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考研笔记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考研笔记

举报
开通vip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考研笔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笔记根据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课程》听课记录 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基础]科考研要求 整理) (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郑克鲁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 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特别参考:《插图本外国文学教程》 陈建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建华: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华东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 古希腊罗马文学 ...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考研笔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笔记根据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课程》听课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基础]科考研要求 整理) (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郑克鲁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 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特别参考:《插图本外国文学教程》 陈建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建华: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华东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 古希腊罗马文学 1. 俄林波斯神系 俄林波斯神系分为两大神系:前俄林波斯神系和俄林波斯神系。古希腊人认为,天地未分时,神先于人出现在宇宙中,首先出现的是天地混沌神哈俄斯。从混沌神中产生地母该亚,接着出现了黑喑神厄瑞波斯和黑夜女神诺克斯。厄瑞波斯打倒混沌神后娶黑夜女神为妻,生下光明和白昼。这时地母该亚又生出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娶该亚为妻,生了六男六女,总名为十二提坦巨神,乌拉诺斯把儿子一个个打入地下,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起来反抗打败乌拉诺斯做了天神,娶妹妹瑞亚为妻,生了三男三女,并吞掉他们,最小的儿子宙斯被其母换下,最后打败了其父克洛诺斯。这就是前俄林波斯神系。 宙斯自立为神王,娶姐姐赫拉为妻,建立庞大的神的家庭。宙斯是众神之父,天后赫拉掌管婚姻,哥哥波赛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神,姐姐得黑忒耳是农神;儿子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赫耳墨斯是神使,赫淮斯托斯是火与铁匠神;女儿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阿耳忒弥斯是月神。另外还有酒神狄俄尼索斯,三个摩伊拉是命运女神,九个缪斯是文艺女神等。相传俄林波斯山上有一神系,神王宙斯等一系列神居住在那里,神具有高度的人格化,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神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有超乎凡人的神力,没有主宰人的力量。 2. 文人史诗 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杰出诗人维吉尔写了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被称为第一部文人史诗。 《埃》与荷马史诗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却是最早的文人作品。作品的思想感情是敬神、爱国、为了民族的利益压抑克制个人感情的优秀品质。塑造了一个民族英雄、理想君主的美好愿望。 3. 荷马式的比喻 是古希腊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使用的比喻,因为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很具有特点,被后人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4. 为什么说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文学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是因为:第一,希腊的各种文学艺术都是从希腊神话中取材,所以神话是武库;第二,希腊神话散见于各种文学艺术样式中,没有一本希腊神话的书,所以神话是土壤。 5.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是在发展变化的。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古希腊人的观念是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不可知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变化。就拿三位希腊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来说,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虽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正直的坚强的英雄敢于和命运抗争是值得同情、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具有典型的人本主义倾向。 6.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思想价值:⑴肯定了人在与神斗争的过程中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艺术价值:⑴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十年,史表现其中51天和40天的内容。⑵塑造了人物的艺术形象。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化的。⑶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7. 古代希腊文学特征。 ⑴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古希腊人尽情展示人类的童年的自然天性,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得分,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虽然也有命运观念,但在对外在自然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中淡薄。 ⑵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一方面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第一手资料;一方面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 ⑶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的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等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中世纪文学 1. 普罗旺斯抒情诗 (1)中世纪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故称普罗旺斯,其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 (2)普罗旺斯抒情诗在艺术方面受民间诗歌的影响较大,但内容则是描写骑士们的所谓 “典雅的爱情”。 (3)其中以破晓歌最为有名,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具有反欲主义和反封建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特色。普罗旺诗注意心理描写,在它带领下,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抒情诗也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为文艺复兴时期抒情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这是因为: (1)他对古代文化的矛盾:一方面但丁对古代文化知识崇敬,与中世纪蒙昧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他把古代文化大师作为一个异教徒打入地狱,放在侯判所里。 (2)他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斯嘉的恋情,另一方面,又按教会的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放在地狱里受罚。 (3)他对爱国主义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另一方面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4)他对教皇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宣布当时当政的普尼腓斯八世教皇要入地狱,另一方面又对他在阿里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而且见上帝时也由罗马教皇圣贝多拉引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 1. 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它并不是为了恢复古代的旧文化,而是借此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客观存在是西方控文化的开端。 (3)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2. 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核心内容是: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3)主要内容表现在:①用人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3. 七星诗社 (1)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中诞生的“七星诗社”,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 (2)杜倍雷的《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诗人龙沙是七星诗社的中心人物,他是法国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是爱情诗。 4. 流浪汉小说 (1)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产生了一种新型小说,它以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 (2)流浪汉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最早代表小说是无名氏《小癞子》。 5. 大学才子 (1)“大学才子”是文艺复兴时期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统称,他们都在大学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主要代表。 6. 莎士比亚化 (1)指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美学原则,这就是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 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2)包括:戏剧情节丰富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个性化、福斯塔夫式背景。 7. 福斯塔夫式背景 指莎士比亚戏剧人物活动广阔的社会背景。 (1)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剧中人福斯塔夫是作家塑造得最成功的喜剧形象,一个封建制度崩溃时期的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8. 为什么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1)一方面(喜剧)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脱离现实,终日沉于幻想,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用错误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过了时的骑士道去解求人间不平,结果在行侠扶弱过程中,把风车当巨人、羊群当军队,闹出许多笑话,吃了很多苦头,使他成为荒唐可笑的喜剧人物。 (2)另一方面(悲剧)他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献身,但方法错误,因此,他脱离实际主观臆断,不但害了自己,而且害了别人。说明骑士道不能解决社会的苦难。 (3)然而当不涉及骑士道时,他又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想,而且能洞察社会的苦难,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他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苦难人民;在行动上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虽屡遭失败,仍百折不回,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9. 分析哈姆雷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雷特忧郁和延宕。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重视爱情、友谊,对部下以朋友相称,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1)哈姆雷特的性格基本特征是忧郁和延宕。忧郁并不是他的天性,他本严明快乐王子,当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时,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忧郁的同时,哈姆雷特变得更加清醒,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个,他的任务不只是报父仇,而是要重整乾坤。 (2)哈姆雷特的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哈姆雷特所怀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好它。延宕是他在重整乾坤这一伟大目标前,他想行动,又不知如何,造成了行动的延宕。延宕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10. 《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 (1)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哈姆雷特》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一起。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哈姆雷特在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阴谋后,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全剧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2)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雷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作者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雷特的每次独白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健的作用。 (3)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词汇量达29000个。哈姆雷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身份;装疯时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特点。还有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1.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比较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这两个典型人物有着鲜明的特性,他们是如此不同。然而,他们性格又都是矛盾的综合体,集合着许多丰富元素。将这两人进行比较会很有意思,在他们身上其实有着许多共同点。诸如,他们命运都具有悲剧性;都对现实中的恶做出激烈反映;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又都是特立独行,与现实格格不入;以及孤独、不被人理解等。宛如一首诗中所描绘的:“他们对一切事物彻底蔑视/仿佛已遭受不幸的极点/他们是生者中的异类/思想从另一世界降临”。也许,将这两人身上的一些优点挑出来重新组合,或可发现新的理想原型。诸如,既富有思想,又勇于行动;能将智慧和勇敢结合于一身等。 12. 莎士比亚戏剧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和超越。(影响研究) 继承: (1)两者都具有悲壮色彩,而没有悲哀色彩。悲而不哀,反映着作品充满以人为本的英雄气概。 (2)戏剧结构方面,都是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构复杂。如《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都是这样。 (3)写实手法和心理刻画都有有相通之处,如《美狄亚》决心报复时的心理描写和《哈姆雷特》生存与毁灭的心理描写。 (4)继承了古希腊喜剧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如《威尼斯商人》中吸取了《鸟》和《阿卡奈人》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超越:主要体现在莎士比亚化上。 (1)打破古希腊单一情节线索的格式,设置多条情节线索,在悲剧中融入喜剧因素。如《哈姆雷特》的戏中戏。(到了18世纪真正有了正剧) (2)人物塑造上的超越。古希腊戏剧人物性格是类型化,到了莎士比亚就是个性化。如哈姆雷特具有忧虑延宕的个性。(18世纪以后才出现人物的典型化性格) (3)人物活动的背景更广阔。莎士比亚是福斯塔夫背景,古希腊是单一的背景,不反映劳动人民,而《哈姆雷特》已反映出宫廷、乡野、郊区、丹麦、英国等多种背景下资本主义诞生后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反映程度更深刻。 (4)语言上更丰富生动,更富有个性。如《哈姆雷特》中有民间语言、宫廷语言,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人物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不同人物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语言。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 巴洛克文学 (1) 巴洛克文学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文学。 (2) 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2. 古典主义 (1) 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2)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3)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②思想上崇尚理性; ③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三一律)。 3. 三一律 指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三一律法则往往使戏剧情节集中,冲突集中。其局限性是塑造人物时往往忽视描写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人物类型化。 4. 为什么说古典主义文学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拔? 在继承上:①思想上,古典主义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与人文主义相同;②创作方法上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手法;③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得兴戏剧一脉相承。 反拔上: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②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古典主义的艺术上的规范化便反拔。 5. 分析答丢夫的形象及该形象的社会意义。 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 ①他具有表里不一的伪善性格。把自己装扮成“把全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对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的虔诚教士,实际上却是贪食领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一顿饭两只竹鸡,半只羊腿,看到道丽娜袒胸露背时的做作样) ②他具有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当恶行面临暴露时,他以退为攻,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他的用心在于满足他的贪财贪色的私欲,他的危害在于使人家破人亡。 答丢夫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代名词,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典型。 6.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 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地点在奥尔贡家,而且只有一个布景,答丢夫的求欢,艾耳密尔的巧计,大密斯藏在套间,奥尔贡躲在桌下。 (2) 全剧结构严整紧凑。答丢夫虽然到第三幕才出场,但人物的议论收到了烘去托月的效果,歌德说:“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 (3) 喜剧还有机地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如打耳光,隔墙偷听等民间闹剧;大密斯的反抗和被撵出家门是风俗喜剧的手法,奥尔贡的家破人亡是悲剧因素。 (4) 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答丢夫的语言矫揉造作,堆砌词藻,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 正剧 (1) 正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莱辛创立,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2) 正剧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3) 正剧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 2. 哲理小说 (1) 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 这种小说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3) 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 (4) 富于哲理性。 (5) 代表作品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卢梭的《爱弥儿》。 3. 感伤主义 (1) 出现于18世纪60~80年代的英国。 (2) 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 (3) 而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4)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合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5) 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名。 4. 哥特式小说 (1) 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2)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 (3) 写其中因恋情或因财产而起的凶杀复,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 5. 狂飚突进运动 (1) 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就是狂飚突进运动。 (2) 运动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 要求个性解放, 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推崇自然和自我。 (3) 这一运动名 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飚突进》。 (4) 理论代表是赫尔德尔和歌德合著的《德国的风格与艺术》, 代表作品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葛兹·封·伯利欣根》。 (5)启蒙主义文学产生这际古典主义文学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文学成就最高,它直接为19世纪的两种主要思潮(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6)启蒙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避免了希腊化倾向。 (7)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6. 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法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 因为《少年维特之烦恼》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维特,他是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来反抗,比那些苟且偷生者要清醒的多。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从根本上看,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正因些,它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摹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维特的自杀。 7. 诗剧《浮士德》的思想价值。 《浮士德》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8.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 相同点: (1)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的主要创作方法是仍是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但有了质的飞跃。 (2)英、法、德三国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3)都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都把创作目标指向歌颂第三等级的平民。写普通人,普通情感。 (4)都受启蒙主义影响,主要包括法国的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不同点: (1)文学为现实服务具体任务各国各不相同。 英国: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歌颂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创业精神。 法国: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具有启迪民众觉醒,为大革命到来作好舆论准备的作用。 德国: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封建割据,建立民族统一国家。 (2)文学创作的体裁各有不同。 英国:主要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后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作了准备,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法国:主要成就是正剧和哲理小说。 德国:主要是民族戏剧(市了剧、正剧)和民族文学,艺术理论上也有建树。声势浩大的狂飚突进运动成为德国启蒙运动的标志。 9.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性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在五个悲剧中,他表现出一种无所息、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了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浮士德又是变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该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10. 诗剧《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幻想的情景和真实的生活交织一起。 (2)在人物塑造上,最突出的是用辩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也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3)作品形式多样化,开头时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时用民歌体,海伦部分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运用大量比喻、象征。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 耶拿派 (1) 是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提出浪漫主义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 2. 海德堡浪漫派 (1) 继耶拿派之后,又有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报刊,进行浪漫主义创作,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2) 海德堡派的功绩主要在于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成就中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3. “湖畔派” (1) 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作家代表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 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3)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是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4. “东方叙事诗” (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经东方故事为体裁的组诗——《东方叙事诗》。 (2)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因此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5. “拜伦式英雄” (1) 拜伦式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 (2) 他们热情勇敢、意志坚强、傲慢孤独,但由于以个人主义来反抗,最终都以失败与死亡而告终。 6. “美丑对照原则” (1)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出于他的法国浪漫主义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 (2) 内容是: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7. 多余人 多余人是指俄国贵族革命时期(1825~1861)所塑造的一种典型。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1) 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品格、气质远远高于贵族子弟。 (2) 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苦闷、忧郁、彷徨。 (3) 他们都希望改变现状,但不能与社会彻底决裂,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只能是社会的多余人。 8.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3)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 9. 简述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 (1)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内》中的勒内是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排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着年轻的生命,这就是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2) 勒内的性格是由社会造成的,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贵族青年找不到自己的地位时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形成这样一种“世纪病”形象。 10.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这个漂泊者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拜伦式英雄”的雏型,整个游记的中心主题是对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观注和歌颂。 其中第一章反映了拿破轮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笔调自怜、悲观和冷漠。第二章写了作者希望被压迫民族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第三章描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代表积极的思想。第三章是凭吊滑铁卢战场。第四章写了他的希望和信心变得最为是明朗有力。 11. 简析《唐·璜》的形象及作品主要艺术成就。 《唐·璜》是拜伦长篇讽刺叙事诗中的主要人物。 (1) 他英俊、骄傲、胆大、心灵和性格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品质。 (2) 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也不忧郁。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精神。那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 《唐·璜》艺术成就: (1) 辛辣的讽刺。被称为“讽刺百科全书”。 (2) 插话。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有意识地和大规模地插入议论。 (3)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也是《唐·璜》显著特点, (4) 运用口语体语言。 12.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 奥涅金是普希金笔下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1) 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品格和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 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 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 13. 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在“两个同情、一个遣责一个塑造”上。 (1) 对贫苦人民遭遇的同情。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2) 对人民的革命斗争表示同情。小说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歌颂了巴黎街垒战。认为人民的革命斗争是统治当局逼迫的必然结果,是合理的。 (3) 遣责了当前社会的世俗、法律,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法律是低级法律,只能使罪犯继续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的法律,它能使罪犯改恶从善,终止犯罪。 (4) 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即米里哀主教和后期的冉阿让。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他收留冉阿让,感化他,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以人道对待死敌沙威,使沙威“人性”复活。 雨果的人道主义也有其局限性:以这样的人道主义感化来缓和阶级矛盾、调和阶级关系只是一种空想,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是一贴腐蚀剂,直接起着腐蚀和毒害的作用。 14. 《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小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 (1) 现实主义描写。小说中许多画面,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柯赛特痛苦的童年,以及滑铁卢战役、巴黎街垒战等都是现实、真实的描写。 (2) 浪漫主义手法。小说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手法,象情节的非凡性,人物的非凡性,巧合,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等是夸张的描写。 (3) 具有政论性。作者不时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4) 语言高昂、激烈、热情,有史诗的风格。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之一。 (1)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就是诗歌。 (2)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和林顿。 2.自然派 (1)自然派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是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 (3)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为主。 (4)在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 3.小人物 (1)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4.复调结构 (1) 指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结构。 (2) 复调结构中主人公并不是作家的传声筒,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的地位。 (3)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涉,共同奏成交响曲。 5.“威塞克斯小说” (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三类小说中的人物和环境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这些小说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2)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6.托尔斯泰主义 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晚年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它包括:不经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主义精神。托尔斯泰主义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7.“心灵的辩证法” 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特征之一,即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述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托尔斯泰注意感情和思想的演变,注意心理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意识,从而使人物形象极为生动逼真。 8.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冷静观察和客观描绘社会现实,主张像镜子那样如实地反映现实,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 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只能揭露社会罪恶,而不是真正地解决社会矛盾。)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环境的两个方面:时代背景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典型性格的两个方面:人物共性和鲜明的个性。) 9.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红与黑——1830年纪事》的象征意义:“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指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书名象征着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和政治意义。 10.简述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 巴尔扎克的思想是矛盾的,有浓厚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他基本上是个唯物主义者,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作为一个保王党人,他思想倾向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可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 矛盾与创作的关系: (1)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贵族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阶级方面,为上层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是,他又辛辣地讽刺那些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赞赏他的政敌“共和党英雄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的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具积极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克制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 11.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1)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其全部同情在行将没落的贵族一边,展现出贵族没落道路只有隐退和资产阶级化。 (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提示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12.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1)高老头是具有浓厚封建宗法制观念的商业资产者典型。大革命期趁机盘下东家的铺子,插足政治,当上区长,熟谙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货币流通的生意经,处处占上风,用金钱收买女儿,最终成了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高老头是典型的宗法制父亲,他通晓资产阶级的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女儿长大后又给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女儿后来对父亲的“爱”的热度迅速下降,同时财富的衰竭使高老头精神状况越来越糟,死前悟出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真理,“父亲轴心”无情地被“金钱轴心”代替了。这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 13.《艰难时世》的思想内容。 (1)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尖锐的劳资矛盾,看到了社会的危机,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这个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无情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通过以葛雷硬(厂长)、庞得贝(行长)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 (3)通过经西丝(马戏团小丑女儿)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者的设想,集中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14.简析《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和主题思想。 《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在于表达作者狄更斯对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响警钟。 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了彻底的否定。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的揭发信落入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手中而被投入监狱的情节,对已彻底腐烂的统治阶级,对腐败的专制政体、法律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2)无限同情地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农民、城市居民、知识分子不为社会所容,身陷囹圄,家破人亡。 (3)生动地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 (1)同情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如:得伐石太太一家的遭遇、侯爵马下压死小孩、医生的遭遇。 (2)同情法国大革命。作品满腔热情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并揭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3)谴责了暴力革命的领袖人物得伐石太太,把革命描写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革命人民成为毫无理性的疯狂的杀人的野兽,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可怕的母夜叉。得伐石太太在和露西小姐的女仆扭打时,因手枪走火把自己打死,表明人道主义对暴力的胜利。 (4)塑造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典型代尔那和卡尔登。贵族后代代尔那,放弃特权为救管家而入狱。卡尔登从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到最后心甘情愿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局限性: 作者宣扬了用人道主义来感化别人,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像法国在革命那样的暴力在英国再次发生,这样的人道主义体现了作者本身的局限性。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的错误作无原则的类比,以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使他不可能全面正确地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法国大革命及其进程中的是非功过。 15.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1)结构复杂严谨,由三条独立而又交织在一起的线索组成:医生18年冤狱、贵族子弟代尔那命运的浮沉、得伐石夫妇的革命活动。焦点集中,透视分明。 (2)浪漫色彩与现实手法有机结合。情节紧张生动,富有戏剧性,有浪漫主义色彩,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时用写实手法。 (3)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描述人民起义气势宏伟,人物肖像、心理以及叙述事件精雕细刻。 16.简述《钦差大臣》的思想内容。 果戈理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显示了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百丑图。官僚代表:市长安东诺维奇,腐朽、反动;庸俗无耻、精神空虚、浅薄无知的代名词是赫列斯达科夫。 17.简述《死灵魂》的主题内容。 《死灵魂》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的衰亡的历史。 (1)通过对百病缠身的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2)形象地描写了带有血腥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对这个阶级的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五个地主:玛尼罗夫——英国绅士风度的梦想家、科罗皤契加——封闭的地主形象、诺兹德辽夫——流氓恶少式地主、梭巴开维支——有动物性而没有任何高尚需要的地主、泼留希金——集地主丑恶之大成,吝啬鬼典型。 18.简述泼留希金的形象。 泼留希金是果戈理《死灵魂》中的吝啬鬼形象。既贪得无厌地积累财富,又毫无意义地毁坏财富,使面粉结成石块,丝绸化为灰烬。他是一个病态的守财奴和吝啬鬼、财富毁灭力的象征。 19.简析卡拉玛佐夫的性格。 卡拉玛佐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塑造的形象,卡拉玛佐夫一家,老卡拉玛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恶果。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的是人类的出路:忍耐,顺从,皈依上帝。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人类灵魂的搏斗,揭示了他眼中的整个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并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 20.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哈代的创作有两点极为突出,一是悲剧性的结局,二是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观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偶然,没有能力对抗环境,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所以,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21.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比较。 19世纪30-4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逐渐成为文学主潮。 三国文学具有相同点: (1)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批判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3)都是用人道主义作为他们创作的思想武器。 (4) 艺术上都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具有真实性、批判性、改良性、典型性。 三国文学的不同点: (1) 批判的锋芒是不同的。 英国:指向上层统治者,要求统治当局缓和阶级矛盾。 法国:指向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俄国:指向专制农奴制。 (2)塑造的系列形象不同。 俄国:多余人、新人(特有的)。 多余人——奥涅金、奥勃洛摩夫,体现贵族革命性丧失。 新人——平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屠格涅夫、叶琳娜、英沙罗夫、拉赫美托夫。 新人形象的出现,表明俄国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由贵族转化为 平民知识分子。 此外,同样是“小人物”,俄国与国英不一样。 英:小商人、小职员;俄:在专制制度下的受压迫者。 (3)俄国的文学运动始终与解放运动紧密相关,有先进的文艺理论家指导,特别是别、车、杜,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22.吝啬鬼葛朗台与泼留希金有什么异同之处。 葛朗台是法国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中一个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是俄国果戈理的《死灵魂》中吝啬鬼典型。 他们都是剥削者,都以剥削他人而致富,具有吝啬鬼共同的特点,又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相同点: (1)作为两个不同国度的吝啬鬼,他们在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葛朗台作为资本家,从农业资本起家,通过低进高出,成为商业资本家,他的发迹建立在千百万人的贫困破产这上。泼留希金是俄国的农奴主,不论年成好坏,男奴一律要劳役,女奴一律要交布匹,为此每年都要死掉不少农奴。 (2)他们的贪婪吝啬相同。葛朗台对亲人用金钱来衡量,生怕钱财落入他人之手。泼留希金表现为当女儿带着外甥来时,只给外甥一粒纽扣作为礼物。对自己的生活也很苛刻,穿女佣人的大褂,用臭袜子做领带。 不同点: (1)他们剥削的方式不同。葛朗台用资本剥削方式,懂资本增值方式。泼留希金用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并不懂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只是残酷对待农奴,十年来农奴逃亡,土地荒芜,自己住的房子也充满霉味。 (2)剥削程度不同。泼留希金运用的野蛮的充满血腥味的方式,造成农奴对生产没有兴趣,自己对财富的态度也是毫无意义地浪费财富。葛朗台还能对生产力有所推动,能扩大资本,能发展他的产业。 结论:农奴剥削方式在19世纪中叶已严重阻碍了俄国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1917年农奴制彻底被毁)。这两个吝啬鬼的典型,尽管各有差异,但不失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典型,对我们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23.分析于连的形象。 《红与黑》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他聪明能干,意志刚强,敏感高傲,有野心,真诚与虚假、自尊与虚荣共同铸成了于连的性格。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当他受压时,他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时,就妥协投降。如:在德瑞那市长家,他要和主人同桌吃饭,表现一种反抗精神;在贝尚松神学院,他从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逐渐发展成为与教会妥协乃至同流合污的野心家;在巴黎木尔侯爵府,他堕落为反动统治的走卒,参加反动政变会议,传递反动情报。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没有泯灭。被捕入狱后他清醒了,他反省自己,反省过去,认识到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不管他如何富有才能,勤奋尽职,都不能改变上流社会对他的轻蔑。贵族阶级绝对不容许他跨越封建等级制度的樊篱,他被押上断头台是必然的。法庭的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愤怒谴责,是反抗精神的点睛之笔。 (4)于连形象的局限性:①他的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他的行动也是个人的、盲目的、本能的举措,最终目的也只是实现一个平民的自我价值。②个人主义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得到满足,就很容易与现实妥协投降。 24.《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作品所展现的典型环境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既提示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咄咄逼人、平民的激烈反抗和贵族与教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的本质特征,又说明了平民青年的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必然失败的客观真理。 (2)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斯丹达尔自称中“人类心灵的观察家”,具有两个特征:①从政治角度把握生活;②善于观察人物心灵。 (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他和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明晰。 25.《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人间喜剧》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其中心主题是:反映贵族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展示金钱的罪恶。 (1)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弃妇》中鲍赛昂夫人离开巴黎,《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向资产阶级转化,都说明了这一点。 (2)揭示了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罪恶发家史。《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以单纯的高利贷方式获取利润,而不懂商品
本文档为【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考研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7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8K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19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