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榴窗随判》(白话版)

《榴窗随判》(白话版)

举报
开通vip

《榴窗随判》(白话版)白话《榴窗随判》(维摩精舍丛书之一) 袁焕仙口授 惟震转白 译序: 在中佛网论坛禅宗版内看到迂腐汉师兄慈悲辛苦贴出袁焕仙老居士的《榴窗随判》。可惜原著文言,有些师兄看起来会吃力的。弟子今发心在论坛陆续将其转换为白话文,尽量做到准确,通俗。同时请所有师兄不吝法施,对于弟子的转换的错误或不同看法请一定直言不讳,就是对原著有不同看法也请直言。只要是言之有物,闻之成理,弟子将一并修改收入文中,使他后来师兄自以法眼拣择。 此记惟震于己丑年四月初八日 原序从略 一、 判名 问曰: “梵语禅那,此云静虑,是禅宗者同此禅邪?异此禅...

《榴窗随判》(白话版)
白话《榴窗随判》(维摩精舍丛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之一) 袁焕仙口授 惟震转白 译序: 在中佛网论坛禅宗版内看到迂腐汉师兄慈悲辛苦贴出袁焕仙老居士的《榴窗随判》。可惜原著文言,有些师兄看起来会吃力的。弟子今发心在论坛陆续将其转换为白话文,尽量做到准确,通俗。同时请所有师兄不吝法施,对于弟子的转换的错误或不同看法请一定直言不讳,就是对原著有不同看法也请直言。只要是言之有物,闻之成理,弟子将一并修改收入文中,使他后来师兄自以法眼拣择。 此记惟震于己丑年四月初八日 原序从略 一、 判名 问曰: “梵语禅那,此云静虑,是禅宗者同此禅邪?异此禅邪?若言同,则此禅者义仅六度之一,而是禅宗妙该万有之全;若言异,诸名实多,何独袭此而不他名?” (有学人)问(先生)说: “梵语里面的‘禅那’,中文里叫做‘静虑’。那么,禅宗的‘禅’是和这‘静虑’相同还是不同呢?如果说相同,这种‘静虑’之‘禅’只是六度法门中的一种方法而已,而禅宗的精妙却是无所不包,涵盖万有的;如果说不同,(在佛法上)名相实在太多了,为什么(禅宗)单单要以此(‘静虑’‘禅那’)命名,而不叫其他名字?” 判曰:“如此昧心乱统,成何矩范?” (先生)评判道:“(你)这样昧着良心扰乱(禅宗)纲要,还有什么规矩在?” 进云:“理以究而明,何得厚诬学人乱统?事以激而大,不合深斥吾侪逾行。” 进言(的学人)说:“道理要探究才能明白呀,(您)为什么(这样)严重地诬称学生‘扰乱(禅宗)纲要’?事态(变故,矛盾)会因为阻碍激化而越来越大,(您)不该(这样)深深地斥责我辈逾越(规矩)乱行?” 曰: “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禅宗之禅与六度中位当第五之禅是同是异且搁不论,无容深研。即今问话者与未问话者是同是异,试道一句看!若道得,许汝拈头作尾,以实为虚,把逆作顺,以佛为魔,踏毗卢顶上行,从绿荫丛里过;若道不得,乌得不云乱统?云何不是逾行?” (先生)说: “(唉!)狮子会直接扑向投掷的人,(而你却像)狗(一样)追着(我扔出的)土块!(你说道理需要探究。但是要知道)越解释(被文字义理等相的)缠缚会越牢固,越辩论于真实义反而愈加庞杂(无法依从)!(你提出的)‘禅宗之禅与六度中位当第五之禅是同是异’(这个问题)先放下不讨论,也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就现在问话的人和没有问话的人一样还是不一样?试着说一句看看!如说得出,允许你‘拈头作尾,以实为虚,把逆作顺,以佛为魔,踏毗卢顶上行,从绿荫丛里过’(许你见性,可妙用无穷)。如果说不出,那(你这样的提问)难道不是乱统?怎么不是逾行?” 进云: “昔圭峰云:‘欣上厌下而修者,外道禅;正信因果不舍欣厌而修者,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具理而修者,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心,亦名一行三昧,一名具如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此心也。’又判云:‘达摩未到此土,古来所解皆前四心,诸高僧修之都得功用,即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立三止三观教义,虽极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前之诸禅行相。惟达摩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云云。又检曰:‘宗习者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先祖革昧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已有所凭,爰任千灯千照’等如是说。彼且云云,何得厚诬学人乱统,深斥吾侪逾行?” 进言(的学人)说: “昔日圭峰禅师说:‘喜欢上乘厌弃下劣(为了在修行中追求上层次)而修行的,是外道禅;能正确认识并相信因果,但不能舍弃欣厌(追求层次)而修行的,是凡夫禅;领悟到无我真空之理,偏于空性之法而修行的,是小乘禅;领悟到我法双空,我法都是空所显现,根据这样的义理修行的,是大乘禅;如果能当下领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证见真理,远离一切烦恼过非之智慧)本来自在具足,此当下心即是佛心,根本无有差别,按照这个修行的,是最上乘禅。也叫做一行三昧或具足三昧(行住坐卧皆在直心境界中之三昧)达摩祖师门下辗转相传的就是此心!’(他)又评判说:‘达摩祖师没到中国来时,前人所理解修证的都是(外道乃至大乘)这前四种心。许多高僧修行也取得一定得成就。如南岳天台宗根据(空谛、假谛、中谛等)三谛(空谛谓诸法空无自性,体不可得。假谛谓诸法宛然而有,施设假立。中谛谓诸法其体绝待,不可思议,全绝言思。)的义理,确立了三止三观(‘止’即指精神统一而达无念无想的寂静状态,‘观’指以智慧思惟观察某一特定的理趣或事物。为天台宗的根本教义。天台智顗最重止观法门,将之分为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圆顿止观三种)的教义。虽然也是极致圆妙,但是它趣向进入门户次第,也只是前四种禅的修行方法。只有达摩祖师所传,当下即同佛体,与前各门有本质的区别!’这些说法外,(他)又检定说:‘禅宗修习的人,能得(本来心)则成贤圣,很快证得菩提;失却(本来心)就入了邪魔,很快进入恶道涂炭。所以早先的祖师最初改变愚昧(的禅法)为防止学人不得反失,才暂且一人传一人。后辈有了明确的依凭,于是可以(一花开五叶乃至)千灯千照,广泛传承了’这些言说,他(一代宗师)都如此云云。(您)为什么(这样)严重地诬称学生‘扰乱(禅宗)纲要’,深深地斥责我辈逾越(规矩)乱行?” 先生曰: “咄!如此恶口,何有吾宗!”于是凝然据座,进无语。久之,曰:“会么?” 先生说: “咄!(住口!我前面都白说了吗?)这样狡辩!(学人)都像你这样恶口狡辩,那里还有禅宗的存在!”说完神情专注正襟危坐。进言的学人无话可说。过了好久,先生说:“明白了吗?” 进云: “不会。” 进言的学人说:“不明白。” 乃曰: “于此会去,尚云落二落三,矧此不荐,敢云胜行?既非胜行,即是乱统。既是乱统,何行不逾?” 先生说:“从这里能明白体悟去,也只能说落二落三(已经不是顿悟当下了)。况且从这里都不能悟入,怎么敢说能承担(禅法)修行?既然不能承担(禅法)修行,(说那些问题)就是乱统。既然乱统,还有什么规矩能守住?” 进语阻气抑,礼求朗示。 进言的学人语塞,气焰也压了下来。礼貌地向先生请求明朗的开示。 先生曰: “此事人人具足,一切圆成,然未证据者,才涉思维,遂尔白云万里,矧乃逐末迷本,妄计黑白,横生异同耶。如此行心,何年乃彻?讵知诸名无常,皆依假立,必究名相?圭峰既以剖析,胡劳嗜痴?且一切唯心,何缘去取?极其至,法尔如幻,心亦强名。明知幻法,横课长短,妄立自他,云乎不碍证此?不但圭峰所谓之五种禅为无疾而呻,而临济三玄、曹洞五位、沩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三关、天龙一指,何一而非门庭设施、一期方便?宁有实法欤?不仅此也,三藏十二部、三世诸佛教、一切贤圣言,悉是应病与药,黄叶止啼。当人当下明心,一切现成,理事皆足,所谓尝鼎一脔,余旨可知。若不尔者,任汝多闻,达古今,总是痴狂外边走也。 “至云‘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尤为权语。何也?得本无圣,何有菩提可证?一物也无,失从何失?既无有失,云何成邪?既无有邪,入何涂炭?若曰人传一人是有法可授也,至于千灯千照亦属法尔如然。当人不检己阙,惟求他珍,说云趁块,不其然乎?扑人狮子,固不尔矣。明此,开一禅门为八万四千禅门,尘尘尔、刹刹尔、法法尔,滴滴显慈仁之沛;以八万四千禅门入一禅门,圆圆透法尔之全。若以理求,若以事得,若以声音相貌判,白云万里。” 先生说: “这个事人人都具备,一切圆满成就。但是没有证得的人,才会用思维揣测,照这个样子则如白云万里(遮却晴空)。况且追求细枝末节迷失根本,妄想计较是非黑白,无端生出异同分别。这样子用心,哪年月才能彻悟?难道知道诸名相本无恒常自性,皆依因缘权且命名,还会探究名相吗?(关于禅法的问题)圭峰禅师既然已经剖析了,还用你痴迷(于此)吗?而且一切都是自心(所显),又依据什么(去判断)取舍呢?说到根本,法也如幻,心也是勉强命名。明明知道法相也是幻相,却又无端核定(各种禅法的高下)长短,糊里糊涂地成立自他分别,还能说不障碍修证根本吗?不仅是圭峰所说的五种禅是无病呻吟,就连临济的三玄、曹洞的五位、沩仰的九十六圆相、法眼的六相、云门的三关、天龙的一指(禅门各宗著名的接引学人的方法),哪一个不是接引学人权设的方法、一段时期内针对应机学人的应用手段?难道(那里)会有实法吗?不仅如此,三藏十二部经论、三世诸佛教语、一切贤圣言说,全是对症下药,为让小孩不哭拿黄树叶骗他说是金子罢了。当机的人当下明了本心,一切现成,理事皆足,就像尝了锅里一块肉,(就知道整锅肉的滋味一样,当下明了本心)一切意旨也都明了了。如果不这样,任凭你博闻强识,通达古今,都是既无知又自以为是地在禅门外边奔走罢了。   “至于说‘禅宗修习的人,能得(本来心)则成贤圣,很快证得菩提;失却(本来心)就入了邪魔,很快进入恶道涂炭。’,也是一种权且如此的方便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得到本有(自性本心)有什么神圣(可言),哪里有什么觉悟可证?(所谓本心也是勉强命名其实)一物也无,又能丢失什么?既然没有丢失,又说什么成邪?既然没有邪,又入什么恶道涂炭?如果说一个人传一人是有实法可以传授,那么像千灯千照那样的广泛传授也是实法传授(就不必非等到六祖以后一花五叶,广开禅门了)。当机学人不检查自己的宫殿,只追求他人的珍宝,说像狗一样追土块,不正是这个样子吗?知道直接扑人的狮子,自然不会这样。明白这些,那么开一禅门就是八万四千禅门,每一个灰尘、每时每刻、所有意趣,点点滴滴都能显现自性的慈仁充沛;用这样八万四千禅门融入一禅门中,则圆满的真心就会显现出万法具足。如果想用义理寻求,如果想从事相获得,如果想通过声音相貌评判,则如白云万里(遮却晴空)。” 进云:“余即不问。如何是白云万里?” 进言的学人说:“别的不问了。什么是‘白云万里’” 先生曰: “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先生说:“太阳快落下了,几座山峰青翠欲滴,撑船的人说那就是汝州的山(诗句脱胎自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在这里的意思是“我给你都说到太阳下山了,你还不明白说的就是你这个样子呀!”)” 二、判净土七问 问曰: “禅宗、净土是一是二?学人进业,何去何从?永明寿四料拣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次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三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云云。四偈出已,一时净宗风尚,禅席衰落。彼永明者方便言耶?如实谈耶?愿垂明示。” (有学人)问: “禅宗和净土是(修习哪个法门都)一样,还是(有区别的)二种法门?学人进行修习,如何拣择呢?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第二:‘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第三:‘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第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这样的言说。四料简出来之后,一时间修习净土宗(成为)风尚,禅宗却衰落。那么,他永明师(的四料简是)方便言说,还是如实说法?祈请(先生)明确说明。” 判曰: “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 转辩而义转渊。当人但自明心,何土非净?何净非禅?何禅非心?何心非自?自心既彻,何事不照?何义不通?为二为一,何去何从,不着问人,洞如观火。若不尔者,总为趁块韩卢,决非扑人狮子。所谓剑过已远而犹刻舟也,讵不悲乎?彼四料拣者,一期方便,捏怪空拳,原无实法,宁有是处?   “必曰‘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然则禅净二也,不然云何双举?讵知非禅不净,非净不禅?禅即净,净即禅,名固不一,体宁有二?若体二者,则二法也,岂圣人之道欤?故曰: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惟不二也,能净即禅,以治净宗,言花开见佛,佛即禅,禅即佛也。惟非一也,能禅即净,以治禅宗,说见性成佛,佛即净,净即佛也。宁舍禅净外而别有他佛他祖耶?今曰有禅有净土,当下即已作佛作祖,何必来生?既作佛已,何用不京?讵以虎而戴角能喻其锐哉?今既如是诤论,如是驰求,何曾梦见有禅有净土来?故曰:趁块韩卢,决非扑人狮子。至于有禅无净土,无禅有净土,无禅无净土,皆如上判,以例而悉,固非一隅反三,今不赘。盖先圣为初机开一方便入德之门耳。” (先生)评判道: “(唉!)狮子会直接扑向投掷的人,(而你却像)狗(一样)追着(人扔出的)土块!(道理)越解释(被文字义理等相的)缠缚会越牢固,越辩论于真实义反而愈加庞杂(无法依从)!当机人只要自明本心,何处不是净土?何处净土又与禅不同呢?什么禅法不是(为了)证心?哪种心性不是本自固有的?本自固有的心既然能够透彻,什么事情不明白?什么义理不通达?‘(禅宗和净土)是一样,还是(有区别的)二种法门,如何拣择,不用问别人,透彻的像看火一样。(学人)如果不能这样,都像追土块的狗(攀缘文字),不能像扑人的狮子(直契本源)。(揪着古人名句不放就像是刻舟求剑一样)已经离开剑很远了还在执著刻在船上的记号,难道不是很可悲吗?那永明师的四料简,不过是一定时间内的权且方便,就像是捏造神怪(故事)或空手握拳(说握有蜜糖来吸引孩童一样),原本没有实法,难道会有可以落实的地方?   “如果非要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这样的话禅净就是两种法门,不然为什么两者并举?(有这种想法的人)哪里能知道没有不成就净土的禅法,也没有不修禅法的净土?(所以)禅就是净,净就是禅,名相虽然不一样,本质会有区别吗?如果本质上有区别,就成了二法了,怎能是圣人之道(圣人是不二法门)?所以说:只有一个事实真相,其他的不一样的都不真实。(明白)只有不二法门,就能(领会)净宗就是禅宗,用此修习净宗,说花开见佛,佛心即是禅心,禅心即是佛心。(明白)只是名相不同罢了,就能(领会)禅宗也是净宗,用此修习禅宗,说见性成佛,佛境界即是净土,净土即是佛境界。难道离开禅心(佛心)净土(佛境界)外还有别的佛祖吗?现在说有禅(有佛心)有净土(达到佛境界),那么当下就已经作佛作祖了,何必(等到)来生?既然已经作佛,哪种妙用不是最大(最好)的(京是大的意思)?那里是用虎戴角能比喻得了它的猛烈呢?(你)现在既然这样诤论,这样放任攀缘,(可见你)做梦也没见过有禅有净土吧?所以说:追土块的狗,绝对变不成扑人的狮子。至于有禅无净土,无禅有净土,无禅无净土,全依照上面那样评判,用这样的例子应当明白,执著其一项不对其余三项更不要执著了,(所以)不再多说。都是先圣为了(接引)初机开设的一种方便入门之法罢了。” 又问曰: “治净宗者,口持佛号,得佛加被。如是履行,不但专工己有,力且借他,自他共掖,举必易擎。彼禅宗者,呵佛骂祖,力专在自,纵饶有人,其力难充。当否,祈示。” 又(有学人)问: “修习净土宗的人,口持阿弥陀佛佛号,得到阿弥陀佛佛加被(佛力帮持)。像这样修行,不但自己用功,还能得到他力,自力他力共同帮持,(就像)举东西更容易举起(一样跟容易成就)。而修习禅宗的人,呵佛骂祖,自单单依靠自力,纵然有人(师父点拨),他的力量也难以充足。(这样的看法)合适吗,祈请(先生)开示。” 判曰: “皮不存,毛安附?自不立,他何为?俗谛犹然,况踏毗卢顶上行耶?须知才起借他之念,便落怠倚之行。大大夫儿一闻便信,一信便行,一行便深,一深便横超直出,魔来斩魔,佛来杀佛,觅自已无,何有于他?况借力耶?力必待借而充,其充也因他而充,何充于自?自既不充,何贵此充?若然,他生于自,非自无他,自他两忘,力在何处?道来!道来!必曰念佛则佛加被,不念则佛不加被,是等佛如贪吏,飨则福淫。不供而祸善也,宁有是处!况佛喻如镜,胡来照胡,汉来照汉,理无去取,宁有是非!若礼则照,不礼则不照,是镜也,异也!妖矣!佛云乎哉?咄!真小儿女语,非大大夫言。” (先生)评判道: “如果没有皮了,毛又长在哪里?自己不立行,别人怎么帮持?世俗的道理尚且这样,何况要踩着毗卢遮那佛头顶上走(比喻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呢?必须警惕刚刚升起借助他力的念头,就已经堕落到懈怠依赖的行列里了。大丈夫一旦听到(佛法)就能生信心,一旦生信心就能立修行,一旦修行便明了甚深法意,一旦明了甚深法意自然横超(三界)直出(六道),魔来斩魔,佛来杀佛,连我相也找不到了,哪里还有‘他’?(他都没有了)哪有借力(之说)?(如果说自己的)力量必须借助(他力)才充足,这样的充足也是由于他人家充足而已,自己哪里充足过?自己既然得不到充足,这样的充足有什么可贵?如果明白,他力源于自力,没有自力也就失去了他力,忘却了自他名相,所谓力又在何处?说说看!说说看!如果必须念佛佛才加被,不念佛就不加被,这样(就是把)佛等同贪官污吏一般,上供就赐福哪怕是恶人(上供)。不上供就降祸哪怕是善者(不供),这样可能是对的吗?如果把佛法比喻成镜子,那么胡人来了可以显现胡人,汉人来了可以显现汉人,法理上没有取舍,难道会有是非?如果恭敬它它就照(你的影像),不恭敬它它就不照(你的影像),这还是镜子呀?这是怪异妖魔!佛怎么会这样呢?咄!真是小儿女(小家子气的)话语,不是大丈夫的言谈。” 又问曰: “净宗九品三阶,如实而行,事非立异,学子易超。禅宗一物也无,遍含空有,行人难即。” 又(有学人)问: “净土宗上中下三阶九品莲花,切实可行,(所说修行)事相也不特异,修学人容易做到。禅宗说一物也无,又无所不有,修行的人难以达到。” 判曰: “咄!一翳在目,空花乱飞。 汝既异也,而犹异人。异哉!异哉!咄也!咄也!九品三阶,因机而立,且在彼土,汝尚在此,而未到彼,从何曰确?若必曰确,实因他确,倘不因他,汝从何确?确因于他,自且不知,亦云异也,宁曰异人?况彼土当此土西,远隔十亿万佛土,汝以肉眼云何能见?未见云见,不亦异乎?又彼佛报身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当人不但身未亲临,目未亲睹,饶汝亲临亲睹,毕汝百年寿命尚不能游遍一目,况其余耶?此不自异而独异人,不更异乎?吾宗一物也无,遍含空有,尘尘刹刹,无不毕现。他不远言,即以汝例,汝此身者为有为无?若是有者,除却四大,身从何身?若曰四大即身,四大本四,云何是身?若是身者,何云四大?故不可言有也。若实无者,则此色身,明明是有,何得灭有言空?析有为空,故不可言无也。然立有时,有非实有,因无而有,故曰一物也无;立无时,无非实无,固有而无,故曰遍含诸有。物物尘尘,无不焕然等现,一派圆成。汝犹异之,真趁块韩卢,而非扑人狮子也。孰易孰难,当人自检,自检。” (先生)评判道: “呸!(自己)眼睛长了翳,(就觉得)漫天花乱飞。 是你自己分别不同,还判别别人。不一样啊!不一样啊!可笑呀!可笑呀!净土九品三阶,(是顺应)因缘相应(的众生)而设立的。况且远在西天,你还在这里,没有到过西天,依据什么说确有(其事)?如说确有,其实是因为他(佛陀)说确有,如果不是佛说,你依据什么确定呢?(你的)确定源于他(佛陀之说),(可是)你自己并不知道(佛陀所知的真相),也学着说分别不同,难道真是别人有分别吗?况且阿弥陀佛净土在此土西方,远隔十亿万佛土,你用凡夫肉眼怎么能看到?没看到说看到了,不也是(你自己)分别不同吗?还有阿弥陀佛报身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你不但身体没有亲自到过(极乐净土),也没有亲眼见过(阿弥陀佛),就算你亲身到过亲眼见过,用尽你的一生寿命还不能游遍阿弥陀佛一只眼睛,何况见到全部佛身?(既然未见到而说切实)就是你自己分别不同,还偏偏说别人分别不同,不是更加不对了吗?禅宗说一物也无,无所不有又空却所有,所有时空各佛国土,无不完全展现。不往远处说,就以你为例,你这个身体是有还是没有?如果是有的,除了地水火风四大之外,身体依凭什么成为身体?如果说四大就是身体,四大是地水火风,怎么说是身体?如果说是身体,怎么说是地水火风?所以不能说有。如果真没有,那么这个色身,明明在这儿,怎么能无视这个有而说空呢?离开‘有’才成就‘空’,所以不能说无。于是说有的时候,有不是实有,相对无而有,所以说一物也无;说无的时候,无不是实无,相对有而无,所以说遍含诸有。一切物相,无不鲜明平等的显现,一概圆满成就。你还在分别不同,真成了追土块的狗,而不是扑人的狮子。(至于两宗)哪个容易哪个难,当机之人自己拣择,自己拣择。” 又问曰: “净宗持一佛号,临命终时,乘彼佛号,即得往生。彼禅宗者一无所系,不待命终,即今现在,何所执持?既无执持,主人何在?既无主人,生死何了?祈示。” 又(有学人)问: “净土宗持一阿弥陀佛佛号,临命终时,借助持诵佛号的力量,就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修习禅宗的人没有可以系念的地方,不用等到命终,就说现在,有什么可把握修持的?既然连把握修持的都没有,自性主体又在哪里?既然连自性主体都没有,又怎么能了生死呢?祈请先生开示。” 判曰: “乘一佛号而往生固也。汝亦知乎?吾宗者不往即生耶。不然‘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谬也。无边刹境,自他既不隔于毫端,然则往往何往?十世古今,始终既不离于当念,然则生生何生?古有尊宿于此拈云:‘生则决定生,往则实不往。’又一尊宿曰‘往则决定往,生则实不生。’不快漆桶,何曾梦见?妄毁上乘,业堕无间,悲乎悲乎!向汝道一物也无,汝云执持,执持何物?苟有执持,岂无为法哉?一大藏教,演绎则万流竞秀,归纳则人法无我。既无人法,谁受执持?既无有受,谁为执持?若曰主人,谁为客子?谁生谁死?谁了谁不了?不快漆桶,试道一句看?” (先生)评判道: “依靠持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而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确定无疑。但你知道吗?修习禅宗的人不至西方也生极乐。不然‘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语出蕅益大师著《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意思是“纵贯古今一切时始终没有离开当下一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所有无边佛净土之间没有丝毫的距离。两句也同出在李通玄撰《大方广佛华严经论》)’这些先贤的话就错了。无边刹境,自他既不隔于毫端,既然这样去了又何曾去了?十世古今,始终既不离于当念,即然这样生了又何曾生了?古时候有德的老修行提到此事说:‘(极乐净土)生则决定生,往则实不往。(生是确定无疑的生,去其实并不去。原文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出自守讷禅师《唯心净土文》’另一个有德的老修行说‘(极乐净土)往则决定往,生则实不生。(去是确定无疑的去,生其实并不生。)’(这些道理)你这不敏利的漆桶(漆桶比喻未见性的学人如在黑漆桶中不见光明),做梦也不会梦到?(你如此)妄言诋毁上乘,以此恶业当堕落至无间地狱,可怜呀可怜呀!对你说一物也无,你说要把握修持,你要把握修持什么东西?如果有可以把握修持的东西,难道还叫无为法吗?佛所说的一大藏经教,演绎开去就是万种流派争奇斗艳,归纳起来就是说法的人、受法的人和所说所受之法(或简说一切法相)皆无自性。既然一切法相都没有,哪有人得到过把握受持的东西?既然没有可以得到的,那谁又会把握受持?如果说需要自性主体,那什么又是自性的客体?(如论了生死,这两者间)谁生谁死?谁了谁不了?不敏利的漆桶,试着说一句看看?” 又问曰: “一持佛号,一参话头,为一为二?若云一者,多此一法;若云二者,佛法有二。即有此法,何法为优?若等优者,究以何从?祈示。” 又(有学人)问: “(净宗和禅宗)一个是持念佛号,一个是参究话头,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若果说一样,则多此一举;如果说不一样,佛法就有了分别。既然有了这两种法门,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如果说都一样好,究竟依从哪个呢?祈请先生开示。” 判曰: “众生舍本逐末,背觉合尘,虚荣死生,轮回六趣。先圣哀之,为设疑信二门,但臻于至,一也不有,云何曰二?若不尔者,万别千差,讵曰一乎?疑者疑此一事实,信者信此一事实。疑极而信实,信则一物也无,信岂能寓?信生而疑正,疑则纤毫不立,疑讵能居?疑信焕然,法尔如幻,故曰: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持佛号者贵乎信,参话头者重在疑,当人明此,自合开口大笑也,宁问人乎?” (先生)评判道: “众生舍弃根本追求细枝末节,背离自性觉悟执著色等六尘,在虚幻荣华中死生,轮回六趣。佛陀怜悯众生,为众生开设怀疑和相信两个方便法门,但要说终极最好的法门,一个也没有,还说什么两个?如果不是这样,八万四千法门,怎么能说是不二法呢?怀疑的就怀疑这个事实,相信的就相信这个事实。(禅宗而言)怀疑到了极点自然生实信,实信就是一物也无,难道信能够寄托吗?(净宗而言)信心生起怀疑的各种妄念也就纠正了,怀疑等各种妄念没有丝毫的立足之地,难道疑还能执著吗?疑信都鲜明了然,法相都是虚幻,所以说:只有这一个事实,其他分别都不是真的。持佛号的人可贵的在信正,参话头的人重点的在疑极,你如果明这个,自己应该开口大笑,还用问别人吗?” 又问曰: “比来行人佥曰‘千稳万稳,不如一句佛号为稳;说禅说道,总无把握。’故昔在宗下参究数十年者,毫无入处,今改入净,似尚有力。若曰禅宗为优,或等优者,此云如何?乞示。” 又(有学人)问: “进来修行人都说:‘千稳万稳,不如一句佛号为稳;说禅说道,总是没有把握。’所以原来在禅宗下参究数十年的人,丝毫没有入手的地方,现在改修净土,好像还很得力。如果说禅宗好,或者说禅净一样好,又怎么解释现在的事实呢?乞求先生开示。” 判曰: “咄!如此自欺欺人,成何矩范?何为净土,何为禅宗,上已具言。非禅不净,非净不禅。彼在宗下无有入处,而于净土为有力得,是大诳语,是大愉心,是大自欺,何也?如饥人食饭。食此饭饱、必知食彼饭亦饱,盖等一饭也。如不知彼饭能饱,决未饱食此饭。不待智者而知,虽愚夫亦显。故曰:作是说者,是大诳语,大偷心,大自欺,穷劫不能生净土也。经曰‘不可以少福德因缘而生彼土’者,盖为此辈痛下一拶矣。又‘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定获往生。’经垂朗示,试问漆桶。汝能一日或一时一心不乱否?如能,以七日较之,为程尚远,况不能耶?讵知吾宗一念明心便同本得,本得者明心也。心即佛,佛即心,是当人当下即已成佛,稳欤?非欤?说净说秽,说生说不生,皆权语也。诗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快漆桶,又何曾梦见东风一面耶?咄!趁块韩卢,远非扑人狮子。 (先生)评判道: “呸!像你这样自欺欺人,成何体统规矩?什么是净土,什么是禅宗,上面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没有不成就净土的禅法,也没有不修禅法的净土。那个人说他在禅宗下没有入手的地方,修净土很得力。这是极大的谎话,是苟且敷衍的心念(愉通假偷),是自己欺骗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人饿了吃饭。吃这个饭能饱、必然知道吃那个饭也能饱,因为都一样是饭。如果不知道吃那个饭能饱,绝对是这个饭也没吃饱。不知是聪明人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愚蠢的人也明白。所以说:有这样说法的人,是极大的谎话,是苟且敷衍的心念,是自己欺骗自己,这人样的人穷劫也不能往生净土。经文说‘不可以少福德因缘而生彼土’(《佛说阿弥陀经》原文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约就为这类人痛下一拶吧(拶,是一种挤压手指刑罚。此处为刺痛、提醒,敲警钟的意思。)。经文中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定获往生。’(原文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经中有这样明确的开示,问一下你这个漆桶。你能一天或一时一心不乱吗?即便能做到和七天比较差的还很远,况且不能做到呢?哪里知道禅宗一念明心就契合了本有,本有就是明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当机的人当下就已成佛,稳当还是不稳当?说净说秽,说生说不生,都是权宜方便的话。古诗说得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经意间就可以认识春风,那万紫千红的花蕾都是春呀。原诗出自朱熹的《春日》春比喻圣人之道,这里借用比喻见性。)你这不敏利的漆桶,又怎么能梦到春风一面呢(做梦也不会见性的)?呸!追逐土块的狗,远远不是扑人的狮子。 进云: “然则净宗劣而禅宗优也?” 学人进一步问: “这样说就是净宗差一些而禅宗好喽?” 曰: “否!否!华严海众,犹归净土;文殊大智,不舍极乐;龙树妙阐入德之程,远公创结莲社之雅,云胡不令?若曰劣则总劣,若曰优则总优。何也?流水不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 先生说: “错!错!华严法界海众菩萨,还要归极乐净土;文殊菩萨具大智慧,也不舍极乐净土;龙树菩萨精妙阐述了取得正信的方法;慧远大师有创建集结莲社的雅事,你说净土会有什么不好吗?(禅净两宗)如说不好就都是不好,如说好就都是好。为什么?流水不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流水不可能停留在昨天,桃花照例在春天开放。原本如此之意)” 三、判禅密简繁 问曰: “密乘建立生起、圆满二种次第,生起属外,圆满属内。外成就已,乃及于内。灌顶、加持三业相应,事理交彻,允称希有。治其道者,颇议禅宗过于简易,摄机不广,又自诩言于彼宗者即身成佛。宗门下客亦自况曰;‘何须即身,当下明心,立地成佛。’二者交诩,孰优孰劣?” 有学人问: “密宗修行建立生起、圆满二种次第,生起次第属外修,圆满次第属内修。外修成就之后,才开始内修。有灌顶、加持三业相应等修法,事相和义理交相契合透彻,公平的说是很希有的。修行密宗的人,有些议论禅宗过于简易,而且能教化的人不多,(修密的人)还自诩说修习密宗的人能够就此身而成佛道。禅宗的人也自己比量说;‘哪里用得着就此身,当下明心,立即成佛道。’两宗都如此自诩,到底谁好谁差呢?” 判曰: “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当下把自己脚跟下一段风流大事了彻,三藏十二部成废话,曰显曰密。真可笑也。如不尔者,称郑称扬,悉属外求;说凡说圣,总是内觅。谓余不信。腊月三十到来,任汝说显说密,说圣说凡,阎王老子都不放你过的。所以说,读破四韦驮而不免生死。咄哉!你看他铁练锁虚空的朋友,是何等光昌,何等气象!彼丈夫兮我丈夫,不于此痛下一锥,空号须眉,枉称汉子!   “本无内外,何法诠为生起属外,圆满属内?本目具足,一切圆成,成成何事?就就何法?若有成就,即有增减。既有增减,即非无为。既非无为,云胡说云‘灵光独曜,迥脱根尘’?至云灌顶加持,亦是依他,三业相应,悉为幻影。当人果能于此一觑觑破,无事不通,无理不彻,所谓头头上显,物物上明。至哉,扑人狮子!讵曰趁块韩卢?说云允称稀有,固不在彼而在此。所谓‘猿抱子归青峰里,鸟衔花落碧岩前’,不着问人,当人如观掌果,如察指纹也。   “若曰禅宗简易,摄机不广,且自诩云即生成佛,尤为戏论。讵知是法平等,众无短长。何有繁简?必诩自繁,既曰自繁,何曾梦见实际理地不存一物?彼必又曰本来无物,故修多罗曰:‘实无所得’。然此无得,至玄至幽,学人机浅,如何凑泊?必预有而后及无,必先繁而后涉简。若不尔者,三藏十二虚构也。诚然,诚然,虚构,虚构。三藏十二,句句彻,语语明,都教汝不他求,不立异,不炫奇,直上归家道路。归家道路者,诸行无常一切空也。既云无常,既曰一切空,谁教汝把三藏十二蕴在胸中,荷在肩上,如龟负壳,宁有超世?圣人指令穷子还家,而令其肩荷逆旅心蕴路程乎?况简莫简于禅宗,繁莫管于禅宗,是禅宗者恰恰又不在你简里、繁里、不简不繁、亦简亦繁里。何也?一喝而该万有之全,彼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不离万有,云何不该?非仅此也,彼宗只该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而不该无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禅宗一喝,有无不驭,无法不该。若曰摄机,何广何不广?昧者且明,何容赘说?此言繁也。若以简言,临济三顿棒、天龙一指禅、踏翻溺器、蹴破脚头,所谓一物也无,而无亦无,遑论乎溪深每长于杓柄耶? 至云即生成佛,实为一期方便语,黄叶止儿啼。众生本来即佛,佛即众生,无欠无余,不二不一,如何以佛更成于佛?若以佛成佛,是头上加头也,可乎?可乎?惟众生本来即佛,众生不荐,达者能仁指令见耳。若曰有佛可成,且不论乎即生不即生,许汝穷劫不能成佛。何也?邪见也。头上安头,南辕而北辙矣!若禅宗者,佛之一字,雅不欲闻。成与不成,悉为戏论;当下明心,亦权语也。况余乎?” 先生评判道: “狮子会直接扑向投掷的人,(而你却像)狗(一样)追着(人扔出的)土块!(道理)越解释(被文字义理等相的)缠缚会越牢固,越辩论于真实义反而愈加庞杂(无法依从)!当机的人(如果能)当下把自己脚跟下一段风流大事(比喻自性)了然洞彻,(那么)三藏十二部(经文就)都成了废话了,还说(什么)显宗密宗。真可笑呀。如不这样(了然自性)的人,(对佛法)殷勤郑重赞叹宣扬,都是心外求法(无有是处);(不论)谈凡说圣,都是身内觅心(了不可得)。如果你不信。腊月三十到来(年终比喻临寿命终),任凭你说显说密,说圣说凡,阎王老子都不会放你过的。所以说,读通透《四韦驮》(这样的智慧之书)并不能免除生死。奇怪呀!你看那些铁练锁虚空的朋友(指洞彻本性的古贤),是怎样的显扬昌盛,怎样的气派非凡!人家是丈夫我也是丈夫,不在这里狠扎自己一锥子(比喻提起警惕改正错误),可就白白叫做须眉男子,枉自称为丈夫汉子了!(注:长爪梵志读破《四韦陀》与佛辩论,自负心胜,与佛立约云:若我辩屈,自愿斩头。结果一言告负。是谓“读破四韦驮而不免生死”。《杂阿含经》中佛谓成就“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等二十法则如“铁鉾仰锁虚空”得人天善报。两者相较,总谓“实修为要”!)   “根本自性没有内外之别,哪有佛理可以解释生起次第属外修,圆满次第属内修?以根本自性观察(原本一切)都是满足完备的,(原本)一切(都是)圆满成就得,还需要追求成就什么事什么法吗?如果说(根本自性)有成就(不成就的区别),就是有增减。既然有增减,就不是无为。既然不是无为,还说什么‘灵光独曜,迥脱根尘’(沩山灵佑禅师偈语描述见性无为的状态。在这里的意思是:认为根本自性有成就不成就的区别,就不是无为,这哪里还是见性成就)?至于说灌顶加持等修持,也是依靠他力(攀缘外法),所谓三业相应,也都是梦幻泡影。当机的人如果能在这个地方一眼看破,没有事相不通达,没有义理不透彻,就是所说的前后始终显现,万物万法显明。(这样就是)到家了呀,是扑人狮子!难道追逐土块的狗能做到这样吗?如果说稀有,其实不在那里却在这里。所谓‘猿抱子归青峰里,鸟衔花落碧岩前’(夹山善会禅师语“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衍一嶂字。在这里的意思是“自承自事,各回各家”),用不着问别人,当机人就像看手里的果子,和自己的指纹(一样清晰)。   “如果说禅宗简易,而且能教化的人不多,(持这种观点密宗学人)还自诩说能即生成佛,也不过是戏论罢了。哪里知道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众生(平等)无有短长。哪里会有繁简的区别?如果自诩修习方法广博,既然觉得自己广博,这种人哪里能梦到实际义理的根本见地是不存一物呢?这种人必然又会说:的确本来无物,所以修多罗(一切佛法总称“修多罗”,也可以直接解释为“经”)中说:‘实无所得’。但是这个‘无得’,太玄奇太深妙了,修学的人机缘浅薄的话,怎么能摸着边呢(“凑泊”靠近停泊,今以意解)?所以要先有为而后达到无为,必须先(学习)广博的(法门)而后才能涉及简易的(不二法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成了假的了。大实话啊,大实话啊,假的,就是假的。(可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却是句句透彻,语语明了,都是告诉你不向别处追求,不树立成就奇异特殊(的想法),不炫耀神圣玄幻(的能力),(而要)直接踏上回家的道路。回家的道路,就是所有造作有为之法,迁流变化原无常性一切皆无自体。既然说没有常性,既然说一切皆无自体,是谁又教你把三藏十二部经典藏在胸中,担在肩上,好像乌龟背着壳,这样难道可以超凡出世?圣人佛陀的目的是让贫穷的孩子回家,难道是为了让他肩上扛着旅程,心里藏路途吗?况且如果说简易没有比禅宗更简易的,可是广博却无法包括禅宗,禅宗恰恰又不在你说的简易里、广博里、不简不繁、亦简亦繁里。为什么?(禅宗)一喝就包括了万有一切法的全部真相,(而)密宗的生起、圆满二种次第和其所有各种修法都是不离万有得,那么怎能说禅宗不包括(密宗)?不仅是这样,密宗只包括了生起、圆满二种次第和其所有各种修法,却不包括‘无’生起、圆满二种次第和其所有各种修法。而禅宗一喝,不受有无的羁绊控制,没有法不包括其中。如果说教化的机缘,哪一种的范围更广呢?不聪明的人也显然明白,还用多说吗?这是说广博。要是说简易,临济的三顿棒、天龙的一指禅、踏翻溺器、蹴破脚头,所说一物也无,其实无也无,有必要谈论溪水深度总是大于杓柄的长度吗(以上所举都是禅门著名公案,其中的“溪深杓柄”溪深比喻佛法的深度,杓柄比喻我们领悟的深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见性就没必要再去讨论我们在甚深佛法中能领悟多少了。)? 至于说即生成佛(密宗即身成佛,即生成佛同意),实际是为一个时期的方便语,黄叶做金哄小孩不哭的。众生本来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不多不少,没有区别又不一样,怎么让佛再成佛呢?如果让佛再成佛,就好像头上再长出一个头,这样能行吗?能行吗?只是众生本来是佛,自己不明白,已经通达明白的佛仁者等为他指示明白罢了。如果像你这样说有佛可成,不用说即生不即生,可以断定你穷劫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你这是邪见。是头上再长出一个头,南辕北辙呀!如果是禅宗修行的人,连佛这个字,都不愿意听到。成不成佛,都是戏论;连当下明心,也是权语。何况其他的呢?” 进云: “然则禅宗密乘为二,优劣丕显也?” 学人进一步问: “这样的话禅宗和密乘是不同的两个法门,优劣不就很明显了吗?” 曰: “否!否!禅者密之禅,密者禅之密。苟至于极,何密非禅?不驭乎道,何禅非密?所谓到家皆亲,于途总别也。昔一尊宿问一尊宿曰:‘如何是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宿曰‘汝会则迦叶不覆藏,不会则世尊有密语。’何为禅?何为密?何为一?何为二?何为优?何为劣?道来道来!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咄!蠢哉。” 先生说: “错!错!禅法是密法的禅法,密法是禅发的密法。如果到达了根本处,什么密法不是禅法?不执著于方法的差别,什么禅法不是密法?这就是所说的‘到家皆亲,于途总别’(根本没有区别,只是达到根本的方法不同罢了)。昔日一尊宿问另一尊宿说:‘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是什么意思?’那个告诉他‘你明白了就是迦叶不覆藏,你不明白就是世尊有密语。’(智鉴禅师的诗偈“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说的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如上这个公案出自《五灯会元》雲居道膺禪師条)什么是禅?什么是密?什么叫相同?什么叫差别?什么叫优?什么叫劣?说呀说呀!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这句诗脱胎自法演禅师呈守端禅师的诗偈:“山前一片闲田地,又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意思是有一片好田,因为不断地买来买去,反而没有主人耕种而撂荒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是执著与法门的拣择和修行的名相,反而忘记了切实的修行,把自己的自性心田给荒芜了。)。呸!蠢呀!” 四、判唯识言有、中观说空 问曰: “中观唯识,两学巍然。治中观者,谓唯识家立胜义为有,外境为无,是遮境存心,犹羁法执;治唯识家,谓中观学者立胜义为无,破斥种子有,坏缘生。空有互争,议论千载,今以此判,何去何从?” 学人问: “中观(三论)宗和唯识(法相)宗,两宗的理论都很高深。修习中观的人,说唯识宗树立胜义(第一义,真实。胜世俗义故曰胜义。唯识宗立有义、得、行三胜义,简言之真如、涅槃、无漏智)是有,外境(心所攀缘者为境)为无,这样虽然遮止(使…停歇)了攀缘外境却留下了一个心相,还是没有破除法执(执著心外有法);修习唯识宗的人,说中观宗的学人树立胜义为无,(是)指责破坏有为法生起的正因(种子,阿赖耶识中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败坏缘起。他们这样空有互争,都议论了上千年了,现在请对这个进行评判,应该舍弃谁的,听从谁的(他们谁是对的)呢?” 判曰: “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下明心,万事了毕。说有说无,一行总愆。讵知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非是无,因有故无?有无不驭,去取何居?若曰立有时纤忽不寓,立无时遍界不藏,所谓不有而有,不无而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都是虚声,悉为谤论。何也?二法也,不明心矣,明心之士决不如然。卓焉扑人狮子,迥非趁块韩卢!当下识得自心,一切皆为剩语,何暇与人说无说有,说去说从耶?必曰遮境存心为羁法执,是诠执为劣法也。然则一诺而终身不逾,一行而万邦足式,乃至释迦四十九年惟说此一事实,执乎?非乎?   又戒、定、慧三学,今昔艳称人口,初机入德要途。戒则守而不逾,定曰心一境性,慧则寂而常照。若以执为劣法,是戒不守,定不一,而慧则照而不常寂也,可乎?可乎?讵知非心不问境,非境不名心?此心即境,何境可遮?此境即心,既云境无,何心可有?既无有心,何法为执?此无论也,心境双忘,复是何物?道来,道来!   必曰胜义为无,破斥种子有,坏缘生。此亦诤语,非是,何也?既云无也,而言此胜义为无者,为有耶?为无耶?不待筮龟,不着问人,当人自悉也。讵知种子缘生,当体即无?若实有者,种从何生?缘从何会?种既不生,云何说云种子?缘既不会,何法设为缘生?昧者执而不察,是不待他破而自己预破也。讵不冤乎?此法既明,法尔如幻,安立因果,井然为章,乃知无始至今,生则幻生,灭则幻灭,惟当人脚根下一段无阴阳土,豆古至今不曾移异一丝忽头。修多罗颂曰:‘法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总如是说,唯识详有,中观言空,皆一期方便语,接引初机谈,都无实义,宁有轾轩?须知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治唯识者必曰胜义有,治中观者必曰胜义无,有无互攻,遂为道病,讵曰法执且亦见邪?” 先生评判说: “狮子会直接扑向投掷的人,(而你却像)狗(一样)追着(人扔出的)土块!(道理)越解释(被文字义理等相的)缠缚会越牢固,越辩论于真实义反而愈加庞杂(无法依从)!能当下明心,所有的事相就全部了然了。(不论)说有说无,执著哪一端都不对。(这类人)哪里知道所谓有并不是实有,相对无才显现有;所谓无也不是实无,相对有才显现无呢?(能够)不受有无的羁绊控制,还会有(像你这样)对两边取舍的执着吗?如果说虽然树立有但丝毫也不执著,虽然树立无但所有境界也并不消失,也就是不执著有而有,不执著无而无,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种说法也)都是不真实的言语,都是毁谤(正法)的言论。为什么呢?这是而发分别,不明本心呀,明心的人就不会这样。(明心的人智慧)高超(像)扑人狮子,完全不同于追逐土块的狗!当下认识到自性本心,所有的一切(说法)都成了多余的话,哪还有空和人家谈论有无,讨论谁是谁非呢?非要说遮止(使…停歇)了攀缘外境却留下了一个心相,还是没有破除法执(执著心外有法),这样是认为“执”是错误的。但是(比如确立了)一个承诺而且终身遵守,(比如确立了)一种正行而且所有人都足以当做楷模,甚至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只说了这一个事实,(这些都)是执吗?(那么这些)不对吗?   还有戒、定、慧三学,古往今来大家都说,是初学入门的重要途径。戒就是尊守而不违反,定是心止于一境,慧就是本自寂灭却妙用无穷。如果认为执此不对,那么戒不尊守,定不止一,而慧妙用无穷生灭不尽不取寂灭,(这样)可以吗?可以吗?(这样的人)哪里知道没有自心哪来外境,没有外境不能表达自心(的道理)呢?自心即是外境,什么外境可以遮止呢?外境即是自心,既然遮止了外境,怎么还会有什么存心呢?既然没有存心,那么执的又是什么法呢?到这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心和境都忘却,再问你(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说呀,说呀!   非要说胜义为无,(是)指责破坏缘起法生起的正因(种子,阿赖耶识中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败坏缘起。这也是争论是非的话,也不对,为什么呢?既然说胜义(这种理念)不存在,那么说这个‘胜义(这种理念)不存在’(所依据)的理念,是有呢?还是没有呢?不用算卦,不用问别人,当机的人自然就明白了。(争论是非的人)哪里知道所谓种子(缘起法生起的正因)也是缘起而生,没有实体(的道理)呢?如果(这个缘起法生起的正因)是实有的,(那么这个)种子(缘起法生起的正因)依照什么产生呢?产生它又依照了什么缘起呢?(这个)种子(缘起法生起的正因)既然是(实有的)不是(依照缘起法)生起的,(那么)凭什么说他是种子(缘起法生起的正因)呢?既然(连种子‘缘起法生起的正因’都)不依照缘起法,哪还有什么法可以设为缘起法呢?愚昧的人执著分别是非反而不知自察,(像上面的)这种观点不等别人打败(他),他自己已经预先打败(自己)了。难道不冤枉吗?这个道理既然明白了,(也就明白了)法相都是幻相,(法相的)安立都是依照因果,井然有序,才会明白从无始以来到现在,生则幻生,灭则幻灭,(生灭诸法都是幻相)只有当机人脚根下这一块无阴阳土(比喻自性),从古至今未曾移动过一丝一毫,也未曾有片刻变化。修多罗(梵语‘经’)颂说:‘法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颂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句原为‘佛身充满于法界’在这里是借以说明上面所说的“心境如一普显,自性妙用常寂”的道理)   总而言之,唯识详述诸有,中观立言本空,都是一定时期的方便语,为了接引初学的话,都不具真实义,哪还会有谁对谁错呢?一定要知道只有这一事实,其他的分别二法都不真实。学唯识的非得说胜义有,学中观的非得说胜义无,这样(执著分别)有无相互攻讦,于是形成了修行的毛病,难道说法执(执著心外的有为法或无为法都是法执)不也是见邪吗?” 进云: “无着、天亲义阐妙有之全,龙树、提婆法显真空之胜,今曰执法,又曰见邪,无乃毁灭先圣,自是非他欤?” 学人又说: “无着菩萨、天亲菩萨(无着为兄,造摄大乘论等,天亲为弟,造唯识论等,故法相唯识宗也叫无着天亲宗)造论阐述妙有之全,龙树菩萨、迦那提婆大师(龙树著中论、十二门论,其弟子迦那提婆著百论,所以三论中观宗也称作“龙树宗”或“提婆宗”)说法尽显真空之胜,现在先生说是执法,又说是见邪,这不是毁灭先圣,自己以为自己对还说他人不对吗?” 先生曰: “咄!如我说者为正说,非我说者为魔说。谁管自是或不是,他非或不非;甚么先圣、后圣、无着、天亲、龙树、提婆等一切冗词废语,即使弥勒到来,亦须痛摒异域;文殊临此,自合远贬殊方。为何如此?” 先生以目顾视大众,良久乃曰:“古德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先生说: “呸!和我说的一样是正说,和我说的不一样是魔说。谁管自己对还是不对,他人错还是不错;(别说)什么先圣、后圣、无着、天亲、龙树、提婆这些(人说的)都是多余的废话,即使弥勒菩萨到来,也一定决心拒(他)于千里之外;文殊菩萨来到这里,自己就该跑到远远的地方。为什么这样呢?” 先生用眼睛逐一看着大家,好久才说:“古德说:我王库内,无如是刀。”(语出《黄檗山际禅师传心法要》意思是真如无法相) 进云:“毕竟一句,作如何判?” 学人又说:“(关于两宗谁是对的,这个问题)一句话说,到底该如何评判?” 先生曰:“两个驼子相逢,说世上而今无直人。” 先生说:“两个驼子相逢,说世上而今无直人。(“两个驼子相逢著,世上如今无直人”语出《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这里的意思是,两宗都非究竟法,有些学人不能从自己的修学中发见不究竟而直达究竟,反而各自执著自己的不究竟攻讦对方的不究竟。就像两个罗锅部位不同的罗锅,都明白“直人”的标准,都自以为自己不罗锅是“直人”,符合大众的“直人”标准。两人相见后都说对方是罗锅,最后弄的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直人”了,连原本坚持的正确的符合大众的“直人”标准也丢弃了,只剩下一个“世上如今无直人”的可笑结论)” 五、判一悟顿超三大阿僧祇劫 问曰: “顿悟成佛,又云一悟便至佛地,大违教言,何有是处?资粮加行,依次渐修,一大阿僧祇劫,乃得见道,顿断分别;一至七地,依次渐修,一大阿僧祇劫,登第八不动地,顿断执藏;八地至十,依次渐修,一大阿僧祇劫,得金刚喻定,顿断随眠。今言顿悟即超彼劫,如是长时,何能一悟便超?无始习气,何能一悟顿断?若能超则坏时,若能断则坏事,祈示。” 有学人问: “(禅宗常说)顿悟成佛,又说一悟就达到佛的境界,严重的违反了(佛祖的)经教言说,怎么可能是这样呢?资粮(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就像远行,要具备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佛经中也常用‘资粮’一词表述趋向菩提之资本,或者培养资益菩提之因的诸善法。《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与《大宝积经》卷五十二等都有二种资粮的说法,即福德资粮:布施、持
本文档为【《榴窗随判》(白话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45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1K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4-26
浏览量:43