5支试管,预先加入一定的物质,再把20种氨基酸分成五组,每组含四种不同的氨基酸,每支试管中加入一组氨基酸,再加入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带有遗传信息的多聚U(相当于只含U的mRNA),结果在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的一组试管中合成了多肽。回答: (1)上述实验中预先加入的物质是 (2)再用同样的方法,把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从而合成了只含苯丙氨酸的多肽链。这一实验假设是 。 (3)M.Nireberg和S.OChoa破译了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之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研究一个密码子含有几个碱基。 实验假设是:如果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者四个碱基,则该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分别由 种氨基酸组成;如果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多肽链中应含有 种氨基酸; (4)如mRNA上每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样碱基的组合可以达到 种。 参考答案 1,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如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 分子,而人体细胞中蛋白质有上百万种,这个多与少的数量问题如何解决?我们知道一个DNA分子可以有千万个碱基对(长),一个蛋白质分子通常是由几十、上百个氨基酸构成(短)。由此我们是否可以猜想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呢? Gene1 gene2 gene3 DNA 肽链 肽链1 肽链2 肽链3 DNA分子上控制一条多肽链合成的片段叫基因,一个DNA 分子上可以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还可以补充基因的结构,阐述遗传效应的具体内容等。 2,DNA在细胞核中,蛋白质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这个空间上的矛盾如何解决?考虑到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微观空间想象能力,我又举了一个具体例子:假如我们把整个校园比作一个细胞,校长室是细胞核,校长是DNA,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是一个核糖体,如果校长要我们完成一项工作,可以有几种传达指令的方式?同学们提供了多种方式,接着就请他们判断那种方式最现实?引出了一个中介媒体的概念。这种中介媒体应具有哪些特征呢?讨论的结果是:1、能从细胞核中到达细胞质中;2、能忠实传递DNA上的遗传信息。它该是种什么物质呢?接着通过两个实验说明这种物质就是RNA。 (1)随后在细胞质中合成了RNA。 (2)否,因为DNA和RNA都含有胞嘧啶,使得标记不具有唯一性。 (3)B 专一性 在细胞中不能检测到含15N的蛋白质分子。 3.最后一个对应关系即四种脱氧核苷酸与二十种基本氨基酸之间及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肽链中氨基酸的排立顺序的建立,则是借助信息技术课中的汉字输入法的有关知识作了形象比喻,引出密码子的概念。整个过程归纳为: 基因———信使RNA-—信使RNA(核糖体)———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细胞核 细胞质 (1)ATP、酶、核糖体、tRNA等(答对三个算正确)。(2分)(2)以多聚U为模板合成的多肽只含一种氨基酸。(3)1 2 (4) 64 问题定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强化动机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支持的积极体验的过程。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点。 7.抗原抗体都有特异性。抗原种类千千万万,抗体种类也千千万万,带有不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种类也应有千千万万。这么多种类的淋巴细胞是怎样来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分化出来的?有人认为淋巴细胞最初并不是分别带有不同抗体的,只有在它们与抗原分子接触之后,在抗原分子的影响下才分化出与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子互补的抗体。这一学说称为教导说。也有人认为淋巴细胞不需要抗原的作用,就已分化为多种带有不同抗体的细胞了。一种抗原侵入人体后,在无数种淋巴细胞中,只有表面本来就带有和这种抗原互补的受体的少数淋巴细胞能和抗原结合。一经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就恢复了分裂能力,连续分裂产生大量带有同样抗体的淋巴细胞群。这一群细胞由于是同一来源的,所以称为克隆,这就是克隆选择说。打一个譬喻,教导说很像是做衣服的“量体裁衣”,根据体形大小,裁制合适的衣服;克隆选择说不是量体裁衣,而是买“成品”,服装店早已备好合乎各种体型的衣服了。 已知动物给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会全部杀死与之结合的某种相应淋巴细胞。请利用 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同位素和不同的抗原,设计一个实验,预测结果,说明支持“教导说”还是“克隆选择说”。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支持“克隆选择说”,则: 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支持“教导说”,则: 结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步:给动物以高剂量的某种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结果:动物对此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原因: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结合,这种淋巴细胞全部被杀死,因此不发生免疫反应。 第二步:给动物以同样的、但低剂量的不同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同时给动物以其他无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结果1:动物对此种抗原不再发生免疫反应,但对抗原其他无同位素标记的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 理由:第二次给正常的同样抗原时,由于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在第一次已全部被杀死,不能对此种抗原发生反应,其他种淋巴细胞虽对其他抗原能正常反应,但不能对此种抗原发生反应,即不能转变为与此种抗原互补的淋巴细胞。因此,动物就失去对此种抗原的免疫能力 结果2:均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 理由:虽然第一次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全部被杀死 ,但第二次又能分化出带有互补抗体的淋巴细胞,仍能对此种抗原发生反应 (临安中学 潘兆明) 8.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三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请分析后回答: A B C (1)上图资料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等,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信息来自 图(填图序的字母)。 (2)A图中所示变量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① ; ② 。 (3)若B图中Ⅲ曲线为呼吸速率,则Ⅰ曲线的速率名是 。 (4)图C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高粱、玉米都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其结构原因是:维管束鞘的细胞中,高粱和玉米含有 结构,而小麦则不含有;其功能原因是 的途径不同。 (5)作物的生长中心(如花、种子、果实等)对有机物的需要量比其他器官大,研究发现,生长中心与光合作用效率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请设计实验证实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实验材料:正在抽穗的小麦等 方法步骤: 第1步:控制适宜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变,进行如图的操作: 第2步:光照1小时后 第3步: 第4步: 推测最可能的结果: 该实验的原理:                                                                   。 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A、C (2)①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则光合作用增强 ②CO2浓度相同时,光照强度增加则光合作用增强。 (3)光合速率。 (4)叶绿体(不含基粒的叶绿体) 固定CO2。 (5)第2步:观察并记录有色滴液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第3步:剪去麦穗 第4步光照1小时后,同第2步 推测最可能的结果:有麦穗(生长中心)时,滴液向右移动的格数大于摘去麦穗(生长中心)时滴液向右移动的格数 实验的原理:①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可通过一定时间内测定O2的释放量来确定;②O2释放量的多少可反映生长中心对光合作用有机物的需求量的大小 知识目标: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C3、C4植物的异同和实验设计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与分析图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阐述发生的生物现象 试题特点:既能考查源于书本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文字表达和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答题反馈: 1、 答对率最高的是第一小题第一空和第四小题第一空,均为94%,其次为第二、三小题分别为80%、75%,说明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 2、 第一小题第二空答对率20%,原因主要是对图表未作全面的分析,只回答了部分,第四小题第二空答对率26%,学生在理解了C3、C4植物主要区别在于维管束鞘细胞中是否含有叶绿体后,未作进一步探究,从而出现的答案有“生成有机物”、“暗反应”和“光合作用”等。 3、 本题实验设计是验证性实验,考查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方法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其实验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等原理,其中对照实验最为典型。在对这类实验题提出设计思路时,最为关键的是抓住3个变量,即实验变量(又称自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实验变量怎么操纵,无关变量怎么控制,反应变量怎么检测,把握住了这3个变量,那么所设计的实验就不会违背科学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学生回答中未能非常如意的回答,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审题,二是语言表达。 9. 2004年10月,以色列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人类细胞包含有数十万种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他们发现,人体细胞通过给无用蛋白质“贴标签”的方法,帮助人体将那些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进行“废物处理”,使他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这种新发现,使人们更详尽地理解如下一些人体化学现象成为可能:DNA修复、人类基因转移和最新产生的人体蛋白质数量如何控制等,这些化学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化学程序。 (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要依次经过 、 过程。 (2)人们对DNA修复、人类基因转移和最新产生的人体蛋白质数量如何控制等是在 水平上研究人体化学现象。 (3)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去向是经 酶分解成氨基酸,经 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这些新形成的氨基酸属于 氨基酸。 (4)人体某基因的碱基总数为M,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数目为N,结果发现N>M/6,可能的原因是 。 (5)写出人体蛋白质三种不同的生理机能并举例。 ①                                       ②                                       ③                                       答案: (1)转录;翻译 (2)分子 (3)蛋白酶及肽酶;氨基转换 ;非必需 (4)真核生物基因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且编码区含有若干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 (5)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大多数酶。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本题通过科技前沿背景材料,围绕“基因和蛋白质”这一核心主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过程、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以及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等基础知识。题中所涉及均为学科核心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后两个小题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利用生物学术语、名词准确表达) 10.右下图是某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组成3的单位是 ,其化学成分是 。 2、组成某病毒4的基本单位是 。 决定某病毒特异性的结构是[ ]_______。 3、构成某病毒的核心是[ ] ,其与[ ] 合称核衣壳。 4、结构3是在宿主细胞的 上合成的。 5、下列遗传物质为RNA,且具有1和2结构的病毒有: A.SARS病毒 B.噬菌体 C.烟草花叶病毒 D.HIV病毒 6、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含量技术,是依据 原理进行的。 7、若将[4]用32P标记,从病毒的增殖过程及结果看,不仅证明 ,而且还证明 。 8、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做 ,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做 。 9、若该病毒表示的是HIV病毒,则它侵入人体后会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1)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 为模板,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 ,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2)整合后,它按照 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 为模板合成 ,并进而通过 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3)如果要在实验室里大量得到HIV病毒,采用的方法是 ,原因是 。 (4)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 _____;引起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V失去藏身之所后,再经_____ __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5)科学家研究发现HIV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治疗和预防艾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根据HIV病毒的繁殖过程来分析,你认为科学家应从何入手开发治疗艾滋病的特异性药物? 。 (6)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7个亚型。Ⅰ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是 的结果。 (7)构成HIV病毒遗传物质的含氮碱基有4种,能否推断出它们的的比例关系?为什么? 。 10、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爱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繁殖?为什么? 1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他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完成,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 病毒 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 细胞 病毒 请你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支持上述第二观点的依据。 评析: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病毒的知识点比较少,零星的分散于细胞癌变、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心法则、免疫、免疫缺陷病、基因工程、微生物类群等章节。由于其联系到生物的基本特征、免疫与治疗、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命前沿以及传染病等人类健康的热点问题,因此,以病毒为交叉点的学科内综合试题频繁出现在近年的各类高考试卷中,故重视病毒的专题复习,注重病毒复习知识的整合与再现,十分必要。本套大题综合了病毒基本结构和附属构造、生命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的变异、免疫与健康等有关知识,通过该组大题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 1、 衣壳粒 蛋白质 2、核糖核苷酸 [3]衣壳 3、RNA [3 ] 衣壳 4、核糖体 5、AD 6、DNA分子杂交 7、[4]DNA是遗传物质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8、运载体 融合的诱导剂 9、(1)RNA 送转录 DNA (2)碱基互补配对 DNA mRNA 翻译 (3)在活的鸡胚中培养 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酶、原料、能量(病毒都是寄生生活) (4)被感染细胞 激活被感染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增加膜的通透性和渗透压,使被感染细胞裂解死亡 抗体 (5)控制HIV逆转录(或控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DNA上的基因的转录或阻止病毒基因的转录) (6)基因突变 (7)不能,因为RNA是单链,碱基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 10、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或答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故青霉素对起不起作用 1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必须应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胞内复制与增殖,因此先有细胞后有病毒。 11. 题目: (1)生物在某一生态位纬度上的分布,如下图表示,常呈正态分布。这种曲线可以称为资源利用曲线,它能表示物种具有的喜好位置(如喜食昆虫的大小)及其散布在喜好位置周围的变异度。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生存斗争将导致多个物种之间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各物种的生态位狭,重叠少,表示物种之间的 (2分)(如图甲);各物种的生态位宽,重叠多,表示物种之间的 (2分)(如图乙)。当资源匮乏时, (2分)最先面临消失的危机。 SHAPE \* MERGEFORMAT (2)从理论上讲,如果两个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相互竞争时,你认为可能产生哪2种结果? (2分) (2分) 请用曲线将上面2种结果画出来:(每个图2分) ① ② (3)依据所学的生态学知识,若向某地区引进一新的物种,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若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答对两条即可,每条3分) (3分) (3分) 答案: (1)种间竞争小(2分) 种间竞争大(2分) 物种5(2分) (2) 一个物种被挤掉,另一个物种取胜而生存下来;(2分) 两个物种共存下来(2分) 请用曲线将上面2种结果画出来:(每个图3分) ① ② (3)引进的物种应具有一定数量,以防因数量过少而被淘汰掉; 引进的物种尽量避免与当地现有生物在食物、栖所等方面发生剧烈竞争(引入相当于当地“空生态位”的种类); 应考虑到引进物种的天敌和其天敌的天敌,防止该物种成为当地的“入侵物种”,造成生态灾难。 点评与解析: 这道题通过识图、绘图、图文转变、语言表述,考查学生对于生态学方面知识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学生的生态意识;学生对生命系统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对生态问题进行合理诠释。 (1)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生物进行竞争时,不一定都是“你死我活”;当两者之间的竞争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可能会出现共存现象。 (2)每一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比较两个或多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就能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分离情况,探讨竞争与进化的关系。如果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完全分开,那么就有某些未利用资源。扩充利用范围的物种将在进化过程中获得好处;同时,生态位窄的物种,如图甲所示,其激烈的种内斗争更将促进其扩展资源利用范围。由于这两个原因将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越靠近、重叠越多,种间竞争越剧烈。 (3)竞争排斥原理以及生态位分离概念说明,“在同一环境中能够共存的物种,不可能是生态要求完全相似的,它们的相似性必定是极有限的”。这个观点在生产实践上是很有用的。比如在引种工作中,如果引入物种与原有物种的生态位非常相似或完全相同,必然发生激烈竞争。因为新引入物种的数量可能处于劣势,还要经历调整适应期,而处于调整期的生物个体往往敏感、脆弱,所以易于被排斥掉。为了使移植成功,要求一次引入大量个体,或者引入相当于当地“空生态位”的种类。 12.请根据下列“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的相关曲线作答: (1)在第1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 (2)第1年到第9年内,HIV的浓度 ,原因是 。一年后,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 关系。 若不及时治疗,艾滋病患者不能长时间生存,因为其 能力基本丧失。 (3)一开始T细胞对HIV有抵抗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 。 (4)由于HIV变异有 、 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 (5)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的增殖速度与T细胞增殖速度相同 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 (6)HIV是微生物,下列是关于微生物的叙述: ①HIV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②细菌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时期称为稳定期,是选育菌种的最好时期 ③根瘤菌的固氮基因位于核内大型环状DNA上 ④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化学元素主要是由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提供,其中正确的有( ) A、一项正确 B、二项正确 C、三项正确 D、四项正确 参考答案: (1)T细胞浓度短时间内上升,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摧毁了大多数病毒 (2)逐渐增加 T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 反相关 免疫 (3)分化成的效应T细胞,一方面与HIV侵入的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另一方面效应T细胞可释放出免疫活性物质,而发挥有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4)频率高、多方向性(不定向) (5)D (6)A 知识目标: 本题侧重考查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和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图表,并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 试题的特点: 该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所考察的知识内容源于课本,能考查学生对图表正确分析、理解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本题在我校高三年级理科班同学中进行了测试,反馈情况如下: 1、正确率最高的是第(5)小题和第(2)题的第一空均为95%。其次是第(2)小题的第五空、第二空分别为84%、70%.说明学生对该曲线图的含义掌握较好。 2、第(1)小题正确率为55%,原因主要是表述不规范,不完整。 3、第(3)小题正确率为22%,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细胞免疫过程和专业术语掌握不牢,语言表达能力及用生物学术语表达的能力欠缺。 4、答题情况比较差的有第(2)小题第三空22.8%的学
本文档为【高三生物易错题集 综合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49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9-07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