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具备的NLP技巧

心理咨询师具备的NLP技巧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咨询师具备的NLP技巧 上海遨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关于NLP……………………………………………………… 2 二.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3 三.次感元…………………………………………………………9 四.信念系统BVR…………………………………………………14 五.心锚………………………………………………………… 18 六.感知位置………………………………………………………21 七.情绪抽离法……...

心理咨询师具备的NLP技巧
上海遨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关于NLP……………………………………………………… 2 二.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3 三.次感元…………………………………………………………9 四.信念系统BVR…………………………………………………14 五.心锚………………………………………………………… 18 六.感知位置………………………………………………………21 七.情绪抽离法……………………………………………………23 主讲人:高子荑 一.关于NLP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简称,具体三个字母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如下意思: N=Neuro,直译为“神经”,意译为“身心”,指的是我们的头脑负责思想,身体负责执行,头脑和身体由神经系统连结在一起,我们的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官系统和功能系统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我们主要透过这系统的五个感官去接收和处理外来的信息:視覺 Visual,聽覺 Auditory,觸覺 Kinesthetic,嗅覺 Olfactory,味覺 Gustatory L=Linguistic,可译为语法,指的是我们的头脑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产生相互影响,并经由身姿、手势、行为和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我们所有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法包括:声音、图像、味道、感觉、气味、用词(自我对话)等。 P=Programming,译为程序或程式,借用计算机的术语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不过的习惯性的程式,可以经由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NLP是研究人的大脑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提升它的运作效率的学问。 ·NLP的中心学问之一是模仿(Modelling),是一个模仿和复制卓越的方法。 ·NLP之终极目标是为自己建立丰盛的思想蓝图,觉察到四周存在着无穷选择供我們发挥,而不是去判断“对”或“错”。 卓越源于拥有更多的选择,智慧來自多角度的视野。 ·NLP的更高层次是心态的改变,有技巧而没有良好的心态支持,轻微的就是效果不能持续,严重的就是用技巧去操控甚至伤害别人。所以,技巧的提升必须同步跟随心态的调整。 二.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题假设上。大家无需绝对接受这些前题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 - 世界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须面对的情况,然后用这样产生的效果去让自已决定下次应否再次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 - 在三赢基础上(我好、你好、世界好) 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 「绝对」是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 (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而不是任何的其他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他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先生说:“前题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 什麽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题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也便已经是非常 “NLP” 的了。 每一家NLP学府都有它自已选择的一些前题假设。我汇集了好一些,挑选了对生活最有帮助的12条: 1 (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 (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 (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 (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 ( 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 (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 (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 (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 (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 (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 (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 (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 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1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1.2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 1.3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 1.4 因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1.5 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1.6 因此一个人会做的事,不一定另一个人会做。 1.6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1.7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1.8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1.9 两个人之间无须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样,都能够有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 1.10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1.11 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12 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2.1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2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 2.3 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 2.4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2.5 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2.6 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2.7 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 一套。 2.8 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 发生的权利。 2.9 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2.10 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3.1 光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3.2 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甚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3 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3.4 效果是定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意义基础,亦是所有行动的指针。 3.5 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 「道理」是一样的。 3.6 故此,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3.7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认同才会出现。 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3.8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 3.9 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 3.10 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4.1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脑里,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所以感官运用总是主观地有选择性的,。 4.2 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地形成的,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4.3 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亦 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 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它的方法。 4.4 因此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4.5 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脑里对世界的认知去 处理每一件事。 4.6 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 便会改变。 4.7 因此,每个人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 4.8 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情的感受。 4.9 因此,我们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须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有所改变。 4.10 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 4.11 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的态度, 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5.1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5.2 自己说得多「对」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5.3 因此自己说甚么不重要,对方听到甚么才是重要。 5.4 话有很多个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讲者意图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5.5 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比文字更大。 5.6 在潜意识层面的沟通讯息的发出与接收比意识层面的大得多。 5.7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 5.8 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是由听者决定。 5.9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5.10 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5.11 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控。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6.1 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 6.2 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 6.3 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6.4 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6.5 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终於面临 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6.6 因此只有不断的改变做法,才能与其它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 6.7 「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 做法。 6.8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6.9 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 6.10 过份专注於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就在周边的众多机会,。 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7.1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对事情只有一个做法,因为别无选择。 7.2 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7.3 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做法。 7.4 有越多的做法,就是有越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7.5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7.6 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7.7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7.8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7.9 不论甚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 7.10 「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7.11 「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 7.12 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8.1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 8.2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8.3 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8.4 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8.5 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 8.6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 8.7 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意识地说出来。 8.8 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易的方法是问希望经由该行为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8.9 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 8.10 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9.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9.1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即是说已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的能力。 9.2 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份,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 9.3 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把大脑效率提升。 9.4 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9.5 每天里遇到的事物,都有能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 9.6 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这事情或经验是我们的绊脚石抑或踏脚石,由自己决定。 9.7 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它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 9.8 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9.9 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 9.10 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乐的最有效的保证。 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10.1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10.2 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它条件。 10.3 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 10.4 灵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 10.5 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10.6 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10.7 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 10.8 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自已找出三赢的可能性。 10.9 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10.10 「流水」是学习灵活的最好老师。 10.11 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作出改变。 11.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11.1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讯号。 11.2 「挫败」只是在事情划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是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 11.3 「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 11.4 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 11.5 每次 「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里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 11.6 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达致完善。 11.7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 11.8 把每次的 「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 11.9 自信不足的人,潜意识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 11.10 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12.1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做法的可能。 12.2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情绪是让我们在事情中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 12.3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12.4 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 12.5 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 12.6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12.7 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其他的一些前提假设: 1.别人做的到,我也做的到; 2.意之所在,能量随来; 3.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 4.若要求知,必须行动; 5.尊重别人的内心世界; 6.并无难相处的人,只有不善变通的沟通者。 三.次感元:经验的元素 表象系统是指我们的五个主要感官及有关的神经系统。我们在接收外界讯息后,需要经过表象系统的处理,然后将它们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中,成为可供日后参考的经验。而「感元」Modalities就是我们的经验元素。为了能够更清楚表达经验的内容及细节,每个「感元」可以再细分成「次感元」Submodalities。 感元:V视觉 Visual (Sight) ;A听觉 Auditory(Sound);K 感觉 Kinesthetic (Feeling) ;O嗅觉 Olfactory (Smell) ;G 味觉 Gustatory (Taste) 次感元练习表 (视觉) 颜色 - 黑白 / 彩色 距离 - 远 / 近 对比 - 光 / 暗 位置 - 上 / 下 / 左 / 右 体积 - 大 / 小 自己处境 - 结合 / 抽离 景象 - 清晰 / 模糊 焦点 - 移动 / 固定 有框 / 无框 景物 - 移动 / 静止 动作 - 快 / 慢 / 一般 颜色对比 - 强 / 弱 景象 - 立体 / 平面 观看角度 - 上/ 下/ 左 / 右 图画数量 次感元练习表 (听觉) 位置 - 远 / 近 方向 - 上 / 下 / 左 / 右 来源 - 外来 / 内在 声量 - 强 /弱 位置 - 上 / 下 / 左 / 右 节奏 - 快 / 慢 音调 - 高 / 低 音质 - 清 / 浊 持续 / 停顿 独特性 次感元练习表 (感觉) 位置 - 前/后 / 左/右 范围 - 大 / 细 形状 - 有 / 无 什么形状 感觉 - 强 / 弱 稳定 / 移动 长 / 短 震动 - 有 / 无 压力 - 有 / 无 熟悉 / 陌生 次感元的运用: 1.改变次感元 ⑴ 列出两种你想对比的状态 – 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例子。 ⑵找出每种状态的次感元。 ⑶区分出重要的次感元。(如 : 位置、距离、结合 / 抽离、光 / 暗 或焦点等等) ⑷改变及消除不理想状态的次感元, 再用理想状态的次感元取而代之。 ⑸检验和模拟未来。 2.改变小习惯或好恶 ⑴“你有否一样你希望消除坏习惯?当你想起这个习惯的时候,你有没有一个画像?”(找出次感元) ⑵打破状态 (Break State) ⑶“你可不可以想起另一样类似的事或习惯(但你是绝对不喜欢的)?当你想起这事的时候,你有没有一个画像?” (找出次感元) ⑷打破状态 (Break State) ⑸把步骤 “1”的次感元转为步骤 “3” 。 ⑹检验:现在,当你想起以前的坏习惯时,感觉有甚么分别? 四.信念系统BVR 一个人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是他的信念系统。因此,可以说维持这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的模式就是他的信念系统,而这个信念系统的效率便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乐了。信念系统(Beliefs System)其实可以分开为信念(Beliefs),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 1. 信念 ⑴什么是信念: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注意这是来自说话者脑里认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於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如真理 — 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对信念的拥有者来说(更准确地说是对这个人内心的运作系统来说),信念是绝对的。这点也就是很多人的迷惘和困扰的来源。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但并不能说真理便一定是这样。能够把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分开为两回事,便是一个人已经达到一定智慧水平的认证。 每个人拥有的信念,数以百万计,无法完全清楚,因为绝大部份信念都存于潜意识里,不能全部呈现、也不会轻易在意识层呈现出来。它们在潜意识里每天在默默地照顾这个人,而我们之能够活下去每一秒钟都是有赖于它们。当处于没有信念支持的情况里,我们就会不知如何是好。当一个人坚持着一个信念的时候,是会看不到听不见不符合这个信念的东西的。试想想若你从来没有见过听过有电梯(升降机)这个事物,现在你站在一幢大厦的电梯对面。你看到一群人走进去,门关上,然后过了一会,门打开了,而出来的人的性别、衣服、面貌都完全不同了,你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的感觉和情绪?这个东西一定是魔鬼或怪物,能够把走进去的人完全改变了,而且这些人完全不自觉!太平洋一些岛屿,在土著第一次见到登陆的白人时,他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些岛屿的土人认定白人是魔鬼,结果便是战争战,做成生命的损失;也有一些岛屿把白人当作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拥戴白人成为了他们的王;也有一些接受白人为同等的身份,让他们留下来,和平相处。从这些可以见到,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物,必须有了一些信念,才能知道该怎样行动:行动由信念决定。如果对出现的人事物没有什么信念,便必须在记忆经验里找出类似或接近的资料,做一个决定(信念的决定),才能有所行动。 ⑵信念的种类 ㈠相等式:确定事物之意义,一项事物与另一项事物的意义相同。X=Y,比如:沉默就是投降。 常用词包括:是、即是、等于、就是、便是等。 ㈡因果式:一项事物导致另一项事物的产生或发生。X→Y,比如: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我迟到了。 常用词包括:因为…所以、引起、使得、造成、导致、如果、终会、终于、结果、将会、只会等。 ㈢规条式:事物中的选择性受到限制。比如:你不可以一声不响就这样离开公司。 常用词包括: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需要/不需要,会/不会,要/不要,也许会/也许不会等。 ㈣判断式:事实上,所有的信念都是判断。这里说的是最简单明确的判断模式,就是把事物的主观猜测当作必然,比如:你不行/他输了/三次才对。(无特定用词,只是肯定的语气去描述) ⑶信念的形成: ㈠本人的亲身经验,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㈡观察他人的经验,例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的。 ㈢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输,例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㈣自我思考作出的总结,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决定是因为他妒忌我升级比他快。 ⑷三个最具破坏性的限制性信念: ㈠无助(Helplessness):我没有能力…… ㈡无望(Hopelessness):我不可能…… ㈢无价值(Worthlessness):我没有资格……,我不配…… 2. 价值观 ⑴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中的主要动力源头,当个人的价值观得到滿足時,我們会得到滿足感、协调感或亲和感;当价值观不可能得到滿足,我們便会感到不滿、矛盾或被冒犯。每個人都會根據事件對自己的意義和重要程度,而為他的「價值層次」排序。 大部份的价值观是潜意识的,故此我们并不察觉它的存在。但人们通常只留意到自己在意识层面的价值观。因此,潜意识与有意识之间的价值观可能互相矛盾。 ⑵价值观的可变性: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永恒不变的,年青时代他可能追求乐趣和别人的接受、中年时代他强调金钱收入和地位、而老年时代他更在乎安隐和被人尊重。事情给我们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正确地说,价值观是随着环境、经验、思想和情绪而不断地改变。价值也可以人为地被创造、增大和转移。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 ㈠创造价值:把重复和沉闷的工作分开为数个分量相等的部份,完成每一个部份时都计算一下速度,尝试不断地打破完成上个部份的速度;或者与同学比赛,谁先完成家课便给对方电话;又或者告诉更多人你准备完成某件事,因此你会更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因为你在乎众人对你的肯定。 ㈡增大价值:怎样在每天的工作中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在见每个人的时间里,试找出他有些什么专长,或者找出一些他处事的信念基础。下次在那里、怎样做可以做出突破的成绩?正在做的事情对你未来的长远目标会有怎样的贡献? ㈢转移价值:不再为上级的肯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做好工作;把销售人寿保险的目的从赚钱改为帮助别人家庭得到保障。不再想这一次对一年后的目标有些甚么作用,集中注意力在怎样使到这一次的顾客满意。 3. 规条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的价值和实现有关的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人、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故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坚持无效的规条而忽略了所追求的价值和所信奉的信念,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很多企业的经营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使到当事人很困扰:辛苦努力但总是徒劳无功。 例(一):一位太太用不断抱怨闹情绪的方式向丈夫表达需要更多的注意,而丈夫因为工作给他的压力已经很大,回家见到太太这样便找理由外出。太太处理这种回应的做法是给丈夫更多的抱怨和闹情绪,结果丈夫下了班不想回家,在外留连不返,终于认识了一个女友,发生了感情,做成这段婚姻的致命伤。 例(二):很多母亲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说话而感到苦恼,她们没有注意到在最初数次给孩子指令但孩子没有听从的时候,便得改变做法,而不是坚持使用同样的方式。 4.信念、价值、规条的相互关系 例一: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才显出我们被群体接受,和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信念: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念中常有「应该」、「必须」等词语,以显出其绝对性,普遍性,但是动词是不明显的。 价值: 「被接受,」「感到安全。」 规条: 「互道早安」这个行为,目的是使人们取得「被接受」和「感到安全」的价值,并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注意所用之动词「互道」十分清晰。 例二: “我不会成功的,参加了只会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巳经推却了邀请。” 信念: 「我不会成功。」涉及个人的信念语中多有「一定」、「不会」、「必然」等词语或隱含意思,以显出其绝对性。动词也是不明确的。 价值: 「令我辛苦」、「得不到收入」。 规条: 「推却了邀请」。这个行为,保证了不会得到那些负面价值,并且实现了「我不会成功」的信念。所用的动词「推却」也是清晰明确的。 总结: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他所有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原因。信念系统也是我们对事物作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信念系统使我们的脑能自动地去思考和行动。自动的意思是潜意识完全控制,以便空出意识去注意环境出现的讯息。 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怎样的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其实,价值和规条也是信念的一部份,是具有特别性质的两个信念部份。 所有人的内心的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亦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五.心锚 心锚是一种能勾起回忆继而引发我们情绪的外界刺激。有些心锚可以引发我们愉快的情绪(正面心锚);有些却带来不快(负面心锚)。心锚可以由 : 视觉、听觉、触觉所引发。 简单说,内在状态+刺激物=心锚! ⑴安装步骤: ㈠回忆过去一个强烈的正面情绪; ㈡安装心锚; ㈢打破状态; ㈣激发测试。 ⑵注意要点: ㈠触觉的心锚最易引发,而安装的最好部位是关节(方便提取,多) ㈡心锚必须由独特的刺激引发,反应必须是强烈的和纯净的 ㈢必须正确掌握「刺激」及「反应」两者之间的时间 ㈣需注意安装心锚时的环境因素 ★在帮他人安装时应注意:亲和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染力。 练习 1 : 建立丰资心锚 步骤 1 : 选择一个你希望经常体验的丰资状态 (resourceful state),(例如 : 自信)。 找出一个你曾经历过的强烈而清晰的体验。 步骤2 : 重温当时的经历,将自己完全结合于该体验内。 完成后,改变状态。 步骤3 : 选择一个独特的,可以自己引发的心锚。 步骤4 : 开始重温该 「丰资状态」的体验,在情绪最高涨,感受最强烈时,触摸或紧握你已选择为心锚的身体部份。施加适当的压力,要符合情绪的强度。完成后,改变状态。 步骤5 : 重复 ’步骤4’ 数次,每次运用加强次惑元及所有表象系统去强化 “丰资状态” 的体验。 步骤6 : 测试已安装的心锚。 重复步骤4, 5 直至可以轻易地进入丰资状态。 步骤7 : 模拟未来。找出一些你需要有该丰资状态的情况。想象自己在那些情况下,引发已安装的心锚而自动与丰资状态结合。 练习 2 : 重设心锚 Stacking Anchors 重复安装丰资心锚,先寻究出几种理想状态,然后把它设定在同一处,选定的状态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 可以使用的理想状态如下 : · 觉得充满能力的时候 · 觉得完完全全被爱的时候 · 觉得你所要做的任何事都可以得心应手 · 觉得充满活力和干劲的时候 · 觉得捧腹大笑的时候 · 觉得完全自信的时候……..等等 练习 3 : 消除心锚Collapsing Anchors 1. 建立亲和感。 2. 决定所需用的积极状态。 3. 决定要消除的消极状态。 4. 引导所要寻究的积极状态。 5. 必需进入一种完全结合、强烈和一致的状态。 6. 安装积极状态的心锚。 7. 安装消极状态的心锚。 8. 同时触发两个心锚直至它们达到高峰。 此时两个心锚已一体化。 9. 放开消极状态的心锚。 10. 继续触发积极状态的心锚约数秒钟的时间。 11. 检验。 六.感知位置 ⑴第一身 1st Position ·结合自己的观点、信念、预设。 ·从自己眼睛看世界。 ·用“第一身”语言谈论自己:「我看到...」,「我感到…」等 ⑵第二身 2nd Position ·结合对方的观点、信念、预设。 ·从对方眼睛看世界。 ·用“第二身”语言来形容自己:「你是…」,「你看来…」等 ⑶第三身3rd Position ·在“第三身” 角度观看自己与对方的关系。 ·自己代入“观察者”或“见证者”的位置。 ·用“第三身”语言来形容自己或对方:「他是…」,「他们是…」等 ⑷第四身 4th Position ·结合整个系统的角度。 ·体验及了解团队和全个系统的利益整体平衡。 ·产生“群体思维”或“团队精神”的全面角度。 ·用“第一身”众数语言:「我们….」,「大家…」等 ⑸第五身 5th Position ·在第一身至第四身各个角度游走,平衡各方利益。 感知位置练习1:建立内在的心灵导师 人们常常向“心灵导师”作咨询,在很多情况下指引着他们的生命之路。使用心灵导师的基本方法是想象此人出现了,然后取第二位置踏入“导师”位置或身处“导师”位置,这样常常可以让当事人进入他们本身已有的能力里,心灵导师帮助他们激活这部分,让这部分进入他们以后的行为中。步骤如下: ㈠找出你想更有效处理的一个具有挑战的情景; ㈡在不同层面选出三个重要的可帮你更有效处理的导师,如①一位是你行为的指导或顾问;②一位在你思考和理解能力上提供支持;③一位在你的信念和价值观上提供帮助。想象这三位在那个挑战性的情景里和你在一起。 ㈢走到第二位置经历每位导师的位置,想象每位在此情况下会给你什么建议?哪些能力导师会提醒你早已拥有?会给出什么忠告或有价值的信息? ㈣回到第一身的位置,留意导师的建议怎样改变你的观点和对目前状况的理解,有了哪些新的看法。 ㈤找一个方法下心锚,提醒你以后随时提取从导师那学的功课。 七.情绪抽离法 ⑴结合与抽离: ·“结合”是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完全投入有关的体验中,大大增加当中的刺激感、真实感和更加感性。 ·“抽离”是踏出我们有关的体验和强烈的感受,令我们更具创意、资源和选择。 「结合」及「抽离」的认识及有效运用 情绪智慧: 可以因应环境需要『结合』或『抽离』 『正面』或『负面』情绪。 快乐 情绪 喜悦 结合 : 快乐 抽离 : 忧伤 情绪 起伏 结合 : 快乐 结合 : 忧伤 情绪 冷漠 抽离 : 快乐 抽离 : 忧伤 情绪 悲惨 抽离 : 快乐 结合 : 忧伤 忧伤 ⑵练习:改变情绪 ㈠请当事人回想起一件不快乐的事。 (找出次感元) ㈡打破状态 (Break State) ㈢请当事人回想起一件很快乐的事。 (找出次感元) ㈣打破状态 (Break State) ㈤用对比分析找出有分别的次感元。 ㈥请当事人回想起刚才不快乐的事,逐一改变有分别的次感元, 同时询问当事人那一个 (或多个) 改变对他的感觉造成分别。 这便是他的重要次感元。 7 检验 : 请当事人想起另一件不愉快的事,改变次感元,观察当事人的感觉是否有转变。 ⑶Swish Pattern闪变模式练习 闪变模式是一种对理想的未来状态,构成动力的心锚。闪变模式是为了增加选择,而不是为了改变或取代旧有的习惯。 ㈠把你想改变的习惯或状态在脑海中想象成为一幅图像。 ㈡把你的理想状态想象成为另一幅图像。 ㈢把理想状态的次感元改变成最有动力 (抽离状态)。 ㈣把图像 #1 带回脑海中,然后走进图像里,跟画面完全结合。 ㈤跟着把图像 #2 (理想状态)缩成一个细小的黑点,放在图像 #1的左下角。 ㈥现在把图像 #2 放大,遮盖图像 #1 。 (这个程序必须做得很快, 可以用 Swiiissh的声音辅助) 7 重复 #6 多次。 8 检验效果 注意:1. 必须与现时状态的图像完全结合。 2. 理想状态必须是详细的感官描述。 3. 理想状态 (一般来说,用动力较强的图像比较有效) 4. 在每一次进行的时候闭上眼睛,在每一次之间张开眼睛。 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PAGE 3 www.hri.net.cn 【版权所有】
本文档为【心理咨询师具备的NLP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6-02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