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45 )* 9E5 0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汪 沛 (武警工程学院 基础部"/> @ DE45 )* 9E5 0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汪 沛 (武警工程学院 基础部"/>
首页 王国维_无我之境_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王国维_无我之境_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举报
开通vip

王国维_无我之境_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 摘 要#围绕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的提出、阐释与理论批评实践,系统考察其国学渊源。 关键词#王国维;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佛道思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0 + &&!" + &0 !&&-年 1 月 保 定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345 !&&- 第 )* 卷 第 0 期 26789(: 6; ?@(AB@8C A6::@>@ DE45 )* 9E5 0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汪 沛 (武警工程学院 基础部...

王国维_无我之境_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 摘 要#围绕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的提出、阐释与理论批评实践,系统考察其国学渊源。 关键词#王国维;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佛道思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0 + &&!" + &0 !&&-年 1 月 保 定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345 !&&- 第 )* 卷 第 0 期 26789(: 6; <(6=%9> ?@(AB@8C A6::@>@ DE45 )* 9E5 0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汪 沛 (武警工程学院 基础部,陕西 西安 1)&&*’) 收稿日期:!&&- + &0 + &1 作者简介:汪 沛(!"#! $),女,甘肃兰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艺学专 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论。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F ) G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 集大成式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同时又是融会西方哲学、美学的观 点方法入“境界”说的开风气者。其“境界”说,在“造 境”和“写境”、“常人之境”和“诗人之境”的基础上,以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为主要分野,形成自己独到 的理论体系。其中王国维标举的“无我之境”,引起后 人无数的争论。这些争议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 根本否认“无我之境”的存在,把它当作唯心论的文艺 观点而予以排斥,如敏泽便认为“一切观念形态的文 学艺术,一般都是不可能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作者的思想情操的, 根本不存在什么‘无我之境’”,王国维的这种见解, “是他主观唯心主义艺术观的一种表现”F ! G;还有的则 认为该理论自相矛盾,“它可能是不成功的”尝试,如 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就如此 F 0 G;再一种是虽 肯定其存在,但“有我”、“无我”的说法并不适当,而应 代之以“超物”、“同物”之称,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 中就如是认为 F , G,其实,这种说法多少篡改了王国维的 本意,完全是近代西方“移情作用”论的产品。另外,叶 嘉莹先生固然肯定“无我之境”的蕴涵 F - G,可惜其阐述 不够细致深入,从而使“无我之境”这一兼融中西美学 理论精华的命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 《人间词话》开宗明义地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 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原稿本 0)则)F ) G紧接着他 又把艺术境界一分为二,指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 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 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 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其典型例证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诗》)句和“寒波澹澹起,白鸟 悠悠下”(元好问《颖亭留别》)句为代表,属于“人惟于 静中得之”的品位;并认为“无我之境”是“豪杰之士” 的树立,显然是推崇“无我之境”的。但由于以词话作 为其理论阐述的形式,故而表述上缺乏明晰的逻辑阐 述,范畴的界定也具有模糊性,所以引起后人纷纭难 定的争议。 《人间词话》里谈到境界的有 )& 多条。郭绍虞先 生注意到王国维提到这个范畴时,单言之则称境,重 言则称境界,换言之又称意境 F ’ G。为了与传统的“意境” 说相区别,王国维对“境界”一词的运用和刷新颇为自 诩:“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原稿本第 ,-则又 云:“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 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F ) G “境界”一词原为佛学上的术语,有终极、极限的涵义, 叶嘉莹先生在其《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引用《佛教 大辞典》并且指出,一般所谓“境界”之梵语原为 DHIJKJL意为“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所谓势力指吾人 在“六根”、“六识”、“六境”的常足条件下各种感受所 及即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具备的六识之功能 而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等 ’ 种感受的综合。用 叶先生的话来说,“境界之产生全赖吾人之感受作用, 境界之存在全在吾人感受之所及,因此外在世界在未 经过吾人感受之功能而予以再现时,并不得称之为 ‘境界’,唯有当吾人之耳目与之接触而有所感受之后 才得以名之为‘境界’”F - G。由此知所谓“境界”实在乃是 专以感觉经验之特质为主的。这与王国维标举文学的 直观感觉经验的特质不谋而合。 《人间词话》第 ’则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 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 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原稿本 01 则)这种“境” 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客观之景,也包括喜怒哀乐的主观 !" 汪 沛: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之国学渊源探析 感情与体验,即“我”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之所及”。 感受的对象不仅限于身外的万物的“实景”,而且也包 括个体的情思感发。在“有境界”的实现手段上,王国 维标举体物之“真”,与表意的“真切”、“自然”,在诗歌 批评实践上认为“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故知 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文学小言》)# $ %,倡导“以自然 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重订本 &’ 则)。这里的 “真”与“自然”不仅指对事物生动本质的把握,同时也 是诗人解除了种种主观的蔽障,与表现对象息息相 应、水乳交融的本然状态,是对主观之“我”的遗忘和 超越,即“无我”。从“有我”到“无我”,显然有一个由粗 到精、由浅及深的情感净化过程。“无我之境”正是与 物冥合而达致鸢飞鱼跃气象的终极指向,是“境界”的 高层阶段。 二 “无我之境”作为“有我之境”的理论对举,相反相 成地出现在王国维“境界”说的系统阐述中。事实上, 追溯且细察与“有我”相对的“无我”,需在中国传统文 化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领域追寻其深厚的理论 渊源。 () 儒家文论中的“有我”观 儒家思想是数千年来我国文化传统的主动脉。孔 子提出著名的“兴、观、群、怨”的文艺命题,强调文艺 为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功用;被誉为我国儒家诗学 领域开山纲领的“诗言志”说(《毛诗大序》)和“诗缘情 而绮靡”说(陆机《文赋》),也都从“言志”与“缘情”的 不同角度,凸显了儒家之“我”的修养与情感、面貌与 性情,同时也使艺术世界因主体之“我”的出现充满了 人性的生机。而儒家强调的这个“我”并非只是个体的 一己之私,而是代表群体利益的“仁”、“义”之心,推演 开来是社会人生的道德和责任感。所以作为社会之一 员,“我”之境界决定了文学的境界,“我”之胸襟、怀 抱、气度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因此王国维认为,“词乃 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原稿本 ((* 则)“无高尚伟 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有也”、“此有 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须济之 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文学小 言》)# $ %,其“胸襟”、“高尚之人格”、“内美”、“学问”与 “德性”都是对“我”之修养的肯定。 在《人间词话》批评实践部分,王国维高度评价五 代及北宋词作,多用“旷”、“豪”、“阔”、“壮观”、“洒 落”、“堂庑特大”、“深美闳约”、“要眇宜修”、“气象”、 “胸襟”、“高致”等词来描述之。他推崇李后主“则俨有 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原稿本 (+则)的社会 人生责任感,倡导超出一人一事一时一地之域,而“通 古今而观之”(原稿本 *, 则)的“诗人之眼”,追求“诗 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重订本 (- 则)的真诚与忠 实。王国维之所以如此强调诗人的“真我”,是有其社 会时代诗人人格萎缩、甚至沦为封建思想附庸的现实 针对性的。主观小“我”、被社会功利压榨扭曲的“伪 我”,则不能如实反映事物的本色。所以王国维一再彰 显以人格论文格的优良传统,希图重振文艺的精神, 显示出传统文论的继承与深化。 ’) 道家思想中的“无我”观 王国维生平厌弃的是受腐朽礼教压制的不自由 之小“我”,青睐的是鄙薄功名、唾弃利禄、提倡自然性 情的自由超脱之大“我”。他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是 不言而喻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我国 古典美学思想的另一脉。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摆脱了 社会伦理功利层面的狭窄思路,把智慧的光芒投射到 宇宙天地万物间,从混沌莫测的“道”的角度,提出“涤 除玄鉴”、“道法自然”的(《老子》第十章)的独特认知 方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 第一十六章)# + %的“观复”,就是由主体虚的静状态来完 成,即一种忘我状态。王国维对此高度赞誉道:“恍惚 虚静之道,非但宇宙万物之根本,又一切道德政治之 根本也。”(《老子之学说》)# + %其后庄子“心斋”、“坐忘” 的体道方式,主张“无己”、“吾丧我”(《齐物论》,以“通 于大道”,“以天合天”(《达生》)# + %,靠虚静的生命体验 而达致认识事物的极致,正是对老子哲学美学的内向 发展。这里“己.和“我.,相当于普通人的自我意识; “吾丧我.,便是以自我意识去排除小“我.的欲望,而 达到的对事物最自然的体认。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援引崇尚道家思想的魏晋 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就是最好的例证。魏晋时期是美 学的自觉时代,盛极一时的魏晋玄学思想,在某种程 度上也是老、庄思想的一次复兴。陶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正是这种审 美方式的艺术体现。诗人淡泊于名利,无意于外物,在 无所挂碍的心境里,猝然间找到物我融合后的人生 “真意”。这个“真”到底是什么呢?《老子》中就有“道之 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提法 # + %,庄子也认为 “真者,精诚之至也”,要求“法天贵真”# + %,返璞归真归 于道——— 宇宙最高本体的思想。 王国维解说“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说也属“拈 来”之词。它出自宋明理学家邵雍的“以物观物.的思 想。宋明理学是对儒道两家思想的一次融合,它吸收了 道家的哲学以改进儒家日以僵化的思想,是思想界的 一个进步。邵雍在《伊川击壤集序》里谈到:“况观物之 乐,复有万万者焉。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会未入于胸 中,则何异于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诚为能以物 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盖其间情累者忘去尔。”# * %认为 只有把个人的死生荣辱得失等同于四时如过眼云烟般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第 !期 的风花雪月,忘其“情累”,对主体不产生刺激与伤害, 使其保持心态的宁静平和,方能达到“以物观物&的洞 彻。邵雍认为“忘我”的原因在于“任我则情,情则蔽, 蔽则昏矣;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把主体之 “情”与客观之“性”对立,用“任我&和“因物&两种观物 方式相对应,顺应主观则易导致昏蔽,任物自然则易 达于神明,这显然是老庄思想的宋代翻版。 从王国维推举的例子看:冯正中的“‘细雨湿流 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重订本 #! 则);“美 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荷 风举。’此真能得春草之魂者也”(重订本 !’ 则);“稼 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 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 家密合,可谓神悟”(重订本 ()则)。其为我们揭示的, 正是一种“静中得之”神形兼备。也只有在“无我之境” 中,创作主体敢于从“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 制”(重订本 % 则)的复杂状态超脱出来,达到欣赏体 验的顶峰。 !* 佛家思想中的“无我观” 王国维是 "+ 世纪末悲观情结的典型代表之一, 这种思想的发展必然导入宗教情绪中去。佛家的慈悲 悯世、无常、幻空的宗教主张也必然影响到王国维。佛 家经典《摄大乘论释》,卷 "! -里不断出现“无我”:“人 境功能三义皆下劣⋯⋯但观人无我故境下劣⋯⋯为 除此见故修人无我观。苦集通名生死。若得人无我,则 能背苦舍集。论曰。六广大转。由菩萨通达法无我故”, 又“观法无我故境广大。自度度他又能究竟故功能广 大。分别是菩萨系缚。为除此系缚故,修法无我观。法 无我是本,人无我是末。若得法无我,必先得人无我。 虽复先得,犹未清净。以根本未除故,证法无我后方得 清净。法无我境能显四德。故观此境得离八倒”。“空 无”本为佛家倡言的“真如本性”,而世人谓“我”,只是 “声闻系缚”即眼前利益中的小“我”,为了能跳出佛家 所谓“三界”,脱离生死苦海,人应“修人无我观”。连菩 萨对“法”也不应执持,应漏空一切,“修法无我观”。总 之,佛家对提出的“无我”最彻底,也最通脱。王国维的 “无我”理论显然也受到佛经的启示。他的诗词里也多 次流露出对“无我”境界的追求。如《人间词·苕华词·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试上高峰窥明月,偶 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 /《偶成二首》诗云: “我身即我敌,外物非所虞。⋯⋯大患固在我,他求宁 非馒?”认为解脱只在于自身:“安得吾丧我,表里洞澄 莹。纤云归大壑,皓月行太清。”. ) /这个“丧我”后的人, 了无矛盾,纯然“自由”光明,但缺少的却是现实生活 的气息,而带有宗教的特点,因而也显示出王国维美 学理论偏于静态、远离“人间”的缺陷。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儒、道、佛三家的关于“有 我”、“无我”的伦理学、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是相辅相 成的。其中儒家“有我”是其他两家“无我”说的基础和 依据,道释的“无我”则是前者的引申和终极。虽然“无 我之境”含有唯心的、形而上的较浓的成分,远离了新 旧世界转型的复杂现实,有将人类之感情绝对化、空寂 化的不良倾向 . "$ /,但其探讨的对宇宙人生的“入乎其 内”,又“出乎其外”(重订本 ’$则)的深刻认知方式,无 疑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达途径。 参考文献 . " /黄 霖 0 人间词话导读 .1/0 上海2上海古籍出版社,"+3)0 .# /敏 泽 0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1 / 0 北京2人民文学出版 社4 "+3"0 .! /叶 朗 0 中国美学史大纲 . 1 / 0 上海2 上海人民出版社4 "+3%0 .( /朱光潜 0 诗论 .1/0 合肥2安徽人民出版社4 "++)0 .% /叶嘉莹 0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1/0 广州2广东人民出版社4 "+3#0 .’ /郭绍虞 0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注 - .1/0 上海2上海古籍 出版社4 "+)+0 .) /王国维 0 王国维文集 ,第 !卷 - .1 / 0 北京2中国文史出版 社4 "++)0 .3 /周苏平4高彦平 0 老子 .1/0 合肥2安徽人民出版社4 #$$"0 .+ /邵 雍 0 皇极经世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1 / 0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 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3’0 ."$ /聂振斌 0 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 .1 / 0 沈阳 2辽宁文学出 版社4 "++)0 !" #$% &$’"%(% )**#( *+ ,-". /0*1%’2 ( 3*%#’4 5$%*67 *+ 8%9+ :;*’< ,*69< !"#$ %&’ (!"#$%&’"(& )* +,(-$’"(&$. /),%0"0,1(23(""% /).."2" )* 4%’"- 5).36",738$( 9:;;<=,/>3($) =>(#6-4#? ?>30 $%&36." 30 -"032("- &) 0&,-@ &>" *)%’,.$&3)(A 3(&"%#%"&$&3)( $(- &>" 6%3&3630’ )* B$(28 0 #)"&36 &>")%@ )* 0".* C D)3- E)%.-A $(-A )( &>" F$030A 0""G &>" />3("0" 0),%6" )* B$(28 0 #>3.)0)#>36$. $(- $"0&>"&36 &>),2>&0 H @%7 1*6<(? B$(2 I,)E"3J 0".* C D)3- E)%.-J 0".* C F"3(2 E)%.-J /)(*,63$(30’,?$)30’ $(- K,-->30’
本文档为【王国维_无我之境_说之国学渊源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246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1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