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七讲_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第七讲_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举报
开通vip

第七讲_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第七讲 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一 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1 汉长安城: ○1 汉长安城为内城,城内主要为宫殿以及百官衙署,百姓大多居住在东 门、北门外,渭河、禁苑、漕渠共同担任外城的功能。○2 城内实行里坊制,“出不由里门, 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3 街道 长短不一,宽度一致,方轨十二(一轨 1.8m)。○4 横门附近为“西市”,杜门附近为“东市”。 ○5 城市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与尊崇方向。 2 ...

第七讲_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第七讲 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一 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 1 汉长安城: ○1 汉长安城为内城,城内主要为宫殿以及百官衙署,百姓大多居住在东 门、北门外,渭河、禁苑、漕渠共同担任外城的功能。○2 城内实行里坊制,“出不由里门, 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3 街道 长短不一,宽度一致,方轨十二(一轨 1.8m)。○4 横门附近为“西市”,杜门附近为“东市”。 ○5 城市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与尊崇方向。 2 汉、魏洛阳城:○1 东汉洛阳城仍为内城,城内主要由南宫、北宫两大宫殿群组成。○2 北魏省南宫,改建北宫。铜驼街具有城市中轴线特征。外城形成。 3 隋唐长安城:○1 先规划,后建城。○2 有内城、郭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3 实行内、中、外三朝制度。○4 仍实行里坊制度。 4 北宋开封城:○1 三重城,宫城、里城、郭城。○2 取消里坊制,商业区出现在交通便利 的沿河、沿桥、近城门地带。 5 元明清北京城:○1 城址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梁河水系,从金中都到元大都。○2 具有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特征。○3 南城的发展与“凸”字型城市轮廓的形成。 二 商业发展与宋以后城镇发展 1 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 2 宋明以后城市形态有了很多变化: 1)以唐代规整的旧州县城为依托,以运河桥市为中心,形成与市河平行的商业街,并 沿运河两岸而伸展,运河与平行市街构成城市新的成长轴线。 2)新城城墙的轮廓不再趋向于规整。旧城受封闭的市坊制约的规整十字街区与自然发 育未经规划的新市街对比强烈。 3 明清时期江南近代化进程与城镇的发展:大量唐宋以来的草市与农村聚落转为市镇, 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经济结构。 本讲主要参考书: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商务印书馆,1959 年。 傅衣凌《明清商人与商业经济》,人民出版社,1956 年。 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0 年。 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年。 [美]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年。
本文档为【第七讲_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21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