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执业医师妇产科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执业医师妇产科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举报
开通vip

执业医师妇产科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第二十章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上皮内瘤样变指上皮层内细胞成熟不良、核异常及核分裂相增加。病变始于上皮基底层,严 重时向上扩展,甚至占据上皮全层。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包括外阴、阴道及宫颈处的鳞 状上皮内瘤样变。临床上三者或二者常同时并存。 【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上皮内瘤样变分3级(图20一1): 工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I/3层细胞核增大,核质比例略增大,核染色稍加深,核 分裂相少,细胞极性保存。 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2/3层细胞核明显增...

执业医师妇产科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第二十章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上皮内瘤样变指上皮层内细胞成熟不良、核异常及核分裂相增加。病变始于上皮基底层,严 重时向上扩展,甚至占据上皮全层。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包括外阴、阴道及宫颈处的鳞 状上皮内瘤样变。临床上三者或二者常同时并存。 【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上皮内瘤样变分3级(图20一1): 工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I/3层细胞核增大,核质比例略增大,核染色稍加深,核 分裂相少,细胞极性保存。 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2/3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深染,核分裂 相较多,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极性尚存。 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包括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占据上皮下大于2/3或全层,细胞核 异常增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形不规则,染色较深,核分裂相增多,细胞拥挤,排列紊乱, 无极性。 第一节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squamous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多见于45岁左右 妇女。近年来VIN发生率有所增加,患者年龄也趋年轻化(<35岁)。约50%的VIN患者伴有 其他部位的上皮内瘤样变,多伴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年轻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 【病因】不完全清楚。但DNA检测发现VIN Il和VIN lll病变细胞DNA多为单倍体;利用 显微分光光度计作多发性病灶DN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灶起源于不同的干细胞(stem cell);大 的融合病灶可起源于单一的干细胞或是不同散在病灶的融合。HPV检测发现大约80 0/ooVIN伴有 HPV(16型)感染。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细胞膜增厚以及核融 合。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变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细胞。其他的危险因素有性传播疾病、肛门一生殖道瘤样变、 免疫抑制以及吸烟。 【临床表现】VIN的症状无特异性,与外阴营养不良一样,仅表现为瘙痒或烧灼感,无明 显体征。有时表现为丘疹、斑点或赘疣,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红色;仅l/4患者 的病灶为略高出表面的色素沉着。VIN可累及肛周组织。 【诊断】 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对任何可疑病灶应作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为排除浸润 癌,取材时需根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肪层。若无明显病灶,可在涂抹 3%~5%醋酸后,使用阴道镜观察外阴、会阴及肛周组织的血管情况,在血管不典型处取材,有 助于提高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准确性。 【治疗】 VIN l:可用①药物治疗:5%氟尿嘧啶(5一FU)软膏,外阴病灶涂抹,每日l次。②激光 治疗:疗效较好,治疗后能保留外阴外观,尤其适用于累及小阴唇的病灶。 VINll~Ⅲ:采用手术治疗,行外阴病灶切除或单纯表浅外阴切除。外阴两侧的病灶切除范 围应在病灶外0.5~1.0cm处。 【预后】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治疗后的复发率为l0%~20%(多在未经治疗的部位)。在 排除浸润癌后,可重复采用激光或手术切除复发病灶。 第二节阴道上皮内瘤样变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可能是阴道鳞状细胞癌 (vagi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癌前病变,约5%VAIN(无论治疗与否)最后发展为浸润 癌。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VAINUl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岁。多数VAIN患者曾患宫颈上皮内 瘤样变(CIN);1%~3%的VAIN同时并存CIN。提示VAIN可能是由CIN扩展而来,抑或为 其卫星病灶。 【病因】 至今仍未明了。阴道上皮与外阴、宫颈上皮起源于共同组织一泌尿生殖窦,因此对 致癌源的敏感性相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能是诱发VAIN的主要原因。阴道上皮损 伤(性交或使用阴道塞)愈合过程中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HPV可感染 化生的鳞状上皮,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其他危险因素有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以及曾经接受放射 治疗。 【临床表现】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多无症状。有时因HPV感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伴臭味, 或性交后出血。病灶多位于阴道上段,单个或多个,分散或融合,红色或白色。散在的病灶呈卵 圆形,稍隆起,表面有刺状细突。 【诊断】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范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较广泛的病灶需作多点活组织检查。应注意阴道穹隆 部位,约28%的VAINⅢ患者在该处发现隐蔽的癌灶。阴道镜与碘试验定位取材可提高病理学 检查准确率。阴道粘膜涂抹3%醋酸可使白色病灶显而易见。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也可作为阴道上 皮内瘤样变的筛选方法。如发现异常细胞,应明确其是否来自宫颈和外阴。 308 妇产科学 【治疗】 VAIN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病变的范围、部位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治疗方 法。VAIN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用于50岁以下并希望保留性功能患者。 (1)5一FU软膏:5一FU使病变上皮脱落,适用于病灶>1.5cm和多中心病灶。每日涂抹1 次,5日为l疗程,可连用6疗程。用药后在阴道和外阴皮肤涂抹凡士林软膏或锌氧软膏以保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局部组织。有效率为85%左右。 (2)C0。激光:极为有效,尤其适用于病灶小(<1.5cm),阴道顶端病灶以及广泛累及阴 道穹隆的病灶。 2.手术治疗多用于50岁以上患者,尤其是VAIN lll。行阴道上皮病灶切除或全阴道切除 术。手术时慎防损伤尿道、膀胱和直肠。 第三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 展中的连续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和临床研究深入,发现CIN并非是单向的病理生理学发 展过程,而是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种是病变常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另一种是病变 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CIN常发生于25~35岁的妇女,而宫颈癌则多见于40岁以 上的妇女。 【病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生活紊乱、吸烟密切相关。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性生 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PV感染)、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PV感染和CIN间的关系。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病理 学基础。 1.HPV感染90%以上CIN有HPV感染。早期HPV感染时,病变的宫颈上皮变成典型 的挖空细胞(koilocystosis)。在这些细胞中可见大量的HPV_DNA和病毒壳抗原(capsid anti— gen)。HPV不适应在未成熟的细胞中生长,随着CIN病变严重,HPV复制减少,病毒壳抗原 消失。但具有转录活性的HPV—DNA片段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导致宿主细胞的恶性转化。HPV 感染多不能持久,常自然被抑制或消失。许多HPV感染妇女并无临床症状。临床上可见许多 CIN(轻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自然消退。当HPV感染持久存在时,在一些其他因素(如 吸烟、使用避孕药、性传播疾病等)作用下,可诱发CIN。 目前已知:HPV6、11、42、43、44属低危型,一般不诱发癌变;而HPVl6、18、31、33、 35、39、45、51、52、56或58属高危型,高危型HPV亚型产生两种癌蛋白(oncoprotein): E6和E7蛋白。癌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癌蛋白如P53、RB等)相结合 (E6蛋白与P53结合,E7蛋白和RB,Pl07和cyclinA结合),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发生 癌变。 CIN l:主要与6、11、31、35有关,常为多亚型HPV的混合感染,病变由多克隆细胞增 生而成、病灶常局限在宫颈阴道部。若为高危型HPV感染,则病变由单克隆细胞增生所致。 CINll和Ⅲ主要与HPVl6、18和33有关。常为单一亚型HPV感染,病变由单克隆细胞增 生而成,可扩展至宫颈管内。 染色体杂合子丢失(10ss of heterozygosity,I。()H)研究发现:CIN I LOH发生率较低,而 CINⅡ和Ⅲ常伴LOH。 2.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 ’ (1)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由深至浅可分为3个带(基底带、中间带及浅表带)。基底带由 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显示: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含有表皮 第二十毫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309 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基底细胞为储备细胞,无明 显细胞增殖表现。但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以增生,也可以增生成为不典型鳞状细胞或分化为成熟 鳞状细胞,但不向柱状细胞分化。旁基底细胞为增生活跃的细胞,偶见核分裂相。中间带与浅表 带为完全不增生的分化细胞,细胞渐趋死亡。宫颈鳞状上皮3个带细胞的不同生物学特性,解释 了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细胞起源。 (2)宫颈管柱状上皮:柱状上皮为分化良好细胞,而柱状上皮下细胞为储备细胞,具有分化 或增生能力,一般病理切片中见不到。有关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认为:①直 接来源于柱状细胞。细胞培养和细胞种植实验结果显示:人柱状细胞可以双向分化,即分化为 CK7和CKl8阳性的分泌粘液的柱状细胞和分化为CKl3阳性的储备细胞;②来源于宫颈鳞状上 皮的基底细胞。 (3)移行带(transformation zone)及其形成: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称为鳞一柱状 交接部或鳞一柱交接。根据其形态发生学变化,鳞一柱状交接部又分为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和生理 鳞一柱状交接部。 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 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粘膜组织外翻(假性 糜烂),即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份到达宫颈阴道部,导致原始鳞一柱状交接部外移;在 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的作用下,宫颈阴道部外翻的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一柱 状交接部,称为生理鳞一柱状交接部。原始鳞一柱状交接部和生理性鳞一柱状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移 行带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萎缩,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退回至宫颈管内。 在移行带区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所替代。替代的机制有: ①鳞状上皮化生:当鳞一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柱 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reserve cell)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 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替代,此过程称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化生的鳞状上 皮偶可分化为成熟的角化细胞,但一般均为大小形态一致,形圆而核大的未成熟鳞状细胞,无明 显表层、中层、底层3层之分,也无核深染、异型或异常分裂相。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 阴道部的正常鳞状上皮,镜检时见到两者问的分界线;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因而不应混淆。宫 颈管腺上皮也可鳞化而形成鳞化腺体。②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 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称鳞状上皮化(squamous epitheliza— tion)。多见于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愈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的上皮与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无区别。 移形带区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对致癌物的刺激相对不敏感。但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 跃,在一些物质(例如精子、精液组蛋白及HPV等)的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 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临床表现】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有 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双合诊或三合诊)后出血。体征可无明显病灶,宫颈光 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糜烂表现。 【诊断】 依靠病理学检查,一些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为最简单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早期 病变。凡婚后或性生活过早的青年应常规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并定期复查(每1~3年1 次)。应告诉患者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炎症可导致富颈鳞状上皮不典型 改变,故应按炎症治疗3~6个月后再重复检查。有关宫颈细胞学检查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形式,目前国内采 用两种分类法:巴氏5级分类与the Bethesda System分类(简称TBS分类)。巴氏5级分类法 为传统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其各级之间的区别无严格的客观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也不能很好地反映癌前病 变,并受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假阴性率高(约20%)。为使细胞学、组织病理与临床处理 310 妇产科学 若发现异常细胞(巴氏分类Ⅲ级及Ⅲ级以上或TBS中异常上皮细胞)可作阴道镜检查,进 一步明确诊断。 2.阴道镜检查可了解病变区血管情况。注意宫颈移行带区内醋酸白色上皮(Acetowhite epi- thelium)、毛细血管形成的极细红点、异形血管以及由血管网围绕的镶嵌白色或黄色的上皮块。在上 述病变区域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阴道镜不能了解宫颈管的病变情况,应刮取宫颈管内组织 (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或用宫颈管j吊1](endocervical brush)取材作病理学检查。 3.宫颈活组织检查为确诊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最可靠方法。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 单点或多点活检。如无明显病灶,可选择宫颈移行带区3、6、9、12点处活检,或在碘试验(又 称Schiller test)不染色区取材,提高确诊率。 4.HPV检测 有条件者,定量检测HPV有助于对疾病的了解及预后估计。 【治疗】根据细胞学、阴道镜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法。 ASC—US,ASC-H及AC-C:世界妇产科联盟(FIGO)2001年建议ASC—US,ASDH患者 进一步作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或AGC患者行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并存的CIN或 癌。9%~l9%的ASc患者伴有CINl71或Ⅲ。根据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若 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的病变,则可在半年或l年后复查。 CIN I(LSIL):约30%CIN工发展为HSIl。或宫颈浸润癌,因此需切除可见病灶。对范围 小、局限的病灶可采用冷冻治疗(有效率约95%);范围较大、病灶扩展到阴道(片状或卫星 状),或累及腺体的病变可采用激光治疗(有效率约93%)。病灶切除深度应达粘膜下约6~ 7mm,以便排除宫颈浸润癌。 对无明显病灶,且可随访者可先按炎症处理,2~3个月后重复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必 要时再次活检。 CINll:可用冷冻治疗(有效率约94%左右)。病变范围大可选用激光治疗(有效率约 92%)或宫颈锥形切除病灶。 CINI]]:无生育要求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年轻、希望生育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 【妊娠合并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妊娠期间,雌激素过多使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 移行带区的基底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可类似原位癌病变;也易患病毒感染,妊娠合并宫颈鳞状 上皮内瘤样变常由HPV感染所致。大部分患者为CIN I(LSIl.),仅约14%为CIN ll或Ⅲ (LSIL)。目前无依据表明妊娠期间CIN比非孕期更易发展为宫颈浸润癌。 (丰有吉)
本文档为【执业医师妇产科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鳞状上皮内瘤样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87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7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0-07-22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