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

举报
开通vip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 《广播电视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政治理论知识   (1)什么是哲学? 答: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活动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也就是何者为本原;②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可认识则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就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物...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 《广播电视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政治理论知识   (1)什么是哲学? 答: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活动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也就是何者为本原;②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可认识则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就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物质现象包括:客观世界、实际情况、工作环境等等。 意识现象包括:主观世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等。 (5)什么是物质?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是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是怎样的? 答: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是在性原则;②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③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7)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8)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 (9)“一元论” 答: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其根本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 (10)什么是意识? 答:意识是人所持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识形式和情感、意识等复杂的心里形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1)意识的起源:①无机物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2)关于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13)意识的指导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或灵活性;③意识活动具有调控性和指导性。 (14)什么是联系? 答: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5)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答: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16)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答: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17)什么是发展? 答: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发展是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抗拒的规律? 答: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能战胜旧事物;②新事物优于旧事物;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9)什么是辩证法? 答: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 【辩证法的三种形态】 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 (20)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①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②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2)什么是矛盾? 答: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 (23)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事物外部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2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 (2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27)什么是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8)什么是量?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程度等 (29)什么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定。 (30)什么是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突变。 (31)什么是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3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怎样的? 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 2、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3)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你那个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34)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其他的方面。 (3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肯定与否定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辨证统一的。辨证的统一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辨证发展的环节。 注意:1、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辨证的否定观对我们的要求是(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2、形而上学强调外力的否定,认为肯定与否定严格对立。3、事物发展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6)什么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注意:真理是一元的。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 (3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看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就是要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38)事件标准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它的(相对性)和(条件性)。 (3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0)什么是社会存在?指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41)什么是社会意识?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4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3)什么是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4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6)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4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4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4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5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51)(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又是主要方面,它决定生产关心,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52)什么是国家?是拥有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健全的政府组织和完整的主权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国家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 (53)什么是国体?即国家性质,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54)什么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55)政体和国体的关系? 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政体影响国体,政体形式好坏,能加强巩固国体也能削弱或破坏国体。 (56)国家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57)什么是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观点、理论的总和。 (5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59)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定义):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绝大多数成员。 (60)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人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无为前提,相互制约,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2、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3、人的解放首先是经济上的解放,人的发展离不开对财富的占有。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是主导和从属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无为前提的关系。   (6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62)商品的两种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63)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64)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内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66)劳动二重性即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7)什么具体劳动?是人们根据劳动目的,使用不同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以生产不同实用价值的劳动。 (68)什么是抽象劳动?是指抛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既对立又统一。 (69)什么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0)货币的五大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支付手段;③流通手段;④贮藏手段;⑤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71)货币流通的规律,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的因素:①待售商品总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7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②商品的价格由价值来决定,实行等价交换、自愿让渡的原则。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依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3)劳动生产率同价值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时间内生产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也越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74)什么是剩余价值?由劳动者生产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75)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 答:1、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产生的价值为绝对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价值为相对剩余价值) (10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包括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A: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10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1、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10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4)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105)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改造?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106)党在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答: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7)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和特点) (108)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109)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10)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适应又相矛盾)、(不是对抗性的是可以调和的)。 (111)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处理方法:1、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法,采取“团结—批评—团结”;2、敌我矛盾采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3、要调动社会一切力量。 (1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个统一战线的领导。 (113)(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114)在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115)党的思想建设根本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不断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 (116)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117)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问题是干部问题。(实施“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标准。) (118)党思想斗争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9)什么是党风?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风是由党的世界观和党性决定的) (120)党风问题的本质:是能否保持先进性、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问题。 (12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 (12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123)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的哦群众中去;(党的工作根本路线) (124)独立自主:1、党要独立自主的领导革命建设;2、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主要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125)邓小平理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并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并列。 (161)【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A:定义: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广播电视领域的公共安全。 C:客观方面:破坏广播电视设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62)【编造并传播证劵交易、期货虚假信息罪】 A:定义:编造且传播影响证劵、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复杂客体。 C:客观方面:编造并且传播对证券、期货交易有影响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故意。 (163)【侵犯著作权罪】 A:定义: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音像、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国家的著作权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以及他人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C:客观方面:侵犯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故意,并具有营利的目的。 (164)【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A:定义:指捏造并散步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包括商业信誉和商品名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包括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C:客观方面:捏造并散步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 (165)【虚假广告罪】 A:定义: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正当的交易活动和竞争活动。 C:客观方面: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关于广告管理法律、法规,实施了情节严重的虚假广告行为。 D:侵犯的主体:特殊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E: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不能是过失。 (166)【诬告陷害罪】 A:定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C:客观方面: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167)【侮辱罪】 A:定义: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C:客观方面: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168)【诽谤罪】 A:定义:故意捏造并散步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C:客观方面:行为人事实捏造并散步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故意。 (169)【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A:定义:指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煽动,是指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公然宣传。 B:侵犯的客体:民族平等。 C:客观方面: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 (170)【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A:定义: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色情的淫秽性的书刊、影片、录影带、录音带、图片及其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国家对文化娱乐制品的管理。 C: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 E: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171)【传播淫秽物品罪】 A:定义: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B:侵犯的客体:国家对淫秽物品的管理秩序。 C:客观方面: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D:侵犯的主体:一般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E:主观方面:故意,但不一定出于营利的目的。 (172)民法的定义? 答: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73)民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174)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175)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1、民事行为能力由国家法律加以确认。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直接相联系。3、民事行为能力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 (176)人身权的定义?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人身关系经法律调整后的结果。 人身权通常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177)《民法通则》规定的人身权包括:1、健康权;2、姓名权;3、肖像权;4、荣誉权;5、婚姻自主权;6、男女平等权利等。 (178)【名誉权】 A:定义: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社会评价、人格尊严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B:内涵:公民名誉权和法人名誉权两种。 (179)【肖像权】 A、定义: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 B、内容:1、形象再现权;2、肖像使用权; C、构成要件:1、使用公民肖像未经其统一;2、以营利为目的的进行使用。 D、抗辩条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 (180)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挺直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影响;4、返还财产;5、赔偿损失;6、赔礼道歉…… (181)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18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义务:未经许可不的播放,播放应给报酬;录制应得到许可并付报酬。 (183)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力:1、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2、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 (184)《保密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比较完备的、与形式相适应的管理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法律。 (185)国家秘密的特征:1、本质特征;2、程序特征;3、时空特征。 (186)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187)经济制度是易懂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88)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 (189)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以健全的市场体系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枢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0)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国家中央计划部门预先集中统一地、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整个社会主要经济资源的经济制度,它直接沿袭了苏联的模式。 (191)社会经济的基本属性:1、独特性、平等性;2、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作用;3、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5、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 (1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不同于计划经济;2、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3、由共产党领导,政府宏观调控;3、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93)(市场化改革)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9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95)怎样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答:1、要以发展要素市场为重点,清楚制约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各种障碍;2、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3、神话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棉花等流通体制市场取向改革。4、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5、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19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97)社会结构是指某一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198)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人格,并学习其所在社会和群体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 (199)社会互动指人们以相互的交换的方式对别人此案去行动,或对别人的行动作出反映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过程。 (200)社会角色是人们对群体或社会中拥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201)社会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定在特定情景下人们应该采取那些适当行为的准则。 (202)社会控制(广义):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社会控制(狭义):对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03)社会群体:两个或更多的人通过持续互动构成的集合体。 (204)组织:人们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构建出来的社会群体。 (205)社区:是一种地理区域或在某个特定区域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围绕着某种日常互动模式组织起来。 (206)社会分层:根据获得社会报酬的机会上的差异,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 (207)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 (208)社会工作: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使用专业技能向有困难、有问题,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或社区提供帮助的专业服务。 (209)社会保障:指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和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或生理残疾、年老力衰等提供旨在为耻其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210)人际关系: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211)从众行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准则,放弃自己的看法,转变原来的态度的现象。 (212)从众心理:以大众身份出现的无组织群体的心理。 大众: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信息来源的无组织群体。 (213)社会动机:是人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14)中国的神话主要集中在(《山海经》),其余的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淮南子》)中的(《地形训》)介绍了海外三十六国等神话。另外,(《山海经》、《庄子》)和唐朝李朝威的《柳毅传》、《聊斋志异》、《封神演义》、《镜花缘》均有神话。 (21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其用途为:1、典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观察政治得失和表达对社会、政治的看法;3、娱乐作用。《诗经》的主要形式美表现在:“赋”、“比”、“兴”。 (215)《楚辞》西汉刘向编撰,集合了屈原、宋玉和贾谊等人的《离骚》、《九歌》、《九章》、《招魂》等。 (216)屈原,名平,字原。其《离骚》为代表作。 (217)《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十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其作者司马迁,西汉人,字子长。 (218)宋代的郭茂倩编著《乐府诗集》将汉唐乐府诗分为12类,班固的《汉书》也有诗歌。 (219)汉乐府的特点:1、真实、生动、深刻、形象地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2、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3、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不合理婚姻的抗议;4、劝诫。 (220)汉赋的前期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其代表作品有(《吊屈原赋》)、(《鸟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大赋的基础,而司马迁把大赋推向了鼎盛的阶段,他的主要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 (221)“赋”由动词演变为文体形式和创作方法,主要从(“诗有六义”)开始。 (222)“赋”在形态上的特点:1、文体上的类型化;2、时空上的完整化;3 描绘上的整体化。 (223)唐朝的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2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5)王勃,字幼安,山西人。擅长五言、七言诗。 (226)杨炯,陕西人,多为五言和排律,以“边塞诗”和“从军诗”为长。 (227)卢照邻,字升之,河北人。 (228)骆宾王,字务光,浙江义乌人。其作品有《鹅》,《在狱咏蝉》、《从军行路难》。 (229)陈子昂,字伯玉,四川射洪人。著有《登幽州台歌》。 (230)孟浩然,字浩然,湖北人,与王维一起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 (231)王维,山西人,山水田园诗人,著有《少年行》等。 (232)高适,字达夫,河北人,著有《别董大》等。 (233)岑参,南阳人,著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234)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以其绝句为长,著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235)王之涣,著有《凉州词》等。 (236)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著有《竹枝词》等。 (237)李贺,字长吉,河南人。著有《苏小小墓》等。 (238)皮日休,著有《正乐府十篇》、《三羞诗》等。 (239)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乐章”、“近体乐府”,最早萌芽于南朝。 (240)秦观,字少游,江苏人。其诗歌内容主要是:1、表现爱情;2、抒写迁离之苦;3、怀古、纪梦等。 (241)周邦彦,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词》。 (242)姜夔,字尧章,江西人。 (243)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244)元曲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245)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 (246)四大名著的作者: 《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47)《封神演义》许仲琳。 (248)明代拟话本代表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49)《儒林外史》吴敬梓。 (250)新文学运动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为开端。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 (251)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郁达夫《沉沦》,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52)“左联”,即左翼作家联盟,有鲁迅、田汉、矛盾等人参加。 (253)《保卫延安》,作者杜鹏程。 (254)《红日》,吴强。 (259)《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 (255)《林海雪原》,曲波。 (260)《百合花》茹志鹃。 (256)《山乡巨变》周立波。 (261)《李双双小传》,李准。 (257)《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262)《班主任》,刘心武。 (258)《红旗谱》,梁斌。
本文档为【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14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02
浏览量: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