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陈子龙等)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陈子龙等)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举报
开通vip

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陈子龙等)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第 l9卷第 2期 2oo6年4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1.19No.2 Apr.2006 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 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张承宇 (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明之暴政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士论严苛,士人宝爱名节,为名节所累,甚至为名节 所杀。在明清易代的变革中,更简单以甲申、乙酉二年是否殉国为判断...

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陈子龙等)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第 l9卷第 2期 2oo6年4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1.19No.2 Apr.2006 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 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张承宇 (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明之暴政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士论严苛,士人宝爱名节,为名节所累,甚至为名节 所杀。在明清易代的变革中,更简单以甲申、乙酉二年是否殉国为判断忠与不忠的唯一标准。求 生即意味着生存困境与道德困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对人性极大的忽视与践踏。云间派五位重要成员——夏允 彝、陈子龙、李雯、宋徵舆、徐孚远在明亡后抉择不同却同为士论严苛所左右,谱奏出一曲人性 的悲歌。 关键词:云间派;士论;严苛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6)02 28 05 明代对士人来说是生存艰难的时代,从开国的明太祖到最后的崇祯帝,统治术都极其残忍,终明一代, 廷杖之声不绝于耳。鲁迅先生曾以 “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渭始终不变”形容之 (《病后杂 谈》)¨】,精辟地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明统治者的无人性。暴政对明代士风固有砥砺气节的一面,却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 应,明代士论分外严苛就是一弊。如对 “隐忍偷生”等行为横加指责,并引起告讦等恶劣风气,至于杀人 乃至杀己。论者以为 “明代的政治暴虐,非但培养了士人的坚忍,而且培养了他们对残酷的欣赏态度,助 成了他们极端的道德主义,鼓励了他们以 ‘酷’(包括自虐)为道德的自我完成。”I2 明末诸多忠烈也为了 实现所谓的 “君臣之义”,轻掷生命。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给 “明季殉节诸臣及流寇偏殉者”和 “建文殉 节诸臣”加谥,靖难死事百余人外,明季殉节诸臣达 “共得三千六百五十余人”之多!【jj 今以明清之际云间 (今松江)派成员在朝代鼎革中的抉择为例考察其详。云间派不仅作为文学流派值 得后人研究,遭逢明清易代,其命运播迁,也使其魅力独具。云间诸子或保持了民族气节,如陈子龙、夏 允彝、徐孚远、夏完淳;或转事新朝,如宋徵舆、宋徵璧;或违心屈节,如李雯;或逃隐田园,如宋存标、 顾开雍。在这场大变故中,云间诸子为后人提供了江南士人命运变幻的众生相。 云间诸人中多一时名士,以名节论,陈子龙、夏允彝并称,为东南士人楷模。明亡后,夏允彝第一个 选择了死,描述他自尽的版本甚多,出于陈贞慧之手的这个就颇富文学意味: 乙酉闻变,彝仲则出橐中装,椎肥击鲜,置酒高会,一时射雕侠客,绣虎名流,西园歌舞之 宾,少长成集,歌笑淋漓,觥筹交错。客方轰酒,乃起, 避席更衣,则已赴湘沅矣。 史载夏允彝性本沉稳,自沉前如此豪气干云,或因赴死的沉痛,恐怕更多的是陈贞慧的 “生花妙笔”。 又有 “尸浮水面,衣带不濡” 的奇事: 先生居恒戒家人日:“我若赴水,汝辈决不可救,救起必醒,醒而复死,非所以爱吾。”故是 日投池中,家人立而环视,池浅水仅没脑,先生抵头伏水面,稍顷视之,背上衣尚未湿而气已绝 矣。【 】 正如帝王将相出世总伴着事近无稽的神异,乐道奇死奇节,亦为南明史料一大景观。 收稿日期:2005一ll一2O 作者简介:张承宇 (1975一),女,江苏南通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 2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承宇: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夏允彝白尽,一则出于复兴无望,这个理由写入史册甚是堂皇。他曾说 “天下必归东朝无疑”【6] , 陈子龙 《报夏考功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亦云夏看出必败结果:“各郡义兵起,同志之士纷纷建旗鼓,足下断其不可恃”。[ 】 但夏允彝之死,遍求野史,似有更可玩味者: 或说公入海趋闽,公叹日:“吾昔吏闽,闽中八郡成怀思我。今驾一航南趋,图再举事,固 善,然举事一不当,而行遁以求生,何以示万世哉!”I8] 或日:“浙东尚有可为。”允彝日:“吾目中无将相才,安待之!今不即诀,移日或生顾虑, 即允彝亦不能自必矣。”[8】5 因宝爱名节,即放弃尝试抗清,索性 “坐以待毙”。故 《明史》谓其 “彷徨山泽问,欲有所为。闻友 人侯峒曾、黄淳耀、徐、研等皆死,乃以八月中,赋绝命词自投深渊以死” 是不谬的。 若说夏允彝乃白求一死,陈子龙则实为严苛之论所杀。故王夫之感慨 “则嗜杀者非嗜杀敌,而实嗜杀 其人矣”(《读通鉴论》)liO],全祖望叫屈 “呜呼!忠义之名之难居也”(《王评事状》)。[11】 陈子龙国变后何以 “苟活”三年?半因奉养年高的祖母,其 《报夏考功书》日: 仆门祚衰薄,五世一子,少失怙恃,育于大母,报刘之志已非一日,奉诏归养,计终养亲年。 婴难以来,惊悸忧虞,老病侵寻,日以益甚,欲扶携远遁崎岖山海之间,势不能也。绝裾而行乎, 孑然靡依,自非豺狼其能忍之,所以徘徊君亲之间,交战而不能自决也。悲夫!悲夫!老亲以八 十之年流离野死,忠孝大节两置涂地,仆真非人哉!【’J g64 ’ 再者,他的确存着强烈的求生之志,其弟子王法回忆,祖母去世后,陈曾 “决策东渡矣,而海上违禁 甚密,久之未成行。”l1 方以智云国变后 “得陈子龙所示,流亡浙南天台、雁荡诸山”I1 3),都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陈对逃 亡有过种种设想。 他一度预备以遗民终老,刻于甲申年的 《三子新诗合稿》陈子龙序中就透露了这一消息:“予将修农 圃以老焉”I14],他如 “祈死烦宗祝,偷生愧围殇。但依亲陇在,含笑此高冈”(《奉先大母归葬庐居述怀》)、 “芝草终荣汉,桃花解避秦。寥寥湖海外,天地一遗民”(《避地示胜时》)等旬都说得很明白。 他也并不赞成徒死无益—— 《报夏考功书》云:“事当横流,以身殉国者多矣。或迫于势地,计无复 之,又或激发乘一时之气,岂若足下素所蓄积,舍命不渝,如履常蹈和者哉!”[71485与其说赞夏允彝,不 如说白况,故甲申年未死的侯方域吊陈子龙也说:“后死欲有为,成败事皆偶”(《哀辞九章》)IJ引。乙酉闰 六月问,陈子龙和松江士人组织抗清队伍,他亦预见败局:“而所募多市人,又饷无所办。兵虽聚,固知 其不堪,而义不可止”、“所统率皆泖滨渔人,未尝冲锋陷阵,不知纪律,一战即溃”I12]706-708。对照瞿式耜 《与顾玉书手札》所云:“两年来不困于虏,反困于寇,忠臣之报,固宜如此,夫复何言!”lJ刨可知非夸饰 之辞。松江守城一役,据杨陆荣 《殷顽录》记载,松江由沈犹龙守,清兵围城之时,“子龙与吴志葵结营 白固,亦不敢援”[121707,确有贪生之嫌,恐亦因部下多乌合之众。 八月,松江城破,陈子龙逃至嘉兴,匿于佛门,是亦为当时人所不齿的 “求生”!(《南疆逸史》记录 夏允彝回答其兄夏之旭讽投方外的建议 “是多方以求活耳”【5】(卷十八 ))其后接受鲁王朝廷的兵部职衔, 欲在太湖举兵。但起事的吴易本人轻敌,其幕僚“皆轻薄之士,诸将惟事剽掠而已”,陈子龙便不再参与 引¨¨ , 之后祖母去世。顺治四年三月,会葬夏允彝,作 《寒食》、《清明》二词。后因吴胜兆反正一案牵连被捕, 在押解途中投水殉国。 既知反清无望,何以最后又卷入吴胜兆一案而罹身?宋微舆 《於陵孟公传》中有明确记载——陈子龙 急时 “谓所亲日:生我名者杀我身,余终以名死乎!”I171名之累身,陈子龙在崇祯十年给方以智一信中即 深叹苦恼: 而才入初夏,告密者纷纷,清流之祸,几在吾党。弟之不肖,亦为异论所指,一二有识告弟, 以为子上书而不指政地,不破党论,则为卮言,若言之,是挑邪说,而以子为东南游说也。子不 足惜,而忧在世道,以此左瞻右顾,终至隐忍。同郡李子、徐子辈贻书,未尝不以庸人达官相诮。 嗟乎!弟虽有不得已而实由懦怯,岂敢辞良朋之责哉! 一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李子、徐子即陈子龙挚友李雯和徐孚远。据陈子龙的自撰年谱 (写成于国破后的乙酉年,或有回护辩 解的成分),崇祯十二年他已觉明廷无望,即有归隐之意,但在次年和甲申年皆因他人力荐无奈出山。正 如马士英使人讽黄道周不出:“人望在公,公而不起。岂欲从史可法立潞王乎?”,但马 “未尝用道周,第 以虚名羁络之。”[19 顾全大局尚是 “庸人达官”,遑论国亡后求存?陈子龙师友多在甲申、乙酉年殉国,或 漂泊海外成为反清余部。其师刘宗周有 “逃则可诛”之论,刘在乙酉年南京陷落后绝食而亡: 宗周不食久,渴饮茶一杯,精神顿生。日:“此后勺水不入口矣。”宗周谓门人日l“吾今日 自处无错否?”门人日:“虽圣贤处此,不过如是。”宗周日:“吾岂敢望圣贤哉,求不为乱臣贼 子而已矣。”或传金华建义,先生宜不死。宗周日:“吾学问千辛万苦,做得一字,汝辈又要我做 两字。”闰六月初八 日卒。119180 和夏允彝如出一辙,陈子龙之友嘉定黄淳耀、渊耀昆仲自缢于城西寺庙的一幕也甚有表演性: 甫投缳,淳居左,渊居右。渊急呼日:“弟不可以僭兄。”陶庵 (黄淳耀 )气将绝,喷血于墙, 易位而毙。⋯⋯黄公伯仲,皆理学名儒,故临难有结缨易箦风。(3]125 比之这类从容 “求”死,陈子龙何以自处!时人看法,惋惜、不屑比比皆是:“轶符死矣,不死于申、 酉,而死于丁亥,迟三年而作鸱夷,不如先三年而为汨罗 (徐世祯 《丙戌遗草序》)Il 2J 、“吴胜兆之狱, 卧子望门投止,牵连甚众,人以比之张俭焉”(《思旧录》) ⋯、“鼎革之际,惟绳如、瑗公从容就义,言之 令人齿颊俱香,即卧子一死,直是迫于计穷,未得与吴夏比烈也”。 JJ 因此,陈子龙不得不辩解、忏悔,李延罡 《南吴旧话录》记他得到夏允彝死讯后,“叹日:瑗公自是 令仆材,一朝骑箕,吾何堪独存面目,使天下士犹称陈、夏!”[121749 据王法回忆,陈子龙知抗清无望本不欲参与吴胜兆反清,后因吴之部下再j请求,无奈出山。而且, 吴未举事之前。“为谋不密,国人皆知之”。[121720陈子龙临走时回答王法 “此何事也,而可草草耶?今且云 何?”的担心说:“我固言其无济,但彼以义来,何忍拒之。我纵不能自为之,而可沮人为之耶?”1121719 完全是无可奈何的口气。《云间兵事》记云:“吴胜兆就擒,子龙议亡去,其友夏之旭日:公有重名,人来 迹公易耳,死义可也,逃将安之!子龙日:我非脱死也,若不我索,大幸;即索我,从他所闻之,先赴水 矣,可以免辱。”【l zJ 联系陈子龙死前曾对王法说 “我久办一死矣,君等亦将不免矣”,固知 “久办”二字 即已知死不可免,赴水一途早作计虑。顺带可说的这位夏之旭即夏允彝之兄,为完大节促其亲友就死者, 夏之旭可为佳例。松江城破后,清军头领延龄 “下令勒诸绅进谒,夏允彝拒不往。其兄逼之,终不可。兄 日:汝终以为不可者,惟有一死耳。允彝乃自投于池中。” lJ夏之旭在陈子龙死后十二日自缢于文庙颜回 位旁,绝命词中有 “惜哉卧子,何不早决!”之句 J(卷十八 ),夏之旭死前对迟死也曾自我辩解一番:“余 自舍弟殉节,即欲偕死,彼以孤寡见托,未忍也。然不向城市坐者,两年于兹矣。” J54U 甲申一变,陈夏杀身成仁,李雯和宋徵舆则屈身新朝。陈、李、宋以文才称 “云间三子”声动江左。 同样的,李雯亦为名所累。甲申北京城破时,李雯恰在北京,由于文名,为龚鼎孳力荐,被清廷征为内阁 中书舍人,一时诏诰书檄多出其手,如著名的 《致史可法书》。李雯仕清出于被迫颇似庾信,细究原因, 和陈子龙一样,亦是为孝偷生,事之始末云间宋徵璧在其 《抱真堂诗稿》中有详述,今不见于他书: 舒章收其父骸骨潜窜佣保间,家奴各散走,不得食三日矣。有家奴适自外来,舒章告以饥,与 之青趺十枚,令其买胡饼供啖,其使者不应,舒章叱之,使者推舒章仆地,竞窃归松江。舒章困顿 流落中,遂为当事所物色,荐为翰林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舒章扶其尊人柩南归,终丧服北上, 正值陈子餐难,舒章抑府 悲惋,病瘵不治,而其家奴又时时为祟,遂殁于邸寓。[221 李雯失节后也不断忏悔,其 《蓼斋后集》中多是自怨自艾与伤悼之作,也写下 《大行皇帝挽诗》挽崇 祯帝以表对前朝忠心,但他对南明朝廷却心存畏惧,《梅村诗话》记日: 周钟字介生,以陷贼污伪命,自投南归。南中诬其贺贼表有尧、舜、汤、武语,论斩西市。 其实乃张嶙然陕西贺表语,非钟笔也。⋯⋯云间李雯亲见其事,曾为诗哭之日:“乱世身命可自 由,恨君不及郑虔州。剧秦新论谁曾草?月旦家评总世仇。”钟从兄日镳,字仲驭,亦负重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承宇: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 相忌积不能平。闻此言即仲驭文致,竞以他狱与钟同死,家评盖指此也。[ 】 周钟之死实是阉党借大义而报复,李雯则真是 “落水文人”,其哭远远超过了兔死狐悲的惶恐。 不过李雯在云间诸人中仅以文名,不似陈夏以名节为天下知,又是被迫降清,“认罪态度”又甚好, 故世议对李雯比较宽容,夏完淳有 《与李舒章求侯氏书》一信,恳求李雯施以援手解救嘉定一役中侯峒曾 -- I'],对其出仕清廷有 “哭秦廷而复楚,借汉室以报韩”的回护之句。后世陈去病便为李雯独逃世议大大 不忿:“存古集中于李舒章雯颇少訾议,盖舒章本几社眉目,与瑗公大樽素敦交好”,李为自己剃发所作回 护之 《苑发文》“其谲诡益复可鄙”、“文过饰非者之无所不至也”。【2训 和李雯的被迫相较,宋徵舆仕清则完全是出于本心。清定鼎后,顺治三年丙戌举会试,是年秋天,再 举乡试。次年丁亥春,再举会试【2 ,宋徵舆即在这次会试中得中,后官至三品。宋徵舆是云间派中较早应 试清廷之人,明亡后追随宋的几社后进杜登春回忆:“乙酉、丙戌,社中诸君子连镳登选,相庆弹冠,皆 类明末孤贫失志之士,如张公九徵、宋公徵舆⋯⋯是科皆捷南宫,而社中旧人尚大半伏处,至戊子科始尽 出而应秋试。”【2刨清初文集中颇多讽刺这类应试者的文字如: 国初开科取士,诸生高蹈远行。次年丙戌,补行乡试,告病诸生俱出。滑稽者作诗嘲之:天 开文运举贤良,一阵夷齐下首阳。家里安排新雀顸,腹中打点旧文章。昔年曾耻食周粟,今日翻 思吃国粮。岂是一朝顿改节,西山薇蕨已精光。 宋徵舆为此成了云间名士中背负骂名最多的一位。夏完淳对宋有不少讥讽之作,连杜登春也不免有委 婉的轻蔑:“大樽既永诀,宋公登天衢。河梁苏李交,五言非同途。”[8]285宋徵舆入清后非但为当地显宦, 也有纵奴乡里的恶行,事见董含 《三冈识略》中 “豪家犬”条。L2 7l 那么,宋徵舆是否风光于新朝而忘尽故人?杜登春说宋 “酒酣历历溯往哲,咨嗟涕演胡纷纷”、“文章 翰墨推吾郡,忠孝节义家为训”【2引,面对逝者也多有辩解追悔。其入清后怀念故人之举也颇不少。其 《云 间李舒章行状》云:“徵舆年十八从同郡诸高材生,后既樨且狂,诸公或与或否,其深知徵舆而曲庇其短者, 惟夏考功彝仲及卧子、舒章i人耳。乙酉秋哭夏考功于大泽,丁亥夏哭卧子于宝应舟次,至冬又哭舒章于 仿佛楼,人生几何,知我者复有几人?”【】7J(卷十)人后也有知己不存的寂寞。吴伟业更将宋比作山涛, 故陈寅恪先生在 《柳如是别传》中推测宋有暗中协助陈子龙遗孤之事。 《阅世编》亦云陈遗一子,虽逃 杀身之祸,却 “侨居泖滨,家徒四壁,不堪殊甚”。[25]120 云间诸子的结局,《南吴旧话录》有过类似谶语的记载: 徐孚远圈公,少时与陈子龙、夏允彝言志,慨然流涕曰:“百折不回,死而后已。”允彝日: “吾仅安于无用,守其不夺。”子龙曰:“吾无蔺公之才,而志则过于彝仲,顾成败则不暇计也。” 后三人皆如其言。 。 徐孚远的 “百折不回,死而后已”是否果如其言呢?他在明亡后,与陈夏同守松江,城破后,徐奔太 湖入吴易军,二十五日败于长白荡,徐之长子死于是役,之后他即随抗清力量辗转漂泊,跟随过唐王、鲁 王、桂王三个南明政权,辗转于东南沿海,远至越南。张煌言曾以 “孤臣白发还投阕”【j¨句赞其忠诚。流 亡朝廷虽情状狼狈:“落日狂涛,君臣相对,乱礁穷岛,衣冠聚谈”(《行朝录》)口UlH ,内耗掣肘却依旧, 故他也曾萌生退念,其 《怀伟男》诗怀旧友顾开雍:“羡君弃世何决绝,每怀丰度笑颜开”、“避地久之南 群悲,辽海仍闻幼安归。人生出处有南北,嗟尔心事两相违”【3 ,表示了对隐居生活的歆羡。甚至,徐孚 远晚岁也为还乡努力过,“至康熙中,始从越东因潮州守宋尚木归诚,为之详请具题,未及抵家而卒。” “ 宋尚木即是云间旧人宋徵璧。民国南社反清排满,曾挖掘出尘封已久的徐孚远大加推崇,赞为 “百折不回 之士”、“故一死非难,惟不死而傺佗无聊,困苦备尝,仍能守节不渝以终者,为尤难矣。” (姚光语 )。 而观以上种种,可见 “百折不回,死而后已”背后并非没有过彷徨。 云间诸子,处在明代严苛士论和伴随朝代兴替带来的忠君忠于前朝的两大困境中,遇到了哈姆雷特式 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难题。明清之际的野史笔记常有甲申、乙酉二年是否殉国即为判定忠与不忠的论调, 许多人被简单粗暴地盖棺论定。明亡后对人性的忽视和践踏,比一家一姓的灭亡更令大儒们焦虑,所以顾 炎武在 《日知录》里才有此论断——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 一 3l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参考文献 【l】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71. 【2】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 【3】(清)顾公燮.丹午笔记.丹午笔记 ·吴城日记 ·五石脂【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l13. 【4】(明)陈贞慧.陈定生先生遗书 ·山阳录【M】.光绪乙未武进盛氏刊本. 【5】(清)温睿临.南疆逸史:卷十八【M】.都城琉璃厂半松居士排字本. 【6】(清)曹家驹.说梦【M】.1644年抄本:15. 【7】(明)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85. f8】(明)夏完淳.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fM】.上海: 海古籍出版社,1991:519. 【9】(清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099. 【l0】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M】.长沙:岳麓书社,1988:498. 【l1】(清)全祖望.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39. 【12】 (明)陈子龙.施蛰存、马祖熙点校.陈子龙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11. 【l3】任道斌.方以智年谱【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129. 【14】 (明)陈子龙等.云间三子新诗合稿【M】.沈阳:辽宁教育m版礼,2000. 【15】(清)侯方域.四忆堂诗集:卷五【M】.清顺治刻增修本,四库禁毁丛书. 【l6】(明)瞿式耜.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苏卅l地方史研究室整理.瞿式耜集【M】一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76. 【17】 (清)宋徵舆.林屋文稿:卷八【M1.清康熙九龠楼刻本. 【l8】(明)陈子龙.安雅堂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礼,1988:408.409. 【19】 (清)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南明史料【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65. 【20】 (清)黄宗羲.黄宗羲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362. 【21] (清)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567. 【22】(清)宋徵璧.抱真堂诗稿:卷三【M】.顺治九年刻本. 【23】(清)吴伟业.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41. 【24】陈去病.五石脂.丹午笔记 ·吴城日记 ·五石脂【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291. 【25】(清)叶梦珠.阅世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0.41. 【26】(清)杜登春.社事始末[MI.艺海珠尘本. 【27】(清)董含.三冈识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05. 【28】(清)杜登春.尺五楼诗集:卷七【M】.康熙间刻本. 【29】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56. 【30】(清)李延星.南吴旧话录:卷二【M】.民国四年铅印本. 【31】(明)张煌言.张苍水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l33. 【32】(明)徐孚远.钓璜堂存稿:卷七【M】.民国 15年金山姚氏怀旧楼印. 【33】姚昆群,昆田,昆遗.姚光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6. (责任编辑:张叔宁) Uneasy Survival and Di~eult Death -- Ending of Five Members of Yun Jian School Zhang Chengyu Abstract:The passive influence of the Ming Dynasty’s tyrannical governance was intelligentsia’s drastic comment . their cherishing the reputation and their being exhausted and killed by the reputation . In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whether they gave their lives for their country in 1 644 and 1 645 or not was the only loyal criterion . Seeking to live on meant living and moral dilemma,demonstrating utter neglect of and trample on humanity.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Ming Dynasty , Xia Yunyi,Chen Zilong,Li Wen,Song Zhengyu and Xu Fuyuan,the five important members of Yun Jian Schoo1 . acted differently and were confined by intelligentsia’S drastic comment.It caused a humanity tragedy. Key words:Yun Jian School;intelligentsia’S comment;drastic 一 3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活不容易 死亦艰难——(陈子龙等)云间派五成员结局略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71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8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27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