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推拿1

小儿推拿1

举报
开通vip

小儿推拿1nullnull小儿推拿 概 述 概 述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勺匙的周边括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 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 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囱上及手足心以祛除风寒。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小儿推拿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在尚存约十种。其中,《针灸大成》中的《按摩经》(1601年)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适 用 对 象适 用 对...

小儿推拿1
nullnull小儿推拿 概 述 概 述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西汉·帛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勺匙的周边括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 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 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囱上及手足心以祛除风寒。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小儿推拿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在尚存约十种。其中,《针灸大成》中的《按摩经》(1601年)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适 用 对 象适 用 对 象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小儿推拿特点小儿推拿特点(一) 有特定穴位:点、线、面; (二)百脉汇聚于两掌,操作时习惯推拿左手; (三)强调手法操作程序: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 技 术 要 领技 术 要 领(1) 操作:持久 、有力、 均匀、 柔和 、深透,常配合介质(滑石粉)。 (2)频率: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推拿三字经》说:“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说明推拿的时间和速度,应依据病情、年龄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机 理机 理(1)小儿皮肤先天喜抚触,良性的抚触有利于发育,身心健康。 (2)手法治疗调理作用。 小儿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为稚阴稚阳之体,纯阳之体。 小儿病理: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治 疗及时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小儿的病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小儿推拿流派小儿推拿流派 所谓“推拿流派”,是指世袭相传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关于推拿操作与运用的群体。目前国内发展比较充分,影响较大的儿科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的推拿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推拿流派及张汉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小儿捏脊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 null推拿三字经流派 1、传承:   以山东青岛市中医院已故老中医李德修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李德修是清末胶东著名推拿名医徐谦光的四代传人,继承了徐氏推拿学派之精华并有所发展,著有《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一书。 2、学术特点:   该派常用穴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六种。主张取穴少而精,还强调用“独穴”治病。所谓“独穴”,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为度。在辨证上主张祛邪为先,重视小儿纯阳之体,取穴少而多用清法。null认为小儿虽然“稚阴稚阳”,抵抗力不足,但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易趋康复。因小儿患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纯虚者较为少见,所以论治小儿,实证用清法,虚中带实亦多用清法。在处方取穴上,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肺脏娇嫩”、“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点,根据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临床取穴常常首选平肝穴,治疗呼吸道疾病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一窝风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肠、运八卦、清板门、揉外劳宫等。 null孙重三推拿流派 1、传承:以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孙重三为代表。孙重三20岁时拜老中医林椒圃为师,以林氏的推拿手法为基础,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编著有《小儿推拿疗法简编》、《通俗推拿手册》等书。 2、学术特点:该流派常用的穴位有70多个,手法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助,手法轻巧、柔和、渗透,并继承了林氏“十三大手法”——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等。null在取穴上,该派多用手穴加体穴, 治疗呼吸道疾病常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运耳后高骨)及二扇门、肩井、风池、肺俞、运内八卦、膻中、按弦走搓摩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多取推脾土、分腹阴阳、运内八卦、侧推大肠(即清大肠)、推上三关、天门入虎口、推天柱骨、足三里、摩腹、拿肚角、揉脐及龟尾、推七节骨。总之,该派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闻诊和望诊,取穴灵活,手穴配伍体穴,随症加减多,相辅相成。 null 张汉臣推拿流派 1、传承: 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张汉臣为代表。张汉臣17岁时拜民间艾老太太为师,著有《小儿推拿概要》一书。 2、学术特点: 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病过程中必须时时顾护正气。null在处方选穴上,该流派选穴配伍较多,且常首选补肾水,治疗呼吸道疾病善用小天心、一窝风、补肾、清板门、清天河水、逆运八卦、揉二马、揉小横纹(即掌小横纹穴)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补肾水、揉二马、补脾土、揉小天心、揉一窝风、逆运八卦、推四横纹、清板门、清大肠、清天河水、挤捏神阙。此外,该流派善于与现代医学结合研究小儿推拿,对治疗消化道疾病之首选穴补脾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推补脾土使胃酸度有明显的增加,对胃蠕动以及对蛋白质的消化均有明显的促进。 null小儿捏脊流派 1、传承:   北京地区已故捏积专家冯泉福为代表。冯泉福为冯氏捏积术的第四代传人,其弟子李志明根据其学术思想编著《小儿捏脊》一书,并将捏脊疗法的主治范围扩大,通治小儿诸病。 2、学术特点: 该流派手法有八种,称为“捏脊八法”,即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个基本手法。捏脊手法亦分补泻,捏脊从长强穴开始至大椎穴结束为补法,反之则为泻法;若捏一遍补法接着再捏一遍泻法,补泻法交叉进行则为平补平泻法。null捏脊,因其长于治疗儿科积聚一类疾病,又称为“捏积”,故该流派对小儿积证有其独到见解,将积证分为4型,即乳积、食积、痞积和疳积,并指出捏脊疗法旨在通过捏拿患者督脉(因十二经脉隶属督脉),达到经络的良性感传,加之刺激膀胱经上有关的俞穴,恢复受损之脏腑,疏通阻滞之气血,从而使停滞之食物得以运行消化。小儿捏脊流派在北京地区影响颇大,冯泉福有“捏积冯” 之美称。null 海派儿科推拿 1、传承: 以上海地区小儿推拿名家金义成为代表。金义成对推拿发展史、历代推拿文献颇有研究,以儿科推拿见长。著有《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图解》、《海派儿科推拿图谱》等书。 2、学术特点: 该流派手法除了继承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等传统八法外,还融入了上海地区的一指禅推拿、法推拿、内功推拿三大流派的手法,并称之为“推拿十六法”。在治法的运用上,除了传承“汗、吐、下、温、和、清、补、消”八法之外,提出了“通”法的应用,揭示推拿能使“寒热咸和”,具有“开达抑遏”、“疏通气血”、“开关利气”的功用。 null在临证时强调“痛则通”、“不痛则不通”,根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原理,而寻求病症异常的反应点,以痛为输,通过在痛点的治疗,达到祛除病痛的目的。在理论上,基于推拿以手法为防治病症的主要手段,加之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之特点,且穴位和部位同用,因而提出了“穴部”的观点。此外,对于小儿推拿对象的界定,金义成根据其个人经验特别指出,小儿推拿穴位和复式操作法的应用,主要是针对6周岁以下的儿童,对3周岁以下的效果更佳。对于6周岁以上的儿童,其取穴和手法可相应采取类似成人推拿的方法。null 刘开运推拿流派 1、传承: 湖南地区推拿名家刘开运为代表。 刘开运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家族业医已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帜,尤擅长儿科推拿。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学》一书。 2、学术特点: 该流派在手法上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以摩、运、搓、摇、掐、捏,称为“刘氏小儿推拿十法” 。临床上刘氏往往将揉法与掐、按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其常用形式有三种:揉中加按法、揉按法、掐后加揉法。肺俞、膻中、乳根、乳中、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部多用揉按或揉中加按法,偏重于止咳、平喘、止呕、止泻、止痢;null百会、人中、承浆、四横纹、一窝风等穴部多用掐后加揉法,偏重于止痉、止痛、醒神;龟尾、神闭等穴部多单施揉法,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刘开运在小儿推拿的辨证立法推治运用中,擅长运用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之理,确定其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以作为指导临床推治时取穴、主补、主泻的依据,并且在临床具体运用中以推五经多用。 null头面部穴位: 1、攒竹:(天门)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叫开天门,次数30—50次,若自眉心推至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null主治:外感内伤诸证。 临床运用:推攒竹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静,对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烦躁者与清肝经,按揉百会合用以镇静安神。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将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按决筋,分推大横纹作常例应用,就是在治疗前先采用上述诸法。然后随症加减加施用其它各法。 null2、坎宫: 位置:在两眉上,自眉头至眉梢成一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null临床运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推坎宫,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合用:目赤肿痛。null3、山根:(山风,二门) 位置:两目眦之中。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山根,3—5次。 主治:惊风,抽搐 临床运用: 掐山根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掐山根、人中、老龙配合:惊风,昏迷,抽搐。本穴可作望诊用:青色为惊为痛,蓝色为喘为咳,蓝中现红纹为内热泄泻,若见赤乌一团,为赤白痢疾。null《厘正按摩要术》“山根为足阳明胃之脉络,小儿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这纹横截于山根,主生灾。” 因此说山根穴对望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人中 迎香穴 略 null4.牙关 位置:耳下一寸,下颌骨凹陷中。 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名按牙关或揉牙关。5—1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运用:主要用于受惊,受风邪引起的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null5.囟门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骨陷中。 操作:两手扶儿头,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称推囟门;次数:推或揉50—-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运用:推,揉囟门能针惊安神,多用于外感,惊风。 null6.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骨下凹陷中。 操作:拇指按或揉,称按或揉耳后高骨,30—50次。 null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按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推调用: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 null7.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100—500次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 临床运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呕,祛风寒。推板门,揉中脘,推天柱骨:呕恶。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合用:外感发热,颈项强痛。
本文档为【小儿推拿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806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5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5-22
浏览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