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举报
开通vip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兰州火掌掌撒(社会辩掌版)第35卷第6期/2007年11月 兰竺兰:旦垒!竺!三=坚兰垦竺兰望竺!翌三!!!Xi曼竺!!璺!堂!!!竺曼塑2王竺!:兰!釜竺:!』里!塑:!垒壁三.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杨平1,一 (1。曹肃豉法学流行政学院,曹肃兰髑730070;2.陕西麓蔻大学政治经涤掌院,淡薄蚤安710062) 内容摘要:黑榕尔第一次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并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认 为政治阑家决定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被囡家所超越。马宽思明确将市民社...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兰州火掌掌撒(社会辩掌版)第35卷第6期/2007年11月 兰竺兰:旦垒!竺!三=坚兰垦竺兰望竺!翌三!!!Xi曼竺!!璺!堂!!!竺曼塑2王竺!:兰!釜竺:!』里!塑:!垒壁三.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杨平1,一 (1。曹肃豉法学流行政学院,曹肃兰髑730070;2.陕西麓蔻大学政治经涤掌院,淡薄蚤安710062) 内容摘要:黑榕尔第一次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并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认 为政治阑家决定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被囡家所超越。马宽思明确将市民社 会纳入经济基础的范畴,认为审氏社会是政治鬻家的基础,雨人类解放是超越市民社会的途径。 葛兰西将市民社会定位在上层建筑领域,认为政治国家必须建立在市民社会上才能维持其合法性 与持久涟,市民社会最终会取代致治罄家。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 枣圈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谒:A 文鬻编号:1000—2804(2007)06-0085—05 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的变迁大致可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第 二,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第三,市民社会 同经济社会的分离。黑格尔(FriedrichHegel)的 市民社会理论开剑了第二令阶段,能第一次明确提 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将其纳入了政 治哲学酶基本范畴。马克愚(KarlMarx)戆市民 社会理论同样处于第二个阶段,不过它是对黑格尔 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葛兰鳆(AntonioGramsci) 对市民社会的独特理解,使得市民社会从经济社会 中分离出来。三位理论大师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 对于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具有极大的影响,能们的市 民社会理论的差异也是非常鲜明的。本文将从市民 柱会概念、市民社会与政治阕家的关系、辩市民祛 会的超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枣民社会的概念 “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 范畴。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酋先 提出了“市民社会”(politicalsociety/community) 的概念。该概念是擐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具体 指自内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 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1J。这一概念后经西塞罗 (MarcusTulliusCicero)于公元1擞纪将冀转译成 拉丁文societascivilis,其意不仅是“单个国家,而且 也指业已发达到密现城市的文骥政治共圈体的生活 状况。这些共同体有自己的法典(民法),有一定 程度的礼仪和都市特性(野蛮入和前城市文化不属 于市民社会)、市民合作并依据民法生活并受其调 整,以及‘城市生活’和‘商业艺术’的优雅情致”陬25。 可以说,古希腊与罗马的城邦政治思想和公平自 由社会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市民孝±会概念戆最初含义,这群吉 典含义侧重于市民社会的道德判断,坚持“文明社 会/掰蛮社会”酶二分法。在健船看来,处予野蛮羧 态中的人们,只有家庭、村落乃至部落这样的社会 共月体两没寄政治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的形成表明 人类理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人类进入文 明社会的首要标志。在西方近代社会政治思潮中, 最初,市民社会-诵基本上与政治社会邸阑家是阍 一含义,霍布斯(ThomasHobbes)、洛克(John Locke)、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瘴德 (Kant)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解都是如此。 黑捂尔第一次把泰民李圭会麸政治藿家中独立 出来,他对“市民社会”的修正,被认为是政治哲学 中囊波丹(JeanBodin)刽撰“主权”概念、卢梭发 明“公意”概念以来最富有创意的革新。马克思继承 了黑格尔的这种理解,但他更加精确地将市民社会 定位在经济基础领域。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既不阔 于黑格尔的处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莲距阶段并且有 浓重伦理性豹“市民衽会”,也不同子马克愿具有经 济基础意义的“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并不 藩予基础结构领域,{焉是震予上层建筑领域。 1.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黑格尔把 收稿日期:2006.09.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Z009)资助. {乍赣篾分:扬乎(1967-),勇,疆媸阑孛人,副教授,陕嚣爨范大学簿±磅究玺,扶事敦浚学、宪法学磷究。 万方数据 86 兰州大掌掌报(社会科掌版)2007年第6期 市民社会的研究转向经济领域。黑格尔认为,“市民 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13】197,明 确指出市民社会不同于政治国家,是一中间地带。 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伴随着西欧商业经济的 发展而出现的与国家相分离的社会组织状态,是每 个人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国家生活之外的 所有经济和社会过程。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介 乎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一个分化了的特殊性的伦理 范畴,它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 因而是在抽象普遍中的联合,这种联合是基于成员 的需要,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和维 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而建立起来 的。”[3119T这就是说,在市民社会中,各个成员都有 其利益特殊性,即“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 目的”,但是,具有各自特殊性的市民社会成员之间 又是相互依赖的。 市民社会理论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尤其是他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首次进行的辨 别厘定,使其明确成为两个含义不同的范畴,不仅 终结了传统观念中的“市民社会就是国家”的观念, 而且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 料。黑格尔以前的思想家都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 混为一谈,他们都未能摆脱“市民社会就是国家”的 等同论的窠臼,而黑格尔沿用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并 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透过市民社会这一术语, 黑格尔向其时代观念所提出的问题并不亚于近代 革命所导致的结果”[418T,“国家中产生了非政治化 的社会,将关注重心转向了经济活动。正是在欧 洲社会的这一过程中,其‘政治的’与‘市民的’状态第 一次分离了,而这些状态于此之前(即传统的政治 世界中),意指的是同一回事。”【4】59当然,黑格尔 在冲破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市民社会即国家的观念, 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进行区分的同时,仍然把司 法制度和警察等属于政治国家的机构包括在市民社 会之中,使其不可避免地烙着以往等同论的印记。 但不可否认,是黑格尔把“市民社会”概念从被“政 治国家”淹没的状态中剥离出来,完成了“市民社 会”与“政治国家”由重合到分离的过程,从而为后人 的深入研究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和概念构架。 2.马克思把市民社会归入经济基础的范畴。 马克思透过黑格尔神秘唯心主义的外衣,在肯定 其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区分开来、把“市民社 会”归结为物质生活领域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一针 见血地指出,黑格尔倒置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 家”的真实关系。“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的钥匙,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 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 社会’中去寻找。”【5】409马克思认为:“在过去一切历 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 形式,就是市民社会⋯⋯从这里已经看出这个市民 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可以看出过 去那种轻视现实关系而只看到元首和国家的丰功伟 绩的历史观是何等荒谬。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 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它包括 该阶段上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因此它超出 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显然另一方面它对外仍然需 要以民族的姿态出现,对内仍然需要组成国家的形 式。”[614可以看出,在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被归 入经济基础的范畴,指全部物质关系,是全部的工 商业生活。 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所理解的市民社会是居 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中介环节,而且市民社会自 身又包含劳动和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内务行 政)和同业公会。马克思则认为,市民社会始终标 志着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受生产 力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 会。这样,他基本上把包含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之 中的司法和政府内务行政表现剔除在外,把它们归 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社会的领域。 3.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在葛兰西那里,市民社会并不属于基础结构领域, 而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 是从被他扩展的国家概念出发的,因此,要理解 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的市民社会概念,首 先必须理解他的国家概念。在葛兰西那里,国家概 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家是指政治社会, 即“用以控制民众使之与一定类型的生产和经济相 适应的专政或其他强制机构”【7】574,葛兰西认为这 是一种片面的国家。而广义的国家则不同,葛兰西 在《狱中札记》中有一段很有代表性的论述:“我 们目前可以确定两个上层建筑的‘阶层’:一个可称 作c市民社会’,即通常称作‘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 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这两个阶层一方面相当 于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行使的‘霸权’职能,另一方面 相当于国家和‘司法’政府所行使的‘直接统治’或管辖 职能”[817。在后面的论述中他明确指出:“对国家的 基本认识离不开对市民社会的认识(因为人们可以 说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即强制力量保障的霸 权)”[81218。因此,在葛兰西看来,现代国家不应当 仅仅被理解为政府的机构,而且也应当被理解为市 万方数据 杨平·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87 民社会的机构,完整意义上(即广义)的国家是政 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结合体,即国家=政治社会+ 市民社会。 可见,在葛兰西那里,市民社会无论是和国家 作为平行关系,还是作为构成国家的一个要素, 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在这一点上,葛兰西是不同 于马克思的。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主要指不属 于国家的各种社会组织,其功能即在于形成社会的 文化价值与道德形态,因而市民社会是全部的意识 形态和文化关系,是全部精神与理智生活。马克思 从经济关系来理解市民社会,他把市民社会视为历 史的真正发源地和中心,而葛兰西从意识形态功能 来分析市民社会,他把市民社会视为统治集团赢得 和实施领导权的核心所在。马克思、葛兰西的共同 之处在于都把市民社会视为历史发展的积极的、能 动的因素,这同黑格尔区别开来,因为黑格尔把与 市民社会相对的政治国家视为历史的能动因素,认 为“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是市民社会 的真理”,“人们必须崇敬国家,把它看作地上的神 物。”【3】253不过,马克思把历史中的这一能动、积极 的因素视为基础结构现象,而葛兰西则把它视为上 层建筑现象。葛兰西与马克思的差别非常明显:一 个认为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 找,一个认为应该把市民社会放在上层建筑的范围 内来加以考察;一个把市民社会置于根基处来凸显 它未被看到的本源性,一个把市民社会提升到国家 的高度来展示它被忽略的政治意义。 (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与各自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和理论的出发点相 联系,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对市民社会与政治 国家的关系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为他们 各自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并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 色。 1.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黑格尔把“精 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 环节,客观精神又可分为“法、道德、伦理”三个环 节,其中,抽象的法是客观的,道德是主观的,只 有伦理是主、客观的统一,才是客观精神的真实体 现。而伦理又可分为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发 展阶段。其中,家庭是直接或自然的伦理精神,家 庭成员由自然形式的爱结合在一起,个人从属于家 庭,分享着生命和生活的快乐,但家庭却压抑、淹 没了人的特性;市民社会是伦理精神的分裂和特殊 化,它高于家庭,它用“利己”的原则弥补了“爱”之 不足,使个人的目的、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 它却走向了自我中心主义;国家是伦理精神的实现 或现实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黑格尔看 来,作为伦理精神发展阶段的市民社会,它既是对 家庭这种血缘关系的否定,同时它最终又必须整合 于国家之中,因为国家在伦理上既包含了家庭和市 民社会,同时又高于市民社会。黑格尔认为,“在市 民社会,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的一切在他 看来都是虚无。”[3]197“市民社会是个人和私利的战 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同样,市民社会 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物冲突的舞台。”【3J309因 此,由于市民社会是由独立个人组成的联合体,其 中的个体被个人的欲求所驱使,所有的一切都以金 钱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这就要求有外部力量对个人的行为进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整合,于是人们就通过签定社会契约来保证 市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当然,黑格尔认为,市场经 济的本性决定了这种公共契约是不可能真正使人们 节制自己的欲望的。因此,伦理精神实际上在市民 社会中仍处于一种由私人利益支配的不自足的异化 状态,这就导致了国家的产生。因为国家是客观精 神的最高阶段,是“伦理精神的现实”。家庭和市民 社会不过是国家的两个环节,国家则是他们的真正 基础,只有国家才能把个人、家庭、市民社会的不 同利益和目的协调起来,使社会的普遍目的和利益 得以实现。因此,他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2.马克思: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马克思对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他指出黑格尔把 国家与市民社会、家庭的关系弄颠倒了。在马克思 看来,家庭和市民社会并非像黑格尔所言是从抽象 的理念产生的,而是相反,“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 的真正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 性,它们是国家存在的方式。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 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9】251在这里, 马克思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 系重新颠倒过来。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虽然市民社 会中的人具有种种缺陷,但是,这样的人才是现实 的入。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是“原动力”的思想建立在他 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马克思认为现实中的人是 一切历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和政治关系,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这就揭示出了市 民社会的经济属性和“生产关系”本质。马克思对此 进一步指出:“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愿望总的说 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 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 万方数据 兰州大麟掌报(社会科嗽版)2007年第6期 的。”[91345从而得出了绝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 会,两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的结论。和黑格 尔理念的逻辑的裰本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把黑格 尔逻辑颠倒了过来,在现实中,国家不是社会的主 宰物,两是社会发展酶产物:“政治国家没有家簇耪 市民社会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 簸存在。它翻是溺家靛必要条件。”涮359 3.葛兰西:现代国家是加上了专政的领导权。 与马克思不圆,葛兰西关心豹重点不是经济基磁对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决定作用,而是上层建筑自身的 生成,特别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思想上层建 筑即意识形态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生成所起的作用。 对于这一作用,他用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作用来 指称。市民社会通过文纯教化、道德熏陶而建立意 见的一致,形成社会共识与认同感,一个阶级借此 才能实现真正的领导权,雨政治国家毖须建立在市 民社会上才能维持其合法性与持久性,否则就只能 凭借强力来对整个社会进行统涂。在链看来,市民 社会相对而言具有积极的内涵,而政治国家则带有 消极憋性质。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以古代中世纪式强权国 家对劳动人民进行血腥统治和压迫的史实为根据, 掇出“国家是阶级压追的工具”的命题,揭示了国家 阶级的、压迫的性质。葛兰西则不同,他把资本 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古代中谨纪式强权豳家 区别开来,专门研究了“现代国家”问题,直接提出 了“现代闰家是加上了专政静领导权”懿概念,强诿 了“现代网家”实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燕要性。 葛兰嚣认为,“现代国家”中“市民社会”帮“政淦 社会”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是真 正的“现代国家”还是吉代中世纪式强权国家的标 志。在古代中世纪式强权国家巾,“市民社会”不发 达,“政治社会”就是一切。两“现代国家”中,“政治 社会”和“市民社会”之间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市民 社会”构成整个图家及“政治社会”的基础,同时也 受“政治社会”傈护。因此,“现代国家”具有两个方 面的职能,即“领导权”方面和专政方面的职能。“领 导权”是“现我国家”的鏊礁,悉专政只楚保护“领导 权”的手段。 (三)对市涎社会的超越 自黑格尔始,市民社会观念背后反映的是近代 以来谣方市场经济发震的现实要求,以及人{|、】试 图克服市场经济社会曰益凸显出来的内在矛膳的 理论企求。亚当·赛里格曼(AdamSeligman)指 漱,“对于所有试图清楚表达市民社会观念的人来 说,这样的问题是共同的:私人和公共之间、个人 与社会之间、公共伦理与个人利益之间、个人激情 与公共考虑之闰的相互关系。”11锈5 1.黑格尔: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否定之否定。 爨格尔深麴把握了在一个良市场为主簿潞社会垂, 私人利虢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揭示出了这一矛 惩对市民社会本身来说是痰在的、无法依靠自身克 服的困境。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单纯的市 场交换关系只楚达到了独立个人阀自主交往关系努 在的必然性,在其中,“任性的”个人意志之间的联 合是一种把他人当作手段的外在联合。这种联合虽 然是自哟的个人之间的联合,但却必然导致人的本 质和伦理精神的异化,因而是必须被超越的。黑格 尔的这~觅解是对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深刻洞察。 对于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来说,单纯的市场交换关系 静确是~种矫在往的关系,它与入类教会所需要鳇 伦理关怀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紧张和冲突,不克服这 种紧张和冲突,人类的社会关系就无法达到社会生 活的伦理性要求。因而,黑格尔把国家视为市民社 会的否定之否定,把市民社会视为国家的有限性领 域。在他看来,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有限性领域, 由于存在其特殊性的无节制所造成的翻身无法克服 的缺陷,必须从属、依赖和受镱4于作为普遍性原煲lj 之体现者的国家。他强调,只有在市民社会所代表 的伦理精神被超越之赢,才簸达妥自在自为的社会 意识,才能使人过真正人的生活。 黑格尔认强超越市民社会态在矛嚣鳕根据移力 量存在于国家之中,还把国家规定为体现了伦理精 享孛改撼象精神实体,因两毽蹶说麴超越便只熊是一 种外在的、表面的超越,即由外部统合市民社会而 达致伦理精神的实现,因而黑掇尔克服市民社会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是滩以成功的。 2。马克思:人类解放是对市民社会的超越。马 克思在《论犹太入闯题》中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分析 批判,重新论述了市民社会的辩证法,把克服市民 牢圭会与超越政治解放联系了起来,献蕊既揭示了资 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限度,又极富原创性地提出了人 类解放熬薪课题。马克思认为,把人邂解为拳民社 会的成员,这赢接与政治解放及其所造成的人的二 元化发震相关。致治解放打倒了封建专制权力,摧 毁了一切等级、公会、行帮和特权,消除了对市民 社会的束缚,使市民社会从政治上获得解放。这种 解放的煎接后聚就是,“把市民社会分成两个简单组 成部分:一方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构成这些个人 生活内容和市民地位的物质要索和精神要素”【9】4髓。 万方数据 杨平·黑格尔、马克恩r弄口葛兰西"at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89 随着市民社会的生活成为人们最直接、最具体 和最现实的生活,人在市民社会中的不平等也就成 为人们直接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不平等,而且随着 束缚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精神的羁绊的不断消除,这 种不平等呈现出愈加极端的趋势。因此,必须对这 种政治解放的限度予以批判,确立起人类新的政治 理想。马克思把这一政治理想称作“人类解放”。人 类解放是马克思在消解近代政治解放的理想之后确 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政治理想形式,是马克思走出市 民社会泥淖的一种全新的政治选择。 3.葛兰西:市民社会最终取代政治国家。在葛 兰西关于国家终结问题的论述中,市民社会的概念 占有重要的地位。葛兰西认为,国家消亡就是政治 社会的消亡过程,是市民社会完全取代政治社会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制性因素逐渐弱小,人民 的思想、文化道德行为则日益增长。国家强制的一 面将由于确立起来了被调控了的社会(即伦理社会 或市民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因素而结束自己,国家 和法律由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且即将被市民社会 所吸收而成了无用的东西。葛兰西把未来的市民社 会看作是以共同的道德、文化、精神为基础的伦理 社会。作为国家,它既需要政治机器的强制,也需 要人民的同意。而一旦它完全确立在人民同意的基 础上,不需要任何强制时,国家本身也就成了无用 的东西,它将融化在市民社会中,那时只剩下市民 社会本身而没有政治社会,国家消亡了,市民社会 本身的性质和范围也变了,从而完成市民社会的自 身超越。 总之,在市民社会的观念史上,黑格尔开启了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序幕,并认为政治国 家决定市民社会,极力主张将市民社会置于国家的 控驭之下。马克思紧紧抓住市民社会作为经济基础 的本质,深刻认识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提出人类解放是超越市民社会的途径。葛兰西开始 了将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相分离的进程,并将探索 的注意力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市民社会将取 代政治国家的主张。 参 考 文 献 f1]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4(5). f21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3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fMl.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1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途径fMl.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9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f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f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1.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f8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1.曹雷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f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1亚当·赛里格曼.市民社会的观念[M】.纽约:麦克米兰公司,1992. ComparativeStudyoftheCivilSocietyTheorieSofHegel,MarxandGramsci YANGPin91·2 (1.SchoolofAdministration,GansuInstituteofPoliticsandLaw,Lanzhou,730070; 2.SchoolofPoliticsandEconomics,ShaanxiNormalUniveristy,Xi’an,710062,China) Abstract:Hegel,forthefirsttime,studiedthecivilsocietyasindependentfromthepoliticalstateand,while conferringuponiteconomicconnotations,believedthatthecivilsociety,determinedbythepoliticalstateasitshould be.istranscendedbythepoliticalstate.Marxbelievedthatthecivilstateismoreofalleconomicnatureandthe basisofpoliticalstate,andthattheliberationofthehumanityalonemayleadtothetranscendenceofthecivilsociety. Gramscibelievedthatthecivilsocietyisanotionthatbelongstotherealmofsuperstructureandthatthepolitical statewillsustainitselfonlyifitisbuiltuponthebasisofthecivilsociety. Keywords:civilsociety;politicalstate;Hegel;Marx;AntonioGramsci (责任编辑:寇 甲) 万方数据 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 作者: 杨平, YANG Ping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70;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刊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7,35(6)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0条) 1.何增科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1994(05) 2.米勒.邓正来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1992 3.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1982 4.邓正来 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途径 199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72 7.安东尼奥·葛兰西.中央编译局 葛兰西文选 1992 8.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 狱中札记 200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56 10.亚当·赛里格曼 市民社会的观念 199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董文军 经济法的公法性--以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理论为视角 -行政与法2002,""(12)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私人活动领域,其中主要是私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在资本 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二者的分离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国家终将统 一于市民社会.经济法的产生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融合在法律上的一种反映,经济法是规范国家权力干预市民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表现出很强的公 法性. 2.期刊论文 刘霞.李福洪 直接选举: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互动渠道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4) 我国的市民社会在不断成长、壮大,对政治国家的影响和诉求也日益增多,但是我国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一直缺乏有效的互动渠道,本文认为 ,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直接选举,把直接选举作为我国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间的互动渠道. 3.学位论文 王循聪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 2007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政治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中国市 民社会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下,政治发展的视角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空间,必须跳出政治发展的狭隘界限,寻求体制外的对话和沟通。因 而,从市民社会的视角反观政治国家,透析出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旨在探求促进政治发展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基本理论为立论的基础,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研究法、分析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在新的社会背景 下,思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从整体框架上看,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市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历史进程。首先提出了市民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并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 相互关系形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回顾了西方和中国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历史,对市民社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 理,目的在于明确中国政治发展客观环境的变化。 第二部分主要以市民社会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文化等四个主要方面研究市民社会对政治发展 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政治发展问题进行归因探析,提出解决政治发展问题的路径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 第三部分主要从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矛盾和问题、价值体系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必要性;然后从历 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阻碍双方良性互动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全文论述的重点,突出对解决问题的尝试性探索即构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的路径。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治发展 的实际,就在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文化四个领域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4.期刊论文 赵永伟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入世背景下中国法治道路模式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入世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催生成熟的市民社会,这铺垫了法治的基石;入世促使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将架构规范的政治国家,这指向了法 治的核心.在入世的背景下,在外部力量的冲击和内部力量的涌动下,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趋于成熟与完善,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即两者之间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既是对抗的,也是合作的;既是制衡的,也是配合的.入世推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两个轮子互动前进,中国将在这种 背景下步入法治之路,走向宪政之巅. 5.期刊论文 胡正昌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法理透视--兼谈西方法治精神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湘潭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 西方法治产生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对分离和互动发展之中,权利的张扬和权力的受制约及二者的冲突导致了法治精神的确立.起步不久且面临 重重障碍的中国法治建设,其出路在于重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使权利得以张扬,权力受到制约. 6.学位论文 秦国荣 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 2003 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和法律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努力探索的重大社会课题.青年马克思具有强烈的新理性自由主义思想 ,认为每个社会主体都应当是国家的成员,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但他通过对国家沦为私人利益保护工具的现实的反思,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 判,马克思认识到政府官僚机构是以普遍物形式实现私人利益的手段,国家通过普遍人权法律承认了自己的市民社会基础.立法权构成了完整的政治国家 ,而选举则构成了市民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利益.随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马克思认为政治国家建筑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之 上,法律则是以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来的市民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需要.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更是深入到市民社会内部,揭开了由商品生产与交 换所构成的市民社会"利益和需要的体系"的真正秘密.揭示了在市民社会自由竞争的范围内,市民社会的共同利益就是各种自私利益的交换.国家不外是资 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 ,它体现了市民社会主体所有权、自由和平等的"三位一体".无论是政治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是表明和记载了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晚年马克思通过 对人类学的研究,验证了自己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唯物史观结论.认为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瓦解了古代公社共同体并最终导致了政治国家和法律的产生.政 治国家代表的是一定社会集团共同特有的利益,它只能以市民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由于法律来自正式的立法机关,故具有习俗所没有的强制力. 7.期刊论文 陶林.TAO Lin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视野下的经济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32(2)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 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 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8.期刊论文 楼奇.LOU Qi 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对立及经济法的产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1) 市民社会的观念自产生以来,便对国家与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立的理念确立后,经济法就在两者的交锋与妥协之间应运而生 了. 9.学位论文 刘剑飞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关系研究 2004 世界文明史演进发展的历程业已证明: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育的社会组织基础就是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市民社会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与 社会组织、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关系,建立各自互不侵犯又共存一体的功能界限.从现实着眼,近几年中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实践,已经从广度和深度上促 使了社会和政治权力的深刻转变,其最终结果必将导致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形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理念的形成,全球市民社 会逐渐兴起.它在推动人们在世界经济贸易领域中的交往和解决日趋复杂的全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现代化 过程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成熟发达的市民社会的积极参与,同时更需要发挥政治国家的中心作用.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的 关系模式应该是一种"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 10.期刊论文 何军.陶斯文 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刑事侦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1) 本文首先解读西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理论,在此基础上,主张把刑事侦查放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框架的语境中去考察,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探讨 了侦查权力的产生逻辑及配置问题,并指出在侦查实践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zdxxb-shkxb20070601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0日
本文档为【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66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1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9-06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