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

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

举报
开通vip

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 !"!"#$%"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低碳经济: 中国的现实选择 !龚建文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 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西方发达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 低碳经济。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 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 繁重。因此,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下, 中国必须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循 环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基于国 情,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降低能源强度,实现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
!"!"#$%"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低碳经济: 中国的现实选择 !龚建文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 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西方发达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 低碳经济。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 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 繁重。因此,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下, 中国必须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循 环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基于国 情,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降低能源强度,实现 节能减排。最优路径是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有积极的 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 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源;温室气体;经 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 号 " (%%) * &(+,($%%-)%. * %%$. * %. 龚建文 / (-00— 1,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 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生态经济。 /江西南昌 22%%.. 1 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 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 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纷纷寻求“低能耗、低 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欧美国家大力推进 “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 大调整,发展低碳的可替代性的再生能源已成为带领世 界经济走出低谷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的核心产业。这预 示着,人类 $%% 多年的高碳经济已经结束,低碳经济时 代已经来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 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能源消费大, 且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容量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 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实现“保增长、调结构、 促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虽然“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新趋势,并成为越来 越多国家的战略行动,但对于低碳经济,中国普通百姓 并不熟悉。我认为,有必要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 其内涵简略论述。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循环是平衡的。随着世 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 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 然气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产生温室效应,给人类 带来了气候多变、灾害丛生、各种流感不断变异滋生的 严重后果。换言之,气候变化最主要是源于化石燃料的 作用,人类的工业文明是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为代价 的。345 /$%%. 1的统计数据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由于工业革命以后大量 化石能源的利用,使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导致的温室 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漫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6以上。! ( " / 4- 1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超过 )%%778的水平,并 且明显地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 采用高碳模式,地球将不堪重负。$% 世纪 0%年代人类开 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巨大损害和破坏,并开 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人类得 出共识:只有遵循生态原则的经济才是可持续的,人类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 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低碳经济是实践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模式。其宗旨 是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即在经济 活动中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 二氧化碳、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平衡从而维持全球的生态 平衡。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没 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含义可以理解为:低碳经济是一 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低碳 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 总称。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再生产的 全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最 小化乃至零排放。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 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清洁发展、绿化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 !" !"#$%" 江西社会科学 !""#$ % 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 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将为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生态 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作为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 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于是在 !""& 年颁 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 正式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 标。(! ) * +!, -同样是在 !""&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 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出并掀起了发展模 式的 .与 /之争。布朗把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 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称 作“/模式”,把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 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 济发展新模式称作“.模式”。他呼吁全世界立即行动,以 “.模式”取代“/模式”,要求将“碳排放减少一半”,这就 要“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要向可再生能源转换”。( & )这为发 展低碳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年,联合国讨论制订 !"0!年开始的后京都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 世界上的传播。同时,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 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 !"!" 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 !12至 3"2。“巴厘岛路线图”为全 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年的世 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把 低碳经济看作是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 的重要途径。!""#年,伦敦 5!"峰会也承诺’“我们同意 尽力用好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 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 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 型。”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回顾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 世纪 %" 年代,正是 0#%! 年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 境会议推动了中国当代环保的起步。那次会后,在周恩 来总理的主持下,中国开始建立环保机构,防治工业“三 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制定环境规划。0#%&年,在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了环境保护“&!字方 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 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0#%# 年,《环境保护 法 *试行 -》颁布。随后,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法规逐步完 善。0##! 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发表,提出了 0" 个方面的政策,宣布中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0##3年,《中国 !0世纪议程》公布,这是全世界第一部国 家级的《!0 世纪议程》。0##1 年,中国确定“实施两个根 本性转变” *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 -,并开始了对污 染严重的淮河流域的治理。0##, 年起,随着“九五”计划 的实施,全国推行“总量控制”和“绿色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两大举措。 尤其是,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党的“十七大”提 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政治决定,表明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 关切,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政 治决心和国家意志。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 !"0" 年单位 56+能源消耗降低 !"2左右,主要污染物 (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 0"2的目标。!""% 年 #月 4 日,胡锦涛主席在 /+78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 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 张。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 的一个共同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和环境问题已 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低碳经济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缓解中国 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保护资源环境压力,有助于 确保中国发挥后发优势、在未来社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 展潜力,有助于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 略目标。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及早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已经不再是可有 可无的选择。可以说,中国携手国际社会致力发展低碳 经济,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必然趋势。 (一)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和必由之路 !""# 年 ,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 界自然基金会 *99:- 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 指出,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 012,中国消耗的 资源已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 上。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为国际市场提供 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而自己却承担了生产过程产生的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造成对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严重 依赖,经济对外依存度增高而抗风险能力减弱,环境污 染目前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尤其是中国 目前正处于人均 56+在 ! """ 美元至 3 """美元的工业 !"!"#$%"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化中期的爬坡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至少还要持续 !" # $" 年,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处于上升状态,环境污染、资源消 耗和碳排放总量与增量都处于上升状态。可以预见,中 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将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 碳排放的较快增长趋势与世界减排温室气体、保护全球 气候目标形成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低碳经济是兼顾了 “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 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 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 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 持续性。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中 国既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 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 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转变 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中 国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由之路。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结合点和重要方向 改革开放 $" 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但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落 后、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局面 仍未根本改变。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速快,另外由于中国 人多、地少、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的国情,如果不从根本上 改变资源密集和污染严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要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有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般说 来,当经济衰退、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时,需求大幅减 少,那些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同时, 危机或衰退将刺激新技术应用,并催生新的产业,成为 新技术投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起点。%&!& 年,前苏 联利用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完成了最重要的产业升 级。按照美国国务院当时的报告,前苏联当时有 ! ’ $的 大型重工业企业的技术来自美国。可以说,每一次经济 大波动都将引发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金融危 机将带来一轮产业的洗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 将顺应世界的发展规律、顺应产业结构的规律,当前中 国必须抓住全球产业洗牌的机遇,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调整 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 比较优势的节约型道路,改变世界能源提供者和廉价产 品提供者的身份。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低 碳经济,一方面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另 一方面大力增加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投入,调整优 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转变发 展方式,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中 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措施。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 污染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 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 均水平的 % ’ $到 % ’ !,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和天然气更是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 %"(。据计算,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要满足每天 基本生活需求,日限是消耗 )! 万吨物资,其中消耗食物 !"""吨、煤炭 $""" 吨、石油 !*""吨、天然气 !+""吨。即 使不包括工业用的能源,维持中国 %$ 亿人口的基本生 活需求,就需大量资源和能源,还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 放空间。近些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 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也已经明 显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首先,中国不仅能源、 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目前, 中国每美元 ,-.的能耗是日本的 %%/ 0 倍,美国的 1/ $ 倍,德国和法国的 +/ + 倍。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 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 增加,未来一个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要确 保到 !"!" 年实现人均 ,-.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是难 以为继的。第三,中国能源消费仍然处于“高碳”状态,二 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 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 位 ,-.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 1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要高出 %" 倍以上。第四,当前中国生态环境 整体功能在下降,其表现为:森林覆盖率低,质量不高,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 境仍在恶化;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 日益突出;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 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生态安全受到威 胁。2 1 3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 压力,中国必须致力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 利用和循环利用,尽快推进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变,逐步建立起低能耗、高能率和低碳排放 !" !"#$%" 江西社会科学 !""#$ % 的社会经济生产与消费体系。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担当 “世界公民”责任的必然之举 目前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相当于 &’"(()。根据 国际能源署 *+,的预测,在没有新措施的情况下,到本 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将使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 浓度增加 -倍,这最终将使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 .摄氏 度,将给全球带来毁灭性打击。如果 !"/" 年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稳定在现有的水平,那么温室气体含量将上升 到 //"((),温度将升高 ’ 摄氏度。而要让全球气温只升 高 ! 摄氏度,那就必须将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目前的 /"0。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 迫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 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气温上升。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 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又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 国,在全球关注环境、以环境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背景 下,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随着全球经济 的一体化,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全球气候保护方面的态度和所采 取的行动同样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当 前,环境外交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已成为谋取国家利益的 重要手段。在面对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势和日益增加的 国际压力下,中国应从满足国家长远发展利益和综合安 全的战略角度,系统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与 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同时加强减排政策与资源、环境和 经济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充分做好相关的知识、 基础数据和技术储备,选择适当的可承受的减排水平和 适当的承诺形式与时机,在国内形成一种节约能源、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氛围,树立中国 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形象。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 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 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 发展决策,应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 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 (五)低碳经济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发展低碳经济,将是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和实现 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向,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 上新周期的增长点。低碳经济之所以被认为是未来经济 最有希望的增长点,是因为它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 节能减排三重效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增长点。发 展低碳经济需要合理调整产业与金融结构,需要发展新 技术、新产业和新市场,可再生能源将是其中的重点。有 关资料显示:目前,近 ." 个国家确立了发展可再生能源 的目标,而可再生能源行业也为 !’"万人提供了就业机 会。在低碳经济发展较快的欧洲,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有 !"" 亿欧元的产值,提供 ’"万人就业。而在整个生态产 业,欧洲就业人数为 ’&"万,年产值超过 !!%"亿欧元。而 且,金融危机暂时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客观上为寻 找替代能源和资源赢得了宝贵时间。我们如果能够在应 对危机的过程中上一批新型能源项目、环境保护项目, 形成和发展一批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无疑一方面将为缓 解气候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可创造就业岗 位,推动绿色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中国应该抓住这 次机遇,跨过先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路,将依附、跟进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为自主创新为 主的模式,迅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 转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生产力的 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节 能减排等三重效益的新型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 中国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强大外部压力和自身经 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时不我 待。世界上没有简单的经济崛起之路,按照高耗能高消 耗高排放的老路发展下去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大国走一 条依附型工业化道路也是行不通的。新经济体的崛起必 须开创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的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然之路。目前,国际 社会已经对低碳经济理念和原则达成共识,我们面临的 共同问题是如何具体实施低碳经济,这需要世界各国共 同探索、试点、交流、合作与推广。谁在低碳经济道路上 走得好走得快,谁就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就拥有国际竞 争力。 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低碳经济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 展中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 线上,共同探索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纵观世界各国的低 碳发展之路,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成熟的范式,发展低 碳经济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只有正 确判断形势,慎重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路径,才有可能 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个著名的卡亚公式,即二氧化碳 !"!"#$%"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排放 !人口 "人均 #$% "单位 #$% 能源消耗量 "单位 能耗排放量。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公式可知,要降低排放,首先要限制 人口的增长,其次要降低单位 #$%能源消耗量,再次要 降低单位能耗排放量。目前中国的人均 #$%仍然远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人均 #$%提高是刚性的要求,而且中国 人口基数很大,因此,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减排将 主要从减少能源消耗强度、改善能源使用效率这两方面 入手。从中国的国情分析,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 的阶段,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水平低,发展经济、提高 就业率、减少贫困、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现代 化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仍是高碳的能 源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 &’( )*,其高碳 排放的煤炭占了 +,( )*,石油占 ’-( ’*,中国经济在工 业化发展过程仍然靠高碳能源所驱动,而且中国的能源 使用效率较低,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基于卡亚 公式和中国国情的分析,我认为,中国调整能源结构、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因此,当前中 国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节能减排。 最优路径是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 经济。 (一)以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目前,中国 ).*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特别是化工、建材、石化、冶金等方面,因此,以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是最优路径。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 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减轻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 我们知道,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是“资源——— 生产——— 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这种模式在创造 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自然资 源,污染着生态环境。而循环工业生产模式是“资源"产 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经济。这种模式是 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 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 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 段,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必须根 据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一特定国情,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低碳 化”。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已经逐步展开,并已取得了初 步成效。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从初始起就强调从源头控 制,突出“减量化”,从资源开采、生产领域入手,在生产、 流通、消费领域减量化,减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大力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和可再生能源 与清洁能源。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 减排的最有效途径。当前,中国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 革”的发展战略中,应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循环经济的发 展上。必须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同时, 在拉动消费上,不论是工农业消费、服务业消费,还是人 民生活消费都要坚定不移的倡导“节能环保型”的消费 方式。只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 社会体系,我们就可以做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 最小化和无害化,促使节能减排目标早日实现,促使经 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以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 根据卡亚公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 应该依赖于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为实现整体能源消耗 强度下降,中国目前的举措,重点应该是能源效率的提 升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能减排最为有效的方式。/ 0 1中 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很大,而 且由于粗放式发展模式还为根本改变,还普遍存在能源 效率低,浪费大的问题。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方面,中 国有着巨大的潜力。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气候变化 解决方案——— 223’.0.展望》中文版报告称,目前中国 能源利用效率仅为 44*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 ’. 年前 的水平。具体来讲,在能源效率方面,从煤开采到运输到 发电,再到用电,煤的热量仅仅使用了不到 - 5 6,造成大 量能源损失浪费;从单位能耗来看,目前,电力、钢铁、有 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 , 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 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6.*;从能源开采率来看,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 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 ’.*。以 煤炭开发为例,全国煤矿平均开采率只有 4.*;等等。因 此,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含义不仅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 燃料的使用,更迫切的是要全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做到“吃干榨尽”,使单位 #$% 的碳消耗逐步降低,实行零基排放。为此,我们必须通过 先进技术、加强能源管理、深化资源能源的市场机制改 革等措施实现大幅度能效的提升。 ’( 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 要从能源构成结构和能源使用结构两方面来考虑。首 先,从能源结构来看,中国的能源状况是贫油少气富 !" !"#$%" 江西社会科学 !""#$ % 煤。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基础单位计 算,中国除煤炭能达到 &’$ ()的水平之外,其他重要矿 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的人 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 (#)、%$ "&),但 是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因此,中国应着力调整 和改进能源构成结构,多开发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充 分利用和开发中国的水利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生物 燃料、地热、潮汐能,以及核能,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 能等综合形成一条能源链,达到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 源短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资源可持续供给。其 次,从能源使用(消费)结构来看,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中,与工业相关的占到了较高的比重,工业领域节 能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和 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 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的过分依赖; 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变,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优化工 业内部结构,达到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 率的目标。另一方面,要鼓励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 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生产及循环利用。如,中国每 年产生 *"亿吨左右的工业废渣,其中钢渣、粉煤灰、电 石渣、煤矸石、磷渣等都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及循环利用, 作为建筑材料,可以节约生产建材的能耗。全面推进农 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力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走中国特 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如,农村可以利用以稻草等 农村物秸秆为沼气发酵原料,其制气即节能又环保。第 三,必须重视高碳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和效率。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 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巨大潜力。中国机动 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 !&),比日本高 !")。单位建筑面 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 ! + , 倍。 现在国外发达国家正在逐步推行采用零排放的交通工 具,逐步引进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比如生物乙醇、生 物柴油、沼气等。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以及地热能、海洋能等,广泛 运用于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 取暖等;在广大的农村广泛利用生物能源,大力发展沼 气,为百姓做饭、取暖、照明等,培育低碳生活方式。 ,$ 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最为关键的 因素。能源安全来自于资源安全和技术安全,人们往往 重视资源安全而忽视技术安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 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支撑是低碳技术。中国 必须积极研发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 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目前,中国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和 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碳捕获和 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 化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 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节能中 的特殊作用,优化发展煤油等化石燃料深加工技术,促 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提高能源附加值和使用效 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 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 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 农业等领域。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 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 低碳化。 -$ 充分发挥碳汇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碳汇是指自 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 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 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 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研究资料 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 . ,,但森林植被 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森林植被 的生长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每 增加 *)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 "$ ( 亿—%$ *亿吨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 冲器。中国拥有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基本潜力。通过植 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土地利用调整和海洋管理 等措施,可以发挥森林碳汇潜力,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因此,增强碳汇成为保护自然碳库,扩大碳 汇,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最 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从政策和法规上、机制体制上为低碳经济的发 展创造制度环境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 性作用,即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和看不见的手(市场 机制)缺一不可。当前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存在重行政 命令、轻市场手段的现象,中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 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 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 政府应制定引导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科 学的制度安排,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一是将发展 低碳经济放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作为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制 定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以及阶段目标与优先行动的 发展路线图,并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等相 衔接,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低碳经济发展 蓝图。 #$ %二是制定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 的新能源政策。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以及煤 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专项规划;加强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能源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力 度,提高开采和利用率。三是制定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总 体方案保持一致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 布局,综合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 在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 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对名录中需要淘汰的落后 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四是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 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推进低碳经济。近年来,中 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重大战略构想,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 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今后,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包括环境税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排放交 易、生态补偿、绿色贸易等在内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五 是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律效 应的低碳体制。目前,中国已有的相关法规有:《清洁生 产促进法》(&’’( 年 !月 ! 日施行)、《促进循环经济法》 已经审议通过(&’’) 年 !月 ! 日施行),成为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基本的法制保障。能源法草案征求 意见稿由国家能源办于 &’’* 年 !& 月 (日对外公布,能 源法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法,是促进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实施的重要法律基础。在 !+’条法律条文中,有关节约 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条文不下 &’ 条。这些政策取向已说明低碳经济已经来到我们中间。 今后我们要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 (已修订)配套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文件。此外,还必须开展一些环境 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 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 法》、《电力法》等,抓紧制定和修订《资源法》、节约用电 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强 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 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激励作 用。仅仅靠政府的规范和单纯地运用强制性规章制度无 法构筑低碳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相反,只有适当引入 经济激励机制,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激励发 们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最终才能实现经济活 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今后,我们应继续坚持以改革 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在履行好政府环保职责的同时, 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 * %积极稳 妥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 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 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机 制。如,在建立“碳源 ,碳汇”交易制度的前提下,利用中 国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交换形 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 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经济效益,对生 态保护区进行补偿,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参考文献 % #! %魏一鸣,刘兰翠,等 " 中国能源报告 - &’’. /:碳 排放研究 # 0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 / " #& %张坤民 "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 #2 % " 张坤民,潘家华,等 " 低碳经济论 #3 % " 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 ( %方时 " 也谈发展低碳经济 #4 % " 光明日报, &’’) , ’1 , !)" #+ %龚建文"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发展 # 0 % " 企业经济,&’’.,- & / " # 1 % 潘家华 " 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 # 0 % " 绿叶, &’’),- 1 / " # $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 中国可持 续发展战略报告———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5 %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马洪波 " 发展生态经济应该提上日程 #4 % " 学习 时报,&’’) , ’* , !(" 【责任编辑:薛 华】
本文档为【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444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16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