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秦苑囿试探

周秦苑囿试探

举报
开通vip

周秦苑囿试探 上珞脚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周秦芄圆试探 院 系 专 业 研究方向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人主与传播牵院所史帛 中国}代史 先奏彝汉史 莫波功 王廷治教授 二㈣i年四月 内容提要 周秦苑囿是中国园林的滥觞,在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和苑 囿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先进的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并且 要从苑囿中获得长远的经济利益或者生活得更加美好,也需要人们去保护生存条 件和自然资源。随着苑囿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加重,对它的管理实现了法制...

周秦苑囿试探
上珞脚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周秦芄圆试探 院 系 专 业 研究方向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人主与传播牵院所史帛 中国}代史 先奏彝汉史 莫波功 王廷治教授 二㈣i年四月 内容提要 周秦苑囿是中国园林的滥觞,在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和苑 囿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先进的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并且 要从苑囿中获得长远的经济利益或者生活得更加美好,也需要人们去保护生存条 件和自然资源。随着苑囿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加重,对它的管理实现了法制化, 这样就更有利于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总的说来,周秦苑囿起着保护生存条 件和自然资源的作用。这也说明了古人十分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今天具有很 大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周秦苑囿保护经济生活法律 SoundingouttheGardeninZhouandQinDynasty Abstract ThegardeninZhouandQindynastyisthesourceofChinesegarden,occupying theimportantstatusatthedevelopmenthistoryofthegarden.Peoplewereduringthe processofgettingalongwiththegarden,formingadvancedthoughtandconsciousness ofprotectingsurviveingconditionandnaturalresourcesprogressively,andshould obtainthelong-termeconomicbenefitsfromthegardenorliveamorebeautifullife, theyneedgotoprotectsurvivingconditionandnaturalresourcestoo.Theaggravating ofstatuswiththegardeninpeople’slife,thecontrolingoverithadrealizedthe legalization,whichhelpedtoprotectsurvivingconditionandnaturalresources furthermoreinthisway.Generallyspeaking,thegardeninZhouandQindynastyplayed aroleinprotectingsurvivingconditionandnaturalreSOUrces.Thishadprovedtoothe ancientpayedgreatattentionto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society,ithasvery greatinspirationfunctionontoday. Keywords:ZhouandQindynastygardenlimitprotecteconomylifelaw 2 周秦苑囿试探 绪论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周秦苑囿,许多论文和著作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 国内学术界主要是围绕着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先秦苑囿是中国园林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为黄帝说:二为商 说;三为殷周说。主殷周说者认为文王时的灵台、灵沼就是园林的滥觞。此说的 代表性著作有:周武忠的《中国园林艺术》1、高怀起的《中国园林史》2、郦芯若、 唐学山的《中国园林》3、陈来生的《中国园林史话》4、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 史》5、秦建明、赵琴华的《陕西古代园林》6、曹林娣的《中国园林文化》7。 第二:周秦苑囿发展状况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发展的特点、内部的建设、活 动等展开。周秦苑囿开始时是自然状态的山水园林,春秋战国发展为台苑式的园 林,到秦朝则为皇家式的园林:苑囿内部的建设起初是自然的山水,后来慢慢有 了台、宫殿等人工建筑,经历了从简陋到奢侈豪华的转变;人们在苑囿中开展了 生产、田猎、祭祀等活动。代表性论文和著作有:沈福煦的《东方古代园林的源 流与特征》8、陈剐的《谈中国古代园林》9、杨宏烈的《园苑探源拾零》10、徐卫 民的《秦代的苑囿》“、亿里的《秦苑囿杂考》12、刘金华的《云梦龙岗秦简所见 之秦代苑政》13、刘策的《中国古代苑囿》14、高怀起的《中国园林史》、郦芯若、 唐学山的《中国园林》、陈来生《中国园林史话》、王毅的《园林与中国文化》15、 周云庵的《陕西园林史》16、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罗哲文的《中国帝王 苑囿》“、王铎的《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18、楼庆西的《中国园林》19、曹林娣的 《中国园林文化》。 1周武忠《中国园林艺术》,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 2高怀起《中国园林史》,上海:同济出版社,1991年。 3郦芯若、唐学山《中国园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年。 4陈来生《中国园林史话》,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6秦建明、赵琴华‘陕西古代园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 7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8见于《埘南林业》1997年第3期。 9见于《新疆林业》1998年第2期。 10见于《古建园林技术》1998年第4期。 ”见于《丈博》1995年第5期。 12见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2期。 ”见于《史博》2002年第1期。 14刘策《中国古代苑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千毅《阳林与中国文化》,上海:卜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周i庵《陕西园林史》,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罗哲史《中国帝王苑囿》,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年。 伯上铎《中国古代苑固与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仲楼庆两《中国园林》,北京:五洲传播Hj版社,2003年。 4 第三:文化对周秦造苑囿影响的研究。周秦造苑囿受到了孔子“师法自然” 和老庄任自然、返朴质思想的影响,还有《周易》等其他思想的影响。总的说来, 先秦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苑囿的哲学文化基础。代表性论文和著作有:刘中燕的 《战国秦汉仙界的人问化一一从天上到人间的帝王苑囿》1、顾蓓蓓的《中国古代 园林的美与哲理》2、王毅的《园林与中国文化》、周武忠的《中国园林艺术》、冯 钟平的《中国园林建筑》3,王铎的《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 国外学者也关注周秦苑囿。GeoffWhiten,Faith的《ChineseGardenstyle)> 4探讨了秦苑囿的建筑风格。德国学者玛丽安娜·鲍榭蒂的《中国园林》5探讨了中 国园林的起源,认为在商末周初:另外也介绍了秦苑囿的状况。日本学者冈大路 在《中国宫苑园林史考》6中探讨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苑囿的内部建筑,并分 析了三个时期的苑囿与行仁政、争霸、集权之间的关系。Keswick,Maggie的《The ChineseGarden:history,art,andarchitecture))7认为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园林产生于 周,是受田猎影响的结果,并且介绍了秦朝的皇家园林一一上林苑。总的说来, 国外学者对周秦苑囿的研究,偏重在介绍上。他们整体的水平还没有超越国内学 者,可是在很多方面可资参考。 国内外学者研究周秦苑囿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可是他们的研究,仅仅是把 它作为研究成果的一个部分,因此缺乏有分量的论文和专著;另外从历史学角度 进行研究的也比较少;再有就是在史料的运用上,很少去使用简帛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随着《龙 岗秦简》8的出土,很多当时管理苑囿的法令重现于世,这就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周 秦苑囿。因此可以利用“二重证据法”,对周秦苑囿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研究。关于 周秦苑囿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它所体现的先进思想意识(如保护生存条件和自 然资源意识、造苑中产生的民本思想),内部的经济效益、社会活动与保护生存条 件和自然资源的关系,管理的法制化角度去探讨。 全文共分三章进行论述:其一是先进思想意识的形成,分两个小节说明,第 一小节是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第二小节为建设苑囤所体现的民 本思想;其二为苑圄中的经济效益、社会生活与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也是 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经济效益的获得与扩大,第--4'节为苑囿生活的享受 和延续;其三是法制化的管理,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为苑囿的管理者,第二 小节是管理措施中的法令。 1见于‘华中建筑》2003年第3期。 2见于《规划师》2004年第1期。 3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GeoffWhiten,Faith(Chinesegardenstyle),London:Un,inHyman,1988。 5【德]玛丽安娜·鲍榭蒂著,闯晓萌、廉悦东译《中国园林》,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96年。 6【日]冈大路著,常溉生谭《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年。 ’Keswick、Maggie《neChineseGarden:history,an.andarchitecture},harvarduniversity,2003。 8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龙岗秦简》,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中国园林滥觞于先秦的苑囿。《山海经》有关黄帝苑囿的内容也许是中国最早 苑囿的记录。历经尧舜和夏商,到西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时的苑囿基本上都 是自然状态的,面积十分广袤,“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孟子也有“文王之囿 方七十里”,“寡人(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2之说。可见当时的苑囤确实非常的 大。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很难把面积巨大的苑囿圈起来进行管理,因此有时 往往把一片好的山林当作为一个苑囿。苑囿的功能主要以生产、田猎和祭祀为主。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局面的改变,春秋战国各国纷纷 兴建台苑式的苑囿3,在功能上则由生产、田猎、祭祀发展到与列国王室生活、处 理政事、教育与践行等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秦朝苑囿在修 建上开始追求“象天法地”、城苑一体,出现了十分气派的皇家苑林。综观周秦苑 圃,多取自自然,虽然后来在苑囿中出现人工建筑以供人观赏,往往以苑、囿、 园、圃、泽、渊、薮等呈现多样化的形式,但在功能上还是以生产为主,这一功 能是后来逐渐减弱的。“园林是一种以游乐为主要目的的设施,一般是在一定的区 域内,利用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山水林木,配以建筑和其中的飞禽走兽、游乐设施 组成的独立环境。”从园林的定义来看,周秦苑囿具备了园林的基本要素:但从发 展来看,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园林和大自然关系密切,就是大自然的浓缩,也是 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周秦苑囿起着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作用。 第一章先进思想意识的形成 有关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产生于人们建造和管理苑囿的实践 活动。虽然早期的苑囿主要取自自然,但是人们围绕苑囿范围的划定、资源的索 取、生产和生活等活动过程,也是接触自然的过程。随着在苑囿活动的加深,也 就进一步了解了大自然。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也就逐步形成了。 另外在造建苑囿过程中,人们也懂得了不能随便滥用民力,否则会给国家带来巨 大的危害,于是在苑囿建设者中形成了民本思想。 一、保护生存条件的思想意识 周秦苑囿人工建筑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绝大部分都是处于自然状态的。《尔 雅-释地》日:“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扬隋,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 1《毛诗正义》卷十六,《十三经注疏》,5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以下儒家经典,如投有特别说 明,皆为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孟子注疏》卷=,《十三经注疏》,2674页。 3《毛诗正义·大雅·灵台》疏引《异义》、《公羊》说“天子有灵台以观天文,有时台以观四时施化,有围 台观鸟兽鱼鳖。诸侯当有时台、圄台。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町见苑囿中的台是属于礼制的一部 分,但随着春秋战国的“札崩乐坏”,各诸侯开始越制,纷纷修建备式各样的台。 4秦建明、赵琴华《陕西古代园林》,2页,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 6 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十薮。”1在十薮当中, 云梦薮见之于典籍中的记载比较多,我们可以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战国策·宋 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说:“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2所以楚王会经常到这 个地方进行游猎。可是这段记载过分简略,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比较详细 的描述:“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巍郁,隆崇律嶂:岑盗参 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陋,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 雌黄白埘,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碱功 玄厉,碲石武夫。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穹穷昌蒲,江离麇芜,诸柘巴且。 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阻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 析苞荔,薛莎青蕨。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莲藕觚卢,奄闾轩于。众 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夫容菱华,内隐钜石白 沙。其中则有神龟蚊鼍,毒冒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搬楠豫章,桂椒木兰, 檗离朱杨,栌棵I樗栗,橘柚芬芳。其上则有宛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 玄豹,鳗蜒疆鼾。”3这段描述出于对天子大规模游猎的劝谏,有夸大失真的文学意 味,可是能使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云梦泽的大致情况:云梦在当时实际上就是一 个天然的苑囿,面积十分宽广,物产也极其丰富。与云梦齐名的其他九个薮,由 于史料的缺乏,已经很难确切地知道它们的情况,但从它们与云梦并列齐名的实 情来看,也应该是物产丰富的天然大苑囿。秦的苑圊既有自然状态的,也有人工 援建的。亿里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秦禁苑可分为两类,一是如长杨、藿阳富旁 的苑囿,利用自然的山林繁殖禽兽以供猎狩。这类禁苑范围很大,在形制上无严 格要求,有条件则围以垣篱;二是兽圈、兔园之类专门人工豢养为主的苑囿,他 们是小范围的,必有围墙、篱圈。”“秦代禁苑主要分布于首都成阳西南的渭水秦 岭之间,与汉上林苑范围基本一致。“正是这种自然状态下的苑囿,使得人们在与 自然接触过程中,懂得了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知道了怎样约束自我的行为。 1、正德之义 《逸周书·大聚解》记载:“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夏三月JIJ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夫然,则有 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万财既成, 放此为人。此谓正德。“从这条史料的记载可知,正德之义即要求人们充分认识到 苑囿中生物自身发展的规律,遵循规律去办事,做到天时和人事相和谐,获得丰 1{尔雅注疏》卷七,《十三经注疏》,2615页。 2《战国策》卷三十二,1148页,上海:上海古籍,1998年。以下《战国策》如没有特别说明,皆为上海古 籍1998年版。 3《汉书》卷五f七,2535--253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以下《汉书》如没有特别说明,皆为中华 书局1962年版。 4亿里《秦苑周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2期,106页。 5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选周书汇校集汁》卷四,430--431页,上海:上海占籍,1984年。以下《逸 周书》如没有特别说明,皆为上海古籍1984年版。 7 厚的财物,正德之义就是一种取之有时的意识。这种意识被周秦的人,fl'j,ft好地继 承下来。《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仲春之月),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 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于此时去采 伐苑囿中的物产,容易使得某些物种灭绝。人们理解了正德之义后,又用它去指 导实践,懂得了该何时到苑囿中去取物。“是月也(仲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 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2《礼记·王制》日:“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屏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 不以火田。不摩,不卵,不杀胎,不妖天,不覆巢。”3虽然在一定的季节可以到 苑囿中去取物,但是仍然要注意做到“不鹿,不卵,不杀胎,不妖天,不覆巢。” 也就是说不要猎杀怀孕的麇鹿,捕捞产卵的鱼,处死怀胎的动物,夭折末成年的 小物种,倾覆巢穴。这种正德之义的做法,不仅在传世的文献中看到,而且在出 土的简牍中也可以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记载:“春二月,毋敢伐材木 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毋口口口口口口毒鱼鳖, 雹阱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棺椁者,是不用时。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 麇时毋敢将犬以之田。⋯人们确实已经知道根据正德之义按月份去索取苑囿中的物 产。 从苑圃中取物,在不同的年份上也要遵循正德之义。《管子·小问》记载:“桓 公日:‘善哉!牧民何先?’管子对日:‘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 先恕。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百川道,年谷熟,籴贷贱,禽兽与人 聚,食民食,民不疾疫。当此时也,民富且骄。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禁 薮泽。此谓先之以事。随之以刑,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此谓先之以政。飘风 暴雨为民害,涸早为民患,年谷不熟,岁饥,籴贷贵,民疾疫。当此时也,民贫 且罢。牧民者发仓廪、山林、薮泽以共其财,后之以事,先之以恕,以振其罢。 此谓先之以德。其收之也,不夺民财;其施之也,不失有德。富上而足下,此圣 王之至事也。’桓公日:‘善。”5管仲对苑囿中的物产在不同的年份上怎样去索取, 不仅强调要遵循正德之义,而且看到了这种做法的巨大现实意义,通过它可以调 节民的品性,起到杠杆的作用,使之更利于统治。 可见,正德之义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逸 周书·文传解》记载:“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在鄢。召太子发曰:‘吾语 汝我所保所守,守之哉!厚德广惠,忠信爱人,君子之行。不为骄侈,不为靡泰, 不淫于美,括柱茅茨,为爱费。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菲时不 《礼记正义》卷十五,《十三经注疏》,136l一1362页。 《礼记正义》卷十六,《十三经注琉》,1371页。 《札记正义》卷十二,《十三经注疏》,1333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2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戴望《管子校正》卷卜六,275页,《诸子集成》第5本,上海:I。蟑书店,1986年。以下《诸了集成》 如没有特别说明,皆为上海书店1986年版。 8 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鹿麝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渔以时,童不天胎,马 不驰骛,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润湿不谷,树之竹、苇、莞、蒲;砾石不可 谷,树之葛、木,以为矫络,以为材用。”1《逸周书》这里的记载,歌颂了文王的 功德,也是告诫武王,从苑囿中取物要遵循正德之义,然后通过这种做法,增强 自己的经济实力,并使民的生活逐渐富足,获得他们对政权的支持和拥护。弱小 的周能够迅速地打败强大的商,除了商本身统治腐朽之外,还与周注意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和争取民心是分不开的。周文王如此的做法,战国仍受到学 者们的褒赞。《苟子·王制》日:“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 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鳇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 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 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 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 之间,加施万物之上。”荀子既肯定了前时圣王的举止,又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做法 的更深层含意:首先是使得苑囿中的动植物不致于“夭其生”、“绝其长”,其次是 百姓“有余用”、“有余材”。而百姓“有余用”、“有余材”,无疑是藏富于民。民 富则国强,对稳固统治者的统治是不言而喻的。 正德之义不仅仅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上,而是逐步地用“令”的形式把它固定 下来。《管子·幼官》日:“四会诸侯,令日:‘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 时禁发之。一3《吕氏春秋·上农》日:“⋯⋯为害于时也,然后制野禁⋯⋯野禁有 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 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 木,泽人不敢灰傍,缳网置罩不敢出于门,最罟不敢入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名, 为害其时也。”4齐桓公是春秋早期的霸主,他所发“薮泽以时禁发之”的号令,诸 侯通常是要遵循的;对苑囿实施“野禁”,也是国家的一种法令行为。通过国家立 法的形式,正德之义可以更好地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正德之义的这种先进意识以及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不管是出于维护统治的 需要抑或是其他的目的,可是它的客观效用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做法使得苑圄避 免了遭受无限破坏的可能,从而起到了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作用。 2、生十杀一和生一杀十的关系 人们从苑囿中取物,不仅知道要按照正德之义去做,而且懂得了生十杀一和 生一杀十的关系。《逸周书·文传解》记载:“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各 修其学而尊其名,圣人制之。故诸横生尽以养从,从生尽以养一丈夫。无杀夭胎, 1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卷三,250--254页。 2二E先谦《苟子集解》卷五,105页,《诸了集成》第2本。 3戴望《管r校正》卷三,39页,《诸子集成》第5奉。 4高诱沣《R氏春秋》卷二十六,332--333炙,《诸子集成》第6本。 9 无伐不成材,无堕四时。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 年之积者亡。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生十杀一和生一杀十的关系,就是说人们在向苑囿索取时要有度的限制。生十杀 一,可以慢慢形成积累,增强国家实力,使得国家“称王称霸”;生一杀十,如此 的挥霍,国力会很快的衰败,导致家灭国亡。人们对生十杀一和生一杀十关系的 认识,可以追溯到夏商。《逸周书·大聚解》记载:“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 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大禹不主张过度采 伐林木和捕捞鱼鳖,要让它们在春夏正常地生长,这样使得今后可以获得更多财 物。另《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日:‘自天下四方皆入 吾网。’汤日:‘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日:‘欲左,左。欲右,右。不用 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日:‘汤至德矣,及禽曾。”3捕鸟时如果每次都把它 们一网打尽,最终会使得鸟类灭绝;假如能够网丌一面,鸟类就能够生生不息的 繁衍下去,往后也会有更多的鸟可以捕。大禹和成汤的做法,就是生十杀一和生 一杀十关系意识的很好体现。 上述这种意识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人们在苑囿中的亲身实践。 《孟子·梁惠王章旬上》日:“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毂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人们意识到在苑囿中做到生十杀一,让鱼鳖和林木 源源不断的生长,既提供了食用和使用所需的物品,又可以从中长期获益。如果 在苑囿中生一杀十,将会贻害无穷,后果不堪设想。《吕氏春秋·应同》记载:“夫 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5《吕 氏春秋·义赏》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生一杀十的做法,实 质上就是一种赶尽杀绝的行为,慢慢地使得物种趋向灭亡,最终将会严重破坏生 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生存条件遭到破坏,凤凰、麒麟、龟龙失去了赖以存活的依 靠,自然就不会来了。在古人的意识观念里,凤凰、麒麟、龟、龙往往被看作是 吉祥的象征,它们的出现预兆着国运的兴旺,但是连这些吉祥的东西都不光顾这 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也说明了生一杀十是一种十分愚 蠢的行径。 人们对生十杀一和生一杀十关系的认识,很好地贯彻到实践中去。在捕鱼的 时候,人们知道了不要拿有很小网口的网罟去捕鱼,而是要用大网,从而让一些 较小的鱼漏网,使得来年有更多的鱼可捕。孔子甚至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1黄怀信、张懋锚、田旭东撰《遗周书汇校集注》卷三,260-263页。 2黄怀信、张懋铬、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卷四,430贞。 3《史记》卷三,95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以下《史记》ffⅡ没有特别说明,皆为中华书局1959年 版。 4《孟子注疏》卷一,《十三经沣疏》,2666页。 5高污注《吕氏春秋》卷十三.127页,《诸子集成》第6奉。 6高诱注《吕氏春秋》卷十四,147页,《诸子集成》第6奉。 10 1。他的这一主张更为先进,既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又表露了其良好的保护生存 条件和自然资源意识。不用长绳系多钩横遮于水而钓,这样更有利于鱼的生衍繁 殖;射夜宿的鸟,虽然容易打到鸟,但是这样实在是胜之不武。随着人们对生十 杀一和生一杀十关系认识的深化,这种认识慢慢地变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因此 在实践中制约着个体不合宣的做法。《国语·鲁语上》记载:“宣公夏滥于泗渊, 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日:‘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晟冒,取名鱼,登 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置罗, 秸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置里震,设阱鄂, 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天,鱼禁鲲鲕,兽长麂鏖,鸟翼般 卵,虫舍蛾蟓,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 艺也。’公闻之日:‘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 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待,日:‘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2里革敢于 以臣子的身份去冒犯国君,毅然把鲁宣公捕鱼所用的罟折断并扔弃,因为鲁宣公 这种生一杀十的做法,非常的不可取。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生十杀 一和生一杀十关系已经认识得十分透彻,才会去制止这种不正当的行为。统治者 愿意接受别人的劝止,主要是因为他们也得考虑此类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文子·上 仁》日:“老子日:‘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 下尽地理,中用人力。是以群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 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生无乏用,死无传尸。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跃丢兆,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置罘不得通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 于水,鹰隼未击,罗网不得张于皋: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于山林;昆虫未蛰, 不得以火田,育孕不杀,觳卵不探,鱼不长尺不得取,犬豕不期年不得食。是故 万物之发,若蒸暴出。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之道也。非目见而足行之, 欲利民不忘乎心,则民白备矣。”3统治者之所以要做到生十杀一,因为这样可以富 国利民,大大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反其道而行之,则会国贫民离。这个方面对统 治者所起的制约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人们对生十杀一和生一杀十关系的认识,使得在苑囿活动时懂得了如何把握 度。适度的去索取,不会导致自然资源被耗尽,可以再度的繁衍,从而保证了物 种的延续。这种不停的延续状态,使得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 3、禁焚取物 焚烧取物也是古代人们从苑囿中取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与一种叫做“火 田”的田猎方式有关。《尔雅·释天》日:“春猎为蔸,夏猎为苗,秋猎为猕,冬 1《论语注疏》卷七,《十三经注琉》.2483页。 2《国语》.178--180页.上海:【:海古籍,1998年。咀下《国语》如没有特别说明,皆为上海古籍1998年 版。 3王利器《文了疏义》卷十,446--44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l 猎为狩,宵l=H为獠,火田为狩。”疏日:“‘火田为狩者’,郭云:‘放火烧草,猎亦 为狩。’言与冬猎同名,故云亦也。李巡、孙炎皆云:‘放火烧草,守其下风。’《周 礼·罗氏》‘蜡则作罗襦’。郑云:‘襦,细密之罗,此时蛰者毕矣,可以罗罔围 取禽也。今俗放火张罗,其遗教。一1由于时空间隔的久远,我们现在比较难知道 古人“火田”的方法,只能通过文献的记载略知一二。“火田”的方法大概就是打 猎者站在下风口,张开罗网,然后点火焚草,火顺风势蔓延。野兽看到火光,惊 恐四逃,火在后面不停的追赶,它们被迫向打猎者所站的下风口处奔去,最后自 投罗网。打猎者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众多的东西。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 借用火的力量取得食物,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火田”的这种打猎方式,在一 定时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周人也用“火田”的打猎方式。《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日:“大叔于田, 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 无狃,戒其伤女。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 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拥忌,抑鬯弓忌。”这首诗 描写的是郑太叔游猎时一个壮观场面,从句中“火烈具举”、“火烈具扬”、“火烈 具阜”的描画可以看出,周依然在沿用“火田”的打猎方式。 通过焚烧方式从苑圄取物的做法在周依然存在,可是人们也慢慢意识到它的 不可取。《逸周书·周祝解》日:“故泽有兽商焚其草木,大威将至,不可为巧, 焚其草木则无种,大威将至,不可以为勇。”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懂得了焚烧取 物的害处。焚烧取物使人很轻易的获得某些东西,可是它绝对不是一种取巧的方 法。用火焚烧,许多草木和弱小的动物都会因此而葬身火海,如果频繁的焚烧取 物,可能会导致一些生物的灭绝,进而破坏人类的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其所付 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人们这种认识的取得,和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 系。周的人口与前期相比,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 求亦会随之增大。再加上当时国与国之间的征战增多,使得每个国家更加注意自 身经济实力的积蓄。以前那种原始的、粗放式的焚烧取物的办法已经不再适合时 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迫使人们去更改以往那种陈旧的观念。 春秋战国,争霸愈加的激烈。即使是无心参与的国家,要想取得一块立足之 地,也需要有一定的实力作为保障。这种实力不单单是军事上的,经济上也是举 足轻重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与亡。因此在苑圃中修火宪就非常重要。《管 子·立政》日:“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夫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使民于宫 1《尔雅注疏》卷六,《卜三经注疏》,2610页。 2《毛诗正义》卷Pq.《I三经注疏》,337--338页。 3费阡信、张懋镕、【l】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卷九,1133页。 12 室之用,薪蒸之所积,虞师之事也。⋯差不多的记载也见于《苟子·王制》,“修火 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 2修火宪,一方面是要防火,另一方面是允许焚烧,但不是山林,而是那些荒草之 地。虞师作为专职的人员被派遣来管理苑圄中的火宪,说明人们充分认识到苑囿 修火宪的重要。强有力的修火宪措施,使得苑囿可以免遭灭顶之灾,获利就十分 明显,其一是民足,其二是国家财物不屈。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的民众乐 意拥戴当权者,兵源就愈加扩大:另外国家财物不屈,增强了实力,也有利于自 保或者争霸。 禁焚取物,既借鉴了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人们对这种行为后 果的深刻认识。《管予·国准》日:“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 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 猛兽众也。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利,逃械器,闭 智能者,辅己者也。”春秋的人们已经学会发展地看待焚烧取物这种做法。前代圣 王通过焚烧取物的行为,在当时可能是行得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带来 的危害也愈加的扩大,不仅没有带给民众好处,反而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样 会导致失去民心。人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就是为了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除 了会失去民心外,焚烧取物这种做法也会导致国家的贫弱。《管子·立政》日:“山 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4《吕氏春秋·义赏》日:“焚薮而田,岂 不获得?而明年无兽。”5山泽维护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因为草木属于自然 资源,如果遭到焚烧,国家就会缺乏自然资源,容易变得贫穷。另外焚烧取物, 也会使得野兽死尽殆绝,明年再无法继续获得野兽。无法长期的获得这个方面的 物品,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焚烧取物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在苑囿中进行焚烧取物,是对它的严重破坏,不利于里面的动植物生长和繁 衍,甚至有灭绝的可能。禁焚取物的实行,保证了动植物的顺利生长和繁衍,从 而保护了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 4、违者受罚 如果从苑囿中取物,不能遵循正德之义,生十杀一和禁焚取物,则要受到一 定的惩罚。《周礼·地官·山虞》记载:“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 守禁。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 有期日。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春秋之斩木不入禁。凡窃木者,有刑罚。 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且跸。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 戴望《管了校正》卷一,ll页,‘诸子集成》第5本。 王先谦《葡子集解》卷五,107页,《诸子集成》第2本。 戴望《管了校芷》卷二十三,388页,《诸子集成》第5奉。 戴望《管了校难》卷一,10页,《诸子集成》第5奉。 高诱注《H氏春秋》卷十四,147页,《诸子集成》第6本。 中,致禽而珥焉。”1苑囿中的林木,确实是供人使用的,可是对它的砍伐,必须有 时间的限制,人们正是基于此而制订了禁令。但是窃木者偷盗林木的行为,完全 是出于私欲,根本不会顾及什么春夏秋冬的限制。如果对这种窃木的行为昕之任 之,苑囿中的林木可能会在很短的时段内被砍光。林木是动物赖以栖身之地,当 它消失殆尽时,动物便会失去生存的依托,被迫迁移或者滞留原地等待死亡。对 窃木者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置,其实就是在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 窃取苑囿中的林木者会遭到刑罚,侵夺苑囿者也要论罪处罚。《礼记·月令》 记载:“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 赦。”2苑囿中的蔬食、野兽等物,有专职的人员去管理。可是由于有利益可图,自 然就会有人对它起觊觎之心,冒险去侵夺财物。对侵夺苑囿行为的处罚是极其严 厉的,“罪之不赦”,没有宽容的余地。不仅对侵夺苑囿的人要重重处罚,而且对 专职管理者知法犯法也绝不轻易饶恕。《吕氏春秋·孟冬纪》:“是月也,乃命水虞、 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敢侵削众庶兆民,以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 行罪无赦。”3水虞渔师去收取赋税,虽然代表的是天子,但是也不能胡作非为。如 果没有法令对那些管理苑囿的专职人员进行约束,很容易出现假公济私的现象。 “行罪无赦”的严厉处罚,所起的震胁作用是巨大的。“罪之不赦”和“行罪无赦” 的惩罚,确保了苑囿不会被无度的索取。 我们虽然知道苑囿中的一些违法行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惩罚的力度如 何,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理得清楚。《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郑大旱,使 屠击、祝款、竖榆有事於桑山。斩其木,不雨。子产日:‘有事於山,执山林也; 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爵。”4屠击、祝款、竖楠三人仅仅是由于乱伐山上 的桑树而被夺去官爵,如此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了。这样严厉的惩罚大概可以看作 是和“罪之不赦”或者“行罪无赦”所惩罚的程度相当,可是不能够说是绝对的 等同。如果要想真正了解当时的处罚如何,只能有待于更多的资料的出土。人们 当时这种先进的法律意识,保障了苑囿内部生物的正常生长,不至于受到过多的 人为破坏,从而保护了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 周秦苑囿中这种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意识,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经认 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不加节制的去破坏自然,长此下去必然会引起恶化; 自然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所以当时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 的意识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人们除了在利用苑囿时形成了保护生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意识,另外在造建 苑囿过程中也产生了民本思想。 ’《周礼注疏》卷十六,《十三纾注疏》,747页。 2《礼记正义》卷十七,《f+三经洼疏》,1383页。 3高诱注《吕氏春秋》卷十,95贞,《诸子集成》第6本。 4《春秋左传正义》卷四|,七,《l‘三经注疏》,2080页。 建设苑囿所体现的民本思想 民本二字源于《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l。对于民本 一词,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它作过阐述或者是考辩,可是还没能 够脱离它的本义。人们在建设苑圄过程中体现了民本思想。建设苑囿所体现的民 本思想虽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依然是被当作当权者的一种统治术,抑或 是管理手段。 1.时不合,不妄兴 周秦进行土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可随意的动工,因此选择怎样的时间段, 相当的讲究。关于何时兴土功的记载可以在周秦的典籍里看到。《左传·庄公二十 九年》记载:“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 毕。”孔颖达对这段话进行了注疏。“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疏日:“谓夏之九月, 周之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于是纳其禾稼,三务始毕,而戎民以土功事 也”。“火见而致用”,疏日:“十月之初,心星次角亢之后,而晨见东方也,致筑 作之物,谓板、斡、畚、橱,诸是城之所用,皆致之于作所也”:“水昏『F而栽”。 疏日:“天下作宫室者,皆以营室为正。《周语》日:‘营室之中,土功其始’。是 定星昏而正,为土功之大候。故知水昏正,谓十月。定星昏而正,中时也。郑玄 诗笺云:‘定星昏中而正,谓小雪时。’小雪,十月之中。《月令》:‘仲冬之月, 昏东壁中。’室十六度,日行一度,是十月半而室中,十一月初而壁中。《礼记·中 庸》云:‘栽者,培之。’栽者,树立之语,故知树板、棘而起首,兴作也”;“日 至而毕”,疏日:“日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2从《左传》的这段记载和孔颖 达的注疏中大体可以知道那时人们进行土功活动的具体时间:秋收完毕后,就要 开始准备土功:夏正的十月之初,板、棘、畚、稠等诸用具就得到达场地;夏正 的十月之中,可以立板打夯;冬至以后就要给民休息,不再进行土功了。为什么 会选择在这个时问段?《管子·度地》解释了原因,“春三月,天地干燥,水纠列 之时也。山川凋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故事已,新事未起,草木荑, 生可食。寒暑调,日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土 乃益刚。⋯⋯当夏三月,天地气壮,大暑至,万物荣华,利以疾薅,杀草葳。使 令不欲扰,命日不长。不利作土功之事,放农焉。利皆耗十分之五,土功不成。 当秋三月,山川百泉踊,下雨降,山水出,海路距,雨露属,天地凑汐,利以疾 作,收敛毋留。一日把,百日铺。民毋男女皆行於野。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 生,土弱难成。利耗什分之六,土工之事亦不立。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 大寒起,万物实熟。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鎏郭术,平度量,正权衡,虚牢狱, 1《尚书正义》卷七,《l三经注疏》,156页。 2《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卜三经注疏》,1782页。 实廪仓,君修乐,与神明相望。儿一年之事毕矣,举有功,赏贤,罚有罪,迁有 司之吏而第之。不利作土工之事,利耗什分之七。土刚不立。昼日益短,而夜嗣 益畏,利以作室,不利以作堂。”1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管仲不仅指出了兴土功的 时间范围,丽且分析了原因。他把兴土功的时间和天时、农事、效果紧密联系在 一起:春天和冬天的前段时间是日长夜短,恰好是农闲时候,用作土功主要材料 的泥土也很坚硬,非常适合使用。这时兴土功,不仅不扰民,而且可以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夏天和秋天,正是农忙季节,民众要忙于农事,况且这时的泥土土 质松散,不利于使用。冬至之后,夜长昼短,天寒地冻,强迫民众兴土功则苦民。 夏、秋以及冬至之后兴土功,不仅扰民,而且事倍功半。 造建苑圄属于必土功的范畴,因此在时间的选择上也有限制,对在不适宜动 土功时间内进行的则要给予谴责。《左传·成公十八年》日:“八月⋯⋯筑鹿囿, 书,不时也。”2《左传》是诠释《春秋.》的,而孔子作《春秋》有其目的。《孟子·滕 文公下》日:“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 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 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4孔子正是 利用《春秋》,通过一字褒贬的方式,对时人的行为进行评判并著录于典籍,使之 畏惧。“时”与“不时”的记载就是对造建苑囿行为的褒赞抑或贬刺。孔子对在八 月造建鹿囿为什么要“书,不时也”?后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公羊传》曰:“筑 鹿囿,何以书?讥。何讥尔?有囿矣,又为也。”《公羊传》作者认为造建鹿囿是 种多余的奢侈行为,既然已经有囿可用,就不必要浪费民力再造一个。但是杨伯 峻先生不同意《公羊传》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周之八月,夏正之六月,农工正 忙,非动土功之时。”两种观点相对比,杨说还是比较切合实际。因为农忙的季节, 民众正在全力的抢收,这时候霸占民力去造建鹿囿,自然是非常的“不时”了。 虽然两者解释有异,可是在对再建鹿囿属于滥用民力此点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对在不适合的时间去造建苑圊的行为,要予以贬刺;即使在适合的时间内, 如果滥用了民力,也要受到斥责。《友传·昭公九年》记载:“冬,筑郎圄。书, 时也。季平子欲其速成也,叔孙昭子日:‘《诗》日:‘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焉 用速成,其以剿民也?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7在冬天筑囿符合兴±功的时 间范围,可是季平子企图迅速的把囿筑好,则遭到叔孙昭子反对。叔孙昭子为什 么要反对季平予的做法?因为他看到了将会产生的后果:这样做必定要滥用民力, 逐渐的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在很短时间内完成~项工程, 戴望《管子校正》卷十八,305页,《诸了集成》第5本。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八,《十三经注疏》,1924页。 《孟了注疏》卷六,《十三经注疏》2714页。 《孟了涟疏》卷六,《十三经洼疏》2715页。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八,《十三经注疏》,2299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9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五.《十三经注疏》2058页。 所需民众的数量要比按正常速度进行的多;即使是和平常同量的民众,此时民众 的劳动强度恐怕也要加大。如此做法很容易造成劳民伤民,况且在这么短的时间 内完成工程,质量能不能保证值得怀疑。 2、滥用民,国家亡 当时的人们不仅懂得在不适宜的时间内不应随便造建苑囿,而且知道滥用民 力去造建苑囿也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起初人们在造建苑囿时,十分注意民力的使 用。《吕氏春秋·重己》日:“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 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己矣; 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昧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 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高诱注日:“节犹和也, 和适其性情而已,不过制也。⋯虽然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阴阳学家的观点,但是我 们可以从中看出圣王在造建苑囿时是有“度”的限制的,它与为宫室台榭、舆马 衣裘、饮食酏醴、声色音乐一起,只不过是用来陶冶自己的性情,所以使用民力 应适可而止。可是这种状况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有了改变。《孟子·滕文公章旬 下》日:“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汗池,民无所安息:弃 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汗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 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 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孟子所说的从尧舜以下 到纣这段时间的苑囿造建情况,由于史料的缺乏,很难说得清楚,可是商纣时造 建的苑囿确实是十分奢侈的。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益广沙丘苑台, 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 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商纣王为了个人的享乐,不断的扩展沙丘苑台,就 必然要驱使民众去劳役,滥用民力在所难免。商纣王穷奢极侈,民众对他怨恨不 已。牧野一战,民众临阵倒戈,强大的商败于弱小的周。商纣王只好鹿台自焚, 国也因此灭亡了。 商纣王的腐朽行径给周一个垂训,因此周在此问题上很注意总结前代的经验 教训。《逸周书·史记解》曰:“昔者,有洛氏宫室无常,池囿广大,工功日进, 以后更前,民不得休,农失其时,饥馑无食,成商伐之,有洛以亡。”‘周的统治者 敏锐的察觉到国的灭亡与滥用民力的关系。有洛氏大量的修建宫室,不断的扩大 苑围,肯定需要频繁的使用众多的民力,民众因此被弄得疲惫不堪。时间长了, 民众就会产生怨恨。当成汤率军来攻时,失去支持的有洛氏自然难逃亡国的厄运。 周的史官之所以把此事记录下来,就是要使得周的统治者引以为戒,不再重蹈覆 1高诱注《吕氏春秋》卷一,7—8页,《诸子集成》第6本。 2《盂子正义》卷六,《}=经注疏》,2714页。 ’《史记》卷三,105贞。 4黄怀信、张懋镲、叫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卷八,1036页。 辙。 西周以后,人们对滥用民与亡国之间的关系依然有很深的认识,并且看得更 加的清楚。《文子·上仁》日:“乱主则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处一主之势,竭 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于宫室台榭,沟池苑囿,猛兽珍怪。贫民饥饿, 虎狼厌刍豢;百姓冻寒,富室衣绮绣。故人主畜兹无用之物,而天下不安其性命 矣。”1《吕氏春秋·有始览·昕言》日:“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 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 天瘠壮狡,汔尽穷屈,加以死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 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2滥建苑囿是劳民伤财的行为,统治者 要使财尽力竭的民众继续安于本分,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民众不满日增,宗庙 和社稷则巍巍可及。 虽然统治者认识到滥用民去造建苑囿会导致亡国,但是仍有些人反其道而行 之,结果导致国力衰败或者亡了国。楚灵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曾经耗费 大量民力修筑章华之台,“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 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 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楚灵王的行径与他的前任楚庄王相比,无异天壤之 别,“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 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谁相礼,则华元、 驷驿;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南、顿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 而无恶于诸侯。”“‘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 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 日不废时务。瘠硗之地,于是乎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僚之暇,于是 乎临之;四时之隙,于是乎成之。”5楚国在两个王时的地位明显不同,楚灵王时国 内怨声载道,国
本文档为【周秦苑囿试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17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18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