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实观照的理论

如实观照的理论

举报
开通vip

如实观照的理论如实观照的理论 体方法师   今天跟大家来谈一谈如实观照的方法问题。 我们上课这一段时间下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在理论上、法义上都有某一个程度的了解了,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行为和身心的状态中,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所谓受用呢?法是听了很多,也知道很好,但是为什么我做不到?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这里。 一般来讲,我们说因为听闻佛法马上就得大受用的,凭良心讲不多。自古以来,我们不能讲没有这种人,但是这个实在是少数的少数。其实,真正听闻佛法以后,从佛法的正见来讲,不仅要通过闻思修听闻的这...

如实观照的理论
如实观照的理论 体方法师   今天跟大家来谈一谈如实观照的方法问题。 我们上课这一段时间下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在理论上、法义上都有某一个程度的了解了,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行为和身心的状态中,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所谓受用呢?法是听了很多,也知道很好,但是为什么我做不到?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这里。 一般来讲,我们说因为听闻佛法马上就得大受用的,凭良心讲不多。自古以来,我们不能讲没有这种人,但是这个实在是少数的少数。其实,真正听闻佛法以后,从佛法的正见来讲,不仅要通过闻思修听闻的这个阶段,还要透过我们的思维、观察,对这个法义有更深入地了解,去肯定它里面的一些微细的地方,要更清楚、更明白它;然后还要去实证,就是说,在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去取证——去证明它、去修证它、去悟入,一般闻思修的过程就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连在思维上、观察上都还没有办法深入时,你还只是在“闻”的这个阶段里面,要达到身心的受用就很不容易。 我们大家现在可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感觉:如果说我们的目的是真正的解脱,那么不管我们怎么进步,只要与这个解脱不相应的话,那个受用毕竟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先要有一个目标。今天学佛,我们也知道:过去不论造了多少业,我们只要断了烦恼、解脱了生死,业力就不再相续了。因为有这么一个捷径,所以我们的目标,就先放在怎么样断烦恼上面。我们现在听了很多道理,知道空呀、不实呀!都懂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理论上空,行为上却空不了呀?看到东西还是会起种种分别、判断,然后还要取呀贪呀,还是会起烦恼?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有靠理论,我们也不能只有靠观念,我们要用我们的身心,去发觉这个理论里面的正确性,它与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有着直接的关连性,一定要先发觉这个问题。 如实观照,也就是闻思修过程里面“思”的这个过程。思维,这个中间还要加上观察,思维和观察,这个才叫观照。那么,在什么地方思维和观察呢?就是在我们的生命里面。一般人分内外:内叫身心,外就是世界,山河大地的一切万法都是我们观察和思维的对象。不过我们的这个如实观照是比较重视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一切,虽然它会引起我们内在种种的执着和分别,其实重要的还是内在;你内在的问题处理好了,外在的东西要困扰你就比较难。所以,以这种过程来讲,应该是偏重内在的。当然你观察外面也可以,观察内里也可以,但从比较直接受用、比较快来讲,我们是偏重于内在,就象般若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个“照见”是在讲什么呢?你知道五蕴是空呀,大家都会讲,但是,问题是有没有真正的、实实在在地“照见”呢?真正的“照见”,般若心经讲了,确实是可以“度一切苦厄”。而“度一切苦厄”,就是解脱生死、断一切烦恼。因此我们就知道“照见”两个字是多么重要!如实观照与心经“照见”的功能相同,就是要达到“度一切苦厄”,重点是在这里。 那么,讲五蕴就是不离开我们的身心。以小乘的修法来讲,重点在身心“我执”的解脱,菩萨是广观一切万法。那我们现在不是广观一切万法,还是先从五蕴身心来下手观察它,所以,我们才要有如实观照这一个方法,这个可以直接地来解答我们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现在就来看,这个观照要怎样观照?下面有几个条目很重要。 一般来讲,“如理思维”应该在意念上要去判断、要去分析,“法随法行”就是在身心上去实践。思维的过程中好像应该要有分别心,知识上的认知、种种修证、种种观想等都在里面,但是师父的如实观照有一点跟这里不太一样,就是说,当我们在观察我们身心活动的过程里面,不管它的过程是怎样,你照它“原来”的样子。这“如实”两个字,就是“照它原来的样子”。比如讲,现在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你的经济程度如何,也不管你现在的身心是在喜、怒、哀、乐的哪种状态当中,都没有关系,照你原来的样子,也就是照你身心当下的样子去观察它。这一点很重要噢!注意听!如实观照的“如实”二字,就是照你现在身心当下的样子,不管它现在是在喜怒哀乐哪一种状态之下,都没有关系,一定要照它原来的样子,原原本本的去观察它就好,重点就在这里。在观照的过程里面,不管你发觉它里面怎么样,重点是在照原来的样子去观察它,不要“迎”和“拒”。 为什么不要“迎”和“拒”呢?比如说,我现在看到我自己的身心在生气,一般人第一个念头出来的是:“这个是不好的”。因为我们在法上认知:生气是不好的,烦恼是不好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我们有烦恼要去除它,目的就是要去掉烦恼。所以,在我们整个意念之中,“我要去掉烦恼”。因此,当我发现我身心竟然是在烦恼、在生气时,第一个念头浮上来的是“要去掉它,这个是不好的,马上要去掉它”。你就会拒绝它,要去掉它,这个“拒”就出来了。而我们发觉我的心灵很舒畅、很喜乐、很自在,你就觉得:“这个很好”,起了这个观念——“像这样没有烦恼太舒服了”。甚至因为有一些事情刚好碰到比较得意,比较欢喜时,你也觉得“哇,太快乐了”,会产生一种“迎”,欢喜心就出来了。我们在观察中,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好的现象来,你也不要有迎(欢迎,欢喜地去领纳它的意思);看到很不好很不好的境界,很不好很不好的状态时,也不要去排斥它,这个叫“不迎不拒”。那么不取、不舍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只是有时候在某一种行为上、某一种现象上不同的解释而已,其实迎拒与取舍是差不多的。我们产生了某一种见地,发觉与外境的一些关系时,因为你现在不能完全在这个当下继续观察,你会被外面的境界转掉,取舍的心就在这地方会出来:“那个不好”,就要舍去某一个观念――本来决定的某一些观念,在思维中就会产生这种现象。那么“取”是什么?“应该这样,这个才好,我以后应该要这样”,这个取、舍心也会出来。这取、舍两种心态会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在判断,因为我们容易下结论。 我们今天不管碰到什么事,不管是好的、坏的,我们会去判断它。那我们用什么去判断?用我们过去的观念:“这个是应该的,这个是不应该的”,马上第二个念头就出来了。那么,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根据什么而判断的?是根据你脑筋里面过去的那一套程式,也就是你固有的观念。你过去的观念不管是怎么组合而成的,每一个人的观念其实都不同,因为我们现在每一个人潜在的意识里面都有一套程式已经固定的了,到目前为止是固定的程式。我们不管怎么样思维、怎么样行为、怎么样动作,都是根据这个而发作的。简单的讲,你就是以这个作为主人,这个叫你东,你就东;这个叫你西,你就西,是不是根据这个来判断它?当你在判断一件事情时,是非、善恶、好坏、欢喜不欢喜、喜怒哀乐,都是根据你过去的观念在下判断。那么,你想想看:我们现在里面存在的那个知见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如果你不能肯定你的观点完全百分之百的正确,那你用那个来判断会不会正确?所以我们这个如实观照有一个重点:暂时(我只能讲暂时)要如实观照,就不要用你原来的那个观念来判断。你先不要判断,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时,才能够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你一判断,自然就有取舍,有迎拒。不判断就不会下结论:“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这是对的,这是不对的。这个我都知道了”,很快的就用过去的观念来判断和下结论。而往往啊,你从现在反观你们的过去,从你们有意识做孩童到现在,做人为父为母都好,你们过去下过的判断,结论有几个是正确的?一切判断和结论给你们带来的是幸福快乐,还是真正的烦恼?百分之八十是烦恼多。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如实观照里面一定要有这个内容条件呢?这个就有很深的含义,有它很深的内容。你必须要以这样的一个态度来观察自己,你会产生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功效。 那么,这个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呢?当然,师父会提出这个法的内容出来,自然有它的道理,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的用这个方法。大家过去虽然也听过如实观照,问题是做不好。为什么做不好?没有烦恼时他不观照,明明都已经烦恼了,然后才要去观照。没事他就不观照,有事才观照,目的都达成什么?要对治而已。以为我今天有事,因为观照就可以没事,所以他才观照。那么这个事情变成什么样呢?他在处理个别的烦恼而已,变成把它用在处理个别性的烦恼而已。我现在起了烦恼,我一观照:嘿!烦恼就真的没有了。他变成什么?他是用在对治上,对治他当下某一个事相的烦恼而已,他是在对治这一些。没有烦恼时,他就不知道了。就像师父所讲的,在树上很多树叶中发现某一个树叶时,我只是在对治这一个树叶而已。但是,事实上要注意:我们一般人这个如实观照用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他把它当作对治法,只把它做为对治的功能。 一般我们现在普遍性在用功、在修行,他的目的大部分都用在对治上面。比如讲:“我要修定啦,我要让它一心不乱啦,我要让它烦恼不起呀,我要去除某一种习性哪”等等,他都用在这个对治上面。但是师父告诉你:如实观照真正究竟的目的,不是在对治上面而已,它是要解除一个根本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要发觉“诸法实相”,也就是我们般若经所讲的“诸法空相”,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主题先搞清楚,才不会落在对治的功能里面而已。我们上课那么久了,为什么师父说一定要先学基本的?佛法的基本课程懂了,你来如实观照时,就会很快相应,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上过缘起的这个课,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目的是在这里,不知道真正的目的是在“诸法实相”的认和悟与切实地去看清楚它、了解它,那么一般都会落在这个对治的功能里面。譬如说他在修定,他只是在修定、修静,或是针对某一个烦恼暂时的去除,把它的功用变成在枝末上,不是在根部。但是真正的如实观照,解决的问题是在根部,是在“诸法实相”的认、悟,是在这个地方。那么,我们的重点当然不是在对治的功能,如果你能够照我刚刚讲的如实观照的内容去观照,“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按照这样一个观照的方式——纯粹的观照,一定照它原来的样子,不迎不拒、不取不舍,只是要观察它而已,纯粹地在观察而已。 我们从来不认识自己,更别谈我们起心动念的状态,根本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的。我们这个如实观照要彻底的透入自己的身心动态、意念动态,只是要如如实实、完完全全地去了解它而已,只是要了解它、看清楚它而已,绝对不是在对治。注意听!一产生对治的心就不如实了,这一点很重要!你产生了对治的心,你已经在打仗了。在我们的如实观照里面没有打仗,注意听!没有跟它相对,没有跟一切法为敌,没有跟我们的身心为敌,注意听!没有跟它相对,只是为了要了解它,在观察它而已,就这么单纯:它好,跟你没关系;它坏,也跟你没关系,现在不是要跟它为敌,或是要调整它,要对治它,都没有。只是在观察它,是纯粹的一个观察。你会发觉一个很奥妙的东西:当你真的老老实实照这个“如实”二字去观察它时,你并没有要对治你的烦恼,但是你的烦恼会解除;你没有要修定,它会定;你没有要去掉一切种种的障碍,障碍不再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在修对治,当你修对治时,你的功效反而不好。 为什么这样讲?从你们当下的身心里边,我们来做一个如实的反省:你们过去学法,不管你们学多久,不管用哪一个法门,都在对治里面,对不对?我请问你们:你们哪一个真正能解脱而没有烦恼、而心念不起的,有没有?有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其实我也可以告诉你: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如果是在对治里面的话!这个奥妙是一个事实噢,这个不是唱高调,这是一个事实。我过去学佛也是一样,很多法门:包括念佛、持咒、打坐、参禅,什么法门我都身心去实践,目的是什么?都在对治。有没有达到真正的一心不乱,真正的定,不起念,真正的烦恼一点都不来了,真正的解决了?今天不要说你我,任何一个人都一样,有没有办法达到?这是一个事实。今天不是在诽谤佛法,是真的,是事实哟!包括任何一个外道都一样,这个都达不到。包括外道的四禅八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也不过八万大劫,最后还要起,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功效,没有办法彻底嘛!所以,我们一定要先认清这一点。 我们的目的不是在对治,一定要先搞清这个。这个如实观照绝对不是在对治我们的烦恼而已,它不是在对治,它一点对治的心都没有。只是要看清楚它怎么样一个面貌而已:任它起,你看着它起,看清,一定要把它看得清楚楚才好。那么,简单地讲,最后你们会发觉“实相”的问题。“真的吗?人家都有功夫,那么多修炼,炼得在那里都没有办法了,而我们就是凭这个而来观察它,真的能够悟到诸法实相吗?真正能达到解脱吗”?大家一定会怀疑,我们现在再来讲为什么。我们今天上课,讲缘起法,我们最后会有一个结论:我们之所以会起痛苦烦恼,是因为有“我”,对事事物物的实有感的执着。那么,现在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烦恼生死,或者是所谓的“我”,到底是什么?在佛法的观念上、知识上,我们都懂,这些都是缘起非实的。如果你没有上过这个课,先没有这个观念,你就去观照,那么就会离谱了,都执着在实有里面,认为是实有的。 那我现在问你:如果烦恼是真实的,是实在的,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铲除?如果烦恼是真实、实在地存在的,它是一个东西,确实是实体,它是有自性的,确实是存在的,你既然不能铲除它,那你怎么对治?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么烦恼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呀?我们为什么会起烦恼?起的时候它住在哪里,它有多少,大家知道吗?从来不知道!我现在问你:烦恼是怎么样发生的?“不知道”;住在哪里?“不知道”;烦恼一共有多少?“不知道”。那我请问你:我们每天都在学佛、念佛、拜佛、念咒、禅定,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啊!但是,这些你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跟虚妄的敌人在打仗呀!为什么不能受用?这就是原因。那你们现在可以了解,我们过去所谓的用功,在祈求以后的怎么样,其实都没有针对生死的根、烦恼的根。真正生死的敌人和烦恼的敌人,你根本找不到,你怎么下手?只是跟虚妄的敌人打仗,然后拟设出一个虚妄的境界:“我要达到那里去”而已。这个都是什么?坚固我执,完成贪欲!贪欲就是烦恼,只是在坚固我执和制造更多的烦恼贪欲而已。那这样生死能不能断? 讲到这里,大家都应该要清楚呀!为什么修行的人那么多,而真正受用的人那么少?现在根本就没有人敢讲所谓的解脱,没有。除了祈求未来的往生、佛来救度以外,他没有办法,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现在为什么要如实观照?找出这个呀!到底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怎么会发生的?如果是真的存在,那么存在于哪里?如果是虚妄的,你要发觉它原来是虚妄不实的;如果是有,你要知道它是怎么有?有到什么程度?住在哪里?有多少?如果是没有,你要肯定为什么没有。所以过去师父在如实观照里为什么要讲到一句话,很重要:“烦恼是真的,你去除不了呀!修行也没有用;烦恼是虚妄的,不用修啦,不用去除的。”懂吗? 那么到底是有,还是没有?问题是我们搞不清楚。所以要透过如实观照去发觉它根本的实相是什么?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该如何下手,需不需要用功,需不需要去修去断。断什么?对象是什么?你一一会很明确,你就不再是打糊涂仗了。我们现在一般人修行,名为修行,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那是在打糊涂仗。我每天全副武装,装备精良,我要去抓强盗,我要去打敌人。结果出去后,敌人在哪里?“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我们到哪里去?“不知道”。我请问你: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我们现在一般人,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对象,没有真正的下手处,那个修行是不是在盲修瞎练,是不是在打胡涂仗?那只是什么?幻想的产物。所以,今天透过如实观照,要让你发现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它为什么起?起了是什么现象,跟我们上课的缘起有什么关系,跟这个所谓的三法印有什么关系?你必须透过如实观照去发觉它的根本问题,你才会有下手处啊!但是,如果你用你过去的观念,你就没有办法发现真正的问题。为什么?被你自己的观念迷惑了,被你过去的知识误导了。因为你过去的知识里面,已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了。其实这“一”和“二”是主观的产物,它并不能代表实相。因为众生的虚妄分别,已经习惯很久了,在虚妄分别里面,怎么会看到真实的现象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内在具足这几个条件--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也就是纯粹的观照,然后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而且还要绵绵密密的,——不是有烦恼才对治,这个跟烦恼没有关系。应该在我们生活中的行、住、坐、卧的每一个当下去观察,而且要一段时间真正的用心深入。其实当你真正在如实观照时,与参禅(注意听!)的那个起疑情没有两样,有它相同的意义。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因为参禅要参到疑情成片更难,一样的道理,是不容易的。但问题是参禅的内容跟我们如实观照有一点不同,所以,这个如实观照有如实观照的内容。 我们一般的对治有后遗症,但是如实观照不会有后遗症,不会有副作用,就象吃药产生副作用一样,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在如实观照里面,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没有分裂的一种状态。注意听!它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全然的状态,它没有产生分裂。比如讲,我在对治我的烦恼时,烦恼是一,我是二,我跟烦恼是相对的。我们在如实观照时,没有这种分裂状态,精神上、思想上、观念上都没有分裂的状态,它只是心灵全然的观照而已。它没有一个敌人,没有一个对象,只是纯粹的在观察而已。它不会产生分裂,这样就不会产生后遗症。只要产生分裂,都会落入实有的那种状态之中,就会被法迷惑了。我们有很多人功夫达到什么境界了,我看到什么了,得到什么感受了,有什么特殊的境界等等,幻相一大堆来了,那个是精神分裂。但是如实观照,师父保证你们用这个方法,魔要侵你侵不入,不要讲入魔了,懂吗?“走火入魔”,不迎不拒、不取不舍的话,“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才是真的呀!怎么样才是真正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是不迎不拒。所以说,不要看这个很简单呀,要好好的去体会!真正的用身心完全地去体会它时,你会发觉它的奥妙。 为什么我现在不讲结果?我只讲这个现象、这个方法,但是我不讲结果,原因是什么?要让你们去实践,在实践中一一的去发觉真相,这个真相必须要靠你去真正地体验和真正的证知,这时才会产生真正的受用。我们所谓的解脱受用是在如如实实的、亲身完完全全地体证,那种体会就是“悟后的证入”。如果我今天跟你们讲结果“它的结果是这样,结果是那样”就变成答案了。你们现在都懂了:“喔,原来一加一等于二,我懂了”。那真的懂了没有?没有。那只是观念上的知道。所以为什么没有答案,要你们去亲身体验?而且这个实践是很重要的,你缺少这个实践,那么,这个理论有没有用?同样没有用。所以,这个理论一定要透过实践,才能产生它真正的功用。然后,当你产生那种觉受或者功用时,你会发觉很多问题跟你原来想象的,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然后你虽然不想改变什么,你虽然不想得到什么,但是你所要改变的、所要得到的、一般所需要的,它都有了。这就很奇怪哟:你想改变它,你改变不了;你想对治它,对治不了。但是你照这个方法,你不想改变什么,一切都会改变;你想断的,不要想断它,它竟然断了。你不想断的,它反而不断。这就很奇怪。就有这个奥妙喔!所以,这个方法当然有它的理论基础,有它的实际内容,但是,由于它是让你们以实践为根本的一个方法,所以不讲答案。答案是什么,由你们去体会,由你们去认知、去实践。当你们实践体会到时,就会知道:“原来师父就是要我们这样子喔”!会知道师父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们有所体会、有所认知时,你们要跟师父互相探讨,才不会执著在得少为足上。因为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所谓“悟”呀!讲坦白话就是悟,就是见道,就是见法,就是悟实相呀!但是,如果你们的目标不是在那个地方时,师父就要点你们了:“这个受用是很好,不错,但是目的不是这个,还要继续”。这样,我决不会让你们停在某一点上,或者某一种受用上就满足了。我们过去这些同参刚开始跟师父研究时,一头雾水,身心很忙乱,家庭很混乱。一段时间的如实观照以后,身心真的很舒服,家庭也改变了,生活安适多了,就很满足了:“这个法很好”。但是师父为什么呵你们:“不要得少为足啊!这个是过程,是副产品,不要以为只是这个”。所以有很多人身心改善了,人际改善了,家庭关系改善了,圆满了,就很欢喜,以为这个就是很好了。但是我告诉你,如果认为这个很好,那你们糟糕了,就停在这个地方了,忘记了我们最根本、最重要的那个问题,是在了解诸法实相的解脱。这个不是世俗一般的所谓比较好、圆满一点的结果,不仅仅是这样子。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要以为人间一点好的收获就满足了,不是这样子。如果这样,我们如实观照就没有什么大意义了。大家发发心,行行善也很欢喜,就象我以前讲的,你买一点猪肉,买几个蛋,买几块豆干,拜土地公,也很欢喜,不是这个欢喜而已。如果两夫妻臭味相投,那两个也很圆满,这与生死解脱不一样。不是说我与我的同修两人意见好一点,没有矛盾,我忍耐他,他忍耐我,我们现在可以和平共处了,这样子就满意了吗?如果是两个臭味相投,两个都喜欢赌搏,一齐去赌搏也很欢喜。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在解除我们生活上的问题而已,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在。我们的目的不能够离开这个最重要的目标,我们才不会半途而废,不会满足在一个小小的改善就很欢喜了。这个很重要,今天先把这个重点讲清楚了,但是这个微细处有什么疑问的,可以提出来问,师父会针对你们每个人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问题,再给你们加深回答,这样,我们的如实观照会慢慢的衬托出更多方面的问题。 如实观照的方法 ―—摘自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 真正解脱的人,是生命全然的展现,不是在语言的表达!你的身心活在这个人间,你得大自在——不偏不倚、不染不住、不取不舍,万法对你都没有妨碍。“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要精进修行,现在的社会只能用如实观照的方法: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加上一个观照。开始我们的习性很强,容易散乱,容易被外境转,所以辛苦一点;专注力较强以后,跑掉了,抓回来,跑掉了再抓回来;如果你慢慢地把这个观照力加强的时候,你就不用起心动念的再把它抓回来,它不会跑掉的。我们只要时时“ 系念在前”,习惯了,路熟了,那个时候的观照力不用起心动念的。你觉得:你活着,从你意识清醒的那一刹那开始,你就开始观照了,你不会离开观照的。当你能够做到这样时,你就会发觉:其实修行也不难!当你在觉照中,那个习性不能作主,觉照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觉照的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功能!那个探照灯一打开,犯过错的机会就不大了。我们就是在失照、无明中才会随着习性而转。如果你时时刻刻把那个灯开着,黑暗自然不来;但是,你把灯关掉,黑暗一定会到的。所以,我们只要保持着觉照这个觉性,它就会产生自然的功能,这是法尔如是的功能,它必然有这个功能的:第一可以防患于未然;第二观照力强了,你就可以发觉我们身心的真实相。一旦明白了,你就不再颠倒了。你知道什么叫“法性”、“法尔本然”?什么叫“本自空寂”、“寂灭”?真的明白时,你就不再颠倒了,你有一个安住处,时时刻刻不会离开的,那时,你就会安然。修行,不是一下子山洪暴发,要细水长流,要持之以恒!所以,如实观照就是居士们在这个社会中时时刻刻摄心的方法。 什么叫正智正念?“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时时刻刻观察我们的身心变化,它的起、住、灭的过程都清清楚楚地觉知,这个叫“系念在前”,这个叫“正智正念”。师父的如实观照,其实就在一刹那中,一个“看”字中间让你发觉什么叫“正智正念”,这个就是师父的善巧处!在“看”的时候,“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判断,不下结论”,千万不要去干扰它!为什么?为了发现真相!你在“正智正念”中只有当下,你看到的只有当下的生命现象:当下不会落到过去,当下不会落到未来,当下就是清清楚楚、不动不摇,生命的真相就只有当下!一个当下有正智正念的人,当下就不颠倒:你不会再落入过去的影像中、过去的记忆里面,不会受它的左右,不会落入过去的影像思维的一个模式中,前际就会断;那么,前面的影像不再影响你时,未来的种种,你也一样不会执著为实有不变的,后际就会断。活着,只有眼前——当下,因此,无所取、无所求,自觉涅槃。涅槃是正智正念进一步地体会——贪瞋痴永灭,烦恼永尽。如果我们没有正智正念(如实观照的“看”),我们会随着习性而转。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里面,我们的意识里面,潜在的是什么东西?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痛苦的、烦恼的,呵,染着最深!被那个“受、念”的感觉束缚了,总是在真实不变的实有感里面,没有看清楚“受”起而后“受”会灭,不知道“想”起、“想”会灭的真相。如果是真的实有,起了,不会灭。既然起了,又灭了,它是永恒的吗?它是实在的吗?但是,我们却会把那个感受留在我们的意识里,储存为一种影像,时时刻刻拿出来,以为是真的。我们从来没有认识过我们的念头,不知道念起念灭,受起受灭的真相,而被虚幻的“受”和“念”拖着走,带来的只是忧悲苦恼!而“正智正念”的功效:念、受起,知道起;念、受灭,知道灭……一直看,一直看,明白了,就体会到“念”的虚幻性,明白“受”的非实如幻。当你在念起、受起看着它时,你会发觉到它当下就灭了,这样的虚幻非实!我过去为什么被它骗了这么久,乃至生生世世爱、取、有?是因为受!这个受有多重要啊!不仅生生世世的轮回是因为它,而且,这一生为了这个一时半刻的苦、乐感受而作牛作马,造业无边,真是糊涂透顶了!所以“正智正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建立深刻的缘起正见,如何产生“正智正念”?因此,必须把我们脑子里原有的错误知见慢慢地修正,依止缘起正见,把它变成我们思维的原则和根本,我们从这个正见的思维模式中出来的,就是“正智正念”,唯有这样,你才能护持在所谓的“正智正念”上。正智正念进一步体会进去,就是涅槃。当你时时刻刻在观照中,“系念在前”,“正智正念”,你的定力会加强,你会不散乱;随着定力的加强,你的观察力、洞察力、明白度会越来越清楚,忽然间,你整个问题解决的时候,你就知道它的奥妙。当你明白时,你才知道什么东西在明白:今天学的正见——在里面的软件程式会发挥作用。你们才知道:哦,原来这才叫作相应!这个软件程式慢慢、慢慢地建立稳固时,当你在观照中、觉照中,忽然间“啪”一下子相应了!什么相应?那个正见出来相应!你会发觉奥妙:原来不过如此!鼻孔都是向下的,你就没事了,解脱了!所以我们学法不要以为很深很深,其实,法是非常普遍的、很如实的,时时刻刻的展现在时空中,每一个当下你都可以了解它。只是由于我们无明、无知,故而看不到。所以,学法要有悟性,要去体会,要当下去明白、提取。懂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不懂,它会再来。 我们都活在幻相中,而不知道那个是幻相;当下找不到的,那个是真相。所以,师父为什么在如实观照时用一个“看”字?“看”就是找,“看”就是觉知,“看”就是注意它,“看”就是观察它。当你“看”的时候,绝对找不到!为什么用这个作为你们的下手处?为什么要你们从这里进去,去体会它的奥妙?一切的奥妙都在这个“看”字之下会现出来,就在这里,这是下手处。体会到了它的奥妙,进一步才能体会什么是法性。体会到法性的本然,你们就有位置了,就站在法性上了,不再颠倒了!这个是过程。入手处不明白它的奥妙,后面的成果是不可能出来的。这是我一生所学体会最重要的关键所在!拿来给大家作个入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弘扬如实观照的原因。 活着时,每一个行为、起心动念,我们加上一个觉知,加上这个觉知就能慢慢地体证到“正智正念”、“系念在前”的重要,你才会活在真正的生命里面。你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如实地活在生命的当下。这个生命的当下,我们都忽视了。人真的很奇妙,都活在过去与未来,眼前没有真正活过。什么叫活着,什么叫生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叫活着吗?未来的,还没有到,叫活着吗?什么叫生命?身心当下能作用的,才叫生命!过去,已经没有了,未来还没有到,什么叫生命?如果我们真的落入时间相、相续相,我们就被时间相迷惑了,就落到过去和未来。其实,生命只有当下,离开当下,没有生命!为什么?一刹那前已经过去了,已经永远不再来了;一刹那后还没有到,你怎么样也体会不到。活着只有当下! 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到底要修多久,到底要定多久才叫禅定?师父的禅定只有当下!当你们在听我说话时,你们不颠倒,正智正念现前,这个当下就是定!当下没有贪瞋痴,当下没有烦恼,懂吗?当下没有随波逐流,当下没有被妄想束缚,当下身心安然自在,这个就是定!那人家问:“师父:这个很难保持啊”!我说:要怎么保持?生命只有当下,还要保持什么?正是因为落入时间相,才要保持!生命没有时间相,生命只有当下,那还要保持什么?所以,你只要能够当下不颠倒,当下不贪瞋痴,当下不随烦恼走,那个就是定!那生命只有永恒的当下,所以,保持当下的清净难吗?要修禅定难吗?只要保持这个当下,真的很难吗?修行只有这个当下,很难吗?禅定只有这个当下,很难吗?只要有正智正念,当下一个正智正念就好。注意听!正智正念不要很久,只要当下有正智正念就好!生命只有当下,只要你活着,有觉知时,保持这一念觉知就好,不要二、三十年修行,不要几生几劫的修行哦!修行只有当下,那当下明白,不是当下顿超吗?什么时候能超越?在你没有生命的时候呢,还是在过去、未来超越?当下明白就是在当下超越。既然是当下超越,是不是顿超?注意听!这个也是一个入处哦,要明白!如果你听法的当下,没有体会到,你现在还没有超越;如果你现在明白了,当下就清净。当下就清净,不是顿超是什么?当然没有超的就没有超,一超就是顿超,这样明白意思吗? 什么叫“现法”?“现法”就是当下的现象,当下的身心状态。所谓“见法”,就是见我们内心变化的过程。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时,要看清楚内心中受、想、觉(见、闻、觉、知)的起、住、灭,你只要是看着它,它一定是起、住、灭的过程,不外如此变化而已,并没有其它的,这就叫“见现法”。即使身心在执著、贪欲中,只要能看清它在起贪念,就叫见现法。只有见现法的人,才有后面的功用——见灭。这个灭,不是我们把它灭掉的,而是法性自尔的灭,一切法必归于灭。这就是真相!灭炽然,不待时,当下如实知,当下即是离炽然——炽然就是痛苦烦恼。所以,只有在当下才能发觉我们生命的真相,而能观察的就是当下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要离开痛苦烦恼和颠倒执著,也只能是在当下,因为生命只是当下!当下不能见法,下一秒种还是糊涂,死后更困扰!所以,佛陀说:如实知者,当下见现法,当下离炽然,而不待时!并且教我们“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当你内心在禅思寂静中,外面触缘所引起的,或是内心的起心动念,它自然显现,那份明白和了解是自然地显现出来的。我们为何要如实知?要让它自然显现,要看透它的真相,不再被它迷惑,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让它真正地显现?“方便禅思,内寂其心”,这样“如实知”就显现出来了。如实观照为什么用“看”的方法?一切奥妙就在这里:只有“看”,才能真正达到“如实知”,“如实知”才能显现,达到“如实知”就一定会发现“必归于灭”!你要“如实知”,就要让它自然显现,你用作意,用种种有为法,反而看不到。为什么?因为你在作意中,在颠倒中。只有“内寂其心”,只用一个“看”字,这个“如实知”才能自然显现,所有的奥妙就在这里!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六个原则,使你的意识不起作用(指的是意识的分别作用,而不是意识的功能)。一切的心法,一切修行的奥妙就在这几句话:“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这就是师父的如实观照中一个“看”字的奥妙!这“如实显现”四个字,也是师父一生学法最重要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落入有为的造作、有为的修行里,那都是在实有感、自性见里面,要解脱就非常非常困难了!这里的“如实显现”四个字,涵盖着法性的奥妙,是法尔如是的法性的功能,不是人为造作的功能,要明白啊!那么,我们怎样发觉六根以及六根触缘所起的受、贪等诸法是无常、有为、生灭的呢?怎么会显现出来的?就在寂静的当下,你“看着它”,它就自然显现。自然的体现中,你就知道它是无常,它是有为,它是生灭的,不要再起一个念头的。如果起念就不是了,看不到了,而是让它如实知自然显现,最奥妙的就在这里!修行能把握到法要,抓住重点,才能很快地真正受用。这个“如实知显现”很重要,你们要在这里下功夫!这是师父三十年最深的受用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家要体会,很奥妙!这里非常非常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心法所在!体会到了,修行就会很轻松,而且很快!“不待时,离炽然”,这不是修来的,是法尔如是,法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当下契入法性,当下就解脱,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不然,你要解脱是不可能的。这个“看”字,是从法性下手,直接契入法性空寂,就不再受迷惑了。你不用对治,自然显现法尔如是,还其本来面目。法是普遍地存在,是必然如此的。明白的人随手拈来都是,不明白,隔着一层膜,生生世世都不能了。所以,当你们真的依法奉行,体会到这个法性空寂时,看到法性自尔时,你要贪、染、住都办不到!这个就是法性如此。是不是你境界很高?不是。那是法尔如是哦!法性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哦!即使师父今天有所体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法性本来的功能,是法性法尔,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你们要体会这一点很重要!明白了,只是随顺法性而已!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见法其实不难!只要见了法以后,再加功用行,就一定会证初果。 师父的如实观照是基于实相的立场来谈的。在指导禅修时的主题就是观察“受、想、觉”的“起”、“住”、“灭”。一切法是缘起的,“念念不住”,“受受非实”,“即生即灭”,“一切法无自性”,“如幻非实”,这就是要得的法——缘起正见。这地方就是下手处、入处,明白了,才能谈到进一步不受它束缚,这就叫本来,叫解脱。 关于“受”的如实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时时刻刻不停地在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接触,而产生了六识,俱生受、想、行,这就是我们身心活动的变化,它是起起落落,千变万化的。由于“触”的因缘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受,也必然由于“触”缘的消失而“受”灭,这是缘起的必然法则――“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是真相。但更重要的是:当因缘灭,受也跟着灭时,这个灭的当下就是“止、息、清凉、永没”!这个就是真相,就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我们众生看到的,最多了不起就是能看到苦、乐二受,很少人看到那个“灭”。好比,众生看到虚空,看到的是飞鸟、飞机、下雨、狂风大作、云彩变化、闪电等种种的相,这些相是随因缘而有,随因缘而灭,它是刹那变化的,它是必归于灭的。既然是必归于灭,它的寂灭性,你们有没有看到?虚空的虚空性你们有没有看到?所以,众生看到的是生生灭灭的幻想,而圣者看到的就是它的灭相;现象是生生灭灭的,而灭相是不生不灭的。生生灭灭是我们常看到的现象,要从现象中去体会它的不生不灭。 “因缘起苦乐,因缘灭、苦乐就灭”。下面为什么连接的是“止、没、清凉”?这个消灭的现象是“止、清凉、息、没”,我们有没有发觉这几句话的过程和最后的归宿?要好好用心体会!我现在问各位:“有苦受否”?“没有”!“有乐受否”?“没有”!那么,当下是什么?体会这个当下的——明白了,不离开这里难不难?即使我今天触到一个缘,起了苦、乐二受,它还是要灭,也是要回到这里!注意听!明白这个,你站的角度就不会颠倒了!任它风起云涌,是苦是乐,它还是“必归于灭”,“灭”的当下就是“本自空寂”,就是不动不摇。知道那个感受、情绪、想念是来来去去的,非实的,你就能如如不动,因为了解真相――就是这个“灭”字。众生执著在那个生灭相,而圣者体会的就是这个灭相。如果大家听得懂,生活中每个当下身心都能体证,每一个刹那都能跟法相应,清净不染,那样,我们就真的要办禅修了。禅修的目的,通过很多过程的体验,也就是要体会这个而已。《楞严经》讲:来来去去的是客人。客人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他总是来来去去。我们看到的现象界,外在的虚空中的浮云、飞机、飞鸟……就象客人一样来来去去的。如果你是这个旅店的主人,你一定都是在柜台的,你不会一天到晚去千里奔波的,只有客人是来来去去的。触境生情、触境起受,就象客人来来去去,随着来来去去的客人而走,它息息“必归于灭”,“必归于灭”的当下就是不来不去的“主人”。但是这个“主人”,不要把它当作有一个“我”,注意听!不是这个意思,是讲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对其它的心理状态,如喜、忧、舍等,也要明白清楚、如实知。 舍受也是有因缘条件的:“舍受因缘生舍受,灭,止、清凉、息、没”,这个就是因“必归于灭”的必然性,而在“灭”的当下悟入本自寂灭的法性!我在这里挑得更明,讲得更细,大家一定要好好体会,把这个问题当作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个地方是要相当用心的,不止要用心,还要用生命去体证:在事事物物中,时时刻刻的接“触”中,从身心动态去发觉,有没有与正见相应?是不是真的缘起无自性?是不是真的念念不住、受受不住?是不是即生即灭?是不是不生不灭本自空寂?能不能做到心中不动不摇、如如不动?点点滴滴要用心哪! 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缘起法,学了一点空义,以为“我”是不可得的,“我”本来没有,还要修什么?快乐就好,生活过得去,卡拉OK快快乐乐过日子。这样叫修行吗?那个我执能断吗?那个习性能断吗?他以为“我”没有了,所以也不用修行了,而不知道那个俱生我执(思惑)深细到什么程度!你不理它就没事了吗?你以为知道没有“我”就没事了吗?潜在的那种执著如胶似漆,要把它去掉谈何容易!我看到那些人,我真的心里很痛!唤不醒,自以为是,耽误了。我个人觉得自己很惭愧,用功不够,用心不够,内心很恐惧,微细处,越细腻、越微细的地方,你越发觉,你才知道不容易啊!破我执,谈起来很容易,实行起来很难。要破这个俱生我执,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破除。实践六度就是在破除俱生我执的部分,布施就是利他,利他才能舍我。众生总是希望占有,实有感的占有,你的我执怎么破?!破我执,唯有从利他中,你那个“我”才能淡掉!慈悲是破我执最好的药方啊!真的要破我执,必须去“舍”!从利他中超越那个我执、我慢! 建立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事,任何一法的产生,我们直接的反应是什么:“谁在做,某某人在做,谁谁谁怎么样?是谁造作的”?我们很少有因缘的观念哦!很少有缘起的正见。如果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不会说:“那是某某谁做的”,而是说“它是什么因缘而发生的”。我们要反省、反思,比如说,你家里的亲人做了某一件事情、不好的事情,你就会质问他、责备他,马上就相对。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不顺眼就会去遣责,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就是实有一个“我”在造作:“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其实在这时候,就有一个相对于你而存在的实有的“我”了。如果你在责备那个对象时:“你怎么样,你怎么样”时,是不是潜在有一个“我就是这样”的观念?要明白呀!但是一个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会问:“什么因缘使你这样做?什么因缘而造成这一件事情?”你看看,有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与我们“我见”深重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哦!这个地方关系到我们平常起心动念直觉的反射作用,因为我们潜在很深的观念,总是在实有感里面,总是在我执、我见里面。我们今天如果把缘起的正见没有建立得很透彻、很明白,只要还有那么一点我执的影子还在,你的思维模式和应用出来的地方,一定是不离开这种实有的直觉的感觉!这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人事的接触和外缘的接触,当你跟人接触时,言谈之中,你的反应,你的言语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倾向?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要修行,要悟道,如果不是在这里发觉这个问题,你是没有办法解脱的!也就是说,你每天在犯,每天在我见执著的惯性中,你不知道。那不知道就没有办法发觉哦!要悟道,就要在这个地方看清楚。一般来讲,我们起心动念,我们不知道;我们直接的反射、反应,我们不知道;我们已经落入那个自性见的惯性中,我们还不知道。缘起的正见真的建立得很清楚的人,你就会善于观察:每一法、每一件事情,当它产生的时候,你做出直觉反应的那个起心动念的模式是什么?你要观察这个,就是在我们直接的、很自然的这个反应中间去观察;另外,在触、受之间也要去发觉。我们要修行,在哪里修行?我们要观照,在哪里观照?就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在触、在发动、在言语,在产生那个作用的时候,就是要发觉:你到底是跟缘起正见相应的思维模式呢,还是执著、有我执的那种思维模式?自己都要很小心地去发觉。这个才叫修行,这个才叫用功! 关于时间:“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时间依存在的运动而显现。一切万法有生、住、异、灭,由于万法的息息流变,好象有一个运行过程,才产生了时间感,现出前后相续的幻相。诸行无常,刹那刹那的变化不居,在这息息流变的迁流中,而现出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此一刹那为现在,前一刹那为过去,后一刹那为未来。时间与万法相依相存,没有独存性,故无实体。时间依存在的运动而显现,所以,此以为极长,彼不妨以为极短。这在物理上也可以明白,如果速度非常快时,与我们地球上的时间还是有差别的,因为时间感不一样。所以,佛法说:“一念与无量劫,相摄相入”。又,过、未是观待现在而有,现在是观待过、未而有,“三世”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因此,没有一个单独的现在、过去、未来可得,也就是时间的“常性”不可得。所以,虽然现为相续相,又是没有前后相的实体可得——法无自性,法无我。 什么叫现在?当你说“现在”时,现在已刹那地成为过去了,所以,我们不用时间,不讲现在,也不讲刹那,而只讲“当下”。“现在”是观待过、未而有,就落入了时间相,它是迁流不息的。师父讲“活在当下”,不是讲当下的实在性、永恒性,而是说,只有在当下才能看清真相,只有在当下才能破除“过去”、“现在”、“未来”的实在感。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讲“活在当下”,注意听!活在当下,要有内涵,不能随便讲“活在当下”。几个人懂得“活在当下”的意义、内容是什么?这个要决择的!今天没有中观的正见,没有缘起的正见,不可能了解这个真相。坦白讲:哪一个人能不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不是功夫,不是境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只是你不知道!生命本来就超越时间相的,只是你不知道,落在时间相而已!明白了,看到了,你就知道时间相的虚幻。什么叫活在当下?“当下”是超越时间相的! 俗谛是一种假名施设。用时间来彼此了解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的心与外面的一切境相是相依、相缘、相应的,而且是自识、他识辗转相资的。认识到哪里,那里即是一切;观察前后到哪里,那里即是始终。追寻万法的“第一因”实不可得,仅能从相依相待的世俗观去了解它,也就是一切法唯是假名施设。自他的认识、辗转而变成共同的认识,并且通过语言而交流、沟通,大家知道意思就行,并不是有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实体。缘起是佛法最重要的观念,一切法是相依相待的,没有绝对的东西,相对又相摄,相依又相成,这是最难了解的。我们说“明”时,暗是不存在的;说“暗”时,明是不存在的,这是相对的。但是没有暗,明能显出来吗?如果没有明,暗能显出来吗?这是相摄的。因为明,所以显暗;因为暗,所以显明,这是相摄的、不离的、遮它显自的。但是,明不是暗,暗不是明,这是相对的、不即的。这个道理要慢慢去体会,这就是缘起的幻相:相依、相缘、相成,又相对而相摄。如果你落于实有的明、暗,那你就根本不懂缘起!所以,中观就是要破除两端的执著,两边都不可得,都非实,只是相依相缘而相生,又展现出不同的体性,所以,变成相对。缘起难了解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不即不离,离两边又不著在中。 关于动静:众生由于潜在自性见的太深,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无”,总是把动静、有无看作不同的两边,然后各行其是,执取一边去了。这个地方体会不到,我们要见法也很难哪,体证真相就不容易啊!清楚了,明白了,世俗的生生灭灭就是真谛的不生不灭,就能即俗而真,而不须厌离人间。无常的生生灭灭是缘起的幻相,由于其“实”性不可得,“常”性不可得,“我”性不可得,而显示空寂,显示它的不生不灭。如果我们不能从现象的生生灭灭,体证到它的空寂性的不生不灭,那你就不能即俗即真,真俗无碍就达不到,你就不可能解脱,这个很重要! 又此所谓“灭”,系指无常灭,与性空寂灭不同。无常的灭,是缘起的,依因缘而生,生而即灭,所以,这是现象,是有为的。如误会了,把那个生灭的“灭”,看成性空寂灭,这即会说:灭,即诸法归于本体寂灭;生,是从寂灭本体起用,那就是倒见了!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千万不能混淆!这个点点滴滴的微细处,都要很仔细、很明白的!中观者以无常灭为缘起的幻灭,幻灭非都无——无见,则不失一切行业。它不但不会离开缘起的万法,更不会去破坏它,反而成立了一切行业。灭与无,是缘起幻相的一种姿态,非是都无断灭。灭,是生的消灭;无,是有的消失,所以,灭与无,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抗日战争已过去了,没有了,但历史曾有此抗日战争,此项战争的影响仍在。业力也是一样,即生即灭是过去了,但是产生的影响力确实存在,所以,即生而即灭,有而还无,与都无断灭不同。虽念念生灭,刹那不住,如石火电光;过去的行业已灭,而能不失,于未来仍感生死。这个业力是佛法中最难解释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业力而无作者”。 这样,从即生即灭的观点说:诸法是彻底的动,彻底的静。从生与有而观之,即是动;从灭与无而观之,即是静。即生即灭,即有即无,即极动而极静,即新新不住而法法不失,此是佛法的诸“行”观,变动观。这个变动是当体即静:我现在在这里说法,身体在动,嘴在动,意念也在动,这一般来讲就是动相,但是,即动而静,当体即静,你们体会得到吗?“动中有不动”在讲什么?你们要明白,就在讲这个:即动即静,生灭即是不生灭,缘起就是空寂!动与不动你就了然于心。要让一个人明白这个很困难,因为真的明白了,真的了解了,你就大受用了! 望文生义的盲目修证者,有以“见鸟不见飞”为见道的,这误解即动而静的缘起如幻观,以为亲证法性寂灭了。依佛法说:见道乃体见法法寂灭无自性,哪里是不见飞(动相)而见鸟?从即般若起方便智,那应该了达无自性的——即生即灭的如幻行相,应该即法法不失而见鸟之飞动才对。故见鸟不见飞,不过是从自性妄见中幻起的神秘直觉,其实,那个是定境。见道乃是体见法法寂灭无自性,法法就是动的,是即生即灭的,是缘起的相续相,但是,却是寂灭无自性的,这个才对呀!不是法法不动,忽然间静止了,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身心脱落。我们懂缘起,懂中观,才能真正见法:到达一切缘起相是即生即灭的如幻的行相,确实是空无自性的。真的明白了,那么法法不失,没有一法可以去掉的,没有一法可以破坏的,没有一法可以排斥的,这个叫法法不失。鸟飞,就是鸟飞,怎么会不飞呢?应该这样才对啊! 有没有懂缘起法?缘起真的明白,真的透的人,当下就解脱。一定要回到生命中去体验,如果真的明白,你怎么会见不到空性寂灭呢?你们听到我说话的当下也是啊,为什么见不到呢?就是没有用生命去真正体证,所以才见不到。我们的心向往解脱,但是不够投入,不够用心,你当然体会不到。知见明白了,做不到,那就更要反省了:我如何实践而能体证?这是我对大家的期望和鼓励。能体证的很好,发发心,为佛教,为众生付出一点,好好把这个法弘扬出去。不能体证的,发心猛勇、精进、用功,把这个法学透,一定要受用。观念的修正到实践的清净,确实要靠我们自己用生命去体证、要去行。我们今天理论听了一大堆,我会讲会论,自己还是贪瞋痴一大堆,那请问你:这些观念要做什么?难道当作你语言的工具而已吗?比别人会 讲话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讲话经济运行调度会讲话志愿服务队成立讲话校长高三动员讲话经济指标调度会讲话 的那种优越感而已吗?我们讲要生生世世来度众生,用什么来?如何能随愿而来,而不是随业飘流?如何能在这样的世间不会沉落?要有内涵哪!不懂缘起,不懂无我,你处处都是陷阱,怎么能超越?所以,我们要用缘起无我的正见,来修正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超越,了解生死如幻,不再执著,不再恐惧。明白生死如幻,涅槃也如幻哪,不执著,才有那一点自在来的。真正说,无所畏、无所得、无所著,知道生命如幻无我,才能把生命布施众生。真正六度的布施,最要紧的是把那个“我”布施出去,可是要做到却比死都难!不知缘起而已!所以,我们要善用因缘,善用心力,要分清轻重缓急,把学法、见法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我能给大家肯定的是:这个法只要你真的愿意学,真的非常用心,每一个人都能受用,都能解脱!佛陀的圣弟子们为何这么快就解脱?佛陀告诉他的是真相,是佛陀体证的。所以,你只要根据他正确的方法,一体证,当下就是,有何难? 一切法的真相叫法性,一切法的实相叫法性。一定要谈这个叫自性的话,那就是一切法无自性即一切法的自性。 一切法因缘
本文档为【如实观照的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48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2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06-22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