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

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任务书站点名称文法学院树人题目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文内容及要求:一、论文内容:所谓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本文研究了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任务书站点名称文法学院树人题目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文内容及要求:一、论文内容:所谓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本文研究了人口流动与我国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关系。一、论文基本要求:1.论文的基本论点和结论,应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2.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应反映出作者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3.论文在学术上或技术上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新的发现。4.注意文字简洁、语法正确、修辞准确、语序通顺、词语搭配得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表达清晰,层次分明,段落衔接通畅易懂。指导教师:王林燕2013年12月1日南华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毕业论文开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论文题目 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文题目来源 自拟 论文题目类型  经济类 起止时间 2013.12-2014.4 1、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1.设计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文针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律进行了分析。2.研究意义:准确地把握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流向等方面的规律,对于加强人口管理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等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1.主要研究内容: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流动人口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流动人口的就业方向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2.预期目标:得出分析数据,为加强人口管理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做出参考。 三、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1.重点:要确定数据分析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数据,得到与研究目标相适应的结论。2.难点:“六普”数据量庞大,要得出人口流动规律,并与区域经济发展挂钩,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建议。 4、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2013.12.1-2013.12.30查找文献,收集资料;2014.1.1-2014.1.30收集典型案例;2014.2.1-2014.2.28继续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写出阶段小结;2014.3.1-2014.3.30数据处理,补充资料,写出论文初稿;2014.4.1-2014.4.20论文撰写,装订,准备答辩。 5、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1、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2、充足的时间;3、通过实习,研究掌握论文写作的素材;4、图书馆、资料室提供文献的条件;5、自己对此课题有很浓厚的兴趣,可以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课题论文;6、统计学软件12.0软件包。 六、指导教师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签名:年月日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同时出现了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与区域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局面,这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倡导的人口流动会加快地区人均产出收敛速度的观点背道而驰。[1]准确把握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流向等方面的规律,对于加强人口管理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等都是极其重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文总结了省际人口流动的特征和原因,分析了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人口流动;区域经济;经济发展Impactofmigration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Abstract:Sincethe1990s,China'spopulationmovementemergedsimultaneouslyexpandingtheregionaleconomycannotbecoordinatedwiththedevelopmentofthesituation,whichisadvocatedbytheneo-classicaltheoryofeconomicgrowthwillacceleratetheregion'spopulationflowrateofconvergenceofpercapitaoutputviewpointopposite.Accuratelygraspthelawsofthefloatingpopulationsize,structureanddirection,etc.,forstrengtheningpopulationpolici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sustainablemanagementan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areallextremelyimportant.Mainlybasedonthesixthcensusdata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paper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sandcausesofinter-provincialmigration,analyzesitsimpactonChina's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onthisbasis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Keywords:populationmovements;regionaleconomy;economicdevelopment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引言································································11人口流动的特征····················································11.1以年轻劳动力为主················································11.2人口流动的流向表现为由东向西····································21.3人口流动以自发为主··············································21.4流动人口就业仍旧以第二产业为主,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22人口流动的原因····················································32.1地区之间生活水平差距较大········································32.2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32.3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经济形势、就业机会的影响··33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4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人口流动政策································54.1加强区域联系,进一步放宽人口流动限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64.2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缓解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64.3逐步确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逐步形成·····························································6参考文献···························································7致谢·······························································8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出台政策放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得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观点,人口流动会加快地区人均产出收敛速度。也就是说,随着人口由不发达地区不断向发达地区流动,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会逐渐减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这一现象,在分析我国历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人口流动的特征和原因,分析了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1人口流动的特征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1以年轻劳动力为主,平均年龄有所增大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1.8岁。与此相比,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年龄为37.6岁,农村居民的平均年龄为36.4岁。从年龄的整体分布来看,全国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特别集中于15到44岁之间的年龄组,占流动人口总体的69.2%,其中,20-2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15.9%,性别之间的差距不明显。与2000年的五普调查相比,2010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有增大的趋势。2000年,16到64岁之间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5.1岁,2010年变为28.1岁。[2]这样的流动年龄趋势也可以在年龄分布上体现出来,相较于2000年,2010年的年龄分布曲线整体右移,且年龄分布更加均匀,集中度下降。从2000年到2010年,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扩大了1.89倍,其中35岁以下流动人口的规模仅扩大了1.57倍,而3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规模则明显增加,40-44岁和50-59岁年龄组的规模甚至扩大了四倍以上。这种现象在较大程度上缘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结果。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招工难”趋于常态化,企业对招录员工的年龄要求有所放宽,以前主要招录青壮年劳动力,现在也需吸纳一部分中年劳动力。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户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深入,一些地区放宽落户条件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吸引了农村农户举家迁移的数量增加,比例也有所上升。1.2人口流动的流向表现为由西向东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根据“两个大局”的设想,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加大了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投入和发展,这就使得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要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由此,大量流动人口由中部和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的迁移也就成了必然趋势。从“六普”显示的省际人口地区流动来看,2010年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总量最多,为5061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7.8%,人口增量也是最多的达到了5721万人,占全国增量的77.4%。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增加并不明显与2000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2000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东西部比例则下降了。东部地区人口增长率为12.7%,远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别为41.9%、37.5%和29.3%,广东和浙江的人口增长率也远高于其他省份。从10年间的累积自然增长率来看,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增长率较小,分别为1.5%、1.8%和1.0%,即使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广东省,也仅为7.7%。东部地区人口总量增长显著,但并非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这说明东部地区对流动人口有着充分的“经济引力”,人口的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口的机械增长,记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而导致地区人口数量增加,而非人口的自然增长。1.3人口流动以自发为主目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形式主要以自发流动为主。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国家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较为严格,再加上户籍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使得人口流动规模较小,流动形式也主要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口流动政策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形式也以自发流动为主。1.4流动人口就业仍旧以第二产业为主,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六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依旧延续“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是吸纳流动劳动力的主力。以浙江省为例,流动人口就业还是以建筑业、制造业、运输等第二产业为主,但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10年,浙江省流动人口中从事第二产业的为75.7%,而在2000年,这一比例为80.0%,且流动人口在第二产业上就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有较大提高,达到了23.1%,增加了5.7%。这说明,浙江省流动人口的就业宽度在发生改变,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有明显的提升。2人口流动的原因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迁移的主观原因,也有受到国家关于人口流动政策法规影响而进行迁移的客观原因。2.1地区之间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资源和环境状况都存在较大差别。从古至今,东部地区就因为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便利的交通状况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而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开始就向东部沿海进行了倾斜,这使得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一些从中西部走出来的优秀人才也因为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问题而不愿意回到家乡工作,致使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低。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造成了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2.2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使我国人民走上了富足的小康之路,也使人们的思想更为先进、眼界更为广阔。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人口流动速度和规模,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2.3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经济形势、就业机会的影响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例,农村迁移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的比例在2009年大幅下降,这鲜明地反映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依赖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地区的比较优势下降,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成为必然趋势。[4]在地域上,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会带来地区之间人口流向格局的新变化;在要素配置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技能使之能够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迫在眉睫。第三,新生代流动人口对社会融入的诉求对城市化设计提出挑战。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已经逐步占据流动人口的较大比例,他们已经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活动,更倾向于在大中城市就业,消费行为与城市同龄人更加接近,他们渴望在城市扎根定居,不愿再回到农村生活。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像老一代农民工一样满足在老家与迁入地之间“候鸟”一样的生活方式,对迁移后生活的期望远超出“一个收入水平略高于农村的就业岗位”,而对于迁出地,他们没有归属感甚至缺乏生活能力。应对这些变化,需要制度上、规划上的整体设计。3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加强了我国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对我国区域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可以从对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首先,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降低了迁出地的人口密度,缓解了当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造成了迁出地人才的大量流失,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了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很有可能拉大区域间差距。  其次,人口流动对迁入地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人口流动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了流入地区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了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问题。选择性是人口流动的基本属性之一,在我国表现为年轻人。技能人口的流动性更强,这种选择性对迁入地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5]对迁入地而言,人口的流入增加了迁入地区劳动力总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极大的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且高质量的劳动力流入和集中,会使流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但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当地的就业竞争,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且迁入地人口密度的增加,也对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也可能因社会、医疗保障等体系的不完善,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对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人口流动的作用是则是双向的。一方面人口的迁出降低了人口密度,缓解了人口对本地资源、环境的压力。且人口从资本劳动力比率低的部门流出,流向资本劳动力比率高的部门,这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会使地区间的资本劳动力比率趋于一致,减少了就业竞争,提高本地的工资水平,与此同时,从内陆到沿海的技术性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家乡汇款,从而促进了内陆地区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当人口流动具有选择性时,对于技术性的劳动力而言,跨省跨地区的流动相对比较容易,他们趋于在沿海地区找到报酬较高的工作,这种技术人才的流出会抑制家乡生产力的提高,迁出地因为遭受了人力资本的损失而经济增长放缓,从而可能拉大区域差距。如果将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在内的话,劳动力的迁移对地区增长的差距可能会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人口流动政策中国的经济属于典型的转型经济,人口流动的结果与规模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现阶段人口区际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扩大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需要从多方面对此进行调整和引导,而不能靠政策进行人为限制,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放宽对人口区际流动的限制。当前中国劳动力、资本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是地区集聚力的作用,这种集聚力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不会逆转,面对这种情况,并不是要限制人口流入,而是应该进一步放宽人口迁移的政策限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6]加速东部地区的生产活动向外围的扩散,满足各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平衡地区之间的工资水平,随着东部分散力的提高,使人口流动自然调节到均衡水平,实现从控制流动到公平流动的转变。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日益扩大,大量涌入的人口给沿海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就业、社会保障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改善与生活条件有关的因素,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构建一个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并为迁移人口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使得进城农民有长久迁移的选择。实现主要输入、输出地区间的人口流动就业实现有序化,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用工管理、监察、权益保障、管理服务基本制度,发展各种服务组织,强化区域协作和部门配合。缓解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问题。首先需要“开源”可以通过加大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整体机能水平,从源头上不断增加本地的人力资本存量。其次需要“截流”,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创建更好的投资环境,增加本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减少人才流失。4.1加强区域联系,进一步放宽人口流动限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该大力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放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这一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是要限制人口的流动,而是要进一步放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只有这样,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范围才会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才会从中受益。4.2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缓解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人口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使得其在拥有大量低廉劳动力的同时也造成了流入地的交通拥挤和资源环境破坏。[7]同时,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国家应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提 高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高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增加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缓解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4.3逐步确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前,政府通过直接配置资源主导了区域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北和中西部三线地区得到了大部分政府投资,而东部沿海地区布点的重点企业则获得比较少的投资。在劳动力基本不流动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客观上防止了区域发展差距的加大,但同时牺牲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沿海优先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同时还实施了特定的区域政策,如经济特区政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政策、针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特殊政策等。[8]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确立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十一五”规划则明确提出了推动主体功能区形成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导思路。参考文献[1]王佳妮,张隽.浅析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人口研究,2011,(7):17-19[2]田成诗,曾宪宝.基于“六普”数据的中国省际人口流动规律分析[J].人口研究,2012,(7):45-47[3]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4):13-14[4]吴瑞君.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人口研究,1999,(6):7-8[5]周海旺,杨昕.中国城市人口人户分离状况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2,(2):23-24[6]周一星,卫欣.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增长预测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1697-1799.[7]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杨帆.中国社会问题报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致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林燕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教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王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构架拟定到最终定稿,他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王老师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本文档为【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114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1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4-02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