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006 年 11 月 第 38 卷  第 6 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Nov. 2006 Vol. 38 No. 6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Ξ 浙江林学院  戴运财   提要 : 本文以中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在中国语境下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对 二语习得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 ,语言学能与大学生的二语习得、性别相关 ,与学习策略没有明显的相 关。大学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006 年 11 月 第 38 卷  第 6 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Nov. 2006 Vol. 38 No. 6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Ξ 浙江林学院  戴运财   提要 : 本文以中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在中国语境下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对 二语习得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 ,语言学能与大学生的二语习得、性别相关 ,与学习策略没有明显的相 关。大学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语言学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语言学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方面 ,语言学能不仅独立对二语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与性别共同作用影响二语 习得。此外 ,该研究还绘出了性别、语言学能和二语习得的路径分析模型图。 关键词 : 语言学能、性别、学习策略、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 ] H3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0429 (2006) 062045129 1.  引言 迄今为止 ,语言学能被认为是二语习得中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Gardner (1985)认为它是和动机具有同样预测作用的学 习者因素 ;Bialystok & Frohlich (1978) 认为它 是对二语习得效果最有预测作用的四个因素之 一。而 Skehan (1989) 认为语言学能是影响二 语习得的最重要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 ,在多 元相关研究中 ,语言学能测量结果和学习成绩 的相关常高达 0. 50 ,在众多的个体差异因素中 只有动机指数才能接近这种水平 ,而性格、认知 方式等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要低得多。虽然 语言学能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不容置疑 ,但由 于语言学能不仅是语言能力因素 ,而且是认知 心理因素 ,这种特性使得对其研究有一定的难 度 ,加上语言学能的稳定性特点 ,这方面的研究 在二十世纪 70 年代初期转入平静 ,只在两个方 面研究继续进行 ,一是研究者在理论上从不同 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对 其进行检验 ,但这两方面均未取得重要突破。 到二十世纪末 ,随着认知科学和交叉学科研究 的发展 ,对语言学能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 ,并 向纵深发展 ,尤其是语言学能与其他认知能力 的结合研究 ,如研究语言学能、智力与二语习得 的关系 (Sasaki 1996 ;Robinson 2002) ;有关的国 际学术会议也举办得比较活跃 ,如 1999 年在日 本青山学院大学举办的以“Individual Differ2 ence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Effects of Aptitude , Intelligence and Motivation”为主题的 国际研讨会 ,2005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举 办的以“Perspectives on Advanced SLA and Bilingualism”为 主 题 的 研 讨 会。Robinson (2001 ,2002)还编辑出版了两本专题论文集 ,集 中反映了语言学能研究的重新兴起与新进展。 对语言学能进行的各种调查研究主要集中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 , 尤其是对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对二语习得影 响的研究还很少。鉴于此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 查分析 ,了解在中国语境下中国大学生的语言 ·154· Ξ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 (项目批准号 :20030563) ;本文作者衷心感谢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 见。 学能情况以及中国大学生语言学能与外语学习 的关系 ,以便为我们的外语学习和教学服务 ,并 借此推动语言学能研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 1) 低年级组 (大学一年级学生) 与高年级 组 (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语言学能与各自的学习 成绩、性别是否存在明显相关 ? 2) 低年级组与高年级组在语言学能方面 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 3) 一年半后 ,低年级组的语言学能与其学 习成绩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 他们的语言学能 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又如何 ? 4) 语言学能与上述哪些因素相关 ,这些因 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 2.  语言学能研究综述 语言学能研究起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 最出名的研究人物当数哈佛大学的 Carroll 教 授。Carroll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对语言学 能进行研究 ,他 (1981) 认为语言学能是整体智 力 (general intelligence)中负责语言学习的一个 特殊部分 ,由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 ,其中最 为明显的是 :1) 语音编码能力 ;2) 语法敏感性 ; 3)归纳能力 ; 4) 机械记忆能力。Carroll (1981) 还认为 ,语言学能不仅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 , 而且很难以任何具体的方式改变 ,所以训练和 实践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不 同于智力 (intelligence) ,甚至不同于语言智力 (verbal intelligence) ;语言学能不是二语习得的 先决条件 (例如所有的学习者 ,不管语言学能高 低如何 ,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二语水平) ,但作 为一种能力 ,语言学能可以帮助提高外语学习 的速度和降低学习的难度。 在语言学能测量方面 ,最有影响的测量工 具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 Carroll 和 Sapon 等于 1959 年研制的现代语言学能测试 ( 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 ,简称 MLA T ;另一种 是由 Pimsleur 等于 1966 年制订的皮姆斯纽语 言学能测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 Pimsleur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 ,简称 PLAB。其他比较有影响的语言 学能测试还有美国国防部语言学能测量表 (De2 fense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 ,美国陆军语 言学能测试 (Army Language Aptitude Test ) , Parry & Child 设计的 VORD 语言学能测量表 , Grigorenko et al. (2000) 设计的外语习得中创 新的认知能力测试 (Cognitive Ability for Novel2 ty in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s Applied to For2 eign Language Test)等。进入二十世纪 80 年代 以来 ,语言学能测试出现了许多不同语言的版 本 ,比较著名的有加拿大 Wesche 设计的法语 版语言学能测量表 (这也是 Carroll 认为在 MLA T 基础上改编设计得最成功的一个版 本) ,日本有 Sasaki 设计的日本人语言学能测量 表 ,其他语言的版本还有德语、西班牙语、意大 利语、土耳其语、泰语和匈牙利语版等。 关于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国外学 者以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以实证的方式对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 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作研究的有 Bialystok & Frohlich ( 1978 ) 、Ehrman ( 1998 ) 、Gardner (1985) 、Kiss & Nikolov (2005) 、Ranta (2002) 、 Skehan (1986) 、Sparks et al. (1998) 、De Keyser (2000) 、Ehrman & Oxford ( 1995) 、Harley & Hart ( 1997 ) 、Sasaki ( 1996 ) 、Wesche et al. (1982 ) 等 ;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的有 Carroll ( 1981 , 1990 ) 、Oxford ( 1990b ) 、Robinson ( 2002 ) 、Sawyer & Ranta ( 2001 ) 、Skehan (1989 , 1991 , 1999 , 2002 ) 、Sparks & Gan2 schow (2001) ;对语言学能与教学方式的匹配 做出 研 究 的 有 Wesche ( 1981 ) 、Rosemary (2005) 。 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仍较少 ,如刘润 清 (1990)曾对语言学能作过介绍 ,戴运财、霍兴 花 (2005) 对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研究作过述 评 ,温植胜 (2005) 对外语学能的研究进行重新 思考 ,吴一安等 (1993) 在调查我国英语本科学 生素质情况时 ,包括了语言学能这个变量 ,刘涛 等 (2005)就语言学能测量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语法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验调查 ; Wen & Johnson(1997) 调查分析了第二语言学 ·254· 2006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6 期 习者变量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但他们调查 的 16 个变量主要是可调整的学习者变量 ,所以 没有包含语言学能。 3.  研究设计 3. 1  受试 本研究的受试有两组 ,一组是某普通高校 英语专业一年级刚入学的四个班的全体学生 (低年级组) ,收回有效试卷 111 份 ,另一组是同 校英语专业三年级三个班的全体学生 (高年级 组) ,收回有效试卷 72 份。其中低年级组受试 是本研究的主体 ,他们被进行历时调查 ,高年级 组受试被用作对比参照 ,目的是比较两组学习 者在语言学能方面的差异以及两组学习者的语 言学能与他们学习成绩相关的差异。 3. 2  测量工具 3. 2. 1  语言学能测试 本研究选用 Carroll 和 Sapon 设 计 的 MLA T 1999 年版 ,测试手册 2002 年版。该测 试是语言学能测试中研究得最多、使用最广的 一种。该测试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数字学 习 ,测验联想记忆。这部分用录音教授受试一 种生疏的数字系统 ,然后让受试听 15 个数字后 写下阿拉伯字母。第二部分为音标记忆 ,测量 音位编码能力。首先让受试学习英语音位的一 种注音系统 ,然后测验他们是否学会。第三部 分是拼法提示 ,既测英语词汇知识 ,又测语言代 码化的能力。有 50 个词不达意、拼写得像英语 词 ,但又不正确的词语 (如用 peple 代表 peo2 ple) ,要求受试在每个词语下面的五个备选英 语词中按意义与联想选出最有可能正确的答 案。第四部分是句中词 ,测验语法敏感性。有 45 个标准英语句子 ,每句都有一个用大写字母 拼写出来的词 ,在下面有 124 个句子 ,其中 5 个 词有下划线 ,让受试识别哪一个带下划线的词 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标准句中的大写词。第五 部分是词语对应联想 ,受试先记忆一些库尔德 语与英语的对应 ,然后对所记忆的结果进行测 试 ,此项测试记忆能力。 3. 2. 2  语言测试 本研究涉及的语言测试包括中国高考英语 测试、英语专业四级测试和英语学习成绩测试。 前两种是全国标准化的英语测试 ,最后一种是 学生期末考试。 3. 2. 3  学习策略测试 本研究采用 Oxford (1990a) 的语言学习策 略量表 (母语为非英语学习者版) 。该量表由六 部分组成 ,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 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 共由 50 个 问题组成。Oxford 的量表在应用语言学的实 验调查中被广泛运用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且该 调查表有专门面向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的版 本 ,所以目前在国际上仍被广泛采用。 3. 3  研究步骤和数据收集程序 首先 ,利用 MLA T 分别对低年级组受试和 高年级组受试在 2003 年秋季开学后的两周内 (2003 年 9 月) 进行语言学能测试。在测试开 始前 ,测试者对本研究以及测试的目的、任务和 要求做简短的说明 ,以便学生了解研究者的意 图以及如何正确地完成该测试。测试过程严格 按照 MLA T 手册的要求进行 ,测试的时间持续 约 70 分钟。综合英语课的授课教师在测试现 场协助。得到语言学能的测试成绩后 ,再分别 对低年级组受试的语言学能测试成绩与他们的 高考英语成绩、性别作相关分析 ,对高年级组受 试的语言学能测试成绩与他们的英语专业四级 测试成绩、性别作相关分析。 其次 ,对两组受试的语言学能测试成绩进 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 第三 ,一年半后 ,对低年级组受试的英语学 习成绩和学习策略进行测试。对英语学习成绩 的测试直接采用期末考试 (2005 年元月) ,这样 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完成任务 ,因此得出的成绩 也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对学习 策略的测量在学生综合英语课程结束后 (2005 年元月) 随堂进行 ,因为学习策略测量表只有 50 道选择题 ,完成时间为 20230 分钟不等。得 到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策略测量结果后 ,对该 组受试的语言学能与英语学习成绩、学习策略 作相关分析。 ·354· 戴运财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第四 ,对上述有关变量与低年级组受试的 英语学习成绩进行多元回归路径分析。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1  两组受试的性别、语言学能和英语学习成 绩相关统计结果及分析 4. 1. 1  低年级组 我们首先利用 MLA T 测量出低年级组受 试的语言学能 ,然后统计出语言学能与高考英 语成绩的描述性数据 ,再计算出语言学能与性 别和高考英语成绩的相关 (见表 1、表 2) 。  表 1. 低年级组语言学能与高考英语成绩的描述性 数据 人数最低分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语言学能 111 41. 00 113. 00 90. 4324 10. 25637 高考英语成绩 111 83. 00 121. 00 105. 8378 6. 87887  表 2. 低年级组性别、语言学能和高考英语成绩的相 关分析 性别 语言 学能 高考英 语成绩 性别   Pearson 相关 系数 1   . 251( 3 3)   - . 110   p 值(双侧) . . 008 . 249 人数 111 111 111 语言学能   Pearson 相关 系数 . 251( 3 3 )   1   . 050   p 值 (双侧) . 008 . . 600 人数 111 111 111 高 考 英 语成绩 Pearson 相关 系数 - . 110   . 050   1   p 值(双侧) . 249 . 600 人数 111 111 1113 3 p < . 01 level   相关统计结果表明 ,关于语言学能与性别 的关系 ,就刚入学的大学生整体而言 ,两者仅存 在弱相关。虽然我们在日常的语言学习中可以 发现女性在语言表达如发音准确度、言语流利 度、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强于男性 ,但这些与 学能的分析能力没有直接的联系。另外 , Nyikos (1990)等的调查研究发现 ,女性在语言 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记忆和社会交往方面。所 以语言学能与性别有一定的相关 ,但没有达到 非常显著的程度。其次 ,关于语言学能与高考 英语成绩的关系 ,统计分析表明两者几乎没有 相关 ,这可能是因为高考招生录取时 ,学校设定 了最低录取分数线 ,学生的英语成绩差异比较 小 ,主要集中在 1002110 分 (见表 1) ,所以很难 测出这种成绩与语言学能的关系。此外 ,在中 国的教育体制和考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 ,语言学能不太强 的学生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可能会化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 ,这样也会导致 英语成绩与学能不呈相关。 4. 1. 2  高年级组 与低年级组不同 ,对高年级组的相关统计 结果表明 ,语言学能不仅与性别相关 ,而且与英 语专业四级成绩呈一定程度的相关 (见表 3 ,表 4) 。  表 3. 高年级组语言学能和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描 述性数据 人数最低分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语言学能 72 62. 00 115. 00 93. 0556 10. 81716 英语专业 四级成绩 72   39. 00   81. 00   62. 6250   8. 10223    表 4. 高年级组性别、语言学能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成绩的相关分析 性别 语言 学能 英语专业 四级成绩 性别   Pearson 相关 系数 1   . 346( 3 3 )   - . 079   p 值 (双侧) . . 003 . 512 人数 72 72 72 语言学能   Pearson 相关 系数 . 346( 3 3 )   1   . 267( 3 )   p 值 (双侧) . 003 . . 023 人数 72 72 72 英语专业 四级成绩 Pearson 相关 系数 - . 079   . 267( 3 )   1   p 值 (双侧) . 512 . 023 . 人数 72 72 723 3 p < . 01 ; 3 p < . 05. ·454· 2006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6 期   Carroll (1981) 的解释是 ,语言学能测试所 包含的任务常与实验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认知 相似或完全相同 ,所以可根据认知过程的理论 和模式来系统化地分析研究语言学能测试的任 务 ,例如 ,语言学能中的死记能力与认知中的联 想记忆能力可能是相同的。在认知分析的图式 中 ,记忆被分为短期记忆、中期记忆和长期记 忆 ,这些记忆的本质都与语言学能的组成部分 有关。当学习者试图完成语言学能测试中某一 任务时 ,不同的认知操作和认知策略都会产生 一定的作用 ,例如 ,语言学能中的语音编码能力 就涉及联想记忆中的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在 认知过程中 ,学习者首先对语音刺激编码 ,并可 能成像 ,然后在中期记忆中存储与检索音位意 象与联系 ,同时可能在长期记忆中找出语音与 意象的联结物。可见语言学能与认知能力存在 一定的联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语 言学能与二语习得存在某种相关。 Skehan(2002)也认为语言学能在二语习得 的微观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起着某种作用 ,如语 音编码能力在习得的输入加工阶段发挥作用 , 语言分析能力在习得的中央处理阶段产生作 用 ,而记忆能力则在语言的检索与输出阶段产 生影响。 此外 ,Wesche et al. (1982) 和 Sasaki (1996) 都调查发现 ,虽然语言学能与智力分属于不同 的内容 ,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智力的构成中有 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Genesee (1976) 也调查 发现智力与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所 以语言学能、智力与习得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关 系。 4. 2  两组学习者语言学能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在得出语言学能分别与两组学习者的性别 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情况之后 ,我们试图发现两 组学习者的语言学能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为此 我们对两组学习者的语言学能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发现双侧 t 检验 (方差齐性检验) 的 显著性概率为 0. 100 ,大于. 05 的显著水平 ,由 此可见两组学习者语言学能测试的结果没有显 著性差异 ,所以低年级组与高年级组学习者的 语言学能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也进一步支持 了 Carroll (1981) 的观点 ,语言学能是天生的一 系列认知能力 ,这些能力要么是与生俱来的 ,要 么在人生的早期就已形成 ;语言学能在本质上 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它不容易被训练或调整 ,也 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中两组学习者 虽然学习英语的时间有长短 ,英语水平存在明 显的差异 ,但他们的语言学能并未发生显著的 变化。 4. 3  低年级组语言学能、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 成绩 (一年半后)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求证语言学能与英语学习成绩的 关系 ,我们在一年半后对低年级组学习者的语 言学能与学习成绩再次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如 表 5、表 6 所示。  表 5. 低年级组语言学能、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 的描述性数据 人数最低分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语言学能 111 41. 00 113. 00 90. 4324 10. 25637 学习策略 103 126. 00 234. 00 164. 0388 18. 29010 英语学习成绩 111 36. 50 89. 00 65. 6261 10. 21062  表 6. 低年级组语言学能、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 (一年半后)的相关分析 语言学能 学习 策略 英语学 习成绩 语言学能   Pearson 相 关系数 1   . 074   . 367( 3 3 )   p 值 (双侧) . . 455 . 000 人数 111 103 111 学习策略   Pearson 相 关系数 . 074   1   . 021   p 值 (双侧) . 455 . . 830 人数 103 103 103 英语学习 成绩 Pearson 相 关系数 . 367( 3 3 )   . 021   1   p 值 (双侧) . 000 . 830 . 人数 111 103 1113 3 p < . 01. ·554· 戴运财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统计分析显示 ,语言学能与学习成绩呈一 定的相关 ,与一年半前对高年级组的统计结果 相一致 ,但语言学能与学习策略测量的总成绩 没有相关。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第一 ,学能稳定 性的问题。如前所述 ,学能是天生的能力 ,它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 ,不管学习者采用什么样的学 习策略 ,学能不会因此而改变。第二 ,学习策略 测量表本身的问题。Oxford 的学习策略分类 缺乏系统性 ,测量表中的每种策略题项所占的 数目、比例 ,在测试中的权重是否客观科学有待 在中国语境下继续检验。文秋芳 (2004) 也认 为 ,在 Oxford 的学习策略分类中 ,大类中的小 类划分上有些地方缺乏严密的逻辑 ,例如 ,她把 记忆策略与认知策略分开 ,但事实上记忆策略 应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第三 ,学能与学习策 略不对应的问题。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可能在 学习中采用多种学习策略 ,但更关键的是在对 待不同的学习任务时 ,他们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 能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并不是学习者的 学能越强 ,使用的学习策略类型就越多 ,学习策 略测量表的得分就越高。例如 ,在观察中我们 发现 ,有一个记忆力很强的学习者 ,她喜欢采用 强记的学习方式 ,在课余时间她背诵了大量的 单词、短语、段落 ,甚至短文 ,长期的强化记忆使 她在词汇量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同学 ,在语感方 面也表现不错 ;通过检查她的写作作业 ,发现她 词汇丰富 ,用词准确 ,句式也富于变化 ,文中也 可见比较优美、表达贴切的语句 ,在这种情况 下 ,即使她很少使用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 ,也能 在语言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 ,以上原 因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更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学 习策略与动机、性别、学习时间的长短、语言水 平等密切相关 (Oxford & Nyikos 1989) ,而没 有有力的研究结果来支持学习策略与语言学能 的关系。 4. 4  性别、语言学能和英语学习成绩的路径分 析 4. 4. 1  第一次回归分析 在进行各种相关分析 ,找出语言学能研究 中的相关变量之后 ,我们对性别、语言学能和英 语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第一次回归 分析。在该回归方程中性别和语言学能被作为 自变量 ,学习成绩被作为依存变量 ,以强迫进入 的方式对英语学习成绩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 表 7 和表 8 所示 :  表 7. 回归模型综述表 模型 R 复相关 系数 R2 决 定 系数 调整后的 R2 决定系数 估计的 标准误 1 . 495 (a) . 245 . 231 8. 95237  a 预测因素 :常数项 , 语言学能 , 性别  表 8. 回归系数表 模型 非标准化 相关系数 标准化 相关系数 t 值 p 值 偏相关 系数 标准误 Beta 标 准 系数 1 常数项 22. 956 7. 953 2. 886 . 005 性别 9. 484 2. 381 . 344 3. 982 . 000 语言 学能 . 279 . 086 . 280 3. 247 . 002  a 依存变量 :英语学习成绩   表 7 显示 ,性别和语言学能与英语学习成 绩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495) ,R 平方为. 245。 方差分析结果中的 F 统计量的显著值为. 000 , 表明自变量性别、语言学能显著地解释了因变 量英语学习成绩的方差。表 8 中的性别和语言 学能的 Beta 标准系数分别是 0. 344 和 0. 280 , 其 t 值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 ( . 000 和. 002) 。 4. 4. 2  第二次回归分析 在第二次回归分析中 ,性别被作为自变量 , 语言学能被作为依存变量 ,同样以强迫进入的 方式对语言学能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 9 和 表 10 所示 :  表 9. 回归模型综述表 模型 R 复相关 系数 R2 决 定 系数 调整后的 R2 决定系数 估计的标 准误 1 . 251 (a) . 063 . 054 9. 97391  a 预测因素 : (Constant) , 性别 ·654· 2006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6 期  表 10. 回归系数表 模型 非标准化相 关系数 标 准 化 相 关系数 t 值 p 值 偏相关 系数 标准误   Beta 标 准 系数 1 常数项 77. 663 4. 814 16. 132 . 000 性别 6. 948 2. 568 . 251 2. 705 . 008  a 依存变量 :语言学能   表 9 显示 ,性别与语言学能的相关系数达 到. 251 , 方差分析中 F 值也达到显著水平 ( . 008) ,可见回归方程有意义。表 9 中的决定 系数为. 063 ,表 10 中性别的 Beta 标准系数是. 251 ,并且 t 值达到了显著意义 ( . 008) 。 4. 5  性别、语言学能与英语学习成绩路径分析 模型图 综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回归分析的结果 ,根 据各个回归方程中的标准系数 ,我们绘出本研 究中路径分析的模型图 (见图 1) 。可以看出 , 三条路径都是显著的 ,即性别对英语学习成绩 的直接影响力为 34. 4 % ,对语言学能测试的直 接影响力为 25. 1 % ,而语言学能对英语学习成 绩的直接影响力为 28 %。可见语言学能不仅 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成绩 ,而且还受性别的影响。    图 1. 性别、语言学能与学习成绩关系模型图 5.  结语 本研究对中国语境下部分受试的语言学能 及其相关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 的调查研究 ,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 解和认识。但本研究的调查样本较小 ,且为英 语专业学生 ,所以对调查结果的解释仍需慎重 , 在以后的语言学能调查研究中应扩大受试的数 量与专业面。另外 ,本研究采用的是 Oxford 设 计的国际通用的学习策略测量表 ,在以后的研 究中 ,应使用中国学者 (如文秋芳) 设计的针对 中国学生的学习策略测量表。 本研究还需指出 ,对不同母语的语言学习 者 ,MLA T 的效果可能不尽相同 ,如对中国学 习者而言 ,MLA T 中的第三部分 ———拼法提示 测试项可能会显得尤其困难。因为中国文字是 图形文字而非字母文字 ,中国学习者对字母文 字的敏感性远远低于母语是字母文字的学习 者 ,所以在做这类题型时会明显处于劣势。这 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MLA T 是以母语为英语的 学习者而设计的 ,其测试的理论基础是英语的 音位、句法、语义和词汇系统。所以在对中国学 习者进行测试时 ,中国文字特征的迁移不仅会 干扰 ,甚至还会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吴 一安等 (1993) 也认为 ,MLA T 是为英语本族者 设计的 ,用其原版来测试中国人 ,其可靠性不免 要受语言因素的影响 ,英语熟练的人 , MLA T 的得分自然高些 (其他条件相同的话) ,而他们 的语言学能未必很高 ;反之 ,英语不够熟练的 人 ,MLA T 尽管不高 ,他们的语言学能未必很 差。这也许是为什么本调查中语言学能与二语 习得的相关系数远低于西方学者调查结果的重 要原因。语言学能研究若要在中国取得进一步 发展 ,还需有志专家、学者进行广泛调查和深入 研究 ,结合汉语语言特点 ,设计出符合中国外语 学习者的汉语版语言学能测试。 参考文献 Bialystok , E. & M. Frohlich. 1978. Variables of class2 room achievemen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 . The Modern L anguage Journal 62 : 3272336. Carroll. J . 1981. Twenty2five years of research on for2 eign language aptitude [ A ] . In K. Diller ( ed. ) . 1981. Carroll. J . 1990. Cognitive abilities in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 : Then and now [ A ] . In T. Parry & C. Stansfield (eds. ) . 1990. Carroll , J . & S. Sapon. 1999. Modern L anguage A pti2 t ude Test ( Form A ) [ M ] . Bethesda , Maryland : ·754· 戴运财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Second Language Testing Inc. Carroll , J . & S. Sapon. 2002. Modern L anguage A pti2 t ude Test M anual [ M ] . Bethesda , Maryland : Sec2 ond Language Testing Inc. De Keyser , R. 2000. The robustness of critical period ef2 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 . S tudies in 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 22 : 4932533. Diller , K. (ed. ) . 1981. Individual Dif f erences and U2 niversals in L anguage L earning A ptitude [ C ] . Rowley , MA : Newbury House. Ehrman , M. 1998. The 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 for predicting learning success and advising students [J ] . A pplied L anguage L earning 9 : 31270. Ehrman , M. & R. Oxford. 1995. Cognition plus : Cor2 relates of language learning success [J ] . The Modern L anguage Journal 79 : 67289. Gardner , R.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 an2 guage L earning : The Role of A ttitudes and Motiva2 tion [ M ] . London : Edward Arnold. Genesee , F. 1976. The role of intelligence in second lan2 guage learning [J ] . L anguage L earning 26 : 2672 280. Grigorenko , E. , R. Sternberg & M. Ehrman. 2000. A theory2based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 The Canal2F theory and test [J ] . The Modern L anguage Journal 84 : 3902 405. Harley , B. & D. Hart . 1997. Language aptitud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classroom learners of different starting ages [J ] . S tudies in Second L an2 guage Acquisition 19 : 3792400. Kiss , C. & M. Nikolov. 2005. Developing , piloting , and validating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young learnerpis aptitude [J ] . L anguage L earning 55 : 992 150. Nyikos , M. 1990. Sex2related differences in adult lan2 guage learning : Socialization and memory factors [J ] . The Modern L anguage Journal 74 : 2732287. Oxford , R. 1990a. L anguage L earning S t rategies : W hat Every Teacher S hould Know [ M ] . Boston :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Oxford , R. 1990b. Style , strategies , and aptitude : Con2 nections for language learning [ A ] . In T. Parry & C. Stansfield (eds. ) . 1990. Oxford , R. & M. Nyikos. 1989. 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 [J ] . The Modern L anguage Journal 73 : 2912300. Parry , T. & C. Stansfield ( eds. ) . 1990. L anguage A ptitude Reconsidered [ C ] . Englewood Cliffs , N. J . : Prentice Hall. Ranta , L . 2002. The role of learnerpis analytic ability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 A ] . In P. Robinson (ed. ) . 2002. Robinson , P. (ed. ) . 2001. Cognition and Second L an2 guage Inst ruction [ C] . Cambridge : CU P. Robinson , P. (ed. ) . 2002. Individual Dif f erences and Inst ructed L anguage L earning [ C ] .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Rosemary , E. 2005. Language aptitude and its relation2 ship to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J ] . L 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9 : 1472172. Sasaki , M. 1996. Second L anguage Prof iciency , For2 eign L anguage A ptitude , and Intelligence : Quanti2 tative and Qualitative A nalyses [ M ] . New York : Peter Lang. Sawyer , M. & L . Ranta. 2001. Aptitude , individual difference ,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 A ] . In P. Robinson ( ed. ) . Cognition and Second L anguage Inst ruction [ C] . Cambridge : CU P. Skehan , P. 1986. The role of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 in a model of school learning [J ] . L anguage Testing 3 : 1882221. Skehan , P. 1989. Individual Dif f erences in 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 [ M ] . London : Edward Arnold. Skehan , P. 1991.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2 guage learning [J ] . SSL A 13 : 2752298. Skehan , P. 1999. A Cognitive A pproach to L anguage L earning [ M ]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2 guage Education Press. Skehan , P. 2002. Theorizing and updating aptitude [A ] . In P. Robinson (ed. ) . 2002. Sparks , R. et al. 1998. Factors in the prediction of achievement and proficiency in a foreign language [J ] . A pplied L anguage L earning 9 : 712105. Sparks , R. & L . Ganschow. 2001. Aptitude for learn2 ·854· 2006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6 期 ing a foreign language [J ] . A nnual Review of A p2 plied L inguistics 21 : 902111. Wen , Qiufang & R. Johnson. 1997. L2 learner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 A study of tertiary2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J ] . A pplied L inguistics 18 : 27248. Wesche , M. 1981. Language aptitude measures in streaming , matching students with methods , and di2 agnosis of learning problems [ A ] . In K. Diller (ed. ) . 1981. Wesche , M. , H. Edwards & W. Wells. 1982.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 and intelligence [J ] . A pplied Psy2 cholinguistics 3 : 1272140. 戴运财、霍兴花 ,2005 ,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研究述评 [J ]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 期。 刘润清 ,1990 ,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 [J ] ,《外语教 学与研究》第 2 期。 刘涛、刘利民、邓隽 ,2005 ,语言学能倾向中语法敏感性 测验指标的相关系数法研究 [J ] ,《西南民族大学 学报》(人文社科版)第 10 期。 文秋芳 ,2004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 [A ] ,载文秋芳、王立非编 ,《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 C]。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温植胜 ,2005 ,对外语学能研究的重新思考 [J ] ,《现代 外语》第 4 期。 吴一安、刘润清、P. Jeffrey ,1993 ,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 质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 1 期。 收稿日期 : 2005 —6 —13 ; 本刊修订稿 ,2006 —10 —2 通讯地址 : 311300 浙江省临安市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 育学院 第十届全国语篇分析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召开 第十届全国语篇分析研讨会于 2006 年 10 月 20 —22 日在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召开。来自全国 60 所高 校和出版单位的 148 位代表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摘要 162 篇。 20 日上午 ,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铁城科教馆开幕。开幕式由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钟莉莉副院长 主持。出席大会开幕式的主要领导有 :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胡壮麟教授 ,会长黄国文教授 ,副会长 任绍曾教授、方琰教授、朱永生教授、杨信彰教授 ,以及绍兴文理学院院长王建华教授、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 院常务副院长杨坚定教授等。王建华教授和杨坚定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黄国文教授致开幕词。闭幕式 上任绍曾教授对研讨会作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 :“多维语篇分析”。具体涉及三个方面 : (1)评价理论和积极话语分析 ; (2)批评话语分 析 ; (3)语篇分析的应用 ———教学、翻译以及文学研究。会议分大会发言和分会场报告两种形式进行。第一场 大会发言的题目有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胡壮麟教授) ;积极话语分析 :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 (朱永 生教授) ;语篇表述的探索 (程琪龙教授) ; The Grammar of Happiness : An Appraisal Approach to the Lexicogram2 matical Realizations of“Happiness”in Pollyanna (苗兴伟教授) 。第二场大会发言的题目有 :中国话语研究的过 去、现状和未来 (施旭教授) ;文学作品中的权势意义 (彭宣维教授) ;文体与评价 ———从语篇潜势到阅读取位 (李战子教授) ;话语分析课程设计与探讨 (俞东明教授) ,关联理论与汉语句末情态虚词的语篇功能 (美国佛罗 里达大学屈承熹教授)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n Chinese Texts(乐明博士) 。五个 分会场有 76 位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 本届研讨会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 ,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对本次大会的论文报告方式进行了改革 :大会发言 以中青年学者为主 ,以推动学科的发展。第二 ,设立分会场 ,分会场电教设备与大会相同 ,可以演示 ,由于规模较小 , 易于互动 ,加之多位资深学者在各分会场报告研究内容 ,讨论尤其活跃和热烈。此外 ,从内容看 ,研讨会涉及的面非 常广泛 ,既有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语篇分析 ,也有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概念结构的研究 ;既有理论探讨 ,也 有实际应用 ;既有批评话语分析 ,也有积极话语分析。从分析对象看 ,既有英语 ,也有汉语和日语等其他语言。 研讨会期间 ,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召开了理事会。理事会讨论确定 ,第十一届全国语篇分析研讨会由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承办。 (杨坚定  供稿) ·954· 戴运财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p . 428 The study combines the B2L model and Culpeperpis theory of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Hamptonpis The Philanthropist . It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synthesizing the two theoretical models in 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dra2 ma. Compared with Abdesslempis analysis of the same dramatic text based solely on the B2L model , the present study takes into account readerspicognitive processes and reveals the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dramatic conflict in a more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mann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 the present study also makes some modifica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models in2 volved. A social semiotic analysis of hypertextpis multimodality , by Y E Qich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Bei2 jing Jiaotong Univ. , Beijing 100089 , P. R. China) , p . 437 The analysis includes a social semiotic account of multimodal texts , the division of the visual space ,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ates of affairs in the
本文档为【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18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2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19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