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举报
开通vip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一、选择题 1、(全国1理15)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差数列,则 的公比为______。 解.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差数列, ,又 ,即 ,解得 的公比 。 2、(广东理5)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 ,第k项满足5< <8,则k= (A)9 (B)8 (C)7 (D)6 答案:B; 解析:此数列为等差数列, ,由5<2k-10<8得到k=8。 3、(天津文理8)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 不为0 .若 是 ...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一、选择题 1、(全国1理15)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差数列,则 的公比为______。 解.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差数列, ,又 ,即 ,解得 的公比 。 2、(广东理5)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 ,第k项满足5< <8,则k= (A)9 (B)8 (C)7 (D)6 答案:B; 解析:此数列为等差数列, ,由5<2k-10<8得到k=8。 3、(天津文理8)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 不为0 .若 是 与 的等比中项,则 ( ) A.2 B.4 C.6 D.8 【答案】B 【分析】由等差数列 且 ,得 ,又∵ 是 与 的等比中项,则有 即: 得 ,解之得 (舍去). 4、(安徽文3)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A)12 (B)10 (C)8 (D)6 解析: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则 =-2, ,∴ ,选C。 5、(上海文14)数列 中, 则数列 的极限值(  ) A.等于 B.等于 C.等于 或 D.不存在 【答案】B 【解析】 ,选B。 6、(福建理2)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等于 QUOTE ,则 A 1 B QUOTE QUOTE D C 解析: = , 所以 ,选B 7、(福建文2)等比数列{an}中,a4=4,则a2·a6等于 A.4 B.8 C.16 D.32 解析:a2·a6= a42=16,选C 8、(湖南文4)在等比数列 中,若 ,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 ,所以 9、(湖北理5)已知 和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且 ,则 ( ) A.0 B.1 C. D. 答案:选C 解析:法一 特殊值法,由题意取 , 则 ,可见应选C 法二 令 , 分别取 和 ,则原式化为 所以原式= (分子、分母1的个数分别为 个、 个) 10、(湖北理8)已知两个等差数列 和 的前 项和分别为A 和 , 且 ,则使得 为整数的正整数 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答案:选D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及等差中项,可得 EMBED Equation.DSMT4 , 故 时, 为整数。故选D 11、(海、宁理4)已知 是等差数列, ,其前10项和 , 则其公差 (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12、(海、宁理7)已知 , ,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 则 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13、(海、宁文6)已知 成等比数列,且曲线 的顶点是 ,则 等于(  ) A.3 B.2 C.1 D. 【答案】:B 【分析】:曲线 的顶点是 ,则: 由 成等比数列知, 14、(重庆理1)若等差数列{ }的前三项和 且 ,则 等于( ) A.3 B.4 C. 5 D. 6 【答案】:A 【分析】:由 可得 15、(重庆理8)设正数a,b满足 , 则 ( ) A.0 B. C. D.1 【答案】:B 【分析】: 16、(重庆文1)在等比数列{an}中,a1=8,a4=64,,则公比q为 (A)2 (B)3 (C)4 (D)8 【答案】:A 【分析】:由 可得 17、(重庆文11)设 的等比中项,则a+3b的最大值为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 的等比中项,则 令 则: 18、(辽宁理4文5)设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 ,则 ( ) A.63 B.45 C.36 D.27 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知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即9,27,S成等差,所以S=45,选B 19、(四川文7)等差数列 中, , ,其前 项和 ,则 (  ) (A)9    (B)10    (C)11    (D)12 解析:选B. 20、(陕西理5)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Sn,若Sn=2,S30=14,则S40等于ZXXK.COM (A)80    (B)30 (C)26 (D)16ZX 解析:选B 21、(陕西理9)给出如下三个命题:ZXXK.COM ①四个非零实数a、b、c、d依次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d=bc;ZXXK.COM ②设a,b∈R,则ab≠0若 <1,则 >1;ZXXK.COM ③若f(x)=log 2​x=x,则f(|x|)是偶函数.ZXXK.COM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序号是ZXXK.COM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ZXXK.COM 解析:①ad=bc不一定使a、b、c、d依次成等比数列,如取a=d=-1,b=c=1;②a、b异号时不正确,选B 22、(陕西文5)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 (A)12 (B)18 (C)24 (D)42 解析:S2,S4-S2,S6-S4成等差数列,即2,8,S6-10成等差数列,S6=24,选C 23、(陕西文11)给出如下三个命题: ①设a,b R,且 >1,则 <1; ②四个非零实数a、b、c、d依次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d=bc; ③若f(x)=logix,则f(|x|)是偶函数.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① ,所以 <1成立;②ad=bc不一定使a、b、c、d依次成等比数列,如取a=d=-1,b=c=1;③由偶函数定义可得 二、填空题 1、(天津13)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 是2,前 项的和为 则 . 【答案】3 【分析】根据题意知 EMBED Equation.DSMT4 代入极限式得 2、(全国1文16)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差数列,则 的公比为______。 解.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差数列, ,又 ,即 ,解得 的公比 。 3、(广东文1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9n,则其通项an= ;若它的第k项满足51的等比数列,若 和 是方程 的两根, 则 __________. 【答案】:18 【分析】: 和 是方程 的两根,故有: 或 (舍)。 三、解答题 1、(重庆理2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的前n项和满足 ,且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 }满足 ,并记 为{ }的前n项和,求证: (Ⅰ)解:由 ,解得a1=1或a1=2,由假设a1=S1>1,因此a1=2。 又由an+1=Sn+1- Sn= , 得an+1- an-3=0或an+1=-an 因an>0,故an+1=-an不成立,舍去。 因此an+1- an-3=0。从而{an}是公差为3,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故{an}的通项为an=3n-2。 (Ⅱ)证法一:由 可解得 ; 从而 。 因此 。 令 ,则 。 因 ,故 . 特别的 。从而 , 即 。 证法二:同证法一求得bn及Tn。 由二项式定理知当c>0时,不等式 成立。 由此不等式有 = 。 证法三:同证法一求得bn及Tn。 令An= ,Bn= ,Cn= 。 因 ,因此 。 从而 > 。 2、(浙江理21)已知数列 中的相邻两项 是关于 的方程 的两个根,且 . (I)求 , , , ; (II)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记 , , 求证: .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运算及推理能力.满分15分. (I)解:方程 的两个根为 , , 当 时, , 所以 ; 当 时, , , 所以 ; 当 时, , , 所以 时; 当 时, , , 所以 . (II)解: . (III)证明: , 所以 , . 当 时, , , 同时, . 综上,当 时, . 3、(浙江文19)已知数列{ }中的相邻两项 、 是关于x的方程 的两个根,且 ≤  (k =1,2,3,…). (I)求 及 (n≥4)(不必证明); (Ⅱ)求数列{ }的前2n项和S2n.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运算及推理能力.满分14分. (I)解:方程 的两个根为 . 当k=1时, ,所以 ; 当k=2时, ,所以 ; 当k=3时, ,所以 ; 当k=4时, ,所以 ; 因为n≥4时, ,所以 (Ⅱ) = . 4、(天津理21)在数列 中, ,其中 .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证明存在 ,使得 对任意 均成立. 本小题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为载体,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数列求和、不等式的证明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考查归纳、推理、运算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Ⅰ)解法一: , , . 由此可猜想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 时, ,等式成立. (2)假设当 时等式成立,即 , 那么 EMBED Equation.DSMT4 . 这就是说,当 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 对任何 都成立. 解法二:由 , , 可得 , 所以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1,首项为0,故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Ⅱ)解:设 ,   ①         ② 当 时,①式减去②式, 得 , . 这时数列 的前 项和 . 当 时, .这时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证明:通过分析,推测数列 的第一项 最大,下面证明: .    ③ 由 知 ,要使③式成立,只要 , 因为 . 所以③式成立. 因此,存在 ,使得 对任意 均成立. 5、(天津文20)在数列 中, , , . (Ⅰ)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证明不等式 ,对任意 皆成立. 本小题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为载体,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不等式的证明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由题设 ,得 , . 又 ,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 ,且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Ⅱ)解:由(Ⅰ)可知 ,于是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所以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证明:对任意的 , . 所以不等式 ,对任意 皆成立. 6、(四川文22)已知函数f(x)=x2-4,设曲线y=f(x)在点(xn,f(xn))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为(xn+1,u)(u,N +),其中为正实数. (Ⅰ)用xx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xn+1; (Ⅱ)若a1=4,记an=lg ,证明数列{a1}成等比数列,并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 (Ⅲ)若x1=4,bn=xn-2,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证明Tn<3.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数列、函数、不等式、导数应用等知识,以及推理论证、计算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由题可得 . 所以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即 . 令 ,得 . 即 . 显然 ,∴ . (Ⅱ)由 ,知 ,同理 .    故 . 从而 ,即 .所以,数列 成等比数列. 故 . 即 . 从而 所以 (Ⅲ)由(Ⅱ)知 , ∴ ∴ 当 时,显然 . 当 时, ∴ .    综上, EMBED Equation.DSMT4 . 7、(上海理20)若有穷数列 ( 是正整数),满足 即 ( 是正整数,且 ),就称该数列为“对称数列”。 (1)已知数列 是项数为7的对称数列,且 成等差数列, ,试写出 的每一项 (2)已知 是项数为 的对称数列,且 构成首项为50,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当 为何值时,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试写出所有项数不超过 的对称数列,使得 成为数列中的连续项;当 时,试求其中一个数列的前2008项和 解:(1)设 的公差为 ,则 ,解得 , 数列 为 . (2) , , 当 时, 取得最大值. 的最大值为626. (3)所有可能的“对称数列”是: ① ; ② ; ③ ; ④ . 对于①,当 时, . 当 时, EMBED Equation.3 . 对于②,当 时, . 当 时, EMBED Equation.3 . 对于③,当 时, . 当 时, EMBED Equation.3 . 对于④,当 时, . 当 时, EMBED Equation.3 . 8、(上海文20)如果有穷数列 ( 为正整数)满足条件 , ,…, ,即 ( ),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 例如,数列 与数列 都是“对称数列”. (1)设 是7项的“对称数列”,其中 是等差数列,且 , .依次写出 的每一项; (2)设 是 项的“对称数列”,其中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求 各项的和 ; (3)设 是 项的“对称数列”,其中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求 前 项的和 EMBED Equation.3 . 解:(1)设数列 的公差为 ,则 ,解得 , 数列 为 . (2)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67108861. (3) . 由题意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当 时, . 当 时, . 综上所述, 9、(陕西理22)已知各项全不为零的数列{ak}的前k项和为Sk,且Sk= N*),其中a1=1. (Ⅰ)求数列{ak}的通项公式; (Ⅱ)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n(n≥2),数列{bk}满足 (k=1,2,…,n-1),b1=1. 求b1+b2+…+bn. 解:(Ⅰ)当 ,由 及 ,得 . 当 时,由 ,得 . 因为 ,所以 .从而 . , .故 . (Ⅱ)因为 ,所以 . 所以 . 故 EMBED Equation.DSMT4 . 10、(陕西文20)已知实数列 等比数列,其中 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数列 的前 项和记为 证明: <128 …). 解:(Ⅰ)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由 ,得 ,从而 , , . 因为 成等差数列,所以 , 即 , . 所以 .故 . (Ⅱ) . 11、(山东理17)设数列 满足 , . (Ⅰ)求数列 的通项; (Ⅱ)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I) 验证 时也满足上式, (II) , , 12、(山东文18) 设 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 为数列 的前 项和.已知 ,且 构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 的等差数列. (2)令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解:(1)由已知得 解得 . 设数列 的公比为 ,由 ,可得 . 又 ,可知 , 即 , 解得 . 由题意得 . . 故数列 的通项为 . (2)由于 由(1)得 又 是等差数列. 故 . 13、(全国2理21)设数列 的首项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设 ,证明 ,其中 为正整数. 解:(1)由 整理得 . 又 ,所以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得 (2)方法一: 由(1)可知 ,故 . 那么, 又由(1)知 且 ,故 , 因此 为正整数. 方法二: 由(1)可知 , 因为 , 所以 . 由 可得 , 即 两边开平方得 . 即 为正整数. 14、(全国2文17)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 ,前 项和为 .已知 ,求 的通项公式. 解:由题设知 , 则 ② 由②得 , , , 因为 ,解得 或 . 当 时,代入①得 ,通项公式 ; 当 时,代入①得 ,通项公式 . 15、(全国1理22)已知数列 中 , , . (Ⅰ)求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 中 , , , 证明: , . 解:(Ⅰ)由题设: , . 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即 的通项公式为 , . (Ⅱ)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ⅰ)当 时,因 , ,所以 ,结论成立. (ⅱ)假设当 时,结论成立,即 , 也即 . 当 时, , 又 , 所以   . 也就是说,当 时,结论成立. 根据(ⅰ)和(ⅱ)知 , . 16、(全国1文21)设 是等差数列,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 , (Ⅰ)求 , 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 的前n项和 . 解:(Ⅰ)设 的公差为 , 的公比为 ,则依题意有 且 解得 , . 所以 , . (Ⅱ) . ,① ,② ②-①得 , . 17、(辽宁理21)已知数列 , 与函数 , , 满足条件: , . (I)若 , , , 存在,求 的取值范围; (II)若函数 为 上的增函数, , , ,证明对任意 , (用 表示). 18、(江西理22)设正整数数列 满足: ,且对于任何 ,有 . (1)求 , ; (3)求数列 的通项 . 解:(1)据条件得 ① 当 时,由 ,即有 , 解得 .因为 为正整数,故 . 当 时,由 , 解得 ,所以 . (2)方法一:由 , , ,猜想: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当 , 时,由(1)知 均成立; 2 假设 成立,则 ,则 时 由①得 因为 时, ,所以 . ,所以 . 又 ,所以 . 故 ,即 时, 成立. 由1 ,2 知,对任意 , . (2)方法二: 由 , , ,猜想: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当 , 时,由(1)知 均成立; 2 假设 成立,则 ,则 时 由①得 即       ② 由②左式,得 ,即 ,因为两端为整数, 则 .于是     ③ 又由②右式, . 则 . 因为两端为正整数,则 , 所以 . 又因 时, 为正整数,则     ④ 据③④ ,即 时, 成立. 由1 ,2 知,对任意 , . 18、(江西文21)设 为等比数列, , . (1)求最小的自然数 ,使 ; (2)求和: . 解:(1)由已知条件得 , 因为 ,所以,使 成立的最小自然数 . (2)因为 ,…………① ,…………② 得: 所以 . 19、(江苏理20)已知 是等差数列, 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记 为数列 的前 项和, (1)若 是大于 的正整数 ,求证: ;(4分) (2)若 是某一正整数 ,求证: 是整数,且数列 中每一项都是数列 中的项;(8分) (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数 ,使等比数列 中有三项成等差数列?若存在,写出一个 的值,并加以说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分) 解:设 的公差为 ,由 ,知 , ( ) (1)因为 ,所以 , , 所以 (2) ,由 , 所以 解得, 或 ,但 ,所以 ,因为 是正整数,所以 是整数,即 是整数,设数列 中任意一项为 ,设数列 中的某一项 EMBED Equation.DSMT4 = 现在只要证明存在正整数 ,使得 ,即在方程 中 有正整数解即可, ,所以 ,若 ,则 ,那么 ,当 时,因为 ,只要考虑 的情况,因为 ,所以 ,因此 是正整数,所以 是正整数,因此数列 中任意一项为 与数列 的第 项相等,从而结论成立。 (3)设数列 中有三项 成等差数列,则有 2 设 ,所以2 ,令 ,则 EMBED Equation.DSMT4 ,因为 ,所以 ,所以 ,即存在 使得 中有三项 成等差数列。 20、(湖南理21)已知 ( )是曲线 上的点, , 是数列 的前 项和,且满足 , , …. (I)证明:数列 ( )是常数数列; (II)确定 的取值集合 ,使 时,数列 是单调递增数列; (III)证明:当 时,弦 ( )的斜率随 单调递增 解:(I)当 时,由已知得 . 因为 ,所以 . …… ① 于是 . ……② 由②-①得 . …… ③ 于是 . …… ④ 由④-③得 , …… ⑤ 所以 ,即数列 是常数数列. (II)由①有 ,所以 .由③有 , ,所以 , . 而 ⑤表明:数列 和 分别是以 , 为首项,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 , , 数列 是单调递增数列 且 对任意的 成立. 且 EMBED Equation.DSMT4 . 即所求 的取值集合是 . (III)解法一:弦 的斜率为 任取 ,设函数 ,则 记 ,则 , 当 时, , 在 上为增函数, 当 时, , 在 上为减函数, 所以 时, ,从而 ,所以 在 和 上都是增函数. 由(II)知, 时,数列 单调递增, 取 ,因为 ,所以 EMBED Equation.DSMT4 . 取 ,因为 ,所以 EMBED Equation.DSMT4 . 所以 ,即弦 的斜率随 单调递增. 解法二:设函数 ,同解法一得, 在 和 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 , . 故 ,即弦 的斜率随 单调递增. 21、(湖南文20)设 是数列 ( )的前 项和, ,且 , , . (I)证明:数列 ( )是常数数列; (II)试找出一个奇数 ,使以18为首项,7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中的所有项都是数列 中的项,并指出 是数列 中的第几项. 解:(I)当 时,由已知得 . 因为 ,所以 . …………………………① 于是 . …………………………………………………② 由②-①得: .……………………………………………③ 于是 .……………………………………………………④ 由④-③得: .…………………………………………………⑤ 即数列 ( )是常数数列. (II)由①有 ,所以 . 由③有 ,所以 , 而⑤表明:数列 和 分别是以 , 为首项,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 , . 由题设知, .当 为奇数时, 为奇数,而 为偶数,所以 不是数列 中的项, 只可能是数列 中的项. 若 是数列 中的第 项,由 得 ,取 ,得 ,此时 ,由 ,得 , EMBED Equation.DSMT4 ,从而 是数列 中的第 项. (注:考生取满足 , 的任一奇数,说明 是数列 中的第 项即可) 22、(湖北理21)已知 为正整数, (I)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时, ; (II)对于 ,已知 ,求证 , 求证 , ; (III)求出满足等式 的所有正整数 .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法1:(Ⅰ)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ⅰ)当 时,原不等式成立;当 时,左边 ,右边 , 因为 ,所以左边 右边,原不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 时, , ,于是在不等式 两边同乘以 得 , 所以 .即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ⅰ)(ⅱ)知,对一切正整数 ,不等式都成立. (Ⅱ)证:当 时,由(Ⅰ)得 , 于是 EMBED Equation.DSMT4 , . (Ⅲ)解:由(Ⅱ)知,当 时, , . 即 .即当 时,不存在满足该等式的正整数 . 故只需要讨论 的情形: 当 时, ,等式不成立; 当 时, ,等式成立; 当 时, ,等式成立; 当 时, 为偶数,而 为奇数,故 ,等式不成立; 当 时,同 的情形可分析出,等式不成立. 综上,所求的 只有 . 解法2:(Ⅰ)证:当 或 时,原不等式中等号显然成立,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 ,且 时, , .  ① (ⅰ)当 时,左边 ,右边 ,因为 ,所以 ,即左边 右边,不等式①成立; (ⅱ)假设当 时,不等式①成立,即 ,则当 时,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 于是在不等式 两边同乘以 得 , 所以 .即当 时,不等式①也成立. 综上所述,所证不等式成立. (Ⅱ)证:当 , 时, , , 而由(Ⅰ), , . (Ⅲ)解:假设存在正整数 使等式 成立, 即有 .     ② 又由(Ⅱ)可得 ,与②式矛盾. 故当 时,不存在满足该等式的正整数 . 下同解法1. 23、(湖北文20)已知数列 和 满足: , , , ( ),且 是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I)证明: ; (II)若 ,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III)求和: .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基本知识及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法1:(I)证:由 ,有 , . (II)证: , , , . 是首项为5,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III)由(II)得 , ,于是 . 当 时, . 当 时, . 故 解法2:(I)同解法1(I). (II)证: ,又 , 是首项为5,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III)由(II)的类似方法得 , , , . . 下同解法1. 24、(广东理21)已知函数 , 是方程f(x)=0的两个根 , 是f(x)的导数;设 , (n=1,2,……) (1)求 的值; (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a; (3)记 (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解析:(1)∵ , 是方程f(x)=0的两个根 , ∴ ; (2) , = ,∵ ,∴有基本不等式可知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同,样 ,……, (n=1,2,……), (3) ,而 ,即 , ,同理 , ,又 25、(广东文20)已知函数 , 、 是方程 的两个根( ), 是的导数 设 , , . (1)求 、 的值; (2)已知对任意的正整数 有 ,记 , .求数列{ }的 前 项和 . (1) 由 得 (2) 又 数列 是一个首项为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6、(福建理21)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Ⅰ)求数列 的通项 与前 项和 ; (Ⅱ)设 ,求证:数列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本小题考查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Ⅰ)由已知得 , , 故 . (Ⅱ)由(Ⅰ)得 . 假设数列 中存在三项 (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 . 即 . , . 与 矛盾. 所以数列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27、(福建文21)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 (Ⅰ)求数列 的通项 ; (Ⅱ)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本小题考查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考查分类讨论及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Ⅰ) , , . 又 , 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当 时, , (Ⅱ) , 当 时, ; 当 时, ,…………① ,………………………② 得: . . 又 也满足上式, . 28、(北京理15,文科16)数列 中, , ( 是常数, ),且 成公比不为 的等比数列. (I)求 的值; (II)求 的通项公式. 解:(I) , , , 因为 , , 成等比数列, 所以 , 解得 或 . 当 时, ,不符合题意舍去,故 . (II)当 时,由于 , , , 所以 . 又 , ,故 . 当 时,上式也成立, 所以 . 29、(安徽理21)某国采用养老储备金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a1,以后每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d(d>0),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务金数目a1,a2,…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r(r>0),那么,在第n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1(1+r)n-1,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2(1+r)n-2,……,以Tn表示到第n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 (Ⅰ)写出Tn与Tn-1(n≥2)的递推关系式; (Ⅱ)求证:Tn=An+Bn,其中{An}是一个等比数列,{Bn}是一个等差数列.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查学生阅读资料、提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考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我们有 . (Ⅱ) ,对 反复使用上述关系式,得 , ① 在①式两端同乘 ,得 ② ② ①,得 . 即 . 如果记 , , 则 . 其中 是以 为首项,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是以 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0、(安徽文21)某国采用养老储备金制度,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a1,以后第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d(d>0),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备金数目a1,a2,…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r(r>0),那么,在第n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n(1+r)n-1,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2(1+r)n-2,……,以Tn表示到第n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  (Ⅰ)写出Tn与Tn-1(n≥2)的递推关系式;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查学生阅读资料、提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考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我们有 . (Ⅱ) ,对 反复使用上述关系式,得 , ① 在①式两端同乘 ,得 ② ② ①,得 . 即 . 如果记 , , 则 . 其中 是以 为首项,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是以 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1、(辽宁文20)已知数列 , 满足 , ,且 ( ) (I)令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II)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 .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 (I)解:由题设得 ,即 ( ) 易知 是首项为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 (II)解:由题设得 ,令 ,则 . 易知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 . 由 解得 , 求和得 . � EMBED Equation.DSMT4 ��� _1242924176.unknown _1243089417.unknown _1243513106.unknown _1244211444.unknown _1246992545.unknown _1247491787.unknown _1247506714.unknown _1247512156.unknown _1247512283.unknown _1247512328.unknown _1247512367.unknown _1247512274.unknown _1247509416.unknown _1247509554.unknown _1247506736.unknown _1247495826.unknown _1247506667.unknown _1247495923.unknown _1247495747.unknown _1246992856.unknown _1246992904.unknown _1247491729.unknown _1246992891.unknown _1246992593.unknown _1246992610.unknown _1246992685.unknown _1246992562.unknown _1246463456.unknown _1246883358.unknown _1246888236.unknown _1246888723.unknown _1246888741.unknown _1246888327.unknown _1246886826.unknown _1246886912.unknown _1246886793.unknown _1246883239.unknown _1246883275.unknown _1246533255.unknown _1246533318.unknown _1246463558.unknown _1245419535.unknown _1246379195.unknown _1246379875.unknown _1245421315.unknown _1244211446.unknown _1244211447.unknown _1245049212.unknown _1244211445.unknown _1244211369.unknown _1244211440.unknown _1244211442.unknown _1244211443.unknown _1244211441.unknown _1244211372.unknown _1244211373.unknown _1244211371.unknown _1244211365.unknown _1244211367.unknown _1244211368.unknown _1244211366.unknown _1243513390.unknown _1243513483.unknown _1243513537.unknown _1243778962.unknown _1243513506.unknown _1243513468.unknown _1243513108.unknown _1243151961.unknown _1243492798.unknown _1243494934.unknown _1243511241.unknown _1243511359.unknown _1243511567.unknown _1243511331.unknown _1243511171.unknown _1243492800.unknown _1243494893.unknown _1243492799.unknown _1243427601.unknown _1243488146.unknown _1243492259.unknown _1243427668.unknown _1243427409.unknown _1243427449.unknown _1243152029.unknown _1243152111.unknown _1243152168.unknown _1243152208.unknown _1243152062.unknown _1243151995.unknown _1243102716.unknown _1243145457.unknown _1243146692.unknown _1243146738.unknown _1243147522.unknown _1243151958.unknown _1243151960.unknown _1243147539.unknown _1243147563.unknown _1243147572.unknown _1243147553.unknown _1243147529.unknown _1243146764.unknown _1243147495.unknown _1243146753.unknown _1243146709.unknown _1243146720.unknown _1243146699.unknown _1243145493.unknown _1243146344.unknown _1243146677.unknown _1243145499.unknown _1243145477.unknown _1243145483.unknown _1243145470.unknown _1243145399.unknown _1243145430.unknown _1243145439.unknown _1243145415.unknown _1243145364.unknown _1243145383.unknown _1243145345.unknown _1243102356.unknown _1243102537.unknown _1243102670.unknown _1243102513.unknown _1243089441.unknown _1243089467.unknown _1243089476.unknown _1243102274.unknown _1243089472.unknown _1243089459.unknown _1243089431.unknown _1242995033.unknown _1243059664.unknown _1243061684.unknown _1243063530.unknown _1243066359.unknown _1243081284.unknown _1243081318.unknown _1243081897.unknown _1243085111.unknown _1243089410.unknown _1243083562.unknown _1243083563.unknown _1243081918.unknown _1243081330.unknown _1243081347.unknown _1243081325.unknown _1243081293.unknown _1243081299.unknown _1243081288.unknown _1243066890.unknown _1243081247.unknown _1243081261.unknown _1243081271.unknown _1243081248.unknown _1243066957.unknown _1243079261.unknown _1243079458.unknown _1243081246.unknown _1243067497.unknown _1243067572.unknown _1243067573.unknown _1243067571.unknown _1243066968.unknown _1243066934.unknown _1243066946.unknown _1243066925.unknown _1243066807.unknown _1243066825.unknown _1243066839.unknown _1243066814.unknown _1243066440.unknown _1243066482.unknown _1243066372.unknown _1243065837.unknown _1243066011.unknown _1243066276.unknown _1243066317.unknown _1243066096.unknown _1243065855.unknown _1243066006.unknown _1243065846.unknown _1243063573.unknown _1243064087.unknown _1243064461.unknown _1243064918.unknown _1243064937.unknown _1243064897.unknown _1243064129.unknown _1243064438.unknown _1243064450.unknown _1243064116.unknown _1243063579.unknown _1243063582.unknown _1243063576.unknown _1243063552.unknown _1243063562.unknown _1243063533.unknown _1243061844.unknown _1243062406.unknown _1243062421.unknown _1243062442.unknown _1243062449.unknown _1243062499.unknown _1243063526.unknown _1243062455.unknown _1243062434.unknown _1243062420.unknown _1243062302.unknown _1243062314.unknown _1243062390.unknown _1243062307.unknown _1243062288.unknown _1243061727.unknown _1243061822.unknown _1243061830.unknown _1243061814.unknown _1243061709.unknown _1243061717.unknown _1243061695.unknown _1243060492.unknown _1243061608.unknown _1243061663.unknown _1243061675.unknown _1243060733.unknown _1243060865.unknown _1243
本文档为【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77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09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