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

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

举报
开通vip

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 收稿日期 :2006 - 07 - 10 作者简介 :冒志祥 ,男 ,1965 年生 ,江苏如皋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应用文体学硕士生导师。 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 冒志祥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宋朝与辽 (即契丹)订立的大量官文书 ,是宋朝外交屈辱史的真实写照。而《水浒 传》中写宋江征辽的官文书 ,与历史的真实完全相反。《水浒》中作这样处理表现了作品强烈的 国家复仇意识 ,充分说明宋江征辽情节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展现了梁山好汉“忠义...

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
收稿日期 :2006 - 07 - 10 作者简介 :冒志祥 ,男 ,1965 年生 ,江苏如皋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应用文体学硕士生导师。 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 冒志祥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宋朝与辽 (即契丹)订立的大量官文书 ,是宋朝外交屈辱史的真实写照。而《水浒 传》中写宋江征辽的官文书 ,与历史的真实完全相反。《水浒》中作这样处理表现了作品强烈的 国家复仇意识 ,充分说明宋江征辽情节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展现了梁山好汉“忠义”性格内核中 “忠”的一面 ,也说明了征辽情节的合理性、必要性。 关键词 :官文书  宋江征辽  国家复仇意识  结构安排 中图分类号 : H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9853 (2006) 04 - 151 - 04 宋江征辽 ,是《水浒传》八十三回至八十九回描写的内容。这个情节从描写分量看 ,在书中是较为重 要的 ,但历来方家认为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征辽颇多牵强 ,与前面所写梁山好汉之义举关合不紧 ,征辽 情节实为败笔 ,所以金圣叹腰斩《水浒》,去掉了征辽故事。笔者认为 ,宋江征辽是作者精心打造的情节 , 其时间的选择就颇费思量 ,选在宣和四年三月至宣和四年冬十一月 ,是试图通过描写宋江征辽 ,一雪宋 朝所受耻辱 ,表达了强烈的国家复仇意识 ,同时 ,又承续了小说前八十回所描写的宋江忠义的故事。这 可以从宋和辽交往的外交文本的解读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辽又称契丹 ,国号曾几次发生变化 ,它留给北宋的 ,可以说是不尽的耻辱 ,这在宋徽宗宣和年间表现 得尤为突出。据《宋史》卷二十二记载 ,宣和四年三月 ,金约宋夹攻辽 ,宋命童贯、蔡攸率兵 15 万人进攻 辽燕京。五月 ,童贯命种师道、辛兴宗等分两路攻打辽国 ,与辽军战于白沟利范村。结果 ,前军统制杨可 世被辽人在兰沟甸击败。六月 ,种师道退保雄州 ,辽人追击至城下 ,“帝闻兵败 ,忄瞿甚”。同年冬十月 ,童 贯遣刘延庆 ,以辽降将郭药师为向导 ,进兵良乡 ,落得大败。宋将杨可世等与辽将萧干战于雄州城中 ,宋 军“屡败 ,皆弃马缒城而出 ,死伤过半。”[1 ]这让我们联想到 14 年后 ,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至北方 ,客死他 乡 ,弃骨关外。辽军的入侵造成了宋王朝无法洗涮的耻辱。 而就宋与辽所签订誓书的文本看 ,同样映证了宋王朝遭受的巨大屈辱 ,自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的 《澶渊之盟》,至庆历二年 (1042)的《关南誓书》,熙宁七年 (1074) 的《议割地界书》,及至宣和五年 (1123) 的《宋金誓书》,构成了宋代外交史上的屈辱史。首先 ,这些誓书从称谓上改变了隋唐以前的成法 ,宋致 契丹国主 ,称“兄大宋皇帝致弟大契丹皇帝”,致契丹嗣主 ,称“伯大宋皇帝致侄大契丹皇帝”,致书契丹皇 太后 ,称“侄大宋皇帝谨致于婶大契丹国皇太后”,[2 ] ,打破了中国历史上外交文书“万国来朝 ,以小事 大”的传统礼治外交思想 ,背离了历史上外交誓书“名义极严 ,未尝宽假”[3 ]的行文规范。但就是这样的 兄弟之国 ,宋被辽“以风土之宜 ,助军旅之费”为理由每年夺取“绢二十万匹 ,银一十万两”,而且还不准 “差使臣专往北朝”,必须由“三司差人搬送 ,至雄州交割”(以上见《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宋辽交往 151 2006. 12 第 4 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c. ,2006 No. 4 中举足轻重的官文书。这封誓书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前面所说的称谓的改变 ;二是绢银交割的理由 ; 三是绢银交割的方式。该誓书的订立是宋自开国以来之“大辱”[3 ] 。在辽人的眼里 ,宋不过是一个可以 随便驱使的臣仆 ,宋不仅要岁纳绢银 ,而且把交割方式界定为地方向中央上缴的形式。到了《关南誓 书》,辽以“宋朝设关河 ,治壕堑 ,恐为边患”的假设理由 ,派使至汴京 ,提出索地要求。宋在交涉过程中 , 虽“不许割地”,却以每年“增绢一十万匹 ,银一十万两”作为代替关南十县的赋税[2 ] 。增币虽避免了战 争 ,却为以后辽的土地要求留下隐患。至神宗熙宁七年的《议割地界书》,辽以宋在河东路“沿边增修戍 垒 ,起铺舍”、“边鄙之臣尝越封陲之守”的莫名之由 ,让宋割地五百里[2 ] 。宣和五年的三月四日 ,宋徽宗 在极度恐惧心理的支配下 ,又主动快速地致书金国皇帝 ,把原来纳给辽国的二十万两银 ,三十万匹绢拱 手付与金国 ,并把燕京每年所出税利交与金国 ,“每年并绿矾二千栲栳”,在极尽屈辱的求和努力中 ,宋徽 宗并未求得片刻安宁 ,反而落得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反观《水浒传》所描写的宣和四年的宋江征辽 ,可以说宋征讨大军所向披靡 ,意气豪迈。宋江不仅连 克檀州、蓟州、霸州、幽州 ,并且还直逼燕京 ,将燕京城团团围住。在诸多战役中 ,宋江以较小的轻微的伤 亡 ,令辽军损兵折将 ,最后连辽国的天寿公主也被活捉 ,辽君退入城中 ,心慌至极。而宋江在被招安以 后 ,更是实现了破辽而为宋朝雪耻的使命 ,几乎消灭辽国。在辽主“竖起降旗”,愿“归降大宋”并“年年进 牛马 ,岁岁献珍宝 ,再不敢侵犯中国”的请求下 ,宋帝才格外开恩 ,存下辽国 ,以“作北方之屏障 ,年年进纳 岁币”。在宋使臣颁诏以后 ,宋江还让辽国的左右二丞相至其行营 ,训诫一番 :“俺武将兵临城下 ,将至壕 边 ,奇功在迩 ,本不容汝投降。打破城池 ,尽皆剿灭 ,正当其理。主帅听从 ,荣汝申达朝廷。皇上怜悯 ,存 恻隐之心 ,不肯尽情追杀 ,如此朵汝投降 ,纳表谢罪。今王事已毕 ,吾待朝京 ,汝等勿以宋江等辈不能胜 尔 ,再生反复。年年进贡 ,不可有缺。吾今班师还国 ,汝宜谨慎自守 ,休得故犯 ! 天兵再至 ,决无轻恕 !” (89 回) 。宋江的这番告诫 ,可谓大显天威 ,彰显大宋之威严。 小说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份文书 ,一份是辽国主耶律辉的《求降表》,另一份是宋朝颁给辽国的《准 降诏》。《求降表》云 : 辽国主臣耶律辉顿首顿首 ,百拜上言 :臣生居朔漠 ,长在番邦。不通圣贤之经 ,罔究纲常之 礼。诈文伪武 ,左右多狼心狗行之徒 ;好赂贪财 ,前后悉鼠目獐头之辈。小臣昏昧 ,屯众猖狂。 侵犯疆封 , 以致天兵讨罪 ;妄驱士马 ,动劳王室兴师。量蝼蚁安足撼泰山 ,想众水必然归大海。 今特遣使臣褚坚 ,冒干天威 ,纳土请罪。倘蒙圣上怜悯蕞尔之微生 ,不废祖宗之遗业 ,赦其旧 过 ,开以新图 ,退守戎狄之番邦 ,永作天朝之屏障。老老幼幼 ,真获再生 ;子子孙孙 ,永久感戴。 进纳岁币 ,誓不敢违。臣等不胜战栗屏营之至 ! 谨上表以闻。 宣和四年冬月日 ,辽国主臣耶律辉表[4 ] 这份辽国《求降表》,就格式而言 ,一是辽国主自称为“臣”,二是连用两个“顿首”,三是落款采用了宋朝宣 和的年号 ,四是使用了官文书文种“表”。文书言辞之恳切、态度之屈膝 ,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内容 而言 ,求降表中 ,辽主把自己说成是“不通圣贤之经 ,罔究纲常之乱”,是“诈文伪武”的“昏昧”、“猖狂”之 徒。而对宋朝 ,则是“天兵讨罪”、“冒干天威”,这与前面历史上真实的宋辽文书 ,简直是殊同天壤。《准 降诏》为 : 大宋皇帝制曰 :三王立位 ,五帝禅宗。虽中华而有主 ,岂夷狄之无君 ! 兹尔辽国 ,不遵天 命 ,数犯疆封 ,理合一鼓而灭。朕今览其情词 ,怜其哀切 ;悯汝茕孤 ,不忍加诛 ,仍存其国。诏书 至日 ,即将军前所擒之将 ,尽数释放回国。原夺一应城池 ,仍旧给还本国管领。所供岁币 ,慎勿 怠忽。於戏 ! 敬事大国 ,祗畏天地 ,此藩翰之职也。尔其钦哉 ! 宣和四年冬月日[4 ] 这封《准降诏》,从格式、语气、语体等方面 ,均不同于历史上的宋辽文书。首先 ,宋辽外交文书中从不以 “制”式行文。从文书使用方法而言 ,“制”,据《宋史·职官志》,乃“处分军国大事 ,颁赦宥德音 ,命上书左 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 ,凡告廷除授 ,则用之。”即“制”多用于帝王颁行重大制度、颁布重要任命 , 251 仅限于对地位崇高的所属官员使用 ,制书的收文者往往是行文者所任命的。即此时辽国国主应成为大 宋皇帝的臣。其次 ,《准降诏》中流露出的是一位大国国君对番邦之主的怜悯宽容 ,对辽国“不遵天命 ,数 犯疆域”乃网开一面 ,“不忍加诛 ,仍存其国”,对“所擒之将 ,尽数释放还国”,对“原夺一应城池 ,仍旧给还 本国管领”。可以说 ,恩威并施 ,大国风范跃然。《求降表》和《准降诏》,荡涤了历史上宋朝所受辽人之 辱 ,读之扬眉吐气。 《水游传》作者选择了言之凿凿的宋宣和四年作为征辽故事的背景 ,而宣和四年发生的事件与小说 描写的故事完全相反 ,这是为什么呢 ? 历史的真实与小说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 ,而作者又把小说放在一个言之凿凿的“真实的历史”背 景下展开。在这种反差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宋江征辽故事的创作意图和审美意蕴。从作家的创作 愿望来看 ,宋江征辽的情节不仅是作家精心安排的内容 ,而且也体现着作家强烈的国家复仇意识 ,是民 间说唱文学审美意识的流露。 《水浒传》的作者在创作《水浒传》时 ,不仅对宋代的史实了如指掌 ,而且也知道水浒故事在民间的流 传情况。小说的描写从宋仁宗嘉祜三年开始 ,一直写到宋徽宗宣和年间 ,共经五位君王 65 年 ,前后时间 跨度较大 ,小说又集中选择了几个重要年份 ,这充分说明作者对故事的背景是经过精心处理的。小说的 雏形是《大宋宣和遗事》,创作出宋江征辽的情节 ,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作者借助历史的外壳来完成对人 物形象的再塑造 ,这一情节无可置疑地承载着作家的审美追求。 再者 ,《水浒传》中涉及的人物故事 ,多经历了长期的民间传说。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 赞》,记载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时就曾经说过 :“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不足采著。”这段文字至 少说明两点 :一是龚开所录三十六人 ,未必与历史上的人物相符 :二是当时盛行宋江事迹的传闻。同时 , 元杂剧中也有大量的水浒戏 ,今存剧目尚有三十三种 ,剧本全存的有六种。无论是民间说话或戏剧 ,其 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则必须符合老百姓的心理和爱好。《水浒传》中宋江征辽的故事 ,正可以满足老 百姓对宋江在从草寇到被招安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心里追求 ,还可以一雪宋代当年所受辽人的耻 辱 ,让老百姓久藏心里的对宋代被欺侮的命运的复仇愿望得以体现。这也是传统大国正统思想、尤其是 外交礼治思想的体现。 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 ,就《水浒传》这部小说而言 ,学界公认创作于元末。作为外族人统治的元代 , 汉族文人处于社会底层 ,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 ,借古讽今、旁敲侧击 ,在作品中留下 现实的影子。他们的民族情结往往就成为作品的主旋律。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作者对最高统治者 的蔑视和对皇权的批判 ,含沙射影地指向元代统治者。《水浒传》的作者通过描写宋江征辽 ,明写历史 , 实旨在于现实。宋江征辽的情节 ,从民族的立场上看 ,这是汉民族一次“意念”上的胜利 ,是汉民族对异 族压迫者的复仇 ;不是当时汉民族对元人统治的“意识反抗”,是一次文学审美的胜利。民族复仇意识、 国家复仇意识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恒久的主题 ,是一种爱国思想和民族观念的体现。国家意 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个割舍不断的情结 ,这种思想又推动着无数的老百姓保家卫国、爱国爱乡。 从《水浒传》的版本看 ,在较早的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所刻行的一百回本中 ,第七十二回柴进在皇 宫内御屏上所见“大寇”姓名 ,由原来的宋江、王庆、田虎、方腊变成了宋江、辽国、方腊 (此本在国内已失 传 ,日本有“无穷会”所藏的本子) ,也就是说 ,在郭本中 ,修改了重要的情节 ,尤其是把辽国加入了“大寇” 的名单 ,应该是宋江征辽主题在作者心目中被强化的具体体现。 就《水浒传》的构思而言 ,宋江征辽的情节也是符合小说的命题的。《水浒传》中的人物 ,有两个典型 的性格内核 :“忠”、“义”。应该说 ,水泊梁山时的英雄 ,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让 我们充分感受到农民兄弟之间的“义”:义肝侠胆、义薄云天、义无反顾。至于“忠”字 ,其义应该是多重 的 :忠于朝廷、忠于国君、忠于国家。宋江征辽之前 ,宋江的举动更多地体现在忠于国君这一点上。建功 立业不仅体现在造福于民 ,更体现在立功边关。一群农民造反者 ,谈不上造福于民 ,至多只是为摆脱身 上的枷锁、求得温饱、获得自由而去打打杀杀 ,尽管梁山好汉常有劫富济贫的举动 ,但更多的是坐地分 赃 ,其扰民害民的行为当不在少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应该是知晓这一点的。于是 ,保家卫国、坚 守边陲、反抗外辱、张扬国威 ,就应该是表现人物“忠”的最好选择了 ,而且这一点也符合情节的发展 ,得 351 到读者的认同 ! 梁山泊一杆杏黄旗上写着“替天行道”,梁山议事大厅匾额为“忠义”,这都是作者为梁山事业所设的 道德准则。《水浒传》通过揭露北宋末政治普遍性的黑暗现象来证明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 合理性 ,一群“盗贼流寇”,重德讲义 ,其身上的“义”自不待言。但从这种“盗贼流寇”身上来表现“忠”,多 少有点牵强 ,尤其是小说前七十回描写的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 ,即使再怎么被按上“酷吏赃官 都杀尽 ,衷心报答赵官家”,也让人感觉到道德信条的苍白与无力。作者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在后四十回 描写宋江平辽、平方腊 ,是对前面的“忠”的道德信条的补充。因为 ,为国分忧、为君解愁 ,正是“忠”的体 现。方腊妄想篡位称帝 ,与宋江他们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当年 ,黑旋风李逵多次想“杀去东京 ,夺了鸟 位”,被宋江严词拒绝 ,说明以宋江为代表的“忠”的力量 ,始终控制着梁山泊。因此 ,小说中宋江征辽、方 腊等情节 ,能得到读者认同。 同时 ,《水浒传》对被压迫者的复仇行为 ,是持肯定和赞美态度的。梁山好汉并不是出于纯粹的主持 正义的目的而“替天行道”,他们大多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武松为兄申冤却状告无门 ,只能拔刃雪 仇 ,加之张都监陷害 ,最后只能血溅鸳鸯楼 ;林冲再三忍耐 ,却被逼至绝境 ,只能复仇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众多复仇的故事 ,在“替天行道”的堂皇大旗下被展露出来 ,作为“忠义”化身的宋江 ,也是梁山的实 际决策者 ,通过征辽来为宋朝报仇雪耻 ,岂不是顺理成章。 宋江征辽被认为是败笔 ,其实是读者在故事情节认知上的异化。诚然 ,前七十几回的故事与后将近 三十回的故事 ,在内容上有非类别可比的情形 ,在情节的认同上似乎有脱节之嫌 ,因为是两种性质的故 事 ,但不能说后三十回就不重要 ,甚至可以割舍。因为 ,作者在对人物的“忠义”道德的宣传上是一以贯 之的 ,只不过是由于读者欣赏的习惯甚至是欣赏的思维的定势 ,而对后三十回持异义。其实一旦将后三 十回割裂出去 ,《水浒传》的“忠义”,尤其是“忠”,就不能被充分地被表现出来 ,成了“梁山好汉大闹水泊” 而已。 当然 ,在最后将近三十回的宋江征辽、平方腊等情节的描写中 ,确实有简单的类型化的倾向。尤其 是描写宋江征辽 ,对于一群“盗贼流寇”,能够所向披靡 ,把一个与宋朝打了几十年仗的、苦心经营近 200 年的辽国打得瞬间土崩瓦解 ,短短八个月时间连续攻城掠地 ,几乎杀尽辽国的著名将领 ,而自己只是以 非常微小的损失就“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道德宣传而已。 参考文献 : [1 ]脱脱. 宋史卷 22[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2 ]叶隆礼. 契丹国志卷 20[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3 ]许同莘. 公牍学史卷 10[ M ]. 北京 :档案出版社 ,1989. [4 ]施耐庵、罗贯中. 水浒传[ M ] .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 :启  煜 A Study on Song Jiang’s Expedition to the Liao Dynasty from Off icial Treaties Mao Zhixiang Abstract : The large number of official t reaties signed by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Liao Dynasty (also called Khitan) were the authentic depiction of humiliating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But the official documents about Song Jiang’s expedition to the Liao Dynasty in the novel Heroes of the M arshes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 rom the history ,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country’s sense of revenge. It proved that the plots of Song Jiang’s expedition were arranged carefully. And it showed the faithful heroes of Liangshan Marsh who had both faithful and righteous virtues , and the rational and necessary arrangement of the plots. Keywords : official t reaty , Song Jiang’s expedition to the Liao Dynasty , the country’s sense of re2 venge , st ructural arrangement 451
本文档为【从官文书看《水浒传》的宋江征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15
浏览量: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