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数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 课时: [教学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 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 巩固与应用 1、 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 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第5-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的大数 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 二、 较大数的读法 1、 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2、 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三、 较大数的写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四、比较数的大小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 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 3、 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业: 1、练一练 1、2、3、4 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国土面积(第8-9页) [教学目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 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 探索改写方法 1、 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 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 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森林面积(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教学过程] 一、 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 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 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六、 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 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 垂直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旋转与角(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作业:练一练 1、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 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 测量角的方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画角(第28页)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作业:练一练 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 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画角(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 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三单元 乘 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第33-35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 1、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 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 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 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 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部分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 三、旅游中的估计 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 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教学挂图 22×32×28= 教学挂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 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乘法估算练习 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 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 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 三、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器(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计算器: 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 2、全班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 3、老师适当补充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1、出示题目: 1+2+3+4+5+……+100= 999×9= 9999×9= 99999×9= 12456+4568-3216= 48412÷19= 46766÷(4728-4661)= 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 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三、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1、试一试第一题: 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并请学生再举例。经讨论让学生体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大的规律。同样积最小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体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 2、 试一试第二题: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体,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习,再做这道练习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器 计算器图 四则运算题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一)(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演变(第45页)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收集,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收集的有关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小组交流每人查找的资料: 1、 每人读自己查找的资料 2、 小组汇总所查资料 3、 写出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二、全班交流查找的资料 1、小组汇报 2、相互补充资料 三、小结。 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 教学挂图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 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教学挂图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一)(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 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 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 第1、2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 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第6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 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 第7题用竖式计算 第8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第9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温度。 90——91页 [教学目地]: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 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 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 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 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 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 试一试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 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 和5 ℃ 的比较,1℃ 和0 ℃ 的比较,0 ℃ 和 零下2 ℃ 的比较,零下2℃ 和零下5℃ 的比较等。 五 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 1℃0℃ 0 ℃〇─2℃ ―2℃〇―5℃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正负数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收集数据,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 二, 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 ,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 2 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 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 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 +5、—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四, 试一试。 1, 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 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 3, 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 电 梯的上升与下降等 五, 巩固与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 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 [板书设计]: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5、+6、+12、+100。 -2、-3、-15、-123都是负数。 5或+5读做正5, -2读作负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九。 [教学目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能较熟练的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一、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练习。 练习九第一题,先比一比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捡查。 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 练习九第2、3、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那些数据可以用负数标示,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三、比赛中的负数。 练习九第4题,比赛的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助这一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用正负数表示胜负的方法,再写一写,算一算。 四、用正负数填表。 首先结合实际讨论赢利和亏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亏本是通过和每月成本进行比较得到的,在议一议,算一算每月营业情况后填表。 五、实践活动。 分小组调查, 对“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数学公式和概念,这句话的态度, 作好记录,填入表中。让学生由此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 整理与复习(二) 第 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复习,使学生对图形的变换、除法、方向和位置、生活中的负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对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一、说一说: 多举一些生活中用负数表示的数据 ,让学生说说它的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生活中的负数。 二、做一做: 练习时,要让学生明确填表前首先要确定以每天平均做作业时间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超过时间为正数。不足时间为负数,然后再填表。 三、画一画: 复习画旋转90 º后的图形时,先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明确是围绕哪一点旋转,再动手画一画。平移时,先让学生知道平移是将原来图上每个点都移相同的格数,再移一移,画一画。 四, 算一算: 练习第四、五小题, 采取计时的方法四人小组进行比赛,每小组第一名老师给于表扬。 五, 量一量: 练习第6题,以学校为观察点,四人小组一起量一量、说一说,建筑物的位置和距离,以及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六、看图回答问题: 前三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学生独立完成,第四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再回答。 第八单元 统计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第99——101页,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 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 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 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 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栽蒜苗(二)第102——104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 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重点] 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栽蒜苗(三)第105——107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 三、巩固和练习。 1, 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 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 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 小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测量结果。 3, 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4, 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走进网络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第108—110页。 [教学目的]: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 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 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347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4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12
浏览量: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