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举报
开通vip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null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授课人:蒋俊华(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系) Tel:13698976585 E-mail:jiangjunhua2006@163.com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本课程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本课程教学所包含的内容 绪 论 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 年龄特征 发展与教育第1章 —第5-6 章—第7-9章—第2-4章—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 ☆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null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授课人:蒋俊华(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系) Tel:13698976585 E-mail:jiangjunhua2006@163.com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本课程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本课程教学所包含的内容 绪 论 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 年龄特征 发展与教育第1章 —第5-6 章—第7-9章—第2-4章—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 ☆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重难点)★概 述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概述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概述 概念 对象 内容 意义 研究一、何谓青少年一、何谓青少年 “青少年” ,指的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性成熟是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因而通常又被称为青春期。 “青少年期”年龄阶段为11、12岁---18、19岁。 这一时期分为前后两期: 11、12岁-14、15岁为前期(相当于少年期,初中阶段),是发育的迅猛阶段; 14、15岁-18、19岁(相当于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发育逐渐缓慢下来。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概念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概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是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发生与发展特点以及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而如何进行教育的科学。null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青少年心理发生与发展特点,及如何实施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年龄特征。研究年龄特征范围包括两个部分: 认知发展: (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推理等) 社会性发展: (意识、情绪、性格、价值观、道德、人际关系等) null人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null该学科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其他心理学分支四、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内容四、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 1. 生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第一章绪论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2.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阐述认知发展、学习心理、性心理发展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3.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阐述人格发展、人际关系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内容体系:具体内容体系:绪 论心理发展 与教育社会性发 展与教育青少年 心理咨询概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研究原则与方法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青少年学习心理与指导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与教育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青少年人际交往与辅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书煤矿职业生涯规划开场白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前言职业生涯规划九宫格的占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缺点和不足 与指导青少年心理咨询过程与技术五、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意义五、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意义有助于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有助于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教育 有助于青少年问题的解决null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外形 变化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性的发育与成熟矛盾动荡性过渡性物质前提和条件(一)外形变化(一)外形变化身体长高 体重增加 第二性征出现1. 身体长高1. 身体长高身体迅速长高是青春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 在青春发育期,平均每年长高则达6-8CM,甚至达10-11CM。 男女青少年在身高的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女孩从九岁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11、12岁则到高峰。而男生一般是从13岁左右开始,14岁达到生长高峰。 2. 体重增加2. 体重增加青春发育期,体重每年可增加5-6公斤,甚至可达8-10公斤。 男女青少年在体重的增加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0岁之后,女孩领先发育,体重增长较快。两年之后,一般情况下男孩赶上女孩。 平均14岁体重增长达到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趋于平稳。 3.第二性征出现3.第二性征出现 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纯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汗毛、出现腋毛、阴毛等。 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 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男女青少年在外形上发生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二)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心脏机能的增强 肺的发育1. 心脏机能的增强1. 心脏机能的增强在12岁时达到初生时心脏大小的10倍,接近成人水平; 心脏密度也成倍地增长,构成心室壁的肌肉增厚,心肌纤维更富有弹力。心率、脉搏减慢 男女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在心脏重量、大小每次收缩所排出的血量和血压等方面,均比男性低10%左右,而心率、脉搏则比男性快8-10次/每分钟。 2. 肺的发育2. 肺的发育12岁左右,肺的发育迅速增长,肺重量为出生时的10倍,肺小叶结构逐渐完善,肺泡容量增大,与呼吸有关的某些肌肉发育加快,使呼吸功能进一步加强。 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男女性肺活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男性比女性的肺活量要大得多。 (三)性的发育与成熟(三)性的发育与成熟性的发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主性征与次性征的发育。生殖器官的改变,以及与生殖器官变化随之而产生的相应身体变化,称为主性征。次性征是指除主性征之外的身体变化即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 性器官的发育。 性机能的发育。(四)脑和神经的发育(四)脑和神经的发育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null年龄与大脑重量关系平面图1. 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1. 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青少年期的脑重量逐渐增加,12岁时接近1400克,几乎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量。 13-14岁时,脑电波出现第二个“飞跃”现象。脑皮质细胞在功能上的成熟,它具体地表现为感知觉非常敏感,记忆力、思维力不断提高,这就为它们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高难度的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大脑皮层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脑皮质细胞在功能上成熟,神经元联系更加复杂化。 左半球的言语中枢系统的最高调节能力也迅速增强。 青春期在新的更加复杂的生活条件影响下,神经功能显著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功能逐步发育成熟,到16、17岁后,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协调一致。生理的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生理的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 心理变化,敏感、自尊心,自我形象关注等 间接影响: 通过中介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过渡性 矛盾动荡性 (一) 过渡性 ★ (一) 过渡性 ★ 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过渡 (二)矛盾动荡性(二)矛盾动荡性 ★1. 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特征表现:null 不稳定性:行为冲动,喜欢冒险 两极性:情绪表现常两极波动,易动感情,充满激情和热情。 取得成绩或遇到高兴事就欢呼雀跃,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又极易愤怒或抑郁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 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2.矛盾性的具体表现行为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null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性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性第一章 绪论(一)客观性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具体要求: 1. 坚持实事求是 2. 确立客观的指标 3. 研究的可验证性 基本含义: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二)发展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基本含义: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所涉及的问题。 具体要求: 1. 在思想上树立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可变的) 2. 要坚持教育是促进一个人心理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可塑造的)(三)教育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基本含义: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正常发展。 具体要求: 1.牢记研究对象是人, 2. 明确教育研究应该起促进、指导作用 3.控制和消除实验研究中对青少年心理的不良影响(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本含义:是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具体要求: 1.研究的课题应是我国当前青少年教育、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等领域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2.在研究设计和进行过程中,既要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又要有理论指导。 (五)伦理性原则(五)伦理性原则基本含义:指在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原则。 具体要求: 1.当伦理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相冲突时,首选坚持伦理性原则 2.研究必须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被试有权选择参加或退出研究 4.保密性原则(当涉及个人或父母隐私的时候,研究者有义务保守秘密)null 测验法调查法开展研究的四种具体方法二、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内涵、分类、优缺点、注意事项(一)观察法 (一)观察法 内涵: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观察青少年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心理活动表现,根据观察结果推断其心理特点和规律方法。 分类: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结构性观察 优缺点:1.优点:较自然、真实 2. 缺点:不易控制,被动、费时、常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性 注意事项:客观真实 有目的性、针对性 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 (二)实验法 内涵: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科学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分类: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实验室实验 优点:控制严格、可重复 缺点:人为性较大、与现实脱离null(三)调查法 涵义:调查法是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的方法。 分类:访谈法、问卷法null访谈法涵义:是通过与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注意事项: 第一,访谈前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尽可能了解被试的背景情况,选择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访谈者要掌握交谈的艺术。 第三,访谈成功的关键是把握谈话的方向。 null问卷法的含义: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青少年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问卷法的优缺点 : 优点是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简洁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经费,其次,匿名性强,回答较真实。 缺点是被试的回答带有一定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它方法加以印证。 null问卷法的注意事项: 第一,问卷中试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紧紧围绕所研究的主题。 第二,问卷中试题的内容应该是青少年熟悉的。 第三,大规模的问卷研究,必须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问卷中题目的叙述要简明并易理解,不会引起在理解上出现歧义。 第五,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之前,要先判断问卷的回答是否有效。 第六,问卷法的形式,应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为辅,答案便于归类、统计。 null涵义:测验法是通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测验来研究青少年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 分类: (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测验方式) (2)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测验材料的属性) (3) 成就、能力、智力(IQ,EQ)、人格等测验 (测验的目的) (四)测验法 测验法实施的要求 测验法实施的要求 第一,在使用测验之前,研究人员一定要熟悉测验手册。 第二,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一般应为日常学习的环境。 第三,整个测验的实施要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进行。 第四,测验结果的评分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第五,测验结果的解释要参照常模进行。测验法的注意事项:测验法的注意事项:1、测验的公平性 2、测验不只是帮助评价学生,它在教育塑造 上也起一定作用 3、测验的结果作为不可改变的标签 测验法的优缺点 测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主要表现在测验的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理方便,测验有现成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不足:使用灵活性较差,对主试的要求较高,结果难以进行定性分析,被试的成绩也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的影响等。null第二章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学内容第二章 学习要求第二章 学习要求在了解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认知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重点: 掌握认知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认知发展理论 第一节 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 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概念解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关于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观 信息加工的认知发展理论 你觉得谁最美?你觉得谁最美?We are all beauties! but in somebody’s eyes一、基本概念解释一、基本概念解释认知:(cognition)人类获取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活动和心理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其中包括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或指认知过程,或指认知结构,或指认知能力 认知过程:一般称为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涉及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 一、基本概念解释一、基本概念解释认知结构:指个体通过认知建构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认知项目的有机组合,包括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另有加涅则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null发展:指有机体随年龄变化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和现象。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发生变化与完善的过程。 认知发展的两个表现: 1. 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发展地过程; 2. 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整合。 null 低级 高级 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 简单 复杂 片面 全面 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 趋于整合 的表现 认知发展教学设疑教学设疑 在诗歌欣赏课上,李老师正在讲解诗词中所采用的象征手法。考虑到许多5年级的学生不能理解“何谓象征手法”这一抽象概念,为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李老师问:“象征是什么”。 “象征就是……,比如,好象……”,有学生说。 “象征就是一个东西代表另一个东西”,还有学生说。 大多数学生仍茫然不解,李老师则举例说,“我是在说一种象征,比如戒指是结婚的象征,心形是爱的象征,或者……” 有学生插话说:“五星红旗象征国家”,“绿色象征和平”,“鸽子也象征和平”…… “小林,奥运会的五个圈象征什么呢?”李老师问。 “象征……象征……。”小林还是不明白“象征”是指什么。null 从学生的这些反应中,你对儿童的思维有何了解? 你将如何安排这一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的教学活动? 为了使你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匹配,你将如何“倾听”学生的思维? 如何让学生对象征手法有具体的体验? 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还没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你将怎样做? 如果你是李老师:null——引言——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涉及个体的思维特征及其转变,而这些思维特征和转变,就是认知发展理论力图解决的问题。 认知理论要解决的问题:认知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认知的本质是什么? 认知的发展是连续的而是阶段式突发性的或者是量的累积过程还是质的突变过程? 认知发展的关键条件有那些? 认知结构各成分在发展过程中是分离的还是协同的?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简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智力的本质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null1. 智力的本质1. 智力的本质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 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null 认知失衡即儿童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它会促使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借以解决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状态,以重新恢复认知平衡。 认知平衡即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null 一是儿童满足于现有的认知图式,处于暂时的平衡阶段; 二是儿童意识到已有的认知图式存在不足,因此产生不满足感,平衡状态于是被打破,处于不平衡阶段; 三是儿童克服既有认知图式的不足,发展起一种更有效也更成熟的新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认为完成任何一次平衡包含着三个阶段,null因此,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认知结构(图式) : 指的是思维或行为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与自己相关的经验。 三种认知结构(图式):动作图式或感知运动图式、符号图式以及运算图式。 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儿童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认知图式?儿童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认知图式?皮亚杰认为,所有对图式形成的各种理解,都是由“组织”和“适应”这两种与生俱来得心理过程来完成的。 组织:是一种加工过程,儿童通过它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慧结构。 适应: 则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 同化:是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是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以达到个体图式与经验之间的平衡。皮亚杰理论中的关键概念皮亚杰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概念定义例子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儿童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平衡同化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 当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的名字(或询问:“这是什么?”)从而在已有的“会飞的东西”图式中,将飞机这个新的类型加入到自己的原有的图式中,进而改变了已有的图示组织重组已有图式,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慧结构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层次的图示开始结束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婴儿青少年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3.延迟模仿与客体恒存性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完成的标志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null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与客体,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存在。直到一周岁左右,儿童才会表现出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这就是皮亚杰所谓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 null婴儿最初的动作都没有目的。在婴儿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分化,这意味着因果认识的产生。 前运算阶段(2~7岁) 的主要特征前运算阶段(2~7岁) 的主要特征 (一)以表象思维为主(关键特征):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可以用词、想象力和图画来建构世界。 (二)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儿童既不能认识统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也不能认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如看到别人有一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定说“这帽子是我的”;他在家里看到一轮明月,在街上看到云雾半遮得月亮,便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null(三)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思维反向进行的过程。例如,把两杯同量的水当着儿童的面倒入一个瓶身较窄的容器,然后询问儿童两个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认为不相等。皮亚杰认为,由于缺乏可逆性,这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守恒”的概念。 (四)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儿童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因此,他深信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相同,不愿采纳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他也深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使遇到同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宣称事实是错误的。null守恒实验三山实验三山实验前运算阶段(2-7岁)的两个亚阶段 前运算阶段(2-7岁)的两个亚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主要特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主要特征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获得认知操作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其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儿童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 (1)多维思维,即能够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2)思维的可逆性和转化,即掌握物体和数的守恒; (3)去自我中心,即站在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 (4)具体逻辑推理,即运算的顺序性和传递性,但有时需要具体形象支撑。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主要特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主要特征此阶段的儿童其思维不再局限于真实的或可观察的事物,开始能够对观念和命题进行心理操作,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包括: (1)假设演绎推理,即一种基于假设而进行思维的运算形式; (2)抽象思维,即命题思维,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运算; (3)系统思维,即能在问题解决中,分离出所有相关的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对各阶段的总结、归纳对各阶段的总结、归纳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和顺应不断对认知图式进行组织或建构的阶段性发展过程。 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 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 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null从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向逻辑地解决各类问题发展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从前逻辑思维向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发展从表象及感觉运动解决问题向前逻辑地解决各类问题发展从反射活动向表象及感觉运动解决问题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图(四)皮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四)皮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 发现学习 2 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3 承认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1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1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鼓励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老师不是口头上教给孩子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2 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2 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皮亚杰认为,学习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老师只是听学生介绍他们实践新计划的经历,这些新计划对那些错误地看待世界的想法提出挑战。新技能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虽然这导致他们对现成公式只做出肤浅的而非深刻的理解。3 承认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 承认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另外,老师在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进步时,应该把他们的现状和过去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而不能拿一般标准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来衡量。null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也受到许多批评,最严厉的批评指向他主张的“年幼儿童只有通过在环境中的行动才能学习”这一观点。尽管如此,皮亚杰对教育的影响仍然是十分强大和深远的。他向教师们提供了关注、理解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新途径。他还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二、维果斯基关于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观二、维果斯基关于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观 维果斯基简介 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维果斯基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一)维果斯基的生平简介(一)维果斯基的生平简介 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人的智力发展受社会文化影响: 中国儿童 美国儿童 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的差异,中国儿童更聪明? (二)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观点 (二)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观点 (1)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的形式; (2)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三)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的主要观点 (三)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的主要观点 社会文化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认知能力的社会起源 最近发展区 null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它会受到文化传递给个体的信念、价值观和智力适应工具的影响。 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智力发展无论是从过程还是从内容上来说,个体都存在发展的差异。1. 社会文化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null智力适应工具指的是思维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策略。维果斯基认为它是儿童在与更有能力的社会成员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每一种文化都给儿童提供了相应的智力适应工具——如社会传递的记忆策略以及其他文化,它教会儿童如何运用他们的智能,即教会他们怎样思考。 2. 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 2. 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的主动性,但与皮亚杰不同的是,他认为儿童的主动性探索一般都以父母或老师甚至同伴的积极协同下为背景。维果斯基把这种背景看作为“社会性合作”。 维果茨基认为,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起源于社会相互作用。通过和社会中更加成熟的人一起活动,儿童开始支配自己的行为,开始运用一种在本民族文化中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思考。社会性合作社会性合作有能力的参与者能给予儿童恰当的指导,并能够使儿童受益于这种社会性合作,进而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null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这一特殊概念解释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生。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一个任务范围。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者能独立达到的认知水平与在成人指导和鼓励的社会支持下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3. 最近发展区(四)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对教育的启示 (四)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对教育的启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重视合作学习 关注指导者的作用,开展交互式教学1.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1.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要不断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null教学应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 合作学习 2 合作学习 在教育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主张为受教育者提供机会,都承认个体差异。但是,维果茨基式的教学不强调自我启蒙发现,而重视合作。老师通过解释、证明和口头提示指导儿童学习,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同伴的合作也可以促进协同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3.关注指导者的作用, 开展交互式教学3.关注指导者的作用, 开展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由一个老师和2~4个学生组成,学生轮流对课文内容做引导性的谈话,在谈话中,组员灵活地运用四种认知手段:提问、概括、阐述和预测。在组员读完课文以后,对话的引导者(首先是老师,然后是学生)开始问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说答案,提出新问题。为了防止意见分歧,可以重读课文。接着,引导者总结这篇文章,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然后,参与者向别人阐述那些含糊不清的、不熟悉的观点,最后,引导者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文章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四、信息加工的认知发展理论四、信息加工的认知发展理论缘起 基本观点 卡斯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信息加工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缘起 (一)信息加工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缘起1960年,纽韦尔和米勒等人分别出版了《行为的计划和结构》和《关于一般问题解决程序的报告》的著作。开启了对认知活动使用信息加工方法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关于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计算机类比的理论,以及建立和验证这种理论的方法论——计算机模拟法,从而形成了现代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信息加工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二)信息加工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将人类大脑的认知操作方式与电脑的操作方式进行类比2、尝试用电脑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发展 3、认为变化是连续不断的自我调整过程 4、认为任务分析是理解儿童思维的关键 1、将人类大脑的认知操作方式与电脑的操作方式进行类比1、将人类大脑的认知操作方式与电脑的操作方式进行类比 信息加工认知理论认为:大脑与电脑两者有相似“硬件”与“软件”以及相似的信息加工方式。相似的加工方式是指大脑与电脑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都涉及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分析的一致过程。2、尝试用电脑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发展2、尝试用电脑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认知理论认为: 人类认知的发展就像电脑软、硬件的升级换代一样。因为儿童随着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他们会逐渐学会搜集和理解信息、记住经历过的事情,以及用新策略调控心理活动,进而形成更快、更复杂、更精确的认知技能。null3、认为变化是连续不断的自我调整过程。 强调要探究儿童如何调整自己,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去适应未来生活。 4、认为任务分析是理解儿童思维的关键。 人们的表征或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是致力于努力实现适应环境的目标,人类思维的复杂性是环境复杂性的反映,因此,只有认真地分析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目标,才能正确地理解认知活动。 (三)卡斯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卡斯的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贡献:将皮亚杰的理论与信息加工的理论相结合。并根据儿童使用运算的不同类型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表征,提出儿童发展四个阶段及儿童的变化发展的机制是自动化和髓鞘化,认为儿童表征的形成影响了儿童短时记忆的保存量和中心概念结构的形成。卡斯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卡斯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关于儿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表征是感觉输入,与儿童所采取行动的表征相对应的是身体的运动。 (2)表征运算阶段:儿童的表征包括了持久、具体、内部的想象,其行动能够促进更多的内部表征。 (3)逻辑运算阶段:儿童在此阶段能够再现抽象的刺激,其行动依赖于对这些表征的转换。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也会再现抽象的刺激,但他们能操作更复杂的信息的转换。 null自动化是指用越来越少的注意来执行认知加工的能力。 髓鞘化是一种影响脑神经电冲动的生理传导过程的机制。髓鞘是在传导中起绝缘作用的一种蛋白质,它可提高传导的效率。卡斯认为在2岁、7岁和12、13岁左右,是一些过渡阶段,在此阶段髓鞘化速度特别快。 2、关于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 卡斯认为,儿童的变化是通过自动化和髓鞘化产生的。null3、关于儿童短时记忆的探讨 卡斯提出的儿童发展变化的上述自动化和髓鞘化两个机制都可以解释关于短时记忆的发展问题。 自动化——在认知操作上的不断自动化是提高其短时记忆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髓鞘化——个体大脑内部神经系统的髓鞘化,也是促进短时记忆能力提高的原因。 卡斯还提出了第三个机制即中央概念结构的形成可以促进儿童超越短时记忆的局限性,认为一个关于概念和概念关系的内部网络的形成将促使儿童的记忆更广。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小结: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小结:儿童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共同点是: 编码、策略结构化、概括化合自动化是认知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键。 总的来说,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符号加工系统,类似于电脑的信息输入、加工和转换输出(应答、推理和问题解决) 三大认知理论的异同三大认知理论的异同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青少年记忆的发展二、青少年感知和想象的发展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null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对立统一。 个体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个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 出两个特征个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 出两个特征1.稳定性: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认知发展年龄特征具有较普遍的稳定性 其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不同个体间认知发展的各阶段顺序是一致的,每一阶段经历相似的变化过程,且每一阶段的发展速度彼此接近。 2.可变性:不同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有一定的差距,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 null个体认知的发展: 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 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个体其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故个体认知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辨证过程。null(一)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二)青少年想象的发展 (一)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一)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1、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2、感知觉的意识性要比儿童强 3、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较大的发展1、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1、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青少年时期的感觉能力为个体人生发展全程的高峰期。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根据朱智贤的有关研究,个体在15岁前后,其视觉和听觉能力甚至超过成人。初中生对各种颜色的区分能力比小学一年级学生高60%以上。初中生对音高的分辨能力也比小学生高很多。2、感知觉的意识性要比儿童强2、感知觉的意识性要比儿童强感知觉的意识性:是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去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感知活动的能力 感知觉的意识性主要表现在观察活动的选择性和持续性两个方面。 青少年观察的选择性的发展青少年观察的选择性的发展初中生: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感知任务,能在没有教师监督或指导的情况下,主动地排除其他刺激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预定的活动,但初中生在观察时往往事先需要成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高中生:有较高的自觉性,能主动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监控。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的发展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的发展青少年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 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个体不需要较大的意志努力就能连续观察的时间:7-10岁的儿童为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为25分钟左右,初中生为40分钟左右。 青少年还能较好地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通过这种交替,青少年对一定对象的观察所持续时间更长: 根据1993年郑和钧的研究,在一次飞机模型故障的观察中,初中生能平均坚持1小时35分钟,而高中生能平均坚持3小时。 3、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较大的发展3、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较大的发展青少年在空间知觉的抽象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初中以后,个体逐渐能够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间的位置 青少年的时间知觉也有了很大发展。 初中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确切地理解秒、分钟、小时、日、周、月、年等时间单位,而且青少年对各种事件或现象的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渐完善起来。能够较为精确地理解世纪、纪元等历史时间单位。nullnull1、想象的随意性较儿童加强 2、与儿童相比想象更具创造性 3、想象较儿童更富于现实性(二)青少年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随意性较儿童加强1、想象的随意性较儿童加强想象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展开想象。 初中生能较好地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同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其想象还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不善于主动地提出想象的任务。 高中生不仅能迅速地完成内容较为复杂的想象任务,而且能主动地提出想象的任务。2、与儿童相比想象更具创造性2、与儿童相比想象更具创造性在中学阶段,由于经验的大量发生,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之认知操作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很大发展。3、想象较儿童更富于现实性3、想象较儿童更富于现实性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表象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具体表象更加精确地反映了对象的细节;另一方面,综合性的表象更好地反映对象的整体与结构。同时,个体对语词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青少年的想象能更精确、完整地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较高现实性。 青少年能主动地抑制那些不符合现实的想象,其想象中虚构的成份逐渐减少:与儿童相比,青少年能够较好地区分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虚构的。null(一)青少年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青少年记忆策略的发展null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以意义识记为主 3、抽象记忆占优势(一)青少年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null感觉 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刺激注意精细复述提取遗忘维持复述遗忘遗忘行为反应记忆过程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有意记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忆活动,有时伴有一定的意志努力。 初中阶段基本确立了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但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往往须由成人提出来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能自觉地和独立地提出比较明确的识记目标和任务,能选择恰当的识记方法,并自觉地检查识记的效果和对识记过程进行自我监控。 2、以意义识记为主2、以意义识记为主意义识记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来进行识记的方法。 初中阶段是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过渡的阶段,初二是一个转折时期。 在高中阶段,意义识记已成为学生识记的主要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在初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到了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 null记忆策略是指主体控制自己的记忆活动、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个体记忆策略的发展,一般受个体的经验、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动机等因素制约,其中思维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 中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处于成熟阶段。可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而且能根据记忆的任务来调整记忆策略。(二)青少年记忆策略的发展 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艾宾浩斯及其遗忘曲线:null(一)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一)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2、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 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1、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1、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在高中阶段达到基本成熟的水平。 初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已日益占据主要地位,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仍主要属于经验型思维; 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思维不仅占绝对的优势,而且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或由抽象思维向辨证思维发展。null2、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2、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半成熟状态。随着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初中生能较好地利用各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抽象材料的理解。这表明了初中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但初中生的思维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高中生的思维基本上接近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他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较好地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活动;其思维具有较高的预见性,反映出高中生对事物间的关系已有深刻了解;也能自觉地使用形式逻辑规则进行思维活动。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他们不轻易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往往要进行一番审查,有时甚至持过分的怀疑和批评态度。 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思维的创造性都还不太成熟的。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的能力,是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成份。 初中生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开始发展,能够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对简单的思维活动进行一定的调节。但思维的计划性还不够完善,不能根据严密的逻辑规则确定思维活动的程序,存在着一定的不随意性,主要靠思维活动的结果的反馈信息调节思维活动。 高中生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根据需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思维过程中对思维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思维活动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1、推理能力的发展 2、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 1、推理能力的发展1、推理能力的发展初中就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并随年级升高迅速发展。 高中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均达到60%以上,这表明,高中生的推理能力已趋向成熟。 中学生各种推理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归纳推理优于演绎推理;其二,在演绎推理中,直言推理成熟最早,假言、选言和复合推理发展基本同步,且成熟较晚;其三,形式推理的能力高于推理应用能力的发展水平。 2、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2、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已基本具有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有所提高。年级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小。这说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其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趋于稳定。 青少年运用不同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即青少年在掌握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逻辑规则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不同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其中矛盾律掌握得最好,同一律次之,排中律掌握得最差。第三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二、教育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教育应以认知发展研究的科学规律为指导 null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社会环境与教育个体已形成的心理结构一、认知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影响因素)(一)遗传素质 (一)遗传素质 概念: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 作用:是个体认知发展所必要的生物学前提;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null(二)、生理成熟(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作用: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为发展提供可能性。 小结:小结: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三)社会环境与教育因素 (三)社会环境与教育因素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 作用: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教育起主导作用。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四)个体已形成的心理结构 (四)个体已形成的心理结构 个体已形成的心理结构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或个体建构的对自己与世界、他人及其关系的理解。 作用:它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二、教育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二、教育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狭义上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实施影响的活动。 教育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教育在个体认知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教育在个体认知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一)教育传递社会的要求,促使个体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推动个体的认知发展。 (二)教育承担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为个体认知图式的获得和内化提供示范和训练。 (三)教育对遗传因素的选择性干预 (四)认知发展与自我教育三、教育应以认知发展研究的科学规律为指导三、教育应以认知发展研究的科学规律为指导(一)认知发展阶段的教育含义 (二)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三)认知结构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信息加工的研究在教育中的运用 (五)认知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一)认知发展阶段的教育含义 (一)认知发展阶段的教育含义 不能“偃苗助长: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合其认知结构同化能力,且又能促使他们产生顺应的教学内容。 (二)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二)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育工作者应识别出儿童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在儿童形成某一技能的开端,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不能错过儿童的最佳学习期限,如此一来,教学方能达到最佳效果了。(三)认知结构理论的教育含义(三)认知结构理论的教育含义1、认知结构的“建构”性质及对环境的要求 教育要提供完善的环境,完善的环境应包括真实的问题情境、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经过精心组织的教材环境和教师创造的和谐的心理环境。它们
本文档为【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974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9-02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