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

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

举报
开通vip

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  2 00 7 / 4 176   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 谢 遂 联 摘  要 : 唐代主要诗人几乎都与都市有着紧密的联系 ,反 映诗人都市经历及情感的唐代都市诗自有其研究之价值。 本文以唐代涉及都市的诗歌为切入点 ,对唐代诗人的都市 心态做一番梳理和研究。都市作为一个名利场 ,往往使诗 人于其中感受到多重苦闷并由此导致了诗人山林田园情 结的产生。但是 ,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又使诗人难以 彻底逃离“衣冠所聚 ,身名所出 ”的都市。最终他们只能沿 着佛、道两条途径以平衡内心紧张状态。 关键词 : 唐代诗人 ;...

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
 2 00 7 / 4 176   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 谢 遂 联 摘  要 : 唐代主要诗人几乎都与都市有着紧密的联系 ,反 映诗人都市经历及情感的唐代都市诗自有其研究之价值。 本文以唐代涉及都市的诗歌为切入点 ,对唐代诗人的都市 心态做一番梳理和研究。都市作为一个名利场 ,往往使诗 人于其中感受到多重苦闷并由此导致了诗人山林田园情 结的产生。但是 ,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又使诗人难以 彻底逃离“衣冠所聚 ,身名所出 ”的都市。最终他们只能沿 着佛、道两条途径以平衡内心紧张状态。 关键词 : 唐代诗人 ;都市心态 ;名利场 ;多重苦闷 ; 山林田 园情结 ; 内心平衡 中图分类号 : I20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490X (2007) 4 - 176 - 03 作  者 :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江苏 ,扬州 , 225009,嘉 兴学院文学院 ,浙江 ,嘉兴 , 314000 李白曾长安生活数载 ,杜甫亦十年困守长安 ,白居易除了 在长安、杭州、苏州等地担任官职之外 ,还“官秩三回分洛下 ” (《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 》) ”[ 1 ] ,“十五年来洛下居 ”(《刑部尚 书致仕 》) ”[ 1 ] ,并最终终老洛阳。可以说 ,唐代主要诗人几乎 都与都市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人的都市经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其诗歌创作之中 ,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囿于山水诗、田园诗观念 ,大部分研究者 在田园山林与都市二元对立结构中 ,只单纯地强调田园山林 一面 ,而忽视了都市的一面 ,因而对于唐代诗歌欠缺都市角度 的考察。且不论相当数量的唐代都市诗歌自有其研究之价 值 ,即就对山水田园诗歌的研究和理解而言 ,如果缺少了都市 这一重要参照角度的对比观照 ,其研究中的缺陷也是不言而 喻的。有鉴于此 ,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初步的工作 ,以唐代 涉及都市的诗歌为切入点 ,对唐代文人的都市心态做一番梳 理和研究 ,求教于诸位方家。 唐代时间跨度大 ,不同文人由于具体时代具体境遇的不 同 ,对于都市的看法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在唐代诗人大 量关于都市的作品中 ,往往有一些典故及意象类型 ,超越具体 作家的具体境遇 ,反复地出现于作品之中 ,这些反复出现的典 故及意象类型累积起来构成了文人对于都市的几种心理范 型。“文学的历史则是集体的时代的文化心理的连续呈现 ,它 依赖于集体意识 ,依赖于对社会集体心理的明彻揭示 ”[ 2 ] ,笔 者相信对于唐代文人都市心态的梳理将有助于揭示民族深层 的文化记忆。 一 在唐代诗人心目中 ,都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名利场。“名 利心既忘 ,市朝梦亦尽 ”(白居易《宿简寂观 》) [ 1 ] ;“回看市朝 客 ,矻矻趋名利 ”(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 》) ”[ 1 ] ; “入市非求利 ,过朝不为名”(张氲《醉吟三首 》之三 ) ”[ 1 ] 。这些 诗句尽管都是诗人对于“市朝 ”与“名利 ”的否定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白 ,却不 难从中见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市朝”在此可视为“都市 ” 的代名词 ,因为它包括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两大组成部分——— “城”与“市 ”:“城 ”原指城墙 ,代表着封建统治者的政治统治 , 其最高代表是皇城、宫城 ,也即“朝 ”,其主要指向是“名 ”; “市”则是商品交换活动的场所 ,其主要指向是“利 ”。“浮名 世利知多少 ,朝市喧喧尘扰扰。车马交驰往复来 ,钟鼓相催天 又臃”(雍裕之《不了语 》) ”[ 1 ] ,一代代文人于喧喧朝市之中追 逐着浮名和世利 ,有的执迷不悟 ,有的尽管有所醒悟而身不由 己。只有特定的机缘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觉悟。 觉悟机缘可以是疾病 ,如陆畅《下第后病中 》:“献玉频年 命未通 ,穷秋成病悟真空。笑看朝市趋名者 ,不病那知在病 中 ”[ 1 ] ;又如贾岛《下第 》:“下第只空囊 ,如何住帝乡 ? 杏园啼 百舌 ,谁醉在花旁 ? 泪落故山远 ,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 , 孤棹负三湘 ”[ 1 ] 。落第已是封建文人的最大痛苦 ,再加上疾病 在身 ,更是悲凉之至。然而觉悟恰恰萌于此时。疾病作为介 于生与死之间的桥梁 ,在此成了感悟人生之重要机缘 ,由落第 而体悟到的外在功名的虚幻难求与由疾病而体悟到的主体存 在的危机构成了巨大反差 ,使了悟更透彻 ,了悟之后得解脱 , 并以此心理优势“笑看朝市趋名者 ,不病那知在病中。” 觉悟机缘也可以是对生命真实存在的某种顿悟 :“何况北 邙山 ,只近市朝路 (刘驾《效陶 》) ”[ 1 ] ;“北邙不种田 ,但种松与 柏。松柏未生处 ,留待市朝客 ”(沈千运《古歌 》) ”[ 1 ] ,“洛阳北 门北邙道 ,丧车辚辚入秋草。人居朝市未解愁 ,请君暂向北邙 游 ”(张籍《北邙行 》) [ 1 ]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唯闻松柏声 ”(沈佺期《邙山 》) ”[ 1 ] ⋯⋯ “北邙 ”典故的频繁使用体现了诗人的集体心理 ,而这一典故 多与东都洛阳连用 ,又显示出这一典故与诗人都市心态的紧 密关联。北邙山又名邙山 ,位于洛阳北面 ,从东周时期开始这 里便成为理想的安葬之地 ,东汉、西晋、北魏等王朝都将皇家 陵园设置于此 ,平民百姓也视之为茔域福地。与繁华都市洛 阳近在咫尺的北邙山 ,不但在地理上给诗人提供了俯瞰全城 的制高点 ,而且在死亡的观照下 ,使为浮名世利奔忙于都市的 诗人暂时地跳出名利此山 ,直接面对生命的真实存在。但是 又有几人能真正摆脱名缰利锁呢 ? 章孝标在《上太皇先生 》感 叹道 :“应怜市朝客 ,开眼锁浮荣 ”[ 1 ] ,“市朝客 ”表面看来似乎 并无障眼之物 ,其实他们乃是被无形之浮荣所羁锁。 二 都市作为名利场 ,给诗人心灵投下了由数重苦闷灰暗情 177   绪层层涂染而成的巨大阴影。 第一重苦闷是相对于“市朝 ”之“朝 ”而言 ,多与封建都市 政治性特征及具体政局纷争相联系。诗人对都市往往心怀疑 惧 ,其笔下的都市于是充满是非和危险。“检案事多关市井 , 听人言志在深山”(王建《初授太府丞言怀 》) ”[ 1 ] ;“定襄诸小 儿 ,争讼纷城市 ”(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 ”[ 1 ] ;“要路风波 险 ,权门市井忙 ”(白居易《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 狂吟偶成十韵因招梦得宾客兼呈思黯奇章公 》) ”[ 1 ] 。众多诗 歌似乎在宣讲同一个主题 :都市乃一是非之地。白居易《杂 感》一诗尽管是对当时政局纷争的感叹 ,但从某种角度而言也 可视为文人对于都市的这种疑惧心理的集中表达 ,在诗中 ,诗 人着意地将多种不幸之事、不测之事与都市联系起来 ,将都市 看做危险的是非之地 ,为“防悔尤 ”而想“嫌疑远瓜李 ”[ 1 ] ,渲 染出文人于政治性都市之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态。韩 偓对于都市的心态与白居易如出一辙 ,他在贬官醴陵后写下 了《翠碧鸟 》一诗 : “天长水远网罗稀 ,保得重重翠碧衣。挟弹 小儿多害物 ,劝君莫近市朝飞 ”[ 1 ] 。对于都市中的政治争斗心 有余悸 ,对于被贬官至“天长水远 ”的醴陵反而感到庆幸。 第二重苦闷是相对于“市朝 ”的“市 ”也即市井而言的 ,多 与诗人于都市中的落魄和贫困生活联系在一起。“市人矜巧 智 ,于道若童蒙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之五 ) ”[ 1 ] ;“巧者 多为拙者资 ,良筹第一在乘时。市门逐利终身饱 ,谷口躬耕尽 日饥”(徐夤《偶书 》) ”[ 1 ] ;“市井不容义 ,义归山谷中 ”(孟郊 《蓝溪元居士草堂 》) [ 1 ] ;“山野多馁士 ,市井无饥人 ”(孟郊《隐 士 》) ”[ 1 ] 。在市井之中 ,义与利、饱与饥、巧与拙似乎完全颠倒 错置 ,逐利忘义的宵小之徒却于其中得意妄为 ,而胸怀才能、 肩担道义的诗人于其中忍辱含羞 :“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杜甫《奉赠韦左丞 》) [ 1 ]抒写于长安 十几年的刻骨铭心的辛酸与屈辱 ;“卖卜成都市 ,流名大汉中 ” (郑世翼《过严君平古井 》) ”[ 1 ]借严君平的遭遇寄托文人的感 慨 ;“片心惆怅清平世 ,酒市无人问布衣 ”(沈彬《结客少年场 行 》) ”[ 1 ]抒写于“清平世 ”中名不彰功不成无人问津而以酒浇 愁的寂寥与冷落 ;“男儿坎轲徒搔首 ,入市脱衣且沽酒。行路 难 ,权门慎勿干 ,平人争路相摧残。春秋四气更回换 ,人事何 须再三叹 ”(冯著《行路难 》) ”[ 1 ]感慨于都市中所遭遇的冷遇和 摧挫 ,悲叹实现理想的坎坷艰难。这类诗歌或许并不全是写 于都市之中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都体现了诗人于都市中刻骨 铭心的感受。 第三重苦闷是一种深层的心灵的痛苦 ,带有形而上的色 彩。白居易《登灵应台北望 》:“临高始见人寰小 ,对远方知色 界空。回首却归朝市去 ,一稊米落太仓中 ”[ 1 ] 。主体意识强烈 的诗人敏锐地感受于都市熙熙攘攘人群中 ,最容易淹没个人 的主体存在 ,诗歌正抒写这种于人群中的困惑、渺小之感。曹 邺《东武吟 》:“心如山上虎 ,身若仓中鼠。惆怅倚市门 ,无人与 之语。夜宴李将军 ,欲望心相许。何曾听我言 ,贪谑邯郸女。 独上黄金台 ,凄凉泪如雨 ”[ 1 ] 。诗中描写了居于都市的感受 : 物质上尽管如“仓中鼠”一般富足无忧 ,但是身处人群却“无人 与之语 ”,处于心灵的孤独之中。为排解孤独 ,平静自己如“山 上虎”一般狂乱的内心而“夜宴李将军 ”,满心希望李将军能一 听自己的心曲 ,但这小子却只顾玩女人 ,重色轻友 ,唉 ! 只好 “独上黄金台 ,凄凉泪如雨。”贾岛《寓兴 》:“真集道方至 ,貌殊 妒还多。山泉入城池 ,自然生浑波。今时出古言 ,在众翻为 讹。有琴含正韵 ,知音者如何。一生足感激 ,世言忽嵯峨。不 得市井味 ,思响吾岩阿 ⋯⋯”[ 1 ]诗人进入城市后非常不适应 , 觉得自己“今时出古言”,不合时宜 ;犹如“山泉入城池 ,自然生 浑波”,遭人非议和白眼。于市井既得不到理解 ,怀念山林自 在情理之中。 三 正因为都市名利场使诗人从政治到生活到心灵都处于痛 苦之中 ,于是诗人一次次地用满怀深情的笔触抒写乡村山林 田园 :“行复见城市 ,宛然有桑麻 ”(王维《渡河到清河作 》) ” [ 1 ] ,正在旅途落寞中诗人 ,隐隐约约看到“桑麻”这一习见的田 园代表事象 ,竟然如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宁知武陵趣 ,宛 在市朝间 ”(祖咏《题韩少府水亭 》) ”[ 1 ] ,祖咏对处于市朝的韩 少府的水亭园林建筑所有的铺叙赞美 ,似乎只有在“武陵趣 ” 这样一个充满隐逸内涵的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参照下 ,才显得有意义。 “独向山中觅紫芝 ,山人勾引住多时。摘花浸酒春愁尽 ,烧竹 煎茶夜卧迟。泉落林梢多碎滴 ,松生石底足旁枝。明朝却欲 归城市 ,问我来期总不知 ”(姚合《送别友人》) ”[ 1 ] ,姚合饱含惋 惜地以诗送别“归城市”的友人 ,友人问诗人到城市之“来期 ”, 诗人认为自己的选择合乎对人生本质的追求 ,满含心理优势 , 根本没有去城市之打算。在很多诗人的心目中 ,只有山林和 田园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杜甫《溪涨 》“我游都市间 ,晚憩 必村墟。乃知久行客 ,终日思其居 ”[ 1 ] 。在这首诗中“村墟 ” 明显地带有灵魂休憩之地的意味。白居易《重题 》诗中铺叙山 林景致及自己的欣喜之感并由此体悟到“心泰身宁是归处 ,故 乡何独在长安 ”[ 1 ] ,此处之“故乡 ”也当指意义层面的精神家 园。 文人对于乡村田园这种情结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与安排上 也可以看得非常明显 :“秋野田畴盛 ,朝光市井喧”(王维《早入 荥阳界 》) ”[ 1 ] ; “自矜林湍好 ,不羡朝市乐 ”(李白《题嵩山逸人 元丹丘山居 》) [ 1 ] ;“清晨向市烟含郭 ,寒夜归村月照溪 ”(韩惺 《小隐 》) [ 1 ] ;“长怀去城市 ,高咏狎兰荪 ”(卢照邻《三月曲水宴 得尊字 》) [ 1 ] ; “昼日市井喧 ,闰年禾稼晚 ”(戴叔伦《九日与敬处 士左学士同赋 》) [ 1 ] ;“左右林野旷 ,不闻朝市喧 ”(孟浩然《涧南 即事 ,贻皎上人》) [ 1 ] ⋯⋯这样的诗例要举还非常之多。这些 诗句往往一句采用都市事象 ,另一句就跟上山林田园等自然 事象 ,着意地将两类事象并列放置 ,“松竹 ”对“笙歌 ”、“林湍 ” 对“朝市 ”、“城市”“市井 ”对“林泉 ”“岩阿 ”,在对比性极强的 事象中着意地表现对于都市的疏离、冷淡以及对于乡村田园 与山林的依恋。在诗人心目中 ,山林田园中没有尘世的嚣杂 , 也没有官场的污浊 ,诗人高洁的心志仿佛与山林田园和谐共 鸣。 四 对于文人而言 ,个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与主体的精神自由 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管内心深处是如何将都市当作炼狱 ,但都 市毕竟是“衣冠所聚 ,身名所出 ”[ 3 ]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它 更多地代表着儒家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社会理想的实现 ,因 此彻底的决绝是极为困难的。都市逻辑与山林逻辑如果只依 照各自的方向发展 ,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无疑容易造成主体 精神的分裂 ,他们最终必须在做出相应的调适后寻求到某种 平衡。白居易《赠杓直》诗正道出了达到“进不厌朝市 ,退不恋 178   人寰”[ 1 ]的内心平衡的两条途径 :“早年以身代 ,直赴逍遥篇。 近岁将心地 ,回向南宗禅。”[ 1 ] 归结起来 ,途径之一是道家思想资源。“城市不可留 ,尘 埃秽仙骨 ”(李群玉《别尹炼师 》) [ 1 ] ;“庞公栖鹿门 ,绝迹远城 市 ”(吴筠《高士咏 ·庞德公 》) ”[ 1 ] ⋯⋯隐于山林 ,足迹不履城 市的高士自是诗人所嘉许的。但相比之下 ,诗人更以羡慕的 心态描写另一类型的高士 :“董京依白社 ,散发咏玄风。心出 区宇外 ,迹参城市中。嚣尘不能杂 ,名位安可笼 ”(吴筠《高士 咏 ·董威辇 》) [ 1 ] ;“腹内婴儿养已成 ,且居廛市暂娱情 ”(吕岩 《崔中举进士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荐之李守排户而 入惟见留诗于壁 》) [ 1 ] ,“先生已得道 ,市井亦容身 ”(张籍《隐 者 》) [ 1 ] ;“得道任发白 ,亦逢城市游 ”(于鹄《寄续尊师 》) ”[ 1 ] ⋯⋯一代代诗人满含景仰地描写后一类型的高士———那些市 居的得道高人 ,由于他们能“心出区宇外 ”,即使杂处喧嚣城市 也无妨于其对“道 ”的追求 ,他们不被名位所牢笼 ,居于攘攘都 市而有内心的坚守。 途径之二是佛教精神资源。诗僧皎然有多首诗正体现了 唐代文人借助佛教精神资源以达到精神平衡的努力。如其 《酬崔侍御见赠》:“市隐何妨道 ,禅栖不废诗。与君为此说 ,长 破小乘疑 ”[ 1 ] ;诗人以诗酬赠崔侍御 ,以破其“小乘疑 ”。在他 看来 ,隐于市而可修道 ,栖于禅而不废诗 ,要之在于内心之清 净 ,此即为小乘之真谛。又如其《寓言》:“吾道本无我 ,未曾嫌 世人。如今到城市 ,弥觉此心真 ”[ 1 ] 。诗中所谓“无我 ”、“此 心真”,与前一诗所论之小乘真谛基本相通。一般诗人或许难 以达到诗僧皎然那样的“无我 ”的境界 ,但却无妨他们借助于 佛教精神资源以抒解都市生活的焦虑之感。如张祜《题惠山 寺 》诗 :“旧宅人何在 ,空门客自过。泉声到池尽 ,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 ,重阶夹细莎。殷勤望城市 ,云水暮钟和 ”[ 1 ] 。在 佛寺所提供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特殊领悟机缘下 ,诗人沉浸于 对城市生活的细细品味之中 ,“殷勤望城市 ,云水暮钟和 ”一 句 ,正写出这种跳出城市之外而又带有宗教超越性质的难以 言传的特殊感觉。唐代仅长安城内就有一百多座寺院 ,一般 文人也以与僧人交游为自豪 ,对佛教充满热情 ,从当时文人都 市心态角度来看 ,这并不是偶然的。 沿着以上两条途径 ,诗人们努力地寻求居于都市的内心 平衡。“朝市山林隐一般 ,却归那减卧云欢 ”(陆龟蒙《和袭美 赠南阳润卿将归雷平 》) ;“大隐犹疑恋朝市 ,不知名作罢归园 ” (元稹《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命予赋诗因 赠绝句 》) [ 1 ] ;“由来朝市为真隐 ,可要栖身向薜萝 ”(方干《题桐 庐谢逸人江居 》) [ 1 ] ⋯⋯相当一部分诗人最终完成了与都市的 痛苦磨合 ,平衡了内心的冲突。而白居易的《中隐 》道路则可 以说代表了一种文人的都市生活范型 :“大隐住朝市 ,小隐入 丘樊。丘樊太冷落 ,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 ,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 ,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 ,又免饥与寒。穷通与 丰约 ,正在四者间 ”[ 1 ] 。诗中所宣示的道路由于合乎穷、通、 丰、约四者间的中庸要求 ,适度而又便于践行 ,影响了一代又 一代于都市和山林田园两极痛苦辗转的诗人。 在唐代文人心目中 ,都市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 ,生活奋斗 于其中的文人时时感受到从政治到生活到心灵的多重苦闷 , 这很自然地导致了文人山林田园情结的产生。但是 ,对于个 人社会价值的追求又使文人难以彻底逃离“衣冠所聚 ,身名所 出”[ 3 ]的都市。最终他们只能沿着佛、道两条途径以平衡内心 中都市与山林田园的紧张状态。 参考文献 : [ 1 ]彭定球等 :《全唐诗 》,中华书局 , 1999年版。 [ 2 ]许建平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刍议 》,《江海学刊 》, 1998年 第 3期。 [ 3 ]欧阳修 :《新唐书 ·列传第五十一 》,张九龄传 ,中华书局 , 1999年版。 (责任编辑 :群  喜 ) (上接 217页 ) 1907年 12月 6日。 ④⑤《汪荣宝日记 》( Z) ,文海出版有限公司印行 ,第 94页 ,第 94页。 ⑥⑦⑧⑨⑩瑏瑡 瑏瑢 瑏瑣分别见《汪荣宝日记 》( Z) ,文海出版公司 (台 ) ,第 381页 ,第 486页 , 487页、488页、第 428页、第 440页、 第 445页、第 544页。瑏瑤《山东巡抚袁树勋奏法政学堂统筹划一办法折 》,《政治官 报 》(N) ,宣统元年元月初十日。瑏瑥《浙江巡抚增韫奏浙江筹备各级审判厅情形折 》,《政治官 报 》(N) ,宣统元年六月三十日。瑏瑦《暑两广总督袁树勋奏粤省筹办审判厅大概情形折 》,《政 治官报 》(N) ,宣统二年三月初五日。瑏瑧《又奏开律师研究班以资练习折 》,《政治官报 》(N ) ,宣统 二年三月初五日。瑏瑨《法部会奏议复鄂省奏请将原保广东审判厅厅丞梅光羲湖 北审判厅厅丞 》, 《政治官报 》(N) ,宣统二年十一月初七日。瑏瑩《陕甘总督长庚奏设立审判厅筹备处研究所等拟订章程折 并单 》,《政治官报 》(N) ,宣统二年三月初十一日。瑐瑠 瑐瑣 瑐瑤 瑐瑥 瑐瑦敷文社编 :《最近官绅履历汇编 》第 1集 ( Z) ,文海 出版公司 (台 ) 1970年版 ;佚名编 :《清末各省官费自费留日学生 姓名表 》( Z) ,文海出版公司 (台 ) 1978年版 ;内阁印铸局 :《宣统 三年冬季职官录 》( Z) ,文海出版公司 (台 ) 1960 年版 ;程燎原 : 《清末法政人的世界 》(M )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第 441页 ;尚 小明 :《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 》,江西教育出版社 ,第 127页 - 128 页。瑐瑡《大理院奏酌拟员司补缺章程折并清单 》,《大清宣统新法 令 》( Z) ,第 8期 ,第 17页。瑐瑢《法部奏酌拟员京师审判检察各厅员缺用升补暂行章程折 并单 》,《政治官报》(N) ,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瑐瑦舒新城 :《近代中国留学史 》(M ) ,上海书店据良友图书印 刷公司 1934年影印 ,第 217页。瑐瑧《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酌定司法权限并将法部原拟清 单加具案语折附清单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上 ) ( Z) ,文海 出版公司 (台 ) 1960年版 ,第 827页。瑐瑨《申报 》(N) , 1911年 3月 11日 , 8月 28日、29日。瑐瑩《又奏暑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张培恺等挟妓饮酒醉后撕殴闯 门闹暑请革职等片 》,《内阁官报》(N)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 (责任编辑 :唐昌福 )
本文档为【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323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15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