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举报
开通vip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null 关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几个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其关系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考察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标准要求: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其关系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其关系(一)专制主义中央...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null 关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几个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其关系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考察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标准要求: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其关系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其关系(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所谓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指君主实行对全国范围内的专制主义统治。 在中国封建社会,所谓君主专制(皇帝专制),指的是在中枢权力中,皇帝和以宰相为代表的群臣的一种分权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皇权基本上不受任何制约。 中央集权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一种分权形式。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行政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以一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力。 (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 (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1、从政治学理论看,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国家政体形式,它体现着君主与臣民的关系。 专制主义就是个人或极少数人的独裁统治,或者 “一人独裁的政权”,即“朕即国家”。 专制主义的本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辞海》对专制的解释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国家大权,实行专横统治的政治制度,剥削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中央集权制是一种国家政权的结构形式,它体现着国家的整体与部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央集权制是一种国家政权的结构形式,它体现着国家的整体与部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央集权是国家完整性的象征。 贯彻中央集权的原则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天下一统、一切制度必须统一;一统天下,一切权力必须集中。) 中央集权要求中央控制地方、统治地方,中央集权的程度表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能力。2、从历史学角度考察,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并非一同出现、一体相连2、从历史学角度考察,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并非一同出现、一体相连(1)专制主义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它并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同义语。 “东方专制主义” “僭主政治”、“寡头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 法西斯主义 “斯大林模式”(2)中央集权制的实行,并非必然导致专制主义(2)中央集权制的实行,并非必然导致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的成因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由于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与外界交流甚少,较早的形成了一个民族。如中国、埃及等。这种类型中央集权导致了君主专制主义。 二是出于军事征服的需要,如亚述、奥斯曼帝国。这种类型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合体,中央集权并没有导致专制主义。 三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为消除封建残余势力,如英国、法国等。这种类型君主受到法制的制约。 3、从具体表现看,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制度3、从具体表现看,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制度 专制主义可以行之于中央集权的王朝或国家,也可以施之于地方割据的政权或王朝。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强弱并不是正比例同步发展关系;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强劲有力,专制主义反而有所削弱的情况不乏其例。 专制主义的强化,必然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从而破坏中央与地方的正常关系,最终则削弱了中央集权乃致亡国。(4)从彼此联系看,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大一统三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它们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需要(4)从彼此联系看,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大一统三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它们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需要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建立起区域性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到秦统一中国才建立起全国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 自秦至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历代王朝统治者的沿袭、加工、强化,使之至于极端。 中国封建各王朝在集权的过程,往往也是集地方之权于中央,又集中央之权于皇帝,最终实行君主独裁统治的过程。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君主是终身的、世袭的,君权压倒一切,其他官员不过是君主的奴仆,是君主专制政治的总体特点。 由于世界诸多民族、国家历史上都曾出现过的政治现象,但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君主专制政治的表现形态、集权程度、持续时间、历史作用,特别是对各民族、国家文化演进的制约、影响又大相异趣。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历代王朝统治者的沿袭、加工、强化,愈加完备,具有典型性。1、皇帝独裁1、皇帝独裁在世界各国,每个国家的国君都有自己独特名号。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称苏丹,古埃及称法老,古罗马日耳曼称凯撒,俄国称沙皇,日本称天皇,中国称王、天子、皇帝等。 柏扬《中国人史纲》:在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中,从黄帝到傀儡政权满洲国,中国境内出现了像样的或不像样的共计83个王朝——也就是83国和559个帝王”。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封建王朝灭亡,中国有整整2132年的时间是在皇帝的统治之下。在此期间,历经十几个朝代,除了窃号自娱的,名正言顺的皇帝就有350位以上。 (1)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1)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居于国家金字塔型权力结构的最顶端。 中国既没有领导或统御皇帝的任何个人或机构,也没有约束和控制皇帝的任何法律和规章。 除了对“神意”、“天命”等超自然的力量以外,皇帝不服从任何比自已更高的权威。 除了被别人效忠外,皇帝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效忠对象,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负责。相反,国家的所有机构和全体臣民都要对他负责。 (2)皇帝的名分是独一无二的(2)皇帝的名分是独一无二的 皇帝的名分是独一无二的,是指皇帝享有各种名号的尊称和专称,拥有封建君主独一无二的名号和名位。 名号是一种称呼,有尊敬之义,但没有具体内容。 名位是名号的具体化和物化名位旨在突出皇帝权威,证明皇帝统治的天然合法,保证皇权的行使。 名号----皇帝称谓、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名号----皇帝称谓、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 皇帝称谓 皇帝是在商周至秦一千多年的社会变革中对“上帝”偶像进行改造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新兴地主阶级在一统天下后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的产物,是高踞于天、地、人之间,集神权、政权、族权于一身的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陈长琦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皇有伟大之义,帝有神之义。皇帝二字,译为现代汉语乃是伟大的神之义。 null蔡邕《独断》:“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前也。能行天道,事天审禘,故称‘皇帝’。”皇帝含有至尊、神圣的意思。 《资治通鉴》注云:“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帝号同天,名所莫加。而称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于帝也。” “帝”原为天之意,古有天帝之称;“皇”有“美大”之义。皇帝含有“至大至美的天”的地位,包含着将人间君主神化的用意。null尊号(徽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群臣加在自己头上的“大圣大德”之类的溢美之词。 谥号是历代帝王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与的称号。美谥---文、景、惠、昭等;恶谥---灵、炀、厉等;平谥---哀、怀、愍等。 庙号是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的庙宇称号。开国之君和治平天下有特殊功勋的君主多称“祖”,如太祖、高祖、世祖;其余称为“宗”,如太宗、世宗。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确立的名号。皇帝年号的内涵与更替,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皇帝个人的处境和特点,以及皇帝的统治意向等有关。 名位---三大主要内容 名位---三大主要内容 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借以表现皇帝与众不同的崇高地位。“天子自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 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借以突出皇帝的神圣。“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称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 政令运作上的专用凭据,借以保证皇权的行使。皇帝命为“制”,令日“诏”。(3)皇帝的权力是绝对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3)皇帝的权力是绝对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皇权是指皇帝拥有的权力,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皇帝的权力是绝对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是指皇权不受任何个人和机构、任何法律和规章的制约、约束和监督。 在通常情况下,皇帝拥有国家最高立法权、决策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司法权、文教权,拥有国家一切最高的,不受约束的权力。即所谓“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权者,君主所独裁也”一人独占一江秋一人独占一江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专制政治是不容许有任何其他的主人的,只要它一发号施令,便没有考虑道义和职责的余地。” 《费正清论中国》:“皇帝严禁任何对立的权威存在,也不放过任何可课税的盈收,以防其独揽的大权遭到挑战。” 清朝诗人纪昀的“一字诗”,是为乾隆出游叹秋江景色而作的。用这首诗来描述皇帝权力绝对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是再形象不过了。其诗日: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头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中西专制集权程度不同中西专制集权程度不同行政方面: 西方专制君主在行使行政权力,往往要受到等级代表会议、国会、贵族委员会等代议机关的牵制。伊丽莎白女王(1 5 5 8—1 6 03)在位时权力空前,但当她把商品专卖权出售给宫廷宠臣而损害资产阶级利益时,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代表马上通过国会对她进行猛烈抨击,终于迫使她停止此项举动。 中国没有类似的等级代表会议,也没有出现对皇帝进行牵制的机构和个人,可以说是“总揽威权,柄不借下”。立法司法方面:立法司法方面:西方专制君主的敕令在某种程度要承认罗马法、习惯法的有效性。如太阳王路易十四也承认罗马法、习惯法的法权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就利用罗马法中肯定人的生命财产等基本权利的思想,来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利益。 中国法律根本没有对皇权有任何的约束,也没有任何可以对皇权进行制约。皇帝还亲临会审,干预控制司法大权。如魏晋时法律“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即这八种人犯了罪,在处置时须由皇帝议处并得到赦免,显示皇权高于法律。 孟德斯鸠:“专制国家没有任何基本法律,也没有法律的保护机构。”君权神授方面:君权神授方面:西方专制君主一般都运用基督教神学作为统治思想工具,并取得对本国教会的控制权。但是基督教义及其上帝具有一定超越世俗的独立性,包含着一切人在上帝面前平等的原始平等意识,因此西方专制君主始终未能与神权结合成一体,始终未能取得“神人同格”的权威。如太阳王路易十四和兼认英教会首脑的伊丽莎白女王,也不能把自己树为上帝的化身。 By the grace of god(承蒙上帝恩典)。 “天”在中国古代具有神圣性,中国帝王以“天子”自居,拥有“神人同格”属性。利用神权思想进行统治的程度,中国帝王要远超过西方专制君主利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程度。 《白虎通》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意思是:天犹皇帝之父,地犹皇帝之母,皇帝即天地之子,替天而统治万邦。(4)皇帝的权位是独占的、排他的、不可转移的(4)皇帝的权位是独占的、排他的、不可转移的皇帝的权位是独占的,排他的,不可转移的,就是皇帝把国家是皇帝的“家天下”,把帝位看作是皇室家族的私产。父子相传,他姓不容染指。皇帝自然死亡或意外死亡发生地转移也只能按照世袭制,由一家一姓所独占。 “家天下”、终身制、世袭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牢不可破的传统。 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法是:嫡长子继承是皇位的基本继承法;兄终弟及是皇位继承制的一种补充;蜜建皇储制是皇位继承制的特例。2、国家权力高度集中2、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从横向看,皇帝集决策、立法、司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于一身。皇帝是国家最高立法者、最高行政长官、最高法官、最高军事统帅和最高财政大臣。 从纵向看,地方权力集中中央,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皇帝个人,呈现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皇帝的主要表现:国家权力高度集中皇帝的主要表现:在行政上,行政权从来就属于皇帝。皇帝在推行行政管理中,基本特点是不断分官僚集团之权,而集皇帝行政之权,国家重大政务及日常活动,无不由君主“乾纲独揽”。 经济上,皇帝“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在法理上拥有全国的一切土地和臣民。 立法上,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法律的基本来源,法律成为皇帝玩弄的奴仆。 “王言为法,律由钦定”,“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司法上,皇帝不仅掌握着司法上的最终裁决权,同时又是国家的最高审判官。 3、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至于极端3、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至于极端 在中国封建社会,所谓君主专制(皇帝专制),指的是在中枢权力中,皇帝和以宰相为代表的群臣的一种分权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皇权基本上不受任何制约。 秦代以降,君主专制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高度专制,时人称“百年之忧,一超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明代以后,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null中央集权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一种分权形式。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行政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以一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力。 秦代以后两千多年,中央集权程度一步步走向强化,虽然其间几度受到挫折,出现地方极端分权现象,造成分裂割据局面,但接踵而至的新统一王朝则是更加强化的中央集权。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已达到顶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割据局面已不再出现。(1)皇权与相权的势力消长(1)皇权与相权的势力消长宰,是主持;相,是弼辅。宰相意为辅佐国君总领天下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在历史上除了辽代设立左右宰相,历代都不以“宰相”为正式官名。 宰相泛指“百官之长”,是指参与政府最高决策和主管全国行政的一个政治集团,它并不仅仅指某个人。null历史上秦汉时期以丞相为宰相,魏晋至隋唐又先后以尚书令、仆射、中书令、侍中,及参加政事堂议政,有“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宋朝以中书令、平章政事、枢密使为宰相。明清后则以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具有宰相之职。 宰相实为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从总体发展看:从总体发展看: 中国宰相制度的成废、兴衰、轻重,前后大致经过四个阶段:秦汉的丞相制、隋唐的三省制、宋元的中书省制、明清的内阁制、军机处。 从皇权与相权消长看: 皇权总趋势是不断集中和加强,相权因皇权的扩张而不断被改组,不断被设置的有关机构所束缚和制约,总趋势是相权不断被削弱和分散,乃至消亡。从具体情况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从具体情况分析:丞相制:秦汉丞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被尊称为“相国”。有主持朝仪、参与军国大政决策权,统领收受百官奏事权,官吏任用赏罚考核权,行政实施出令权等。拥有无所不统、无所不包的治理国家的一切大权。即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 三省制:隋唐三省长官并为宰相,共同对皇帝负责。三省制将集中统一、无所不包的相权一分为三,使宰相制度由个人决断向合议制发展。null中书省制:宋代宰相职权大为缩减,不仅军事与财政大权分别归枢密院与三司所有,而且失去议政权力,唯奉旨行事而已。 内阁制和军机处:明清废除丞相职位,由皇帝兼行宰相职权,直接统领六部。明清内阁和军机处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要秘书机构。随着宰相制度的废除,皇帝直接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这标志着君主专制权力的高度强化。(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看: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 郡县制阶段(从公元前221—188年,历史400多年,包括秦、西汉、东汉三朝) 州制阶段 (从公元188---618年,历时430年。由东汉末年经三国、晋、南北朝至隋朝) 道路制阶段(从公元618--1279年,历时661年。包括唐、五代十国、宋、金、辽和西夏) 省制阶段(约从公元1300—1909年,历时600年,包括元明清) 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看: 中央集权,权力归一是统治者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手段分析: 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手段分析: 使立法权高度集中(确立“法令由一统”的立法原则。) 对地方实行收权原则(一般来说,地方行政、财政、司法、军事权都属中央控制,尽管各朝地方权力有所变化,但“收权”的原则基本没变。) 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与监督 (通过法律确定官员的职责 ;通过考课及任官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监察制度,实行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利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和一元化传统进行控制 4、与宗法制的密切结合4、与宗法制的密切结合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奴隶主贵族内部政治地位与财产的分配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 “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社会结构,是指家庭、家族、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家与国在其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实行严格的父家长制。在家庭、家族内,以父权为核心,在国内,以君权为核心。家庭关系的三个支点:子孝、妇从、父慈;国家关系的三个支点:民顺、臣忠、君仁,相互对应。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国是家的延伸,君权是父权的扩大。null 皇帝借助“家国同构”社会结构,利用宗法伦理关系把父权引入行政领域、使伦理与行政进一步结合,家与国进一步沟通,借以加强皇权、吏权和行政权。 马克思指出:“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族权、父权、神权与政权相结合,成为统治人民的四条绳索。 (1) 封建最高统治者以嫡长继承的宗法制度来维护皇权,以达到统治的世袭(1) 封建最高统治者以嫡长继承的宗法制度来维护皇权,以达到统治的世袭历代帝王实行的是“家天下”的宗法统治。自秦至清几乎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把“家天下”的宗法原则贯彻到地方去,就是历代王朝把宗室子弟分封到全国各地去,以作为巩固政权的屏障,以宗法血缘关系作为维持其地方统治的支柱。 封建帝王依靠宗法制度下的血缘关系来维护皇权统治,并以此来避免皇位继承中的纷争。 (2)封建最高统治者利用宗法观念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作辩护(2)封建最高统治者利用宗法观念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作辩护利用“孝亲”观念推及“忠君”思想。 “君臣关系的‘忠’,完全是父子关系 的‘孝’的放大体。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完全是父权为中心的大家族制度的放大体”(李大钊) 利用“父权”、“夫权”统制观念推出“君权至上”思想 。 儒家“三纲五常”,表面上看都是对为君、为父、为夫的绝对权威的承认,其中似乎只有“君为臣纲”具有鲜明政治色彩,而“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似乎纯粹是家庭关系,并不涉及政治性质。但 “君为臣纲”实际是由“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个家庭关系中推及出的。 利用“父慈子孝”观念演化为“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的意识。使整个封建君主专制社会被描绘成充满“爱”的说教的“大家庭”,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抹上一层“亲情”色彩。(3)封建最高统治者利用族权、家规族规维护君主专制集权统治(3)封建最高统治者利用族权、家规族规维护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利用家规族规惩治族众; 族长家长直接向宗族成员、家族成员灌输封建道德; 利用家族宗族充当封建政权的帮凶,镇压农民反抗。 5、经济基础深厚稳固5、经济基础深厚稳固绵延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其上层建筑是根植于厚实、稳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租佃型和自耕农型两大类)基础上。在绝大多数时期,封建地主将土地分块出租给佃农耕种和自耕农的小土地占有,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最基本形式。这两种所有制形式的共同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经验。null(1)从地主阶级来说: 以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分离、土地占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地主经济,需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其服务。 (2)从农民(自耕农、佃农)来说: 农民弱小的经济地位决定小生产者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这种行政权力就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支配社会。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小生产者的封闭和互相隔离,他们虽有共同利益,却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小农经济的封闭和互相隔离,使他们形不成一股阶级力量,因而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和力量来保护他们的阶级力量,而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保护他们的生产和安宁; 小农阶级的分散、封闭和隔离,使他们无力对抗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 由于小农阶级的愚昧、落后和守旧,即使他们被迫起义或反抗,也只能是改朝换代的工具。6、文化专制6、文化专制从内容上讲,文化专制主义就是思想专制主义,其目的是推行封建蒙昧主义,以维护皇帝专制集权统治。 从历史上看,文化专制由秦始皇“焚书坑儒”首开先河;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文化专制主义有了更完备、更适合封建君主专制主义要求的思想统治形式;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则是文化专制主义的顶点。 从实质上看,文化专制主义的历史,就是封建统治者从谋求定思想于一尊到统死思想、再到禁止思想的历史。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主要手段: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主要手段: 实行愚民政策,即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独尊一说,即将符合统治阶级和最高统治者利益和意志的学说尊奉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成为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之学,荀学也。”(谭嗣同) “二千年无思想,非无思想也,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二千年无是非也,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李卓吾)null裁定学术是非,即最高统治者直接出面干预学术,拥有对学说的最终解释权和裁判权。 政治笼络与恐吓,即前者体现为“学而优则仕”的选举、科举制,后者突出表现为“焚书坑儒”到明清两朝的“文字狱”。 三、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考察三、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考察卢梭《社会契约论》:“如果有人要绝对地提问,哪一种才是最好的政府,那他就是提一个既无法解答而又无从确定的问题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阶级斗争等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1、对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对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宁 中央集权制是国家完整性的象征。 中央集权制是建立统一封建国家的重要工具和 “助产士”。 中央集权制是巩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最直接的、强有力的杠杆。 (2)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真正原因,是汉族在封建主义时代就采取中央集权制,成为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并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所以能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使之产生向心力。如果没有形成这一政治制度,则可能中国各族不能联合成为一个国家甚至汉族本身也可能分裂成许多国家。 西欧面积与中国约略相当,在近代却形成很多单一民族国家,未能联合成一个统一的、领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原因就在于中世纪西欧处于封建割据状态。null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几十个民族(现在是五十六个组成的大家庭。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秦汉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必然结果。 两千多年来,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国内各民族中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对各少数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少数民族在祖国的统一、辽阔疆域的形成过程中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3)有利于抵御外患,维护国家领土完整(3)有利于抵御外患,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中央集权制可以集中国力,为国防建设、抵御外患,保卫祖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 2、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中央集权制是国家统一与安定的重要条件和重要手段。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既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又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把地主阶级内部的封建割据战争减少到最少程度。 中央集权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全国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道路桥梁修建、水利事业建设提供了条件。 null 中央集权制能够为全国范围内各民族的经济往来、商品流通创造便利条件。 全国大一统局面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交流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经验。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凝聚着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凝聚着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体现着平等竞争和崇尚知识的价值取向。 官员的任用监督制度,如任期制、流动制、回避制等对现在人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有借鉴。 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原则和经验。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消极作用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消极作用(1)高度的君主专制集权意味着地方缺少自主权。 地方缺乏自治,难有任何发挥与创造; 地方利益得不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null(2)高度的君主专制集权要求实行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独裁,要求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这会禁锢人们的思想,窒息科学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使国家和社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在思想禁锢的条件下,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只有一个人可以思考,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有一个人可以说话,其他任何人都必须惟命是从。 一个伟人哲人曾说过:一个没有反思的人,他不会成长;一个没有反思的民族,他不会进步;一个没有反思的国家,它不会繁荣。null(3)高度中央集权政府意味着国家需要豢养庞大的专职官吏和职业兵,这就必然加重人民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负担,导致阶级关系的尖锐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日望饱雨足秋田,雨足谁知倍黯然。 完得官粮新谷尽,来朝依旧是凶年。” 《蒲松龄集·诗集》 null秦代常备军有百万,唐代、宋代都是100多万;明代京军20余万,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都司卫所军270余万,此外还有郡县“民壮”和边郡“土兵”。 西汉官吏最多达120285人,唐代官吏369787人,宋代官吏约60万人。 (4)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制为维护其经济基础,必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破坏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4)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制为维护其经济基础,必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破坏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 重农,主要体现在注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农民与土地结合在一起。 抑商,主要体现经济上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垄断,以官营工业和各种限制政策对商贾进行严密控制(专卖、商税);在政治上对商业进行压制(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子孙不得仕宦为吏。) null(5)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制导致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严重地摧毁社会生产力,极大地破坏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陷于停滞和倒退,最终被世界发达地区的新质文明所远远地抛在后面。 null张琢著《九死一生》:自秦统一至新中国成立,在这长达2000多年历史中,所谓“盛世”时间最短,只占这段历史的6.9%,正所谓好景不长。“盛世”加上“治世”,也不过占1∕5时间,更多的是乱世、衰微和小休。 即使是“盛世”、“治世”,也正如敏锐的历史学家们说深刻地指出的那样,不过是一姓一家以及依傍着这一姓一家而吃肉喝汤的大大小小的权势者们的政治太平和家业的兴盛而已,并没有使百姓摆脱艰难困苦的生活。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 “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动乱,几乎和饥荒是一样的多。其中震撼全局、造成一代王朝兴亡和全社会天翻地覆的大动荡,长者二三百年,短者几十年,就要发生一次。论其情形,主要的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民起义;二是封建混战;三是中原汉民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就任何一个时期来说,这三种情况都不是单一进行的,它们经常互相影响,彼此交织着。……但是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国家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经济的崩溃。而在这些现象中,尤其对于一代王朝权力系统具有摧毁性力量的,是农民战争。”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列出中国封建社会人口变动曲线中比较突出的12个波谷,这12个波谷都是由全国范围的社会大动乱造成的:(1)战国末年至秦汉之交,人口比前一个峰值减少约一半。(2)西汉末年,特别是新莽时期,人口减少约六成。(3)东汉末年至三国之初,减幅超过75%,堪称空前的浩劫。(4)十六国时期,人口损失数缺乏可靠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据史料中片断记载,为数亦很惊人,其中以北方为最烈。(5)南朝后期至隋朝初,人口减少约三成。(6)隋末唐初,人口减少大约一半。(7)“安史之乱”,在很短时间内人口损失1/3以上。(8)唐末和五代十国,减幅逾三成。(9)北宋末年,人口损失主要在黄、淮流域,总数不详。(10)元灭金、宋,人口减少约1/3。(11)元末明初,人口减少约1/4。(12)明末清初,减幅近五成。(6)封建君主高度专制集权制导致专制君主权力的滥用,引发经常性的一系列错误决策,从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6)封建君主高度专制集权制导致专制君主权力的滥用,引发经常性的一系列错误决策,从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论法的精神》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强权的基础就是暴力。”(7)大一统的政治统治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巨大的负效应 (7)大一统的政治统治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巨大的负效应 长期的大一统君主专制统治,直接影响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 由君权高高在上和儒家三纲五常所造就的讲服从、尊长辈及崇权威、尊天命的心理; 由单一经济格局和农业文化所造就的重群体关系、重经验传统和安于现状、保守的心理; 由文化统一所造就的重阐释、轻创造、讲中庸和尊崇经典、重文轻武的心理等。 其中虽然包含着促使社会前进的活力,但在更多的层面上,却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惰性力量。 null 长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了国家治理方式的基本走向: 讲人治不讲法治,重权不重法。 家长作风,官僚主义。 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文化,难以容纳多种经济成分与不同意见。 结语:结语:一切理论探索,归根到底都是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探索。 探索中难免犯错,但 “错处不在于我们的生辰八字----而在于我们自己----” 谢谢老师们指教
本文档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990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4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31
浏览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