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举报
开通vip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一:塑胶模具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德信诚培训网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来料检验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要求,特制定此通用标准作为来料检验的标准, 同时提供给供应商了解本公司的品质水平要求,加强品质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时的检验。 3.权责单位 3.1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保单位经理核准后发行。 3.2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0检验依据 4.1依据工程提供产品图纸进行检验。 4.2依据工程提供的产品样板进...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一:塑胶模具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德信诚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网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来料检验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要求,特制定此通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作为来料检验的标准, 同时提供给供应商了解本公司的品质水平要求,加强品质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时的检验。 3.权责单位 3.1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保单位经理核准后发行。 3.2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0检验依据 4.1依据工程提供产品图纸进行检验。 4.2依据工程提供的产品样板进行检验。 4.3依据制定的检验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检验。 5.0检验标准 5.1检验工具 卡尺、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点卡、刀片、3m600胶纸、rac耐耐磨仪、硬度测试仪、酒精、棉布等。 5.2允收标准 a. 外观按照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ii抽样,aql定为cri=0、maj=0.65、min=1.0; b. 性能测试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1抽样,aql定为c=0; c. 尺寸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3抽样,aql定为c=0. 5.3缺陷定义 a. 缺陷(cri):产品功能完全失常或会导致使用者或操作者生命安全之缺陷。 b. 缺陷(maj):产品部分功能、结构失常或严重的外观不良会导致客户拒收或抱怨的缺陷。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篇二: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篇三:工装模具验证作业指导书 工装模具验证作业指导书 工装模具验证作业分三个阶段进行.手工样件阶段,以能生产合格样件为目的,由试制组组织进行.小批试生产及批产阶段工装模具的验证作业由技术部组织,汇同生产部,质量部共同进行.所有工装模具在进行手工样件,小批试生产,及批产前都必须进行验证.所有批产的工装模具,都必须对工装模具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任务书,设计计算书,各种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的相符性进行审核校验.对各零部件的材质,外协外购件,对各零件热处理及效果进行检验.对零件的强度,刚度,精度进行必要的检验.对工装模具的装配精度,对工装模具的精度,刚度,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维修性能,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满足性,质量的稳定性等进行检验.所有合格工装模具都必须出具操作说明书,防错一览表.所有工装模具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式生产.所有工装模具经检验合格后,打上相应编号。 篇四:模具零部件检作业指导书 模具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sc/dc-8.2.4-jy02 1.1 检验人员应具有机械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单件加工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检验员须经总经理任命授权。 1.2 检验人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 1.3 检验人员验收前应该熟悉相关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及加工方法,了解模具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控制要点。 1.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所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检测和判定。 1.5 检验人员负责对检验区域及所检的产品进行状态标识。 1.6 检验人员必须定期(三个月、最长六个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检验制度 2.1 自检制度 2.1.1定义: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工件进行的独立的、自主的检查。 2.1.2程序:操作者加工前应消化、理解有关图纸、工艺,弄清楚有疑问的地方。核对来料、工装并按规定检查设备、工装、量具、来料等均处于良好状态,方可进行生产。 操作者在加工过程中应对工件在该工序的要求和工件外观及时地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工件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立即停止生产,在问题弄清楚并解决后再继续进行生产。操作者不能弄清和解决质量问题时,必须立即向检验员及技术部分管工艺员反映、汇报问题。分管工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查清问题并解决问题,恢复生产。如问题还不能解决,则通知质量部主任。质量部主管必须赶到生产现场调查处理,必要时通知技术部、生产部和其它有关部门派人到现场研究解决。 工件生产完毕,操作者要将自己加工的工件自检完毕,并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标识清楚,再交检验员进行检验。以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未经处理往下流转。 操作者对本工序加工的模具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判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每一个工件工序的加工,该工序的操作者都要进行自检。 2.2 互检制度 2.2.1定义: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在本工序作业前进行的质量检验。 2.2.2程序: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在本工序作业前必须进行检验,以确保在本工序作业前,来件是合格的。 操作者在做互检时,如发现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有不良,需及时用红色不良箭头进行标识,做好记录,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专用的红色不合格品周转盘(箱)中,及时交质量部处理。 所有操作者在操作本工序前都要对工件先实施互检。 2.3 转序检验制度 2.3.2程序: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模具零件,全数进行检验,确保模具零件质量符合图纸、工艺要求,以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每一个工件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实施转序检验。 2.4 完工检验 2.4.1定义:检验员对已经完成所有加工工序的模具零件的检验。 2.4.2程序:对即将转入装配环节的模具零件,全数进行检验,确保模具零件质量符合工艺标准要求,检验内容包括: 2.4.2.1检查“工艺卡片”,了解工序流程是否已完成,操作者是否已签字,有无遗漏加工工序。 2.4.2.2检查工件尺寸、形状、数量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2.4.2.3检查工件外观质量:毛刺、铁屑是否清理干净。 每一个工件加工完成后都要进行完工检验。 三、基本检测方法 3.1外径的测量 3.1.1 测量被测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圆周、轴向四个位置使用卡尺或千分尺进行测量, 应进行记录。公差要求在±0.05以下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公差要求在±0.05以上的,测量工具为千分尺或数显卡尺。四次测量的切点夹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尺寸圆度误差。 3.1.2 当被测件直径长度大于25mm时,需做直线度检测,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情况,然后作检测记录。 3.1.3 在作3.1.2项检查的同时,还需要作圆度检测,即在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四个位置进行外经测量,方法同3.1.1项,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做记录并计算圆度误差值。3.2 内径的测量 测量被测件内径尺寸,至少应在轴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位置应检测一次旋转60°再测量,最大与最小内径之差为该内径的圆度误差。公差要求在±0.05以下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公差要求在±0.05以上的,测量工具为内径千分尺、内径表或数显卡尺。 3.3长(深)度的测量 检测工具为深度尺,因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被测件长(深)度尺寸时,至少在轴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两次测量位置应在圆周的180°方向。 3.4配合面的检测 配合面采用红丹涂色法检测。在检测面上涂较薄的红丹,被测面不动,转动相配合的零(部)件一圈,观察红丹研合研合情况,红丹被均匀抹去程度大于70%,则配合良好。 3.5锥度的检测 3.5.1 直接测量法 使用角度样板直接测量或使用三坐标进行测量。 3.6表面平面的检测 3.6.1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3.6.2 平面度的检测 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在平面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被测件测量面向上放置在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百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为零),打表所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3.7 位置度检测 3.7.1同轴度(跳动)检测 在车床上用杠杆百分表先找正被测件端面跳动不大于0.02,找正夹持端与锥度定位面的跳动不大于0.02,每旋转卡盘一周,依次检测内孔、锥面、圆弧、其它加工面与锥度定位锥的跳动量,每项中最大值为该被测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3.7.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尺寸,取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零件的平面度误差。 3.7.3垂直度误差检测 3.7.4位置度误差的检测 使用三坐标进行测量。 3.8检验标准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和评定。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照gb/t1804-c级执行,未注形位公差按照gb/t1804-10级进行验收。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篇一:塑胶模具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德信诚培训网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来料检验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要求,特制定此通用标准作为来料检验的标准, 同时提供给供应商了解本公司的品质水平要求,加强品质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时的检验。 3.权责单位 3.1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保单位经理核准后发行。 3.2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0检验依据 4.1依据工程提供产品图纸进行检验。 4.2依据工程提供的产品样板进行检验。 4.3依据制定的检验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检验。 5.0检验标准 5.1检验工具 卡尺、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点卡、刀片、3m600胶纸、rac耐耐磨仪、硬度测试仪、酒精、棉布等。 5.2允收标准 a. 外观按照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ii抽样,aql定为cri=0、maj=0.65、min=1.0; b. 性能测试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1抽样,aql定为c=0; c. 尺寸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3抽样,aql定为c=0. 5.3缺陷定义 a. 缺陷(cri):产品功能完全失常或会导致使用者或操作者生命安全之缺陷。 b. 缺陷(maj):产品部分功能、结构失常或严重的外观不良会导致客户拒收或抱怨的缺陷。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篇二: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篇三:工装模具验证作业指导书 工装模具验证作业指导书 工装模具验证作业分三个阶段进行.手工样件阶段,以能生产合格样件为目的,由试制组组织进行.小批试生产及批产阶段工装模具的验证作业由技术部组织,汇同生产部,质量部共同进行.所有工装模具在进行手工样件,小批试生产,及批产前都必须进行验证.所有批产的工装模具,都必须对工装模具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各种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的相符性进行审核校验.对各零部件的材质,外协外购件,对各零件热处理及效果进行检验.对零件的强度,刚度,精度进行必要的检验.对工装模具的装配精度,对工装模具的精度,刚度,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维修性能,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满足性,质量的稳定性等进行检验.所有合格工装模具都必须出具操作说明书,防错一览表.所有工装模具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式生产.所有工装模具经检验合格后,打上相应编号。 篇四:模具零部件检作业指导书 模具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sc/dc-8.2.4-jy02 1.1 检验人员应具有机械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单件加工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检验员须经总经理任命授权。 1.2 检验人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 1.3 检验人员验收前应该熟悉相关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及加工方法,了解模具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控制要点。 1.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模具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检测和判定。 1.5 检验人员负责对检验区域及所检的产品进行状态标识。 1.6 检验人员必须定期(三个月、最长六个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检验制度 2.1 自检制度 2.1.1定义: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工件进行的独立的、自主的检查。 2.1.2程序:操作者加工前应消化、理解有关图纸、工艺,弄清楚有疑问的地方。核对来料、工装并按规定检查设备、工装、量具、来料等均处于良好状态,方可进行生产。 操作者在加工过程中应对工件在该工序的要求和工件外观及时地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工件有问题立即停止生产,在问题弄清楚并解决后再继续进行生产。操作者不能弄清和解决质量问题时,必须立即向检验员及技术部分管工艺员反映、汇报问题。分管工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查清问题并解决问题,恢复生产。如问题还不能解决,则通知质量部主任。质量部主管必须赶到生产现场调查处理,必要时通知技术部、生产部和其它有关部门派人到现场研究解决。 工件生产完毕,操作者要将自己加工的工件自检完毕,并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标识清楚,再交检验员进行检验。以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未经处理往下流转。 操作者对本工序加工的模具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判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每一个工件工序的加工,该工序的操作者都要进行自检。 2.2 互检制度 2.2.1定义: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在本工序作业前进行的质量检验。 2.2.2程序: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在本工序作业前必须进行检验,以确保在本工序作业前,来件是合格的。 操作者在做互检时,如发现上道工序流下来的工件有不良,需及时用红色不良箭头进行标识,做好记录,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专用的红色不合格品周转盘(箱)中,及时交质量部处理。 所有操作者在操作本工序前都要对工件先实施互检。 2.3 转序检验制度 2.3.2程序: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模具零件,全数进行检验,确保模具零件质量符合图纸、工艺要求,以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每一个工件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实施转序检验。 2.4 完工检验 2.4.1定义:检验员对已经完成所有加工工序的模具零件的检验。 2.4.2程序:对即将转入装配环节的模具零件,全数进行检验,确保模具零件质量符合工艺标准要求,检验内容包括: 2.4.2.1检查“工艺卡片”,了解工序流程是否已完成,操作者是否已签字,有无遗漏加工工序。 2.4.2.2检查工件尺寸、形状、数量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2.4.2.3检查工件外观质量:毛刺、铁屑是否清理干净。 每一个工件加工完成后都要进行完工检验。 三、基本检测方法 3.1外径的测量 3.1.1 测量被测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圆周、轴向四个位置使用卡尺或千分尺进行测量, 应进行记录。公差要求在±0.05以下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公差要求在±0.05以上的,测量工具为千分尺或数显卡尺。四次测量的切点夹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尺寸圆度误差。 3.1.2 当被测件直径长度大于25mm时,需做直线度检测,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情况,然后作检测记录。 3.1.3 在作3.1.2项检查的同时,还需要作圆度检测,即在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四个位置进行外经测量,方法同3.1.1项,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做记录并计算圆度误差值。3.2 内径的测量 测量被测件内径尺寸,至少应在轴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位置应检测一次旋转60°再测量,最大与最小内径之差为该内径的圆度误差。公差要求在±0.05以下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公差要求在±0.05以上的,测量工具为内径千分尺、内径表或数显卡尺。 3.3长(深)度的测量 检测工具为深度尺,因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被测件长(深)度尺寸时,至少在轴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两次测量位置应在圆周的180°方向。 3.4配合面的检测 配合面采用红丹涂色法检测。在检测面上涂较薄的红丹,被测面不动,转动相配合的零(部)件一圈,观察红丹研合研合情况,红丹被均匀抹去程度大于70%,则配合良好。 3.5锥度的检测 3.5.1 直接测量法 使用角度样板直接测量或使用三坐标进行测量。 3.6表面平面的检测 3.6.1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3.6.2 平面度的检测 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在平面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被测件测量面向上放置在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百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为零),打表所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3.7 位置度检测 3.7.1同轴度(跳动)检测 在车床上用杠杆百分表先找正被测件端面跳动不大于0.02,找正夹持端与锥度定位面的跳动不大于0.02,每旋转卡盘一周,依次检测内孔、锥面、圆弧、其它加工面与锥度定位锥的跳动量,每项中最大值为该被测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3.7.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尺寸,取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零件的平面度误差。 3.7.3垂直度误差检测 3.7.4位置度误差的检测 使用三坐标进行测量。 3.8检验标准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和评定。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照gb/t1804-c级执行,未注形位公差按照gb/t1804-10级进行验收。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本文档为【模具检验作业指导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09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