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区)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县(市、区)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举报
开通vip

县(市、区)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县(市、区)级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 解 决 方 案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 目 录 1第一章 总论 11.1 项目概述 11.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定位 11.1.2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21.1.3 建设周期 21.1.4 总投资及来源 21.1.5 项目效益 31.1.6 项目边界 31.1.7 结论与建议 4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2.1 适应新形势和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需要 ...

县(市、区)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县(市、区)级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 解 决 方 案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 目 录 1第一章 总论 11.1 项目概述 11.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定位 11.1.2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21.1.3 建设周期 21.1.4 总投资及来源 21.1.5 项目效益 31.1.6 项目边界 31.1.7 结论与建议 4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2.1 适应新形势和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需要 51.2.2 政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需要 51.2.3 提高我市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和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需要 51.2.4 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的需要 61.2.5 提高政府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需要 71.2.6 安监部门充分履行监管职责的需要 71.2.7 满足日常电子政务和内部协同办公的需要 71.3 总体规划 71.3.1系统建设策略 71.3.1.1技术策略 81.3.1.2设计策略 111.3.2 系统方案特点 111.3.2.1以业务为中心思想 111.3.2.2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121.3.2.3基于统一平台集成思想 121.3.2.4适应用户业务不断发展 121.3.3 项目建设目标 131.3.4 项目建设原则 14第二章 建设方案 142.1 硬件建设部分 142.1.1机房系统设计 142.1.1.1 机房环境设计 172.1.1.2服务器系统 182.1.1.3 网络设备 202.1.2数字会议系统 202.1.2.1系统概述 212.1.2.2系统设计原则 212.1.2.3设计依据 232.1.2.4功能需求 242.1.2.5系统功能设计 242.1.3大屏幕系统 252.1.4电话接警处理系统 252.1.5系统综合布线集成 252.1.5.1系统集中控制集成 262.1.5.2系统综合布线集成 262.1.5.3系统集成网络集成 272.2软件建设部分 272.2.1 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系统 282.2.1.1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管理系统 292.2.1.2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 322.2.1.3 重大危险源远程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332.2.2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332.2.2.1系统结构设计 342.2.2.2 系统功能要求 372.2.3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管理系统 372.2.3.1系统结构设计 372.2.3.2系统功能设计 382.2.4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 422.2.5 安生产统计调度系统 452.2.6 电子政务和内部协同办公系统 452.2.7 业务支持平台系统 46第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 463.1 管理风险:加强领导和管理 463.2 技术风险:创新 463.3 基础数据风险:制度和自动纠错 473.4 人员素质风险: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 48第四章 项目实施 484.1场地 484.2人员 484.3实施步骤及各自职能 484.3.1 实施步骤 494.3.2 各部门的职责 504.4 网络建设 514.5 使用培训 524.6 系统维护 53第五章 项目效益分析 535.1 社会效益分析 535.2 经济效益分析 54第六章 投资估算 546.1 主要建设内容表 546.2 投资估算表 546.2.1 投资估算总表 556.2.2 单项投资估算表 556.2.2.1 硬件部分设备及报价 576.2.2.2 软件部分模块及报价 596.2.2.3 第三方软件部分报价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定位 项目名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称项目或系统)。 项目建设单位: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项目将为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主要围绕我市安全生产的需要设置,根据安监局的职责定位确定不同的功能。该平台主要侧重于本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监察监管(综合监管、专项监管与宏观管理等),以及对重大事故的应急指挥救援指挥调度,同时具备对地市、省级平台的上传和对下市下辖19个乡镇安监科(以下称下属部门)、街道、社区安监的下传功能,并具备对全市百家重点企业终端进行监管的功能。 1.1.2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三)《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五)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六)《江苏省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苏政办发[2007]29号) (七)《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八)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九)《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十)《固定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B32/1321-2009) 1.1.3 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时间预计为一年,中心基础平台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在半年内完成,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与企业端的建设在2010年12月底接入中心端不低于100家。整个中心全面投入使用。 机房和监控、指挥、会议大厅位于报社大楼。 1.1.4 总投资及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约为人民币6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申请市财政预算外投资。请见“项目经费和设备配置方案”节。 1.1.5 项目效益 一是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服务两个率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成为摆在企业和社会面前必须首先解决的大问题。通过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安监部门的科学督查,实施安全关卡的前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是减少、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而依靠原有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水平,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已在去年率先达到总体小康水平,与此同时,各类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通过项目的建设,使得重大事件发生时,领导和指挥中心对险情灾变现场周围环境、资源调配和应急预案等信息全面掌握,在紧急状态下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灾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是整合现有部门资源,节约建设资金。要充分整合110、119、120等多个分系统的基础,项目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应用我市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果,打破条块分割,逐步实现全社会联动,综合协调建设资金的使用,做到财尽其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打造安全示范工程,指导基层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也是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周边城市的项目建设中,还没有总结出一套向上与“省安全管理系统”相连、平行与周边城市相连、向下与“镇(园区)安全管理系统”相连的运行模式,项目将以此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全面提升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1.6 项目边界 根据以上的设计方案,本项目的边界为: 1、我市安监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主要由市安监局、19个乡镇安监部门、企业共三级平台建设等构成。建设内容包括应用软件研发(包括实施、应用和维护等)、计算机机房和监控指挥中心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等。 2、我市安监局机房将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尽量共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网络、机房、信息交换平台、信息、人才、维护手段和力量等大量的成果和资源。通过省、市电子政务网的10/100兆专线,与省、无锡市安监局、城市安全应急响应中心(110、120)、消防指挥中心(119)、、镇(园区)安监部门、重大危险源企业互联。机房和市安监局机关将处于本项目的核心位置并紧密互联, 19个乡镇安监站只安装系统终端,通过因特网(VPN)或市政府——乡镇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纵向+横向)实现互联。 3、我市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全国比较高,4000多个企业和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绝大多数具备了上网(因特网)的条件,重点企业有的建立了危险源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和视频监控系统。相关企业可通过因特网(VPN)与市局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包括重点企业危险源检测和视频监控信息。企业端的软硬件设备、线路投入均由企业承担。市安监局承担统一规定信息交换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及业务、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1.1.7 结论与建议 项目在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应用软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具有电子政务的典型特征,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结构。 项目具有权威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工作职责,完善的技术设施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对全市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资金使用、应急响应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项目以计算机网络、集成通信、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为依托,资源充分共享,实现应急响应网络化、调度处理联动化、应急预案系列化、领导决策智能化,提高我市在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项目在借鉴周边城市已建系统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经有关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该项目功能设计合理,方案可行,内容充实,安全保密措施得当,组织管理和运行维护有保障。 建议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资源,以及具备将来能够接入“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的功能,在技术方案、设备配置、安全保密等方面实现有机衔接。 建议在进一步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积极稳妥分步骤地开始组织实施。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适应新形势和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需要 坚持安全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依靠安全科技其本质化作用的发挥,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安全科技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快速、准确、高效的根本保障,也是深化“双基”工作,落实“科技兴安”战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途径。市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提升安全工作水平、提高安全监管效率、促进本质化安全、实现安全发展的效能,也必将产生更加深远的治本意义。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科学、高效、快捷的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监管和监控系统,是提高我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措施。 1.2.2 政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需要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如何把我市总预案、子预案和各级各部门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社会的应急救援资源有机地联系整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统一指挥、高效运转、协调有序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因此,我们建立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系统,将为政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中心)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1.2.3 提高我市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和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需要 安全生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据调查统计,全市目前共有执法监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几千家。而且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市也必将掀起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热潮,经济实体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行业类型日趋复杂、从业人员队伍急速膨胀,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和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越来越多,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如此少的安全监管人员难以适应目前繁重的监管任务,仅仅依靠现有的力量,要实现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无缝隙的安全监管和全过程的安全监控是非常困难的,难免存有安全监管上的漏洞和盲区,在一定程度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可能。系统建成后,可充分发挥电子监管的作用,扩展监察范围,提高单人监管企业的数量,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准确率,是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有效手段,符合安全生产监管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生产现场对巡查监管人员可能造成的伤害。 1.2.4 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的需要 建立此系统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27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关于“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重要指示。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储存区(储罐)、库区、生产场所、锅炉、压力容器等。重大危险源是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根源,再加上重大危险源本身所具有的种类多、分布散、情况杂,只靠原始的死盯死守很难完成对重大危险源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的实时监控。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监控无疑是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的治本举措,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网络,形成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管理体系,实现由过去单一的“人防”向“人防”与“机防”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转变。企业要逐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和及时传递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出预警和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5 提高政府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需要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因此,必须制订事故后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响应快速、反应灵敏的决策指挥系统,而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平台的特点就是响应快、信息准、资料全。事故应急救援贵在时间,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反映快捷的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反应指挥系统,当企业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企业可以通过安全生产信息网络,迅速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灾情,并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直接向上级显示事故现场的抢救情况和事故发展态势,第一时间内将事故发生后的基本信息传递到系统中来,形成包含事故类别、危险性质、周围环境、周边救助力量、应急措施于一体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调集就近的抢险物品、器材和救援队伍参加应急救援,并根据现场反馈的图像资料正确、迅速制定应急措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指挥,节约宝贵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2.6 安监部门充分履行监管职责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方式和信息手段落后,在各级安监部门容易形成“信息不畅、情况不明”的问题,造成工作被动。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对所有安全生产相关数据进行汇集和分析;对执法人员巡查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挂牌督查;使各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能够在有效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监管之下,确保各级安监部门的职责到位、执法到位、工作到位。 1.2.7 满足日常电子政务和内部协同办公的需要 实现市、县、乡镇、企业日常电子政务和内部协同办公的互联互通,搭建对外宣传的平台,开通政务信息传输的电子通道,实现行政审批的网络化,并与国家、省级安监政务系统和全市公共安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省行政管理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1.3 总体规划 1.3.1系统建设策略 市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系统的开发,将从系统技术方法和系统设计思路两个方面来整体规划、设计、研发和实施,采用的建设策略概述如下: 1.3.1.1技术策略 为了确保应用系统的高水准、高可靠等质量要求,同时也要确保系统的易维护、易扩展等性能要求,在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非常注重技术选型和方法选择,应用系统的技术方法总结如下: 注重基础支持软件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为了有效避免传统作坊式的完全代码定制开发模式来实现相关系统需求,导致系统遇到需求变化或业务经常调整调整导致大量返工或系统推倒重来等弊端,我们在架构和设计应用系统时,就进行了底层流程引擎、数据引擎、界面引擎的统一架构和设计,实现了业务流程、数据库结构、软件界面等可根据工作需要在线可视化灵活配置和更新。 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组件化开发技术。为了保证整个应用系统几百个功能模块能够无缝集成,实现业务流、数据流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流转,我们把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对其中主要的关键模块按照统一的接口规范和协议进行封装开发,形成一系列的功能模块组件,便于相互调用和集成。 信息技术和安全专业技术有机融合。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在注重信息技术的选型和开发同时,更注重先进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安全专业思路、理念和相关成果的引入,并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使系统真正具有核心的思想和灵魂,贴和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升工作水平。 1.3.1.2设计策略 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是“平战结合”,第二是“四个覆盖”,第三是“三全三可”,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1、“平战结合”设计思路 结合安监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特点,既考虑到应用系统在事发情况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提升应急救援指挥决策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又充分考虑到在大部分不发生事故的时间里,应用系统如何发挥作用而不成“摆设”?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平战结合,以平为主”的设计思路贯穿整个系统的建设周期,使系统覆盖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各项目业务需求,满足全局各个业务处室的各项目日常工作的数字化办公和流程化管理的需要,真正让系统发挥强大的技术支撑作用,让工作离不开系统。 2、“四个覆盖”设计思路 我们在吸取全国各地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结合我们市自身特点,采用自主总结的“四个覆盖”的建设模式:第1个覆盖是全体系覆盖,即系统能够覆盖本市、乡镇及企业的各级应用,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确保数据共享;第2个覆盖是全业务覆盖,即系统能够覆盖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等各类安监工作需要;第3个覆盖是全处室覆盖,即系统能够覆盖市各个业务处室的各项目工作需要,实现全局数字化协同办公;第4个覆盖是全对象覆盖,即系统能够覆盖全市重点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场所,实现动态监管体系建设。 3、“三全三可”设计思路 三全--工作全数字化、业务全流程化、过程全记录化。应用系统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把全局各个业务处室的各项工作的处理都“搬”到计算机上,通过系统实现所有工作的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同时,对相关的业务工作依据ISO9000体系实现了全业务流程化管理,实现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针对各项工作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工作信息和业务处理记录,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数据流自动形成各类记录,自动进行入库处理,为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考核和查询统计提供了详尽、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可--流程可关联、数据可共享、功能可扩展。我们把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应急救援三大业务一体化设计,真正实现了三大业务之间的相关流程可相互关联,有效避免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孤立设计弊端;同时我们通过底层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应急救援三大业务数据库统一规划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同时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本系统的数据与横向和纵向相关单位的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交换,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采用我们开发的强大工作流引擎、数据引擎、界面引擎确保了系统的功能能够随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需要,能够灵活的进行功能扩展,有效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 1.3.2 系统方案特点 1.3.2.1以业务为中心思想 系统围绕以我们安监局业务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导向的理念进行设计,不仅覆盖安监局内部的业务流程,同时建立与各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以安监局业务处理为中心的业务数据中心,使安监局更好地实施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公众。 1.3.2.2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系统不仅要能满足业务工作和业务流程的需求,同时提供有效的细分和管理的手段,配合系统提供的基于多维数据仓库的分析手段,利用安监局的业务数据,建立直观的多维数据模型,进行图形对比分析和数据挖掘,通过对安监局的业务数据的联机在线分析,为安监局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和分析手段。 1.3.2.3基于统一平台集成思想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一体化的业务集成的管理系统,为安监局提供统一和自动化的业务操作模式和技术支撑平台。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安监局监督管理信息监系统与内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贯彻并落实系统集成的思想。所设计的应用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业务系统之间既相互隔离又紧密集成。接口适配系统是实现系统集成的技术关键,并是系统统一平台管理的思想。 1.3.2.4适应用户业务不断发展 本系统充分考虑安监局的现有业务,同时考虑国家安全生产政策不断调整的安监业务转变,安监的新型业务,国家的新型政策,所以尽量采用瞻前性的需求进行设计,充分适应于未来的发展方面。尽可能充分适应安监局未来业务、组织机构的变化,极大地降低未来系统的采购、再开发、变更、测试、维护等成本。系统同时具备与国家局、省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接口,使系统上线使用更加能满足安监局的业务要求。 1.3.3 项目建设目标 依据国务院要求的建立起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求和规划,结合我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实际情况,围绕“扩展监察视野、增强监管水平、提高应急能力、强化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总目标,建立起市、县、企业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与应急救援辅助支持系统,形成完备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市、县、乡镇三级安监电子政务和内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行政政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增强全市安全监管部门的动态监管能力,提高行政效率,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全市整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3.4 项目建设原则 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规范为指针,遵循“三网一库”标准,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各负其责、逐步实施。“三网一库”即专网、内网、外网和基础安全数据库,其中,专网部分是指市、县、乡三级平台之间现有的政务专线;外网是指互联网;内网是指各级各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市安监局负责统一规划和设计全市平台建设方案,各级安监部门负责本级平台建设工作。建设经费由同级财政负责。企业安全管理终端的建设由企业负责。 第二章 建设方案 2.1 硬件建设部分 2.1.1机房系统设计 2.1.1.1 机房环境设计 中心机房建设必须遵循以下技术规范: 指挥中心机房包括七个部分:动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机房屏蔽系统,机房装饰,接地系统,防雷系统,消防报警灭火系统。 2.1.1.1.1动力配电系统 提供一个综合性配电系统,此供电系统不仅运行可靠、维修方便、操作灵活,满足计算机运行对供电的要求,也节省投资、节约电力,为以后的设备的增加留有余地。 该动力配电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独立配电系统:计算机机房是采用独立配电系统,所有机房用电都通过机房的动力配电柜进行配电。动力配电柜采用自动空气开关。所有电缆最好穿镀锌金属钢管敷设于地板下,配电方式采用树干,放射式混合配电系统。 线路独立:配电系统分为计算机设备供电,辅助设备供电。计算机设备指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辅助设备指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二者线路独立。 配置UPS,柴油发电机:UPS可以支持供电保证8小时基本设备正常运行,8小时后,柴油发电机提供电里,这样保证不间断供电。 动力配电系统应满足国家《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规定中的C级:稳态电压偏移范围%:-15~+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1~+1,电压波形畸变率%:10,允许断电持续时间 ms:200~1500。电源的频率为50Hz,电压为380V或220V,需要提供的电源相数为三相四线,单相为三线制。 2.1.1.1.2机房屏蔽系统 机房屏蔽系统应包括以下各项措施: 机房顶屏蔽措施:机房天棚上的照明线路电线用镀锌钢管敷设,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天花,他们可以屏蔽电磁干扰,防止静电。镀锌钢管,天花板均与大地有效连接。 机房地面屏蔽措施:采用全钢抗静电地板,金属桥架,镀锌钢管,屏蔽干扰信号。地板之架网状连接至地板下接地铜网作为防静电泄放系统。 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在0.15-1000Hz时<126db,磁场干扰<800A/M. 门窗措施:安装防电磁泄露专用玻璃,采用金属门,连接部分采用铜连接,都与机房地极牢固联机。 换气措施:一方面不规则时间利用门窗换气,一方面涉及多弯折率的换气管道。 2.1.1.1.3机房及中心规划 机房装饰包括以下部分: 机房吊顶及灯光:装配式轻钢骨吊顶,安装固定各类风口,固定自动火灾探测器,吊顶内部置电缆桥架,新风管道,空调回风管道。荧光灯照明,照度为350Lx。出入口设置疏散标志灯。 地面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的铺设高度为200mm,活动地板导静电地面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7~1.0+1010Ω·cm 机房有单独出入口:通道净宽大于等于1.5m,机房净高大于等于2.3m。 环境条件:温度:22℃±2℃,温度变化率<5℃/h,相对温度:50%±10%,空气含尘浓度:每升空气中>=0.5um尘粒数<18000粒,噪声:<68db。 机房设置门禁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 根据中心的业务功能需要,对整个中心做了相应的功能区域划分,平面图如下: 市安监局重大危险源检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平面图 2.1.1.1.4接地系统 根据计算机系统接地的要求,采用地极一组,接地地租小于1欧姆零地压差小于1V,机房做地网一组,通过接地引线引至地极,并接入其他地极:计算机机柜的保护地,机电设备的安全地,工作接地。处理共地的地线时,采用从地极引出一根接地干线,接至计算机的之流地网上。UPS逻辑接地接至UPS配电柜的逻辑母线。UPS柜接逻辑地线引下线,接入直流地极。 接地安全措施采用接地棒做地极三组,接地电阻小于1Ω,,保证它在地下至少可使用30年。采用三组接地棒,用铜带连接,然后用25mm2铜芯线与机房内工作接地级保护接地连接。机房内绝缘体静电压<1KV。 2.1.1.1.5防雷系统 防雷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机房主电源进线端安装第一级电源避雷器,机房UPS输出端安装第二级电源避雷器。 与外界以电口方式连接的网络设备安装数据线路避雷器。 指挥中心楼内的长距离的综合布线的RJ45头到网络设备前安装数据线路避雷器。 2.1.1.2服务器系统 服务器系统总体设计 如图所示,在指挥中心建立一套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该系统包括: 1、数据库服务器:两台DELL 2950 (2cpu,2G)做双机热备,这两台服务器安装Oracle数据库,实现数据库任务的高可靠性运行。 2、应用服务器:配置两台DELL 2950作为应用服务器,安装中间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 3、备份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主、备互为备份。 4、对外信息发布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承担。 2.1.1.3 网络设备 本次我们采用硬件防火墙的方式来实现内、外网分步数据传输。 2.1.1.3.1硬件防火墙需求 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相比的优势:目前网络里很多病毒都可以攻破软件防火墙,然后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而硬件防火墙采用特定的系统开发而成,而且硬件设备工作在网络协议的第二层,第三层,病毒无法侵入。 2.1.1.3.2硬件防火墙的功能 1)、防火墙的外网映射功能 Internet外网IP可能通过映射功能指向我们的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2)、防火墙对外网阻断功能 通到对防火墙的设置防ARP攻击、SQL防注入等功能可以有效的阻止了其它无关的数据攻击我们的网络,以阻隔我们正常的数据接收。 2.1.1.3.3防火墙的承载能力 1) 数据流分析:我们以每一个视频的实际传输中会把数据流分成64bit的包进行并发,一个视频正常传输并播放的并发流在200kbps。 2) 防火墙的网络吞吐量高达188Mbps,也就相当于能处理高数据流达到188Mbps的并发,并释放给服务器来接收数据,下面我们通过计算来看一下防火墙的承载能力。 1、我们先将Mbps换成Kbps:188Mbps/1024=192512Kbps ; 2、然后我们计算能承载多少个视频并发:192512Kbps/200kbps≈1000台; 通过计算,我们防火墙的设计可以承载1000个视频并发流数据。 3)我们采用的服务器是属于高性能服务器(CPU采用双核至强处理器 E5205,主板前端总线达1066MHZ,千兆服务器网卡,硬盘采用SAS接口硬盘,其读写速度为300MB/S),能承载1000台终端数据并发流。 2.1.2数字会议系统 2.1.2.1系统概述 多媒体:是多种信息的表达方式或者是多种信息的类型。狭义的说,是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人的器官能直接感受和理解的多种信息类型;广义的说,是指各种信息类型的综合,它包括:1、反映自然界属性和特点的信息。2、 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过程中的思维的信息。3、反映人类社会特点的信息。4、反映人造世界中各种技术特点的信息。5、人性化的信息。6、经过数字编码和解码的信息。 多媒体技术:也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的综合性;二是人机交互性。 多媒体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建立在人与环境之间的系统, 协助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操作。这种协作不同于普通的控制与交互系统,不能理解为用于协助人对机器的操纵,而在概念上是透过多媒体系统对环境进行交互和控制,这种交互由于多媒体系统的介入将我们人类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大大加强,既扩大了范围,加快了速度,又增加了存储,而且更易于接受。 具体到该项目上,该系统通过对各种信息网络的融合,提供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收集、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储存、多媒体信息查询、多媒体信息播放平台。 2.1.2.2系统设计原则 先进性——采用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系统使用当中的科学性。 实用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使实用性最大化。 可扩充性、可维护性——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统盘考虑、预留空间;依托平台结构设计的合理稳定性及全套系统的统一缜密性使后续维护工作规范化、远程化。 经济性——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用户高性价比的要求。 高可靠性――采用系统集成设计方式,选用成熟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和配件,系统关键部分采用冗余设计,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在设备选型、材料采购、施工方案中解决了防静电问题,满足了用户可靠性要求。 易操作、易管理性――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系统自动化管理能力,降低劳动强度。 2.1.2.3设计依据 我们此次的设计是根据我公司以往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结合会议室使用功能要求,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规范进行的。 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规范,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主要如下: 《厅堂扩声系统技术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16-92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GB8898-97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至少达到国家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求,具体如下: 最大声压级:0.125~4KHz 范围内平均声压级≥98dB 传输频率特性:0.063~8KHz,以0.125~4KHz平均声压级为0 dB,允许± 4~-12 dB,且在0.125~4KHz内允许≤± 4 dB 传声增益:0.125~4KHz的平均不小于-8dB 声场不均匀度: 1000Hz、4000Hz时,大部分区域不均匀度≤8dB 系统噪声:≤NR30 2.1.2.4功能需求 会议室名称 面积/ M2 数字发言系统 摄像跟踪系统 扩声系统 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 120 ■ ■ ■ ■ 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是进行各类重大决策的重要会议场所,要求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可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会议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议系统的需求。先进的数字化的模块化的音频会议系统顺迎会议发展潮流,她克服了传统会议系统的不足,并以优异的性能使其在众多的国际会议和高层会谈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公司根据会议系统技术要求和日常工作的需要为基础,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公司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本着技术先进、功能全面、安装简便、维修方便的宗旨,采用目前国际国内性价比最为优良的产品和设备。 我们针对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进行了方案设计。 本会议室面积中等,平时可作为举行大型会议、多媒体资料播放等使用需求。 主要设计数字会议系统选用翻盖式 1 主席 9 代表席;摄像跟踪子系统选用摄像机 2 只,利于对全场会议的监控与跟踪发言人,并配合 1 台电数字硬盘录像机对会议的音视频信息进行采集;扩声系统选用 6 只专为业建筑吸顶音箱,控制系统选用英国/TELECO的专业AV控制中心(带功放)。 2.1.2.5系统功能设计 数字会议发言子系统:设备选用TAIDEN 会议系统设备,该全数字会议系统包括会议控制主机、发言单元等相关设备组成,满足各会议室参会人的发言、讨论等会议功能要求。 摄像跟踪子系统:当发言代表打开话筒时,摄像机可自动对准发言人进行摄像,并显示到大屏幕或投影设备,同时也可手动控制,监视全场,控制灵活。并可实现多台摄像机之间及摄像机与视频信号之间的快速切换。 扩声子系统:选用以英国TELECO 混音功放为核心、英国TELECO 专业会议扬声器为一体的专业会议扩声系统,为整个会议厅提供良好、完整的音响效果,忠实地还原原来的声音。 数字硬盘刻录子系统:可以直接将会场的音、视频信号以数字格式保存,易于保存记录原始、完整的讲话和图像资料。 2.1.3大屏幕系统 本方案提供的液晶拼接显示系统是根据用户需求专门设计的。它将国际最卓越的DID 液晶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超窄边拼接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纯数字化拼接技术等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进的液晶拼接系统。 本方案采用3行3列的46寸超窄边液晶拼接显示系统。这套以DID液晶显示技术为核心的显示系统,主要作用是将各种视频、计算机文字、图像信号进行全数字控制和显示。实现对各种系统图像、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视频(DVD、VCD、RMVB)信息的综合显示,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综合信息显示系统,并提供一个交互式的灵活系统,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显示需要。同时考虑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完全兼容最新的数字视频信号的显示,如数字视频图像、数字流媒体图像、视频会议等。 整个系统可与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其它独立计算机工作站相联,实现这些计算机图形和视频图像信息的综合显示,满足监控、调度等各种显示的需要,为大厅展示提供一个直观、高质量的灵活显示系统,以适应用户在显示方面的需要。 2.1.4电话接警处理系统 电话接警中心管理系统功能简介:2个电话接口卡。可扩容至16路;来电显示功能,可防恶意报警;兼有电话报警功能,可使用拨号器向中心报警。可通过软件技术,实现布撤防、巡检及报警零话费 1、可靠实用,能n*24*365天连续无故障使用。 2、自动识别接收国际通用的:ADEMCO contact id,ADEMCO4+2 EXPRESS,4/2,4/1,3/1(10-40bps),通信格式。 3、采用“冗余缓存技术”,电脑死机或不连接电脑,也能暂存300-1300条报警信息,增强系统可靠性。 4、采用可堆叠结构,少用户可节约投资。 5、可扩展多至16条电话线。 6、支持16进制的用户编码,用户数可达到6万5千以上。 7、机上自带报警蜂鸣提示,也可外接警号、警灯。 8、停电时可使用后备电池供电,7AH的后备电池能连续供电40~50小时。 9、电话线断线和电话线状态软件提示,接收机状态即时提示,接收机功能可设置,防雷击功能,具有操作员和管理员密码,保证系统安全性,具有防区电子地图,报警时自动弹出显示。 10、 具有用户子区域图,可了解用户单位结构,方便制定出警方案、电子地图可放大,可外接地图显示板或LED显示屏等辅助显示设备,显示发生报警的用户,可外接开关输出板,方便用户带动自控设备,如路灯,摄像机等。 深圳龙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 毗邻香港,目前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基地座落于西乡两大工业城内:深圳宝安西乡恒丰工业城与富源工业城内, 基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公司前身是深圳伟林企业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创建于1998年.后经过多元化的发展,分别创建了深圳龙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美龙电子有限公司等控股子公司,现子公司已初已具规模,专业从事集电子元器件类、家用安防电子类、汽车安防电子类设备制造的大型综合型生产企业。公司依托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超强的科研人员,按照欧美风格研制开发了一批国内外最新一代的智能安防产品,产品覆盖安防行业四大类100多个品种系列。公司始终坚持紧跟国际最新动态,将元器件、芯片、通讯、系统集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标准转化为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安防实用系统,实现技术创新,引领科技潮流。公司不仅拥有完备的生产线和先进的SMT制造工艺,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邦定机和独立的研发团队;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数项、进出口经营权、完善的合作体系,并与香港、德国、以色列、韩国等同行业多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生产技术协作关系。近期,经集团公司原董事会决策,将投入巨资全新打造新型的安防公司,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好准备! 2.1.5系统综合布线集成 2.1.5.1系统集中控制集成 所有有关设备均可以通过无线触摸屏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和操作,向不同区域输出不同的展示内容;同时所有设计系统也可由手动方式进行控制在中控室统一操作;这样既保证了控制的统一性又不失灵活; 2.1.5.2系统综合布线集成 我方在设计系统时,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同时又充分考虑到系统的使用需求,所以在系统的布线设计中下了功夫,使得系统可以方便的播放和投射出局域网内任何一站点的图像和声音资料,如果同我们已经配置的网络硬盘录像系统相结合,甚至可以实现对各个场所的现场情况进行点播,达到 “ 足不出户 ” 就可以了解到各种会议或活动的进程,真正做到 “ 天地任我行 ” 。尤其是 “ 报告厅 ” 等对布线要求较高的场合,我们更是考虑的精益求精。 按照设备方提供的线槽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弱电线槽和线管的铺设,要采用金属线槽和线管,线管中要留有引线。 为了便于埋设线槽,装修方应该对地面进行处理,比如挖沟或将地面抬高,沟深或地面抬高至少 10cm 。天花要留有空间穿设线管。 金属弱电槽同金属强电槽之间间距至少为 15cm ,最好采用分开铺设在不同的方位。强电穿线要用金属线槽或蛇皮软管。 2.1.5.3系统集成网络集成 网络集成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市安监与纵向(包括乡镇安监部门及地市级节点)及横向(市政府及安委会成员单位)实现网络对接,为数据交换与同步提供网络通道。 网络系统集成内容: (1)基于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市局政务外网。 通过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的公共服务专网(VPN1)与Internet互联,提供市安监局各类对外应用服务,为工作人员获取信息、沟通联络和服务社会提供便捷条件,主要用于全市重大危险源企业申报登记、行政许可申报和政务信息公开。 (2)基于市政府政务外网构建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专网。 通过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的资源共享专网(VPN2)与上级(地市)节点及下级(乡镇)节点相连,作为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的纵向专网。主要用于传输和接受各级安监部门及安委员成员单位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 (3)基于网络运营商实现互联网接入(要求具有固定合法IP2个或以上),实现安全生产政务信息公开及信息发布。 2.2软件建设部分 2.2.1 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系统 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普查及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管理系统。建立起市、县、企业三级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信息网络,满足所有企业及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建档、统计、上报的需要。通过对企业及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的数据采集,建立起全市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包括重大危险源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单位安全管理情况数据库),为日常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提供相关信息支持。二是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建立起基于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具有重大危险源自动辨识、评价分级、风险评估、动态监管、空间分布管理等功能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动态监管。采用国内领先的定量化的重大事故风险分析技术-QRA来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为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三是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政府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端和企业现场重大危险源监控端系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自动巡检和实时监控,自动分析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并把相关安全参数报警和检测设备故障报警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便能够进行远程事故调度处理,及时发现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此系统可以用于远程应急救援指挥调度。 2.2.1.1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管理系统 建立起市、县、企业三级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信息网络,满足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档、统计、上报的需要。 2.2.1.1.1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结构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规范和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设计规范为主,结合我们市自身的安全生产工作需求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如下: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基本情况 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评价情况 安全投入情况 许可证 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数据 库区(库) 贮罐区(贮罐)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压力容器 数据上报 按时间申报 按内容申报 Internet网上直报 文件报送 市-乡镇二级安全生产数据中心 2.2.1.1.2系统功能要求 此申报系统能够让企业方便的按照国家局的有关申报要求填报企业基本情况及重大危险源各项数据,并且能够方便的通过上述方式报填报数据传送到各级安监部门,能够大大降低安监部门数据收集、整理、输入等工作量,并且能够大大提高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申报登记系统必须获得国家安监总局鉴定认可并确保和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间的接口,系统功能设计: 项次 子模块名称 功能设计 1 系统管理 权限管理、申报参数设置、许可管理、日志管理。 2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增加、修改、删除。 3 数据申报系统 企业通过网上直报、文件报送多种方式向相关安监部门申报数据。 4 数据接收与审核系统 接收上报数据,并自动完成申报数据的审核工作。 5 统计分析 企业分布地区统计分析系统 能够对企业基本情况及重大危险源统计分析生成文字报表和统计图。 可以按企业分布地区、经济类型、行业类型、危险源类等多种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重大危险源分布地区统计系统 重大危险源分类统计系统 重大危险源分布行业统计系统 重大危险源所涉危化品统计系统 6 数据交换与同步系统 实现本系统和市已经建成的相关系统(如应急联动等)以及省局相关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同步共享。 2.2.1.2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 基于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重大危险源自动辨识、评价分级、风险评估、动态监管、空间分布管理等功能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动态监管。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为应急指挥救援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2.1.2.1系统结构设计 2.2.1.2.2系统功能要求 项次 子系统 功能设计 备注 1 重重大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电子地图)管理系统 实现地图的基本操作:放大、缩小、漫游、全局图、鹰眼等; 空间分析功能:定位查询、圆选、框选、多边形选; 救援最佳路径分析; 地图导出打印功能; 电子地图与遥感影象图无缝叠加显示; 比例尺功能; 分类图标自动显示。 通过设定地图图层进行图层过滤,实现按照企业行业类型,危险源类型,危险源等级,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救援单位类型进行分层地图汇总和显示。 实现地图地区分级查询; 通过查询危险源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地图定位; 通过查询方式实现地图图层自动过滤功能; 地图操作管理系统 空间信息搜索分析系统 2 重大危险源自动辨识系统 危化品类重大危险源辫识系统 能够自动根据企业申报数据,依据有关标准辨识重大危险源。 采用的有关辨识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非煤矿山类重大危险源辫识系统 煤矿类重大危险源辫识系统 压力设备类类重大危险源辫识系统 3 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系统 储罐类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系统 能够评价确定企业重大危险源等级(1-4级)。 采用的评价分级模型必须获得国家安监总局的鉴定认可,以确保分级结果的科学性。 库房类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系统 压力设备类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系统 矿山类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系统 4 重大危险源控制水平评估系统 重大危险源安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评估系统 依据有关评估指标体系,从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技术装备三方面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分级,以确定需要重点监管的重大危险源。 采用的评价分级模型必须获得国家安监总局的鉴定认可,以确保分级结果的科学性。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评估系统 重大危险源技术保障情况评估系统 5 事故隐患自动排查系统 利用企业安全状况评估系统自动识别出相关事故隐患的情况。 2.2.1.3 重大危险源远程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2.2.1.3.1系统结构设计 2.2.1.3.2系统功能要求 (1)、可以方便、灵活地设置每个监控点的信息,如监控点编码、名称、IP地址、端口号、通道等信息;。 (2)、同时还可以设置各种系统参数及系统配置。 (3
本文档为【县(市、区)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0-09-03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