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Q2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Q2

举报
开通vip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Q2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31- 自拟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Yi Qi Hua Tan Xi Feng Tang treat vertebro-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 clinic observation 张志敏,李振平 (乳山市中医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Q2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31- 自拟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Yi Qi Hua Tan Xi Feng Tang treat vertebro-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 clinic observation 张志敏,李振平 (乳山市中医院,264500) 中图分类号:R 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1-01 证型:AD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科的常见病,临床上以阵发性 眩晕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笔者自 2002 年 1 月至 2005 年 10 月应用自拟方:“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 本病 63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3例(占52.38%) 女性 30 例(占 47.62%),脑力劳动者 43 例(占 68.25%),体 力劳动者20例(占31.75%),50岁以上31例(占49.20%),30-50 岁的 32 例(占 50.80%)有颈椎病史的 32 例(占 50.80%),有 高血压病史的 18 例(占 28.57%),病程最长 30 年,最短 3 个 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 TIA 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严重 的眩晕症状,头颅 CT 无明显异常,TCD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治疗方法 基础方 葛根 60g 黄芪 30g 白术 15g 泽泻 15g 半夏 15g 天麻 15g 茯苓 15g 仙鹤草 20g 生姜 15g 陈皮 10g 大枣 6g 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服。并血淤加姜黄、川芎,头痛 加蔓荆子、白芷,血压高加夏枯草、勾藤;并颈部不适加威灵 仙,呕吐重的加用鲜姜汁冲服。 3 治疗结果 7 天为一疗程。痊愈: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和阳 性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和劳动,共 32 例(占 50.80%);显效: 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病情缓解,但仍时有复发, 共 20 例(占 31.75%);有效:症状体征减轻,但病情未完全缓 解,共 9例(占 14.2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共 2例(占 3.17%)。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 52 岁,会计,2003 年 8 月 18 日初诊,患者眩晕 伴恶心呕吐 1 月余,曾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以西药治疗, 症状改善不明显,且时有反复,患者卧床,头昏头晕,不能睁 眼,舌淡苔腻,脉弦滑。经颅多普勒示:左侧大脑及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血压 14/9Kpa,心率 68/次,颈椎片示:颈椎 曲度变直,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辨证为气 虚风痰上扰,治以补气升清,化痰熄风,药用葛根 60g 黄芪 30g 威灵仙 30g 白术 15g 泽泻 15g 半夏 15g 天麻 15g 茯苓 15g 仙鹤草 20g 生姜 10g 陈皮 10g 大枣 6g 姜黄 10g 甘草 6g 每日 1剂水煎 2次,取汁 400ml 少量多次频服, 进药 1剂后,头昏头晕及恶心呕吐减半,继服 6剂痊愈,随访 半年未复发。 5 体 会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原因为动脉硬化及颈 椎病,由于椎—基底动脉硬化,管腔变窄,或颈椎机械性压迫 椎动脉,使血流阻力增加,脑组织灌流量减少,影响大脑的正 常功能,产生眩晕。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 作眩”,故气虚、痰阻、风动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的主要病机,治以益气化痰熄风为主,方中泽泻、白术为泽泻 汤,主要对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的眩晕而设,半夏、 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为“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黄芪益气,葛根、仙鹤草可升清阳,扩 张椎—基底动脉,诸药合用,可使虚得以补,痰得以化,风得 以熄,故临床上会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梅,施翠枝.金钠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2 例临床观察[J].中 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15):473. [2]容红兵.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8 例疗效观察[J].中华 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7):1475. [3]任彬, 杨敏.杏丁注射液加静脉给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1):14. 编号:E-6010305(修回:2006-1-10)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第 1 牌第 3 次印刷[M].湖南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6 年 10 月:477-486. [2]吴大真,柯新桥.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心血管疾病的良方妙法,第 1 版 第 1 次印刷[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年 4 月:77-94. 编号:R5129868(修回:2006-1-9)S -32-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6 VOL.(19) NO.1 慢乙肝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意义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Study of the Serum Total Bile Acids’ Mea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李 莹,王育群,张 玮,邢练军,王 奕,张 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LI Ying, WANG Yu-qun, ZHANG Wei, XING Lian-jun, WANG Yi, ZHANG Bo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ing to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ShangHai,200032,China) 中图分类号:R 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2-02 证型:IAD 【摘 要】目的:探究慢乙肝患者血清胆汁酸(TB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患者入院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 ALT、TBIL、 TBA 及住院天数。结果:患者住院前、后的 ALT、TBIL、TBA、症状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 < 0.01);住院天数与住院前、后的 TBA 之间有相关性;住院时 ALT 与 TBA 有相关性、TBIL 与 TBA 有相关性;出院时 ALT 与 TBA 无相关性;TBIL 与 TBA 有相关性。结论: 临床上检测胆汁酸水平对于慢乙肝症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胆汁酸;慢乙肝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the clinical meaning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s (TB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 Observing total mark of clinical symptom , serum ALT , TBIL , TBA before and after admitted to hospital ,and days in hospital . Result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in ALT, TBIL, TBA, symptom mark before and after admitted to hospital respectively (P < 0. 01); In hospital days have relativity with the level of TBA. There are relative in ALT and TBA , and TBIL and TBA being in hospital; ALT and TBA have no dependence while leaving hospital; TBIL and TBA have dependence . Conclusion Measuring TBA will help judge the stat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linic. 【Key Words】serum total bile acids (TBA ); chronic hepatitis B 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它的生成及代谢 与肝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胆汁酸的水平是反映肝实质 损伤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来研究认为,血清总胆汁(TBA) 的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治、预后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 文就血清总胆汁酸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血清 ALT、TBIL 和住 院天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 2001.11~2004.11 本院肝科住院慢乙肝 炎患者 252 例,排除重型肝炎及住院前 6 个月内使用过抗病毒 治疗者。男性 188 例,女性 64 例,年龄最大 68 岁,年龄最小 20 岁,平均年龄 34 岁,病程 1~30 年。 1.2 诊断标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参照 2000 年中华医 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 性肝炎防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试行)。 2 治疗用药 依症情选用甘利欣、强力宁、门冬氨酸甲镁、茵栀黄、泰 特等静脉滴注;同时中药辨证施治(如清利湿热、疏肝健脾、 补益肝肾等治法)。 3 临床观测 3.1 观察指标:患者入院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TBIL)、TBA(试剂盒:上海罗氏生物制品 研究所,ELLAS 法,批号 64929901)及住院天数。 3.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 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 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不足 30%。 3.3 数据分析 spss10.0 软件系统进行。 4 结 果 (1)患者住院前、后的 ALT、TBIL、TBA、症状积分均有 明显差异(P < 0.01);(2)住院天数与住院前、后的 ALT、TBIL、 症状积分间无相关性;住院天数与住院前、后的 TBA 之间有相 关性;(3)住院时 ALT 与 TBA 有相关性、TBIL 与 TBA 有相关性; (4)出院时 ALT 与 TBA 无相关性;TBIL 与 TBA 有相关性,见 表一。 表一 TBA 与肝炎病情相关性 肝功能指标 N X-±S 与住院天数相关系数 ALT 前 后 252 252 327.08±307.301 39.39±23.577 ** 0.3821 0.3098 TBIL 前 后 252 252 29.22±40.603 9.06±12.309 ** 0.4221 0.3764 症状积分 前 后 252 252 5.20±2.118 2.86±2.267 ** 0.5012 0.4986 TBA 前 后 252 252 38.20±50.865 19.94±36.534 ** 0.6898 ** 0.7309 **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33-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副作用的表现及 护理 卵巢癌的护理查房优质护理服务内容doc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肺癌的护理常规消毒供应室优质护理 Interferon treat hepatitis B side—effect of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nursing 李杏珍,王东亚 (河北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071000) 中图分类号:R 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3-01 证型:ID 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治疗乙型肝炎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但 患者注射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护 士应做好相应护理: 1 流感样症状 此症状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发热(38~40℃)、寒战、头 痛、四肢肌肉酸痛,出现时间为注射干扰素后 4~8 小时,持 续时间 4~12 小时,首次反应较大,持续 3~5 天。因此注射 后必须观察体温,体温在 38.5℃以上可适当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如消炎痛、感冒胶囊或行物理降温,体温在 38.5℃以下者,可 冷敷头部,并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对持续发 热超过 5天者应检查血常规,以排除其它感染因素。 2 消化系统反应 主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恶心、呕吐多较轻, 一般不需要处理,腹泻者多为水样便,无血,一般不伴有腹痛, 每天 4~5 次。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和记录恶心、呕吐、腹泻的 次数、量及色,并送检大便。嘱患者应进食清淡饮食。 3 肝功能损害 主要为 ALT 升高,一般在治疗半月后出现。因此应定期做 肝功能检查,了解 ALT 情况,并观察患者有无皮肤、巩膜黄染 及肝区疼痛等现象,异常者随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4 造血系统改变 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一般用药 1周后可出现此反应。因此, 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常规,预防各种继发感染,尽量避免 到公共场所,要适当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 此外,在患者用药期间,护士还应做好常规护理。嘱患者 卧床休息,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蛋白、清淡易消 化软食,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加强生活管理,防止感染, 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袁全才.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6 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3,(12):1746. [2]沈建军.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 西医杂志,2004,(12):1759. [3]刘桂民.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3,(3):383. 编号:R51198139(修回:2006-1-9)S 注:* P < 0.05; * * P < 0.01。 5 讨 论 肝脏在胆汁酸代谢中占重要地位,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也是 唯一可同时反映肝脏分泌状态,肝脏合成与代谢及肝细胞损伤 三方面的血清学指标。因此,血清 TBA 水平能反映肝实质性损 伤[1,2];并且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与血 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3];另外,胆汁酸的肝 负荷约为胆红素的 100 倍[4],故血清 TBA 比其他肝功能指标如 TBIL 等更能敏感地反映肝损害,与文献报道在判断肝炎是否完 全恢复方面胆汁酸含量变化比 ALT、总胆红素更为灵敏,胆汁酸 含量变化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参考指标相一致[5] 。研究表明, 因为血清总胆汁酸(TBA)可以较特异性地反映肝脏排泻功能状 态,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 TBA 对患者的病情监视、疗效观察 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实用价值[6];并且 TBA 随着肝内炎性活动 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故认为 TBA 可反映肝 纤维化和炎性活动程度[7]。本研究中患者住院前、后的 ALT、 SB、TBA、症状积分之间有明显差异,反映治疗后病情变化明 显,故以“住院天数”来考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恢复情况;结果 显示住院天数与住院前、后的 TBA 之间有相关性,而住院天数 与住院前、后的 ALT、SB、症状积分之间无相关性,所以认为 TBA 似比 ALT、SB、症状积分等能更好反映病情变化,临床上 检测胆汁酸水平对于慢乙肝症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志萍,惠康柏.血清总胆汁酸与肝脏疾病的临床分析[J]. 上海医 学,1996,19(1)∶20~21. [2]梁柱石,陈祝英,谢崇嘉,等.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肝组织炎 症程度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2):139~140. [3]陈阳. 血清总胆汁酸和 ALT 测定在肝病中变化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2004,10(3):10~11. [4]魏有人.血清总胆汁酸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J].苏州医学院学 报,1995,19(1):8. [5]卢积良.病毒性肝炎 255 例血清胆汁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3,13(4):220. [6]王小亚,刘建新,杨喜民,等.肝病患者血清 TBA、PA 和 SIL-2R 的意义 [J]. 实用医技杂志.2004, 11(4):418~419. [7]张月荣,邱新平,陈世耀.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改变与血清总胆汁酸关 系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2):99~100. 作者简介: 李莹(1977-),上海市龙华医院, 肝科,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为慢性肝 病的中西医诊疗工作 ;2005 年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批后备业务专家 培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编号:E-51229149(修回:2006-1-12) -34-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6 VOL.(19) NO.1 黄芪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Treatment of viral myocarditis by astragalus combined with taurine 杨金秀 1,陈四毛 2,于小华 3 (1.贵州省锦屏县人民医院,556700; 2.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3.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R 5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4-02 证型:IBG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黄芪;牛磺酸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是由嗜心肌性病 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变形坏死或间质水肿,伴有 明显的心肌代谢障碍和心功能改变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以心 悸、胸痛、气短、乏力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迄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动物实验显示,黄芪与牛磺酸联用 对 VM 小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但二药合用的效果如何仍不是 很清楚。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它们联用对 VM 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 2001 年以来本院门诊及住院病急性 VM 病人 80 例,诊断符合 1995 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制 定的心肌炎诊断标准[2]。病程 1周至 3个月,其中 62 例心律失 常表现为室性早博或房性早博,8例为房室传导阻滞,10 例表 现为 ST-T 改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0 例,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 17~59 岁,平均 28.12±8.68 岁。对照 组 40 例,男 16 例,女 24 例;年龄 18~57 岁,平均 30.102 ±10.28 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抗心律 失常药物的使用,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综合治疗,包括休息、抗炎、调节 免疫、药物如维生素 C、能量合剂、维生素 E、辅酶 Q10 等治 疗,有心律失常者给予相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 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鸿制药厂生产,批 号:0210094)40ml 加入 5%葡萄糖液 3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同时服用牛磺酸片(上海十八制药厂生产,批号 9501001) 2g,每日 3次。均以 4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尽肌酶谱 及心电图的改变。 1.4 疗效评价:显效:疗效中或疗程结束时,临床表现消失, 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恢复正常,CK-MB 转阴;有效:治疗中或疗 程结束时临床表现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明显好转,CK-MB 转阴;无效:疗程结束,临床表现暂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 谱异常、无明显好转或反复[3]。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0.0 软件包进行 X2和 t 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 26 例,有效 8例,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85%,对照组显效 21 例,有效 5 例,无效 14 例, 总有效率为 6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 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2.2 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1,治疗组主要症状 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尤以胸闷、胸痛、心悸的消 失率更为显著(P<0.05 或 0.01)。 表 1 两组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情况比较 n 胸闷 胸痛 心悸 乏力 早搏 治疗组 治疗前 40 40 35 40 38 30 治疗后 40 4 6 2 10 8 对照组 治疗前 40 40 36 40 36 32 治疗后 40 10 12 9 12 14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见表 2,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肌酸磷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乳酸脱氢 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 CPK、AST、 LDH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CPK、AST 及 LDH 比较 n CPK AST LDH 治疗组 治疗前 40 204.63±52.57 56.22±18.34 218.56±76.45 治疗后 40 171.56±32.39 44.94±12.45 175.67±44.34 对照组 治疗前 40 203.72±55.23 55.18±18.67 217.44±78.63 治疗后 40 190.43±36.52 52.67±13.64 201.27±48.73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对感染的心肌细胞 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心肌损害。其 作用的共同结果是氧自由基引发细胞膜内脂质过氧化损伤,使 心肌细胞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产生大量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 物,使其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内钙超载,导 致细胞坏死[4]。若不及时予有效治疗,心肌炎性病变迁延不愈, 最终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则预后较差。因此,抗病毒、保 护心肌、促进损伤心肌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药黄芪是一味传统的补气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黄芪含有多糖、皂甙、黄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皂甙类有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35- 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耳道 真菌病的疗效分析 FuKangCuo inject liquid treatment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mycosis of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胡美丽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321300) 中图分类号:R 76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5-01 证型:ID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主观上对真菌性外耳道 炎缺乏认识,外耳道真菌病患者越来越多,但传统药物效果不 佳。我科于 2004~2005 年对 40 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采用氟康 唑注射液滴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 40 例,男 28 例,女 12 例,年龄 3~50 岁,平均年龄为 26.5 岁。病程 1 周~2 年不等。单侧发病 38 例,双侧发病 2例。有抗生素使用史 35 例,无抗生素使用史 5 例。曾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者 30 例,其中伴穿孔者 15 例。 症状:单侧或双侧外耳道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性分泌物流出, 可伴有疼痛、耳鸣、听力下降。体检:外耳道白色霉苔 35 例, 烟黑色者 5例。揭去苔膜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 面轻度糜烂,有的有少量渗血。实验室检查:分泌物在显微镜 下均能找到菌丝体或芽孢壮物。 1.2 治疗方法:患者坐痊,咽试子取外耳道分泌物涂片找菌 丝,小心清除外耳道分泌物,霉菌块。然后取患侧卧位,滴入 氟康唑注射液 4滴,10 分钟后倒出药液,用棉签搽干外耳道药 物。一天两次。如遇霉菌块较多,5%可给予碳酸氢钠液反复冲 洗外耳道,再滴入氟康唑注射液。持续滴两周。用药其间停用 一切抗生素。 1.3 诊断标准:外耳道分泌物涂片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 孢状物。 1.4 治愈标准:一月内 3~4 次复查外耳道涂片显微镜下检查 未找到菌丝体或芽孢状物。 2 结 果 3~4 天外耳道霉菌块明显减少,5~6 天外耳道无明显霉 菌块及分泌物,40 例患者随诊一月无复发。 实验室检查:外耳道取分泌物涂片未找到菌丝及孢子。 3 讨 论 外耳道真菌病随者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患病率明显增多,且 向外耳道深部发展,可累及鼓室。对外耳道液液患者首先要问 清楚发病时间,有无用过抗生素治疗。如时间有 1~2 周或有 抗生素使用史,但疗效较差,要先相到外耳道真菌病的可能。 给予分泌物涂片检查,以免误诊。明确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 用抗生素治疗后,仍然有反复外耳道流液症状,也要考虑外耳 道真菌病的可能。传统外耳道抗真菌药滴剂对外耳道皮肤刺激 大,一般不用于鼓膜,鼓室黏膜。外耳道抗真菌的油膏不能到 达外耳道深部。口服用药则全身副作用较大,不能较长时间服 用。复发机率大。氟康唑注射液可用于皮肤及黏膜,刺激性小, 患者无明显痛苦,局部应用吸收少,较长时间使用全身副作用 小。复发率低,价钱便宜,患者容易接受。 为了减少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率要注意以下方面:保持外 耳道干燥,勿用不洁之物挖耳;水入耳后及时拭净并滴入酒精; 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编号:R51298121(修回:2006-1-20)S 明显的抗病毒及正性肌力作用,多糖类明显具有调节免疫的功 能。黄芪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 少,从而减少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5]。牛磺酸是一种含巯基的 β氨基酸,约占心肌游离氨基酸的 50%。有研究表明,牛磺本 能抑制病毒感染心肌细胞此起的钙内流增加减少细胞内脱氢 酶等释放并清除细胞内过氧化物,保护受感染的心肌细胞[6]。 本研究联合这 2种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结果显示,治疗组 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 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血清 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然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降低不明 显。提示黄芪联合牛磺酸可能保护心肌细胞和减少病理损伤的 发生,明显提高了疗效,尽管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但在 目前临床对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黄芪联合牛 磺酸可认为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大 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熊丁丁,杨英珍,宿燕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鼠柯萨奇 B3病毒性心 肌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8):480-482. [2]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纪要.[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 (6):324. [3]王航雁,衣京梅,张晓飞,等.玉丹荣心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3):216-217. [4]Liu P,Mason JW.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yocarditis[J].Circulation,2001,104(9):1076-1082. [5]杨英珍.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J].上海医药,1995,13(2):28-31. [6]王璃,赵时敏,郭行平,等.牛磺酸对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 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536-538. 编号:R5129801(修回:2006-1-9)S -36-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6 VOL.(19) NO.1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5例疗效观察 Western Medicin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reat 65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s of thromboangiitis 戴春山(宁波市中医院外科,浙江宁波,315010) 中图分类号:R 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6-01 证型:DBA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 又称为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或Buerger病。在中医学属“脱疽”、 “骨痹”等范畴。本病好发于 20~40 岁,男性多于女性,男 女比例约为 29:1,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估计为 8/100000,近 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我 院自 1990 年 5 月至 2005 年 4 月,中西医结合治疗 TAO65 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 65 例患者,其中男性 62 例,女性 3例, 年龄 42.5±12.3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病程最短者 8 个月,最 长 14 年,平均 6.23 年;发病在单侧下肢者 23 例,双侧下肢 者 42 例,同时伴发上肢者 5 例,长期吸烟者 53 例,长期受寒 冻史 7例,外伤史者 3例,原因不明者 2 例,其中两种因素者 11 例。 1.2 临床分期: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 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分级,Ⅰ期(局部缺血期)21 例,Ⅱ期(营 养障碍期)38 例,Ⅲ(坏死期)6例。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2.1.1 一般治疗:严禁吸烟,防外伤及过冷、过热刺激。 2.1.2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常用药物:口服山莨菪碱(654-2) 20mg,3 次/日;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 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l 静脉滴注,1次/日,15 天为 1 个疗程。 2.1.3 抗菌治疗:溃疡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和其药敏试验结 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适时、足量和联合用药。 2.2 中医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不同的方剂加减治疗, 日 1剂,水煎服,1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 3~4个疗程。 2.2.1 阳虚寒湿型(15 例): 患肢喜暖怕冷,触及冰凉,遇冷 或夜间疼痛加重,但无溃疡或坏疽;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阳和汤加减。 2.2.2 气滞血瘀型(39 例): 患肢全部紫红、黯红或青紫,足 趾或足底部有瘀斑,患肢呈持续性固定胀痛,活动加重;治以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活血汤加减。 2.2.3 阴虚毒热型(7例): 患肢剧痛,昼轻夜重,喜凉怕热, 发生溃疡或坏疽,局部红肿热痛,有恶臭;治以清热解毒,活 血化瘀,方用银花解毒汤加减。 2.2.4 气血两虚型(4 例): 患者身体虚弱,面容憔悴萎黄, 消瘦无力,患肢小腿萎缩,创口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红; 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减。 3 结 果 3.1 临床症状体征和温度的变化:见表 1。 表 1 65 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温度的变化 X - ±S n 疼痛 冷感 间歇性跛行 局部皮肤温度(℃) 治疗前 65 1.98±0.57 3.11±1.02 3.09±1.21 24.57±1.49 治疗后 65 1.31±0.45* 1.82±0.87** 1.51±0.99* 26.11±1.25* 注: 同治疗前相比*P<0.05,** P<0.01,下同 3.2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见表 2。 表 2 65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X - ±S 红细胞压积 (%) 全血低切粘度 (比) 全血高切粘度 (比) 血浆粘度 (比) 红细胞电泳 (s) 纤维蛋白原 (g/L) 血沉 (mm/h) 治疗前 49.3±5.45 25.9±2.59 18.3±2.05 1.636±0.097 17.6±1.71 3.05±0.84 25.7±6.71 治疗后 48.5±4.27 17.4±1.48** 8.59±1.04** 1.233±0.078** 15.9±1.44* 2.19±0.65* 17.3±5.93** 4 讨 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作为最常见的四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之 一,病因未明。传统医学认为,TAO 多因情志内伤,脾气不健, 肝肾不足,寒湿侵袭,以致寒湿凝结经络,痹塞不通,气血运 行不畅而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TAO 的发生与血栓形成有关, 而血栓的形成又与患者自身血液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即与全 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的改变有关。本文从该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出发,根据中医“不 通则痛,通则不痛”、“脉通以理,气血乃行”的学说,在辨证 的基础上分类型根据不同情况,对症用药;同时,按照现代医 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的阐述,采取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全血、血浆等粘度,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 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使血液通行无阻,达到治病的目的。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其疗效令人满意,但尚待积累更多的病例作长期 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尚德俊.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5:52. 作者简介: 戴春山(1965-),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宁波市中医院外科,主治 医师。 编号:E-6010625(修回:2006-1-15)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37- 香丹注射液合东莨菪碱佐治 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XiangDan inject the liquid symphysis scopolamine cure asthma pneumonia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戴芹芳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443000) 中图分类号:R 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7-01 证型:IGD 【摘 要】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合东莨菪碱佐治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48 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和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3%,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香丹注射液合东莨菪碱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香丹注射液;东莨菪碱;喘憋性肺炎 喘憋性肺炎亦称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 1 岁内婴儿,2~6 个月小婴儿多见,为小儿常见多发病,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喘憋、呼吸困难, 肺部满布喘鸣音、湿罗音,大多数病情较重,常并发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等。笔者观察到香丹注射液合东莨菪碱佐治小儿喘憋 性肺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于 1999 年 9 月~2004 年 10 月收治小儿喘憋性肺炎 48 例,诊断均符合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 患儿年龄为 48 天~1岁,均有发热、阵发性喘憋、呼吸困难, 肺部可闻及喘鸣音和细湿罗音,且胸片亦证实为毛细支气管炎 改变。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 26 例,男 14 例,女 12 例; 对照组 22 例,男 12 例,女 10 例。两组病情、性别、年龄无 显著差异。 2 给药方法 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病毒、平喘、雾化吸入、止咳化痰等治 疗,其中治疗组加用香丹注射液 0.5ml/kg•d 加入 5%葡萄糖 20ml 静滴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同时合用东莨菪碱 6ug/kg•次,稀释后静脉注射,15~30 分钟一次,症状缓解后 延长给药时间,视病情每日用 3~5 次;对照组则不加用香丹 注射液和东莨菪碱,其余治疗均相同。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48 小时内临床症状缓解,呼吸频率≤30~40 次/分, 心率≤120~130 次/分,肺部罗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有效:72 小时内临床症状改善,呼吸频率≤30~40 次/分, 心率≤120~130 次/分,肺部罗音明显减少。 无效:用药一周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肺部罗音仍未 消失。 4 结 果 临床疗效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n 显效 有效 总有效 无效 治疗组 26 18(69.2) 6(23.1) 24(92.3) 2(7.7) 对照组 22 9(40.9) 5(22.7) 14(63.6) 8(36.4) 5 讨 论 小儿喘憋性肺炎大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病变主 要侵及直径 75~300um 毛细支气管,致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 死,粘液分泌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粘膜下周围组织水肿,其 炎症亦可波及肺泡、肺泡壁及肺间质。因病变导致粘液分泌增 加阻塞毛细支气管,且正常婴儿毛细支气管口径较小,故小儿 常咳喘较重,缺氧明显,病情较重,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 竭[2]。 香丹注射液为丹参和降香提取物,其中有效成分为丹参酮 IIA(C19H25O3)及其它水溶性物质。它能改善肺微循环,扩 张血管及恢复毛细血管的舒缩功能,解除血管梗阻和淤血状 态,亦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3]。丹参中的紫草酸及 其衍生物有内皮依赖性或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 扩张肺循环,加快炎症吸收[4]。 东莨菪碱可降低细胞内 cGMP 的水平,能有效缓解支气管 痉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喘憋状态,同时它可解除肺微 血管痉挛,改善全身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荷。 另外,东莨菪碱还可稳定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大脑皮层网状 结构,具有镇静作用并可降低耗氧量。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后认为,香丹注射液合东莨菪碱佐治小 儿喘憋性肺炎有很好的疗效,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迅速 控制喘憋症状,改善缺氧状态,同时能明显促进肺部罗音吸收, 缩短患儿病程,两药合用亦能积极预防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 发生。总之,笔者认为,香丹注射液和东莨菪碱合用疗效明显, 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6:1165. [2]WaldoE.Nelson.尼尔逊儿科学[M].第一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 司,1999:1307. [3]谢艳玲,张庆松.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J].中华儿科杂志, 1998,36(8):493. [4]王晓蕾.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 杂志,2000,15(6):353. 编号:R51198108(修回:2005-12-9)S -38-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6 VOL.(19) NO.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 胰腺炎 17例临床分析 Diabetic ketoacidosis merger acute pancreatitis 17 example clinic analysis 王 岚,周 力,陈晓琴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550001) 中图分类号:R 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38-02 证型:ID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 尿病常见的急性代谢并发症之一,常因 1 型糖尿病减量或停用 胰岛素或 2型糖尿病在创伤、严重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所 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术表现除口干、多饮、多尿加重, 脱水明显外,常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如腹痛、恶心、呕 吐,因而常需与急腹症相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 一部分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由于两者 之间症状有重叠,容易被人忽略。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 17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 析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7 例糖尿病患者为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例。 男性 8 例,女性 9 例。病程 5~17 年,平均 8.0±3.2 年。根 据 1999 年 WHO 标准确诊 1 型糖尿病 2 例,2 型糖尿病 15 例。 入院前 1例 1型糖尿病患者和 2型 2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慢 性并发症使用胰岛素治疗,余 14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 降糖药治疗。17 例患者均否认有急、慢性胰腺疾病史。 1.2 临床表现:17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 7 例由泌 尿系感染所诱发,8 例由胆道感染所诱发,2 例无明显诱因。 17 例患者均有口干、多饮、多食、多尿、腹痛、恶心、呕吐。 腹痛部位:中上腹偏左 14 例,剑下 3例。其中 14 例患者腹痛 向左侧腰背部放射,弯腰屈膝位可使腹痛减轻。13 例伴有发热, 体温 37.5~38.3℃。17 例患者均有腹部压痛,轻度肌紧张及 肠鸣音明显减弱。 1.3 实验室检查:血糖:17.6~39.7mmol/L,尿糖 3+~4+,尿 酮 1+~4+。血钠:119.3~134.7mmol/l,血氯:84.1~ 92.0mmol/l,血钾:2.23~ 4.71mmol/l,血钙:1.65~ 2.32mmol/l。17 例患者血淀粉酶均升高,为 325~3104Iu/l; 尿淀粉酶均升高,为 1650.0~3743.8Iu/l。白细胞 9.8~16.3 ×109/L,中性 74~92%。腹部 B超:胆石症 13 例;14 例患者 B 超有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模糊。17 例患者 CT 均有不同程度胰 腺肿大,边缘模糊,胰周渗出。15 例患者总胆固醇升高,为 5.72~7.14mmol/l,16 例甘油三酯升高,为 3.2~7.8mmol/l。 1.4 治疗和转归:17 例患者均给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抗 感染,禁食,胃肠减压,抑酸,前列腺素 E1 等治疗。17 例患 者均给以善宁 0.1mg,皮下注射,Q8h,3~7 天。17 例患者最 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胰腺炎缓解治愈出院。 2 讨 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急性胰腺炎均为内科急症,部分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两者合并更不容 忽视。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漏诊和误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发生腹痛的原因,国内报道认为与高血糖,脱水,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1、2]。国外研究显示,腹痛与代谢 性酸中毒明显有关,而与高血糖,脱水无关[3、4]。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所致的腹痛,在按糖尿病酮症治疗后,随着酮症的纠正 而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剧烈,体征 重,且不随着酮症的纠正而缓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 胰腺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微 血管粥样硬化,管腔狭小,胰腺组织血流量和微循环灌注量下 降,微循环障碍可使水肿性胰腺炎转变为坏死性胰腺炎[5]。(2) 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血栓素(TXA2)增多,血管内皮细胞生 成前列腺素受抑制,血小板呈高凝状态,微血管收缩加强,加 重微循环障碍[5]。(3)蛋白质非酶糖化,造成组织缺氧,神经 脱髓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病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排 空障碍,胆汁淤积,胆汁反流;胆汁淤积,容易形成结石。同 时,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肥胖,高 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均为胆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6]。胆结 石形成易继发感染,而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酮 症酸中毒时,可因反复呕吐,造成十二指肠腔内压力增高,十 二指肠液反流入胰腺引起炎症。(5)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脂代谢 紊乱,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以及各种升糖激素的增多,使脂肪分解 加速,利用减慢,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常明显升高,胆固醇 也升高[7]。高脂血症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微循环障碍, 胰腺缺氧;胰腺外的脂肪栓栓塞胰腺血管;游离脂肪酸所具有 的毒性作用等[8]引起胰腺炎。 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时,两者的症状有 重叠,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且当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患者进 食可引起胰腺炎加重。我们认为: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 后,尿酮体已消失而仍有腹痛,恶心,呕吐;腹痛较剧烈,具 有胰腺疾病的特点;腹部体征较重;腹胀较明为等以上情况时, 要考虑到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及时作血、尿淀粉酶,血脂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年 VOL.(19) NO.1 -39- 肪酶及 B超、CT 等检查,可明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胰腺 炎是否同时存在,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廖勇敢,程长明,丁洪成,等.以急性胰腺炎为首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 4 例误诊分析[J].内科急危重杂志,2000,6(2):105. [2]时兢.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1 例临床分析[J].实用 医学杂志,1994,10(5):449. [3]Umpierrez G,Freire A X.Abdominal pain inpients with hyperglyce miccrises[J].J Crit Care,2002,17(1):63-67. [4]Van deleak M F,ter Braak E W,Erkelens D
本文档为【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Q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2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11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