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林七贤”研究

“竹林七贤”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竹林七贤”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竹林七贤”研究 姓名:王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张弘 20040401 “竹林七贤”研究 摘要:“竹林七贤”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很有特色的文人团体。 他们生逢玄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又经历了魏晋之际改朝换代的动荡,其文学创作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七贤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外,更融身玄学大潮中,推动了玄 学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阮籍、嵇康的身上,而 把“竹林七贤”作为一个整体,对之进行研究的则...

“竹林七贤”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竹林七贤”研究 姓名:王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张弘 20040401 “竹林七贤”研究 摘要:“竹林七贤”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很有特色的文人团体。 他们生逢玄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又经历了魏晋之际改朝换代的动荡,其文学创作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七贤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外,更融身玄学大潮中,推动了玄 学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阮籍、嵇康的身上,而 把“竹林七贤”作为一个整体,对之进行研究的则较少。而且,七贤生活的魏晋 之际的政治、社会生活变化较大,在以前的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本文拟就此展 开讨论,在魏晋之际的社会政治生活、学术背景中研究七贤的生存状态和其文学 创作情况。 论文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竹林七贤”的名目进行考证,初步展现 七贤的思想性格,对“竹林之游”的性质做出规定。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的这一 段时间中,在山阳形成了一个文人清谈中心,这是与朝中玄学清谈遥相呼应的民 间玄学团体,代表了玄学在一般士人中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描述七贤所处的 社会环境。曹魏末年,司马懿父子通过政变和随之而来的数次政治镇压改变了社 会政治、学术发展方向,对士人集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竹林诸贤思想和人生 态度转变的重要契机。第三部分,分析“竹林七贤”的哲学思想,重点表现其在 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的思想变化。正始年间,七贤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思考,主要 是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调和儒道矛盾。司马氏父子掌权后,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 嵇康、阮籍诸人一改调和儒道矛盾的态度,转而否定名教,抉破礼法,提出“越 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否定名教,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着老 庄哲学,丰富了魏晋风度的内涵。第四部分,重点讨论七贤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 就。七贤中有文集传世的有五人。论文对五人的文集进行版本考证,展现“竹林 七贤”的文学成就。玄学对“竹林七贤”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 美情趣和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老庄哲学入诗,用诗的形式表达对人生、 对社会的哲理性思考,是嵇康、阮籍等人诗文中出现的新倾向,这即是其诗作中 出现的大量的哲理诗,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东晋玄言诗的产生。七贤诗文创作的 另一个倾向是把老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人格追求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借鉴 庄子、屈骚中非现实性情境,创造出新型游仙诗,对东晋游仙诗产生了直接影响。 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笔者认为“竹林七贤”是正始末年形成的一个士人清 谈中心,是带有文人色彩的民间玄学团体,这个团体在玄学发展过程中起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的文学创作深受玄学影响,表现出两个特征。 关键词: 竹林七贤 竹林之游 玄学 哲理诗 游仙诗 II Studyon“ZhulinQixian” Abstract:‘‘ZhulinQixian”wasafamouswriterandpoemGroupin Chinese literaturehistory.Theywerebornatthepeakofmetaphysicsdevelopment:Theynot onlyworkedoncreationof1itemturebutalsoputthemselvesintothetrendofthoughtin metaphysicsandprompteditsdevelopment.Asf打asliteraturereaserchduring Zhengshiperiod,RuanjiandJikang’Spoemhasalwaysbeenstudiedmainlyby academiccircles,butfewpersonsstudiedthesituationofQixianGroup’Screation.We’d liketodiscussQixian’Steamworkinthispaper.We’11discussQixian’Ssituationof livingandliteraturecreationinthebackgroundofsociallife,politiclifeandacademic ideafromtheendofW萌dynastytothebeginningofJindynasty. Thepaperisdividedintothefollowingfourparts.Thefirstpart:We’11makesome textualreaserchaboutthesourceof“ZhulinQixian⋯SnameandshowyouQixian’S thoughtsimply,anddifineQixian’Sinformalgetheringnature.111esecondpart:The paperwilldiscribesocialenvironmentwhereQixianlived.AttheendofCaoWei dynasty,SimaYiandhissonshatchedaseriesconspiraciestousurpthethroneand changedthedevelopmentofsociety、politicandacademic.QixianGroupwasaffected alot.Itwasa11importantfactorchangeofQixian’Sthoughtandattitudetolife.Thethird part:We’11analyzeQixian’Sphilosophyideaandmainlydiscussthechangeoftheir thoughtandattitudetolifeindifferentpoliticalbackground.DuringZhengshipeHode, theymediatedthecontradictionbetweenConfucianismandTaoism.AfterSimaYiand hissonswereinpower,becauseofthechangeoflivingenvironment,RuanjiandJikang aswellastheotherscholarschangedtheirattitudetomediatecontradictionbetween ConfucianismandTaoism,andholdedthatoversteptheConfucianethicalcodeand allownature.TheybegantodenyConfucianism.Thefourthpart:We’11mainlydiscuss Qixian’screationofliterature.FivepersonsofQixianhadfamousworkstolastforever inChineseliteraturehistory.Amongthem,RuanjiandJikang’Spoemhasbeenpayed greatattentiontobyresearchers.Metat)hysicshadfar-reachinginfluenceonQixian's conceptionofvalue、thoughtandattitudetolife,conceptionofaestheticappreciation andcreationstyleofliterature.TheyquetedZhengshi’Sphilosophyintotheirpoemand displayedtheirphilosopythinkingtolifeandsocietywithpoemstyle.Tllisisnewtrend inRuanjiandJikang’Spome.AnothertrendisthattheylombinedZhengshiphilosopy III idea、socialideaandlifemeaningwithcreationofliterature.Theycreatedonenew stylepoem.Thisnewstylepoemaffecteddirectlyonthepoetryaboutimmortalsof DongJindynasty. Throughanalyzingalotofinformation,thewriterofthispaperconsiderthat Qixianisasevenpeoplegrouptalkingaboutmetaphysicsintheirinformal-gethering, whichwasformedattheendofZhengshiandWasafolkgroup、^,itllscholarstalking partin.It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metaphysics.Metaphysicsalso affectedtheircreationofliteraturealot,andexpressedtwofeatures. Keyword:ZhulinQixianAssociation、Ⅳitlllearnedscholars MetaphysicsPoetryaboutphilosophy Poetryaboutimmortals 引言 玄学是正始时期。的主要思想。玄学于正始年问由何晏倡导,经过王弼发展 成为盛行一时并波及数百年的思想潮流。玄学思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 程,原因亦甚为复杂。汤用彤在《魏晋思想的发展》一文中专就“思潮”本身进 行剖析,认为玄学的生成有两个主要因素:(一)研究《周易》、《太玄》等而发 展出的一种“天道观”;(二)是当代偏于人事政治方面的思想,即所谓“形名” 派理论与流行的各家学说的融合。。冉如刘大杰从政治角度出发,认为玄学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一)魏晋之际,统治者大力提倡老庄学说。(二)传统经学的僵 化没落。(----)汉末以来社会政治生活的破产。9其实,玄学的产生不是某个单方 面因素决定的,而是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正始年间,谈玄已蔚成一时风气,把整个名士群体都卷了进去。这时的士林 风尚,把谈玄作为一种特有文化素养的标志。《三国志·魏志·苟或传》注引《晋 阳秋》记载萄粲于明帝“太和初,到京邑与傅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远,宗致 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驿,顷之,粲与嘏 善。夏侯玄亦亲。”⋯同传注引《苟氏家传》曰:“(苟融)字伯雅,与王弼、钟会 俱知名,为洛阳令,参大将军军事,与弼、钟会论《易》、《老》义,传于世。”。《三 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辂别传》载:“裴使君日:‘⋯⋯吾数与平叔共说《老》、 《庄》及《易》,常觉其辞妙于理,不能折之。又时人吸习,皆归服之。”’。同传 又说:“(刘)邰自言,数与平叔论《易》及《老》、《庄》之道,至于精神遐流, 与化周旋,清若金水,郁若山林。”。士人们纷纷谈玄解易,以为本事。竹林诸 人也深受时代风尚影响,融入到玄学大潮中。《晋书·阮籍传》载他:“博览群籍, 尤好《老》、《庄》”@;《晋书·嵇康传》日:“(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 好《老》、《庄》”9;《晋书·山涛传》载其“性好《庄》、《老》”。;《晋书、刘伶 ①正始时期是指三国魏废帝齐王芳在位时期,据史书记载,正始元年(240)至正始十年(249) 正月,政局稳定,玄学兴盛,史称“正始时期”。 ②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第116页。 ③刘大杰著,《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3一18页。 ④C晋]陈寿撰,《三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10,第320页。 @同上,卷lO,第316页。 @同上,卷29,第821页。 ⑦同上,卷29,第823页。 ⑥[唐]房玄龄等揖,‘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9,第1359页a @同上.卷49,第1369页. ⑩同上.卷43,第1223页。 1 传》载其“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晋书·向秀传》说他“雅好老庄之学”@等 等。七贤在正始年问表现出大致相同的思想倾向,由此可见正始玄学确是一场影 响广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思想革新。 正始十年间是玄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何晏、王弼、夏侯玄等玄学名将除了著 述立说之外,更以清谈的方式推动玄学的发展。当时各种形式的清谈辩难很多, 清谈聚会成为士人参与社会、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我们从正始年间两次大规模 的清谈聚会便可窥见其盛况。《北堂书钞》卷九八引《何晏别传》说: 曹爽常大集名儒,长幼莫不预会,晏清谈雅论,纷纷不竭。曹羲叹曰:“妙 哉何平叔之论道,尽其理矣!”。 另外《世说新语·文学》第六条载: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 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日:“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 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幽 曹爽是当时的辅政大臣,何晏是名重一时的吏部尚书。由“谈客盈坐”、“长幼莫 不预会”的情况可见当时谈风之盛。老庄思想深入士人生活必然会对其人生理想、 人生情趣产生深刻的影响。 “竹林七贤”名目考 (一) 七贤其人 东晋袁宏在《名士传》中把魏晋名士分成三类,即以夏侯玄、何晏、王弼为 首的正始名士;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名士;以裴叔则、乐彦辅、王衍为首的 中朝名士。。其中正始名士与中朝名士均以时间而定,唯竹林名士以地理环境而定。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载:“康寓屠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 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砑王 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9这是七贤的称号见于史料的较 早记录。北魏郦道元考证“竹林之游”的地点认为:“清水⋯⋯又迳七贤祠东,左 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郭缘生《述征记》云:‘白鹿山东南二十五里,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眷49,第L375页。 ⑦同上,卷49,第1374页。 ③[唐]虞世南攫,《北堂书钞,,四库全书第889册,第475页。 ④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96页。 ⑤ <世说新语·文学》第九十四条注:“宏以夏候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 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潜冲为竹林名士,装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庾子嵩, 王安期、 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为中朝名士。”同上,第272—273页。 ⑥[晋]陈寿撰,《三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21.第606页。 有嵇公故居,以居时有遗竹焉。’盖谓此也。””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卒于魏元帝景元 四年(263)。《晋书·阮籍传》说他“容貌壤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 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 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9他是一个有才学,又高傲放达的文人。 《晋书》本传载其很小的时候便以文采受到族人的重视。十六岁时,阮籍随族 父去东郡,当时的兖州刺史王昶早就听闻其名,要求会见他。两人见面,阮籍 半天不说一句话,王昶认为这个青年人深不可测。正始三年(242),新任太尉蒋 济听说阮籍有隽才,便想征辟他做太尉掾,阮籍先是婉言拒绝,后迫于压力才勉 强出仕。不久便借病辞归。后来他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尚书郎。正始十年间,阮籍 断断续续出仕了几次,最后都因病辞官归隐。 正始四年(243),即阮籍任太尉掾的第二年,嵇康带着他的《养生论》来到 洛阳。当时的洛阳是玄学中心,是士子们向往的思想圣殿。《文选》卷二十一颜 延年《五君咏》注引孙绰《嵇中散传》日:“嵇康作《养生论》,入洛,京师谓之 神人。向子期难之,不得屈。’%康字叔夜,谯国锾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 卒于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入洛时二十岁左右。。《晋书·嵇康传》载他:“有 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 以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 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嵇康容 貌俊美,气质飘逸,才华不凡,难怪京师人要称他为“神人”了。在洛阳,嵇康 积极参加玄学清谈,著述立说。其《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及《释私论》等便是这 一时期的论辩佳作。嵇康以卓越的才能受到曹魏皇族的注意,不久,他便娶魏宗 室沛王林之女为妻。嵇康并非出身名门大族,《晋书·嵇康传》曰:“其先姓奚, 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锤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他的父亲曾在曹 操手下做过官职不高的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侯外庐认为:“考康家居谯国,乃曹 魏发迹之地,则自其父由贱族而攀附升腾,实极为可能之事。”。嵇康以寒族攀附 上曹魏宗室,但在那个寒族普遍受鄙视的年代里,他并没有因此在政治上得以施展 抱负,而是仅以长乐亭主婿身份迁郎中,后又迁中散大夫,这两个职位均是闲职。 ①[北魏]郦道元著,王先谦校,《水经注》,巴蜀书社,1985年9月·第19l页· @[唐]房玄龄等攒,‘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9,第1359页。 @[南朝粱]萧统编,【唐】李普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008页· ④陆侃如撰,‘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536页a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9,第1369页· @同上,卷49,第1369页. ⑦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lO月,第127页· 3 由此看来,嵇康在曹魏的政治舞台上并不怎么得意。 嵇康入洛后,首先结识了后来成为竹林七贤一员的向秀。向秀比嵇康早来到 洛阳参加玄学清谈,寻求出名的机会。《晋书·向秀传》载:“向秀字子期,河内 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与康论养生,辞难往 复,盖欲发康高致也。”⋯向秀、嵇康通过辩论相识,以旨趣相同而交好。向秀生 卒年不详,陆侃如以为年辈似在阮、嵇之间,约生于公元二二零年左右。罾 山涛宇巨源,河内怀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卒于晋太康四年(283)。 他是一个“介然不群”。,有气量又有政治才能的人,十七八岁便得到同族的敬重。 《世说新语·赏誉》第十条载:“王戎日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 知名其器。”’⋯同条刘孝标注引顾恺之《画赞》日:“涛无所标明,淳深渊默,人 莫见其际,而其器亦入道。故见者莫能称谓,而服其伟量。”。当时名士裴楷评山 涛“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9。山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举 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 七贤中,唯刘伶的史料记载最少。刘伶字伯伦,沛国人,生卒年不详。《世说 新语·容止》第十二条谓“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颧,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9同 条注引梁祚《魏国统》云:“(伶)形貌酰陋,身长六尺,然肆意放荡,悠焉独畅, 自得一世。”。从刘伶的行为和他仅存的《酒德颂》一文可见,庄子的“齐物论” 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其他几人相比,刘伶是一位真正的秉持庄子 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隐士。《晋书·刘伶传》说他:“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 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9 阮咸字仲容,生卒年不详,其传附在《晋书·阮籍传》后,约三百馀字。列 举了他“任达不拘”、“纵情背理”的一些狂放之举。余嘉锡在《世说新语·品藻》 第七十一笺疏中说:“仲容借驴追婢,偕猪共饮,贻讥清议,直一狂生。徒以从其 叔父游,为之附庸而已。””余说有一定道理。如果仅从行为放诞方面来说,阮咸 ①[唐]房玄龄等撮,‘晋书》,中华书同,1974年11月.卷49,第1374页。 ②陆佩如撰,‘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537页。 ③[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3,第1223页。 ④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423页。 @同上,第423页。 @同上,第422页。 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3,第1223页- ⑧余嘉锡撰,t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613页。 @同上,第613页。 ⑩[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9,第1376页· 0D余嘉镯攮,‘世说新语笺琉》,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537页。 远不及其叔,更不及元康名士,他所以能厕身“竹林之游”,在于他“妙解音律, 善弹琵琶”。⋯《世说新语·术解》第一条记载了阮咸于音乐方面不同凡响的才能, “苟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谙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 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 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 下正尺。苟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服阮神识。”@阮 咸正是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得到时人的肯定。 王戎字溶冲,琅砑临沂人,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卒于晋永兴二年(305)。 (二) 竹林之游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东晋的史籍。孙盛《魏氏春秋》、袁宏《竹 林七贤传》、戴逵《竹林七贤论》等并有叙及。关于七贤名目的产生,陈寅恪提 出:“所谓‘竹林七贤’者,先有‘七贤’,即取论语‘作者七人’之事数,实与 东汉末三君八厨八及等名同为标榜之义。”。东汉名士集团如三君、八俊、八顾、 八及、八厨与魏时名士集团如四聪、八达,这些名号都是这些人活着的时侯的称 号。这种文化现象自东汉以来,便已十分常见。因此,“竹林七贤”恐怕在正始 前后就已经有此名了。“七贤”为事数,系标榜之义。“竹林七贤”这~名号便是 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物。 学术界对“竹林之游”的时间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陆侃如把七贤并居山阳, 开始“竹林之游”的时间考订在正始六年(245),并引《水经注》考订“竹林” 之址,认为山阳确是七人游乐聚会的场所。。刘汝霖认为竹林之游应集中在甘露 二年(257)。他说七贤的竹林聚会不是短时间事,然而正元二年(255),嵇康才 与阮籍相交,甘露元年(256)嵇康避难在外,只有这一年中,七贤聚会时间较 长,故系其事于此。印丁冠之认为七人活动较集中的应该在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 的一段时间内。。高晨阳则把“竹林之游”的时间考订到嘉平三年(251)。。笔 者以为对七贤“竹林之游”时间的考证是研究“竹林七贤”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魏晋之际的政治环境、学术背景差异较大,不同的背景会对“竹林之游”的性质 等问题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就陆侃如的观点来看,嵇康于正始六年寓居山阳,向秀大部分时间也随嵇康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9一第1363页。 ②余嘉锡摄,‘世说新语笺琉》,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703蕊。 ③陈寅恪著,《金明馆丛稿韧编》,上海古籍出版杜,1980年8月,第181页。 ④陆侃如撰,<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545页。 ⑤刘汝霖撰,《汉晋学术编年》,中华书局,1987年12月,第426页。 @方立天等编,‘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编,齐备书杜,1980年11月,第157页。 ⑦高晨阳著,t阮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27页。 S 在山阳。可能从这时起,在山阳嵇康家中的竹林边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玄学清 谈中心。此时七贤的另外几位尚未参加。因为山涛此时为郡吏,阮籍可能仍在尚 书郎任上,王戎也年仅十二三岁。因此,正始六年只能说是“竹林之游”的酝酿 阶段。刘汝霖认为嵇、阮相识是甘露元年的事,显然有误。此时山涛已经完全依 附于司马氏集团,与竹林精神背道而驰。高晨阳认为阮籍在曹爽被诛后,被司马 懿辟为从事中郎。嘉平三年(251),司马懿卒。第二年,复为司马师从事中郎。 他只有此时有一段时间,有可能到山阳去。这里有两点被忽略的地方:(一)正始 七年前后至正始十年正月这段时间阮籍闲赋在家。(二)对嘉平三年没有做详细考 察。司马懿死于该年八月的秋天,葬于九月。阮籍嘉平四年夏即为司马师从事中 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去完成“风誉扇于海内”。的聚会似乎不大可能。 《世说新语·贤嫒》第十一条载:“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又《晋 书·山涛传》载他:“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9 正始八年以后,随着政治局势的不断恶化,阮籍、山涛等人纷纷隐居不仕,观望时 局发展。⋯《晋书·山涛传》中记载了发生在山涛与同僚石鉴之间关于政治形式的 讨论:“(涛)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日:‘今为何等时而眠也!知太傅卧何意?’ 鉴日:‘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日:‘石生无事马蹄间邪!’ 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隐身不交世务。”9至嘉平元年阮籍为司马 懿属官止,竹林之游的主要参与者都闲居不交事务。因此正始八年至嘉平初年是 “竹林之游”最有可能的时间段。竹林七贤中王戎的年龄最小,但他的才智却非 寻常人可比。史书对阮、王两人的忘年交做了饶有趣味的描述:“(王)戎年十五, 随父浑在郎舍,阮籍见而说焉。每适浑俄顷,而在戎室久之。乃谓浑:‘溶冲清赏, 非卿伦也。”’@同条又引《竹林七贤论》说:“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适浑, 坐未安,辄日:‘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反。籍长戎二十岁,相得 如时辈。”o阮籍在与同僚王浑的交往中,逐渐发现王戎这个素有“神童”之称的 少年不同凡响的思辩能力,两人遂成忘年之交。《晋书》本传中记载的发生在王戎 少年时的两件事,就足以表现他天才般的聪慧。“戎幼而颖悟,神采秀微。视日不 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崖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 ①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琉,,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727页。 ②同上,第679页. @[唐]房玄龄等攮,《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3·第1223页a ④ 《晋书·阮籍传》载:“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固以疾辞,屏于田里。”同上,拯49,第1360 页。 @同上,卷43,第1223页· ⑥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766页。 ⑦同上,第766页。 在槛中臆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趋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日: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锄王戎因此有神理之称。阮籍是极有 可能与这样一个早慧的少年相交的。并且在他参与竹林之游时,把王戎介绍给其 他人。 《晋书·嵇康传》载:“(康)有奇才,远迈不群。⋯⋯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 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讶王戎,遂为竹林 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参加“竹林之游”的人除了七贤之外,可能还 有当时的~些士人。嵇康寓居山阳后结识了阮德如、吕安兄弟、郭遐周兄弟等人, 他们大概也参加了“竹林之游”。 正始末年玄学家在政治领域的失败并未中断玄学的发展。相反,玄学在天才 哲学家王弼的推动下,形成了发展过程中第一个理论高峰。玄学聚会仍在继续, 只是蒙上了一层无法挽救时局的悲哀。与京师洛阳的玄学清谈遥相呼应,参与“竹 林之游”的诸人也在清谈玄理,思辩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七贤中嵇康、阮籍、阮 咸三人精通音律,善于弹琴,二阮、刘伶、山涛喜欢饮酒。因此“竹林之游”的 主要活动方式是清谈玄理、弹琴啸歌和饮酒,往往三种形式并行。嵇康在《酒会 诗》中就描写了当时擗宴的情景: 乐哉苑中游,周澜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基邈高踌。林术纷交错,玄池 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鳢鲭。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醅, 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 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林木扶疏,百华竞放,清流飞禽的苑周中,参与清谈的人们或激烈地辩论玄学问 题,或IlSJll高歌,或挥琴奏曲,这就是竹林清谈的迷人场景。《世说新语》中也记 载了竹林之游的情况: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而王戎后往。步兵日:“俗物巳复来败人意!” 王戎臼:“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试把竹林诸人的家世背景同在朝的玄学家的家世背景作一比较,能明显的看 到玄学在不同社会阶层产生的影响。作《本玄论》为玄学树起旗帜的夏侯玄,“字 太初,谯国人,夏侯尚之子,大将军前妻兄也”画,“少知名,⋯⋯爽之姑子也。累 迁散骑常侍、中护军”@。他的祖上是汉代的滕公夏侯婴。何晏,“何进孙也。母尹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3,第1231页· ②同上,卷49,第1370页。 @戴明扬控注,‘嵇康集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卷1,第72页。 ④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琉》,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781页。 @同上,第285页. @[晋]棘寿攮,‘三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9,第295页。 7 氏,为太祖夫人。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正始年间何晏位至吏部尚书。王弼 是王粲族孙,其先祖皆为汉三公,且家学渊源深厚。这三人是玄学在官方的代表, 他们均出身世家大族,为名门之后。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有“四聪”、“八达”学之称的 一批士人在正始年间也均历显位。这就与竹林诸人形成鲜明对比。七贤中,阮籍、 嵇康、阮咸、刘伶、向秀几人的先辈没有见之史传的,而且七贤在正始年间所任 之职大都很低微。关于山涛的家世,王仲辈说:“司马氏的姻亲都是当时世家大族, 如司马懿妻母河内山氏,是山涛的祖姑母。由此可见山涛也是世族出身。”9山涛家世 背景较高,但他又早年失怙而家贫。王戎为名门之后,《世说新语·德行》注引《晋 诸公赞》曰:“戎字溶冲,琅讶人,太保王祥宗族也。”9王戎虽然为世家出身,但 他参与“竹林之游”时年龄尚小,后来才任职晋朝,位历显贵。因此,就“竹林 七贤”总的社会地位而言,他们是玄学在一般士人中的代表。正如唐长孺在《魏 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一文中所说的:“魏晋玄学可以概括地分为正统的或在朝 的玄学家或别派的或在野的玄学家。”⋯ 综上所述,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阮籍、嵇康等人自发地在山阳组成了一个 玄学清谈中心,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倾向,代表着玄学在一般士人中的发展,与 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官方玄学遥相呼应。因此,七贤的“竹林之游”是带有文人 色彩的民间玄学团体。山阳的这个清谈中心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时风誉 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二 “竹林七贤”与曹魏后期的政治形势 (一) 正始改制与典午之变 曹魏时期的世风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不同于两汉的变化。魏文帝“嘉 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赞成汉初的黄老之治。明帝施政则以儒学为本,是 “尊儒贵学,王教之本”@的儒家观点的代表,他曾下诏:“中敕郡国,贡士以经 学为先”@。虽然提倡儒学,但明帝本人却是个任心而行,不愿受儒家道德约束的 ④[晋】陈寿接,1--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9,第292页。 ⑦ 《三孱志·魏志·诸葛诞传》注引《世说》曰:“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邓飚之徒,共 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辈3八人为八达。”[晋]陈寿撰,‘三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 月,卷28,第769页。 ③王仲荤著,《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34页a ④余嘉锅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9页· ⑤唐长孺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兰联出版杜,1978年11月r第323页· ⑥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t第727页· ⑦[晋]陈寿撰,‘三周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2,第88页, ⑥同上,卷3,第94页。 ⑨同上,卷3,第94页. 帝王a曾经身仕两朝的傅玄在给晋武帝的奏疏中总结了魏朝的特点,他说:“近者 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 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哪曹魏自文帝以后的世风以通达为主, 玄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儒学的伦理道德在曹魏政权中自上而下地被抛弃了, 而这种抛弃的结果便是引导了~种自由、开放的社会风尚。景初三年(239),明 帝崩,年仅八岁的齐王芳即位,由宗室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两位辅政者, 曹爽支持玄学,是“新学”9在政治上的支持者;司马懿是三朝元老,他是朝中儒 学一派的代表。正始十年间,曹爽通过几次政治行动在权利上架空了司马懿,取 得了政治优势。大约从正始初年到正始三年的这~段时间内,曹爽使“兄弟并典 禁军”。,其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又“多树亲党”。,先后起用何 晏、邓飚、丁谧、毕轨、李胜、夏侯玄等人,委以重任。又听从丁谧的计谋,尊 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外以名号尊之”9,“诸事希复由宣王”。,曹魏大权掌 握在了以曹爽为首的玄学政治家手中。 这些玄学政治家在掌握了实际统治权后,便试图用玄学的政治理论为指导, 改革旧有的政策。至正始五年前后,以曹爽为首的玄学派不仅在思想领域大倡玄 风,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还在政治上大权独揽,成为曹魏的实际统治者。在思想 和政治条件成熟的基础上,从正始五年起,曹爽、何晏等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史称“正始改制”。正始改制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一)改革九品中正制,削弱中正在 官员选举过程中的权利,减少选举中存在的弊端。(二)改革官制。面对曹氏政权 从建立之初便有的机构重迭臃肿的状况,夏侯玄提出废郡建县,精简郡守属宫上 万人。(三)改革务崇奢侈的世风,提倡简朴,严格封建等级制度。。从理论上讲, 这次改制是针对政权体系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各 方面的原因,这次改制却加速了曹爽集团的灭亡。 改制至正始八年完成,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而是造成了“所存虽高,而事不 下接,民习于旧,众奠之从”⋯的局面,使改革派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改制同时也 ④[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周,1974年11月,卷47,第1317页。 ②汤用彤把魏晋时代的学术思想分为“旧学”与“新学”两派.“新学”就是通常所谓的玄学,“旧 学”即儒学。《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第111页。 ③[晋]陈寿撰,1---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9,第282页。 ④[唐]房玄龄等掇,《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I,第16页。 ⑤[晋]陈寿攘,《三周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9,第282页。 @同上,卷9,第284页. ⑦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载:“夫官才用人,图之柄也,故铨衡专于台阁,上之分也,孝行存 乎阉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宣省郡守. 但任刺史;⋯⋯郡吏万数,还亲农业,⋯⋯宜大理其本,准度古法.文质之宜,取其中则,以为 札度,车舆服章.皆从质朴,禁除束俗华丽之事。”同上,卷9,第295--298页。 ⑧同上,卷28,第759页。 9 损害了朝中一部分人的利益,把他们推向司马懿一方。一方面是资历尚浅的有浪 漫思想的玄学家的改革,一方面是深藏不露德高位重的儒学重臣的反对。加之曹 爽等人日益骄奢淫逸,引起朝野的普遍反对。因此,到正始末年,在看似平静的 局面下涌动着政变的潜流。 改革派里的何晏意识到曹爽集团的政治危机,“是时曹爽辅政,识者虑有危 机。晏有重名,与魏姻亲,内虽怀忧而无复退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引《文章叙录》也说:“曹爽秉政,多违法度,(应)璩为诗以讽焉。其言虽颇 谐合,多切时要,世共传之。”。阮籍也像当时的有识之士一样,对时局表示了极 大的忧虑。他在《咏怀诗》其十一首中写到: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骚驳。远望令人悲, 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 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这首诗后人解释者很多,黄节在阮诗注释中々|用何焯、蒋师焓的解释,以为甚得 阮旨。何日:“此篇以襄王比明帝,以蔡侯比曹爽。嗣宗爽之故吏,痛府主见灭, 王室将移也。‘朱华’句谓私取先帝才人为伎乐;‘高蔡’句谓兄弟数出游也。”。蒋 日:“按《曹爽传》有南阳何晏、邓飚、沛国丁谧。晏乃进之孙,飚乃禹后。《后 汉书·何进传》:‘南阳宛人。’《邓禹传》:‘南阳新野人。’是皆楚士,皆进自爽。” 。据此,本诗当是讽刺明帝及曹爽、何晏等人。诗以咏史刺今的形式写出,前六旬 用《楚辞·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皋兰被径兮斯路渐”,“青骊结驷兮 齐于乘”,“日极千里兮伤春心”。的成辞,以讽曹氏君臣游冶无度。后面则以《战 国策·楚策四》中的蔡圣侯游冶亡国比喻曹爽等人。诗人说:“远望令人悲,春气 感我心。”又说:“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表达了自己对曹魏政权衰落的顾恋 和同情。正始末年的政治危机随着正始八年(247)司马懿“称疾避爽”。而更加 严重,一场政治巨变一触即发。 正始十年(249)正月。,在经过了近两年的暗中准备后,司马懿发动了清剿 曹爽政治集团的关键一役,史称“典午之变”或“高平陵事变”。十年正月,曹爽 兄弟随少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扫明帝。司马懿利用曹爽集团倾城而出,京都空虚的 ①余嘉锈撬,‘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553页a ②[晋]陈寿撰,1--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2l,第604页。 @阮籍著,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17页。 ④同上,第17页。 ⑤同上,第17页. ⑥吴广平编注,‘束玉集》,岳麓书社,2001年8月,第37--38页。 ⑦[晋]陆寿撰,‘三霉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9.第284页。 @正始十年四月改元嘉平. 10 良机,迅速勒兵占据了京畿各要塞。曹爽在突然发生的政变前慌了手脚,拿不出 一点办法,只好束手就擒,结果曹爽及其重要党羽被司马懿全部诛灭。在这场权 力之争中,司马氏集团基本上控制了政局,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但是,司马 懿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乘胜追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血腥镇压,为最终篡权扫 清了障碍。典午之变后,史籍记载又发生了几次重大事件:嘉平三年(251),太 尉王凌谋废少帝曹芳,改立楚王曹彪为帝,并企图迁都许昌,摆脱司马氏对曹魏 皇室的控制。谋败,王凌被夷三族,楚王彪被赐死。嘉平六年(254)少帝曹芳深 感权力被侵,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宫令乐郭、冗从仆射 刘贤等,谋以夏侯玄代司马师辅政。事泄,李丰、夏侯玄等被夷族,曹芳被废, 司马氏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正元二年(255),镇东将军诸葛诞又以淮南兵反, 被司马氏镇压下去。甘露五年(260),高贵乡公曹髦谋诛司马昭,被杀,司马昭 改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从嘉平元年至甘露五年十年间的时间中,政局极度混乱, 司马氏父子先后镇压三淮反叛,废杀二少帝。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 司马氏父子在一步步的篡权过程中,对反对者的镇压是极其残酷的。腥风血 雨的政治气氛,在士人心中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识者虑其有危机”⋯,人人 自危,朝不虑夕,普遍对命运感到极大的忧虑。这种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士 人对世事往往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当后朝司马氏的子孙们回头看晋改朝换 代的这段历史时,犹有不敢面对天下的羞愧。《世说新语·尤悔》第七条载: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日: “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西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 同已。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着床日:“若如公言,祚安 得长!”@ 司马氏用以夺取天下的手段太残忍。近人柳诒徵便说:“何晏、邓飚等事曹爽,志 在强魏之宗室。司马懿以诡谲杀爽等,而世论多集矢于何、王,非确论也。”9柳 氏实是为何、王玄学鸣不平。 (二)司马氏集团的高压统治及对士人的影响 “典午之变”结束了一个时代,改变了社会发展方向。政变中司马懿一举诛 灭曹爽、何晏等八族,杀死了三千多人,造成了名士减半、天下震动的恐怖局面。 政变中,何晏等正始名士被杀,王弼也“以公事免。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 另一玄学主将夏侯玄因出任征西将军而逃过此劫,政变后不久,他便被调回京师 ①采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553页· ②同上,第900页。 @柳诒微蓍,‘中国文化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3月,第375页· ④[晋]陈寿撰,<三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28,第796页。 11 任大鸿胪之职。面对自己的处境,夏侯玄采取了小心谨慎的态度以避祸保身,“夏 候太初见召还洛阳,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砚”⋯。以何晏、王弼为首的正 始玄学倍受打击。晋尚书卫欢见乐广与中朝名士清谈,感慨地说:“昔何平叔诸人 没,常谓清言尽矣。”9以天下名士减半的情况推测,何晏、王弼畅演的官方玄学 在经过了司马氏几次残酷的清剿后恐怕被消灭殆尽了。 司马氏是汉以来的儒学大族,这个政治集团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重又提 倡名教。司马懿本人就“博学洽闻,伏膺儒教”9。晋室开国元勋如颍川苟氏的苟 凯、萄晶,平阳贾氏的贾充,颍川钟氏的钟毓、钟会,东海王氏的王肃,河东卫 氏的卫瑶等也都是东汉以来的学门。政权重新掌握在儒学重臣的手中。他们为了 维护自身利益,重新确定名教的独尊地位。在伦理上宣扬孝道,钳制思想,反对 玄学扇起的自由之风。司马氏政权对士人的要求也从“才学”转向“忠”、“孝” 的道德标准,又回到了汉以来用儒家伦理治国的老路上去了。然而,儒学自东汉 以来已经衰落到“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的地步。儒学本身的僵化没落是正 始玄学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司马氏掌权后,重提儒家伦理,其中欺骗和虚伪的 成份更大。司马氏篡权的功臣何曾就是一个极声色之欲的伪君子。《晋书·何曾传》 载其: 性至孝,闽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鐾幸之好。然性奢豪,务在华侈。 帏帐车服,穷极绮丽,橱膳资味,过于王者。⋯⋯日食百万钱,犹目无下箸 处。@ 阮籍便写诗讥讽这些“札法君子”的造做虚伪: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 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 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志愁我肠。9 这个何曾指责阮籍是“纵情背礼”。之人,应该被流放以正风俗,而他自己恰又是 一个“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的伪君子。正始以后短短的十几年问,司马氏 废弑三少帝,大杀大砍不肯归附自己的大臣名士,而这正是打着名教的旗号进行 的。明明是怀着不可告人的野心去杀人,还要为这血理的杀戮大唱赞歌,把被杀 者打入谋逆的行列。名教在司马氏手中纯粹地成了他们清除异己,谋权篡位的工 ①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琉》,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285页。 ②同上,第434页。 ③[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I,第l页。 ④(汉]班固著,[唐]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75年4月,卷30,第1728页· ⑥[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35,第998页· ⑥阮籍著,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80页· 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33,第995页- 具。 竹林七贤以共同的思想志趣结伴游于山阳,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司马氏对 异己势力迫害的加重,七贤很快地分化了。是同情曹魏继续保持政治独立,还是 转向司马氏以求新的发展,抑或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妥协?很快地,诸人便做出了 各自的抉择。 竹林之游以山阳为活动场所,以嵇康、阮籍为代表,是正始年间在一般士人 中发展起来的玄学清谈团体。对于掌权后急于笼络人心的司马懿来说,这个“风 誉扇于海内”的士人团体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魏 氏春秋》就说阮籍“后朝论以其名高,欲显崇之”。。阮籍成为司马懿政权笼络的 主要对象。政变后不久,司马懿便“命籍为从事中郎”。。阮籍对正始年间的几次 征辟,大都采取了不愿合作的态度,这次他并未推托。从同时代人李喜的被征可 以看到当时大部分士人的处境。《世说新语·言语》第十六条载:“司马景王东征, 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日:‘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 喜对日:‘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9同 条注引《晋诸公赞》日:“喜字季和,上党铜疑人也。少有高行,研精艺学。宣帝 为相国,辟喜,喜固辞疾。景帝辅政,为从事中郎。累迁光禄大夫,特进。赠太 保。”⋯司马师征召李喜和司马昭征召刘毅的手段相同,都采用了威逼的方式使其 就范。@从这也可以看到阮籍不得不赴命的原因。阮籍在《咏怀诗》中也写到他的 处境: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 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若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 冰,谁知我心焦19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充满了浓郁的畏世惧祸的感叹。《咏怀诗》 中有大量的描写个人处境的诗句:“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彼纷纶客,泛泛 若浮凫。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唧;“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面对司马 氏的政治高压,为了苟全性命,阮籍只有接受征辟,违心地加入司马氏政治集团。 ①[晋]陈寿撰,《三国志,,中华书同,1975年4月,卷2I,第605页。 ②[唐]房玄龄等攫,《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9,第1063页。 ③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77页a ④同上,第77页。 ⑥ ‘晋书·刘毅传》:“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时人谓毅忠于魏氏。而帝以其顾望,将 加重辟,毅惧,应命。”[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11月,卷45r第1272页 ⑥阮藉著,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43页。 ⑦[清]王先谦撰,《诗兰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2月t第691页。 ⑧阮籍著,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51页- ⑨同上,第4页。 面对这场政变及后来的一系列血腥镇压,嵇康一改正始年间不问政事,醉心 养生清谈的态度,一变而为激烈地抨击时政,表现出他性格中“刚介”的一面。 嵇康敏锐地感觉到世事艰险,生命堪忧。他的理想是“岂若翔区外,浪琼澈朝霞。 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但是“良辰不我期, 当年值纷华。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生不逢时,想要养生隐逸已不可能。 戴明扬引陈祚明评语说他:“慨世甚深,故决意高蹈,不能随世浮沉,虽逸亦已 难,盖欲矫本性,此事诫甚难也。”。那么,是学别人随波逐流吗?这完全不合作 者的性格。“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 安步将焉如。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在这样艰难的世道中,名位只会带 给人更多的忧虑和灾难,这和阮籍的观点是一致的
本文档为【“竹林七贤”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5-15
浏览量: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