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采访写作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新闻采访写作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新闻采访写作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新闻采访 1.2.纵向背景 1.3.横向背景 1.4.细节 1.5.第一手材料 1.6.第二手材料 1.7.报道思想 1.8.主观框框 1.9.客观报道 1.10.客观主义 1.11.采访基点 2.1.新闻记者 2.2.专业记者 2.3.地方记者 2.4.机动记者 2.5.特派记者 2.6.驻外记者 2.7.特约记者 2.8.内参 2.9.业务素质 3.1.职业敏感 3.2.新闻敏感 3.3.新闻角度 3.4.顿悟性思维 ...

新闻采访写作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新闻采访写作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新闻采访 1.2.纵向背景 1.3.横向背景 1.4.细节 1.5.第一手材料 1.6.第二手材料 1.7.报道思想 1.8.主观框框 1.9.客观报道 1.10.客观主义 1.11.采访基点 2.1.新闻记者 2.2.专业记者 2.3.地方记者 2.4.机动记者 2.5.特派记者 2.6.驻外记者 2.7.特约记者 2.8.内参 2.9.业务素质 3.1.职业敏感 3.2.新闻敏感 3.3.新闻角度 3.4.顿悟性思维 3.5.新闻线索 3.6.新闻政策 3.7.趣味性 3.8.宣传价值 3.9.典型性 3.10.时宜性 4.1.平时准备 4.2.临时准备 4.3.报道思想 4.4.采访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5.1.访问 5.2.个别访问 5.3.集体访问 5.4.座谈会 5.5.记者招待会 5.6.开放式提问 5.7.闭合式提问 5.8.诱导式提问 5.9.激发式提问 5.10.迂回式提问 5.11.漂近法 5.12.漏斗型采访法 5.13.心理距离 5.14.心理控制 5.15.勾推法 6.1.观察 6.2.事前观察 6.3.同步观察 6.4.事后观察 6.5.观察的位置 6.6.观察的时机 6.7.概览 6.8.细察 6.9.巡回采访 6.10.易地采访 6.11.交叉采访 6.12.蹲点采访 6.13.隐性采访 7.1.采访艺术 7.2.上下结合 7.3.自上而下 7.4.自下而上 7.5.点面结合 7.6.纵横结合 7.7.正反结合 7.8.找特点 7.9.抓本质 7.10.原始心理反应 7.11.有意注意 7.12.无意注意 7.13.“自己人效应”律 7.14.宣传政策 7.15.报道角度 8.1.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8.2.新闻要素 8.3.新闻“五要素” 8.4.新闻“六要素” 8.5.时间性 8.6.笔外功夫 8.7.消息 8.8.通讯 8.9.新闻特写 8.10.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文学 8.11.调查报告 8.12.采访札记 8.13.工作研究 8.14.来信 9.1.新闻主题 9.2.主题角度 9.3.新闻典型 9.4.新闻选材 9.5.新闻素材 9.6.新闻题材 9.7.新闻结构 9.8.广义主题 9.9.狭义主题 10.1.语言 10.2.新闻语言 10.3.精确语言 10.4.模糊语言 10.5.文采 10.6.文风 10.7.新闻文风 11.1.电头 11.2.本报讯 11.3.事件性新闻 11.4.非事件性新闻 11.5.经济新闻 11.6.社会新闻 11.7.特写式消息 11.8.目击新闻 11.9.解释性报道 11.10.背景报道 11.11.简讯 11.12.标题新闻, 11.13.公报式消息 11.14.答记者问 11.15.硬新闻 11.16.软新闻 11.17.纯新闻 11.18.动态消息 11.19.经验性消息 11.20.综合消息 11.21.述评性消息 11.22.工作述评 11.23.思想述评 11.24.新闻根据 11.25.信息 11.26.“蒙太奇”式行文 12.1.消息结构 12.2.倒金字塔结构 12.3.金字塔结构 12.4.散文式结构 12.5.导语 12.6.复合导语 12.7.第一代导语 12.8.第二代导语 12.9.直接性导语 12.10.叙述式导语 12.11.总结式导语 12.12.评述式导语 12.13.间接性导语 12.14.描写式导语 12.15.引用式导语 12.16.对比式导语 12.17.设问式导语 12.18.主体 12.19.结尾 12.20.背景 12.21。历史背景 12.22.地理背景 12.23.人物背景 12.24.事物背景 12.25.知识背景 12.26.社会背景 13.1.记事 13.2.访问记 13.3.访谈录 13.4.专访 13.5.巡礼 13.6.速写 13.7.散记 13.8.侧记 13.9.小故事 13.10.鸟瞰式 13.11.卷轴式 13.12.情节 13.13.主次 13.14.间接抒情 14.1.人物通讯 14.2.事件通讯 14.3.工作通讯 14.4.风貌通讯 15.1.新闻特写 15.2.人物特写 15.3.事件特写 15.4.场景特写 15.5.旅游特写 15.6.采访札记 15.7.工作研究 15.8.来信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新闻采访: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察、查证。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1.2.纵向背景,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 1.3.横向背景,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1.4.细节是指新闻事件中那些细微而含必深邃的情节。 1.5.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1.6.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此类。 简答题目录 0.1.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新闻采写的作用? 0.2.强调注重采访,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不必讲究写作? 0.3.“重写作、轻采访”对搞好新闻报道有什么害处? 1.1.新闻采访的性质是什么? 1.2.新闻采访的特点有哪些? 1.3.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1.4.新闻采访的任务有哪些? 1.5.新闻采访的作用有哪些? 1.6.新闻线索有哪些特点? 1.7.新闻采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8.记者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1.9.记者应如何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进行采访? 1.10.记者在采访中应如何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 1.11.在采访中记者应正确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1.12.记者采访的原则是什么? 1.13.采访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注意划清哪几个界限? 1.14.记者在采访中依靠党的领导,要注意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1.15.记者在采访中应如何掌握内外有别这一原则? 1.16.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是什么? 1.17.记者应怎样深入实际,深人群众? 1.18.记者在采访中如何做到“心入”? 1.19.建立采访基点的好处有哪些? 2.1.我国的驻外记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 2.2.最早出现的报人有哪些共同点? 2.3.记者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经历了哪三次大飞跃? 2.4.简述无产阶级记者的出现及其影响。 2.5.记者的职责有哪些? 2.6.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有哪些? 2.7.新闻报道的作用有哪些? 2.8.记者怎样才能写好内参? 2.9.记者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2.10.记者素质的含义是什么? 2.11.为什么说记者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2.12.记者政治素质的基本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有哪些? 2.13.记者的业务素质通常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哪些方面? 2.14.记者的心理素质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2.15.记者修养的含义是什么? 2.16.记者知识结构的内容有哪些? 2.17.加强记者作风修养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2.18.记者良好作风的表现有哪些? 2.19.中国记者职业道德的准则是什么? 2.20.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3.1.新闻敏感的实质是什么? 3.2.新闻敏感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3.3.新闻敏感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3.4.为什么说新闻敏感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3.5.培养新闻敏感的科学观点是什么? 3.6.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3.7.为什么说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上的敏感? 3.8.简述只有接触实际才能触发新闻敏感。 3.9.怎样正确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观念? 3.10.新闻线索的表现形态如何? 3.11.新闻线索的特点有哪些? 3.12.简述新闻线索的源泉。 3.13.寻找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3.14.新闻选择的两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什么? 3.15.新闻要经过哪两道筛选? 3.16.新闻最佳选择的标志是什么? 3.17.显著性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3.18.接近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19.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20.如何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诸要素? 4.1.采访准备在采访全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4.2.采访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哪里? 4.3.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关系如何? 4.4.平时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5.记者平时“胸有全局”的意义如何? 4.6.记者了解全局情况的重点是什么? 4.7.积累资料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8.资料积累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4.9.记者积累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4.10.报道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4.11.正确的报道思想由哪里来? 4.12.采访对象的选择目标有哪些? 4.13.为什么说在采访前记者应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对方? 4.14.拟定采访计划时,大体上要注意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5.1.访问的形式有哪些? 5.2.个别访问的好处有哪些? 5.3.召开座谈会的前提是什么? 5.4.座谈会有哪两种情况? 5.5.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准备和要求有哪些? 5.6.常见的几种访问类型是什么? 5.7.事件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5.8.人物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5.9.经验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5.10.问题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5.11.因争论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5.12.访问过程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5.13.访问过程的四个阶段具体是指什么? 5.14.提问的含义是什么? 5.15.提问的方法有哪些? 5.16.访问对象出现反应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5.17.访问重点的两方面内容具体是什么? 5.18.访问心理效应的一般表现怎样? 5.19.采访提问的两条原则指的是什么? 5.20.如何恰当把握提问过程中的因人而异和启发诱导? 5.21.提问有哪些技巧? 5.22.访问记录的形式有哪些? 5.23.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哪些? 6.1.现场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6.2.记者到现场观察的重要意义如何? 6.3.新闻的观察有什么特点? 6.4.如何选择观察的位置与时机? 6.5.现场观察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6.6.记者在细察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7.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6.8.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观察比较? 6.9.巡回采访有何特点? 6.10.巡回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6.11.易地采访有何特点? 6.12.易地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6.13.交叉采访有何特点? 6.14.交叉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6.15.蹲点采访有何特点? 6.16.蹲点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6.17.蹲点采访的重要性如何? 6.18.蹲点采访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6.19.隐性采访有何特点? 6.20.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如何? 6.21.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7.1.吃透“两头”的含义是什么? 7.2.记者如何才能吃透“上头”? 7.3.记者如何才能吃透“下头”? 7.4.点面结合的两种辩证思维方法的内涵是什么? 7.5.纵横结合的含义怎样? 7.6.正反结合包含哪两种表现形式? 7.7.寻找事物特点的方法有哪些? 7.8.采访中所抓问题的类型有哪些? 7.9.怎样找问题的根源? 7.10.事物现象的三种形态是什么? 7.11.瞬间印象的含义是什么? 7.12。瞬间印象的内涵怎样?, 7.13.采访对象的原始心理反应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7.14.同采访对象迅速接近的基础是什么? 7.15.记者的守信应包括哪些内容? 7.16.记者在采访时如何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间的转化规律? 7.17.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大体反映在哪些方面? 7.18.记者在政策思考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7.19.受众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7.20.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主题思考的重点是什么? 8.1.各类文体写作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8.2.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内涵是什么? 8.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的内涵是什么? 8.4.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什么? 8.5.纪实写真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8.6.要处理好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应注意哪些问题? 8.7.新闻写作的纪实写真要处理好哪两个关系? 8.8.新闻与文学在真实性问题上有何不同要求? 8.9.新闻写作怎样用事实说话? 8.10。新闻用事实说话的主旨是什么? 8.11.新闻写作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8.12.新闻要新的含义是什么? 8.13.“笔内”、“笔外”功夫的含义是什么? 8.14.新闻写作文化内涵的两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什么? 8.15.我国新闻体裁的渊源如何? 8.16.早期新闻(消息)形式变革的标志是什么? 8.17.通讯、特写体裁的产生过程怎样? 9.1.新闻的广义主题与狭义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9.2.确立新闻主题的标准是什么? 9.3.确立新闻主题的立足点是什么? 9.4.新闻主题从何而来? 9.5.提炼主题的着眼点在哪儿? 9.6.提炼主题如何才能做到上头下头相结合? 9.7.新闻选材的范围如何? 9.8.新闻选材的过程如何? 9.9.新闻结构的内容是什么? 9.10.新闻的结构规律如何? 10.1.语言的含义是什么? 10.2.新闻语言的含义如何? 10.3.新闻语言的形态怎样? 10.4.新闻语言融合了哪几种语言之长? 10.5.新闻语言构成基础的语言成分是什么? 10.6.新闻语言的特色有哪些? 10.7.新闻写作选词的客观性表现如何? 10.8.简述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含义。 10.9.文采的含义是什么? 10.10.新闻文采的特点有哪些? 10.11.新闻文采与文学文采的审美追求有何不同? 10.12.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0.13.新闻文风特征表现的基础是什么? 11.1.消息的作用表现在哪儿? 11.2.何谓新闻的基础写作? 11.3.消息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1.4.动态消息的具体情形有哪两种? 11.5.经验性消息常见的两种类型是什么? 11.6.经验性消息中应选择什么样的经验? 11.7.写作经验性消息时如何保持消息的特点? 11.8.综合消息的两种具体情形如何? 11.9.综合消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11.10.述评性消息按其内容区分有几种类型? 11.11.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1.12.时效与时宜的区别在哪里? 11.13.如何让“迟到新闻”更富有“新闻味”? 11.14.运用客观手法的关键是什么? 11.15.概括和直叙的含义如何? 11.16.如何增加消息中的新闻信息含量? 11.17.消息写作中的“三重复”现象有何害处? 11.18.从内容方面如何增加消息信息含量? 12.1.在运用金字塔结构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12.2.导语有哪些特点? 12.3.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是什么? 12.4.“第一代导语”演变到“第二代导语”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12.5.“第一代导语”的优缺点如何? 12.6.“第二代导语”中突出部分要素的原则是什么? 12.7.导语制作的总则是什么? 12.8.叙述式导语的特征有哪些? 12.9.总结式导语的特征有哪些? 12.10.评述式导语的特征有哪些? 12.11.描写式导语的特征有哪些? 12.12.写作描写式导语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2.13.对比式导语的特征有哪些? 12.14.采用对比式导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12.15.设问式导语的特征有哪些? 12.16.运用设问式导语的好处有哪些? 12.17.写作设问式导语时应注意什么? 12.18.主体在消息结构中的地位如何? 12.19.消息主体的内容构成如何? 12.20.消息结尾的写法有哪些? 12.21.消息结尾应当做到哪些? 12.22.背景的类型有哪些? 12.23.交代背景的目的是什么? 13.1.通讯体裁的渊源怎样? 13.2.通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13.3.记事式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有哪些? 13.4.细节与情节的关系如何? 13.5.通讯的三种结构方式是什么? 13.6.通讯分段的作用如何? 13.7.通讯的四种表达方式是什么? 13.8.通讯的主要描写手法是什么? 13.9.通讯中抒情与议论的特点如何? 14.1.事件通讯有何特征? 14.2.事件通讯有哪几种叙事形式? 14.3.事件通讯在写作上如何再现事件特性? 14.4.工作通讯的理论色彩表现在哪儿? 14.5.在风貌通讯中,借景抒情的手法有哪几种? 15.1.新闻特写的类型有哪些? 15.2.报上常见的人物特写大致分几种? 15.3.事件特写分哪几种? 15.4.场景特写的分类如何? 15.5.常见的旅游特写有哪几种? 15.6.新闻特写的“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5.7.报告文学的特色指的是什么? 15.8.报告文学与通讯、特写的区别在哪儿? 15.9.调查报告有何特点? 15.10调查报告有哪几种类型? 15.11.来信的写作有何要求? 15.12.新闻媒介的来信分为哪几个类型? 简答题答案 0.1.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新闻采写的作用?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活动,这是记者以及通讯员、撰稿人,用以认识实际和反映实际的专业技术手段。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有时还须交错使用,即在采访过程中兼有写作,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再作采访。但从总体程序和各自的作用考察,采访与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新闻采访,旨在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主要是了解情况、搞清真相、收集素材,为新闻的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新闻写作,旨在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主要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取舍和组织,接着采取恰当的体裁样式和表现方法,使客观存在的事实成为供作社会传播的新闻。 0.2.强调注重采访,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不必讲究写作?强调采访,注重采访,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新闻写作,绝不是说写作就无足轻重。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就像有了活鱼、鲜肉,还需要精心烹调,才能做出可口的菜肴。采访到了事实材料,有了好的内容,还需要用好的写作形式和技巧来再现。 0.3.“重写作、轻采访”对搞好新闻报道有什么害处?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符合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反映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在我们的新闻队伍里,有些同志特别是初做新闻工作的同志,容易产生“重写作,轻采访”的倾向,把采访看得非常简单,转一转、问一问就算了事,不愿意在采访上多花力气,以为“只要笔头硬,就能写新闻”。结果由于“先天”(采访)不足,事实不清,材料不齐,要么来个“米不够,水来凑”,甚至搞什么“拔高”之类;要么写作时间拖得很长,新闻还是写不出来。新闻界的经验是:“七分采,三分想”,或者叫“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就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采访上,采访的时间往往长于写作时间。实践证明,采访成功了,可以说新闻已基本到手,写作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在新闻工作单位,从来都讲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的水平也主要表现于采访水平。 1.1.新闻采访的性质是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1.2.新闻采访的特点有哪些?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具有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等特点。 1.3.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什么?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记者为新闻而采访,没有新闻也就无所谓采访。这就要求记者善于发现为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的、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的新鲜事实。尽管记者在采访中应该注意反映可供领导部门参考的内部情况,但就其本身职责和业务宗旨而论,采访主要是为了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所以,在一般的采访活动中,记者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求新闻事实,这是记者采访活动的目的所在。 1.4.新闻采访的任务有哪些?采访的目的决定采访的任务。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论述题目录 0.1.结合新闻实践,阐述采访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 0.2.怎样正确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及其实质? 0.3.学习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学,应该如何把握其实践性、政治性特点? 1.1.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有何异同,并结合实例试作比较。 1.2.联系采访实际,试述采访工作路线。 2.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扼要论述记者为什么要讲政治。 2.2.试述如何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 2.3.试述记者业务素质的内容。 2.4.试述适应市场经济的记者心理素质。 2.5.为什么说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以政治理论修养为最重要? 2.6.试述记者具备广博的知识是职业的要求。 3.1.如何理解新闻敏感的四种判断能力? 3.2.联系实际,评析“思考出灵感,实践长才干”。 3.3.试述新闻线索在采访过程中的作用。 3.4.试述新闻政策的内涵及其意义。 3.5.如何正确认识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两者的关系? 4.1.试述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4.2.采访前收集背景材料的重要性有哪些? 4.3.试述记者收集背景材料的途径。 4.4.如何正确理解报道思想的作用及它的可变动性? 5.1.开好座谈会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5.2.各种访问类型的内涵怎样? 5.3.如何理解记者与被访问者的“搭桥”艺术。 5.4.领会记者与访问对象双方由接近到融洽的心理变化过程。 5.5.访问进一步深化阶段“激发”的意义何在? 5.6.抓疑问点的重要性及要求怎样? 5.7.试述记录的一般要求。 6.1.观察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如何。 6.2.观察的直观性与客观性的内涵。 6.3.如何领会记者的观察与职业敏感? 6.4.观察作用的表现及其内涵。 6.5.正确理解概览与细察的结合运用。 6.6.巡回采访和交叉采访对记者有何要求? 6.7.易地采访怎样扬长避短。 7.1.新闻采访四种结合艺术的内涵及其作用。 7.2.采访中抓特点、抓问题的意义何在? 7.3.怎样透过事物的现象抓本质? 7.4.试述对捕捉瞬间印象与采访报道的领会。 7.5.试述记者的文明修养与被采访者心理的关系。 7.6.试述对被采访者心理灵活应变的必要性。 7.7.如何正确理解采访报道与政策宣传的关系? 7.8.试论采访中进行写作思考的积极意义。 8.1.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的内涵是什么? 8.2。如何理解事实与真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8.3.试述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内涵及要求。 8.4.如何选择和运用新闻要素? 8.5.如何理解新闻时效与“抓活鱼”? 8.6.试述新闻要快与时间观念的更新。 8.7.怎样才能把新闻写短? 8.8.试述功夫在笔外的内涵及其意义。 8.9.试述新闻形成独立文体的特点。 8.10.试述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写作的改进和体裁样式的发展。 8.11.分别阐述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的体裁特征。 9.1.为什么说新闻必有主题? 9.2.新闻主题确定标准的内涵怎样? 9.3.试述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 9.4.新闻选材的指导思想与选材原则如何? 9.5.新闻选材有何要求? 9.6.试述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的内涵及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9.7.新闻结构规律的实践要求如何? 10.1.试述新闻语言的由来。 10.2.试述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及其内涵。 10.3.新闻语言特色的内涵怎样? 10.4.试述新闻和新闻传播与形成语言特色的关系。 10.5.新闻文采的内涵表现方法如何? 10.6.试述新闻文风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 11.1.从新闻的主要功能和体裁特征看消息的作用。 11.2.简述对学习新闻写作首先要重视消息写作的认识。 11.3.试述从不同角度划分的消息种类及其内涵。 11.4.四大类消息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11.5.试述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与议论的关系。 11.6.试述消息的概括和直叙方法的内涵。 12.1.论述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及长处。 12.2.试述金字塔结构和散文式结构的长处与不足。 12.3.导语的产生和演进过程怎样? 12.4.试述导语形式的多样化运作方法。 12.5.试述消息主体的多种写作方法。 12.6.消息结构中背景的作用如何? 12.7.论述背景的运用和写作方法。 13.1.通讯从出现、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轨迹怎样? 13.2.谈一谈通讯体裁的创新。 13.3.试述各种通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3.4.如何理解情节、细节与新闻写作? 13.5.简述通讯的层次安排和段落设置。 13.6.通讯的描写与消息的描写有何不同? 13.7.如何理解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位置经营及量的控制? 13.8.通讯写作是如何借鉴其他艺术表现技巧的? 14.1.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如何? 14.2.事件通讯有何写作要求? 14.3.工作通讯的表现手法如何? 14.4.如何理解风貌通讯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14.5.风貌通讯有哪些写作要求? 14.6.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往往都离不开写人叙事,但其写作特点和要求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和说明。 14.7.人物通讯注重表现人物,特别是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这是为什么? 14.8.工作通讯为何强调思想、政策指导?怎样体现其指导性? 15.1.试述新闻特写的特点及其内涵。 15.2.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有哪些? 15.3.人物特写与人物通讯有何不同? 15.4.如何理解报告文学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15.5.阐述报告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 15.6.调查报告有何写作要领? 15.7.采访札记的特点与写作要求如何? 15.8.工作研究有何写作要求? 论述题答案 0.1.结合新闻实践,阐述采访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新闻从何而来,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而后有新闻。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新闻,新闻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的新闻原理,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正确认识事实与新闻,即源与流的关系,对于新闻的采访写作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也是采写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新闻既是从事实而来,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怎样的事实便构成怎样的新闻,绝不能以主观的意志为转移。我国人造卫星上天,我国女排在世界上夺得“五连冠”等等,这些重大新闻当时广为流传,决定的因素不在采写者的能力和技巧,而是客观存在“上天”和“五连冠”的事实。另一方面,客观世界发生的种种事实,即使是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它本身还不成其为新闻。新闻以事实为依据,但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的报道,或者说是事实的信息的传播。仍以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夺魁的热门新闻为例,如果夺魁的事实未被公开报道,事实只不过是事实,仅仅被在场目睹的人知晓,那么,夺魁新闻还是没有形成。大干世界随时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实,但客观事实的发生及其意义并不为广大的人们所了解。只有当事实经过报道者的认识和反映,事实成了一种信息被传播开来,新闻才能出现在为数众多的读者面前。所以,客观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就是采访和写作。作为一种手段,发现和捕捉新闻事实,并赋予一定的再现形式传播于社会,这就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仅是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如果没有采访与写作,新闻也还是无从形成。 0.2.怎样正确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及其实质?作为认识和反映实际的两种专业手段,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彼此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关系是互为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又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其中,采访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以贯穿于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采访中对事实怎样认识,往往决定写作时对事实怎样反映。(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如果没有采访到足够的事实材料,笔下的功夫再好,也不可能写出真正的新闻。(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要想通过新闻写作深刻地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必须先作深入而广泛的采访。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不能深刻反映客观事实,除了与记者的认识和反映水平有关以外,问题常常是出在采访不深入上。(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用什么体裁写作,写长写短,如何表达为好等等,都要由采访所获得的事实内容来定,这就叫“量体裁衣”。本来明明是写消息的题材内容,硬要拉长篇幅,勉强写成通讯,结果缺乏应有的情节、细节,“通讯”也就不成其为通讯了。反之,削足适履,把可以写通讯的内容写成简略、概括的消息,丰富的事实也就得不到生动、形象的反映。强调采访,注重采访,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新闻写作,绝不是说写作就无足轻重。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与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0.3.学习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学,应该如何把握其实践性、政治性特点?新闻采访学与新闻写作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新闻采访是一种能力,一种通过调查研究来认识和反映事实的能力;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能力,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采写能力只有在采写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新闻采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总的看多为方法论,只有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采写活动。当然,方法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手段,方法离不开一定思想观点的指导。新闻采访写作学作为新闻领域的应用学科,它所要解决的是采写实践问题。我们学习采访写作,要是只会说,不会干,就算能把采写原理、守则倒背如流,那还是不会采、不会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以学带术,这正是新闻采写学科的研究目的。也就是说,研究是为了应用,为了从理论高度指导实践,更好地把握新闻采写技能,提高采写水平和效率,又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新闻采访写作学。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新闻工作不能不受制于一定的政治倾向,新闻记者不可能是单纯的文字匠、摄像匠。他们所使用的采、写、摄、录等手段也不可能是纯技术的,而总是透过对事实的报道表露一种倾向、一种观点。只不过记者倾向和观点的表露程度,可能因人因事因时而有所不同。其表露的形式,可能是公开的、直接的,或者是隐蔽的、问接的。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自觉地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体现和贯注到新闻的采写和其他活动中去,以使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所以说,一个记者,任何时候都要有政治上的敏感和判断力。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我们不仅传播新闻,同时也传播真理,不但报道事实,而且表明观点;不但给人以信息,而且向人揭示事实的本质,展示事物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不仅精通业务,而且要有比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清运动的主流,把握前进的方向。 1.1.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有何异同,并结合实例试作比较。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但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来:(1)新闻性。新闻性也称专业性,这一特点表明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不同,即所有调查研究活动虽都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则是新近发生的,并有其明显的公开性和普遍意义。(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这是记者采访的特点,也是难点。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比不上记者采访的速度,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迅速传播。(3)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而一般的调查研究,范围比较固定,大多局限于有关的行业范围或专业领域。另外,广大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记者进行范围广泛的采访,采集人们欲知而未知的新鲜事实,使传播的内容尽可能适应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受众的需要。(4)灵活性。一般的调查研究,在确定对象之后,往往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数据,探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新闻采访,有时也需要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求占有大量生动的材料,写成深度报道、调查报告等。但记者的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不必拘泥事情的全过程。记者采访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新闻线索发展了,可以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也可以变换采访对象,跟踪新的线索。(5)持续性。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持续性。有些新闻事件的本质,常常有一个暴露的过程,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通常对一些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新闻题材,为广大群众所关心的新闻事实,记者需要持续不断的采访,进行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 重点难点 上编新闻采访 绪论 学习重点之一:从了解新闻的形成过程人手,认清采访与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客观世界发生的事实变成新闻,有着一个人为的转化过程,即认识实际和反映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是采访与写作。新闻采写的功能就是发现、选择和掌握事实,并赋予一定的再现形式传播于社会。 学习重点之二:正确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二者关系的实质,即采访决定写作。就其总体关系看,新闻采访与写作互为制约,相辅相成,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是采访。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规律来讲,总是先有认识事实的采访,而后有反映事实的写作;你对事实的采访如何,决定你对事实的写作如何。其二,从新闻写作对于新闻采访的依存性来讲,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取舍、组织和表现事实的过程。 《绪论》部分学习的难点是:在明确新闻采写学科的实践性、政治性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这个难点也不是仅仅靠学习《绪论》就能解决好的,关键是要结合本课程每一章,坚持重在应用,既要理解和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培养采写能力,提高采写水平。 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 一是阐述新闻采访的性质及特点。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但与~般的调查研究又有所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作比较,它的特点是具有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和持续性。 二是讲解采访的指导思想。因为记者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指导采访,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关系到采访的成败与优劣。我们无产阶级记者的采访活动,应当看做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把握新闻事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采访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是阐明采访的原则和路线。记者要掌握的采访原则是实事求是、依靠领导、执行政策、内外有别,并在执行上述各项原则中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记者的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记者采访怎样深入实际、深人群众,要强调到第一线去,真正沉下去采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即思想深入;要建立采访基点,获取各种线索和信息;要持之以恒,扎根群众。 第二章新闻记者 应用题 4.1.以一次采访得失看采访准备的必要性。 4.2.简述学习理论和政策的目的要求。 4.1.新华社一位记者被派去采访文化界的几位名人,但记者对他们知之不多,就认真查阅资料,并找有关单位了解他们的情况。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记者对这几位名人的情况已了解得相当细,连有的人的雅号都掌握了。采访那天,记者来到一位长者面前:“您,就是号称‘长白农人’的傅老先生吧?”那位长者听了一怔:“你是……”“我是新华社记者。”“啊,你怎么知道我的雅号?”“您是著名的书法家,我是记者,今天特地来采访您,当然应当了解一些情况,要不就搭不上话。”傅老开怀大笑:“你们记者真有本事!”他就是傅耕野先生,但知道他的雅号的人并不多,因此,记者虽然是头一次和他见面,但彼此间的友谊在笑声中很快地建立起来了。接着,傅老从他的雅号谈起,谈了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谈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世界文化艺术中的地位。谈话内容丰富,使记者得到很多珍贵的材料,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4.2.社会主义新闻记者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达人民意愿,并通过新闻宣传引导群众前进的重任。这一任务,要求记者应该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有理性的认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那些片面性、绝对化、一阵风,不符合经济改革和精神文明的东西,以及报道内容肤浅,缺少给人以启示的内涵,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记者的理论政策水平低。所以,平时准备中记者应不断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中央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农村生产队开始有了自主权。这一变革,在人们心头激起波澜。有一段时间,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埋怨声:“生产队自主权强调过头了,现在下面都不听指挥了……”有的记者盲目赞同上述观点,采写了反映“生产队自主权强调过头了”的报道。同是反映这一问题,原《辽宁日报》记者范敬宜却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走访了辽宁农村一些生产队,撰写出述评:《分清主流和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记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复杂的现实生活进行剖析,引导人们分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进而引导人们对变革中的农村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这篇新闻述评在《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载后,在全国城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显而易见,记者之所以能在一片“过头”声中,喊出了不同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于他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5.1.简述讨论式提问的意义。 5.2.对比分析空泛提问和具体提问的不同效果。 5.3.谈谈对访问活动要领的内涵的认识和体会。 多项选择题 0.1.新闻具有的社会功能是【AD】A.公开传递事实信息B.舆论监督C.以正面报道为主D.宣传报道E.服务功能 0.2.西方国家有些报纸为尽快向读者提供新闻,可以有【ABCDE】A.凌晨版B.早晨版C.中午版D.下午版E.晚版 0.3.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CE】A.反映B.客观报道C.记录D.实录E.再现 0.4.黄远生在谈到记者条件时认为,记者须有四能【ABCE】A.脑筋能想B.腿脚能奔走C.耳能听D.嘴能说E.手能写 0.5.国内最早的新闻学研究专著有【ABC】A.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B.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C.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D.黄远生的《忏悔录》E.毛泽东的《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0.6.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学有着明显的特点【BD】A.科学性B.实践性C.理论性D.政治性E.社会性 0.7.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学主要是研究新闻采写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同时涉及【ABCDE】A.文学B.语言学C.传播学D.心理学E.社会学 1.1.随着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崛起和发展,“采访”才逐渐被作为新闻工作专用术语,早期称为【CDE】A.探事B.访员C.探访D.采集E.探索新闻 1.2.一次完整的采访,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ABCDE】A.全面情况B.主要事实C.有关背景D.典型事例E.情节 1.3.采访需要采集各种材料,包括【ABCDE】A.直接材料B.间接材料C.口头谈话材料D.历史材料E.现实材料 1.4.第一手材料的优点在于它有很强的【BDE】A.可信性B.实证性C.趣味性D.生动性E.可读性 单项选择题 0.1.“报纸既不是书籍也不是杂志,它的生命主要的就寄托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和通讯上面”,这段话出自【B】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B.《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C.《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D.《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0.2.据不完全统计,对开4版或8版的省市(地)级综合性报纸,仅在第一版即要闻版,每天的新闻(消息)用稿量,一般都由过去的六七条,增加到【C】A.8条B.9务C.10条D.11条 0.3.民国初年,以写“北京通讯”著称于世的上海《时报》驻京特约记者是【A】A.黄远生B.邹韬奋C.邵飘萍D.范长江 0.4.著名记者邵飘萍,强调报纸工作最为重要的是【C】A.经营B.写作C.采访D.编辑 1.1.“采访”一词,据考证最早见之于《搜神记序》,作者干宝是【C】A.唐朝人B.东晋人C.西晋人D.宋朝人 1.2.采访作为记者直接认识和获取新闻的手段是【D】A.主要的B.基本的C.重要的D.惟一的 1.3.新闻采访首先是【A】A.发现线索B.确定选题C.明确思想D.主题先行 1.4.在核对新闻事实时,尤其是要认真核查采集的【B】A.直接材料B.间接材料C.典型材料D.细节材料 1.5.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D】A.真实性原则B.辩证法C.反映论D.党性原则 1.6.新闻采访的组织原则是【A】A.依靠领导B.实事求是C.内外有别D.执行政策 1.7.“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经验的总结者是【C】A.邵飘萍B.邹韬奋C.范长江D.黄远生 2.1.1916年担任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给其发专电、写通讯的是【A】A.邵飘萍B.朱穆之C.李普D.田流 模拟试卷 (一) 模拟试卷 (二) 模拟试卷 (三) 模拟试卷 (五) 目录 上编新闻采访 0绪论 1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 2第二章新闻记者 3第三章新闻的发现和选择 4第四章采访的准备工作 5第五章采访方式方法(上) 6第六章采访方式方法(下) 7第七章采访的艺术与深化 下编新闻写作 8第一章新闻写作综述 9第二章新闻的主题、选材、结构 10第三章新闻语言及文采、文风 11第四章消息的写作(上) 12第五章消息的写作(下) 13第六章通讯的写作(上) 14第七章通讯的写作(下) 15第八章新闻特写及其他 模拟试卷
本文档为【新闻采访写作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39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6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20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