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概说

举报
开通vip

先秦诸子概说 1 先秦諸子概說 參考資料 (台大中文系名譽教授 張 亨) 一、 1、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閒,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經〉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 下枝...

先秦诸子概说
1 先秦諸子概說 參考資料 (台大中文系名譽教授 張 亨) 一、 1、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閒,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經〉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 下枝,一日居上枝。 〈海外東經〉 湯谷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大荒東經〉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大荒西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樞也。吳姬天門,日月所入。有神,人面 無臂,兩足反屬於頭山(上),名曰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 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 次。 〈大荒西經〉 2、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昐、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 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大荒西經〉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 也。 〈海外西經〉 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于天。 〈海內經〉 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海內經〉 3、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海 內經)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 穀。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 形(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 操干戚以舞。 〈海外西經〉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 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海內經) 4、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 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海外北經〉 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ㄕ,化為瑤草,其葉胥成, 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于人。〈中山經〉 曰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 歌舞,實為帝江也。(西山經)(《左傳‧文公十八年》:「昔帝鴻氏有不才子,… 天下之民,謂之渾敦。」杜預注:「帝鴻,黃帝。」) 二、 1、《詩經‧大雅‧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 正域彼四方。」 〈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履帝武敏歆…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2 〈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大明〉:「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2、〈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雲漢〉:「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 〈召雯〉:「雯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 〈小雅‧雨無正〉:「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節南山〉:「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昊天不傭,降此鞠忷。浩天不惠,降 此大戾。」「不弔浩天,亂靡有定。」 〈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有皇上帝,伊誰云憎!」 3、〈維天之命〉:「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 《中庸》:「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 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第二十六章) 三、 《莊子‧天下》:「古之人其備乎!…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 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詩以道志,書以道 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 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天下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天下 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 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 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 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 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四、 1、《論語》: 〈雍也〉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八佾〉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八佾〉儀封人出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陽貨〉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述而〉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泰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衛靈公〉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 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 3 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述而〉子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2、《孟子》: 〈告子上〉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 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 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叟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 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告子曰:「生之謂性。」(13、3)告子曰:「食色,性也。」 〈離婁下〉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公孫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教交於孺子之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 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 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 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凡 有四端於我者,皆知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茍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3、6) 〈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脺然,見於 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13、21) 〈盡心上〉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 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13.1) 3、《易‧乾》:「乾,元亨利貞。」〈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 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 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 元亨利貞。」又:「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 奉天時。…」 4、《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骯;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第一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第二十一章)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成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 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 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第二十五章) 5、《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欲明明德於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第一章) 4 五、 1、《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 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 下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 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 玄德。(第五十一章)(第十章同此四句王弼注:「不塞其源,則物自生,何功之有? 不禁其性,而物自濟,何為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而何?凡言 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 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第十六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第四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第四十九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2、《莊子》: 〈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 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應帝王〉:南海之帝為鯈,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鯈與忽時相 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 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齊物論〉: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模靡,其行盡如馳、而 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 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悉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 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 誰獨且無師乎?悉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 〈人間世〉: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 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 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成玄英疏:「心有知覺,猶起攀緣;氣無情 慮,虛柔任物。故去彼知覺,取此虛柔。遣之又遣,斯階玄妙也乎?」)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 者也。瞻彼闕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 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 (「喪我」〈齊物論〉、「坐忘」〈大宗師〉、「至人之用心若鏡」。〈應帝王〉) 〈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 5 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 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六、 《墨子》: 1、〈法儀〉:「然則悉以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 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於天。 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然則天何欲何惡?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 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悉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 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悉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 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 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犓羊、豢犬猪,絜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此不為 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故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 天必禍之。…」 (〈天志〉、〈兼愛〉) 〈尚賢〉:「是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 不義不近。… 故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 辟私怨。…」 〈非攻〉:「…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何謂知義與 不義之別乎?」 〈天志上〉:「然則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然則率天下之百姓以從 事於義,則我乃為天之所欲也。我為天之所欲,天亦為我之所欲。」 〈天志中〉:「義者,善政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義果自天出矣。」 2、《墨辯》: a.經上:知:材也。 說:知材: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3) b.經上:知:接也。 說:知:知也者,以其知過物,而能貌之,若見。(5) c.經上:知(知下加「心」字):明也。 說:知(仝上):知(仝上)也者,以其知論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6) d.經上:義:利也。 說:義:志以天下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8) e.經下:不堅白,說在無久與宇。堅白,說在因。 說:無堅得白,必相盈也。 ※(《公孫龍子‧堅白論》:「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 拊不得其 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白馬論〉:「白馬非馬,可乎?」) 七、 1、《荀子》: 〈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 〈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 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 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見,耳可以聽。…目明而耳聰,不可學明矣。」「故 6 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 〈勸學〉:「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 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 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 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使之!因 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 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解蔽〉:「故治之要在於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 而靜。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滿(兩)也,然而有所謂一; 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 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 〈正名〉:「心有徵知。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徵 知必將待天官之當薄其類然後可也。五官薄之而不知,心徵之而無說,則人 莫不然謂之不知。此所緣而以同異也。」 〈王制〉:「故法而不議,而法之所不至者必廢。…其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 以類舉。…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君道〉:「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 原也。…不知法之義而正法之數者,雖博臨事必亂。」 2、《韓非子》: 〈定法〉:「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 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 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君無術則弊 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難三〉:「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 布之於百姓者也。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故法莫如顯, 而術不欲見。…」 〈主道〉:「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 紀以知善敗之端。故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虛則知實之情, 靜則知動者正。有言者自為名,有事者自為形,形名參同,君乃無事焉,歸 之其情。故曰: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將自雕琢;君無見其意,君 見其意,臣將自表異。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 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 闇見疵…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謹執其柄而固 握之。絕其望,破其意,勿使人欲之。不謹其閉,不固其門,虎乃將存。… 弒其主,代其所,人莫不與,故謂之虎。…」 〈揚權〉:「道不同於萬物,德不同於陰陽,衡不同於輕重,繩不同於出入, 和不同於燥溼,君不同於群臣。…道無雙,故曰一。是故明君貴獨道之容。 君臣不同道,…」 〈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7 ※ 《黃帝四經‧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執道者, 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虛無刑(形),其督冥冥,萬物之所從生。…見知之道,唯虛無有,虛無有, 秋稿(毫)成之,必有刑名。刑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故執道者之觀於天下也, 無執也,無處也,無為也,無私也。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形名聲號矣。」 ※※《淮南子‧主術》:「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繩也。…法定之後,中 程者賞,缺繩者誅。尊貴者不輕其罰,而卑賤者不重其刑。犯法者雖賢必誅, 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 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無專行也。法籍禮義者,所以禁 君,使無擅斷也。…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 … 法者,非天墮,非地生,發於人間,而反以自正。…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 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
本文档为【先秦诸子概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670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0-06-10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