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举报
开通vip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4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3 亚历克斯·柯林尼克斯33著 曾志浩 译 【摘要 】齐泽克试图在拉康式的黑格尔主义与反资本主义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批判全 球资本主义的过程中 , 齐泽克与其他左翼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分歧。齐泽克虽然区分了拉康 “实在界 ...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4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3 亚历克斯·柯林尼克斯33著 曾志浩 译 【摘要 】齐泽克试图在拉康式的黑格尔主义与反资本主义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批判全 球资本主义的过程中 , 齐泽克与其他左翼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分歧。齐泽克虽然区分了拉康 “实在界 ”的几种概念 , 但他把拉康的 “实在界 ”与资本等同起来 , 这是一种误解。在如何 对待列宁政治干预和决断论方面 , 齐泽克看到了客观的普遍性原则与理论的具体运用之间所 存在的缝隙 , 但又牵强地把普遍性理解为拉康意义上的空缺的能指。齐泽克左翼理论内在的 理论困境 , 表明了他必须重新反思自身立场的张力。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 资本主义 ; 实在界 ; 决断论 ; 普遍性原则 Abstract: Zizek sets out to bridge the Lacanian Hegelianism and anti - cap italism. Desp ite their common endeavor to criticize global cap italism , there is a discrepancy between Zizek and other left - wing intellectuals. A lthough Zizek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interp retations of Lacanpis concep t of le réel/ the rea l, he m isreads it by equating it with cap ital. In matters of dealing with Leninpis theory of political intervention and decisionism, Zizek perceives the chasm between a universal p rincip le and its app lication in reality. However,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p rincip le is understood, in a far - fetched fashion, as the emp ty signifier in Lacanpis sense of the word. The dilemma of Zizekpis left - wing theory compels him to reflect on the tension of his own position. Key words: Post2Marxism; Cap italism; the Real; Decisionism; Universal Princip les 中图分类号 : B08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7660 (2008) 02 - 0014 - 17   在 1989年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著作 ———《意 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以后 , 斯拉沃热 ·齐泽克就 奠定了他成为批判理论重量级人物的地位。特 里 ·伊格尔顿 ( Terry Eagleton) (或许是最早作 出这样评价的人 ) 称他是 “在欧洲闻名已有几十 年的精神分析的最卓越的支持者和一般文化理论 的支持者。”①齐泽克作品的活力和绚丽表达、丰 富的哲学想象力、犀利的观点以及大量与文化有 关的问题无不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齐泽克在过去 十年以非常惊人的速度所出版的著作体现了这些 优点 , 从而得以保证他能够用一种既能被接受又333 题目为译者所加 , 原文为亚历克斯·柯林尼克斯 (A lex Callinicos) 对齐泽克的两本著作———《敏感的主体 : 政治本体论中心的不在场》 (伦敦 : verso出版社 ) 和 《偶然性、霸权与普遍性 : 关于左翼的当代对话 》 (伦敦 : verso出版社 , 与朱迪斯 ·巴特勒 ( Ju2dith Butler)、埃默斯特·拉克劳 ( Ernesto Laclau) 合著 ) 所作的评论。亚历克斯·柯林尼克斯 , 1950年生于津巴布韦 ,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他的主要著作包括 《马克思主义还有未来吗 ?》 ( 1982)、 《创造历史》 (1987)、《反对后现代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1989)、《托洛斯基主义》 (1990)、《历史的复仇 》 ( 1991)、《理论与 叙事》 (1995)、《社会理论》 (1999)、《平等》 (2000)、《反对第三条路》 (2001)、《反资本主义宣言》 (2003)。———译注 ① 伊格尔顿 , 1999年 , 第 8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5    能给人带来欢娱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哲学思想。 所谓大陆传统和分析传统的人们似乎以为 , 晦涩 的风格是思想深刻的标记 , 而齐泽克的作品对他 们是一个教育。 即使齐泽克著作的质量不应受到质疑 , 但是 直到最近 , 他的作品仍然一直被置于政治的考虑 之外。四种话语即 : 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德国 古典唯心主义哲学、阿尔杜塞式的马克思主义以 及电影评论都融合在他的作品中 , 其中前两者是 重点。由此齐泽克认为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 国伟大的唯心主义者 , 对于我来说 , 这个传统形 成了一种我们哲学体验无法超越的界限 , 我的著 作的核心是竭力用拉康作为一种特定的工具使德 国唯心主义重新现实化。”① 齐泽克的著作虽然极富启发意义 , 但是看上 去却不具有激进的政治含义。《意识形态的崇高 客体 》中有关意识形态理论有趣的讨论与其说是 明显地引向实质性的分析 , 不如说具有形式上的 澄清的性质。② 但是 , 齐泽克近来的大部分著作 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 , 政治气息更浓 , 并且有 反资本主义的转向。③ 齐泽克把他最重要的著作 《敏感的主体 》称 为是 “第一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参与 , 它 涉及这样一个尖锐问题 : 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构建 一个全球资本主义的时代的左派反资本主义规划 以及它的意识形态的补充者 : 自由民主的文化多 元主义 ?”这确实是一个尖锐的问题。齐泽克谈 到了 1997年横扫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和金 融风暴 : “这次灾难使得身体投向了我们时代的 实在界 ———资本的入侵残酷地贬低和破坏了生活 世界 , 并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④ 当然 , 对于那些大多数自认为批判现存秩序 的知识分子来说 , 把反资本主义当作自己的使命 还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 , 资本主 义恰恰是不能反对的 ———我们所希望的至多就是 对现存的经济制度的改革 , 使它更人性化 , 更加 民主。尽管托尼 ·吉登斯 ( Tony Giddens) 极力 贬低这种观点并为第三条道路辩护 , 但是仍然有 很多人坚持这样的观点。⑤ 这些观点与齐泽克当 前立场之间的差距可以从他的一些文字中体现出 来。在这些文字中 , 他同意列宁和被他称之为 “列宁主义哲学家 ”⑥ 的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 识 》) 的立场。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 由于人们又开始转向 了反对极端新自由主义 , 对马克思的恒久力量的 强调也变得可以接受了 ———1999年英国畅销书 排行榜中出现了一本同情他的传记。但是列宁就 不同了 ———他被坚决地排除在温文尔雅的知识分 子群体之外 , 即使在左翼阵营 , 列宁也被时髦的 著作 , 如奥兰多 ·菲格斯 (O rlando Figes) 的 《人民的悲剧 》, 描述为一个残忍的极权主义的妖 魔。齐泽克一再强调列宁作为现代左翼政治参照 点的重要性 , 这标志着他的思想激进化了。 这种激进化 , 就像我所说的 , 在 《敏感的主 体》中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本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丰富并且具 有震撼力的著作 , 它围绕各种特别的主题和论点 展开有趣的讨论。它的趣味性主要是因为 , 齐泽 克试图在他的一些最抽象的哲学观点和更直接的 政治论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齐泽克所要论说的 那些抽象哲学观点详实地涉及到德国哲学传统中 难于解决的问题 , 因此 , 借助于另一本书 , 《偶 然性、霸权和普遍性 》给我们所提供的框架 , 来 标识齐泽克的发展状况 , 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 点。《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 》是一部集体性的 著作 , 它涉及到齐泽克与另外两个主要的批评理 论家 ———朱迪斯 ·巴特勒、埃默斯特 ·拉克劳的 三边论争。⑦ 后马克思主义和超越 由拉克劳和尚塔尔 ·墨菲 ( Chantal Mouffe) 合著的 《霸权和社会主义策略 》提供了埃默斯特 ·拉克劳、齐泽克和朱迪斯 ·巴特勒之间的共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参见齐泽克 : W right and W right, 序言 , 第 ix页 , 1999 年 , 有趣的电影评论请参见齐泽克 : 2000年 b. 参见齐泽克有关不同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形态方法的讨 论 , 1994年。 一些人对有关齐泽克新近著作所代表的一种转变持有争 议 , 包括齐泽克本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在下面将结合齐泽克 早期的著作来对这种转变加于证明。 齐泽克 1999年 a, 第 4页。 参见柯林尼克斯 (A lex Callinicos) , 1999 年 , 艾萨克 ( Isaac) 2000年 , 柯林尼克斯 2000年 a. 齐泽克 , 2000年 a, 第 154页。 情况会很快表明 , 假定三位论者都有对哲学和政治有交 叉的忠诚 , 争论将变得复杂。我主要关注对齐泽克理论推进的 评价方面。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6    的关注点。① 这部被作者称之为 “后马克思主 义”的基础。它意图从阿尔都塞式的马克思主义 解释中吸取积极的方面。从一开始 , 阿尔都塞的 理论就是围绕一种基本的张力来建构的。一方 面 , 阿尔都塞不是要消解马克思主义 , 而是要坚 持把社会概念化为一种总体 , 坚持经济在解释意 义上的首要性 , 从而致力于重构经典的马克思主 义 ; 另一方面 , 阿尔都塞又强调社会的异质性、 实践的多元性以及理论话语对纯粹内在有效性标 准的依赖。在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国家中 , 巴里 ·海因斯 (Bar2 ry H indess) 和保罗 ·赫斯特 ( Paul H irst) 的内 部批评证明 , 阿尔都塞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两个 方面是不一致的 , 这种证明影响也最大。海因斯 和赫斯特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多元的唯心主义。 按照这种唯心主义 , 社会结构和实践不具有必然 的统一性。话语建构了它们自己对象 ————从一 定意义上说 , 它们决并不对应于独立存在的现 实。② 拉克劳和墨菲赞同赫斯特的文本主义 ( tex2 tualism) : “告别话语与超话语 ( the discursive /ex2 tra - discursive ) 二分论的重要后果是 , 消 解思想与现实的对抗 , 扩大用来解释社会关 系的范畴领域。同义、转喻和隐喻不是对社 会关系主要的文字性思想形式 , 而是社会关 系构成自身的主要领域的一部分。”③ 与此同时 , 拉克劳和墨菲批评海因斯和赫斯 特没有系统地归纳出否定话语与非话语之间差别 的意义 , 也没有对 “社会关系合乎逻辑的消解 ” 作出解释。④ 在证明构成社会整体的要素之间不 存在逻辑的或者必要的连接时 , 海因斯和赫斯特 假定了构成社会整体的要素具有确定不变的同一 性。但是 , 这其实是用 “要素的本质主义 ”取代 “结构的本质主义 ”。⑤ 一旦我们确实认识到 “现 实”具有了话语的结构 , 我们就看到 , 任何事物 都不具有固定不变的同一性。 拉克劳和墨菲是在德里达的基础上来解释话 语的。任何单个能指的意义都是它与其他能指的 不同关系的涵项 : 换句话说 , 同一性 , 就是相关 性。更进一步说 , 指谓过程是一种内在的开放过 程 , 包括新的能指和所指的不断扩展。因此 : “如果系统不是封闭的 , 那么构成系统 的每一个要素的意义就会经常受到来自外部 的威胁。由于根本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所指 , 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同一性总就会处在不稳定 的状态。每一个要素都有意义的盈余 ( sur2 p lus) , 因为要素不能局限于一个封闭的差 异系统中。与此同时 , 任何同一性都不是确 定的和最终的。”⑥ 通过霸权的干涉 , 社会关系能够获得暂时的 固定性。借用著名的后结构主义者葛兰西的理 论 , 拉克劳和墨菲试图使霸权理论摆脱正统的马 克思主义中的阶级关联性 ( classist moorings)。 各政党利益会聚在一起并构成了集体意志。通过 这种集体意志的干预 , 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要素 链接 , 霸权就被概括不同的意识形态要素的链 接。霸权链接就是把这些要素转变为结构性总体 的要素 , 而这种总体性只是偶然形成的 , 它既不 与社会结构 (可以说 , 与不同的阶级利益客观上 相对应 ) 中的必然性对应 , 也不由这种必然性所 决定。此外 , 这种缝合 ( suture) ———意识形态 要素的链接成一种内在互相关联的总体性 ———是 永远不会终结的 , 因为每一种这样的链接容易受 到超越于它的意指过程的压制。因此 , 从 “要 素 ” ( elements) 到 “成份 ” (moments) 的转变 ———也就是 , 从其同一性是由彼此独立要素来 (至少暂时 ) 说明的实体向其同一性依赖于相互 联系 (这种相互联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总体 ) 的实 体的转化 ———“是永远也不可能终结的 ”⑦ 拉克劳和墨菲用相互对抗的概念来说明这种 总体化的不能完成性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页。 主要参见海因斯和赫斯特 , 1977年。 拉克劳、墨菲 , 1985年 , 第 110页 , 理查德 ·罗蒂把 文本主义解释为 : “尽管 19世纪唯心主义试图用一种科学 (哲 学 ) 代替另一种科学 (自然科学 ) 作为文化的中心 , 但是文本 主义试图确立文学的核心地位 , 科学和哲学充其量只是文学的 分支。”罗蒂 1982年 , 第 141页。 拉克劳、墨菲 , 1985年 , 第 104页。 拉克劳 , 1988年 , 第 253页。 拉克劳 , 1988年 , 第 253 - 254页 , 拉克劳引用了德里 达著名的文章 《结构、符号和在人类科学话语解释中的游戏》。 拉克劳、墨菲 , 1985年 , 第 113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7    “对抗性绝不是一种客观的关系 , 而是 一种可以让每一客观性的限制得到展现的关 系 ———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维特根斯坦所 说的 “我们不能说的东西 , 我们能够显示 它 ”。但是如果我们已经证明 , 社会关系 ( the social) 仅仅作为建构社会 (即一种目 的与封闭性差异系统 ) 的局部努力而存在。 对抗 , 作为最终缝合不可能性的证据的对 抗 , 就是对社会关系的限度的 “体验 ”。严 格来说 , 对抗性并非是社会内在的 , 而是外 在于社会的 , 或者说它们构成了社会的范 围 , 即社会完全地建构自身的不可能性。”① 拉克劳在别处隐含了这样的观点 : “作为一 个被缝合空间的社会 , 作为一种解释自身局部过 程的潜在机制 , 是不存在的 , 因为如果存在的 话 , 意义将会用多种方式得到确定。”② 然而 , 这个深奥的哲学论题已经直接具有了政治的含 义。拉克劳和墨菲认为 , 政治必然要采取西方现 代性的霸权形式。在此过程中 , 自从十八世纪民 主革命开始 , 对抗不再包括在两大阵营之间的尖 锐对立 , 同一性日益不明确和多样化。古典马克 思主义坚持阶级主义 ( classism ) , 这就是说 , 它 认为工人阶级是特殊的活动者 , 它是推动社会变 化的基本动力。这种思想阻碍了把各种多样性和 自治的主体发展成为一种霸权链接 , 并使这种霸 权链接转化成 “深化 ”民主革命的唯一运动 : “在面对 “新右派 ” (New R ight) 提出 重构等级社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 , 左翼应该完全占据民 主革命的阵地 , 并且扩大各种不同的反压迫 斗争之间的等值链 ( the chains of equiva2 lence)。因此左翼是不能抛弃自由主义的民 主革命意识形态 , 而恰恰相反 , 要进一步加 深和扩大激进的和多元的民主。”③ 这种详细的理论构想在 《霸权和社会主义策 略 》出版后 , 遭到了诺曼 ·格拉斯 ( Norman Geras) 强大的并且是 (在我看来 ) 大体上成功 的批判。④ 这种情况并未阻止 《霸权和社会主义 策略 》所获得的成功 ———在文化研究产业飞速发 展的情况下 , 它被迅速包装成一个后现代主义的 主要著作之一。⑤ 对于一切深入的哲学思考来说 , 《霸权和社 会主义策略 》的政治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左翼自 由主义。正如巴特勒所说 : “我对霸权的理解是 , 规范性和乐观的要素就在于扩展作为自由主义核 心的民主的可能性 , 使它们范围更广、更具活 力 , 也更加具体。”⑥ 从它的政治主旨看来 , 这 跟主流的政治哲学 ———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看起 来有很大的不同 , 如罗尔斯和德沃金。 (虽然他 们对有关自由主义民主的深化可能要包括的东西 并不比巴特勒或拉克劳更清楚 ) 在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中 , 齐泽克证明 了自己的观点与 《霸权和社会主义策略 》的一致 性。在其中 , 他指出 , “指引他 (指齐泽克 ——— 译者 ) 使用拉康式的概念注解 , 以此为工具分析 意识形态。”⑦ 认同是双向的 : 拉克劳为 《意识 形态的崇高客体 》撰写了一份强烈赞许的序言。 然而 , 在今天我们却看到在齐泽克和 “激进民 主 ”理论之间的日趋增强的政治和哲学的分离。 更加特别的是 , 《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 》 的三位著者 , 对于他们在哲学上的一致和分歧都 有相同的看法。然而 , 在倡导对自由资本主义正 面挑战方面 , 齐泽克与其他两位著者出现了分 歧。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或许从以下的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中 可以看出来 : 巴特勒 拉克劳 齐泽克 哲学 黑格尔 +福柯 德里达 +拉康 拉康 +黑格尔 政治学 左翼自由主义 左翼自由主义 革命性的社会 主义 ? 把这些哲学家跟三位著者联系起来是一种从 哲学上粗略地区分他们的可被接纳方法 : 例如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拉克劳、墨菲 , 1985年 , 第 125页 , 也可参见拉克劳 1988, 第 255 - 256页 , 他区分了对抗性与对立和矛盾的不同概 念。 拉克劳 , 1988年 , 第 254页。 拉克劳、墨菲 , 1985年 , 第 176 - 177页。 格拉斯 , 1987 年 , 拉克劳、墨菲 , 1987 年 , 格拉斯 , 1988年。 20例如参见斯图亚特·西姆 1998年 , 在此书中 , 拉克 劳、墨菲以利奥塔和鲍德里亚的面目出现。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3页。 齐泽克 , 1989年 , 第 xv页。但即使是如此 , 齐则克仍 然谨慎地对拉康与后结构主义进行了区分 , 齐泽克 1989年 , 第 153 - 158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8    特勒和拉克劳对黑格尔的理解就存在很大的分 歧。然而 , 这种程式显示了三位著者所建构理论 的复杂性。 我在齐泽克的政治立场方面打了一个问号 , 以强调了他所表达的观点的不确定性。齐泽克曾 在某个地方指出 : “我不是简单地宣扬要回到旧 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观念 ———如何能够 真正地动摇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问题不是修辞学 意义上的问题 , 这或许真的是不可能的 , 至少在 可预见的将来是这样。”① 但是 , 他也指出 : “今 天 , 面对左翼的愚蠢行动 (祈求对一直存在的资 本主义的一种愤世嫉俗的顺从 ) , 更为重要的 , 是要对全球的另类乌托邦状态持开放态度 , 即使 这种乌托邦状态是空虚的 , 超出了规定的期限 , 并等待着内容的填充。”② 尽管对全球的另一种 状态的期待表现了 , 就像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 , 拉克劳的立场和齐泽克早期的观点之间的明显的 分歧。 黑格尔、拉康和 “世界的黑夜 ” 然而 , 就让我们借助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来 了解这些政治差异。巴特勒的主要贡献是她为她 自己与拉克劳、齐泽克之间的持续交换提供了出 发点。在左翼学术圈 , 她实际上提供了两种流行 套语 (“doxa”, 套语 , 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 言表现形式 ———译注 ) 的一种更加巧妙的形式。 首先 , 黑格尔被视为关于社会化了的主体间性的 哲学家 : 超出社会关系 (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 神 ) 之外的绝对精神元素 , 在巴特勒的解释中已 被抹去。其次 , 巴特勒采用福柯式的术语来考察 主体性。各种主体化是在历史的特殊统治关系中 被建构的———通过社会权力和精神幻想的关联 , 生物个体转化成了主体。巴特勒对深受拉康影响 的拉克劳和齐泽克的理论趋向表示怀疑。她认 为 , 如果把最初的主体性看作是高于随着历史变 化的主体化模式 , 这种做法既是非历史的 , 也是 形式主义的。 拉克劳把巴特勒的立场归结为社会学的虚无 主义 , 这样做或许过于强硬。但是 , 对于那些没 有把行为者的行动和特殊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的 解释 , 巴特勒确实都持一种反对态度。③ 齐泽克 直接接受一种与此相反的立场。尤其在 《敏感的 主体 》中 , 他支持黑格尔的观点 , 在他看来 , 康 德是这样一位哲学家 , 他认为主体性不能还原为 主体化的历史偶然性模式的。从字面看来 , 齐泽 克认为 , 这些观点是回到了笛卡儿式的主体 , 但 事实上 , 齐泽克所关注的应该是认知自我 ( the knowing ego) 的明显的清晰性和一致性的黑暗 面。④ 此种主体性概念的核心来自黑格尔 《耶拿现 实哲学 》中著名的文章 ———《世界的黑夜 》: “人类就是这个黑夜 , 是这种空无 , 在 它的简单性中包含了一切 ———许多表象 ( rep resentations) 和意象 ( images) 构成了 永恒的财富 , 但人类并不拥有这些 , 或者说 它们是不在场的。这个黑夜、这个自然的内 在的东西 , 在这里 ———即纯粹自我中 ———在 幻影的表象中存在着。这个黑夜完全围绕着 它 , 在其中 , 忽然冒出一个血淋林的头颅 , 在另一个地方又突然显现惨白的幽灵 , 随即 它们又消逝。当人用眼睛观察人类 , 看到此 种夜景 , 此景变得恐怖。”⑤ 这或许是齐泽克特别喜欢的文章。为了论 证 , 他经常引用这段文字。他认为 , 对黑格尔来 说 : “主体不再是与非透明、不可渗透的质 料 (如自然、传统等 ) 相对立的理性之光 ; 他的内核 ———开启逻各斯 (Logos) 之光空 间的姿态 , 是绝对的消极性 , ‘世界的黑夜 ’ 达到了绝对的疯狂 , 部分客体的幻象在漫无 目的地游荡。” ( TS, 34) 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352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325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88页。 拉康所构想的主体不可还原为后结构主义主体化模式是 齐泽克思想的一个主要论题 , 例如参见齐泽克 1989, 第 175页。 同时 , 拉克劳在称赞 《敏感的主体 》时 , 把齐泽克主体化的理 论恰当地称之为 “一种成为笛卡儿信徒最奇特的方式 ”, 参见巴 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73页。 引自齐泽克 1999年 a, 第 29 - 30页 , 这篇文章也使阿 尔都塞入迷 , 参见阿尔都塞 1997。 齐泽克 1999年 a, 第 34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19    这一段的总结性语言清晰地表明 , 齐泽克对 《世界的黑夜 》进行了精神分析的解读。黑格尔 的 《世界的黑夜 》是幻象 , 属于部分驱力 (par2 tial drive) 的前符号的 ( p re - symbolic ) 领域。 或者说 , 它是弗洛伊德死亡驱力的领域 , 至少拉 康是如此理解的。① 对于拉康来说 , “部分驱力 就是死亡驱力 , 它代表了有性别之分的生命存在 的死亡的部分 ”。② 因为主体性包含了原始混乱 的维度 , 就此而言它不能被完全融入社会关系的 系统。当然这些关系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要求排除 作为绝对否定性的主体性。 因而 , 当主体看到自身是处于连接之外 (out of joint) , 把自身置于事物秩序和实体的肯 定秩序之外的时候 , 现代主体性也就产生了。③ 当主体在 “世界的黑夜 ”中瞥见了自身 , 那么它 就把自身体验为某种盈余 ( something exces2 sive) ———它没有被现存社会关系中可以利用这 种盈余的主体地位所穷尽。对于齐泽克来说 , 后 结构主义者把主体性还原为主体化的模式的错误 就在这里。它把主体对于某种不可还原为 “事物 的秩序 ”的东西的体验 , 斥责为意识形态幻象 : “ (自我 ) 意识与误认或者认识论的障 碍的等同起来的错误在于它暗地里引入了一 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即把宇宙论的和前现代的现实概念 看作是存在 ( being) 的肯定秩序 : 在如此 完全地建构起来的肯定的存在链中 , 当然就 没有主体的立足之地 ⋯⋯从而 , 唯一有效地 解释 (自我 ) 意识地位的途径就是断言现实 自身本体论的不完整性。”④ “现实的本体论的不完整性 ”代表了齐泽克 与拉克劳之间的汇聚点。我们可以看到 , 在拉克 劳看来 , 由于完全的总体化并不可能 , 所以 “社 会 ⋯⋯并不存在 ”。拉克劳反对巴特勒 , 他认为 , 对象具有 “真正地依赖语境的和历史的 ”可能 性 , 这意味着一种否定的限制的存在 , 这种限制 正是 “激进的语境化和历史的条件 ”。这种限制 是否定的 : 这是说它没有建立全面的社会关系 , 只是它的内在不完善的一种标志。但是这种限制 在序列置换过程的形式中具有一种话语效应 , 此 种置换是指称过程的特征。此外 , 更特别的是 , 在产生趋于虚空的能指 ( signifiers) 过程中 , 正 是由于能指缺乏内容才允许能指承担普遍的角 色 , 并通过这一角色 , 在霸权的接合 ( hegemon2 ic articulation) 中 , 特殊的要素被建构起来并体 现作为整体的社会利益。⑤ 拉克劳和齐泽克认为 , 建立一种封闭的和完 整的 “事物秩序 ”是不可能的 , 因为主体性不能 还原为主体化的历史建构模式。然而 , 他们总的 方法现在看来又有极大的差异。拉克劳把他自己 的工作描述为对于被包含在不同霸权运作中 “所 涉逻辑进行形式分析 ”。⑥ 齐泽克 , 就像我们已 经看到的 , 试图重构左翼反资本主义的事业。在 此过程中 , 他直接攻击他的两位对话者是全球资 本主义的同谋。针对拉克劳对后马克思主义起源 的解释 , 齐泽克指出 : “后现代左翼描述了 , 从本质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 ⋯⋯到后现代不可化约的斗争多元 性 , 尽管这种描述确切地表明了真实的历史 进程 , 但是 , 它的支持者通常忽略了在左翼 内部核心的那种屈从 ———接受资本主义作为 “唯一的都市游戏 ”, 转而放弃征服现存资本 主义自由政体的一切真正努力。”⑦ 此外 , 在寻求摆脱阶级关系的霸权接合中 , 只有后马克思主义才可能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背 景 : 因此拉克劳的 “政治的霸权形式的普遍化 ” 本身是依赖于某种社会经济过程的。他认为 : 正 是当代全球资本主义以及它的 ‘去区域化 ’ ( de2 territorialization) 动力为摧毁 ‘本质主义 ’政治 学和扩展新的多元政治主体性创造了条件。”⑧ 这些情况更加符合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⑨ 这种政治的转换伴随着 《霸权和社会主义的 策略 》所说的各种各样的理论差异。因此 , 尽管 拉克劳和墨菲批判了把经济作为历史的理性基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齐泽克 1999年 a, 第 36页。 拉康 1973年 , 第 205页 , 参见齐泽克 1989, 第四章 , 讨论有关拉康对死亡驱力的看法。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157页。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60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83 - 185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53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95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319页。 例如参见齐泽 , 1999年 a, 第 210页、第 218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20    的做法 , 而齐泽克则宣称 , “资本的社会经济逻 辑所提供的全球性架构决定了文化过程的总 体 ”。① 更使人困惑的是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 样 , 拉克劳和墨菲把作为社会主义变革代理人的 工人阶级视为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主义的顶 峰 , 而齐泽克用他们关于社会冲突的概念恢复马 克思在 1843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对 作为普遍阶级的无产阶级的解释。因此 , 依据齐 泽克 : “正是无产阶级的存在否决了 ‘社会存 在 ’ ( Society exist) 的主张 ”。② (这里的社会是 他们所说的完全一体化的社会 , 大写的社会 ——— 译注。) 这些差异促使齐泽克对自己早期的观点作出 修正。在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中 , 他借用拉 克劳和墨菲的 “对抗 ”概念去拒斥全球社会变革 的观念 : “在此 , 我们已经走到了传统马克思主 义观点的对立面 :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那 里 , 全球的唯一化解 (矛盾的 ) 革命 ( so2 lution - revolution) 是有效地解决特殊问题 的条件 , 但是在这里 (后马克思主义却认 为 ) , 任何一种解决特殊问题的临时办法就 是要承认全球激进的困境、不可能性 , 以及 承认本质上的对抗性。”③ 但是 , 现在齐泽克明确反对任何从社会不能 性中推导出改良主义的企图 : “拉克劳否认后革命社会的完满性是合 理的 ,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 , 我们必须放弃全 球社会的变革计划 , 而使我们限于解决特殊 的问题 ———从批判 “在场的形而上学 ”转向 反乌托邦的改良主义的渐进论政治是一种不 合逻辑的短路。”④ 毫无疑问 , 拉克劳认为 , 所有这种做法又退 回到了幼稚的极左倾向 , 并否认了这种做法。他 指出 , 齐泽克把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放在半形而上 学视野中 , 这种方法如果果真被接受的话 ———这 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 , 这就是要把左翼 的规划倒退到五十年前。以此同时 , 拉克劳把齐 泽克所认同的哲学立场 (黑格尔主义除外 ) 与他 的政治学区分开来。他认为 , 齐泽克的话语是非 常复杂的拉康主义分析和没有被完全解构的传统 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精神分裂。⑤ 按照这种说法 , 齐泽克在采纳一种激进的反资本主义政治姿态 时 , 也暴露了他的基本的哲学信仰。 资本主义和实在界 上述观点的主要困难在于齐泽克试图在他的 拉康式的黑格尔主义与他的反资本主义之间建立 密切的联系。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表明这一点。 第一方面是涉及到了齐泽克所使用的拉康主 义的实在界概念。对于拉康来说 , 主体被卷入三 种秩序 ———想象界、符号界和实在界之中。在想 象界 , 主体把自身误认为是统一的和一致的 , 而 事实上它是分裂的和隶属的。在符号界 , 主体通 过符号化过程参与主体间性的社会现实 (这就是 拉康所说的我们在欲望中所试图认知的大他者领 域 ) 建构 : 能指的无穷替代和置换把内在于欲望 的空缺结合起来 , 而满足这种欲望是不可能的。 实在界是符号化的界限 : 就像伊格尔顿指出的那 样 , 它是 “我们在恋母情结乐园中堕落所招致的 原始的伤口 (p rimordial wound) , 也是存在的裂 缝 , 在这里我们从自然中挣脱开来。尽管我们压 制这种创伤 ( trauma) , 但它作为我们自身坚硬 的内核仍从未改变。”⑥ 齐泽克认为 : “实在界是我们必须要建构的 一种实体 , 之后我们才能够解释符号结构的扭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243页 , n. 46; 参照拉克劳和 墨菲 , 1985年 , 第 75 - 85页。 齐泽克 , 2000年 a, 第 169页。同时参见齐泽克有关两 者关系的讨论 : “从真实的激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 , 在作为社 会群体的 ‘工人阶级’与作为为普遍真理而斗争的阶级的 ‘无 产阶级’之间 (的差异 ) ”, 齐泽克 , 1999 年 a, 第 226 - 227 页。 齐泽克 , 1989年 , 第 6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01页。齐泽 克一直责备拉克劳用 “秘密的康德主义 ”把全球变革还原为一 种纯粹理性的调节观念 , 而这种理念是从来都不会实现的 , 仅 作为一种小范围的动力 , 参见上书 , 第 93页、第 316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290页、第 205 页。 伊格尔顿 , 1997年 , 第 7页 , 参见齐泽克 , 1989 年 , 第 5章。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21    曲。”① 因此实在界完全不同于在独立的话语中 存在的外在现实 ( external reality)。它不能用话 语来表达 , 因为它正是话语表达的界限 , 它只能 借助于话语作用才能辨别出来 , 并被看作是对话 语作用的解释。因此拉康的实在界确实是内在于 符号界的———它只是符号界的内在界限 , 是符号 界完全地 “成为它自身 ”的不可能性。或者说 , “逃避符号化的正好就是作为符号化失败内在点 的实在界。”② 至少从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开始 , 实在 界就是齐泽克写作的一个主要论题之一。同时 , 实在界也是他与拉克劳共同关注的一个概念。 “否定的界限 ” ( negative lim it) 的概念是拉康实 在界的一种表述 , 它在产生趋于空洞能指过程中 具有肯定的作用 , 而空洞能指被拉克劳用来反对 巴特勒。在齐泽克的著作中 , 实在界以两种主要 方式而与目前讨论有关。首先 , “世界的黑夜 ”, 主体的发源地 , 是不能被完全纳入肯定的社会总 体性 , 具有实在界的属性。因此 , 齐泽克告诉我 们 : “‘世界的黑夜 ’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伟 大突破 , 它描绘了幽灵实在界 ( the spectral Re2 al) 的前本体论的 ( p re - ontological) 维度的轮 廓 , 这种轮廓超越和躲避了现实本体论的构 造。”③ 第二方面 , 在一个非常不同的语域 ( regis2 ter) 中 , 齐泽克把实在界等同于作为一个社会 - 经济系统的资本主义。所以他指出 : “后民族国 家的资本逻辑是潜藏在背后的实在界。”或者说 , “实在界是资本的幽灵逻辑 ———它是残酷无情的 抽象 , 在社会现实 ( social reality) 中它决定什么 事情将发生。”④ 齐泽克把资本和实在界等同来 驳斥现代后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 , 他批评巴特 勒的霸权政治概念是再符号化 ( resignification) , 它打乱了支撑主体化主要模式的心理补充 , “今 天的实在界就是资本 , 它为再符号化设置界限的 ———资本平稳的运作就是在为霸权而进行不受限 制的斗争中 , 保持同一 , 回到自身的位置。”⑤ 因此 , 对拉克劳来说 , 实在界使霸权接合 ( heg2 emonic articulations) 的多元性成为可能 , 而对于 齐泽克来说 , 实在界是这些接合所遗留下来的东 西 , 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⑥ 齐泽克的哲学显示出他的政治立场的第二方 面是 , 把主体性看成是绝对否定性。这是从事物 的肯定秩序中排除出去的盈余 ( excess)。但是 , 正如拉康对实在界的解释所表明那样 , 它 (盈 余 ) 并不意味着在 “世界的黑夜 ”与这些秩序 之间不存在联系。相反 , “社会关系自身是通过 排除一些创伤性的实在而建构起来。在社会关系 之外的 (outside the Social) 并不是一些肯定的先 天符号形式 /规范 ( p riori symbolic form /norm ) , 而仅仅是它的否定的奠基性姿态 ( negative foun2 ding gesture) ”⑦ 但是 , 这种 “奠基性姿态 ”包含了一种主体 的干预和秩序的暴力强迫 , 这种暴力强迫是借助 于 “一种不基于任何普遍性本体论结构的深渊决 定 ( an abyssal decison) ”而实施的。⑧ 因此 , 绝 对的否定性不仅被排除社会关系之外 , 而且通过 这种决定为社会关系奠定基础 : “主体就是建立肯定的本体论秩序基础 上的偶然性 , 或者说 , 它是逐渐消失的中 介。它的自我消除姿态把前本体论的混乱转 换成肯定的客观现实秩序的外表。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 , 每 一 种 本 体 论 都 是 ‘政 治 的’———基于一种否认偶然性的主体的决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齐泽克 , 1989年 , 第 162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20 - 121页 , 参见齐泽克 , 1989年 , 第 68页 , 拉克劳对实在界也有非常相似 的论述。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54页。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222页、276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223页。 在早期的文本中 , 齐泽克把阶级斗争视为拉康主义实在 界或者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对抗概念的事例。因此他认为 : “在 现实中 ( in reality) 没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显示这种对抗阻 止了 (客观的 ) 社会现实把自我构成一种自我封闭的整体。”齐 泽克 , 1994年 , 第 74页 , 可以参照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第 74 - 76页。借用一个齐泽克非常喜爱的隐喻是一个非 常有趣的解释———通过文化研究产业齐泽克实现了绅士化 ( gen2 trification)。出版齐泽克这篇文章的编辑应该是稳妥地沿着后马 克思的思路 , 曲解 ( gloss) 了这篇文章 , 认为齐泽克把阶级斗 争的虚假对抗论说为基本对抗的结果。但事实上 , 齐泽克根本 没有这样说过 , 参见 《反转再反转》 (W right and W right) , 齐泽 克 , 1999年 , 第 55页 (特此加于强调 )。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311页。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20页。齐泽克在解释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中的政治本体论是采用了这种论述 , 但是 , 更清 晰的是 , 齐泽克认为 , 哈贝马斯对海德格尔的批评驳斥了 “原 法西斯主义 (p roto - Fascist) 决定论仅是政治的基本条件 ”, 齐 泽克 , 1999年 a, 第 21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22    行为。”① 当然 , 并非所有的本体论都是政治的 , 但是 所有真实的政治行为采取了深渊决定的形式 , 这 种决定形式不是根据已存在的秩序而是根据它们 所提出的新秩序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一个行 为并不简单地发生在似乎可能的既定视域内 , 它 对什么是可能的的轮廓本身进行了重新的解释 (一个行为在既定的符号世界中完成那似乎不可 能的事情 , 它改变了它的条件以便反过来创造自 己可能性的条件 )。”② 齐泽克承认 , 这样的政治概念的主要实例就 是卡尔 ·施米特 (Carl Schm itt) 的决断主义主权 论 , 根据这种理论 , “法治最终取决于那种仅仅 基于自身的暴力的深渊行为 ” (暴力的强制 )。 但是 , 齐泽克发现 , 同时也欢迎在施米特的威权 的保守主义与列宁主义政治之间的密切的一致 : “真正的列宁主义者和政治保守派之间 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拒斥自由主义左翼的不 负责任 (支持团结、自由等伟大的事业 , 逃 避在具体和残酷的政治手段伪装下所付出代 价 ) ———就像真正的保守派一样 , 列宁主义 者不担心 《付诸行动 》 ( passage à l’ act———法国电影 ) , 不担心接受所有的后 果 , 即使这种后果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 同时也不担心实现他们的政治事业。”③ 因此 , 死亡驱力的实在界的政治反面 ( flip - side) 和绝对否定性是决断论———施米特主义 的列宁是其典型代表。这个奇怪的混杂 ( pot2 pourri) 映射了第三方面的内容 ———在齐泽克最 近的著作中 , 哲学与政治学走到了一起 , 即他同 意阿兰 ·巴迪乌 (A lain Badiou) 的事件本体论。 对于巴迪乌来说 , “事件不可还原为单一性 , 即 事态的不合法性 [ hors - la - loi ]”。事件构成一 种与先前存在的 (p re - existing) 事态有关的补 充 , “某些不能用 ‘就在那儿 ’来标记的东西。” 忠于事件 , “迫使 [人们 ] 去创设一种新的方式 在事态中存在和行动 , 这是因为事件是超出了事 态的所有正常规则。”这种忠诚产生了特殊事态 的真理。④ 事件 ( the event) 自从出现之始就不能还原 到境域 ( the circum stances/ the situation) , 这符合 齐泽克把政治行为作为重新解释 “可能性 ”轮廓 ( contours) 的观点。因此 , 与第三条道路把政治 限制在现存的社会 -政治关系框架内的可能性相 反 , 齐泽克提出了他的所谓 “真实的政治 , ⋯⋯ 这就是不可能性的艺术 ———这种艺术改变了在既 定排列 ( the existing constellation) 中可能性的参 数 (parameters) ”。⑤ 似乎明确的是 , 齐泽克看到了他的哲学与他 的政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然而 , 这种联系无疑 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一个方面或许是许多 读者碰到的 , 就是无论齐泽克还是拉克劳都依赖 于拉康主义建构的 “思辨 ” ( speculative) 的特 征。就此 , 巴特勒也一度谈到 : “当然 , 在它的 后面存在着在精神分析中经验地位的大问题。”⑥ 但是。在这里我先不讨论这些问题 , 我所关注点 是齐泽克哲学承诺与他所支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 理论之间一致性的问题。 让我们首先考察齐泽克关于巴迪欧 (A lain Badiou) “真理事件 ” ( Truth - Events) 的讨论。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 : 怎样才能从日常事件 (这可能是比制造出资本主义永动机更为重要的 事 ) 和带有欺骗性的新事物中分辨出 “真理事 件”呢 ? 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齐泽克作出了暗 示。他指出 : “纳粹是伪事件 , 十月革命是真事 件。因为只有后者才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 础 , 并且极大地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与 此相反 , 纳粹实际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 , 所 以是个伪事件。”但是 , 在吸收了拉康思想的同 时 , 他也认为 : “真实的真理事件 ” ( authentic Truth - Event) 和其现象之间也存在着区别 , 这 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在真理事件中 , 死亡驱力的虚 空 ( void) 和激进否定性的虚空之间存在裂缝 , 即刻中止了存在的秩序 ( the O rder of Being) , 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齐泽克 , 1999年 a, 第 158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21页。 齐泽克 , 1999年 , 第 113页、第 236页 , 参见施米特 , 1985年。 巴迪乌 , 1993年 , 第 38页、40页。巴迪乌的本体论最 终形成于他的 1988年的著作 , 这在齐泽克 1999年 , a, 第三章 中 , 有详细的讨论。 齐泽克 , 1999年 a , 第 199页。 巴特勒、拉克劳和齐泽克 , 2000年 , 第 145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23    继续产生共鸣 ( resonate)。① 因此 , 现在似乎就有两个标准来区分真实的 真理事件和表面的真理事件 , 前者构成对资本主 义的挑战 , 后者与死亡驱力的共鸣。这两个标准 带来了它们自身的困难。前者要对资本主义作出 解释 , 如果没有这样的解释 ,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 解释 , 为什么 (纳粹的 ) 国家社会主义民族共同 体 (Volksgemeinsch
本文档为【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561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5-16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