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 记事本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 记事本

举报
开通vip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 记事本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1.民营企业也需要“江山永续”   《江山永续》是本好书!   我首先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住了!哪个江山开拓者不需要江山永续呢?其实,民营企业也期望“江山永续”,这个 江山不一定是家族的江山,而是企业自身的江山。但是,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而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寿命超过100年的也寥寥无几。因此,每个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在苦苦地思索着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 青,也就是江山永续!   周永亮博士是一位知名的管理咨询专家,不仅对企业成长...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 记事本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1.民营企业也需要“江山永续”   《江山永续》是本好书!   我首先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住了!哪个江山开拓者不需要江山永续呢?其实,民营企业也期望“江山永续”,这个 江山不一定是家族的江山,而是企业自身的江山。但是,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而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寿命超过100年的也寥寥无几。因此,每个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在苦苦地思索着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 青,也就是江山永续!   周永亮博士是一位知名的管理咨询专家,不仅对企业成长和执行力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深有研究,看来也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功 底。这本书吸引人之处有两点:   第一点,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历史专著,也不是一部描述帝王权谋的读物,应该是以历史素材为基础的管理学或领导 力著作。与我以前读过的历史题材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不是从纯粹的国学理论出发,也不是进行历史写实,而是从浩 瀚的历史长河中发掘出了诸多发人深省的领导力原则,如管理的核心是人性而不是事务、赢在治才等,特别是最后几章 中提到的铁则和核心原则正是我们民营企业老板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点,这本书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也不是从描述到描述,而是从很多有趣的历史现实描述中抽取很多理论原则, 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历史的营养。   以往,我们了解中国式的管理原则基本都是从《论语》、《孙子兵法》、《大学》、《易经》中获得的,对帝王的 了解多是从他们的政治权谋中获得,似乎帝王天生只能是权谋的玩弄者,周永亮博士却从历史的高度告诉我们:成功的 帝王恰恰是中国式管理的最佳实践者。说心里话,我一开始有些抵触,读完本书后,觉得周博士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一 个成功的帝王肯定玩弄过政治权谋,但是仅仅靠权谋或者主要靠权谋是赢得不了天下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秦始皇、王 莽、隋炀帝杨广等。那些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而且能够让王朝持续更长时间的帝王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坚守正道的, 如周文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和清王朝的康熙。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我认为,这句话是本书观点的精髓,不仅是成功帝王的座右铭,也应该成为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基本行为原则!   格兰仕集团也是一家有雄心的企业,同样希望江山永续,我们为此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品牌塑造、内部管理等 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可以说,我也是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经营着我们这家企业。我相信,《江山永 续》将对我们对于企业经营的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每一个希望自己企业江山永续的企业家,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梁庆德   广东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帝王管理是中国历史的珍贵遗产   周永亮博士的新书即将出版,索序于我。永亮博士是毕业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法学博士,长期从事战略与执行力 组织建设的研究与咨询,是国内知名的战略与管理专家。我则自博士毕业留校后一直在北大做中国古代史和中外文化交 流史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我之所以乐于为永亮博士的这本新书作序,主要有以下一些缘故。   首先,我比较欣赏作者选择的视角,赞同作者的一些提法。如“真正的中国管理高手是王朝的统治者,他们才是中 国管理的主要实践者,甚至是理论的原始创造者”;“实际上,中国的‘治’就是管理,而且中国的管理很有成效,那 就是王朝的长寿与文明的延伸”;“真正的大智慧是构建王朝并使之持续,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基业长青”,等等。我 觉得这些提法颇具新意,而且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被称为“治”,汉代有“文景之治”,唐代先 后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也可以称“康乾之治”,总之,盛世都是治世,都可以视 为管理的成果。   例如唐太宗贞观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治世”。史载当时是“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经月不 闭”,“马羊遍野,旅途不赍粮”,“几致刑措”。据《通志》记载:贞观初,斗米匹绢;经过九年发展,达到了“斗 米不过四五钱”。为什么能这样呢?归根结底是政治治理即统治者进行管理的结果。所以,后来开元年间的史官吴兢据 太宗政绩及君臣政论撰成《贞观政要》,对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历史借鉴、刑法贡赋、官员选任、君臣作风、君 民关系、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学术文化、征伐安边等多有详述,实际就是系统归纳总结“贞观之治”的管理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该书颇受唐朝 统治者的重视,被“书之屏帷,铭之几案”,列为皇家子孙的必读教本。由宋至清,历代王朝统治者皆推崇该书。9世纪 左右传入朝鲜、日本等国,也备受重视,被列为皇家、幕府的政治教本。   类似的经验总结在其他族群历史上也可以找到,例如中古中亚黑汗王朝于11世纪中编写的诗体政论《福乐智慧》, 书中的讲述尤其对于安邦治国的君主大有用处,内容包括人君应具备什么条件、什么东西是君王的屏障、国家应有怎样 的法度、国家的存亡原因何在、国家的兴衰是何缘故等。塞尔柱王朝君主蔑立沙于1086年命令宰相尼扎姆·穆勒克等撰 写的《治国策》,内容与《福乐智慧》不无相似之处,书中有关于举行纠错扬善、主持公正的觐见、关于拥有土地者及 对农民待遇的调查、关于封疆君主及其津贴、关于王室管家及该职的重要性、关于国王的好朋友和密友及其为人处世、 关于向博学和经验丰富的人请教、关于惩处犯错误的身居高位者、关于对农民状况及其摊派采取谨慎态度、关于国王不 易草率处理事务等许多章节。据研究,《治国策》直接影响了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问世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有人甚至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儒学“安邦治国”思想的西向传播。这些学术史当然值得学者追究,而历史上的国家管 理经验更需要今日学者深入发掘,以利人们借鉴利用。这也说明,永亮博士的这本书不仅具有现实参考价值,而且也有 重要的学术旨趣。   其次,我也赞成永亮博士在其书中提出的关于“真正的管理实践者是王朝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所谓管理就是管 理人,你说,不以人为本还能以什么为本”等这样一些看法。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大戴礼 记》记载:“曾子曰:‘敢问不费不劳,可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眉曰:‘参,女(汝)以明王为劳乎?昔者舜,左 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政之不中,君之过也;政之既中,令之不行,职事者之罪也。明王奚(何)为其劳 也!’”讲的就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这样一种区别。这里孔子所谓“政”,其实就是“治国策”,可见所谓政也 就是治,所以管理也就是用人之道。众所周知,唐太宗“贞观之治”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知人善任。   史载唐太宗治国有许多过人之处,其中尤以善于用人为世人称道。他曾经与大臣讨论隋文帝施政得失。有大臣认为 隋文帝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君主,而太宗恰恰认为隋文帝之失在于不懂得放权,不信任臣下,有大事小事一把抓的毛病。 他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 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 待?”在用人上,唐太宗深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多能根据属僚群臣的不同特点,做出准确的定位,加以 合适的任用,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人才皆得其用,脍炙人口的“房谋杜断”,正是这种人才任用上互补性成功的形象写 照。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不求全责备,反映了唐太宗的明智。   最后,永亮博士大学本科读的是历史专业,毕业论文做的是中唐时期唐宪宗年代的“元和中兴”研究。正好我在历 史教学和研究中也对中唐兴起的经世致用学术风气很感兴趣,于是和永亮相谈甚欢。据我所知,历史学科固然也有许多 专业方向,但就中国史学传统而言,政治史无疑处在核心位置。因此,永亮博士的这本新书从“帝王管理”入手来剖析 中国古代政治史,可谓深谙史学之道。读者可以看到,本书作者提出问题、选取个案、归纳分析的方法也有其独到之 处,既不同于一般历史作品,也不同于社科理论著述。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世纪,史学也需要有新的问题意识、新的观 察视角和新的研究方法。我认为,永亮这本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总之,这是一本内容新颖、颇具创意的 好书,值得一读。是为序。 第 1 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王小甫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2008年10月31日写于北京大学畅春园   3.引子   数千年前的一天,   外面是阴霾重重、腥风血雨!   被关在里(商朝监狱,最早的国家监狱,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的姬昌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他静静地推演 着被后人称为“周易”的术数!天下如他这般关注这个没有什么人看得懂的东西的人不是很多,也可能正是由此他看透 了殷商的气数,也正是由此他的儿子后来建立了周王朝,也正是因此他了解了一个王朝为什么会衰落,从而也找到了令 王朝尽量延寿昌盛的秘诀!   他为什么痴迷于易数?他从易数中到底参透了什么?   我觉得,后世的文王,当时的姬昌,当时的西伯侯,参透了建立一个王朝的秘密,更发掘了一个作为王朝统治者应 该关注的东西。这,大概就是中国的管理之始吧!   人们研究中国的管理,总是从孔子的书籍、诸子百家或者《易经》等开始,也就是说,总是从理论出发,实际上, 理论总是对于历史的总结和感悟。这种态度、方法和路径不太有利于了解真正的中国管理。   真正的中国管理高手是王朝的统治者,他们才是中国管理的主要实践者,甚至是理论的原始创造者。君不见无论是 孔子还是其他学者提出理论的时候,举的都是优秀王朝统治者的例子吗?周王朝、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等之所以能 够持续数百年,不是一个运气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帝王积了德行的问题,而要归功于几个主要君主的管理能力。中华文 明在王朝更迭的过程中没有夭折而繁衍持续数千年,成为地球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不是偶然的!就像研究美国企业的 管理,不是读读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亨利·明茨伯格的书就可以了,也不是上上哈佛、耶鲁就成了,一定是 要研究研究美国政府以及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杜邦化工等企业是如何运行的才能够掌握真正的精髓,因为这些大师( 比如德鲁克)的很多结论也都来自于此。   如果说,西方的管理精髓主要体现于大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历史,那么,中国的管理精髓一定是展示在历代主要王朝 的长寿进程中,以及中华文明的繁衍持续过程中。我们一谈到管理,常常就是西方的管理,确实,如果按照西方管理定 义的话,中国过去自然无管理可言。实际上,中国的“治”就是管理,而且中国的管理很有成效,那就是王朝的长寿与 文明的延伸。实际上,这也可能是欧洲很多王朝不能统一和持续的因素。人们往往关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来的管理 智慧,实际上,那只是王朝更迭的插曲(历史短暂且管理业绩较差,倒是战争谋略和人事斗争权谋精彩纷呈),其展示 出来的管理大智慧乏善可陈,勾心斗角才是主题,对于王朝的持续而言,应该说是小智慧,真正的大智慧是构建王朝并 使之持续,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基业长青。   以往研究中国的管理往往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研究儒、法、道、释等学说,认为这是中国的管理代表。实际上,它们都是管理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 的管理实践者则是王朝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另一种是研究帝王统治技巧,结果就是似乎中国的皇帝一心用在玩权术和整人上。实际上,这都是对中国管理的极 大误解。王朝延续不会是自然而然的,一定有着管理的根源。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管理关注人,而西方的管理关注事,这也是一种误解。中国管理关注人的目的在于维持王朝寿 命,这是管理者的真正利益所在。西方关注事也是关注人的事。在某种意义上,以人为本是管理学上的伪命题,管理的 就是人,你说,不以人为本还能以什么为本呢?!因此这是一个永远可以争议下去的话题。   1.周文王的使命与始皇帝的欲望   有人说,中国是唯一的。   确实,在庞大的人类文明史中,唯有中华文明完整地持续了数千年。   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最后因北方民族的入侵而遭遇毁灭性消亡,而美洲中部的尤卡坦半 岛、叙利亚北部沙漠、非洲的中部都曾有着显赫而发达的文明,但是都早早灭绝而无人知晓了!   这是偶然的吗?!   当然,有人会说,那是中国大地绵延数千里的广袤易于形成大一统;也有人更离谱地认为,中华大地不断的巨大洪 水让中国人愿意接受数千年的专制统治,从而客观上导致了中华文明的数千年延伸。   实际上,当你仔细地研读中国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中华文明有无数次可能分裂如欧洲,成为大一统倒看起来 像一种偶然,因为诸侯和军阀们的分裂倾向都是很强的!最终,一种强势或者仁道的帝王出现,收拾河山,重新进入了 一个新王朝!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有的雄心勃勃、看起来很有可能的霸王(如项羽、李自成、洪秀全等)并不能 统一华夏,也不能令王朝持续,而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人却成为长寿王朝的开国帝王,甚至有不少的开国皇帝都会令我们 大跌眼镜,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之类!仔细想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最关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2.渭河之滨的对话:如何拥有天下   周文王出狱回到西岐后,一日,乘车驾马来到渭水边,遇到了在茅草丛生的岸边钓鱼的姜太公,对姜太公钓鱼的直 钩文王感到很奇怪:“这能够钓到鱼吗?”   “愿者上钩。”   文王觉得新奇,更觉此人神奇,怀着敬意问道:“您喜欢这样钓鱼吗?”   太公说:“我听说君子执著于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而小人只是去做仅仅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我这样钓鱼有自己的 目的!”   文王问:“那您这样钓鱼与实现伟大抱负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太公道:“哦!至少有三点相似:就像用诱饵钓鱼一样,只有用厚禄才能聘到人才;就像用香饵钓大鱼,只有重赏 才能找到效死力的人;就像用不同的诱饵钓不同的鱼一样,要用不同的奖赏方式寻求不同的人才!您看,用人与钓鱼有 什么不同呢?”   文王大奇其言,忙欠身道:“请您指教!”   太公说出了下边一番话:   “天下的事物,往往是在最为繁华昌盛的时候就开始走向衰亡了!因此,只有那些默默无声、深藏不露而生长的事 物才更能持久、更长远!有远大志向的人,只有具有创造性地、潜移默化地感动人心,以悄悄的恩惠征服人心,才能获 得更大的成功!   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所有的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人,才能够得到天下;独霸天下 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只有让天下人都能够得到利益,才算是真正的王道!”   多么简明精辟的道理!这番话实际上是对商王朝江山沦落的一个总结,不仅为周文王消灭无道的殷商纣王提供了理 论的根据,也使得周文王一下子就明白了获得江山并持续下去的根本法则。   3.始皇帝问计韩非:如何治理天下   战国纷乱之际,秦王政看了韩非的几篇文章后拍案叫绝,要求尽快见到此人!   身怀治国大才的韩非以韩国使臣的身份来到秦国,秦始皇(当时的秦王政)久闻韩非大名,专门派特使接待,并潜 心问计于韩非。韩非才华横溢,但有口吃的毛病,一紧张说话就不连贯了,大量的建议都是通过文章呈递的。从行为作 风看,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不谙政治潜规则,因直言不讳在韩国受尽排挤,一旦遇到秦王的超常礼遇,便认为遇到了千 第 2 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古明君,他马上就上书秦王:   “如今秦国拥有国土数千里,军队有百万之众,影响力远非其他诸侯可比,臣冒死希望面见大王,向您提出兼并其 他诸侯的大策。如果这些策略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大王可以欺君之罪杀死为臣。”   这些话未免太激进了,也使推荐他的老同学李斯心中充满了嫉妒。显然,单纯的韩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是 通过文采飞扬的大段文章将治理主张上递给了秦王政。在他看来,要使得政权持续,需要高超的“君道”:   “高明的君主应沉静而使属下自如发挥。”这是韩非强烈主张的第一条君道。   用他的话说,就是“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也就是说,只有意无所制,才能洞晓事情的真相;沉静,才 能了解变化的事物的规律。因此,他主张:“君主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臣属就会投其所好,表里不一;如 果君主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想法,臣属就会小心谨慎、千方百计地施展自己的才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集思广益!   同时,君主表现沉静,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取向,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局面,也能更好地观察臣属的表现和潜力,有 利于增加臣属的事功。”   “君主注重运用法势才能使属下尽职。”这是韩非主张的第二条君道。   如果你觉得第一条君道听起来有点道家“无为而治”味道的话,那你就错了,那只是韩非提法的一个侧面,他要求 “沉静领导”的同时,提出“英明的君主一定是善用法势的强者。只有君主坚持法度,国家才能强大。如果不能很严格 地执行法律,人们慢慢地就会轻视法律,逐渐地背叛法律。臣属对于君主的反叛是逐渐形成的,做君主的很随意,视法 度为无物,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他强调:“英明的君主对于任何事任何人都要用法规衡量,既不能该处罚的不处罚,也不能滥用奖赏。君主 执行法规都不守信用,你还指望臣民很好地遵守法规吗?所以,要用严格的法规治理混乱、判决谬误、改正错误,整肃 吏治,统一行为规范。只有法规执行有效,国家的治理才能有效。如果君主放弃了法规而以个人意志与好恶进行管理, 那也就没有什么规矩了,统治自然会崩溃。”   “君主统治主要是运用好两种权力。”韩非在上述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条君道。   “天下治者,赏罚而已”,这恐怕是韩非最为著名的一句口头禅。有时他也会将“赏罚”这种权力称为“刑德”。 他认为:一般来说,谁拥有奖罚权力,被奖罚者就服从谁;你奖励什么,什么就会出现。赏与罚是君主驾驭臣属的两种 基本方式,也是最不能授予、最需要谨慎、最不能分割的两种权力。   他说:“君主有两种忧患值得注意:如果任用能干的人,臣属有可能凭借才能替代君主;如果随便提拔人,很多事 情就会做不好。因此,君主要抛弃按照自己好恶使用奖罚的做法,公正客观地用好赏罚两种权力。”   “剪除朋党以免尾大不掉”是韩非不断重复的第四条君道。   用他自己的话说,“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也就是说,君主要管理好国家,就必须伐掉像 草丛一般的朋党。如果不及时砍伐,朋党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后果就不堪收拾!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年来君主对 于势力强大集团非常警惕而实施压制的理论依据,不管是不是真的朋党,只要组织一旦强大起来,就会有话语权,就会 对政权产生致命的威胁!究其思想根源是对于人们的不信任。在韩非的心中,王朝要持续,就要永远不放弃戒备之心, 不仅防备危险,而且要谨防对手的逐渐长大。实际上,这种思维与西方的制度思维是一致的!美国政治制度的建设也是 建立在对人性的不信任基础上的,典型的说法来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可怜的理查德的年历》1758年序言。他说:   过分信任别人会毁掉很多事情,因为“这个世界的事务中,人不是被信任挽救,而是被缺乏信任挽救”。   韩非的说法听起来是有些太露骨了,因此也给了嫉妒他才能的李斯以诽谤的借口。李斯清楚:如果韩非得势,他就 显得有些太无能了。于是,他开始进谗,激起了秦王政的愤怒,把韩非投入狱中。韩非是一个思想的巨人、现实行动的 低能儿,他根本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还是不断地写信通过李斯向秦王表忠心。李斯担心,这家伙一旦出狱,不仅我要 下台,而且可能有欺君的灭顶之灾,于是找了法子让韩非自杀了。等秦王政打算重新召见韩非的时候,韩非已经不存在 了!   当然,说他是法家有些过了,说他不是也难,不一定就归类。应该说,他的理论是比较实用的,观点突出,但缺乏 系统性,活的时间又短,因此未能成为大师!但是,他的理论成为历代帝王遵守的铁律,可谓无冕帝师。   4.刘邦与张良的南宫对话:如何让天…   刘邦刚刚取得天下的时候,册封了二十多个大功臣,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息,一时搞得有关部门难以行封!刘邦在 张良的陪伴下在洛阳南宫散步,发现很多将军东一堆、西一堆地坐在地上激烈地议论着什么!刘邦颇感奇怪,就问:“ 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回答:“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在谋划造反哪!”刘邦吓了一跳,说:“天下刚刚安定,他 们为什么要造反呀?”   张良徐徐道来:“陛下,您以布衣的出身获得了天下,贵为天子,所封的人都是萧何、曹参等您喜欢的故旧元老, 而所杀的人都是您一直比较仇恨的人。现在,这些将军们都有军功在身,可是天下没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分封,他们最担 心自己不能获得封地,同时也担心您计较他们过去的一些过失而诛杀他们,所以聚在一起商量着造反哪!”   刘邦面露忧虑之色,忙问:“那怎么办呀?”   张良说:“大家都知道的陛下平生最憎恨的人是谁?”   刘邦说:“肯定是雍齿了!这家伙很早就跟着我,常常讽刺我。我早就想杀了他,只是这小子功劳很大,我没有什 么理由、也不忍心杀他。”   张良眼睛一亮:“您赶紧封雍齿为侯让大家看,他们看到雍齿这样的人都能够获封,肯定心里就踏实了!”   刘邦急忙安排了一个酒宴,现场封雍齿为什邡肃侯,并要求丞相和御史加快定功行封的步伐。   宴会结束后,不少功臣很高兴:“连雍齿这么被皇帝痛恨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没有问题了。”   张良的这一妙策只是道出了一条简单的原则:要想让天下持续,必须做到利益均衡,而且要人们感受到公平,不能 仅仅照顾元老故旧,更不能根据领袖自身的好恶随意奖罚,在人心未定的情势下更是如此!   5.唐太宗与魏征的思维碰撞:天下安…   如果说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历史综合评价最高的话,大概就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了:文治让贞观时期成为大治之 世;武功不仅统一中原,更征服西域北地、跨地渡海征服高丽!一生无奢侈行动,也无妄杀行为(与李建成、李元吉的 斗争谈不上污点,因为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不能彻底清除二人,那二人也会将他置于死地而且有了数次行动)。李 世民又是一个综合管理能力极强的人!   唯一遗憾的就是子女教育出了问题(也可能与长孙皇后的性格有关,她是一个少有的成功皇后,节俭、仁慈、不干 政、很有爱心,也会关心李世民,但是对于子女的教育可能偏软或者忽视):李治尽管继承了皇位,却将大唐江山送给 了自己的老婆!大唐江山差点永久性地葬送了。   不过,李世民能够将执政之年管理出一个贞观之治,不能不说这与他和诤臣魏征的持续争论或者深度交流有关!魏 征作为一个臣子感谢上苍给了他一个做良臣的机会,李世民也很庆幸自己得到了一个难得的“镜子”!   魏征做过李世民四大对手的臣子: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和李建成。他们都未能利用魏征的智慧和能力创造历史奇 迹,却阴差阳错地使他成为李世民的诤臣!   如何成就一个安定持续的王朝?围绕这一主题,李世民与魏征等臣属有着数次精彩的对白。   政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水与舟   贞观六年,唐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如何治国的问题,他很有感慨地说:   “朕观古之帝王,有盛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其过 失,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 意。” 第 3 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李世民又说:“《书》云:‘可爱非君,可畏非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之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 也。”   魏征回答:“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他很形象地将君主与臣民的关系定义为舟与水的关系,只有安定了天下的百姓,才不会掀起滔天巨浪,将帝王之船 打翻!   就在魏征“舟与水”论的基础上,中书省值班大臣张蕴古进行了发挥,提出了“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 人”的“天下为公”论点,赢得了唐太宗的高度赞赏。   天下利益的公与私   要想做到“天下为公”,让“舟”与“水”达到和谐程度,首先就要明确利益关系,让百姓看到管理者的利益倾 向,如果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论随意挥霍天下财富,如隋炀帝般,老百姓自然就知道你说的“公”是怎么 回事!从长期看,愚民政策是行不通的。因此,张蕴古向唐太宗强调“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令唐太宗很高兴。 因此,当位高权重的房玄龄提出唐太宗很多旧臣对于自己的位置不如很多其他臣属而有怨言的时候,李世民没有回避这 个问题,对房玄龄说:   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 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唯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   这些话让房玄龄很是汗颜!   6.君主与臣属之间的明与暗   “公私分明”、“天下为公”说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哪个皇帝也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天下完全是自己的。关键是如 何体现这些原则。唐太宗知道这些事情问房玄龄是没有答案的,只能问计于魏征:“何谓明君暗君?”   魏征用一句话作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接着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 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 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 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关键事务的本与末   把握关键事务是优秀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品质能力,而李世民最大的一个性格特征就是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并坚持执 行到底。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掌权道理。如何让“本”稳定,他自有一套道理: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也,若兵戈 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一次,他与群臣讨论前朝治理的得失,问道:“你们知道商纣、秦皇为什么失掉天下?”   太子少师萧回答:“纣王为君不仁,招致武王的征讨,因此失去了天下;周天子以及六国没有什么罪过,始皇用武 力灭掉了他们。武王和秦皇同样是获得了天下,但是人心向背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周朝持续下来,而秦国很快灭亡 了!”   李世民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武王得了天下后,大修仁义;秦国获得了天下,更加崇尚谋略武力。这 才是两者为什么有不同下场的真正原因!”   魏征马上答道:“当前,天下太平,臣不认为是欣慰的!唯一令臣下感到高兴的是陛下能够居安思危!”   7.清康熙帝的和谐对话:融合天下各…   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演义的历史剧看,康熙都是一个喜欢出游的皇帝。难道他真是为了体察民情才出游的吗? 难道他真是想看看中原大地的旖旎风光吗?   从传统的中原文化看,清康熙帝是个有些特殊的皇帝,其先祖带领满族以武力征服了中原地区,建立了清王朝。清 朝入关之初,满汉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清兵在几个大型战役中的屠城做法和建立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民间潜伏着很 多敌视的力量。康熙帝登基后发现,如果继续采取满汉分离的做法,结果就是统治基础的失去。只有扩大统治基础,王 朝才会稳定,才可能会持续。元朝的短命教训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汉满融合是王朝基业长青的重要途径。于是,他 以华夏正统王朝的继承者自居,下达命令:“治理天下应该以宽厚仁义为本,要尊重人性,不管是满、汉、蒙各方之 人,均要尊重其习俗。”   康熙帝一再强调:“满汉皆朕之臣子,职掌相同、品级有不同的,应该实现统一。”   同时,康熙帝在南巡的时候要亲拜孔庙,因为他深知孔子在中原文化和历代帝王治理国家过程中的位置。这不仅出 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意外,也成为非汉族统治者的一个重大例外,当然也出乎汉臣们的意外。   高士奇等重臣提出建议:“陛下不必如此,只要前往祭拜就可以显示皇威了!”   满族大臣更是对此有异议:“这不等于我们还要向汉族臣民学习吗?”   康熙帝说:“孔子有素王之称,是百代帝王之师。朕自然执学生之礼,而且要执臣礼,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一招 完全超越了以往任何帝王最多二跪六叩的重礼习惯,当下便将中原文人以及大量的汉人从心理上征服了!后来,其孙子 乾隆帝三次赴曲阜拜孔庙更是令汉族皇帝们赶不上了。   康熙帝可不仅仅是做秀而已,回到北京后立即要求开“博学鸿儒科”,遍地网罗负有盛名的鸿儒文人,提拔了大批 儒学之士,满汉之间的文化堡垒逐渐坍塌,和谐共处成为王朝的主流。尽管之后的历代清帝始终保持着对于汉人的戒 备,但自身已经完全融入汉文化,满汉官民之间也没有多少界限,清王朝的根基逐渐扎牢。这可能就是很多反清人士打 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很难赢得人心的重要心理原因!   为了消除“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对于江南人民留下的恶劣印象,收服富庶的江浙地区,康熙帝六次下江南, 与当地的汉族官员一起了解民风,敦促当地官员廉洁奉公以赢得人心,也发掘了大批江南才子供朝廷使用,从而使江南 逐渐消除了对于清王朝的戒备之心!   8.同途而殊归:李自成与洪秀全关注…   研究王朝的历史,我们不能忘了李自成、洪秀全等人,他们与刘邦、朱元璋等有着同样的出身,也有着同样的志 向,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王朝的开国帝王,但是为什么他们却功败垂成呢?显然,管理能力的缺乏使他们无法面对即 将到来的胜利,结果还是以“贼”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中!   实际上,从李自成进北京时的帝王做派(进京前要求前锋军队先清理皇宫,然后浩浩荡荡进入皇宫,俨然是开国帝 王)就可以看出,他已经不是那个“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那个闯王了。文臣之首牛金星做起了太平宰 相的梦,每日忙的是筹备登极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陶醉在被人山呼海拥、谀词滚滚的氛围中。刘宗敏等武将开 始论功行赏了,每日只知狎妓取乐,不思进取。他们忘了极大的威胁仍然存在,明朝还有半壁江山没有打下来。不过, 在李自成治下群臣中,头脑最清醒的是制将军李岩。在众人皆醉的时刻,他以难得的清醒和理性与李自成有一段对话。   当李自成问及李岩如何经略新王朝的时候,李岩则直言不讳地说了四条意见:   第一,请主上退居到普通的宫殿去,修整清理完毕后再择日进入。   第二,对于贪官追赃要严格按照条律进行,十恶不赦者杀,对于那些罪过较轻者可以不予追究,对于那些清廉的官 员更不要追究,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第三,各营兵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主上要施以仁爱,让天下看到新帝王的恩惠。一切军兵不宜借 住民房,免失民望。 第 4 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第四,前朝(明朝)的各地军队官员处于观望态度,有的则正欲兴兵复仇,因此,主上不必兴师相对,可以先去招 抚,许以侯封,仍以大国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庙,俾世世朝贡,与国同休,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矣。   应该说,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建国意见,基本上是参照了以往历代帝王建国的做法,而且重点考虑到当下的形势!   李自成听后,心中大为不快,一方面是自己已经坐在皇帝宝座上,还要主动搬出去,尽管搬出是一时的,还是有些 恼火!另一方面自己正在享受着复仇的快感,要对那些在他看来理应受到严惩的官员网开一面,实在是有些心有不甘。 何况,他手下的兄弟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要让他们停下手来恐怕不那么容易,甚至有可能影响自己在兄弟们心中的威 信。于是,他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声:“知道了”。之后,他就没有了任何下文!李岩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李自成由入京到被迫出走不过一个月时间,算是咎由自取了!当他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了!   二百年之后的洪秀全几乎是李自成的翻版,不过,李自成好歹是打进了皇帝的京城,而洪秀全还没有打到京城,只 是打到南京,也就是清王朝疆土的不到一半就开始了皇帝梦。   洪秀全在中国王朝更迭的历史上有些特殊性,一是第一次借助于西方的宗教力量来对抗中国传统的专制文化;二是 有着比以往任何王朝创始人、农民起义军将领都更加完备的理论指导;三是一个还没有将对手打倒就开始做皇帝甚至过 的比当任皇帝还奢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连考了四次都没有考中秀才的洪秀全发誓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了,苦思多日后创立了拜 上帝会,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号召,在南中国地区掀起了清王 朝时期规模最大、最有可能取代这一王朝的农民起义!可是在刚刚取得小小的胜利,洪秀全就认为半壁江山到手,大局 已定,开始当太平天子了。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洪秀全就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 宜所闻。”还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的妇女与外界联系。攻克南京以后,跟随天王的妇女都要用纱巾蒙面,一进入 天王府,就被禁锢起来,与外界完全隔绝了。   9.同途而殊归:李自成与洪秀全关注…   从历史记载看,洪秀全似乎早就对后妃成群的帝王宫廷生活很迷恋。他创立拜上帝会的时候,自称在天上有一房“ 正月宫娘娘”,所以,把他的妻子称为“又正月宫”。据说,金田起义的时候,他已经有了美妃十五人;一年后在广西 永安围城战中,洪秀全就有了三十六个女人;打出广西以后,到了湖南道州,又接纳何贡生“进献”的美女四人;占领 武昌以后,洪秀全一次选妃,就选了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六十人”。到了南京以后,洪秀全到底有多少个美女更是难以 统计!   “幼天王”洪天贵福1864年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被俘后写了一份供词,开头是自我介绍:现年十六岁,老天王 是我父亲,他有八十八个妃子,在我九岁时就给了我四个妻子……”相比之下,连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都只有十八个妃 嫔,比天王洪秀全看来是少多了。问题在于,仅仅拥有这么多的后妃还是次要的,洪秀全对于后妃的残酷管理才是令人 难以接受的。至少有三个天王府的女人因为挨打的时候喊冤不认错而被杀。被杀的人当中,有一个人至死不认错,还顶 撞了天王,最后居然受到五马分尸的酷刑。   眼光短视、胸无大志、争权夺利的内讧、荒淫享乐终于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给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事业造 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时内无令人威服的领导团队,外无威震三军的将军。尽管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已经崛起,但是 他们的威望还不足以统率三军,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不服气也难以形成合力。   正当太平天国内无佐政之人的时候,他的族弟洪仁于1859年4月来到了天京。据说,这位38岁的中年人不仅才华出 众,而且相貌惊人,还会说一口流利的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   洪秀全以隆重的典礼欢迎这位同族兄弟。当晚,他俩促膝谈心,抵足而眠。秀全见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加封他 为“干天福”之职。三天后,又封义爵,加中军主将。先后不到二十天,洪仁竟一步登天,成了太平天国的第二号领 袖。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洪仁看到了太平天国的危机,与洪秀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对话:“天国几经动乱,人心 改变,政事不一,元气大伤。官场舞弊成风,官兵斗志涣散。致使人心不一,团结不固,普遍存在‘结盟联党’的坏风 气。”   洪秀全点头称是。   洪仁又说:“臣发现,我朝官场中,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恃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洪秀全对此很认同,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洪仁说:“臣以为,天王要随时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及时封赏有功人员,不必吝惜王位与要职。只有这样,当臣 子的才能心悦诚服,为天王效忠,为天国尽命。”   “好,爱卿言之有理,朕立刻着手去办。”   洪秀全倒是干脆,马上将李世贤封侍王,蒙德恩封赞王,杨辅清封辅王,林绍璋封章王。同时,严惩了一批贪官污 吏,加强了中央领导权。   洪仁认为:“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此千秋不易之大经。”   对于太平天国的惩罚制度过于严苛,洪仁提出了“勿杀”的主张,他说:“盖谓天父有赏罚于来生,人无生杀于今 世,然天王为天父所命以主理世人,下有不法,上不可无刑。是知遭刑者,非人杀之,是彼自缚以求天父罚之耳。虽 然,为人上者,不可不亲身教导之也。”   对于这些言论,洪秀全至少在表面上予以了赞赏,但是在牵涉到自己利益和权力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对洪仁的不信 任,结果就是,凡是强化中央权力的都得到了很快的实施,凡是涉及最高权威和生活的都没有任何变化,结果就是难以 改变的失败命运!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洪秀全,实际上都是有机会成为新一代帝王的,甚至他们已经摸到了皇位的椅子,但是,就在这 种关键时刻,一种开国帝王所必要的素质发挥了作用,周文王可以心态很平和地等待机会,刘邦可以很坦然地离开咸阳 秦宫,李渊及李世民父子在推翻隋朝之前始终封隋炀帝的儿子为隋帝。这种动作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是关键时刻的关 键成功素质!不是所有有能力革命、有能力打天下的人都能够成为开国帝王或者能够将王朝持续,只有那些懂得去管理 这个王朝、懂得让它持续的人才能成为王朝的统治者。   10.王朝管理天条:真正关注了什么,…   看看这些成败的帝王与领袖,我们可以问问:为什么有的成功地建立了王朝并能将王朝延续,有的饮恨沙场,有的 半途而废?其实,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想法就知道,他们的关注点其实不同;用笔者的话说,你关注了什么就得到什么! 实际上,成功的王朝建立者和统治者都无一例外地将关注持续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时时刻刻警醒自己是不是一直关注 这个目标。这就是古代王朝斗争中的管理哲学,没有做好的领袖就是忘记了管理的目的,甚至自己就缺乏这种管理思 维。   是不是所有相对比较成功的帝王都关注持续?实际不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帝王都将持续看成管理 的目标,比如欧洲的诸多王朝,它们的帝王究竟关心什么?其实,诸多国王更多关注的是财富和荣誉。其中最典型的是 罗马帝国的诸位统治者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特别是腓力二世。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政治文明和艺术文明的高度对于后来的欧洲有着独 一无二的影响,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其文明并没有被完整地继承或延续下来,反而进入了长期的 中世纪黑暗中,即使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诸国也未能从罗马文明中获取完整的文化遗产。当然,这其中会有各种各 样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因不能不是罗马帝国统治者的管理取向。   尽管罗马共和国的高层管理精英是当时所谓民主的代表,但是在意大利的政治理论家马基雅维利看来,统治寡头强 第 5 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烈进取,并且渴望军事荣耀;罗马精英喜欢广泛占有,因此爱好帝国征服!   罗马起初只是一个小城邦国家,且资源贫乏,多山而没有港口,建国早期应对接连不断的外部侵略和威胁,因而对 军事行动的依赖形成了一种尚武风尚。用一位美国学者的话,罗马人将实施暴力的能力提升到了美德的地步,甚至成为 一种将暴力本身就看成善的品质。按照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说法,罗马人彻底地好战。这一性格不仅存在于普 通民众身上,也集中体现在最高管理层的行为和价值观中。他在《战争论》中写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激励战斗者的各种激情中,没有什么像对荣耀和声誉的渴望那么有力和持久。德语将这种激情 同两个有贬义的词语—“贪求荣誉”和“追逐荣耀”—联系起来,从而使之受到不义的玷污。这些高尚抱负的过分泛滥 肯定了对人类施加最令人厌憎的暴行。然而,它们的来源使它们有资格跻身于人性的最高境界。在战争中,它们起到激 活慵惰之众的根本作用。其他激情—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复仇欲望和每种形式的热情—可能更为普遍,也更受尊重, 但不能取代对声誉和荣耀的渴求。的确,它们可以使大众奋起,并且激励其行动,然而它们不可能赋予指挥官卓越超群 的抱负,就像他要出人头地就必须有的那样。它们不可能像抱负那样,使得指挥官对于作战的每个方面都有一种个人 的、几乎属于他自己独有的利益兴趣,从而最好地利用各种机会,奋力耕耘,精心播种,以期获得大丰收。主要是各级 指挥官的这种奋斗精神、创造力、活力和争强好胜热情,使得军队焕发勃勃生机并赢得胜利。   在很多学者看来,正是这种征服荣誉和战争荣耀的激发,罗马人的好战及残酷始终贯穿在共和国和帝国的历史中。 一位被后世认为具有高贵品质和文化修养的统治者小西庇阿在镇压西班牙一个城镇造反者时,为了杀一儆百,他竟无情 地下令砍掉了400个年轻人的手臂,伟大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就是在一次罗马军队的血洗行动中被士兵无辜残杀的。回 来后,小西庇阿本人如愿获得了国家统治阶层的最高奖励—隆重的凯旋仪式。   一位历史学家深有所思地说:   难以揣测罗马人的残忍有何深意。在许多方面,他们的行为类似于不少原始的古代民族,不过,据了解,极少有如 此高文明程度的民族会在战争中表现出如此的残暴。罗马帝国的很多行为很多情况下是非常理性的产物,但表现出很深 的非理性以及阴暗的特点。罗马战争方式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经常性—罗马军团几乎每年都会到境外打仗。以 致人们都认为,罗马的特征是使用暴力来达到自己的所有目的!   这种不断的战争和征服确实为罗马人带来了荣耀,同时也带来了实惠—大批的臣服地区。不过,罗马同时也遭到了 残酷的报应,不仅体现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同一年)迦太基25岁的领袖汉尼拔继位后对罗马全国领土的践 踏,而且终极体现为公元5世纪北方野蛮人的残酷洗劫。   11.王朝管理天条:真正关注了什么,…   当罗马帝国陷入一片内外交困的混乱时,东方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 拉里克。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向罗马逼近。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统治者惊恐万 状。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   “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 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劫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 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留下的是血流成河!罗马人和罗 马文明基本上被清洗干净了!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末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盛极一时的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 和外族的不断入侵下覆没了。   到了16世纪,欧洲又出现了一个规模更大、历时更短的庞大王 朝—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其领袖就是腓力二世国 王。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帝国版图从欧洲到美洲、亚洲。其生存的方式就是军事扩张。他的孙子 在1626年说:“有那么多王国和领地同王室相连,因而不可能在某一个地区没有战争,以便要么保护我们已经取得的东 西,要么将我们的敌人引向别处。”   这个腓力二世几乎打遍了当时整个欧洲的列强,进攻英国,入侵法国,与荷兰较量,其控制区域遍布世界的1/3,横 跨9个时区。当时的法国人担心:“西班牙人的野心在于,他们得到了那么多土地和海洋的主宰权,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 部分是他们不能获得的。”   用腓力二世本人的话说,他的这些业绩都是为了显示上帝的荣耀,因为“上帝是西班牙人”!实际上,贪欲才是他 的内心世界,那源源不断的西班牙财宝船成为当时世界海洋上最为壮观的风景线!   当西班牙的敌人越来越多、自身的财富来源越来越少、内部耗费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提出同时与 英法为敌的巨大代价:“陛下,如果上帝真的将消除世界上所有弊端的责任赋予您的话,他本应该同时赐予您完成使命 所需要的更多的金钱和力量!”   腓力二世不屑一顾地回答:“我知道你出于为我效劳的忠诚才这么说,但你也必须明白,像我这样一个充满责任感 和道德感的人是不会就这样放弃的!……请你牢记:宗教的事业高于一切!”   当战局越来越不利于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的时候,议会成员(尽管不起实际作用,但可以作为 决策咨询机构)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抗议:“虽然对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争是神圣和正义之举,但我们必须恳求 陛下将其停止!”   腓力则对这种所谓“人民代表”的大胆无礼非常愤怒,对身边的臣属大发雷霆:“他们必须信任我,坚信我对这些 王国的热爱,坚信我治理它们的长期经验,要知道我将始终做符合最佳利益的事情。告诉他们,以后永远不要将这类建 议和问题带到我这里!”   12.王朝管理天条:真正关注了什么,…   当然,到腓力二世闭眼去见上帝的那天,他也没有看到真正的征服,但是历经一个世纪积累的海外财富却在各种各 样的战争中消耗了,西班牙既没有因掠夺海外财富而致富,也未能依靠这些财富保护好自己的领地,仅仅成了世界历史 上又一个过眼烟云般的王朝(这类王朝在历史上很多,如荷兰王朝、奥斯曼帝国、匈奴王朝、元帝国等)!   这大概就是欧洲文明会断续而中华文明持续一体化的管理原因之一吧!中华王朝的大多数优秀帝王都比较关注持续 的问题,而欧洲诸多王朝更多关注的是财富的获得和控制区域的无限扩大。中国有句俗话,而基督教也很重视的一句格 言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关注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仔细想来,中国的很多企业家之所以失败也在于此。中国很多企业领导者喜欢读帝王传记,往往喜欢其中的帝王权 术,着重于权谋的把玩,而忽视了优秀帝王对于王朝的治理智慧,尤其是他们的管理重心,也就是他们的关注焦点。坦 率地讲,不少企业领导者也说关注持续,也说持续发展,甚至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一没有培养出队伍来,二是总把现 金流搞得极度紧张,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才技和智慧,才叫将资本运营到最有效率的地步,结果就是美国的安 然等企业的消失,而中国的托普、德隆、科龙都是在豪情万丈的时候突然崩盘的。   实际上,即使在现代企业发展史中,研究者早已发现,长寿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和更加长 远的目光! 第 6 页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在此问一句:管理为什么?你问过为什么而管理吗?中国的企业家也是如此,你不以持续为管理目标,当然你就得 不到持续。如果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你能够得到什么呢?一句话,你关注什么才可能会有什么!当大量的企业领导者希 冀通过资本运营获得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时,台塑当家人王永庆则不断强调:“要抓住管理的‘本’!”   “本”是什么?就是影响企业持续的根本要素!如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持续来源。这就是王永庆似乎总是盯住小事 而自身特别节俭的原因。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儒家学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了中华文明近代落后的罪魁祸首,无论是以西方学者马克斯· 韦伯和李约瑟为代表的看法,还是很多中国的学者,似乎都认为儒学中的限制性思维是限制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思想来 源,当人们将这种思维与鲁迅先生的系列小说言论联系起来之后,似乎更是找到了鲜活的例证。这种思潮一直到20世纪 80年代末的《河殇》,将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对立起来之后,进一步否定了中华文明还会进步的可能性:   中华文明似乎在基因上就有问题!   这几乎是对中华文明宣判了死刑!实际上,这是一种情绪性的表现,也是没有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成长机制的体现。 儒学只是一种理论,尽管是一种指导了历代帝王的理论,但是每位帝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对于理论的取舍,而优秀帝 王总是能够将理论活用而且深刻了解其精髓,而那些将王朝快速毁灭、不能成为长寿王朝的帝王,则恰恰是没有遵守规 律,如秦始皇、隋炀帝以及明朝帝王对于儒学的曲解(尽管他们将儒学地位似乎推向极致)。   至于中华文明在中世纪之后的落后原因,我觉得不能归罪于儒学,它仅仅是一个理论,何况正是儒家学说为中华文 明的持续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不要将儒家看成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反正是成也儒家、败也儒家,实际上是帝王 管理思维、管理视野和管理能力的变化,未能意识到环境的变化,未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统治欲望,仍然坚持过去的持 续观,其结果是必然可以看到的!   1.王朝持续的帝王首略   嬴政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但如何才能当成个样子,他自己也
本文档为【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txt - 记事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0-07-06
浏览量: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