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药事简讯1

医院药事简讯1

举报
开通vip

医院药事简讯1回民医院药事简讯目录一、药学服务二、合理用药三、临床常用药须知四、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药学服务老年人选用降压药的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        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符合下列条件:(1)降压效果好,副作用轻,血压降低的谷/峰比值要大于50%;(2)能防止或逆转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损害;(3)对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钾;(4)药物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冠心病...

医院药事简讯1
回民医院药事简讯目录一、药学服务二、合理用药三、临床常用药须知四、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药学服务老年人选用降压药的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        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符合下列条件:(1)降压效果好,副作用轻,血压降低的谷/峰比值要大于50%;(2)能防止或逆转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损害;(3)对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钾;(4)药物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压药物需因人而异,并在选择药物上多加注意。  1、宜以降压作用温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轻的药作为基础用药。对血压降低的要求不宜过猛、过速,一般要先用小剂量,然后视血压情况,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同用,务使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140/80),糖尿病者还应适当低于此值。 2、目前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多主张联合用药。据统计,单一种药对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为45~55%,而联合二种药应用则为75~80%。联合用药既可减少单味药物使用的剂量,且可协同有效地干扰多种升压机制,延长作用时间和相互抵消或减少某些不良的副作用,更好地保护心、脑、肾等脏器。 3、降压药物应坚持长期服用。即使服后降压效果满意且血压相对稳定,也只能相应调整剂量,不能轻易或突然停药。否则,易发生撤药综合征,血压可迅速反弹甚或更高,还可导致焦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4、老年人由于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低,血压易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也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故对降压疗效的评定,不宜凭一时或一次的血压水平而定,而应系统地多次测定观察,即使血压有所波动也应保持在相对较安全的范围内。  5、老年人服降压药应个体化,结合患者病情组合用药。当前多倾向以钙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首选,如服用后降压效果仍不够理想,可适当增加小剂量的利尿剂。  6、对心跳快、有交感神经兴奋的易激动的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早搏者,可在首选药用基础上,加服?茁-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但此类药对高脂血症、高血糖者不宜选用,且对心跳过慢,有气喘病、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7、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塞和任何一种降压药合用,都有较好的协同降血压效果。但本药较大剂量长期应用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者是不宜的,也可招致低血钾。 8、降血压药应尽可能不要在夜间服用。当然对有晨间高血压者可视情另作别论。二、合理用药应用缓控释制剂有讲究  前一段时间,64岁的周师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本医生处方剂量为:1日2次,1次40毫克,可是周师傅却自行改为1日3次,每次40毫克使用。结果周师傅出现心动过速、心慌等症状,马上来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种缓释片应该1日用2次,增加次数,等于增加剂量,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  临床应用缓释制剂是有讲究的,基层医疗人员应叮嘱患者正确服用缓释制剂,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注意1:不要盲目增加给药次数  缓释片的特点就是可以让药物慢慢释放,从而达到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给药次数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服药方便,尤其是适用于容易忘记服药的老年人。如果随意增加给药次数,不仅不会增加疗效,相反只会增加不良反应。  注意2:缓释片不能掰开使用  有人喜欢将口服药物掰开后服药,认为这样便于服用。而对于缓释片来说,是不能够掰开使用的。因为这类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被掰开后,控制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就达不到缓释长效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导致药物中毒发生。  注意3:不要超量服用缓释片  缓释片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被分为速释和缓释两个部分,超剂量使用缓释片,比普通药物剂型超剂量造成的危害更大,产生的毒性反应更明显,而且危害时间更长。  注意4:选择缓释片要有的放矢缓释片的特点就是服用次数少,服用更加方便,但是这种剂型生产成本高,价格也比较贵。是否选择缓释片剂,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如果是老年人,服用药物比较多,应尽量选择缓释片;如果是年轻人,服用药物比较少,也可以选用价格便宜的普通剂型,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选择要做到有的放矢。注意5:跟普通剂型相比,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有什么不同?两者间又有哪些异同?普通剂型:一般需要每日服3次,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相对稳定,但仍易出现浓度的高低波动,影响疗效。缓释药物:其先将药物制成小的颗粒,分成数份,少数没有包衣的作为速释部分,其他分别用特殊材料包上厚薄不一的包衣作为缓释部分;取上述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制剂。口服后,按包衣的厚薄不同,而在不同的时间依次释放药物,持续发挥药效。控释药物:此剂型是对药物释放要求相对较高的制剂,多见于心血管制剂,通过控释衣膜来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保持恒定。一般先制成药品芯,然后在芯外包上一定厚度的半透膜,采用激光技术在膜上打一些小孔,当药物在体内与体液接触后,水从半透膜进入药芯,使药物溶解,当药片内部的渗透压高于外部时,药物便由小孔缓缓外流,达到持续释药的目的。如氨茶碱控释片,在开始服药2小时内释放15%的药物,以后每小时释放3%,在24小时内稳定发挥药效。缓释、控释制剂的区别在于:前者释药量先多后少,以一级速率递减;后者是按零级速率恒速释药的,定时定量释放,因此后者的疗效更稳定。控释和缓释药物日服2次以下,可避免因服药间隔时间不当带来的药物副作用。由于它们发挥作用都与包膜有关,因此应温开水吞服,严禁嚼碎或分割后服甲状腺素片宜在睡前服用  甲状腺素片主要用于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治疗,也可用于成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临床常用甲状腺素片多为人工合成的左旋甲状腺素片,维持治疗剂量为50~200μg,每日1次口服。  何时服用甲状腺素片为宜?对此,以往建议是在晨起时服用,以利于甲状腺素的吸收和利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重和血脂水平。但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认为,将甲状腺素片放在睡前服用要比清晨更为适宜些。  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晨起相比,睡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可以更显著地增加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研究数据显示,睡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可使促甲状腺素水平平均下降1.25Miu/L,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则分别增加0.9pmol/L和0.1nmol/L。 观察表明,睡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的疗效更好,小剂量用药即可收到良好疗效。所以,目前学者多主张患者将甲状腺素片放在临睡前服用,以使用药更为安全与可靠。三、临床常用药须知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早在18世纪,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acid,ASA)就作为镇痛消炎药应用于临床,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它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起到抗凝作用,遂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抗栓治疗的疗效已为大量国际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所肯定。阿司匹林对于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和二级预防(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外周血管病)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性价比,成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经典的基石。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建议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1]。随着脑卒中成为神经内科第一大疾病,奠定了阿司匹林在神经内科治疗药物中NO.1的地位。本文结合一例脑梗死患者病例,从临床药师角度分析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阿司匹林用于脑梗死的用药分析用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分析:阿司匹林剂量的选择:患者于2014年9月7日晨7时发病,入院救治时为8时左右,尚处于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当日头颅MRI+MRA示:右侧基底节区及顶枕叶梗塞灶(新鲜)证实诊断)。有研究资料表明,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聚集(PAG)[2],不能抑制血小板释放。小剂量ASA对血管内皮细胞中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活性无影响,大剂量才显抑制作用,从而使前列腺素G2(PGG2)、前列腺素H2(PGH2)合成前列腺素12(PG12)减少,呈现抗凝“双重”性。阿司匹林50,100,200,300mg/d对PA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0mg组与50mg组比较,对PAG的抑制无显著差异;200mg/d、300mg/d的ASA对PAG的抑制均明显优于100mg/d,但200mg/d与300mg/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3]。2003年颁布的欧洲指南推荐,在缺血性卒中发病48小时内应该给予阿司匹林100~300mg/d。对于急性事件,至少需要160mg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4]。患者当时神志清楚,消化道功能正常,选择口服阿司匹林200mg属合理用药。阿司匹林用药频次:阿司匹林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后者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不可逆性预防血栓的形成,导致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合成减少,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阿司匹林30~40min达血浆高峰浓度,60min内达明显的血小板抑制,尽管循环半衰期仅有20min,但在24~48h的用药间期均可测得其抗血栓作用,反映了血小板COX-1失活及TXA2产生抑制的持久性。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和剂量间期为24~48h[5]。单剂口服100mg阿司匹林,几乎可完全抑制正常人TXA2的合成,这种抑制是快速的,甚至发生在药物出现在体循环之前,且引发的抑制作用在血小板整个生命期间不可能修复,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生存期约为7d,且血小板成熟后自身没有合成蛋白的的能力,其环氧化酶失活后在其生存期内是得不到补偿的,停用单一剂量的阿司匹林后至少需要5d才会有50%的血小板恢复功能,如服用阿司匹林100mg末次剂量后7d血小板功能才可恢复正常。研究发现,大约只需20%不被阿司匹林抑制的血小板就足以维持正常的凝血过程。每天血小板池约有10%血小板新生,因此,抗凝就需要抑制不断新生的血小板,只需每天服药一次就能起到抗血栓的疗效,所以阿司匹林的服药频次为Qd。阿司匹林疗程制定:脑梗死的患者大多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诸多高危因素,如该患者高血压病史12年,未规律控制;体重指数26.5,属肥胖体型;吸烟史15年,40支/d,嗜酒15年,平均5两/d,父亲健在,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所以阿司匹林的服用将是一个长期的疗程。尽管不断有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问世,在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防治中,阿司匹林依然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抗血小板药物,它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确切的预防作用,成为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长期应用的推荐剂量为75-150mg/d,100mg/d最为常用[6]。该患者用阿司匹林200mg,Qd,po,配合其他药物治疗9日后已度过脑梗死急性期,恢复良好:血压由190/110mmHg稳定于130~140/90~100mmHg,示齿时左侧鼻唇沟略浅;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恢复为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感觉对称;左巴氏征由(+)恢复为左巴氏征(±),其余病理征未引出。此时将患者阿司匹林的用量减为100mg,Qd,po,作为二级预防用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用药的药学监护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它通过失活环氧化酶,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内源性的前列腺素具有减少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此外,由于它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而水杨酸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故阿司匹林既直接损伤胃粘膜,又削弱了胃粘膜的保护机制,长期服用可诱发并加重消化性溃疡的发作,甚至引起胃溃疡并消化道大出血。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虽然主要抑制TXA2的生成,对PGI2的影响较小,但长期应用仍能导致胃黏膜损伤[7]。正常情况下,食物在胃中停留4~6小时,睡前已基本排空,此时服用阿司匹林必将面临其双重损害。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肠溶胞衣剂型,可以避免阿司匹林对胃的直接刺激。但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还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间接损伤胃黏膜。血管栓塞性疾病多发生在夜间休息后,夜间人体活动少、血液粘稠度增高,早晨6:00~10:00,血黏度较高,血压、心率水平也高,所以,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故有医师建议患者在晨起服用阿司匹林以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为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患者仍应在饭后服药。根据药理学,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h才能发挥作用,长期预防用药对血小板抑制可以达到稳态水平,所以也可在每晚饭后服用阿司匹林,这样既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伤,又起到了抗血栓的作用。阿司匹林其它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包括(1)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mg/L后出现。(2)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症,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3)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m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如出现应立即停药。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阿司匹林用药的禁忌包括:对本品过敏者;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临床药师对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排除禁忌症,监测血小板,注意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等出血倾向,消化道不适等,关注相关不良反应体征,及早发现,及时与医师交流处理。阿司匹林抵抗及应对临床发现,有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仍再发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或阿司匹林无反应现象[8]。AR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阿司匹林用量不足或不能坚持规律服药,导致血小板聚集不能被完全抑制;(2)脂脑酸环氧酶-1(cyclooxygenose-1,COX-1)基因多态性对阿司匹林产生的抑制效果敏感性不均一,以及脂脑酸环氧酶-2(cyclooxygenose-2,COX-2)的过度表达[9];(3)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的基因多态性影响机体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导致抗血栓药物表型抵抗;(4)某些非甾体抗炎药使阿司匹林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10]。据统计,5%~60%的病人会产生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导致重大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11]。吸烟患者中,A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2]。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8.24%,其半抵抗率为30.59%,且以老年及女性患者为多,认为与老年人合并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病病种较多,血小板处于一种慢性活化状态,阿司匹林不易奏效有关[13]。对于已出现AR的人群,可考虑联合其他抗小板药物或以其他药物替代。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达到抗栓作用,可能是减轻AR的一种有效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4]。所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另一方面,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会使严重出血的危险性增高,且氯吡格雷等药的价格较高,一部分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适合长期服用。另一种替代药物华法令可降低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可增加出血发生率[15]。在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下可酌情使用这两种药物。有条件的应该做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如有抵抗或不良反应时应调换其他药物。实施个体化治疗加药学监护,加强服药依从性,去除吸烟、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也对AR的防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6]。目前,血小板TXA2受体拮抗剂也应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世界研究热点之一,我们期待新药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尝试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四、药物的不良反应关注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品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抗感染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喹诺酮类药品品种繁多,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为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喹诺酮类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2009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   根据对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2006年和2009年国家中心分别通报了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2009年11月至今又对氧氟沙星等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系统评价。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现对这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通报。   一、品种的基本情况   氟喹诺酮类药品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依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也有局部外用制剂。该类药品由于在未成年动物中可引起关节病,在儿童中引起关节痛及肿胀,因此不用于未成年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我国上市的喹诺酮类按原料药名称计有20余种,制剂百余种。本期通报的13个药品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妥舒沙星、司帕沙星、芦氟沙星、帕珠沙星和吡哌酸。其中司帕沙星、芦氟沙星、妥舒沙星、吡哌酸主要为口服剂型,其他药品包括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一些还包括局部外用制剂。   二、病例报告的总体情况   自2004年至2009年10月,国家中心共收到上述13个喹诺酮类药品的病例报告8万余份,其中严重病例报告3500余份,占总报告数的3.6%。总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严重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氟罗沙星。病例报告数量及排名除与药品本身的不良反应性质相关外,主要受到药品销售量、使用量以及报告单位报告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三、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   喹诺酮类药品因有相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因此不良反应/事件也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表现按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以全身性损害、神经和精神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此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事件也相对较多。   1、全身性损害   全身性损害为喹诺酮类药品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13个药品中的10个药品其全身性损害构成比居于首位(占25-65%)。在严重病例中,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占全身性损害的70%以上,其他包括发热、寒战、多汗、乏力、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主要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数经治疗或抢救后治愈,也有少数患者死亡。不同喹诺酮类药品过敏性休克病例占该药品总病例数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均在1%以下。   2、神经/精神系统损害   喹诺酮类药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该类药品的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较为突出,其不良反应构成比多数居于第二、三位(8-24%)。严重病例中,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抽搐、椎体外系外反应、幻觉等,严重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样反应、意识障碍等。在不同喹诺酮类药品中,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构成比相对较高。喹诺酮类因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后遗症的病例报告较少。   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喹诺酮类药品主要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皮肤损害包括: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不同喹诺酮类药品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存在差异,其中以司帕沙星最为突出。在司帕沙星的严重病例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构成比高达50%以上,主要表现为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皮疹、瘙痒等;其他喹诺酮类的构成比在7%至23%之间。因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后遗症的病例报告数量也较少。   4、泌尿系统损害   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频、少尿、结晶尿、尿液混浊、蛋白尿、面部水肿、肾炎,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氟沙星的血尿报告较多,帕珠沙星的肾功能衰竭病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稀释尿液,每日进水量应在1200ml以上,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制酸药、枸橼酸盐)同时使用。   四、部分喹诺酮类药品应关注的安全性问题   对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现,一些药品的某种不良反应较其他药品相对突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尤为关注。   1、司帕沙星的光敏反应   在司帕沙星的严重病例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构成比远远高于其他同类药品,尤其是光敏反应。司帕沙星的光敏反应病例报告共114例,占总报告数的6.07%。光敏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手、颜面及其他暴露于光下的皮肤出现红肿,伴瘙痒或灼热感,严重者出现皮肤脱落。   光敏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类反应,与氟喹诺酮类的化学结构有关。因此,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尤其是司帕沙星时(包括使用后数日内),应避免接触日光及紫外光,可使用防晒霜、穿戴遮光衣物预防。过敏体质及高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降低用量。   2、莫西沙星的肝损害   在莫西沙星的严重病例中,肝胆系统损害的构成比相对较高。莫西沙星肝损害病例共62例,占总报告数的2.0%,其中严重病例15例,占肝损害病例的24.2%。患者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一周后,部分原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肝损害出现在首次用药后1-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肝酶异常升高、黄疸等。   在国外的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中,莫西沙星有暴发性肝炎并引起肝衰竭的报道。在我国,莫西沙星片剂和注射剂的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书已经更新,禁用于有严重肝损害的患者。因此,医生在处方莫西沙星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肝脏疾患史(如肝癌、肝炎、肝功能不全等),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权衡用药利弊。   3、帕珠沙星的肾损害   在帕珠沙星的严重病例中,严重肾损害比例相对较高。帕珠沙星肾损害病例共24例,占总病例数的1.0%,表现为尿频、血尿、蛋白尿、结晶尿、尿液浑浊、肾功能异常、少尿等,其中严重病例6例,均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这些肾功能衰竭病例中,患者用药时间为1-6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天不等,2例患者明确有肾脏疾病(肾结石、糖尿病性肾病),1例明确为帕珠沙星结晶析出致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帕珠沙星已知的不良反应,医生在为有肾脏疾病史的患者处方该药品时应格外慎重,权衡用药利弊,如需用药应考虑调整药物剂量。   4、其他   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我中心已分别在第11期和第24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进行了警示,该产品已禁用于糖尿病患者。此外,对产品的汇总分析中还发现,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品也有引起血糖异常的报告,包括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反应。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饥饿感、肢体震颤、一过性晕厥等现象,应考虑患者出现血糖紊乱的可能性。   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不良反应我中心已在第2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进行了警示。该产品临床用量大,药品使用的绝对风险升高。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意合理用药,减少或防止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五、不合理用药   对喹诺酮类药品病例报告的分析发现,该类药品的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包括:超适应症用药、超剂量用药、禁忌症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输液时滴速过快等。部分药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还较为严重,如莫西沙星超适应症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疾病、胆道疾病等,比例达到30%以上。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并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六、建议   医生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处方喹诺酮类药品,严重掌握适应症,详细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品。对过敏体质或者有药物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患者慎用该类药物,对肾功能障碍患者、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未成年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将药品风险及使用该类药品应注意的问题(如多饮水、避免日晒)清楚地传递给患者,确保用药安全。   喹诺酮类药品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病例报告较多,建议药品生产企业深入探索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从提高和完善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入手,寻找和去除致敏源,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企业以有效的方式将喹诺酮类药品的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实施主动监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档为【医院药事简讯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30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