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科医桉选录

妇科医桉选录

举报
开通vip

妇科医桉选录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 产后病 案一:气不摄血 徐××,26 岁,1972 年 9 月 6 日。 今年 6 月 8 日分娩后,恶露未尽,至 8 月 21 日服中药后停止 7 天,又复流血,而且越来越多, 色鲜无块,无腹痛,腰脊酸楚,哺乳不辍。脉细数而软,舌苔少而质淡不华,边沿不整,显然为产 后冲任不固,气虚不能摄血所致。拟益气摄血。 党参 9g,黄芪 9g,炒白术 6g,炙升麻 9g,柴胡 9g,蒲黄 12g,槐花 12g,地榆 12g,侧 柏 12g,木花 12g,狗脊 9g,川断 9g。...

妇科医桉选录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二) 产后病 案一:气不摄血 徐××,26 岁,1972 年 9 月 6 日。 今年 6 月 8 日分娩后,恶露未尽,至 8 月 21 日服中药后停止 7 天,又复流血,而且越来越多, 色鲜无块,无腹痛,腰脊酸楚,哺乳不辍。脉细数而软,舌苔少而质淡不华,边沿不整,显然为产 后冲任不固,气虚不能摄血所致。拟益气摄血。 党参 9g,黄芪 9g,炒白术 6g,炙升麻 9g,柴胡 9g,蒲黄 12g,槐花 12g,地榆 12g,侧 柏 12g,木花 12g,狗脊 9g,川断 9g。7 剂。 按:患者产后三个月,恶露止而复来,越来越多,但无血块,无腹痛,其色鲜,并非瘀滞气 阻可知。脉细软,苔少舌质淡,边沿不整,更可证明为气虚不能摄血之证。方用党参、黄芪、白术、 升麻、柴胡补中益气治其本,蒲黄、槐花、地榆、侧柏、木花摄血之品止其流而治其标,再以狗脊、 川断补其肾而壮其腰。复诊时流血已少,余症亦为好转,乃以原法巩固治疗。 唐老对产后气虚而恶露不止,如症见头晕心悸少寐者,在益气药中酌加朱苓、远志、枣仁、 女贞子、旱莲草等以养心安神,调益肝肾;汗多者酌加浮小麦、五味子、黑豆衣等清虚热而敛汗; 腹痛而不拒按者,配以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恶露色淡,持续不止,伴足跟痛者酌加菟丝子、 补骨脂等以温养肾气,真是宝贵的经验。 案二:积瘀未清 汤××,28 岁,1972 年 10 月 9 日。 产后 10 天,恶露未清,瘀下甚少而色淡如带,少腹中间阵痛,咽喉蒂丁下坠,妨于吞咽,大 便欠通,脉细弦,舌苔薄尖有红刺。积瘀未清,内有蕴热,拟祛瘀化浊,清润六腑。 当归 9g,赤芍 6g,丹参 9g,桃仁 6g,山楂肉 9g,制香附 9g,玄胡 9g,射干 6g,桔梗 4. 5g,制军 6g。7 剂。 按:唐老曾告知,产后恶露,正常情况 14 天左右可以尽净。今患者产后仅 10 天,瘀下甚少 而色淡如白带(唐老认为可能系阴道炎性分泌物),且少腹中间阵痛,而脉见细弦,舌质尖有红刺, 可知其为实证,乃系瘀积未清,转而化热,火气上炎则咽喉红痛,蒂丁下坠,犯下则大便欠通。治 以当归、赤芍、丹参、楂肉、桃仁行血祛瘀;香附、玄胡行气疏肝止痛;桔梗、射干清上利咽;制 军泻下通腑。此即唐老所谓“祛瘀化浊,清润六腑”之意也,瘀化热清,其病自可转愈。 案三:阴虚发热 曹××,26 岁,1972 年 9 月 8 日(住院病人)。 一诊:产后身热起伏不尽,口燥,脉细数,舌苔薄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之热未清,胃热伤液,亟宜清胃 热而养阴液。 北沙参 9g,细生地 18g,赤芍 6g,天花粉 9g,生石膏 15g,知母 6g,川石斛 9g,玄参 9g, 六一散 12g,炒竹茹 4.5g。3 剂。 二诊(1972 年 9 月 11 日):用清肺胃之热,而养其阴之剂,表热已退,舌苔由糙转润,再与前 法为治。 北沙参 9g,细生地 12g,天花粉 12g,知母 6g,川石斛 6g,麦冬 9g,桔梗 3g,生甘草 3g, 活芦根 30g,玄参 9g。3 剂。 三诊(1972 年 9 月 13 日):迭用清肺胃之热,甘寒存阴之法,表热退而未起,脉仍细弦,舌苔 薄而质尚红,再拟廓清肺胃余热,而养其阴。 北沙参 9g,细生地 9g,天花粉 12g,川石斛 9g,天麦冬各 6g,知母 6g,玄参 9g,黑山栀 6g,生甘草 3g,活芦根 30g。5 剂。 按:产后发热,有外感,有内伤,证情各异。本例一诊身热起伏持续,口燥,但不恶寒,脉 象见数,舌苔见糙,乃系肺胃阴伤而发热,故用白虎汤的生石膏、知母配竹茹以清解肺胃之热;生 地、沙参、石斛、玄参、花粉、赤芍以养阴生津,凉血润燥;时值暑天,故以六一散清暑利湿。二 诊热退,舌苔转润,阴液已在转复之中,故按原方减去石膏、竹茹、六一散、赤芍等解肌清热凉血 消暑之品,加麦冬、芦根以增强养阴生津清肺之效,另以桔梗、甘草开泄上焦肺气。三诊热退未再 复起,惟脉象尚弦,舌质尚红,须乘胜追击,清其余热。故原方基本未动,仅去桔梗而改用苦寒清 热的山栀,再增天冬一味,加强清养肺胃之力,以奏全功。 案四:暑湿内蕴 竺××,25 岁,1972 年 8 月 11 日(住院病人)。 一诊:产后 20 天,恶露已净,身热起伏,少腹作痛,大便欠通,口泛甜味,渴喜热饮。脉细 数,舌苔黄糙边腻,拟疏理渗湿,解肌表之热。 藿佩各 6g,清豆卷 12g,川朴 4.5g,炒条芩 6g,白蔻仁 1.8g,鸡苏散 12g,米仁 12g,赤 苓 12g,瓜蒌仁 9g,甘露消毒丹 15g。3 剂。 二诊(1972 年 8 月 14 日):前方用化湿分利,清解暑热之剂,表热已退,大便得通,但粪下不 多,腹痛已缓,小溲仍赤。脉细濡,舌苔白腻,伏湿尚未尽除,再予化湿分利。 藿佩各 9g,生白术 6g,川朴 4.5g,蔻仁 1.8g,米仁 12g,半夏 6g,赤苓 9g,泽泻 6g,车 前子 9g,瓜蒌仁 9g。5 剂。 按:患者产后感受暑湿之邪,三焦受困。上焦肺气不宣,则表热起伏;中焦脾湿不化,则口 泛甜味,渴喜热饮;下焦湿热蕴积,则大便欠通而少腹作痛。恶露已净,其腹痛非瘀滞可知。脉细 数,舌苔黄糙边腻,更是湿遏热伏之征。故用藿佩、豆卷、鸡苏散以宣泄上焦,疏解表邪;蔻仁、 川朴、黄芩以清化中焦湿热,赤苓、米仁、瓜蒌仁、甘露消毒丹以分利通泄下焦湿浊;产后血虚不 宜峻下,故用瓜蒌仁以缓通。二诊湿热得以宣化通利,身热退而腹痛缓,但小溲仍赤,大便欠畅, 脉来细濡,苔转白腻,伏湿尚未尽除,故着重化湿分利,而以藿佩,白术、川朴、蔻仁、半夏等芳 香辛苦之剂,化湿泄浊,米仁、赤苓、泽泻、车前、瓜蒌仁分利水湿,通畅腑气。综观本案运用温 病学说,辨证用药,丝丝入扣,效如桴鼓。诚然,唐老不仅是中医妇科名家,亦内科高手也。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袁云瑞 唐吉父妇科医案选录(一) 带下病 案一:脾虚不固 李××,39 岁,1972 年 9 月 4 日。 经行三日而净,经后白带甚多,色赤如赭,腰酸乏力,少腹左侧隐隐作痛。脉细弦,舌苔薄 腻,质淡而胖,拟扶脾土而固束带脉。 党参 9g,生白术 6g,淮山药 12g,芡实 12g,碎米荠 12g,椿根皮 12g,乌贼骨 12g,煅牡 蛎 18g,棕榈子 12g,赤石脂 12g,柴胡 9g,制香附 9g。七剂。 按:《妇科玉尺》曰:带下原因之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明·吴昆曰:“气陷 下焦则白带,血陷下焦则赤带,必涩药止之。”本例经后气血两虚脾气下陷,带脉不固,是以带多 而色赤如赭。舌质淡胖,乃气血虚之明证。方用参、术、山药,益气健脾;芡实、椿根皮、乌贼骨、 煅牡蛎收涩止带;棕榈子、赤石脂涩敛止血;辅以柴胡、香附疏肝理气止痛,柴胡兼有升阳作用。 其中碎米荠能收涩止带,与白术、山药、芡实为伍,治脾虚带多有良效,唐老习用之。 案二:肝火经热 蒋××,30 岁,1972 年 10 月 8 日。 白带多而色黄,阴道内刺刺作痛。脉细数,舌苔薄黄腻,恐系阴道内有炎症。肝经湿热下法, 治以泻肝经之火,而清下焦湿热。 龙胆草 6g,木通 6g,细生地 9g,黑山栀 6g,炒条芩 6g,川柏 6g,泽泻 6g,车前子 18g, 赤芍 6g,苦参 9g。七剂。 按:《妇科玉尺》曰:带下之症,“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主之。本例带下色黄, 阴道刺痛,脉细数,舌苔黄腻,显系肝经湿热下泄,故以龙胆泻肝汤的龙胆草、山栀、木通、黄芩、 泽泻、车前子等泻肝经实火,泄下焦湿热为主,佐以黄柏、苦参清下燥湿,复以赤芍、生地,凉血 清热,药简御繁,主次分明。西医所谓“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症状,以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而呈 灰黄色,阴道有灼热疼痛感。唐老熟谙西医之说,故曰:“恐系阴道内有炎症。”方中苦参一药不仅 能清热燥湿,且具有杀虫作用。 案三:热毒壅滞 张××,27 岁,1972 年 9 月 9 日。 周期尚准,经行三日而净,惟经后白带较多,色黄,少腹两侧作痛,显然有“附件炎”,尚在 发作之中。脉细数,舌苔微黄,舌质红,尖有刺,拟以清解败毒之剂。 蒲公英 12g,紫地丁 12g,败酱草 12g,红藤 12g,野菊花 9g,蚤休 12g,夏枯草 12g,赤 芍 6g,川楝子 6g,玄胡 9g。七剂。 按:患者经净之后,带多而色黄,乃湿浊热毒乘虚侵入胞宫,下泄而成带下,其色黄,乃湿 热之征。肝经湿毒壅滞,则少腹两侧作痛。脉数舌苔黄,质红有刺,说明湿毒炽盛。此症颇合西医 所谓的“急性附件炎”。故唐老曰:“显然有‘附件炎’尚在发作之中。”治疗亟宜大剂清解败毒。方中 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系《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的主药,加入败酱草、纯藤、蚤休、赤芍, 增强清热解毒,行瘀消肿的作用,控制炎症的发展;夏枯草、川楝子、玄胡则疏肝理气以止痛。经 热瘀毒得清,肝气得畅,则带下腹痛自愈。 案四:瘀滞化热 陈××,38 岁,1972 年 9 月 10 日。 经讯将届,白带中杂有赭色,少腹两侧隐隐作痛,自觉按之有条索状物。每次经行,色黑成 块并少腹胀痛。平时口渴味苦,脉细弦,舌苔薄而质红有瘀点。瘀滞化热,当去瘀清热,理气消滞。 当归 9g,赤芍 6g,生地 9g,丹皮 6g,丹参 9g,蒲黄 9g,五灵脂 9g,山楂肉 9g,玄胡 6 g,制香附 6g。七剂。 按:患者经行前后,少腹胀痛且有条索状物,经血色黑成块,且舌质红有瘀点,无疑瘀阻气 滞,积聚为患。日久化热,则口渴味苦;热迫瘀血妄行,则带下杂有赭色。脉细弦显系肝气郁结不 畅,少腹自感胀痛。方用当归、丹参、蒲黄、五灵脂以活血行瘀;生地、赤芍、丹皮以凉血行血; 玄胡、香附、山楂肉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唐老认为山楂能祛瘀生新,另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当 此经讯将行之候,用之尤为当。 妊娠病 案一:早孕反应 刘××,25 岁,1972 年 9 月 18 日。 一诊:经讯逾期,近 40 天未行。自觉胸闷纳减,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脊酸楚,白带甚多, 已往月经准,当防早孕。脉细,舌苔薄腻,拟先以平肝和胃观察之。 佩兰 6g,苏梗 6g,荆芥 6g,陈皮 6g,茯苓 9g,制香附 6g,狗脊 6g,菟丝子 9g,炒竹茹 5g,生姜 5 片。七剂。 二诊:9 月 29 日。经停近 50 天未行,腰脊酸楚,少腹阵痛。头晕目眩,纳呆反恶,怕风。 脉细,舌苔薄质略胖(乳胶试验阳性)。拟抑肝和胃固肾为治。 炒白芍 9g,炙甘草 5g,佩兰 6g,苏梗 6g,荆芥 6g,陈皮 6g,炒竹茹 5g,生姜 3 片,川 断 9g,狗脊 12g,桑寄生 9g。 按:患者已往月经周期准,一诊时近 40 天未行,并出现胸闷纳减,头晕目眩,腰酸乏力等早 孕可疑症状。同时白带增多,唐老分析,可能由于妊娠初期,阴道分泌物增多之故,根据经验,颇 有妊娠可能,故提示:“当防早孕。”(此时因为期尚早,查尿不一定能出现阳性)。施治用药,甚为 慎重,主要以佩兰、苏梗、荆芥、香附芳香化浊,行气调肝;陈皮、竹茹、生姜、茯苓和胃降逆; 狗脊、菟丝子益肾,无一涉及活血调经之品。二诊时经仍未行,且又出现泛恶,怕风等明显的早孕 症状,加之乳胶试验阳性,已属怀孕无疑。妊娠之后冲任之气较盛,肝木易于横逆,犯土侮脾,故 除出现“恶阻”诸症外,往往见有少腹疼痛,须多加注意。故方中着重用“芍药甘草汤”,以抑肝缓急 止痛,复以桔皮竹茹汤的竹茹、生姜、陈皮清胃降逆,苏梗、佩兰、荆芥芳香化浊理气以治其“恶 阻”,以川断、狗脊、桑寄生补肾安胎。两方均有“荆芥”一味,除取其芳香化浊外,《妇科玉尺》 中治疗头痛目眩等胎热之症,引用《和剂局方》的“硝风散”,治以荆芥为主药,在此,抑或取其具 有散风而清胎热之意! 案二:妊娠出血 郑××,26 岁,1972 年 9 月 2 日。 一诊:妊娠三个月,据述一个多月时曾有一次阴道流血。此次因腹泻又复见红,脉细滑舌苔 薄腻质淡,当防阴道流血增多,自殒而堕。 孩儿参 9g,党参 9g,炒白术 6g,淮山药 12g,艾叶 6g,阿胶珠 9g,炒条芩 6g,菟丝子 9 g,狗脊 6g,陈葶根 30g,南瓜蒂 6 枚。七剂。 二诊:1972 年 9 月 8 日。药后阴道流血见少,但尚未尽净,腹泻已止,大便见结,脉滑数少 力,舌苔正常。仍当益气止漏,保胎。 孩儿参 9g,党参 9g,炒白术 6g,阿胶珠 9 克,炒条芩 6g,菟丝子 9g,陈葶根 30g,南瓜 蒂 6 枚,大生地 9g,丝瓜络 9g。七剂。 按:怀孕后阴道流血为“胎漏”。临床见证,虚多于实。本例妊娠一个多月,曾阴道流血,可 见其素体气血较虚,冲任穴固。此次患腹泻后脾气受损,气血益虚,是以又见漏红。脉细滑,舌苔 薄腻质淡,以示虚弱之证。故一诊用太子参、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艾叶、阿胶珠摄血止漏, 胞络系于肾,肾虚则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为此以菟丝子、狗脊益肾固胎,黄芩、陈苎根、南瓜蒂 有清热凉血、止漏安胎的作用,唐老常三药同用以安胎。复诊时出血已少,大便转实,以脉尚滑中 带数,故原方去艾叶,代之以凉血泄热的生地,另以丝瓜络代替狗脊、山药。唐老经验,丝瓜络一 药,不仅有安胎作用,且在胎儿脱离子宫时,尚有促其回上摄止的功能。 案三:宫外孕症瘕 秦××,27 岁,1972 年 11 月 23 日。 宫外孕保守疗法后,乳胶试验阴性,少腹左侧痛势明显,按之作痛,且有块状物,但阴道无 流血,腰脊酸楚,白带不多,脉细弦,舌苔薄白,质胖有齿痕,两侧有绛刺,积瘀尚未廓清,拟软 坚祛瘀,化积调气。 山羊血 12g,当归 9g,赤芍 6g,丹参 9g,桃仁 6g,红花 6g,三棱 6g,莪术 6g,制南星 9 g,炙甲片 9g。七剂。 按:子宫外孕经非手术治疗后,尿妊娠试验阴性,白带也不多,说明胚胎已经死亡。尽管阴 道已无流血,白带也不多,但少腹左侧痛而拒按,并有块状物,脉见细弦,舌两侧有绛刺,显然积 瘀未尽,是为“症瘕”之证,治当活血破瘀化症消结,以除后患。方用山羊血、当归、赤芍、桃仁、 红花活血化瘀。唐老告称:治宫外孕,以上几味是常用药,特别是“山羊血”有良好的祛瘀活血作用。 另以丹参、三棱、莪术逐瘀攻块,南星(本应用山茨菇,因当时药肆缺货,故以类似作用的南星代 之),鳖甲软坚消肿散结。(待续)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袁云瑞 徐恕甫治疗妇科疑难病症验案举隅 先父徐恕甫先生(1884~1964 年),生前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临证颇多效验。今将其 妇科疑难病症验案数则整理于后。 丁×,42 岁。经闭 5 月,腹胀大如临产,按之坚硬,腰不能屈,气促不舒,不能多食,家属 视为妇科疾病,故专请妇科大夫诊治,诊为气胀、水肿、胎孕等,议论不一,憾而无效。延及多日, 症情日趋加重,有见危象而来求治。患者形体虽瘦,而精神气血未败,脉象沉而坚实,其形虽呈虚 象,但脉象不虚,似属实象,有可挽救。追其病史,原月经不调已有数年,每来时血兼有块,腹痛 量少。以脉症看之乃为经血滞留,瘀积于腹,证属血臌。方用抵当汤丸为切体,但有说罕用,故不 敢轻取。视其家属再三要求,加之当时处于抗日时期,医疗条件很差,无法求于他治,故遵仲景抵 当之意,方取“代抵当”加味。处方:当归 2 钱,赤芍 1 钱 5 分,生鳖甲 3 钱,川芎 1 钱 5 分,单 桃仁 1 钱 5 分,炮山甲 1 钱 5 分,生军 3 钱,土鳖虫 1 钱 5 分,甘草 1 钱 2 分,白酒 1 小酒杯(冲)。 嘱其取服 1 剂。服下 2 小时后,胃肠蠕动增强,气而顺行,至夜半忽然大下似血非血、似肉非肉、 量有半盆之物,腹胀顿消,形体也未受损,次日可食米汤碗许。视其邪去正虚,再拟用八珍加味以 调气血善其后,连进数剂,正复体安。 按:抵当汤为《伤寒论》血蓄下焦症之方。因方中水蛭、虻虫乃食血之物,其性味咸寒有毒, 为攻逐不守之品,前人临床罕用。徐老先生以急中有缓,攻而避险之计,用“代抵当汤”加味,一举 成功。徐老先生自慰而言:“愚者千虑,竟有一得。”然这正是敢于实践的结果。 吴×,44 岁,肥东县六家畈村人。素怀抑郁,经闭一年又一月,少腹胀满,骤然瘦弱,仅日 饮米汤 2、3 盏,已濒于危。其叔父由外地归里,闻其病危,前来一再邀请同往视之。见其已奄奄 就毙,其叔问之是胎非胎,答之非也。看来是经闭日久,离经之血不出,瘀结于内而成癥,此由肝 气不和,气血凝聚所致。病至如斯,本虚标实,古方虽有,治难奏效。其叔又再要求,何不背城借 一,以图侥幸,乃勉拟抵当汤 1 剂。处方:水蛭 10 个,虻虫 10 个,桃仁 2 钱,生军 3 钱。上药 共烤焦研末分 4 次,以独参 1 两煎汤冲服。一服片时,腹中小动,又一服动声增大,不但无痛苦, 反觉舒畅,故尽其剂约 1 时许,腑气得通,败血大下如前状,腹胀顿消,瘀块切腹不及。后渐正气 得复,得谷渐多,复加调理,未及 2 月行动如常,起居如故。 按:本方用散剂以参汤冲服,这是徐老先生之良苦用意。他认为,凡血积证当先理气,理血 又当行气,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每治血积,宜配益气理气之品,以推动逐瘀之效,况且 女子血积病位在下,而下焦之瘀多属阴凝,仲景之后,所推出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均起到 祛瘀生新,通畅血液之功。今方中重用人参 1 两,意在益气防脱,剿抚兼施,可谓药投中肯,方可 安体,如不得当,焉能起疴。 上述两例,一为血臌,一为血癥。两症之因,均由肝失调达,离经之血不得疏出,滞留于内 而成瘀积之患。前者由败血游离于腹,阻滞脏腑,气行不畅,腹胀如鼓,按之无块,脉沉实有力, 表现实象。后者乃由七情郁结,耗伤冲任,致使经血不得应月而下,瘀积于内,限于少腹,按之不 移,凝结成癥,日聚一日,由小渐大,状如身孕。由于瘀积日久,正气大伤,病势危急,然病患在 建国之前,当时人们生活极苦,医疗条件很差,无法得到检查或外科治疗。但从临床症状来看,有 属现代医学所称血瘤之类,谓之良性,其治何从,徐老考虑证虽疑难,但疑而不怪,要辨疑不惑, 治难不乱,本病认定为瘀积之证,攻逐瘀积为之先策,方取仲景“抵当”,较为切体。两者根虽同源, 由瘀所致,而病体有异,前者乃邪为主,后者属正虚标实,取用抵当,药需不一,前者以汤剂荡之, 后者用丸散以转散,两者虽剂型有异,功却同归,应效桴鼓。故“血臌”拟予“代抵当”,药用当归、 赤芍、桃仁以活血化瘀为主,配川芎以行血中之气,使气行则血行;穿山甲性善窜,具有宣通脏腑, 贯彻经络,透达关窍,逐瘀通经之功,且为药中向导;方中不用水蛭、虻虫,这是徐老对血臌患者 的具体情况,而为之用心,认为两药性味偏于咸寒,有伤于胃,故易用土鳖虫合大黄,二药相伍, 直达病所,更益其功;妙用鳖甲,虑其久瘀阴伤,又恐伤阴过极,因需急下,取之既有助软坚散结 之力,又可达护阴之目的。针对后者本虚标实的症情,用药则又不同,执守抵当,取水蛭、虻虫、 桃仁,焙研末以独参汤冲服,以取效为度。可见病虽疑难,在特定环境下,予以内治,能够化险为 夷,真可谓匠心独运。 ×,42 岁。患者素体瘦弱,经水已断 5 年,曾在门诊予以气血双补之剂,诸症俱除,体质恢 复,工作如常。数月后因劳累过度,加之突受刺激,郁郁不乐,倦卧在床,时至晚间,左少腹发生 动气,筑筑然跳动不已,板硬疼痛,渐及宫血大下不止,意乱心慌,特遣人来询问,求之有无急救 方药。此因七情内伤,肝阳暴动而血随之大下,证为血崩。势虽危急,治当先平其气,气平则血自 止,单服止血药则无济于事,如使肝气平伏,育阴潜阳,三甲为最,故投一方作速煎服。处方:炙 龟板 1 两 5 钱,醋鳖甲 1 两 5 钱,生牡蛎 1 两 5 钱,浓煎服下。次日清晨,其家属,前来告之, 昨晚所开之药,真是效之出奇,服下半时许,气不逆动,下血亦少,心神得以安定,能进米汤碗许, 嘱其再服 1 剂。后知不药而告愈。 按:崩漏乃为女子经血不调之类的疾病,其机因系由冲任失摄,肝气逆乱,脾失统血,阴虚 血热等因所致。徐老先生认为,经血暴下谓之崩,淋漓难净谓之漏,两者互为影响,若不及时治疗, 往往又可出现漏而暴下,崩而成漏,因此治以暴则急止,漏则调摄。所以,对崩漏所取治法,既有 针对性,也按本病的机因而确立,分案论证,可以概之。药取三味,谓之“三甲”,其性味咸平甘涩, 均为潜阳补阴、软坚散结之品,为入三阴之要药。考之龟板、鳖甲乃系血肉有情之物,直至肝肾, 滋阴补肾;方用牡蛎,其用途虽与鳖甲有异,则可起到“阴既益而阳遂和,阳既戢而阴即固”之用。 所谓三味同筹,故有补阴摄血,治崩中漏下之功。药投三甲,以少取胜,可见用药之妙,贵在于精。 张×,23 岁。患者素体偏弱,宿无他疾。始由月经不调,经前内热,少腹疼痛,渐次而引致 咳嗽,牵掣胸腹,当脐隐痛,形体日渐虚痿,谷食少进,经多方治疗未效而求诊。诊其脉细数而鼓 指,内热不退,自汗不已,检查并非结核,实由功能紊乱,肝肾阴虚,木郁不达,气机逆乱,逆犯 脾肺所致。拟用秦艽鳖甲汤加减投之,视症情如何再诊。处方:北沙参 2 钱,生黄芪 1 钱 5 分, 青蒿梗 1 钱 5 分,醋鳖甲 3 钱,煅牡蛎 3 钱,煅龙骨 2 钱,肥知母 1 钱 5 分,全当归 1 钱 5 分, 乌梅肉 1 钱 5 分,广橘红 1 钱 5 分,地骨皮 2 钱,淮小麦 3 钱,红枣 3 枚。 二诊:前方连进 4 剂,颇感舒适,骨蒸自汗得除,咳嗽亦轻,诊其左脉稍平,右现沉数。可 见阴亏尚存,又现阳虚,当须按情施治,方改归芍六君加味为治。处方:潞党参 1 钱 5 分,生黄 芪 1 钱 5 分,冬白术 2 钱,抱木神 2 钱,绿五爪 2 钱,老蔻仁 6 分,全当归 1 钱 5 分,杭白芍 1 钱 5 分,煅牡蛎 3 钱,醋鳖甲 3 钱,粉甘草 1 钱,生姜 3 片,红枣 3 枚。 三诊:方药又服 4 剂,两手脉象俱平,诸症悉除,饮食转振。惟经水数月未潮,当主以调经, 拟用丸剂为好。调经丸方:当归身 1 两,大熟地 1 两,杭白芍 1 两,高丽参 1 两,冬白术 1 两, 制香附 1 两,茺蔚子 1 两,抚川芎 8 钱,醋玄胡 6 钱,煅牡蛎 1 两,醋鳖甲 1 两,丹参 8 钱。上 药共研细末,用益母草 8 两加酒 1 斤和水熬膏,加炼蜜和药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晚空腹服 丸 3 钱,开水送下。药进其制,经水乃至,转为常态。后成婚年余,而身孕得子,特送喜蛋,以表 感谢。 按:本案可从一个侧面提示女子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机的演变,抓住源头,辨证施 治,从除蒸入手,转治于脾,调理后天,后以调冲,经水正常。所以药易三章,而收功则一,其选 方用药则于心悟。案中每方都拟用“二甲”,可能是徐老考虑患者本为阴虚内热,血海不足,肝火偏 炽,故取“二甲”滋水养木,助于调冲,经诊三次,能收全功,全在应变。今就调经而言,忆及跟随 应诊之时,先生引昔人有云“经调则无病,不调则百病丛生”,指明女子以经水为主,很多妇科疾病 都由月经不调所致。然调经的原则,宜遵《傅青主女科·调经》所指出的:“先期而来多,火热而水 有余;先期而来少,火热而水不足。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此言 词简短,而内涵确包括虚实寒热的四大要素和治疗要求,如循此理,灵活选方,即可应效。对此, 徐老推出调经汤、理冲膏、助孕丸等 3 个方剂,作为调经种子的主方,后学选而用之,确信其然。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21) 徐经世 路志正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 2009-11-09 21:19 阅读 0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路志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多年,不仅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疾病的诊疗, 亦很有特色。笔者于 2003 年有幸侍诊左右,耳濡目染,略有所得,不揣浅陋,举述验案二则。 健脾祛湿行水治疗闭经、不孕 患者某,女, 32 岁,已婚, 2003 年 10 月 9 日初诊。主诉:月经稀少 10 余年,闭经 2 年。患者 15 岁初潮,月经尚调, 1993 年 6 月怀孕 3 个月自然流产,出血较多,经清宫、中药等治疗出血止。但 自此经量逐月减少,渐至 2 年前经闭不行。先后服用中药 500 余剂效果不彰,唯行人工周期疗法, 月经始潮,否则不至,亦未能再受孕,伴身体逐渐发胖,而前来求治。路师诊见:形体丰满(体重 78kg, 病前 58kg),纳谷欠馨,大便不成形,小便量少,伴见神疲乏力,动则汗出,微恶风寒,周身骨节疼痛,下 肢肿胀,性欲淡漠,带下清稀,月经未潮,盼子心切。因家人以离婚相逼,心理压力很大,情怀抑郁。 前医处方多为温经通脉、理气活血、调补冲任等方药,尚属正治。舌体胖有齿痕、质略暗、苔白 腻,脉沉细滑。 路师诊毕,言此为脾虚失运,水湿停聚,闭阻经脉而致闭经。治法宗《金匮要略》“去水,其经自 下”之旨。方选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防己 12g,黄芪 20g,白术 15g,茯苓 20g,生炒薏苡仁各 30g, 泽泻 12g,藿苏梗各 10g,防风 10g,香附 10g,益母草 15g,车前子草各 15g,炙甘草 10g, 7 剂。药 后乏力、恶风、身重有减,下肢肿胀消退,舌脉同前。已见效机,乘胜追击,宗上法,原方去防风加桂 枝 10g,川芎 10g,以增温经活血化瘀之力。再进 14 剂,服药至第 12 剂,月经来潮,但经量极少,色 淡,两天即净。其余诸症悉减,体重减至 76kg。遂以上方加减,先后调理 3 个多月,服药百余剂,体 重减至 65kg,诸症消失,月经周期、量、色恢复基本如常。后喜获身孕,于 2005 年 2 月 26 日顺 产一男婴。 体会:本例患者流产之后,出血较多,气血俱损,复因过早上班,工作劳累,再加饮食失于调理,致 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湿不化,聚湿酿痰,化为脂膏,停于皮下脂膜,而渐致肥胖;水湿阻于胞宫, 气血运行失常,冲任不调而致闭经;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湿阻则神疲乏力,肢体酸重;气虚则卫外不 固,而微恶风寒,时汗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纳少便溏;湿邪趋下,故见带下清稀,下肢肿胀。本病 起因于脾虚湿困,后致闭经,与《金匮要略》“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之旨相合,故先予健脾祛 湿之防己黄芪汤,使脾土健运,以绝水湿产生之源;用疏风祛湿之品,使已成之水从表里分消而去; 复加行气化瘀之品,使气畅、水运、血行,则闭阻之经脉得以调畅如初。既辨证准确无误,治理、 法、方、药于一炉,故十余年闭经之顽症,经三月余调理,得以经调孕成而喜获子。 清热除烦,养血安胎治疗先兆流产 患者某,女, 27 岁, 1991 年 12 月 26 日初诊。 主诉:妊娠 6 月余,胎动不安 2 个月。因工作繁忙,休息不足,劳力过度,妊娠 4 个月时,即感胎儿 在腹内躁动不安,常因此夜不能寐或夜半惊醒,伴有盗汗,心烦急躁,胃中嘈杂,纳差,口黏无味,头昏 乏力。妊娠 5 个月时,始有不规则宫缩,每次约持续 10 秒,间隔十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经医院妇 产科检查,诊为“先兆晚期流产”。口服鲁米那及舒喘灵,症状少缓,但停药后复作,故来求诊。现除 上述症状外,面色浮红,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滑数。此为血虚有热,不能养胎,肝郁化火,心君被扰,胆 失宁谧所致。治以清热除烦,养血安胎。处方:竹茹 12g,苏梗(后下) 10g,黄芩 9g,炒白术 10g,黄 连 1·5g,砂仁(后下) 3g,丹参 12g,炒枳壳 12g,白芍 15g,炒枣仁 10g,茵陈 10g,玉蝴蝶 6g,甘草 3g。 水煎服, 4 剂。 二诊: 1992 年 2 月 1 日。药后心烦得解,夜寐改善,但胎动仍较多,宫缩次数减少。面色浮红见 退,舌质淡红,苔薄根腻,脉滑数。既见效机,宗前法增损续进。处方:竹茹 12g,苏叶(后下)3g,黄芩 9g,炒白术 10g,黄连 1·5g,丹参 15g,砂仁(后下) 4g,炒枳壳 10g,白芍 15g,炒枣仁 10g,佛手 9g, 生山药 15g,甘草 3g。水煎服,6 剂。 三诊: 1992 年 2 月 7 日。药后胎动不安及宫缩等症明显减少,嘱暂停服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四诊: 1992 年 2 月 23 日。孕 7 个月后,因工作较忙,肢倦神疲,夜寐不安,胎动及宫缩又逐渐增 多,且宫缩时伴有腹痛,心烦易怒,鼻塞咽痒,胃脘不适,嗳气泛酸。经医院产科检查诊为胎儿臀位, 已入盆腔,有早产之征,建议住院保胎治疗。 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对中医疗效增强了信心,故再次来诊。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大关部弦滑。为 气阴不足,血失所养。治以益气养血,补血和营,健脾畅中,清热安胎。处方:太子参 10g,沙参 12g, 麦冬 10g,丹参 15g,白芍 15g,炒白术 12g,黄芩 10g,砂仁(后下) 1·5g,苏梗 9g,竹茹 12g,炒枳壳 12g,甘草 6g。水煎服, 5 剂。 五诊: 1992 年 3 月 15 日。服上方诸症明显减轻,胎动柔和,偶有宫缩,鼻息通畅,心静眠安。纳 谷日增,精神充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小滑。本效不更方之旨,前方再进 10 剂。 六诊: 1992 年 2 月 28 日。服上方 10 剂后,诸症均杳,寐食得安,二便调畅。医院产科检查示: 胎位正常。为巩固疗效,再以益气养血,清热安胎,调理冲任,健脾和胃。处方:太子参 12g,麦冬 10g, 丹参 15g,炒白芍 15g,炒白术 12g,黄芩 10g,炒枣仁 10g,炒枳实 12g,砂仁(后下) 2g,苏叶(后下) 6g,甘草 6g。后足月时产一男婴,体重 3 公斤,母子安康。婴儿啼声宏亮、食欲旺盛,满一个月时 体重达 4·2 公斤,半岁时达 9·5 公斤,反应灵敏,体格健壮。 体会:患者年近“四七”,肾气盛而怀子。胎动不安多为气壅血热,阳气搏之,致经脉妄行,胎漏下 血;阳气内盛,肝郁化火,热扰心神则心烦,夜不能寐,夜半惊醒;阴液被灼,虚热内生则虚烦盗汗;气 壅血热,经脉不利,水津不布,聚热生痰,升降失司,故纳差、胃中嘈杂、口黏无味、头昏乏力;苔腻、 脉滑数为中焦气壅痰热之征。遂立清热化痰,养血安胎法调治之。以枳壳汤、竹茹温胆汤、芩术 汤化裁。方中竹茹、茵陈、黄连、黄芩清热化痰,温胆宁心为君,白术、砂仁健脾和胃,枳壳行气 通滞,玉蝴蝶疏肝解郁为臣,丹参、白芍、枣仁养血和营,安神除烦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 尊河间、丹溪产前宜清热之训而立,但不拘芩、术之属,而以化痰清热为主,调气养血为辅,收调气 不伤阴、滋养而不壅滞之效。又妙用砂仁少量,辛温为反佐,以醒脾行气除壅,安胎止痛。丹溪 云:“人之怀孕,如钟悬在梁,梁软则钟坠,用白术以培万物之母,条芩固中气以泻火,滋子户之阴,以 制相火,与其利而除其害,其胎自安。” 二诊诸症得缓,为胆热见轻,故去茵陈;郁火得除,而去玉蝴蝶;气机得畅,故易苏梗为苏叶黄连 汤,以专事止呕除烦;白术健脾以固冲,山药滋脾阴以和营;佛手通滞而护阴,以防壅滞。重用白芍与 甘草相合,为芍药甘草汤,有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安胎之功。 三至五诊时,妊娠已六月,胎儿渐大,倍食母气,儿有余母不足,故胎动不安,胎位不正,大有早产之 势。故选明代武之望《济阴纲目》中所载麦门冬汤,以治“妊娠六月,卒有所动不安……惊怖,忽有 所下,腹痛如欲产”之证。本案取其中太子参、沙参、麦冬、丹参益气养阴以清虚热之意,又辅以 砂仁以固冲,苏叶、枳实以理气安胎止痛,是以血止而胎儿得养,母子平安。六诊时,诸症均瘥,胎位 已转正常,为巩固疗效,而以益气养血,调理冲任善后,终收足月分娩,母子平安之效。 路志正治疗妊娠病之验案 妇科疾病 2009-11-09 21:20 阅读 0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是妇女的特殊生理阶段。怀有胎儿,母子双 身,故《内经》谓之“重身”,《金匮要略》始有“妊娠”之称。 一般情况,母体受孕并孕育胎儿成长,说明气血充足,肾气旺盛,正如傅青所言:“夫妇人受妊,本 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但傅青又曰:“然肾一受精而成妊,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 所以妊娠期间,母体因聚气血以养胎,往往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失养,或由于胎儿生长过快过大,子 夺母气,而使母体正气亏虚,每易招致外感或内伤;也有本因母体之病变进而累及胎元之气,母子 互为影响,进而引发妊娠病。 路老精于内科,并娴女科,在妊娠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许多心得验案,临诊即执“有故无殒“之古 训,又守胎前应慎之旨,整体调治效如桴鼓,无不令人叹止。后学仅撷几则路志正教授治疗妊娠病 之验案,籍以洞悉路老独道之匠功。路志正教授,集多年临床经验,对妊娠病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 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禀赋各异,有的妇女受孕后,肾气旺,脾气健,气血充,冲任盛,则胎母体安,虽 有一些妊娠反应也无大碍;但有些妇人,原本禀赋不足或素体脏腑功能偏弱,一旦有孕育,内虚外 夺,则肾气不足,脾胃虚弱,精血化生匮乏,使血不养胎,气不护胎,冲任不能固胎、系胎,从而出现漏 胎、滑胎、胎蒌、胎死等因病及子之恙,即《诸病源候论》言“其母有疾以动胎”;也有因胎气逼 迫,气机失调,升降悖逆,而生产恶阻、子痫、子肿、子悬等病症。凡些种种妊娠病,临诊时均当详 辨细察,明确诊断,则当即立法,随证出方,不可因顾虑胎儿而忧柔不决,坐失癒病之良机,甚则 殃及母子。 《内经》言“妇人重身,毒之如何?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是路老也进一步强 调,妊娠病虽不可轻心,要及时药之,然而在治疗同时也有顾及胎儿,药以治病,当“衰其大半而止” 处药宜轻灵而不可辛燥峻烈;治病与安胎当主次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1 妊娠恶阻 恶阻者,谓其恶心而阻其饮食,是妊娠早期常见现象,多见妊娠后 6~12 周,出现呕恶、厌食、择 食或食入不下,恶闻食气,若反应重者,反复呕吐迁延不能自止,甚可诱发他病或殃及胎儿正常发 育,故当及时治疗,《万氏妇人科》曰“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病也,重者需药调之,恐伤胎气。”恶阻 病因,有胃虚、痰滞、气郁等不同,多有兼挟之异,寒热虚 实之别,但其病机,总属孕体血聚养胎,冲脉气盛,其气上逆,引动胃失和降所致。 1983 年初,孕妇唐某, 34 岁,前来路志正教授处就诊,主诉身孕已二月有余,自早孕 40 天始出现 恶阻,呕吐不能进食,现症渐见加重,呕吐频(呕物酸粘),饮食俱拒,并时伴吐血鲜红。孕妇身冷烦躁, 夜不能寐,大便三、四日不行,诊其脉来弦滑,左寸脉上鱼际,观其舌质黯红,少苔。证势笃急,然路 老辨证经纬有序,妊娠孕后,经血不泻,内聚养胎。冲脉气盛,上犯于胃,胃失和降,胎滞气血,蕴而化 热,伤及阳络,故有呕吐频作,时见吐血鲜红。阳明燥热,腑气不通,气郁内闭,阳不达表,故有便秘烦 躁,身冷诸症。舌暗红少苔,脉弦滑而大,均为热蕴气盛之象。故治宜清热止呕,通腑泻浊为主。冲 脉气盛当以平肝制冲,而金能克木抑其冲盛,且肺胃之气同以降为顺,胃气上逆易影响肺失清肃, 因而治应佐以清肃肺气,一平其肝气,二固未殃之地,一举两为矣。 药用:苏叶 3g (后下),黄连 2g,黄芩 9g,生大黄 3g (后下),炙杷叶 12g,陈皮 6g。 药进二剂,腑气得通,恶心呕吐明显减轻,两日未见吐血,且稍能进食,再诊其脉,仍见弦滑,但已不 上鱼际,舌质红,苔少。诸症好转,但呕吐日久,阴液受损,脾胃失养,现既腑气已通,热势已减,则应虑 其伤阴化火之变。随立治法,和胃降浊,养阴和络,佐以清肝制冲。 方药:藿梗 3 克,竹茹 10g,清半夏 6g,云苓 15g,川连 2g,吴萸 1g,杷叶 9g,玉竹 6g,刀豆 6g,旋复 花 9g (包),代赭石 12g(包)。每日水煎一剂分四次少量频服。共九剂。 另有苏叶 3g,黄连 1g,日常开水冲泡茶啜饮,二剂。 药后,呕恶均瘥,纳谷渐进,精神来复,停药未再呕吐,后少事调理,以资巩固。 上述之例,妊娠恶阻,是为阳明脉证,脾胃蕴热,腑实不通,且肝气冲逆,热伤血络,并见吐血,故清 泻腑热,肃肺制肝。随其证而治之。不因苦寒,泻下之品而舍黄连、代赭石、大黄诸药而不同。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只要辨证准确,掌握药量,小制其剂,中病即止,有是证用是药则无伤胎之 虞。 2 子 嗽 妇人重身,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前人称为“子嗽”。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妊娠咳嗽,谓之子嗽,甚或发展为劳嗽,俗称‘抱儿痨’”。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清恶浊,外司呼吸而卫外,内调水道朝百脉。孕妇因精血养胎,故阴常不足 而阳常有余,肺失濡润,则更易受邪而失宣。 子嗽致因,可由外感而成,也可内伤所起,但必累及于肺,肺宣发清肃,而为咳嗽。其病机表现或阴 虚内燥以虚为主,或痰热壅肺以实为主,虚实之殊,临证当予详辨。阴虚子嗽,多干咳无痰或少痰, 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痰火子嗽,多咳痰不爽,痰粘黄稠,口干面红,胸中烦热,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前者养阴润肺为主,后者清金涤痰为主,同时还要 结合临证具体情况,外感而邪未尽者应结合宣表祛邪,内伤而源于他脏者,又当清本正源,只有 辨证精当,才能施治无误。 曾有一位杨姓孕妇, 27 岁,重身三个月,因气候骤变未能适时添衣御寒,不慎感受小寒,寒束其 表,肺失宣降,清肃失司,而见咳嗽上气;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并作,初因顾虑服药会有碍胎气,故持 强冀其自愈。然受孕之身,当气血旺盛以养胎,若非表卫不固,正不抵邪,岂会一遇小寒稍有受凉则 嗽起。而既有正不足以御邪,又怎能冀邪之自去。延误近月,诸症未减反渐趋重,方来求诊于路老。 时诊其孕妇咳嗽、胸闷、胶痰难咯,周身拘紧,且伴有呕恶时作,纳谷不馨,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数。 此寒邪失于表散,内闭于肺,肺气失 于宣降则咳嗽、胸闷。肺窍不利,鼻塞咳声重浊。肺为水之上源,肺失清肃,水津不布,聚湿为痰, 壅而阻膈,则痰滞难咯,胸闷不畅。寒邪束表,经气不利,周身拘紧不舒。肺胃之气,同以降为顺,肺 金不肃,胃气不降,而见呕恶之作。舌淡苔白腻均为痰湿内阻之象。盖子嗽月余,症情迁延,若不及 时诊治,必有伤胎之忧。所幸邪尚在其表,证未其传变,乃属外寒束肺,肺失宣降,兼胃气失和。治拟 散寒宣肺,利气化痰,和胃安胎。 药用:苏叶 3g,杏仁 9g,宣肺散邪并降胃气;枇杷叶 12g,肃降肺气,止嗽化痰,与杏仁配伍,宣降相 宜,调畅气机;佐以苡仁 9g,健脾利湿于下,截其痰源;佛手 9g,刀豆 6g,两药并以理气化痰以开痰 结;更有白术 9g,益气健脾安胎;黄芩清肺燥痰并安胎,丹溪推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生甘草 6g, 清化痰热,调和诸药。 全方共凑散表宣肺,理气化痰,和胃安胎之功。 药仅服 2 剂,咳嗽大减,胸膈畅快,恶呕并消,守上方稍予加减,调理善后。数月后喜告,顺产一子。 路老认为,咳嗽一症,虽为常见,但孕妇久咳,必伤胎元,甚有损胎、坠胎之虞,故不可因其常而轻之, 因其微而怠之。 3 胎漏、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阴道少量下血,时下时止是为胎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始以“胎漏”命名。若妊 娠期间,胎儿于母腹内经常躁动不安,或有母体腰酸腹痛,小腹坠胀,或伴阴道少量出血,则为胎动 不安。胎漏与胎动不安,常是相兼而见,两者难以截然分开。此为临床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 之为先兆流产。 胎漏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胞阻是指妊娠腹 痛,而条文中所言“妊娠下血者”即为胎漏之征象。 胎动不安,最早见于《小品方》“治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痛在下腹,痛引腰胳,小便痛, 下血。” 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路老将其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诸病源候 论·妊娠胞漏候》曰:“冲任气虚,则胞胎内泄露”。肾为先天之本,男之藏精,女子系胞。肝藏血,女 子以肝为本,冲脉隶手阳明而属肝是为血海,任脉起于胞中,隶于肾而主胞胎。肾气足肝血旺,冲任 调和,妊孕得养。若肝肾不足,冲任亏虚,则母失所养而胎失所固,而为胎漏或胎动不安。另有《景 岳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妇人规》言“父气薄弱,胎有不能全受而血之漏者。”说明肾气不足,肾精薄弱,均会影响胎 居胞宫之安稳。(2)脾胃薄弱,生化乏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纳化正常,则气 血化生有源,气得护胎,血以养胎,则母子平安。若脾胃失健,纳运呆滞,气血生化匮乏,则气虚不能 载胎,血虚不能养胎。若过食辛温,或误食有害之物,尅伐脾胃,蕴热伤阴,或热炽而迫血妄行,招致 胎漏,胎动不安。(3)心身违和,情志不畅。女子以肝为本,妊孕血聚养胎,肝体失养,阳用易亢,或多 思过虑,更耗阴血,则见烦燥易怒,阳亢气逆失眠等心身违和诸症,甚者劫动胎元之气而致胎漏,胎 动不安。(4)劳役过度或过度安逸。妊娠期间过度劳役,往 往造成胎动不安,胎漏早产。《经效产宝》指出:“妊娠已经八、九个月,或胎动不安,因用力劳 心,心腹痛,面目青,冷汗出,气息欲绝,因劳动惊胎所致也“。但是,安逸太过,不思活动,也有碍胎儿 正常发育,这在南北朝时,徐之才著《逐月养胎法》中就已明确告诫,劳逸适度有益胎儿生长和分 娩顺利。 应当强调的是,由于胎漏,胎动不安和堕胎、小产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可以说是同一病证的不 同发展阶段,故临诊时必须注意病情的动态变化。若经治疗,出血得以控制,疼痛有所减轻,大多能 维持继续妊娠;如若见阴道出血量多,经治无果,且腹痛加剧,则有发展为堕胎,小产之兆,当结合有 关辅助检查来进行判断,确属胎基失于牢固,堕胎小产已成难免,即不可再行安胎,当以去胎益母 为大法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以免变生不测。 经路老调治安胎保胎而获母子顺安者难计其数。补益肝肾,养血安胎是为常法,也多为一般医 生所用,或在药物取舍,配伍进退上各有所别。然而对于因实致漏,非祛实而不足以安胎时,群医家 往往怯而为之,攻实恐伤胎,补虚虑助邪,重重顾虑束手莫展。而路老直言:安胎之法不可执一,应随 其证而治之,因其病而药之,有故无殒矣。 1992年曾治一位唐姓孕妇,27岁,职亦为医,来诊时值妊娠6月有余,胎动不安2个月,工作繁忙, 劳役过度,妊娠 4 个月时,感到胎儿在腹内躁动不安, 5 个月时,出现子宫不规则收缩,时有少量阴 道出血,血色暗而稠。除此,孕妇常有心烦易怒,夜半惊醒,盗汗,胃中嘈杂,望诊其面色浮红,舌质微 红苔薄腻脉滑数。此为肝郁化火,痰热扰心,治宜清化痰热, 柔肝安神。 药用竹茹 12g,黄芩 9g,苏梗 9g (后下),白芍 15g,炒白术 10g,砂仁 g (后下),丹参 12g,炒枣仁 10g,茵陈 10g,玉蝴蝶 6g,炒枳壳 12g,甘草 3g。方中竹茹,黄芩清化痰热并安胎,苏 梗、白芍柔肝舒肝使其条达,共同以为主;白术、砂仁健脾祛湿,截生痰之源并安胎;丹参、枣仁 养血安神共为辅佐,以茵陈、玉蝴蝶、枳壳共以清热育阴,调和肝胃;甘草与白芍相伍敛阴和营,缓 急止痛而解宫缩。嘱服 4 剂,水煎每日 1 剂分服。 二诊诸症均有减轻,心烦得解,夜眠改善,宫缩次数减少,漏血已止,面色浮红已退,舌质淡红,苔薄 腻,脉仍滑数,法已凑效,方药增损继进。上方去茵陈,玉蝴蝶;易苏梗为苏叶以事除烦止呕,加山药 滋养脾阴以和营,佛手通滞而护阴。嘱服 6 剂。 三诊来诉,诸症悉除,则嘱其暂停服药,适当户外活动,但免再劳役。 时隔二周,唐某再次来诊,因自觉前期胎安无殒,故照常上班,医院工作较忙,时有夜不得安寐。近 日胎动不安及宫缩又起,伴腹痛,心烦,暖气泛酸。西医产科检查诊为胎儿臀位,已入盆腔,有早产之 征,建议住院保胎。患者因经过前次中医治疗,对中医疗效信心大增,故再次求诊不愿住院。观舌 淡红,苔薄白,脉诊弦滑,此时气阴不足为主,治以益气养阴,补血和营,健脾畅中,清热安胎。考虑到 胎孕之位不顺,路老结合灸法,综合治疗以正胎位。施以艾灸至阴穴,并处方药:太子参 10g,炒白术 12g,白芍 15g,沙参 12g,砂仁 15g,苏梗 9g (后下),竹茹 12g,麦冬 10g,丹参 15g,炒枳壳 12g,甘草 6g, 5 剂水煎服。 五天后来诊,胎动已柔和,心静眠安,纳谷日增,偶有宫缩,无漏血。嘱上方再进 10 剂,并配合艾 灸。二周后到产科检查,胎位已正,孕妇诸症均杳。为资疗效,再以益气养血,清热安胎,调理冲任, 健脾和中而巩固善后。该孕妇足月顺产一 3 公斤男婴,母子安康。跟踪随访,男儿体格健壮,反应 灵敏。 此孕妇先后两度来求诊,前以实热痰扰为主证,故治当清化祛实为主,后以气阴不足,虚热为主, 治以益气养阴顾虚为法,辅以砂仁固冲,苏叶、枳实理气安胎,则母子得养,宫安胎逸,并结合灸至阴 穴而顺转胎位,终收足月顺产之效。 路志正教授,家学渊源,理博功厚,治验不胜枚举。2004 年之金秋,后学有幸承蒙路老不弃,拜学 门下,历时二旬,为时虽暂,然路老不吝真传,循循善诱,奖掖后学,使我受益非浅。路老年事已高,仍 系于临床,勤于笔耕,鸡声灯影觅新知的治学精神令我敬仰。
本文档为【妇科医桉选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7-07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