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复习笔记

复习笔记

举报
开通vip

复习笔记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 (金属固体 > (非金属固体 > (液体 > (气体 · 金属:(纯金属> (合金 铜:384W/(m·K) ,碳钢:45 ,不锈钢:16 · 非金属:同样温度下,(越大, (越大 金属液体 ( 较高,非金属液体(低,水的(最大。 一般来说,纯液体的(大于溶液 t ( (((水和甘油除外) 气体 t( (( 通过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污垢系数 传质 H与E的...

复习笔记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 (金属固体 > (非金属固体 > (液体 > (气体 · 金属:(纯金属> (合金 铜:384W/(m·K) ,碳钢:45 ,不锈钢:16 · 非金属:同样温度下,(越大, (越大 金属液体 ( 较高,非金属液体(低,水的(最大。 一般来说,纯液体的(大于溶液 t ( (((水和甘油除外) 气体 t( (( 通过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污垢系数 传质 H与E的关系: (1) 物理意义: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积传过的热量。 (越大,传热速率越大。 (2) (是分子微观运动的宏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 f (结构,组成,密度,温度,压力) (3)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 (金属固体 > (非金属固体 > (液体 > (气体 1) 固体 金属 数量级101-102 W/(m·K) 金属:(纯金属> (合金 铜:384W/(m·K) ,碳钢:45 ,不锈钢:16 非金属:同样温度下,(越大, (越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式中 (0, ( ── 0℃, t℃时的导热系数,W/(m·K); a ── 温度系数。 t——℃ 对大多数金属材料a < 0 ,t (, (( 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a > 0 , t (, ( ( 2) 液体 数量级10-1 W/(m·K) 金属液体 ( 较高,非金属液体(低,水的(最大。一般来说,纯液体的(大于溶液 t ( (((水和甘油除外) 3) 气体 数量级10-2 W/(m·K) t( (( 气体不利用导热,但可用来保温或隔热。 式中 q ── 热流量或传热速率,W或J/s; ( ── 导热系数,W/(m·℃)或W/(m·K); t1,t2 ── 圆筒壁两侧的温度,℃; r1,r2 ── 圆筒壁内外半径,m。 五、通过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流体与壁面的对流传热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区: · 层流底层 温度梯度大,热传导 · 湍流核心 温度梯度小,对流传热 · 过渡区域 温度梯度较小,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兼有 二、定性温度、特性尺寸的确定 1.确定物性参数数值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定性温度的取法: tm 进出口平均温度 2.特性尺寸 取对流动与换热有主要影响的某一几何尺寸。 3.准数关联式的适用范围。 4.3.2.3 无相变对流传热系数 一、流体在管内的强制对流 1.圆形直管内的强制湍流: 4.冷凝传热的影响因素和强化措施 1) 流体物性 冷凝液(((( ((, (( ;冷凝液((,((;潜热r( ((, (( 2) 温差 液膜层流流动时,(t=ts-tW(,((,(( 3) 不凝气体 不凝气体存在,导致(( (,必须定期排放。 4) 蒸汽冷凝给热时,通常只利用潜热,单边变温; 5) 对于卧式列管换热器,蒸汽走壳程,且不加折流板 6)蒸汽流速与液膜的流向 (u>10m/s ) 同向时,(((( ;u ( ( (( 7) 蒸汽过热 包括冷却和冷凝两个过程。 8) 冷凝面的形状和位置 目的:减少冷凝液膜的厚度 垂直板或管:开纵向沟槽;水平管束:采用错列 二、液体沸腾 沸腾种类 1)大容积沸腾,池内沸腾 2)管内沸腾 1. 汽泡产生的条件 过热度:(t = tW- ts 汽化核心:一般为粗糙加热面的细小凹缝处 汽化核心 ( 生成汽泡 ( 由于过热,使汽泡长大 ( 脱离壁面 ( 新汽泡形成 ( 搅动液层 · 问题:是不是壁面温度越高,即(t 越大越好呢? 2. 沸腾曲线 1)自然对流阶段 水:(t<5 (C 2) 核状沸腾阶段,工业常用 优点:(大,tW小 水: 5<(t<25(C 3) 膜状沸腾阶段 水:(t > 25 (C 4)稳定膜状沸腾 (t>250(C 3、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 1)液体的性质 强化措施:加表面活性剂(乙醇、丙酮等) 2)温差 在核状沸腾阶段温差提高,(( 3)操作压强 4)加热面 新的、洁净的、粗糙的加热面,(大 强化措施:将表面腐蚀,烧结金属粒 2. 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 特点: · 能量传递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 不需要任何介质。 黑体: 白体(镜体) r=1 透热体(绝对透明体):d=1 灰体:指能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的物体。注意:不是介于黑体和白体之间的叫灰体 4.4.2.5 影响辐射传热的因素 1. 温度的影响 Q( (T4 , 低温时可忽略,高温时可能成为主要方式. 2. 几何位置的影响 3. 表面黑度的影响 Q( (,可通过改变黑度的大小强化或减小辐射传热。 4. 辐射表面间介质的影响 减小辐射散热,在两换热面加遮热板(黑度较小的热屏)。 4.4.2.6 高温设备及管道的热损失 (1) 空气自然对流,当tW<150(C时平壁保温层外 管道及圆筒壁保温层外 (2) 空气沿粗糙壁面强制对流空气速度u<=5m/s时 空气速度u>5m/s时 · 气体辐射和吸收对波长有强烈的选择性。 · 由于投射到气体表面的辐射能可进入气体内部,因此气体辐射不再像固体一样只在表面上进行,而是一个容积过程。 · 讨论: 1.当传热面为平面时,dA=dA1=dA2=dAm 2.对于圆筒壁,以A1为基准(dA=dA1): · 以A2为基准: (1) 逆流和并流时的(tm(平均温度差) 1)也适用于并流 结论: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差相同时,逆流平均温度差 最大。 (2) 错流、折流时的 1.(大,即b/(Am小,热阻小,Tw≈tw 2.当Tw≈tw,得 tw接近于t,即壁温与(大热阻小侧流体的温度接近。 3.两侧有污垢 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 1. 热容比: 热容比的意义:两种流体热容量的比值。 2.传热单元数: 传热单元数的意义:热流体或冷流体温度的变化相当于平均温度差的倍数。 3. 传热效率: 理论上最大的温差: 最小值流体:热容流量最小的流体为最小值流体。 由热量衡算得最小值流体可获得较大的温度变化 4. 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的关系 逆流: 并流: 操作型计算的命题方式 · 第一类命题 · 给定条件:设备尺寸、冷热流物性、流量及进口温度、流动方式 · 求:冷流体出口温度 · 第二类命题 · 给定条件:设备尺寸、冷热流物性、热流体流量及进出口温度、流动方式 · 求:冷流体流量及出口温度 有一套管式换热器,内管为(54×2mm,外管为(116×4mm钢管,苯在管内流动,由50℃加热到80 ℃,苯流量为4000kg/hr。环隙中为P=196.1kPa的饱和水蒸汽冷凝,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0000W/m2K。已知管内壁的垢阻为0.004m2K/W,管壁及外侧热阻均可不计,苯的密度为880kg/m3。求: (1) 加热水蒸汽用量; (2) 管壁对苯的对流传热系数; (3) 完成上述处理量所需的套管的有效长度; (4) 由于某种原因加热水蒸汽压力降至137.2kPa,求苯的出口温度变为多少?用算术平均温度差计算。 � EMBED Equation.3 ��� 4.2.1.2 导热系数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t2   T TW t tW A1 A2 热流体 冷流体 传热壁 t1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Grashof,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Prandtl,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Reynolds,流动型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Nusselt,待定准数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体积膨胀系数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T2 T1 t1 t2 T2 T1 t2 t1 T1 T2 t1 A t t2 T1 T2 t1 A t t2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t1 (t2 A T1 t2 t1 T2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i=300W/m2K (o=104W/m2K T=226.4ºC (t1 tW=233.3ºC TW=237.5ºC T=523.5ºC Q 热流体 冷流体 导热 对流 对流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Equation.3 ��� 对流传热 2. (的计算 热传导 1. b/λ及Rd 三、K的计算 二、Δtm计算 一、A的计算 V换热器 IV 传热过程的强化 III 传热计算 II 总传热速率方程 I 热负荷计算 PAGE 6 _1334066722.unknown _1335271255.unknown _1335615597.unknown _1335618368.unknown _1335618639.unknown _1335676135.bin _1335676610.bin _1336111209.unknown _1336111449.unknown _1335676889.bin _1335676378.bin _1335622228.unknown _1335675962.bin _1335618688.unknown _1335618546.unknown _1335618572.unknown _1335618481.unknown _1335616713.unknown _1335618175.unknown _1335618327.unknown _1335618123.unknown _1335615656.unknown _1335615849.unknown _1335615628.unknown _1335615190.unknown _1335615321.unknown _1335615377.unknown _1335615229.unknown _1335613191.unknown _1335615161.unknown _1335271274.unknown _1335267231.unknown _1335268135.unknown _1335271195.unknown _1335271236.unknown _1335268206.unknown _1335268030.unknown _1335268063.unknown _1335267292.unknown _1335265960.unknown _1335266872.unknown _1335266952.unknown _1335266031.unknown _1335264908.unknown _1335265728.unknown _1335265943.unknown _1335265030.unknown _1335264502.unknown _1334065318.unknown _1334066077.unknown _1334066421.unknown _1334066696.unknown _1334066078.unknown _1334066388.unknown _1334065874.unknown _1334066075.unknown _1334066076.unknown _1334065889.unknown _1334066074.unknown _1334065812.unknown _1309526446.unknown _1334065099.unknown _1334065188.unknown _1334065208.unknown _1334065161.unknown _1334064106.unknown _1334064965.unknown _1334063762.unknown _1309180715.unknown _1309505022.unknown _1309526199.unknown _1309526348.unknown _1309526383.unknown _1309526261.unknown _1309525295.unknown _1309181130.unknown _1309501474.unknown _1309177693.unknown _1309178013.unknown _1309180683.unknown _1309158598.unknown _1309177672.unknown
本文档为【复习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35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M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08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