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傷寒論_中藥物劑量的折算

_傷寒論_中藥物劑量的折算

举报
开通vip

_傷寒論_中藥物劑量的折算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 2006 - 10 - 14 作者简介 :王笑青 (1980 - ) ,男 ,河南郑州人 , 2004级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伤寒论》经方治疗免疫性与免疫系统疾病的 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 :关庆增 ( 1943 - ) ,男 ,辽宁丹东人 ,教授 ,学士 ,研究方 向 :《...

_傷寒論_中藥物劑量的折算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 2006 - 10 - 14 作者简介 :王笑青 (1980 - ) ,男 ,河南郑州人 , 2004级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伤寒论》经方治疗免疫性与免疫系统疾病的 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 :关庆增 ( 1943 - ) ,男 ,辽宁丹东人 ,教授 ,学士 ,研究方 向 :《伤寒论》基础理论研究、经方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医家对“气 ”在临床运用实践中的学术分歧、演变为纬 ,以 此来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以上就是笔者一点不太成熟的想法 ,提出来供同道参 考。 (附注 :陆拯对于先秦汉初各气学流派的划分本为《庄 子 》大气、风气、《管子 》精气、《国语 》天地阴阳之气、《老 子 》冲气、《白虎通 》阴阳五行之气、《左传 》六气、《孟子 》浩 然之气和《春秋繁露 》元气 ,笔者考虑到庄周的大气仅为一 种现象 ,在《庄子 ·之北游 》中语焉不详 ,未成一说 ,故忽略 不计 ;老子冲气即乃阴阳冲和之气 ,以为与天气阴阳之气相 似 ,可记为一类 ;元气于《内经 》当中并未提及 ,在《难经 》中 首次提出 ,故在此不论 ,特此说明。) 参考文献 [ 1 ] 陆拯. 古代哲学气说概论 [ J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3 (1) : 1 - 3 [ 2 ] 鲍晓东. 试论《管子 》的哲学思想对祖国医学的影响 [ J ]. 中 华医史杂志 , 2004, 34 (2) : 89 - 92 [ 3 ] 景红. 阴阳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 J ]. 周易研究 , 2000 ( 3) : 86 - 91 [ 4 ] 刘国民. 论董仲舒的五行思想 [ J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4 (4) : 67 - 72 [ 5 ] 杨泽波. 孟子评传 [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8 [ 6 ] 王东坡.“气”实质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 J ]. 贵阳中医学 院学报 , 2005, 27 (3) : 3 - 5 第 25卷 第 3期 2 0 0 7年 3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 ESE ARCH IVES O F TRAD IT IONAL CH IN ESE M ED IC IN E Vol. 25 No. 3 Mar. 2 0 0 7 中 华 中 医 药 591   学 刊 《伤寒论 》中药物剂量的折算 王笑青 ,林大勇 ,时红磊 ,指导 :关庆增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 :仲景药物剂量问题一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文章列举近年来相关论述 ,结合文献 ,从煎服方法、配 伍方法、 护理 卵巢癌的护理查房优质护理服务内容doc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肺癌的护理常规消毒供应室优质护理 方法等方面分析 ,认为柯雪帆氏论证的仲景时代的一两折合现代 15. 625g,符合当时时代背景 ,安全 有效 ,对继承、创新仲景学说及现代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度量衡 ;剂量 ;伤寒论 中图分类号 : R222. 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7717 (2007) 03 - 0591 - 02 The Co nve rs io n s o f M ed ica lDo sage in T rea tise on Cold - A ttack WANG Xiao2qing, L IN Da2yong, SH I Hong2lei, advisor: GUAN Q ing2zeng (L 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L iaoning, China ) Ab s trac t: There is no agreement among many views about medical dosage in T rea tise on Cold - A ttack. The article enumerates correlated discuss in recent years and refers literatures, then , we can take a conclusion that 1 uncia condu2 p licatioes 15. 625g analyzing from the decoct, cap lendus, compatibility, nursing and so on. It accordded with the back2 ground at that time. In addition, it is also safe and efficacious. It has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Zhong jin ’s theo2 ry and modern clinical medication. Ke ywo rd s: weights and measures; dosage; T rea tise on Cold - A ttack   《伤寒论 》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 ,千百年来一直 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 ,始终被医界各家所推崇。书中所 载的方药也是应用广泛 ,经久不衰。由于后世历朝度量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存在差异 ,且《伤寒论 》注家甚多 ,因而关于其中的药 物剂量问题 ,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对古方药物剂量明确提出疑义且对后世影响深远者 , 当为明代李时珍 ,其《本草纲目 》认为 :“今古异制 ,古之一 两 ,今用一钱可也。”[ 1 ]后汪昂《汤头歌诀 》也认为 :“大约古 用一两 ,今用一钱足矣。”由此可见 ,明清度量衡制度与仲 景时期不同 ,但仲景时期的度量衡是如何定义的呢 ? 1 汉及新莽时期的度量衡制度 西汉末年刘歆 ,经过归纳总结 ,分别整理成审度、嘉量、 权衡各篇 (后收入《汉书 ·律历志 》) ,首次明确记载度量衡 以黄钟为标准 ,从而使该书成为我国古代度量衡最系统、最 权威的著作。而嘉量、权衡的最小单位皆为禾本科的黍。 《汉书 ·律历志 》:“量者 ,龠、合、升、斗、斛也 ,所以量多少 也。本起于黄钟之龠 ,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 ,千 有二百实其龠 ,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 ,十合为升 ,十升 为斗 ,十斗为斛 ,而五量嘉矣。”[ 2 ]以上方法取中等大小的 黍 , 1200粒容量为一龠 ,约为 10mL。二龠为一合。“权者 , 19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5卷 第 3期 2 0 0 7年 3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 ESE ARCH IVES O F TRAD IT IONAL CH IN ESE M ED IC IN E Vol. 25 No. 3 Mar. 2 0 0 7 中 华 中 医 药 592   学 刊 铢、两、斤、钧、石也 ,所以称物平施 ,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 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 ,重十二铢 ,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 两 ,十六两为斤 ,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 2 ]以上方法取中 等大小的黍 , 1200 粒重量为一龠 ,约为 7. 4g,一两约为 14. 8,一斤为 236. 8g。新莽及东汉承袭了这种度量衡制度 并稍稍加以改动 ,但数据基本上是相同的。 2 现代比较常见的几种折算方法 目前 ,我国对《伤寒论 》方剂药物计量单位换算方法说 法不一 ,比较常见的有 : ①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方剂 学 》在“古今药量考证 ”一节中说 :汉代“一两约合现代的 9g (三钱 ) ,一尺约合六寸九分 ,一斗约合二升 ,一升水约合二 合 (200 mL) ”。又说 :“古方一剂等于现在的三剂药 ,如直 接的折算 ,可按一两约合了 3g(一钱 )计算 ”[ 3 ] ;李培生主编 的《伤寒论讲义 》列举的《古今剂量折算表 》中有类似的记 载 ,并云“凡云若干升者 ,若作容量计算 ,以折合 60~80 mL 为宜 ”等 [ 4 ] ; ②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 》依据新莽时期的货 币和嘉量 ,认为新莽时期 ,一两合今 13. 92g,具有一定的可 靠性和权威性 [ 5 ] ; ③柯雪帆氏等根据国家计量总局《中国 古代度量衡图集 》中“光和大司农铜权 ”的有关资料进行了 核算 ,认为东汉一两为今之 15. 625g[ 6 ] ; ④许济群主编的 《方剂学 》中《古方药量考证 》一节 ,介绍了十六进制与会进 制计量单位的换算率 : 1斤 ( 16两 ) = 500g, 1两 = 31. 25 g[ 7 ]。 3 对经方药物剂量折算的一点思考 以上是近年来对《伤寒论 》药物剂量研究的概况 ,其中 对于重量的研究分歧较大。但柯雪帆等人的数据较为信而 有据 ,这个数据既接近于东汉时期度量衡制度 ,又适宜《伤 寒论 》方剂中药物之间的比例 ,即一两等于 15. 625g,该剂 量既符合实际 ,又安全。从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做一个分 析。 第一 ,《伤寒论 》中记载的方药其煎煮方法与现代中药 的煎煮方法不同。现代流行的煎煮方法 ,通常将生药先浸 泡 20~30m in,然后煎煮 2~3次 ,将药液混合后分服 ,而翻 看仲景著述 ,没有强调先浸泡而后煎煮 ,但根据文字记载推 断 ,很可能是直接煎煮 ,而不浸泡。比如其中的麻黄、青龙、 葛根等方 ,名言“先煮麻黄 (葛根 ) ”,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方为例 ,其煎服法为“上八味 ,以潦水一斗 ,先煮麻黄再沸 ,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去滓 ”,可以理解为 :先煮麻黄 , 撇去沫后 ,再将余药放入同煮。据此可以推测 ,药物煎煮之 前不大可能浸泡 ,并且只煮 1次。由此 ,煎煮方法上的差别 体现出来了。根据现代药学研究 ,中药材在正式浸取前应 予以适当浸泡 ,吸收溶媒 ,使之组织浸润膨胀 ,将有利于浸 取时溶质的加速溶解和扩散 ,也就是说药物浸泡后 ,其有效 成分容易析出 ; 并且 2 次煎煮的煎出率可达 60% ~ 70% [ 8 ]。如果据此计算 ,若药物剂量为 3两 ,折合 45g,不 浸泡而直接煎煮之后 ,仅可发挥约 1 /3的药效 ,即 1两约 15g左右 ,与现代临常用的安全剂量极其接近。 第二 ,仲景方药的服法与现代汤药服法有些差异。从 《伤寒论 》文字记载来看 ,其服药方法主要是 3次分服 ,比 如“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另外尚有两分服 ,以至五、 六服不等。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为例 ,方中有细 辛三两 ,若按照柯氏考证的折算方法来计算 ,则细辛应为 45g左右 ,乍一看剂量很大。虽然古人有“有故无殒 ,亦无 殒也 ”的论断 ,但现代临床应用仍是非常谨慎 ,恐怕越雷池 半步 ,毕竟自古就有“细辛不过钱 ”之说。但仔细推敲就可 得出结论 :只要按照仲景的煎服方法执行 ,即可保无虞。按 照前面所讲 ,三两细辛仅能煎出一两的有效成分 ,约 15g左 右 ,表面上剂量仍比较大 ,但再看服法 ,温分五服 ,即每次只 服 1 /5,约 3g,这个剂量就和我们现代药典所规定的安全剂 量相吻合了。 第三 ,仲景方药有行之有效的配伍方法。其监制之法 大约有寒热并用、舍性取用、反佐等法。如大青龙汤方中有 “石膏如鸡子大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有“石膏二十四铢 ”, 半夏泻心汤方有“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和干姜三两 ”,白通 加猪胆汁汤方中有“猪胆汁一合 ”等。其用固然是病症所 需 ,对证选药 ,但其客观上起到了佐制或反佐的作用。我们 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方为例 ,书中所载此方主治乃是太阳邪 郁肌表兼里热轻证 ,因有里热轻症 ,故加“石膏一两 ”以清 里热。用量虽不大 ,但是折合 3g,恐怕效果不佳 ,而有些教 材上又折合成 30g,似乎不大符合“里热轻证 ”的病机。所 以说 ,柯氏的折算比例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同时还有 “生姜一两二铢 ”,用量略大于石膏。石膏味辛而性大寒 , 善清中上二焦气分实热 ,生姜辛而微温 ,乃温中之要药 ,配 石膏则监制石膏之寒 ,使之功效彰显而无寒邪伤中之弊。 由此可见 ,当今众医家所谓的剧药、毒药 ,只要有相应的监 制之后 ,其药性尚在而毒剧之力减弱 ,既可起到祛病的目 的 ,又可保服药之后不至产生其他变证。另外 ,在古代医家 看来 ,因药性猛烈而易伤及脾胃乃是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所 以仲景立方首重固护脾胃。在《伤寒论 》中 ,仲景凡用烈性 药物必有和缓之药佐治 ,譬如用石膏配粳米 ,附子常配甘 草、白蜜等 ,或用参、草、姜、枣和缓补中 ,或单用 ,或两三味 药同用 ,以达到祛邪而不伤正 ,固护后天之本的目的 ,同时 防止毒副作用伤及脾胃。 目前中药的临床用量大小不一 ,众说纷纭 ,有增加剂量 的趋势。但应该认识到中药剂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情况 , 其中既有药物因素 ,也有疾病、病人的因素。临床在一般剂 量无效的情况下 ,也可以适当增加剂量 ,但不能盲目无限的 扩大 ,以免产生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 1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校点本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4: 53 [ 2 ] 班固. 汉书·卷二十一·志第一·律历 [M ]. 呼和浩特 :远方 出版社 , 2001: 144 [ 3 ] 广州中医学院. 方剂学 [M ]. 上海 :科技出版社 , 1979: 14 [ 4 ] 李培生. 伤寒论讲义 [M ].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5: 228 [ 5 ] 吴承洛. 中国度量衡史 [M ].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1957: 73 [ 6 ] 柯雪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中的药物剂量问题 [ J ]. 上 海中医药杂志 , 1983 (12) : 36 [ 7 ] 许济群. 方剂学 [M ].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5: 15 [ 8 ] 卢晓江. 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39 295
本文档为【_傷寒論_中藥物劑量的折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86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02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