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举报
开通vip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4.3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的线、圆弧线、折线等。这些线条杂乱的混合在一起,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5.2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命题6.6沿轮廓剪:指按照已画好的轮廓线来剪出所需要的物体形象的方法。 6.7折叠剪指纸经折叠后剪出图案的方法。 6.8撕贴把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的配合来四处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艺术起源于游戏,她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成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1.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 1.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院是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提出的。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一书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1.4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 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1.6雕塑使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1.7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处理以后,是指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1.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形象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星河时代感。 1.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普通教育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4.1低控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 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4.4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5实践性原则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4.6游戏练习法:在一个游戏主题下,把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结合起来,画画、做做、玩玩。儿童愉快的活动,随心所欲的将自己看到、听到、体验到或想到的事件充分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从中体会到美的愉悦。 4.7联想迁移法:联想的灵活性和联想概念的远距性是创造性天赋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由教师提出美术活动的方向,有意识地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开阔他们的思路,向他们提出一个个能引起联想的问题,使他们爆发出想象的火花。 5.1涂鸦期:大约在一岁半至四岁之间,儿童开始画一些紊乱儿不规则的线条,包括:直线、波形 画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 5.3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在自由化过程中,教师不作示范和暗示,给幼儿以充分的心理自由、精神自由、想想自由和表现自由。鼓励幼儿的独创心理。 6.1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6.2表象的分解是指某一表象中突出出来,割断它与其它表象因素的暂时联系,使它获得独立的表象意义。 6.3粘贴是指用现成的点状、线状、面状材料粘出或贴出具有浮雕感的或平面的画面的活动。 6.4剪贴是指运用剪刀,将面状材料剪成所需要形象后,贴出平面画面的手工活动。 6.5目测剪:即用没有任何痕迹的纸直接用目测检出形象的方法。 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雅致的独特美感。 6.9染纸是指用吸水的纸和水性颜料通过渍染和点染的方法染出色彩美丽的图案的活动。 6.10泥塑是指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它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6.11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其特点是利用几何造型。学前儿童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手的动作的灵活性,也培养了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6.12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翦、折、贴,组装成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制作认识从平面形态的纸到立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发展其空间知觉能力、联想能力、造型能力。 6.13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废旧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教”的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 象的活动。它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7.1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的、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7.2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艺术欣赏中的对话是欣赏者在审美心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欣赏者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艺术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弥散、渗透和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自我交流。 7.3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从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认定。 7.4形式分析是指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7.4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品下判断需要综合艺术创作、艺术背景知识、艺术欣赏和美学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前儿童评价重点以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的寓意性方面。 1.1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答:(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的美术史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有哪些?答:(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1.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答:(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 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2.1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中出现两个误区。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其二,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人物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2.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作品中的成人化、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3.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3.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1.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2.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3.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 造美的能力。 3.3 3~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欣赏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2、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3、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2、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和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3、引导儿童学绘画线条和简单形状,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4、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5、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6、引导儿童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 (3)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培养儿童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的习惯。2、引导 儿童学习用浆糊、胶水等粘贴沙子、种子等点状材料。3、引导儿童体验泥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3.4 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美术作品、同伴美术作品、日常生活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2、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3、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没、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2)绘画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3、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4、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3)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使他们喜爱各种手工活动。2、引导儿童用比小班丰富、 复杂的点状材料粘贴出简单的物象。3、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纸折出剪贴出简单的物象。4、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并学习用泥塑造平面的物象。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3.5 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能力。2、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应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3、引导儿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极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韵律与和谐美。4、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2)绘画教育目标 引导儿童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2、引导学习完整的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3、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 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4、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3)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2、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3、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物体物象。4、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5、引导儿童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6、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服饰、道具等布置环境,并注意装饰美。 3.6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哪些特点?答:1、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2、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3、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4.1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1.低控制原则2.发展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创造性原则5、 兴趣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 4.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低控制原则和实施要点。 答:低控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实施要点:1、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 4.3简述发展性原则和实施要点。 答: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实施要点:1、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2、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指导,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 4.4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实施要点。 答: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实施要点: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2、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 4.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原则及实施要点。 答: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 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实施要点:1、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2、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4.6简述学前儿童教育中兴趣性原则的实施要点。 答: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 4.7简述实践性原则及实施要点。 答:实践性原则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实施要点: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2、避免两个倾向及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4.8简述对话式教育的特征。答:第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第二,在对话式教育中,由于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第三,在对话式教育中,衡量一个人所接受教 育高低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该知道其来源,懂得其运用;第四,这种教育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第五,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第六,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第七,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 4.9在操作层面上分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1、作品临摹法2、情景观察法3、语言描述法4、联想迁移法5、游戏练习法。 5.1儿童绘画发展中的涂鸦期按进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1、无意识涂鸦:一岁半左右的儿童,当她们有机会接触到纸、笔时他们就会在纸上画断断续续、弯弯曲曲的不规则线条这是一种胡乱画,可以说它是不受视觉控制的纯肌肉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4、命名涂鸦 5.2我们认为: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1、认知能力使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3、兴趣和练习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5.3小班儿童绘画的教育作用。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 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直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4中班儿童绘画教育的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课题,激发儿童积极探索和表现的愿望,重视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 5.6自由画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提供可供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撕、揉、卷、折叠、剪、贴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以及它的可折叠、可分解等特性;在拍打、压、滚、掼、团、搓、捏等的活动中,了解泥的可累多种表象。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3、引导儿童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6.4试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制作与装饰阶儿童的年龄来决定由教师画还是由儿童自己创作。2、一次粘贴活动中,不宜有太多类型的材料。否则儿童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材料的翻找上,从而影响完成作品的进程。3、影响。答: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的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知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老师的作用是创设一定的环境,向儿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提供必要的线索,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保持明晰的印象,直至表现出与情感和生命相一致的形式。应当说,这个时期儿童绘画还是粗略的,以个别形象为主的知觉的原始绘画,还不能成为艺术作品。这是儿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教师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只有在不断的激励、赞赏之中,使他们顺利成长。 5.5大班儿童教育的影响。答: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让儿童主动的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老师要注意充分利用环境布置、节日活动、大自然欣赏,以及各种艺术品的欣赏,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老师还 选择的作画工具。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要教师引发。但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儿童的作画意图,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引导、暗示,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思,而不至于丧失信心。3、对幼儿的绘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对那些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题材新鲜的作品,应加以表扬。4、自由画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5.7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答;1、引起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2、从生活中经验中挖掘题材。3、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4、培育生动的构想。5、绘画的评价。 6.1学前儿童手工题材有哪些?答:玩具,如折纸玩具、泥塑2、节日装饰物,如拉花、窗花3、游戏头饰,如帽饰、面具、纸花4、日常布置用品,如染纸、点、线、面状材料贴画、蔬果造型、瓶盒造型5、贺卡。 6.2简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意图阶段的指导。答:1、给儿童提供与多种工具和材料充分 塑性。让儿童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2、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的意图。(对早期学前儿童来说,手工活动就是游戏活动,他们在这种玩耍手工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儿童对手工制作的明确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将儿童的活动朝有目的的方向引导。例如:在儿童无目的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发他们联想“你在做什么东西?”、“你想做个什么东西?”等等。)3、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意图,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在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中,有时虽然有一定的创造意图,但由于其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不协调等原因,这些意图却不能完全实现,从而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失败感,并且可能使儿童对进一步的手工活动失去信心,因而,教师应在技术上给于儿童一定的支持,使他们能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6.3试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构思阶段的指导。答:1、帮助儿童积 段的指导。答: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2、提供练习的机会,锻炼儿童的手的动作的灵活性。3、指导儿童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4、引导儿童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5、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 6.5试述教师在指导儿童各类手工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89页1、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不是说,在同一次活动堆砌很多的材料,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要让儿童有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2、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交给学前儿童,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自由地进行想象、操作,可“因意选材”,也可“因材施艺”,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3、手工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手工操作;二是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手工活动;三是可以将手工活动的成果当做游戏的道具。4、要养成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 6.5在手工制作粘贴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注意的问题?答:1、如果是“因意选材”的话,则所要粘贴的画面形象,应视 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发育的不成熟,动作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能力较差,因而,教师在为儿童设计画面形象或引导儿童自己设计画面形象时,要注意其轮廓线要简单、画面要大,数量少些不宜有点太多的细小凹凸,以利于儿童的手的操作。4、从作品的美观考虑,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作画画面形象的材料的颜色与背景纸的颜色之间的搭配。5、如果是采用树叶类自然材料进行粘贴的话,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尽量利用自然物本身的形状、颜色、及其他特性,少作修剪与改变,以保持自然物的自然之美。如用铅笔的刨花做裙子、西瓜籽的壳做老鹰的羽毛等。6、在底纸上摆放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画面的布局:先定主要的、大的形象,再定次要的、小的形象;将主要的形象摆放在画面的突出的、显著的位置上,在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次要的形象的位置。7、如果粘贴剂是胶水一类的,则教师在引导儿童涂抹胶水时应注意分成小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来进行,否则,如果将画面全部涂抹上胶水再粘贴,则易干而不好粘贴。同时,要注意胶水 挥其主体作用。)3、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艺术欣赏需要有不间断的、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使幼儿积累起一定的经验。欣赏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儿童兴趣的消退。欣赏材料的选择要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系统安排欣赏内容和主题,使之与儿童的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接地联系。 7.9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基本指导方法对话法。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2、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中介。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世界。4、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和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5、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7.9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过程中各阶段的指导。1、描述阶段的指导。(在描述阶段,教师应首先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不要操之过急,或讲得太多,要尽可能让儿童充分表达。只有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的陈述 清楚。)2、形式分析阶段的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首先,教师自己对美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能够掌握形式美的原理,体验作品的意味。同时,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反复多次的深入感知、体验作品,也可以自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地描述,让儿童真正的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再则,儿童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来获得。例如:在欣赏梵高作品《星夜》中,可以让儿童试验用波浪形、螺旋形的线条来画画,体验线条的运动和变化。3、解释阶段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第二,虽然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之前,已有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这种预期。)4、评价阶段的指导(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品下判断需要综合艺术创作、艺术背景知识、艺术欣赏和美学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前儿童重点宜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的寓意性方面。) 选择填空题 1.1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 是从精神层面,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第三是从(活动结果)方面。 1.2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以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以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是一种静态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以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的,也有再现性的。 1.3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1.4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 1.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1.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1.7美术教育可说是培养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1.8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 1.9在美术起源中,始于希腊哲学家,而且最古老的理论为(模仿说) 1.10美术起源中的“游戏说”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其代表人物是(希勒和斯宾塞) 1.11西方关于艺术起源中最有影响的、有势力的一种观点是巫术说。 2.1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 2.2西泽克是一位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他是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2.3自由化运动是儿童美术发展史上的改革运动,他发生在(日本)。由画家(山本鼎)领导。 3.1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 3.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有心理层次目标和年龄目标。 3.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层次目标是分(小中大)年龄班阐述的。 3.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包括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3.5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及它从静止到运动变化的内在生长 驱动力,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2、感受形状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先浊所产生的节奏感、平衡感。3、感受线条、色彩、形状的疏密、曲直、明暗、鲜浊所产生的节奏感。4、感受色调的统一和变化,空间的远近距离、姿态的动、静所产生的和谐感。5、欣赏艺术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夸张性和体验作品的意蕴。 3.6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2、能体验作品的线条、形状、颜色、质地。3、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表达这种感觉。4、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品。 3.7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能使用线条、形状表现力度感、空间感、节奏感、和谐感。2、能使用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幻想。3、能使用象征性图式符号,加以组合变化,设计和表现有一定的独特性。4、能根据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在作品中表现出生命的象征和意味。5、能掌握一定的秩序和变化规律,发展构思、构图能力。6、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创作。 4.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育观念方法有:灌输法、园丁法、综合法、对话法。 4.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 操作层面上有一些方法:作品临摹法、情景观察法、语言描述法、联想迁移法、游戏练习法。 5.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1、偶然的写实阶段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3、知的写实阶段4、视的写实阶段。 5.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分成七个时期:1、搔笔2、线画3、记叙的象征主义4、记叙的写实主义5、视觉的写实6、压抑7、艺术的复活 5.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图式期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4、想表现得像实物的时期5、正确的表现形状的时期。 5.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分为三个时期:1、概念化时期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前图式期3、图式期4、写实初期5、拟写实时期。 5.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涂鸦期、2、象征期3、定型期4、写实期 5.7在作品中出现“蝌蚪人”的儿童约在(四岁左右) 5.8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4岁幼儿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发 5.8图示初期,大约从5岁到七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的时期。 5.9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1、线的产生2、形的感觉3、色彩的感觉4、材料的体验5、装饰与美化 5.10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其目的主要是谈谈一些造型要素,鼓励美的感知觉和潜能的发展。 6.1手工创造过程,一般包含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三个阶段。 6.2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第一阶段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第二阶段基本形状期(4~5岁)第三阶段样式化期(5~7岁) 6.3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内容:一、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二、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方法。三、手工的题材。 6.4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可以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块状材料四种形态。点状材料有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纽扣、谷物、果核、种子、木屑、贝壳、牙膏盖等。线状材料有绳、棉线、毛线、火柴棒、麦秸、树枝、草棒、橡皮筋、高粱杆等。面状材料有纸、布、树叶、花瓣、羽毛、刨花、塑料薄膜等。块状材料有泥、面团、石块、萝卜、土豆、蛋壳、瓶子、纸盒、核桃、乒乓球等。 6.5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剪贴、 撕贴、染纸等形式, 练习包括线的练习、形的6.6剪纸的基本剪法:1、感觉、色彩的感觉、材料目测剪2、沿轮廓剪3、的体验和装饰与美化。 折叠剪。 6.7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有泥塑、折纸、厚纸制作和废旧块状材料的立体造型等形式。 7.1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要发展的能力:1、发展美感知觉能力(经验的层面、形式的层面、象征的层面、主题的层面、材料的层面、环境的层面)2、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描述、解释、评价) 1、2岁——4岁的儿童对手工制作的表现意图(尚未形成) 2、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 3、幼儿园大班儿童绘画的两个空间表现是基底线的突破和深度关系。 4、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是将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而且美术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 5、幼儿园儿童按材料内容分为:蜡笔画、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棉签画、印章画等。 6、根据学前儿童手工制作过程所划分的阶段,学前儿童手工教育应包含意图阶段指导和构思阶段指导、制作与装饰阶段指导。 7、丹尼·伍尔夫把儿童的审美认知划分为理解绘画符号时期、理解视觉系统时期和理解艺术性选择时期三个阶段。 8、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4.3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的线、圆弧线、折线等。这些线条杂乱的混合在一起,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5.2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命题6.6沿轮廓剪:指按照已画好的轮廓线来剪出所需要的物体形象的方法。 6.7折叠剪指纸经折叠后剪出图案的方法。 6.8撕贴把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的配合来四处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艺术起源于游戏,她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成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1.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 1.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院是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一书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1.4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 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1.6雕塑使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1.7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处理以后,是指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1.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形象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星河时代感。 1.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普通教育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4.1低控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 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4.4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5实践性原则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4.6游戏练习法:在一个游戏主题下,把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结合起来,画画、做做、玩玩。儿童愉快的活动,随心所欲的将自己看到、听到、体验到或想到的事件充分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从中体会到美的愉悦。 4.7联想迁移法:联想的灵活性和联想概念的远距性是创造性天赋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由教师提出美术活动的方向,有意识地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开阔他们的思路,向他们提出一个个能引起联想的问题,使他们爆发出想象的火花。 5.1涂鸦期:大约在一岁半至四岁之间,儿童开始画一些紊乱儿不规则的线条,包括:直线、波形 画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 5.3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在自由化过程中,教师不作示范和暗示,给幼儿以充分的心理自由、精神自由、想想自由和表现自由。鼓励幼儿的独创心理。 6.1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6.2表象的分解是指某一表象中突出出来,割断它与其它表象因素的暂时联系,使它获得独立的表象意义。 6.3粘贴是指用现成的点状、线状、面状材料粘出或贴出具有浮雕感的或平面的画面的活动。 6.4剪贴是指运用剪刀,将面状材料剪成所需要形象后,贴出平面画面的手工活动。 6.5目测剪:即用没有任何痕迹的纸直接用目测检出形象的方法。 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雅致的独特美感。 6.9染纸是指用吸水的纸和水性颜料通过渍染和点染的方法染出色彩美丽的图案的活动。 6.10泥塑是指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它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6.11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其特点是利用几何造型。学前儿童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手的动作的灵活性,也培养了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6.12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翦、折、贴,组装成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制作认识从平面形态的纸到立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发展其空间知觉能力、联想能力、造型能力。 6.13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废旧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教”的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 象的活动。它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7.1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的、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7.2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艺术欣赏中的对话是欣赏者在审美心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欣赏者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艺术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弥散、渗透和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自我交流。 7.3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从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认定。 7.4形式分析是指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7.4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品下判断需要综合艺术创作、艺术背景知识、艺术欣赏和美学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前儿童评价重点以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的寓意性方面。 1.1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答:(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的美术史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有哪些?答:(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1.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答:(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 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2.1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中出现两个误区。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其二,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人物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2.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作品中的成人化、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3.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3.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1.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2.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3.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 造美的能力。 3.3 3~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欣赏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2、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3、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2、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和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3、引导儿童学绘画线条和简单形状,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4、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5、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6、引导儿童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 (3)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培养儿童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的习惯。2、引导 儿童学习用浆糊、胶水等粘贴沙子、种子等点状材料。3、引导儿童体验泥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3.4 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美术作品、同伴美术作品、日常生活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2、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3、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没、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2)绘画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3、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4、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3)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使他们喜爱各种手工活动。2、引导儿童用比小班丰富、 复杂的点状材料粘贴出简单的物象。3、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纸折出剪贴出简单的物象。4、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并学习用泥塑造平面的物象。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3.5 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能力。2、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应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3、引导儿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极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韵律与和谐美。4、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2)绘画教育目标 引导儿童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2、引导学习完整的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3、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 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4、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3)手工教育目标 1、引导儿童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2、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3、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物体物象。4、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5、引导儿童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6、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服饰、道具等布置环境,并注意装饰美。 3.6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哪些特点?答:1、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2、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3、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4.1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1.低控制原则2.发展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创造性原则5、 兴趣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 4.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低控制原则和实施要点。 答:低控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实施要点:1、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 4.3简述发展性原则和实施要点。 答: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实施要点:1、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2、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指导,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 4.4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实施要点。 答: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实施要点: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2、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 4.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原则及实施要点。 答: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 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实施要点:1、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2、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4.6简述学前儿童教育中兴趣性原则的实施要点。 答: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 4.7简述实践性原则及实施要点。 答:实践性原则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实施要点: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2、避免两个倾向及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4.8简述对话式教育的特征。答:第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第二,在对话式教育中,由于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第三,在对话式教育中,衡量一个人所接受教 育高低的标准,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该知道其来源,懂得其运用;第四,这种教育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第五,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第六,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第七,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 4.9在操作层面上分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1、作品临摹法2、情景观察法3、语言描述法4、联想迁移法5、游戏练习法。 5.1儿童绘画发展中的涂鸦期按进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1、无意识涂鸦:一岁半左右的儿童,当她们有机会接触到纸、笔时他们就会在纸上画断断续续、弯弯曲曲的不规则线条这是一种胡乱画,可以说它是不受视觉控制的纯肌肉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4、命名涂鸦 5.2我们认为: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1、认知能力使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3、兴趣和练习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5.3小班儿童绘画的教育作用。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 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直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4中班儿童绘画教育的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课题,激发儿童积极探索和表现的愿望,重视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 5.6自由画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提供可供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撕、揉、卷、折叠、剪、贴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以及它的可折叠、可分解等特性;在拍打、压、滚、掼、团、搓、捏等的活动中,了解泥的可累多种表象。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3、引导儿童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6.4试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制作与装饰阶儿童的年龄来决定由教师画还是由儿童自己创作。2、一次粘贴活动中,不宜有太多类型的材料。否则儿童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材料的翻找上,从而影响完成作品的进程。3、影响。答: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的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知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老师的作用是创设一定的环境,向儿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提供必要的线索,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保持明晰的印象,直至表现出与情感和生命相一致的形式。应当说,这个时期儿童绘画还是粗略的,以个别形象为主的知觉的原始绘画,还不能成为艺术作品。这是儿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教师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只有在不断的激励、赞赏之中,使他们顺利成长。 5.5大班儿童教育的影响。答: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让儿童主动的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老师要注意充分利用环境布置、节日活动、大自然欣赏,以及各种艺术品的欣赏,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老师还 选择的作画工具。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要教师引发。但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儿童的作画意图,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引导、暗示,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思,而不至于丧失信心。3、对幼儿的绘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对那些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题材新鲜的作品,应加以表扬。4、自由画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5.7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答;1、引起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2、从生活中经验中挖掘题材。3、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4、培育生动的构想。5、绘画的评价。 6.1学前儿童手工题材有哪些?答:玩具,如折纸玩具、泥塑2、节日装饰物,如拉花、窗花3、游戏头饰,如帽饰、面具、纸花4、日常布置用品,如染纸、点、线、面状材料贴画、蔬果造型、瓶盒造型5、贺卡。 6.2简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意图阶段的指导。答:1、给儿童提供与多种工具和材料充分 塑性。让儿童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2、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的意图。(对早期学前儿童来说,手工活动就是游戏活动,他们在这种玩耍手工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儿童对手工制作的明确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将儿童的活动朝有目的的方向引导。例如:在儿童无目的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发他们联想“你在做什么东西?”、“你想做个什么东西?”等等。)3、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意图,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在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中,有时虽然有一定的创造意图,但由于其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不协调等原因,这些意图却不能完全实现,从而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失败感,并且可能使儿童对进一步的手工活动失去信心,因而,教师应在技术上给于儿童一定的支持,使他们能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6.3试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构思阶段的指导。答:1、帮助儿童积 段的指导。答: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2、提供练习的机会,锻炼儿童的手的动作的灵活性。3、指导儿童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4、引导儿童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5、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 6.5试述教师在指导儿童各类手工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89页1、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不是说,在同一次活动堆砌很多的材料,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要让儿童有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2、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交给学前儿童,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自由地进行想象、操作,可“因意选材”,也可“因材施艺”,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3、手工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手工操作;二是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手工活动;三是可以将手工活动的成果当做游戏的道具。4、要养成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 6.5在手工制作粘贴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注意的问题?答:1、如果是“因意选材”的话,则所要粘贴的画面形象,应视 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发育的不成熟,动作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能力较差,因而,教师在为儿童设计画面形象或引导儿童自己设计画面形象时,要注意其轮廓线要简单、画面要大,数量少些不宜有点太多的细小凹凸,以利于儿童的手的操作。4、从作品的美观考虑,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作画画面形象的材料的颜色与背景纸的颜色之间的搭配。5、如果是采用树叶类自然材料进行粘贴的话,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尽量利用自然物本身的形状、颜色、及其他特性,少作修剪与改变,以保持自然物的自然之美。如用铅笔的刨花做裙子、西瓜籽的壳做老鹰的羽毛等。6、在底纸上摆放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儿童注意画面的布局:先定主要的、大的形象,再定次要的、小的形象;将主要的形象摆放在画面的突出的、显著的位置上,在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次要的形象的位置。7、如果粘贴剂是胶水一类的,则教师在引导儿童涂抹胶水时应注意分成小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来进行,否则,如果将画面全部涂抹上胶水再粘贴,则易干而不好粘贴。同时,要注意胶水
本文档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