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P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P

举报
开通vip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P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〇一〇年八月目录1一、项目概要1(一)项目名称1(二)建设单位1(三)建设单位概况2(四)项目经费来源和预算2(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需要4(三)广东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5(四)增强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一)项目建设目标定位明确、方案设计合理9(二)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先进、创新能力突出9(三)项目建设区...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P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〇一〇年八月目录1一、项目概要1(一)项目名称1(二)建设单位1(三)建设单位概况2(四)项目经费来源和预算2(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需要4(三)广东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5(四)增强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一)项目建设目标定位明确、方案设计合理9(二)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先进、创新能力突出9(三)项目建设区域优势明显、建设环境良好10(四)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位、建设基础较强14(五)项目建设资金配置合理、进度安排得当15四、预期效益15(一)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办学活力明显增强16(二)专业结构适应现代产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特色16(三)形成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成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17(四)依托“校企合作产业园”,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7(五)教育信息化得到有力推进,建成高水平“数字工贸”18(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五、专家论证意见19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二)建设单位名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法定代表人:汤才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963号(三)建设单位概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创办于1957年,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划转地方,1999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成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逾5000人。50多年来,学校为全国冶金有色行业、制造加工、商务服务等产业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了大批合格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测量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工科类专业为主的26个专业。教师总数410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校外兼职教师1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9.6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60.09%,具有“双师素质”的占60.94%;有高级技师10人,技师18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下设实训室79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8319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6个。学校在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的试点评估中获得专家组较高的评价和肯定,使学校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四)项目经费来源和预算申请中央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省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31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640万元,项目总投入共7950万元。(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6.《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8.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粤发[2006]21号)9.《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10.《广东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11.《广东省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1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实施高技能人才百千万培养计划。要求各级政府要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统筹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产业升级转移工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培养、吸引高技能人才的“招人引技”的政策体系。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高职院校,在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意义。(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需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既要继续狠抓先进制造业,又要加快发展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提升传统产业。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末,广东省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8.8%、39.0%、32.2%。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科类在校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9.71%,比全国平均数低6个百分点。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和从业人员格局,对工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将日益凸显。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广东省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工为主、工贸结合、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的专业发展策略,专业建设重心和资金投入向工科类专业倾斜。现有特色专业均是工科类专业。学校现有的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全部是工科类实训基地,工科类实训室数占实训室总数的72.15%,工科类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值占总值的85.77%。近年来,学校不断适应区域产业体系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技术、电子信息、材料应用、商务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工程测绘共八大类专业群,较好地适应广东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发挥其高技能人才智力支撑作用,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和发展。(三)广东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为广东的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广东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办学实力、以现代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为强项的骨干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以适应广东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需求和发展。目前广东共有高职高专院校76所,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就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还不够平衡和协调,以工科为主、办学体制机制适应工学结合要求、办学实力和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总体偏少,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高起点新建若干所工科类专业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目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内涵建设,随着970亩新校区的逐步建成,综合实力将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专业设置面向现代产业,与我省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对应。因此,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发挥其对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广东省高职教育全面快速协调发展,为广东实现教育强省做出贡献,为建设广东经济大省、经济强省添砖加瓦。(四)增强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把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业界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学校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骨干和辐射作用,除自身艰苦奋斗外,还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支持。国家实施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是学校增强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难得历史机遇和必然选择。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必将能使学校的体制机制更加符合工学结合的发展需要,综合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必将有较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教学团队和突显办学特色等方面必将有明显进展,从而促进学校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目标定位明确、方案设计合理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主动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立资产、契约混合联结型职教集团,完善“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使学校成为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试验校”;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群)建设,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示范点”;完成基于ISO9000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使学校成为现代教育管理“先行校”;实施“一个体系、两个机构、三个平台,四项能力”建设,使学校成为社会服务“助推站”。项目建设的全面完成,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管理先进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为:(1)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通过成立股权式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办学组织形式,促进校企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建立有“利益共同点”的新型的产学研结合纽带,实现人才合育、资金合股、产品合产、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的校企集合式发展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从而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立“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建设“两站三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新机制。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形成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2)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测量技术、市场营销、汽车电子技术等4个重点专业(群),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4个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50门优质核心课程,建成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争取1个成为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出版特色教材40部以上。(3)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业园”合作共建10家以上“校中厂”,将2-4个“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省级企业实训基地,把“校企合作产业园”打造成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特色项目,成为国家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校企合作共建4个集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于一体的专业实训中心,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4)提升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充分利用“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以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通过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校企合作分配制度、专业教师校企联合评价制度、专业教师准入与退出制度,建立完善的适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创新“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建设计划、兼职教师建设计划以及师德建设计划。建设期内,在现有基础上,校企联合培养双师素质专业教师200人,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重点专业达到95%以上;新增专任或兼职专业带头人34人,每个专业均有“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均有专任骨干教师4-6人,兼职骨干教师2-3人;增聘兼职教师160人,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力争建成1支国家级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支以上省级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5)加强管理队伍领导能力建设。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为核心,以适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学校教育发展为目标,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部门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学习型创新型管理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管理干部科学决策、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和校企合作能力。(6)增强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素质拓展为抓手,实施“八个一”系列素质教育活动,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推进人才培养金牌战略和“工贸职业技师”计划,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7)率先建成基于ISO9000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在已经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数字校园已完成系统集成和应用集成的基础上,以专业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集成技术为核心,打造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教学与教学管理一体化系统、校企交流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状态知识管理系统等“四个系统”,建设覆盖新老校区、延伸合作企业、异构系统信息集成的高水平“数字工贸”,实现数字校园从应用集成到信息集成阶段的飞跃,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8)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完成“1个体系、2个机构、3个平台、4大能力”建设。每年开展技术服务到款额超过500万元,年培训和鉴定能力达到25000人次以上,继续教育规模达到3300人。与2所高职学院开展对口支援,主动参加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行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从建设基础与优势,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其他建设项目,资金安排,建设进度,保障措施等几大方面,来构建整个建设方案,实现了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有指导思想,有建设思路,有目标和任务,有资金投放和建设进度安排,有保障措施,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是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建设方案。建设目标有高度,建设任务具体,建设进度与资金安排合理。学校制定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能创新理念、体制机制先进、思路清晰、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得当、保障有力,项目建设进度和经费安排科学合理。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要点如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立“以模具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中心,依托两平台,‘校政企’合作人才共育”新机制,培养具有广东模具工业现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任职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完善“岗位技能导向,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教学资源。依托新校区建设规划,建设“校中厂”实习基地,打造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教师培养,落实教师与企业联系制度,建设一支能适应模具工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国家级教育教学团队。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带动和辐射作用,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坚持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产业建设,“做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形成“测绘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的“人才共育、工程共担”校企联动机制;建立基于“测绘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深化“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家级双师结构优秀团和省级双师结构优秀团队,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5%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高水平“现代测绘新技术实训基地”,打造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卓越技师”人才培养,引导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开展测绘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三年的建设,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整体提升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测绘行业管理先进、设备一流、特色显明的工程测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培训基地、创业基地和测绘技术应用、服务、交流平台,并在全国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起带动作用。市场营销专业:坚持以服务广东营销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与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及“企业运营职教联盟”,将市场营销专业做精。深化“岗位核心技能导入,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卓越技师”培养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五大专业技能(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训练为重心,三个方向(市场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细分培养为驱动的课程体系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推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实训实习基地,通过三年建设,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成对国内高职教育发展起带动作用的、水平一流的高技能创新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基地。汽车电气技术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构建“订单培养、厂校合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分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引进、聘用等方法,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使“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数比例达到50%以上;共同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汽车专业实训中心;培养高质量的汽车电子技术维修高技能专门人才,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带动作用,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二)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先进、创新能力突出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科学决策、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团结、敬业、勤政、廉洁,深受教职工的拥护,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核心。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实践中,学校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准确把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以发展求进步,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上层次,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制定了“从严治学,特色兴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凝炼出“发展特色,打造品牌,强化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围绕求发展、抓质量、创特色这条主线,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勇于先行先试。成立了一个以产学研为主要纽带,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的资产、契约混合联结型职教集团——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以集团为载体,紧密型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集团内互惠互利的动力作用,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立了一个“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通过与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以及镇辖区明星企业的合作,以平台为载体,松散型校企合作为桥梁,互惠共赢,推动专业建设,形成人才共育机制。学校对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必将焕发出创造力和推动力,指导学校的各项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办好政府满意、企业满意、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三)项目建设区域优势明显、建设环境良好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广东省首府广州市内,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和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经济发展蓬勃,我省是国家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GDP)39081.59亿元,占全国11.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748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区域经济强劲的发展态势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学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拥有广州市内、市郊两个校区。广州市内校区坐落在白云山东麓,处在广州市主干道——广州大道北。市郊校区处在广州市东北部白云区钟落潭镇,校区占地970亩,规划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2011年进驻新生,2013年基本建成;新校区西邻白云空港物流园区,东邻从化动漫园区,南接中新知识城。新旧校区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优势、周边经济发展前景、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建设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创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开展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就业和开展对外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四)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位、建设基础较强1.致力质量特色建设,基础好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不断深化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基本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训练为培养的重要途径,做到了校内实验实训、企业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实践环节的有机衔接;又注重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养成,实现做事与做人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结合广东省模具产业特色,基本建立了“岗位技能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模具产品的综合设计与制造,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设计能力需要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能力,制造能力需要基本的制造工艺与机床操作能力,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按单元知识进行模块化,实践课程按技能要求模块化;坚持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必需,够用”的原则,优化选择课程内容;坚持“突出技能训练”的原则,强调实践性教学,推行“双证书”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借鉴CBE理论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向职业岗位群,把“测量、计算、绘图及高新技术应用”确定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并把核心技能量化为七大岗位任职要求,以此构建以“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为驱动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了体现“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探索并试行“三个方向细分培养、四大模块课程、五大技能分项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五大技能培养为重心组织教学,通过联合企业,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加强实战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用企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评价学生,按“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指导思想进行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车间与教室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合一、技能学习与工作任务合一、学员与学徒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成绩明显。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获得5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5个省级教改科研立项项目。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学校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于2007年10月获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8年、2009年、2010年均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监督审核。体系以过程控制为基点,细化质量目标、基本要素、控制点和操作文件,形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岗位职责、记录表格等质量管理文件,实现教育各环节的过程控制,使教育质量管理形成PDCA循环。通过全程监控、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促进了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教育质量形成于过程得到有效落实。建设数字校园,推进人才培养状态知识管理。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信息点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所有场所。建立了包括校园一卡通、教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办公自动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控制、新生注册、毕业生离校、邮件管理等在内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构建了满足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支撑环境和数字化支撑平台,为全面建设基于ISO9000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视增强学生素质。2004年,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的,制定《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长奖评定办法》,开始实施人才培养金牌战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教育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科技、技能、文化、艺术等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触发潜能,参与竞争,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2004年以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种奖项128项,奖牌352个,901人次获奖,其中世界级7项7人次、国家级17项41人次。近两年学校加大了人才培养金牌战略的推进力度,学生参加66项竞赛获153个奖牌,获奖493人次。学校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素质标准、职业标准和创新标准为取向,制订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评审授予“工贸职业技师”实施办法》,推行“工贸职业技师”证书制度,使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具有可操作性,有力促进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水平的提高。毕业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赢得了企业的普遍赞誉。近三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达97%以上。校企合作优势突显。推动校企联合,建立专业职教联盟。2008年12月,学校以特色专业为纽带、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的,成立了模具工业职教联盟、自动化技术职教联盟、测绘工程职教联盟、企事业信息化职教联盟、商务英语职教联盟、企业运营职教联盟共6个专业职教联盟,探索校企联合新机制。依托政府搭台,促“校政企”三方联动。学校与中山市南头镇政府签订协议,在南头镇建立“校镇合作”工作联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站和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服务基地,探索校政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校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引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共享9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提供设备623.617万元,形成了一批装备水平高、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互惠双赢,共建培训服务机构。学校与上海中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基于汽车专业群的华汽高职教育。上海中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巴斯夫、博世等知名汽车厂商合作,建设与企业需求配套的课程体系、一流的汽车实训中心、一流的教学团队以及遍及全国的就业网络。利用该公司拥有的全方位行业支持,首期合作专业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现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培训考试点15个。近三年,面向社会开展了58个工种(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考证、鉴定,累计13.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成绩突出,多次被授予“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优秀考试站”、“广东省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先进组织奖”、“高新智能化考试先进单位”等称号。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种技术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测绘、设计、咨询、策划、翻译、国际商务代理等40多项服务,拥有专利8项。2008年1月,学校接受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的试点评估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86所省内外高职高专院校到学校学习交流评估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其中省外院校55所。学校还专门派出干部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7所院校进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状态数据采集的经验介绍和指导。学校对兄弟院校评估工作的辐射支持受到同行好评。2.着力实施保障措施,力促达到预期目标体制机制保障。引入市场机制,以新校区50亩“校企合作产业园”为基础,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施“龙头引领、利益促进、需求对接、机制长效”的体制创新战略,形成集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办学形式、办学体制、办学功能于一体的格局,不断完善校企融合的开放办学模式,扩充学校办学资源。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职、以岗定责、以岗定酬的聘任制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真正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为顺利完成骨干院校建设的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动力。建立健全科学、层级清晰的学校管理责任体系,明晰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标准,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实施治庸计划,庸者下、能者上,提高各级管理干部的行政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制度保障。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校制定及完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弹性管理的规定》、《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规定》、《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外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项目工作量计算办法》等系列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为保障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考核办法》等制度,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按照方案要求顺利实施。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为学院院长,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将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系(部)则成立相应的项目实施机构。同时,学校设立项目评估监督领导小组,组长为学院党委书记,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学校职能部门成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并聘请相关企业、高校的专家参加,负责对项目的进展状况进行评价,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估保障。除学校外部的监督、审计机制外,学校内部也建立起主动制约、内部监督的机制。学校的项目实施实行项目负责制,并配以内部监督审计制度和奖惩制度。(五)项目建设资金配置合理、进度安排得当1.项目建设资金配置合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引导,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方式筹集专项资金。申请中央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省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31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640万元。项目总投入共7950万元。经费投向预算如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按规定全部用于四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其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724万元、教师队伍建设278万元、实践教学条件建设998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一是四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245万元,其中: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317万元、教师队伍建设171万元、实践教学条件建设444万元,专业群建设313万元;二是综合建设项目建设1755万元,其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00万元、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360万元、基于ISO9000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920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7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31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四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其中:重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0万元、实践教学条件建设850万元、专业群建设450万元。学校自筹投入资金164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一是四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72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94万元、教师队伍建设73万元、实践教学条件建设203万元,专业群建设350万元;二是综合建设项目690万元,其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80万元、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15万元、基于ISO9000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470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5万元;三是不可预见费230万元。2.项目进度安排得当项目资金年度安排项目资金投入总额7950万元,2010年计划投入1280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3390万元,2012年计划投入32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2010年计划投入371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892万元,2012年计划投入737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2010年计划投入391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1329万元,2012年计划投入128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310万元,2010年计划投入242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542万元,2012年计划投入526万元;学校自筹投入资金1640万元,2010年计划投入276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627万元,2012年计划投入737万元。四、预期效益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力地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了校企的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预期可取得以下主要效益:(一)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学校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以产学研为主要纽带、以股权为主要联结的公办院校职教集团,体制机制鲜明、独特。职教集团主要采取紧密型组织形式,按“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为原则实施校企合作,成员之间有实质性的捆绑和约束,成员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明确,这种体制的优势:——强化了集团整合发展能力,有利于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整合,校企深度融合、紧密合作、互动发展能全面有效实现。——解决了职教集团成员间利益共享深层次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为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既有利于合作企业做好做大,又有利于集团的优化发展、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成功突破,使办学活力明显增强。不但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提供坚实的平台,也为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保障。而且,探索职教集团运行的体制机制及其内在功能价值,既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又有利于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高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体制机制的成功实践和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公办高职院校开展同类改革具有较大的带动意义和推广价值。(二)专业结构适应现代产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特色通过深入调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市场营销、工程测量技术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使重点专业的整体水平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一流水平,真正起骨干带动作用;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装备制造、汽车技术、商务服务、工程测绘专业群建设,协同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应用、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专业群,形成“四主体、四协同”的专业结构,以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专业数达到35个左右,建成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成2个代表全省水平、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性并能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和“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联合合作企业,将技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卓越技师”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晰,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进一步强化;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基本形成。实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双证书”制度,重点专业双证率达到100%,其它专业双证率达到90%以上;形成4个校企共同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方案。(三)形成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成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充分利用“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教师准入与退出等“四个制度”以及落实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兼职教师建设等“四大计划”,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长效机制。确保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推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各专业配齐双专业带头人,完成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培育4-6名师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创新的省级专业带头人、2-3名“双师型”名师、2-3个“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建立2-3个高职名师(名专家)工作室。(四)依托“校企合作产业园”,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合作产业园”,以股份制形式与专业对口企业合作共建10家以上“校中厂”,“厂中校”,创新了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8000元以上;整合校内实训资源,扩建、改建、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2个,提升了校内实训基地装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建成4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业园”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校企合作新建300家以顶岗实习为主体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空间,建立了“厂中校”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在信息、技术、人才供求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建成4个省级企业实习基地。(五)教育信息化得到有力推进,建成高水平“数字工贸”通过基于ISO9000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管理的网络化、知识化,以适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教学与教学管理一体化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共享,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人才培养状态知识管理平台,以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为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供强力支撑;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和“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搭建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实现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以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现代化管理平台更富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教育信息化得到强力推进。(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通过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主动适应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完善“一个体系”、成立“两个机构”、搭建“三个平台”;从而提升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继续教育以及辐射带动“四大能力”,实现每年开展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年培训和鉴定能力达到25000人次以上、继续教育规模达到3300人以上目标,使学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主动参加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行动,使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与提升,学校成为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下载编辑!II第1页共26页
本文档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P】,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ack
资深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217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