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康复护理学(全套课件625P)ppt课件

康复护理学(全套课件625P)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康复护理学(全套课件625P)ppt课件康复护理学第一章概论*康复护理学第一节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第二节康复护理学概述第三节社区康复第四节残疾评定*第一节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康复护理学*●健康与亚健康●康复及其内涵●康复医学及其发展●康复医学服务及工作方式●小结健康←→亚健康←→生病或残疾←→衰弱←→濒死←→死亡*健康与亚健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1946)健康(health)不仅是疾病(disease)或羸弱(weak)的消除,而且是身体(ph...

康复护理学(全套课件625P)ppt课件
康复护理学第一章概论*康复护理学第一节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第二节康复护理学概述第三节社区康复第四节残疾评定*第一节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康复护理学*●健康与亚健康●康复及其内涵●康复医学及其发展●康复医学服务及工作方式●小结健康←→亚健康←→生病或残疾←→衰弱←→濒死←→死亡*健康与亚健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1946)健康(health)不仅是疾病(disease)或羸弱(weak)的消除,而且是身体(physical)←人精神(psychical)←天社会生活(social)←地的完美状态(和谐状态)* 亚健康疾病亚健康健康 疾病个体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表现出相对固定的临床表现(如症状和体征)。健康与亚健康* 亚健康与亚临床亚健康:有主观临床表现但缺乏客观检查证据亚临床:有客观检查证据而没有主观临床表现 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无统一的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积极干预可恢复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干预效果不理想健康与亚健康*康复及其内涵 康复(rehabilitation)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re:重新、恢复habilis:与人相称,为人所期望rehabilitation恢复原来的地位、权利、身份、财产、名誉恢复健康及正常生活英语最早出现在1533年康复及其内涵 1969,WHO康复专家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以及其他措施,对病、伤、残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以提高其活动能力 目前对康复的定义 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 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 以达到和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最佳状态 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康复护理学*康复及其内涵全面康复(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康复护理学*康复示意图功能丧失或缺陷残疾的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生活自理上学就业参加社会活动营养不良环境污染疾病外伤发育缺陷老化心理创伤残疾社会康复身体康复精神康复医学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自信、自强、自尊、自立康复及其内涵 康复对象:病、伤、残者 康复目的使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达到或保持一种最佳状态。“与病伤残共存”康复护理学*Whoarethey?*康复医学及其发展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medicine,RM)广义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学科。狭义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术的医学应用学科。 范畴:医疗康复导向:改善功能手段:医学和康复工程技术内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治疗对象:有功能障碍者、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者目的:全面康复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现代医学体系 保健医学 预防医学 临床(治疗)医学 康复医学 预防保健胜于治疗 治疗重于康复 康复优于事后的救助和福利服务目的:抢救生命治愈疾病对象:有躯体脏器疾病者治疗:药物或手术治疗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区别康复医学治疗医学改善功能发挥潜能伤、残、慢性病、老年病者康复技术(功能训练)康复评定 是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评价),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康复护理学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PT) 作业治疗(OT) 言语治疗(ST) 心理辅导与治疗(PST) 康复工程(RE) 康复护理(RN) 文体治疗(RT) 中国传统治疗(TCM) 社会服务(SS)*康复护理学康复医疗服务机构 康复医学科: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或专科医院 康复中心:独立的康复治疗机构 中间设施:护理之家、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医院 社区康复:社区层次上的综合康复服务,是康复医疗网络的基层终端 康复医疗工作的方式患者及家属心理治疗师语言物理职能治疗师义肢制作员社会工作者医事工程人员职业鉴定师康复咨询师特殊教育者康复医师护士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期(公元前~19世纪初期) 形成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确立期(20世纪70年代之前) 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之后)古代康复 《内经.素问》有针灸、导引、按、熨等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是最早的导引图解 名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动态,编成“五禽戏” 古希腊有关于运动治疗的记载 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为某种需要而运动(作业疗法)现代康复医学 1864年西班牙Torro首先采用“康复”一词 20世纪50年代“康复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69年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 1974年康复护士协会成立,随后康复护理成为护理学的一门专业学科 1981年后,社区康复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 1983年我国成立“中国假肢伤残康复中心”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国务院《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外历史纲要课件乒乓球课程纲要 》1.社会与病人的迫切需要①疾病谱的改变②人们观念的改变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①人均平均寿命延长②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③意外损伤的危险性增大3.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基本概念 健康 康复(WHO) 康复医学康复的范畴 医学康复 康复工程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小结*康复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言语治疗 心理治疗 康复工程 Dr.Yan@126.comwww.gdreahb.com康复评定 躯体 认知 言语 心理 社会 康复护理 文体治疗 传统医学 职业咨询 社会服务小结*目录第二节康复护理学概述*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概念●康复护理特点●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小结*康复护理学概念 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nursing,RN)是在康复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护士配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等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基础护理和实施各种康复护理专门技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会。* 康复护理对象凡是需要接受康复的对象就是康复护理的对象 康复护理目的 减轻康复护理对象功能障碍的程度,尽可能促进或改善各方面的功能 预防或改善继发性的功能障碍 最大限度地提高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重复家庭,回归社会,最终提高生存质量。康复护理学概念康复护理特点 康复护理内容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协助实施相关的康复治疗给予心理支持强调主动护理*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特点 不同时期康复护理重点 疾病的早期:及时做好各种护理观察和评定,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各种继发性并发症,适时开展床边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 疾病的恢复期: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治疗师积极开展各种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支持,鼓励主动参与,尽可能改善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特点 康复护理原则 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 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重视心理支持 提倡团队协作*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特点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了解: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传统疗法等 掌握:体位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康复护理学 康复病房管理:无障碍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门、卫生间、病床之间的距离应足够轮椅的进出 室内的地面应防滑、有弹性 病房和厕所的门应宽大 卫生间应该是坐厕,两侧装有扶手 走廊应安装扶手,利于行走训练 病房床头、走廊、厕所、淋浴间均应安装呼叫器,以备患者急需等康复护理特点康复护理学**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病情的观察者 康复治疗的实施者 治疗组的协调者 病房管理者 康复护理的定义 康复护理原则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小结*康复护理学目录第三节社区康复*康复护理学*●概念●社区康复内容●社区康复特点●小结*概念 社区的定义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社区的构成社区的区位、人口、文化和社会活动。*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CBR)是指在社区内,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根据社区内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由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参与的康复。 社区康复对象居住在社区内的所有病、伤、残者,老年人及其亚健康群体。 社区康复目标使病、伤、残者和慢性病、老年病者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使病、伤、残者在社会上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使病、伤、残者能融入社会概念*社区康复内容 提供病、伤、残的预防与宣教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参与残疾普查 提供非医疗服务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提供各种康复服务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与上级医院的转介 提供社区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学社区康复特点 采取社区适宜的康复技术 强调康复对象及其家属的互动 发挥政府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作用主导:制定政策统筹安排、协调实施检查督导1999年,国家十部委联合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的六大功能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社区康复的定义 社区康复的目标 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小结*康复护理学目录第四节残疾评定*康复护理学*●概述●残疾分类●残疾评定●残疾预防●小结*概述 残疾(disability)广义的残疾: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残损(impairment):发生在器官水平上的残疾残疾(disability):发生在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handicap):发生在社会水平的残疾 WHO: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10%左右 我国(2006):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6.34%概述 残疾发生的原因 先天因素:遗传、妊娠等因素所致新生儿畸形、精神发育迟滞等 后天因素:外伤、营养失衡、中毒、心理等 人口老化: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肿瘤等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护理学* 《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Impairment,Disability&Handicap,ICIDH) 《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 我国残疾分类残疾分类康复护理学* 《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CIDH)1980年WHO发布残疾分类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社会水平康复护理学* 《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2001年WHO发布残疾分类*康复护理学 ICF与ICIDH的区别 ICIDH分类 疾病后果的分类 着眼于“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 强调单一方向的作用 ICF 健康及其相关领域的分类 立足于“健康及其环境” 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双向)作用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认识疾病与健康 与所有人群有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残疾分类*康复护理学 我国残疾分类:六类,各类再进一步分级 视力残疾盲(一级盲、二级盲);低视力(一级、二级) 听力残疾聋(一级聋、二级聋),重听(一级重听、二级重听), 言语残疾 单纯语言残疾(不分级); 智力残疾一级(极重度),二级(重度),三级(中度),四级(轻度); 肢体残疾分四级,一级最重,四级最轻; 精神残疾分为一级(极重度),二级(重度),三级(中度),四级(轻度)残疾分类*康复护理学残疾评定 定义残疾评定是依据国家现有标准,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并对存在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为制定和调整康复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估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评定流程与方法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综合功能评定、相关专科会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汇总分析、确定残疾类别及其等级。*康复护理学残疾预防*康复护理学 ┌───────────────────┬────────────┐ 疾病 → 残损 → 残疾 → 残障 ↑ (器官水平) ↑ (个体水平) ↑ (社会水平)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 ↓ ↓ 预防发生 预防发展 预防残障 最有效,可以降低残疾发生率70% 可以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残疾预防 残疾的一级预防 目的 预防残疾的发生 措施 预防性保健及咨询指导 预防接种 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 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遵守安全规则和维护安全的环境 注意精神卫生、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康复护理学 残疾的二级预防 目的 限制或逆转由伤病造成的残疾 预防残疾的发展 措施 早期发现 早期医护干预 早期康复治疗残疾预防*康复护理学残疾预防 残疾的三级预防 目的 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 措施 康复治疗 假肢、矫形器、轮椅 支持性医疗和护理 康复咨询,提高自我康复能力*康复护理学国际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ICIDH)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国内残疾分类(六类)视、听、言语、智力、肢体、精神残疾预防(三级)小结*康复护理学目录第二章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第一节运动学基础第二节神经学基础第三节康复护理学相关理论第一节运动学基础*●运动学概念●人体运动学的分类●运动对机体的影响●肌肉运动学●骨关节运动学●小结*运动学概念◆运动学概念运动学(kinematics)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研究人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改变。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人体运动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基础。*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按部位分类 全身运动(generalmovement) 局部运动(localmovement)*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按照肌肉收缩分类 静态收缩(staticcontraction)①等长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②协同收缩(coordinatedcontraction)动态收缩(kineticcontraction)①等张收缩(isotoniccontraction)②等速收缩(isokineticcontraction)*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按用力方式分类 被动运动(passivemovement)主动运动(activemovement)①助力主动运动②主动运动③抗阻力主动运动*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改善情绪,调节精神和心理 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预防术后血栓性静脉炎 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概述 人体运动的基础是肌肉收缩。 肌肉在强烈收缩时,需要消耗比舒张状态下更多的能量。 机体内肌肉组织包括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动力部分。*肌肉运动学 肌肉功能解剖学: 完整的肌肉是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 肌小节是肌力产生的基本功能单位。 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主要包括肌膜、肌腱和韧带。 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具有保证肌肉舒张活动、肌力传递与协调肌肉运动的功能。*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分类 按照形态学分类 按肌肉形状分类 按肌肉头数分类 按肌肉作用的关节数分类 按肌肉大小分类 按肌肉颜色分类*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分类 按照肌纤维组织学分类 横纹肌 平滑肌*肌肉运动学 按照运动功能分类 原动肌(agonist) 拮抗肌(antagonist) 固定肌(fixator) 中和肌(neutralizator) 肌肉的分类*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分类 按照运动单位分类 S(slowtwitch) FR(fatigueresistant) FF(fasttwitchfatigable) 按组织生化学染色分类肌肉可分为I型与Ⅱ型*肌肉运动学 肌肉的特性 物理特性 伸展性(extension) 弹性(elasticity) 黏滞性(stickiness) 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肌肉运动学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影响肌力主要的因素包括: 肌肉的横断面积 肌肉的募集 肌肉的初长度 肌纤维的走向 肌肉的收缩速度 杠杆效率*肌肉运动学肌肉功能状态指标: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肌耐力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骨关节运动学关节构造: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盘 关节唇 滑膜襞滑膜囊**康复护理学骨关节运动学关节运动: 通常关节运动主要包括屈与伸、收与展和环转运动。 环转运动:屈、伸与收、展组合的运动,不包括旋转运动(外旋、内旋)。*骨关节运动学关节的分类: 按照关节组织结构分类: 纤维性关节 软骨性关节 滑膜性关节 按组成骨的数目分类: 单关节 复合关节*骨关节运动学关节的分类: 按运动多少分类: 不动关节 少动关节 活动关节*骨关节运动学关节的分类: 按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的形态分类: 单轴关节: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双轴关节: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骨关节运动学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稳定性 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 稳定性(stability) 通常情况下,稳定性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小;稳定性小的关节活动范围大。*骨关节运动学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在运动中,关节需克服较大的阻力或需较快的速度时,尽管运动链中各个关节同时用力,但最先产生运动的总是大关节,然后依据关节大小出现相应的先后顺序。*骨关节运动学关节的运动链 开链运动(openkineticchain,OKC) 闭链运动(closedkineticchain,CKC) 关节运动的杠杆(lever)原理 在人体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发挥重要作 用,其运动机制符合杠杆原理。 *骨关节运动学关节杠杆运动基本概念 支点(F) 力点(E) 阻力点(W) 力臂(d) 阻力臂(dw) 力矩(M) 阻力矩(Mw) *骨关节运动学杠杆分类 平衡杠杆 省力杠杆 速度杠杆 *骨关节运动学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省力 获得速度 防止损伤 *小结◆掌握运动学的定义和运动的分类◆熟悉肌肉和骨关节的运动学基础*目录第二节神经学基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和突触●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小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是人体结构与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数以亿万计的互相联系的神经细胞组成,在机体内起主导作用,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神经系统的组成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共12对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31对 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内脏神经*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概述神经元(nervouscell)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cellbody) 树突(dendrite) 轴突(axon) **康复护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根据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可分为: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突触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与包被它的结构的总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主要构成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突触是指互相连结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及感受器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包括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神经损伤的实质 神经元胞体的损伤 神经突起的损伤*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退化现象 部分损伤神经元 跨神经元的变性 跨神经元的萎缩*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 轴突的再生 再生的出芽生长 侧支或终末旁的出芽生长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出芽生长 与剪除相关的出芽生长* 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促进神经再生的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巨噬细胞和施万细胞 与神经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如星形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及唾液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分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与血管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相关的因素 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以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中枢神经的修复 成年脑内的神经发生 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和体内自身NSC的再动员实现途径:①新产生的神经细胞要与宿主脑内神经回路整合,接受神经传入,重建正常的神经网络;②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与生长因子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生存。*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概述为了主动适应与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种变化就是就是中枢神经的可塑性(plasticity),或称为可修饰性(modifiability)。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大脑的可塑性 发育期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在发育阶段如果受到外来的干预(如感受器、外周神经或中枢通路的损伤),相关部位的神经联系将会发生明显的异常改变。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大脑的可塑性 成年损伤后可塑性 脑损伤后可塑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可塑性相关因素:①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平衡被打破,抑制解除;②神经元的联系远远大于大脑的实际功能联系;③原有的功能联系加强或者减弱;④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以及解剖结构的变化,包括新的轴突末梢发芽与新的突触形成。*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大脑的可塑性 突触传递可塑性①同突触增强;②异突触增强;③联合型突触增强;④同突触抑制;⑤异突触抑制。*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大脑的可塑性 神经损伤后功能代偿①对侧支配;②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③脑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④通过训练可学会生来不具备的运动方式;⑤通过训练可使系统承担与其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⑥周围完整神经功能的代替。*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大脑的可塑性 脑功能的积累具有可塑性在脑老化的过程中: 随着生长-发育-退化的自然规律,大脑向结构与功能减退的方向发展变化; 脑功能的积累、丰富回忆与加工即大脑所具有的可塑性,具有向脑功能增强、补偿及提高的发展趋势。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脊髓可塑性 再生性出芽 侧支出芽 代偿性出芽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因素 内在因素 与脑损伤的程度、时间、速度与部位等有关 认知功能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的因素 各种干预因素 运动与训练 学习与思考 环境与感觉刺激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神经干细胞 概述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且能自我更新并能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就是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神经干细胞 修复机制选择给予不同的外源性刺激或营养因子进一步增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并调节内源性的细胞因子使其充分发挥调节和调理作用,加快受损及病变细胞的修复,帮助重建突触连接,形成新的神经网络,使机体因病变引起的功能丧失得到明显的恢复成为可能。 *小结◆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纤维和突触的定义◆了解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目录第三节康复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奥瑞姆自护理论 纽曼系统模式 安德森(Anderson)模式 老年人康复护理模式 小结*奥瑞姆自护理论* 自护理论结构 自理缺陷结构 护理力量自护理论结构 奥瑞姆自护理论(theoryofself-care)围绕护理的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服务对象的自理。 包括三个相关理论结构:自护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缺陷理论结构和护理系统理论结构。*自护理论结构*自护理论结构示意图自护缺陷理论 是理论的核心部分——阐述了个体什么时候需要护理;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个体有特定的自护能力及自护需要,当这种自护需要大于自护能力时就需要护理照顾。*护理力量 护理力量(nursingagency)是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护士必备的综合素质,即了解患者的自护需要及护理力量,并采取行动帮助患者,通过执行或提高患者的自护力量来满足其自理需求。*奥瑞姆自护理论与康复护理实践的关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评估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患者为何需要护理以及需要何种护理,即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和判断患者的治疗性自护需求。 设计及计划调节性的护理活动依据自护的护理诊断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规划一个护理系统,达到使患者恢复健康的目的。**纽曼系统模式 以开放式系统模式为框架。 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人、压力源和反应。 护理就是干预,就是恰当地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的活动来维持或恢复系统的平衡。纽曼系统模式基本内容模式重点叙述了四部分内容:与环境互动的人、压力源、面对压力源人体做出的反应,以及对压力源的预防。**纽曼系统模式示意图纽曼系统模式基本内容*个体 可以用围绕着一个基本核心的一系列同心圆来表示。 各同心圆与反应者之间的距离和大小是不同的 同心圆包括基本结构(basicstructure)又称能量源正常防御线(normallineofdefense)弹性防御线(flexiblelinesofdefense)抵抗线(linesofresistance)*基本结构 位于最内层的实线圈。 它指生物体共有的生存基本因素(基因类型、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认知能力、文化与价值观)以及体内各亚系统的功能。 也就是个体的基本功能、遗传型态、自我心理状态以及躯体的各种优点和缺点。 它是个体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以及精神的变量的反映。*正常防御线 是位于弹性防御线和抵抗线之间的实线圈。 是指每个个体经过一定时间逐渐形成的对内、外界压力的正常反应范围,即通常的健康/稳定状态。 它的强弱由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精神的等方面对压力原的适应与调节能力所决定。 动态的,但变化速度比较慢。 健康水平增高,正常防御线扩展。健康状态恶化,正常防御线萎缩。 一旦被压力原入侵,表现为稳定性降低和疾病状态。*弹性防御线 是最外层的虚线圈。 有防止压力原入侵、缓冲和保护正常防御线的作用。 当环境施压时,它是正常防御线的缓冲剂。当环境支持并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时,又是正常防御线的过滤器,容许滤过并充实和改善基本结构。 是动态的并能在短期内急速变化。 距正常防御线越远,其缓冲、保护作用越强。 受个体生长发育、身心状况、认知技能、社会文化、精神信仰等的影响。*抵抗线 是位于正常防御线与基本结构之间的虚线圈。 是防御压力原的一些内部的已知和未知的因素(如免疫系统、心理防御机制等)。 在压力原侵入正常防御线时被自动地激活。 主要功能是保护基本结构,是使个体稳定并恢复到健康状态(正常防御线)。 可能在与压力原作用后上升至更高的稳定水平。 功能发挥有效时,个体康复,否则能量耗竭、死亡。 其抵抗效能取决于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发展、精神等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种防御机制既有先天赋予的,也有后天学习的。 抵抗效能取决与五个变量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面对压力源是否产生反应及反应的程度取决于:弹性防御线的功能状况压力源的性质、量及持续时间基本结构的特征能量的丰富程度反应所需的能量个体对压力原的感知 动用心理防御机制作用于哪条线?小结*压力源 是能改变系统稳定性的环境力。 包括三方面来源内在的压力源失眠、愤怒、悲伤、自尊紊乱人际间的压力源夫妇关系、上下级关系外在的压力源经济状况社会政策陌生环境*压力源 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同时存在。 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和精神的。 对个体可产生正性或负性的影响。 影响力大小取决于压力源的性质、量及持续的时间应对所需的能量个体过去的应对方式及经验*反应 是个体对压力源作用后的结果。 是多方面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与精神等。 对机体影响可能是正性的也有可能是负性的。*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指在怀疑或确定有压力源但还没有发生压力反应时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预防压力源侵入正常防御线或减少与压力源相遇的可能性、增强防御线来降低反应的程度,如减轻空气污染、免疫接种等。 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压力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强化抵抗线,减轻和消除压力反应,恢复机体稳定性的措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预防 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指二级预防后出现重建和相当程度的稳定时进行的干预。目的是通过增强抵抗线维持其适应性。患者健康教育、预防复发、康复等。纽曼系统模式与康复护理实践的关系 纽曼发展了以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结果为步骤的独特护理工作步骤。护理诊断首先护士需要对个体的基本结构、各防线的特征以及个体内外、人际间存在和潜在的压力源进行评估。*护理目标护士以保存能量,恢复、维持和存进个体稳定性为护理原则,与服务对象及家属一起,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并设计预期护理结果。护理结果是护士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验证干预有效性的过程。*纽曼系统模式与康复护理实践的关系安德森(Anderson)模式 由安德森1994年作为康复模式发表的“整体性健康损伤和干预模式(integratedhealthbreakdownandinterventionmodel)”强调,适应过程对护理对象的疗效及康复效果的预测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安德森模型强调护士要应对每个护理对象个人的要求的适应反应的复杂性。*老年人康复护理模式 劳里(Lauri)等2004年提出了“老年人康复护理模式(geriatricrehabilitationnursingmodel)”。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主要因素是患有健康或功能问题的患者和具备专业价值、知识与技术的专职护士。 *小结* 掌握奥瑞姆对人的自理需求如何进行分类 了解纽曼系统模式和安德森模式 熟悉老年人康复护理的主要因素 目录第三章康复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第三节认知功能评定第四节言语评定第五节日常生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评定第六节心理评定第七节神经肌肉电诊断第八节其他常见问题的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步态分析●小结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检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Lovett6级分级法。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见下表)肌力评定*肌力评定标准*徒手肌力检查的特点: 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各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定所得数值更具实用价值; 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肌力评定*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 检查方法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肩前屈肌群 仰卧,试图屈肩时可触及三角肌前部收缩 向对侧侧卧,上侧上肢放在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旋,掌心向下,可克服重力屈肩 坐位,肩内旋,掌心向下,阻力加于上臂远端,能抗中等阻力屈肩 坐位,肩内旋,掌心向下,阻力加于上臂远端,能抗较大阻力屈肩 肩外展肌群 仰卧,试图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 同左,上肢放在滑板上,肩主动外展 坐位,屈肘肩外展90°,可克服重力外展 坐位,屈肘,肩外展9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能抗中等阻力 坐位,屈肘,肩外展9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能抗较大阻力 屈肘肌群 坐位,肩外展,上肢放在滑板上;试图肘屈曲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 同左,肘可主动屈曲 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检查肱二头肌)或旋前(检查肱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可克服重力屈肘 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检查肱二头肌)或旋前(检查肱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中等阻力 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检查肱二头肌)或旋前(检查肱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较大阻力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 检查方法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屈髋肌群 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 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可充分完成该动作 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前面,能抗中等阻力 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股骨远端前面,能抗较大阻力 伸髋肌群 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 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 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 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 伸膝肌群 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 踝跖屈肌群 仰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动 同左,踝可主动跖屈 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能克服重力踝跖屈 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中等阻力 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较大阻力******** 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先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等,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充分理解和合作。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近端肢体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出现替代动作。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检查时应先测试健侧同名肌。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肌力在3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必须保持同一强度。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握力测试捏力测试背肌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肌力评定*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试,旋转角度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的患者禁止应用;对于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术后的患者应慎重使用。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肌张力评定主要是手法检查,首先观察并触摸受检肌肉在放松、静止状况下的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运动来判断。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分类:正常张力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张力障碍*肌张力评定肌张力临床分级等级肌张力标准0软瘫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1低张力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2正常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3轻、中度增高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4重度增高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肌张力评定肌痉挛的分级:目前多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评定时,患者宜采用仰卧位,检查者分别对其双侧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按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评定标准见下表。*改良Ashworth量表*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无阻力。 1级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级 僵直,患侧肢体僵硬,被动活动十分困难。*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的运动弧度或关节的远端向近端运动,远端骨所达到的最终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就是测量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可分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关节活动范围对于判断病因,评估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制订康复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电子角度计指关节量角器脊柱活动量角器*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测量方法: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或不同的测量部位,其测量方法也不同。 通用量角器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中心一致,固定臂与关节近端的长轴一致,移动臂与关节远端的长轴一致。关节活动时,固定臂不动,移动臂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臂移动终末所显示出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电子角度计将固定臂和移动臂的电子压力传感器与肢体的长轴重叠,用双面胶将其固定在肢体表面,此时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的数字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指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可应用指关节量角器、直尺或两脚规测量。 脊柱活动范围测量可通过脊柱活动量角器测量背部活动度或用皮尺测量指尖与地面距离。*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器放置方法 正常参考值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肩关节 屈、伸 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0~180°伸0~50° 外展 坐和站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 肩峰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0~180° 内、外旋 仰卧,肩外展90°,肘屈90° 鹰嘴 与腋中线平行 与前臂纵轴平行 各0~90° 肘关节 屈、伸 仰卧或坐或立位,臂取解剖位 肱骨外上髁 与肱骨纵轴平行 与桡骨纵轴平行 0~150° 腕关节 屈、伸 坐或站位,前臂完全旋前 尺骨茎突 与前臂纵轴平行 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 屈0~90°伸0~70° 尺、桡侧偏移或外展 坐位,屈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 腕背侧中点 前臂背侧中线 第三掌骨纵轴 桡偏0~25°尺偏0~55°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髋关节 屈 仰卧或侧卧,对侧下肢伸直 股骨大转子 与身体纵轴平行 与股骨纵轴平行 0~125° 伸 侧卧,被测下肢在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15° 内收、外展 仰卧 髂前上棘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 髂前上棘至髌骨中心的连线 各0~45° 内旋、外旋 仰卧,两小腿于床缘外下垂 髌骨下端 与地面垂直 与胫骨纵轴平行 各0~45° 膝关节 屈、伸 俯卧、侧卧或坐在椅子边缘 股骨外踝 与股骨纵轴平行 与胫骨纵轴平行 屈:0~150°伸:0° 踝关节 背屈、跖屈 仰卧,踝处于中立位 腓骨纵轴线与足外缘交叉处 与腓骨纵轴平行 与第五跖骨纵轴平行 背屈:0~20°跖屈:0~45° 内翻外翻 俯卧,足位于床缘外 踝后方两踝中点 小腿后纵轴 轴心与足跟中点连线 内翻0~35°外翻0~25°****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注意事项:测量时,应采取正确的测量体位,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测试,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根据所测关节位置和大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量角器。关节存在活动障碍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均应测量,并分别纪录,以分析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在测量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前,应先测量对侧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平衡评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或是指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平衡的控制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技巧,人体平衡的维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当的感觉输入;②中枢整合作用;③适当做运动输出。以上各方面综合作用,使身体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否则,人体就失去平衡,产生平衡功能障碍。*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人体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在无外力作用下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①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或各种姿势转换的过程中,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②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外力作用下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评定方法:平衡评定有多种方法,主要分为观察法、功能性评定及平衡测试仪评定三类。观察法: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观察法主要是Romberg检查法和强化Romberg检查法。功能性评定:即量表评定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平衡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Tinetti量表、“站起—走”计时测试等。此外,Fugl-Meyer量表和Lindmark运动功能评估表中也有评定平衡功能的部分,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平衡测试仪评定: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协调能力评定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简单来说,保持人体协调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分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协调控制的部位主要有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因此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可将共济失调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评定方法:主要是观察受试者,在完成指定的动作中是否直接、精确,时间是否正常,在动作的完成过程中有无辩距不良、震颤或僵硬,增加速度或闭眼时有无异常。评定时还需要注意共济失调是一侧性或双侧性,什么部位最明显,睁眼、闭眼有无差别。*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上肢协调功能评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指鼻试验:受试者用自己的食指,先接触自己的鼻尖,再去接触检查者的食指。检查者通过改变自己食指的位置,来评定受试者在不同平面内完成该试验的能力; 指对指试验:检查者与受试者相对而坐,将食指放在受试者面前,让其用食指去接触检查者的食指。检查者通过改变食指的位置,来评定受试者对方向、距离改变的应变能力; 轮替试验:受试者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替转动;也可以一侧手在对侧手背上交替转动。 下肢协调功能评定:常用的是跟-膝-胫试验,受试者仰卧,抬起一侧下肢,先将足跟放在对侧下肢的膝盖上,再沿着胫骨前缘向下推移。*步态分析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它是人体结构与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是诸多独立性功能的基本要素之一。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步态分析步态周期:步态周期是指从一侧足跟触地到同侧足跟再次触地所经历的时间,分为站立相(支撑相)和摆动相。站立相是指同侧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60%。摆动相是指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即足部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40%。*步态分析步态分析常用参数步长:行走时一侧脚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脚跟着地平均的距离。正常人平地行走时,一般步长约为50~90cm。跨步长:行走时,由一侧脚跟着地到该侧脚跟再次着地的距离。通常为单步长的两倍。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在95~125步/分。步速:即步行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人大约为65~100m/min。*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临床分析多用观察法和测量法,实验室分析需要借助于步态分析仪。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和半定量评定,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Holden步行功能分类。*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分级 评定标准 Ⅰ 不能步行Ⅱ非功能性步行Ⅲ家庭性步行Ⅳ社区性步行 完全不能步行借助于膝-踝-足矫形器(KAFO)、杖等能在室内行走,又称治疗性步行借助于踝-足矫形器(AFO)、手杖等可在室内行走自如,但在室外不能长时间行走借助于AFO、手杖或独立可在室外和社区内行走、散步、去公园、去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能够持久,如需要离开社区长时间步行时仍需坐轮椅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级别 表现 0级:无功能 患者不能走,需要轮椅或2人协助才能走 Ⅰ级: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使用双拐或需要1个人连续不断地搀扶才能行走及保持平衡 Ⅱ级:需少量帮助 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在旁给予持续或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或需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 Ⅲ级:需监护或言语指导 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够安全,需1人监护或用言语指导,但不接触身体 Ⅳ级:平地上独立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Ⅴ级:完全独立 在任何地方都能独立行走步态分析常见异常步态及其原因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异常步态,包括:偏瘫步态、截瘫步态、脑瘫步态、蹒跚步态、慌张步态。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异常步态,包括:臀大肌无力(仰胸凸肚的姿态)、臀中肌无力(鸭步)、股四头肌无力、胫前肌无力(跨门槛步或跨栏步)。其它原因引起的异常步态,包括:短腿步态、疼痛步态(短促步)等。**小结◆掌握肌力的定义和评定标准,了解徒手肌力评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肌张力的定义与分级标准◆掌握关节活动度的定义,了解ROM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平衡的定义和分类,协调的定义和共济失调的类型◆掌握步态周期的概念,了解步态分析的方法目录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的概述 心电运动试验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小结*概述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由氧运输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exercisetesting,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心电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鉴定心律失常 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 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其他*心电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病情稳定; 无明显步态和骨关节异常; 无感染及活动性疾病; 精神正常及主观上愿意接受并能主动配合检查的患者。*心电运动试验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心律失常;近期心肌梗死后非稳定期;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严重主动脉瓣新狭窄;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或肺水肿;血栓性脉管炎或心脏血栓;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官能症。*心电运动试验 相对禁忌证:严重
本文档为【康复护理学(全套课件625P)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精品资料库
初级护师
格式:ppt
大小:1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19
浏览量: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