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

举报
开通vip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 第 1 页 共 44 页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 2006年 第 2 页 共 44 页 第一讲 经济学的方法 一、关于方法和方法论 1、方法和方法论 方法既包括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也包括形成非精神产品的实践、操作的 方法。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 思维、研究上的“方法”一词,至少包括两种涵义...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
第 1 页 共 44 页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 2006年 第 2 页 共 44 页 第一讲 经济学的方法 一、关于方法和方法论 1、方法和方法论 方法既包括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也包括形成非精神产品的实践、操作的 方法。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 思维、研究上的“方法”一词,至少包括两种涵义上的概念:哲学上的认识论、知识论中的 方法论;某一学科或领域中的具体研究方法。 人们关于方法(methods)、方法论(methodology)的定义,多种多样。相对而言,方法 论是指对给定领域进行探索或采取行动的一般性的方法、途径或程序,而方法是指做某件事的 技术、工具或程序,是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的技术、工具或程序。 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化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每一个学科或领域都有其一般性的 方法论,而各个学科本身又有其具体的研究方法。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研究方法无不受到了哲学思想、方法论的影响, 一个人的哲学信仰直接影响着他对经济问题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在经济学上,应当从自发地运 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到自觉地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 2、哲学和科学哲学 哲学是关于思维、实践的智慧和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经济活 动的社会科学,哲学为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如斯密的思想基础是自然 秩序、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观,而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许多经济学家是边沁功利 主义哲学的信徒。何况,经济学是在近代社会才从道德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哲学与经济学 自始至终有着亲密的接触,历史上的许多大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洛克、休谟、约翰·S·穆 勒、马克思、哈耶克、M·弗里德曼,在政治、社会、道德哲学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亚当·斯 密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主要学习哲学,毕业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文学,在格拉斯 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其伦理学讲义 1759 年以《道德情操论》出版,其法学、政治 学讲义后来也以《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出版。 近现代哲学家提出了关于思维和实践的众多的方法论,如经验论、怀疑论、唯物辩证法、 语言分析哲学、实证主义、历史学派、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主义、实用主义,这些方法论曾经或多或少、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哲学门类中,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又是专门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认识论、方 法论问题的哲学分支。在科学哲学史上,有经验论(如培根、霍布斯)与唯理论(如笛卡尔、 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之分,有形而上学与分析哲学之分,有反黑格尔主义的人文主义(强调 个人权力,个人意志)与科学主义之分。 第 3 页 共 44 页 二、哲学中的方法论 近年来,尽管归纳或演绎、证实或证伪等某种方法主宰经济学研究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不过,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规范主义仍然是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哲 学方法论。如果准确地理解经济学上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就要了解实证主义等哲学思想。 1、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从近代哲学过渡到现代哲学的跨时代的哲学思潮。现代哲学特 别是科学哲学以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为开端,而逻辑实证主义正是在实证主义思潮 的激荡下诞生的。实证主义哲学由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所开创,经历了 孔德、约翰·S·穆勒(1806—1873)、斯宾塞(1820—1903)为代表的实证论,马赫(1838—1916) 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先驱、石里克(1882—1936)、卡尔纳普等为代 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等发展阶段。 经验与实证:实证主义所谓的“实证”、“经验”与通常的“实证”、“证明”、“证实”、“经验” 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培根用“经验”表示受客观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反应,这种反应反映了客观存 在,即坚持对经验的实在论解释。但贝克莱(1685—1753)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 (1711—1776)认为,我们永远不可知世界的本质,因此感知或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从感 知中派生的幻象,所谓的经验并不是客观实在而只是主观的感觉。孔德认为,人们只能凭主观 经验去感觉事物的现象,一切现实的认识都有必然的相对性,唯一可靠的认识是感性经验,而 谈不到认识事物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因为这些特性本来并不存在于事物本身,理论只能停留在 描述经验的低层次,理论都必须从主观经验得到实证。实证主义坚持只有通过观察(感知)获 得的经验知识才可信赖,极端的实证主义甚至怀疑推理和理性在获得可靠知识上的有效性。后 来的逻辑实证主义也否认经验与客观实在的严格对应,但并没有把主观经验与客观对象完全对 立起来,而承认主观经验与外部世界有一定程度的联系,是整个认识过程中最可靠的依据,承 认理性在建立理论上的作用。 穆勒作为归纳逻辑和实证主义的重大代表,认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只限于现象,不能 认识现象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认识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结为确定现象间的顺序、并存和相似等 关系,归纳法是人们所能达到的一切可靠性认识的终极的、唯一的源泉。穆勒提出了五类判断 和归纳五法,即一致法(求同法)、差异法、共变法、剩余法、一致差异结合法等穆勒五法。 马赫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马赫认为,“设想世界上只有我和我的感觉存在”,这样的思 维是最经济的。他又认为,思维经济原则是指“花费尽可能少的思维,对事实作出尽可能最完 善的陈述”;通过思维去模写事实中对我们较重要的那个方面。 莫里茨·石里克在 1921 年担任基尔大学物理学教授,1922 年担任维也纳大学归纳哲学教 授,此后以他为中心,形成维也纳小组,吸收罗素的逻辑分析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把实 第 4 页 共 44 页 证原则与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便把科学理论“还原”为“感觉材料”,即还原为从经验上可检 验的具体内容,把哲学任务缩减为对已有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逐渐形成了逻辑实 证主义学派。 原子命题:世界最基本的单位既不是客观存在的最小的物质原子,也不是纯精神的理念, 而是介乎二者的原子命题。原子命题是不包含和自身不同命题的命题,如“小张今天感冒。” 否则就是复合命题,如“小张今天感冒,因为他昨天去八一湖冬泳过”。原子命题是由原子事实 构成的(纯粹)逻辑实体,而原子事实又是由纯粹的感觉材料构成的、经过严格精选与简化的 最基本的事实,各种芜杂的事实都可以转化为原子事实。 纯粹逻辑是先天的形式,原子事实是后天的经验,科学知识由二者按一定的形式构成, 要确定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就必须把它的形式还原为逻辑(向上还原),把它的内容还原 为经验(向下还原)。罗素、弗雷格就把数学还原为逻辑,并试图从逻辑公理中推出各种数学 定理,以证明数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而逻辑实证主义重视科学知识的向上、向下还原,特别 是向下还原,从可观测的经验事实出发,经过归纳逻辑去构造理论并检验知识。 不过,现代的归纳逻辑已经不是经验—归纳法、归纳—演绎法等传统的方法,如反归纳 主义的惠威尔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归纳—演绎的途径去掌握,即先猜测地提出假说(而不是 经验),据此演绎出可用经验检查的理论,然后用归纳法加以检验。这样,从原子命题,可以 演绎出世界上一切真命题,而其他那些不能还原为感觉材料的命题属于不可证实的形而上学, 应当加以抛弃。 语言分析: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许多问题之所以引起分歧和争论,往往由于对语言概念 (科学名词术语等)涵义理解不同(一词多义),或者由于词汇的用法(句法,上下文联系, 不同情况等)各人不同而引起。因此,哲学上的争论,如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往往并非本体 论上的根本分歧,而是对相关的哲学概念及其用法不同,这可以通过语言分析加以解决。 两种真命题:卡尔纳普把真命题分为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前者主要指数学,仅用逻辑 方法证明其真伪,后者包括各种具体的自然学科,靠经验材料证明其真伪。综合命题又分为用 观察语言表述的命题、用理论语言表述的命题,真正科学的理论语言必须能全部还原(包括间 接地全部还原)为观察语言并加以证实,否则就属于形而上学。莱辛巴哈把真命题分为直接命 题和间接命题,前者是可以直接证明其真伪的观察命题,后者是不能直接证明其真伪、但可以 设法把它还原为一系列间接命题而间接证明。如:“太阳内部的温度是 40000万度”是一个间接 命题,但这一高温命题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器的数据和光谱分析结果而确定。莱辛巴哈 (1891—1953)认为,间接命题与其一系列直接命题不是逻辑等值的,因为间接命题的涵义不 能为直接命题(不管有多少)所穷尽,它还有“剩余意义”,不过间接命题与直接命题之间可能 有概率蕴涵关系,一个间接命题如果能够确定其概率(即可靠程度的度量表示),就是有意义 的,属于科学范围,不必追求百分之百的绝对证实。莱辛巴哈初期认为,事物可观测部分与不 可观测部分是有联系的,根据可观测部分,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去推断不可观测部分。随着量子 力学的发展,莱辛巴哈后来认为,只有宏观世界的不可观测部分才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 法。 第 5 页 共 44 页 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特征:逻辑实证主义一般强调从经验出发,运用归纳逻辑去概括理 论并证实理论。(1)逻辑:为解决一个哲学问题,就必须对人们用来陈述这个问题的语言进行 逻辑分析,因此语言逻辑分析在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语义学,掀起了“日常语言 运动”。(2)实证:除了逻辑性和数学性的理论外,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理论都必须运用归纳逻 辑,采用经验数据来加以检验。 1929 年,卡尔纳普、拉纽特、哈因提出《维也纳小组的科学世界观》的学术宣言,该宣 言经石里克审阅后发表,代表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共同观点。《维也纳小组的科学世界观》在谈 到其理论渊源时,列举了一大批哲学家和科学家,马克思、费尔巴哈、孔德、斯宾塞、阿芬那 留斯、弗朗茨等哲学家,赫尔姆霍兹、彭加勒、爱因斯坦等科学哲学家,莱布尼茨、弗雷格、 罗素、怀特海、维特根斯坦等逻辑学家,希尔伯特、马赫等科学家。 克拉夫特(1880—1975)在石里克 1936年被害后,继任其在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他反对 夸大经验的可靠性,指出了归纳法在认识论上的根本缺陷,认为从个别经验中得来的归纳概括 不可能有普遍性,只能作为一种科学假说,而肯定了理性,认为只有严谨的演绎逻辑才能给科 学认识确定必然的理论基础,把科学理论解释为科学命题的演绎系统,以严格的逻辑程序进行 演绎,并通过严格的经验检验,使演绎的前提与结果具有必然的联系。 1959 年,英国哲学家阿耶尔编了论文集《逻辑实证主义》,精选了 17 篇代表作,其附录 目录包括 250多种专著,1600多篇论文,30多本论文集。逻辑实证主义在 20世纪前半叶曾经 盛行于西方科学知识界,形成了德国(柏林)学派、芬兰学派、英国学派、美国学派、波兰学 派等国际分支。60 年代初,逻辑实证主义因自身的缺陷和波普尔、库恩等人的批判而走向瓦 解。 2、批判理性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片面强调主观经验,否定理性的能动作用。对此,爱因斯坦、波普尔 (1902—1994)等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判理性主义和证伪主义。证伪是指一个理论可能被某 些否定性经验事实证明是假命题,加以推翻。波普尔认为,(1)由于人的认识容易错误,即使 目前被认为是很好的理论,日后也可能被证明是错误或有缺陷的,因此要发扬批判精神,随时 发现谬误。(2)证实是不能做到的,被用来证实的经验事实是单称陈述,而理论是全称陈述, 可能蕴涵无数的单称陈述,用单称陈述的积累去证实全称陈述,在逻辑上也不通。(3)全称陈 述与单称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对称的,即使找到了许多单称陈述也不能证实一个全称陈 述,而只要发现一个否定性的单称陈述就可以证伪一个全称陈述。因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主 要靠不断证伪,而不是靠不断证实。 理论的划界和归纳问题。波普尔从“证伪”出发,提出了理论上的划界和归纳问题。划界问 题,就是用什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凡是能被经验事实证实的 理论都是科学理论,否则为非科学,为形而上学。波普尔认为,只有具备可证伪性的理论,才 能被划入科学领域,可证伪性越强,其科学价值越高,认识内容越丰富。而占星术、卜卦、看 第 6 页 共 44 页 相之类,其论断往往模棱两可,可作几种不同的解释,其可证伪性为零,为非科学。同时,波 普尔从根本上否定了归纳法,认为归纳法既不能产生也不能证实科学理论,提出用假说演绎法 替代归纳法。 知识增长模式。波普尔从假说演绎法,以证伪为基本概念,进一步提出了知识增长模式: 通过证伪增长知识;通过自上而下的演绎增长知识;要求暂时性的确证,重在不断变革。波普 尔的知识增长理论以试错法(排错法)为基本方法,通过各种尝试,排除错误的可能性,逐步 接近正确理论。波普尔在《猜测与反驳》中,对这一知识增长模式进行了详尽论述。 3、规范主义 与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等相比,规范主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而是 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各种哲学思想的集成,如功利(福利)主义。规范主义认为,关于条件、状 况、事物和行为的好(合意性)与坏的知识对于规则性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更准确地说, 条件、状况可以是好或坏的但不能是对或错的,而行为既可以是好或坏和对或错的。经济学中 的规范主义注重研究人们认为有价值的那些问题,如效率、福利、收入、生活标准、生活质量 等,规范主义在专题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中比在基础性研究中更重要。 显然,经济学家也往往是机会主义地接受规范主义的方法论,他们接受内在价值是公共 可知的假定,强调好或坏的判断选择,然后再根据好和坏的价值观,分析各种经济境况和行为。 当然,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只有相对的界限:在经验、事实研究的层次上,可以区 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即描述性、经验性的研究上采用实证主义方法,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性、价值性的判 断上采用规范主义方法;在社会学的层次上,难以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因为任何判断都 必须遵守某些公认的法则。 4、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pragmatism)发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后来逐渐发展,历久不衰,影响广泛。 其创立者为 C·皮尔士(1839—1914),他提出“建立信仰就是思想的唯一功能”;“看看我们的概 念的客体具有一些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关于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们关于这种客体的概念的全 部”。换言之,皮尔士认为实用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确定事物有什么意义的标准。 到了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7)那里,实用主义变为一种真理论,成为 关于自然、心灵和价值观的普遍哲学。如詹姆斯说“凡是有助于确立对我们有利的信仰的就是 真理”。杜威认为,凡是能取得成功而对我们有实效的就是真理;科学理论是人们应付环境的 工具,有实效、能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就是好理论。 实用主义影响所及,形成了诸如操作主义、工具主义等分支。如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 (1882—1961)否认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客观性,而把科学概念视为一套相应的操作,只有可测 第 7 页 共 44 页 量、可操作的概念长是有意义的,“概念同其相应的一套操作是同义语”。布里奇曼所说的操作, 狭义上是指物理实验、测量、装置设计等,广义上包括了数学运算、实验研究等。如杜威又是 工具主义的倡导者,认为意识活动只是人们适应环境以求生存的手段,科学手段、定义、理论 等也不过是适应环境的工具。澳大利亚哲学家查尔默斯甚至提出,不仅理论是工具,感性也是 工具,感性经验只是为了解决人们所需要问题的工具而已。 实用主义不太关注实证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异同,更关注规则性、操 作性知识,这对经济学上的专题分析、定量分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分析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经济 学研究、教育和政治制度深受实用主义哲学的支配。 5、历史学派 1962 年,随着托马斯·库恩(1922—1996)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包括库恩、拉卡托 斯、瓦尔托夫斯基、汉森、图尔明等人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上的历史学派(历史主义)开始形成, 并在 20世纪 60年代盛极一时。 历史学派的首要特征是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批判了科学的连续革命、积累发展的观念, 把科学现象看作一个发生、发展以至衰落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矛盾和斗争,由此提出了常规 科学与科学革命相交替、渐变与激变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模式:前范式—常规科学—危机—科学 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范式(paradigm)是库恩科学观的核心概念,科学范式是在特定时期内,根据权威的科学 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心理特征所制定的一整套原则、理论、定律、准则、方法等。据马 斯特曼的分析,科学范式包括三大部分:(1)哲学性范式,指基本原则、科学信念以至世界观 等;(2)社会性范式,指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包括历史、经济、文化、民族传统和社 会心理等,特别是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和心理特征;(3)结构性范式,指根据科学史上重大科学 成就而确定的定律、规则、方法等,属于科学因素。 由于“范式”内容芜杂,涵义各异,库恩在 1970年改用“disciplinary matrix”(有译为“信条” 或“专业母体”),其涵义包括:(1)符号概括,近似定律公式,如 f=ma;(2)形而上学,指一 种共同约定的信念;(3)价值标准,如准确性、简单性、有效性等;(4)范例(exemplars), 指典型的具体案例。1974年,库恩又将“disciplinary matrix”涵义缩减为三:(1)符号概括;(2) 模型;(3)范例。 拉卡托斯(1922—1974)与波普尔同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在库恩与波普尔关于科学发 展模式的争论中,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拉卡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纲领由“硬核”(hard core)和“保护带”(protective belt)构成。硬核是经过漫长的试探和纠错过程而逐渐发展起来 的,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组成,是这个纲领的最根本部分,不容反驳或改变,如牛顿力学 三大定律和引力定律。围绕着硬核的是一个保护带,由一些辅助性假设和初始条件构成。保护 带可以随时调整和改变,它的任务就是设法对付反常情况,使硬核免受侵犯。此外,还有两种 方法论规则:(1)“反面启发法”,规定如何改变辅助假设和初始条件,以便把反常情况解释过 第 8 页 共 44 页 去,或者设法从反常情况的实验理论、技术规程、初始条件中挑毛病,以期推翻反常情况。(2) “正面启发法”,规定一个理论的长远的研究方向、研究问题、规划和途径,要求科学研究人员 不受当前反常情况的干扰,按部就班地进行正常的研究,这种根本性的研究一旦取得成果,可 能消除以前许多反常情况的干扰,甚至把它转化为有利于自己的证实材料。不过,牛顿研究纲 领到 19 世纪末逐渐退化,最终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代表的研究纲领所替代。当然,牛顿力学 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并非互不相容,前者是后者在低速、宏观领域的特殊形态。 三、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哲学中的方法论通过一定途径,为观察、提出、分析科学研究上的问题,以及解决实践 上的具体问题而提供方法上的帮助,形成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在经济 思想史上,西尼尔、J·S·穆勒、门格尔、马克思、凯恩斯父子、罗宾斯等人曾经讨论过经济学 研究中的方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萨缪尔森、库普曼、马克卢普、弗里德曼、缪尔达尔、 琼·罗宾逊、多布等人也探讨了方法论问题。20世纪 70年代以来,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论文和 著作明显增多。 1、经济学方法的不同涵义 通常所说的经济学的方法,实际上包括三层涵义:(1)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理论或经济 学的基本原理,如经济人假设、需求定理、边际收益递减定理,“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运用经济人假设分析社会经济问题”。(2)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提出经济学命题、证明经济学命题的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 和规范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心理原则及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微观分析 和宏观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语言分析、图形分析、数理分析、实验分析。(3)运用经 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经济问题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将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实践的 过程也是检验经济学命题的过程,所以第三层涵义上的方法也应当包含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中。 马克·布劳格 1980/1992年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 OrHow Economists Explain)界定了近年来关于经济学方法论讨论的主要内容。北京大学 1990年出版 了《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发展与革命》、《美国新自由 主义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等有关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著作。2002 年,经济科学 出版社出版了包括《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均衡与理性》、《经济学 方法论的新趋势》和《经济学方法论新论》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包括《经济学的终结》、《经 济学正在成为硬科学吗》等在内的经济学反思丛书。 这里探讨的主要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是知识论层次上的方法。自斯密, 我们研究经济活动的能力,至少是数理分析和数量分析的能力得到了迅猛发展,而电子计算机 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数据的能力。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又可以分为:(1)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用文字、图形、方程等表述经 济学命题的方法;(2)证明经济学命题、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方法;(3)口头和书面表达经济学 第 9 页 共 44 页 思想的论述(叙述)方法,包括经济学各种体裁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文字写作的方法。 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界线之一是价值判断和事实陈述之间的区别,由此划分了规范经济 学和实证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在经济思想史上,休谟、西尼 尔、J·S·穆勒等较早提出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实证分析的经济学是“科学”,规范分 析的经济学是“艺术”。休谟认为,不可能从“是”推导出“应”,事实性、陈述性的说明不能产生 规范性、伦理性的说明,这是所谓的休谟判别法。瓦尔拉、帕累托等经济学家将经济学分为纯 粹经济学和实用经济学,纯粹经济学即实证经济学。而 J·N·凯恩斯提出:实证科学是探讨是什 么的系统知识体系,规范科学是探讨应该上什么的标准的系统知识体系,人文学科(art)是为 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设立的规则体系,并强调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状况和关系,研究“是”什么;当经济学家对经济进行描 述并建立模型预测经济如何变化或不同政策的后果时,他们在从事实证经济学研究。如:现在 的失业率是多少?较高的失业率如何影响通货膨胀?M·弗里德曼 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 方法论》对实证经济学作了相当系统、精辟的论述。 规范经济学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研究“应该是”什么,“是否应该如此行为”而不是“为什 么应该如此行为”,规范是对各种行为方式的合意性作出判断。通货膨胀是否是货币现象往往 被看作实证问题,而货币供给或利率是否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目标往往被看作规范问题。当经济 学家对不同政策进行评价、衡量各种成本和收益时,他们在从事规范经济学研究。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当区分描述性(方法性)的和评价性(规范性)的两种价值判断: (1)描述性的价值判断包括研究题材的选择,阐释问题方式的确定,检验假说或判断理论有 效性所应遵循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可靠性标准对资料进行的选择等,这种价值判断与方法论判 断约略相当。(2)评价性的价值判断指的是对行为及其后果、状况的好恶的评价,它牵涉到各 种人类行为以及社会产品分配等评判、选择问题。布劳格就明确提出要区分方法上的价值判断 和规范的价值判断,而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关键在于规范的价值判断。 西方学者多把经济学视为一门实证性科学,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相互依赖,密不 可分。实证经济学中包含着价值判断,古典经济学正是产生于道德哲学,否则难以想象发达 国家现在实行的市场管制、福利制度等经济政策。而规范经济学要利用实证经济学,我们不 能在不清楚一种政策的后果时就对其合意性作出判断。好的规范经济学还试图明确说明所使 用的价值判断和目标是什么,“如果这些是你的目标,那么这就是最好的政策。” 应当注意,哲学上的实证主义与经济学上的实证分析并不等同。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是基 于逻辑的力量而形成命题,并把这些命题与事实相对照,去检验命题的真伪,实证主义区分了 科学与非科学。经济学上的实证分析是相对于规范分析而言的,它除了具有实证主义的含义外, 更强调不带价值判断的科学分析。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这一说法,实际上是指:遵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用恰当的 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研究经济理论或解决经济问题。 2、经济学的原理和知识 第 10 页 共 44 页 经济学是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知识和理论。那么,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 知识?这至少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如何理解经济活动,什么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关于人 类经济活动,古典学派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把生产 关系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而边际学派、新古典学派及以后的经济学家把资源配置作为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认为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2)从哲学角度看,人类能够建立什 么性质的经济学?按照实在论、唯物论或历史主义的思想,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对客观 实际的反映,人类可能建立反映经济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经济理论。按照怀疑论或实证主义的思 想,人类只能凭主观经验去感觉经济活动,而谈不到认识经济活动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因为这 些特性本来并不存在于事物本身,理论只能停留在描述经验的低层次。 从当前国际主流的经济学看,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大致保持一种折中的态度:(1)按照 斯蒂格利茨、沃尔什 2002年《经济学》(第三版),“经济学研究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 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choices),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而选择涉及取舍 (trade-off)、激励(incentive)、交换(exchange)、信息(information)、分配(distribution) 等概念。(2)虽然难以揭示经济活动的规律或真理,经济学还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但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家之间的共识多于分歧,现有的经济理论可以足够好地解释和 指导人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微观经济活动。 作为学术上的一门学科,从斯密 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计,经济学 虽然只有 200多年的历史,但经济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芜杂的知识体系。对于这些知 识,熊彼特分为经济学理论(以及各经济学分支)、数学和统计等分析方法、历史知识等三部 分,中国过去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现代流行的是分为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等组成部分,但经济学不必分为所谓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从基本原理上看,可以说现代经济学包含一个公理和三个公设。 一个公理:理性选择或经济人,个人对每种可能性的成本和收益都加以衡量,以追求约 束条件下的效用(收入、利润、满足)最大化。斯密第一个系统地分析了“各个人都不断地努 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三个公设:偏好的稳定性,稀缺性的资源,既定的技术及制度。(1)偏好的稳定性,经 济学把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一切个体理性之外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都概括 为“偏好”概念。偏好及其优劣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的范畴,不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经济学 家关心的是不同偏好的后果是什么。(2)稀缺性的资源禀赋及成本,把技术因素、市场因素、 地理因素等影响个体选择的一切环境因素都概括为“成本”概念,如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私人 成本和社会成本,生产、(管理和)交易成本。对于稀缺的经济资源或物品,当然是有比无、 先比后好,多比少好,多样比单一好。但,稀缺的资源仅指实物及货币资源吗,所谓的精神产 品和服务是否计入资源范围?如果资源稀缺程度有变,对经济人行为有什么影响?(3)既定 的技术及制度。经济学家过去也不太关心技术、制度及其变迁问题,但最近 20 年来,这两个 问题分别成为新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张五常提出了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和三个根本点。两个基本原理:自私的假设,局限 条件下的最大利益;需求定律,需求曲线的向右下倾斜。三个根本点: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利 益;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机会成本。 第 11 页 共 44 页 关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从经济学家如何观察世界、改造社会的层面 进行思考,有所谓的经济哲学之说。果真如此,那么远如休谟、斯密、马克思,今如哈耶克、 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庶几近之。 如何将经济学的研究结果用一定的文字、体裁和结构表达出来,也需要讲究一定的论述 (叙述)方法。斯密的《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马克思《资本论》、杰文斯《政治经 济学理论》等经济学著作都是精心结构之作。 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共分五篇,其核心是前两篇。“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 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共 11 章,顺次分析了分 工、分工的原由、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劳动工资、资 本利润、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地租。可以说,本篇包含了几乎所有的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论述的顺序大致按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转换安排的,是一个演绎体系。 第一篇总体上又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论述分工、交换、市场等一般关系,作为分析价值这一 核心概念的前导;其次论述价值概念,包括与价值概念直接相关的货币、价格等概念;最后是 对价值概念的三种特殊形态,即工资、利润、地租的展开分析。 但是,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认为,斯密的《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只 不过是一大堆杂乱地放在一起的……不齐整的奇妙的创造性理论”,“许多地方都欠明晰,全部 著作几乎都缺乏条理”。 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至少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经济学是一种理论,抽象的理论不 同于实际生活,既不能用经济学生搬硬套现实生活,也不能因经济学的抽象性而否定经济学。 (2)经济学解释人的行为特别是经济行为或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人对经济资源的 占有、配置状况毕竟是决定人的生活质量(幸福、福利)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够从实证、规 范的意义上理解经济(经济学)问题,显然就难以真实正确地理解人生问题,包括人生的其他 方面问题。抛开了经济原则,或不理解经济学原理去谈论个人的幸福、社会的公平等政治、伦 理、法律、心理等问题,往往显得孤陋肤浅。(3)人对经济资源的占有、配置状况的经济因素 虽然是决定人的生活质量(幸福、福利)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或全部因素;个人收益最 大化虽然是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原则(因素,目标),但不是唯一的原则和所有人的原则。因 此,要恰当地使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强调个人主义的、收益最大化的理想 选择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有其存在的特定区间。 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1994;1995;2004)中提出,“现代大多数人都已经变成无情无 义的利益最大化者,大多数人喜欢利益超过德性,喜欢庸俗超过伟大价值。”并认为这是“人类 的集体堕落”。是否? 尽管 3 个经济学家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 4 种不同的观点,但不同学科的学者在一起讨论 问题时,不出 10 分钟,往往经济学家为同一阵营,而非经济学家为另一阵营。比经济学家更 第 12 页 共 44 页 危险的,往往是一位业余经济学家。 所谓外国经济学流派,其实他们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研究对象和 研究目的,以及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 如果全面准确地了解了社会经济事实,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那么许多经济问题的 答案就十分简单清晰、一目了然了。 准确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或原理,是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传播和增进经济理论的 前提。 如关于价值、价格、成本、资本、储蓄、投资、收入、工资、风险、利润、外部性、规 模经济、市场有效和市场失灵等概念,以及各种指标的定义和准确性。 如储蓄、居民储蓄、居民储蓄存款与储蓄率。在宏观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中,没有用 于居民消费的 GDP为储蓄,即储蓄=GDP-(投资+净出口)。但储蓄并不等于居民银行储蓄存 款,储蓄存款只是居民将自己的一部分货币收入存在银行。 建议每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都读读《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新帕尔格雷夫货币 金融大辞典》、K.J.Arrow(阿罗)和 M.D.Intriligator 主编的《经济学手册》,以及《世界银 行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年鉴》等工具书。 3、论证方法(1):提出问题 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科学、实践科学。经济学研究要从观察、发现经济问题,在经 济问题的基础上,将经济问题转化为经济学问题或提出经济学问题(论题,命题,假说)开始 的。在理论研究中,首先要正确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明确地描述论题,否则就失去了论证 的明确目标。 提出问题的途径:(1)归纳。培根提出,知识起源于感性世界,观察、实验是提出问题、 归纳分析的基础。(2)假说(猜测)。 学习经济学,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重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多走(观察、 调查、体验)、多读、深思,多去工厂、商店、田野,不能局促于图书馆和客厅,沉湎于黑板 上的经济学而不知现实为何物。要具有实践、感觉上的敏感、锐利和理论、思维上的通达、透 彻。 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以下门类的经济学知识: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 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历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一般理论;金融学、公共 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专门理论;高等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经 济计量学、运筹学等基本方法;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1927年,张秋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薛暮桥等被捕同监。张秋人每天读书五六个小时, 每晚为难友讲述中外革命历史,并问“怎么还不枪毙(我)?”几天后牺牲。薛暮桥从此养成永 不停息的学习研究和社会调查的习惯,生活极为规律,重要的文章一定一口气读完。狱中三年 第 13 页 共 44 页 半,广泛阅读,如威尔士《世界史纲》、王世杰《比较宪法》、布格达诺夫《政治经济学》、河 上肇《资本主义经济史》、摩尔根《古代社会》等书籍。 提出问题的方式:下定义。定义是表述事物的本质的词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主张,一 个正确的定义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定义必须明白清楚,不能使用含混的词或概念来表达, 不能用比喻;(2)作为定义者的概念必须比作为被定义者的概念更明白清楚,下定义就是要用 一般都明白清楚的概念去定义人们不甚明白清楚的概念;(3)不能使用自身下定义,以避免循 环定义。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定义明确了所要讨论的对象,那么论证的目标和主题也随之确定 了。 要避免论题上的谬误:语言表达的谬误,如用字歧义,语义双关,字的含糊,语法不当; 逻辑错误,如以偏概全,错认原因或后果,混淆问题等。 经济学论题不等于经济现实;但论题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易于处理。 可否提出“2006—2015年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继续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率”,“国有企 业管理者遵循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国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管理方式”之类 论题? 我国 1980—2005 年进出口年均增长 16%,如果这一势头再持续 10 年,我国的出口额将 超过超过欧洲、日本、美国的出口总额。 提出论证的依据:作为论据的首先和主要是经验材料,为此要亲自观察、实验和调查, 全面、尽量地搜集客观事物的经验材料,并把搜集的材料加以整理分析,而决不能依靠想象、 猜测甚至编造。在此基础上,逻辑、公理、公设也可以作为论据。 论据必须真实可靠、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相对于论题必须独立、不依赖于论题,不能 自己证明自己;但又相关于论题,由这些论据可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题。 进行应用性研究,或者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实践中的经济问题,必须对实践中的经济问题 有真实全面的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这就需要尽可能了解社会,观察入微,学会 社会调查、人际交流、文献资料检索和阅读等方法。 然后,开始论证。 培根:既不要做经验主义者的蚂蚁,也不要做理性主义者的蜘蛛,而要像蜜蜂那样,采 取中间道路:既向大自然收集经验材料,又要经过加工提高到理性认识。 在没有对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经验检验之前,不能轻易、简单地判断和结论。即使 经过了思考和检验,仍要慎重地判断和结论。 4、论证方法(2):逻辑方法 逻辑学是关于以推理、论证有效性为核心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其核心是关于 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判定。世界逻辑史上有中国名辩逻辑、印度因明逻辑和西方逻辑三大流派。 逻辑分为:古典形式逻辑(传统逻辑)—现代形式逻辑(符号逻辑);归纳逻辑(由一些 第 14 页 共 44 页 命题推出一个一般性较大的命题)—演绎逻辑(由一些命题推出一个一般性较小或者相等的命 题)。古希腊的古典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主要构造了一个初级的演绎 推理公理系统,同时研究了归纳逻辑。克里西普斯等人构造了一个与亚里士多德词项逻辑不同 的命题逻辑,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形式逻辑。莱布尼兹、布尔、德摩根、弗雷格、皮尔斯、 皮亚诺、罗素等人奠定了现代形式逻辑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还研究了归纳逻辑,即与三段论相反的归纳三段论。弗朗西斯 ·培根 (1561—1626)、约翰·S·穆勒等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称区别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 归纳逻辑为“新工具”。 大致地,现代经济学中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者侧重于归纳逻辑,如抽样调查和计量分析; 而理性主义、数理学派侧重于演绎逻辑。 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范畴:(1)亚里士多德认为,范畴一方面是词义最高的种类,是关于现实的谓述(即命 题谓词)的最高的种类,具有逻辑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客观存在的规定性的最高种类,具有 本体论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范畴篇》中提出了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 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斯多葛学派提出了四个范畴:根据,性质,状态, 状态关系 0。(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范畴是科学中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概念,人的思想对事 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概念和定义:概念是构成推理的最小单位,是思维的要素和推理的起点。在传统逻辑中, 概念一词有双重含义:(1)作为认识的总结和概括,是对于事物的普遍的、本质的属性的反映, 有时称为定义或逻各斯;(2)在逻辑上,构成命题的主词、谓词、联系词都是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如“商品”概念的内涵是“为交 换而生产的产品”。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联项构成。如“人(被定义 项)是(联项)会劳动的动物(定义项)”。 定义的规则: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 被定义项;定义项应当使用清楚确切的概念,不能使用比喻;定义一般不能使用否定句。 判断和命题:在思想中对对象或事物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并有真伪可言的思维形式 就是判断;用相应的句子把它表述出来并有真伪(正确或错误)可言就叫做命题,如“黄金是 贵金属”的断定是真的,“黄铜是贵金属”的断定是假的。表达判断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句或反问 句,如“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因之果”,“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表达的就是同 一判断。 有时,人们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判断、命题这两个词,而判断也是三段论中的前提。亚里 士多德直接结合语言、语法来研究命题或判断。 穆勒把命题分为肯定与否定,简单与复合,全称、特称、不定称与单称等三类。其中, 全称(所有人都会死),特称(有些人会死),不定称(人会死),单称(恺撒会死)。 第 15 页 共 44 页 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就是推理的基 本形式。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三种推理: (1)证明的推理或证明。证明是能够产生科学知识的三段论,证明是以普遍的真实的原 理为依据,或以由第一性的真实原理所推导出的原理为依据,经过正确的推理过程,得出新的 判断。如数学中的证明。 (2)辨证的证明。以对方的回答假定为真,通过双方问答,从而揭露出议论中对方自相 矛盾的一种推理。 如克塞诺封的《苏格拉底回忆录》中的辨证的证明: 苏格拉底:欺骗属于哪一类,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顿: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即一切欺骗都不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好,照你说,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但两军对战,兵不厌诈,战略家欺骗 自己的敌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顿:战略家欺骗自己的敌人是正义的。 埃弗奇顿陷入了矛盾,于是修正了自己的论点:并非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欺骗敌人 是正义的,欺骗朋友是非正义的。 苏格拉底:在战争中,当战略家看到自己的士兵士气低落,故意说谎,声称即将有大批 援军到来,从而鼓舞了士气,获得了战斗的胜利。那么,战略家这种欺骗自己的士兵即自己的 朋友的行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顿:这种战略家欺骗自己的士兵的行为是正义的。 (3)诡辩的推理。实际是一种强词夺理。如有角者: “凡是你没有失掉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失掉角,所以你有角。”问题出在“你没有失掉” 这个词项有歧义:在大前提中指的是“有而没有失掉的东西”,在小前提中指的是“没有失掉根 本没有的东西”。 科学抽象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提出:“在经济形态的分析上, 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反映剂,那必须用抽象力代替二者。”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在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包括以下环节和内容:(1)从实际出发,详细占有材料;(2)概念、 判断、推理,以及比较、分类、论证等思维形式的辨证统一;(3)以概念运动为主体;(4)定 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5)现实与历史、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经济学家在使用逻辑方法上各有侧重。如同是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注重归纳,魁奈 注重理性分析和演绎。斯密开始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首先是对现实问题的重视,以当时的 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中心,注意收集实际的材料,以及经济史的材料,通过比较、归纳来 认识这些材料,从中找出本质性的东西,从本质上规定诸如劳动、分工、地租、利息、利润等 具体的概念和资本、价值、利润等抽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来建立理论论述的体系, 力求归纳与演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形成了所谓的抽象分析法。后来,李嘉图、西斯蒙第、 马克思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抽象法。 德国的经济学历史学派主张屏弃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分析,提出进行更多的归纳的国 第 16 页 共 44 页 别历史研究。罗雪尔(1817—1894)甚至断言用抽象演绎分析在理论上不可能建立经济学的普 遍规律,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单纯地描述人的经济本性和经济欲望。但归纳不能保持绝对性, 不能因为你见到的都是白天鹅而认为天鹅是白的;即使归纳保持了过去事实的一致性,但并不 能说明它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因果机制的正确表达。 波普尔从根本上否定了归纳法,认为归纳法既不能产生也不能证实科学理论,提出用假 说演绎法替代归纳法。但从假说—演绎得出的一系列不证自明的理论,且是难以检验(计量经 济学往往无能为力)的理论,意义何在? 完美的理论:(1)理论是几个特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理论的内部逻辑必 须是一致的或者说自洽的。在这方面,古典逻辑是在一定的前提下为命题演绎提供了一系列法 则,它具有内在一致性、精确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这三个具有诱惑力的特点。(2)理论要解释现 实现象,理论的逻辑推论与所要解释的现象之间也必须是一致的。(3)成功地预测未来。 唯有经济学这门学科,才会出现哈耶克、缪尔达尔互唱反调却 1974年同时获得诺贝尔奖 的盛况。 必须注意,逻辑只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理论,是理论证明的工具。从根本上 说,不能脱离了真实、具体的经验(论据),以理论来证明理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根本方法。 经济学逻辑应当是一种情境逻辑:经济人原则是有理性、有感情的个体在环境条件(约 束)下的理性原则,经济人行为是有理性、有感情的个体在环境条件(约束)下的理性行为。 波普认为,个人的理性行为的假设应当视为无法检验的理论起点,即假设个人能够认知 他们所处的环境并采取恰当的行为是必要的。 建议读读“逻辑学”、“形式逻辑”、“逻辑导论”之类的大学教材。 5、论证方法(3):模型和数理分析 模型是介于理论与资料之间的东西或媒介。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最好有新发现、新模型。 各种模型: (1)文字叙述,如科斯,诺斯等;杨晓维等。(2)图形分析。图形包括几何推理的图形, 图形分析与数理模型之间有一定的交叉。(3)数理模型。通过模型,描述经济的某些特征,特 别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或者: (1)作为理论检验工具的模型,如完全竞争模型,MM定理。(2)应用经济学模型,如 教育与收入,投资与经济增长。(3)作为思想实验工具的模型。(4)作为交流方式的模型,示 意模型。 第 17 页 共 44 页 数学的作用:相对于语言,数学方法可以精确地表述概念和命题,论证富有逻辑性,避 免曲解和混乱,克服定性分析中的直觉、粗糙的缺点,使观点实现通约(理论内在的一致性)。 通过数学方法,可以进行数理分析、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数量分析。在现代社会,数学已经 成为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许多出身数学、工程的经济学家更以数理分析为能事。卢 卡斯、克鲁格曼在本科学的是历史学,萨金特在任教后恶补数学。 1979 年,我国成立数量经济研究会;1981 年,我国编制了 146 种产品实物及 26 个部门 的价值表,同时推出了中长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198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办《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并从 1982 年起召开数量 经济学年会; 数理分析:应用数学方法,从事经济理论的推导和表述的理论经济学方法。经济学的数 学方法或数理分析也属于一种逻辑分析方法。 其中,公理化方法:从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少数不加定证明的公理出发,运用逻 辑推理的规律和规则,推证一系列定理。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公理体系;欧几里德《几 何原本》中的几何学公理体系。 从基本概念,如点、线等;公理,如 A=C,B=C,则 A=B,如整体大于部分;公设,两 点可做一直线,所有的直角都相等;运算规则。可以建立一套数学体系,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公 理体系。 但对欧几里德第五公设“过已
本文档为【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01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4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06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